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 元宵节 |

【www.guakaob.com--元宵节】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一
《元宵节各地风俗习惯》

元宵节各地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据文字载,宋代以前还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才有“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这种“膏粥”,大概是一种甜粥。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有吃“元宵粥”的习俗。

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我国大部分地区就开始吃圆球式的元宵了。

民间吃元宵一般都在上灯的这一天(正月十三),所以称“上灯圆子”。而落灯这天(正月十八日),北方则有“落灯面”的说法,即此日须吃面条,意谓天长地久,延年益寿。南方则有吃“落灯糕”的习俗,有年年高升的吉利蕴意。

现在,元宵节必吃元宵,是各地的普遍习俗。不过各地风俗不同造成一些差异:东北在元宵节爱吃冻果、冻鱼肉;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元宵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瓣、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在山东曲阜,元宵节晚上,户户门前燃着用豆面捏成或用水萝卜刻成的灯。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二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六年级:1656322515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三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六年级:1656322515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四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六年级:1656322515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五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六年级:1656322515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六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六年级:1656322515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七
《元宵节风俗习惯与经典诗词》

元宵节风俗习惯与经典诗词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祖先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而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诗词,对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多有历史记录和精彩反映,二者相得益彰,流传至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这其中,元宵节作为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自古文人墨客多有诗词歌赋吟之咏之,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关键词:元宵节 风俗习惯 经典诗词

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吟灯联、舞龙舞狮、情人相会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这些独特的元宵节民间习俗,自古文人墨客多有诗词歌赋吟之咏之,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元宵节风俗之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宋代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对此有专门描写:“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元宵》诗中描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格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元宵夜里,人已散去,可是那卖元宵的小贩还在叫卖“汤圆”。元宵节的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风俗之二: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至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隋炀帝的这首《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元宵诗,清新华丽的语句中透着一股“大气”,不愧是古代帝王元宵节情感的真实写照。

唐人张祜,其《正月十五夜灯》诗,所写元宵观灯景况让人浮想联翩:“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元宵灯节至宋、明之后更盛,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锦绣交辉,喧闹达旦,盛况空前。清代诗人姚明之的《咏元宵节》:“花间蜂蝶真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

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将此种场景推到极致。正月十五的观花灯历史悠久,寄托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崇尚光明、向往太平和谐的心愿。

元宵节风俗之三: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如谜面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谜底为“汨”;又如谜面为杜牧《山行》诗句“白云深处有人家”,谜底为“空中楼阁”。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风俗之四:吟灯联。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叫贾似道的门客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流传悠远: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

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元宵节风俗之五:舞龙舞狮。

龙、狮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狮能够祈求吉利,带来好运。因此元宵节舞龙舞狮成为不可或缺的习俗。

辛弃疾在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词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的描写了元宵节舞龙舞狮的热闹场面。

元宵节风俗之六:情人相会。

元宵节也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未婚男女是不能随便接触的,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情人相会。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是这方面的名作之一。词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相思词,以少女的口吻写成,词中的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书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辛弃疾有篇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要表达的就是灯

节狂欢夜、百度觅佳人。词人抓住元宵灯节独有的特征,以“东风”与“花”、“雨”的关系来写火树银花的灯市,但这都是陪衬,词人要推出的主角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寻他千百度”写出了寻找者对爱情的执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写出了寻找者见到意中人的惊喜与激动,也写出了“那人”的独特品格和审美品位。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八
《客家人元宵节风俗习惯》

客家人元宵节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客家民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种民间文艺活动最集中、最丰富多彩的一个节日。在客家地区,闹元宵的习俗也由来已久,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客家人的习惯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地方的特色。如客家人的游大龙、“古事”、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活动起源于中原。

客家人是过了元宵节、吃了汤圆以后,就要送回家过年的亲人出远门,表示祝愿亲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来团圆。在元宵节或早三几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厅的梁上悬挂大红灯笼,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喝酒祝贺,期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先祖神位参拜,接着参拜长辈,长辈给“利市”表示祝愿,完毕后众人开怀畅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一般是一个儿子挂一个灯笼,哪个围屋挂的灯笼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兴旺。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元宵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人们用游彩龙、傩舞、唱戏、放添丁炮、舞灯火等方式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国泰民安。 梅州地方的元宵节节庆有迎锣鼓、烧“烟架”、“火龙”,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丰顺县埔寨镇元宵之夜以迎锣鼓、烧“烟架”、“火龙”而饮誉海内外。

闽西客家元宵节节庆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姑田游大龙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月十五元宵夜,两百多节、千米长的大龙,蜿蜒于姑田乡间村落,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的场面热闹非凡。罗坊走古事是以宗族为单位,以族或以房为一棚古事,每棚古事挑选两名十岁左右的俊童,按戏曲装扮,化装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主角坐上顶,一名扮护将坐轿台。永定县抚市镇“走古事”中常见的故事有魁星点灯、桃园三结义、五虎将、六国拜相、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闽西客家元宵节集中

反映了汉民族和畲、黎、瑶族等文化融合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庆典,它具有原生性、人文性、质朴性、教育性,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地方才独有的元宵民俗活动,大家一起欣赏下。

魁星点斗

魁星,客家民间信奉的神明。传说他聪明智慧,才气过人,客家人把信奉魁星作为勉励后代崇尚知识、勤奋读书的传统习俗。

闽西新泉乡烧炮

闽西新泉乡有东南、西、北三个村,每逢正月十四,家家购1万至10万响鞭炮,用一块门板作垫,将爆竹圈成三角形,像一面旗子,悬挂在屋前空坪上。次日凌晨1时许,村民用轿抬着"三太祖师",举着狮、豹、龙、凤旗,敲锣打鼓,自北村、西村至东南村游行一日。每到一家门前,村民就烧香点烛,拱手祭拜,燃放悬挂在屋前的鞭炮。只听一声声炸响,震耳欲聋,顷刻之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炮团"烧而非放,故名"烧炮",取一年大发吉利之兆。

闽西姑田游大龙

闽西姑田游大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条龙从90节到150节不等,每节4米,龙身直径70厘米左右,每节由5个青壮年轮流抬举游动,有“天下第一龙”之誉。

每年正月十三下午,大龙出游前,先由10多个人带上工具"查修龙路"。次日黄昏时分,一条十分壮观的大龙有如腾云驾雾,缓缓行游。龙游大地,百姓紧随,家家门前燃松明、点灯烛、摆果茶、放炮仗。正月十六上午,焚烧龙身,但龙头、龙尾上的龙珠不能烧。抬龙板的人最后竞相往家里跑,谁先到家谁最吉利。至此,整个游大龙活动结束。

丰顺埔寨烧火龙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年头一个月圆之夜,它象征着幸福美满。元宵夜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烧火龙是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烧火龙三项组成,至今有300年历史。 “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200多人。烧火龙,

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添丁添财。

这些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元宵节庆民俗活动,是客家地区数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家人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成为客家传统精神得以世代传承的一种载体,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之进行继承、发展与弘扬,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九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一)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二)

因为元宵节是星期一,所以爸爸、妈妈就提前带我到水街去看花灯,这次灯会的主题是:“盛世中华、和谐盐城”。

晚上7点多钟我们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儿人山人海,还没到水街站台,交警就不给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走了好远才到了售票处,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条长长的队,都在等着买票,还好老爸机灵三下五除二就买到了3张票,我激动地抱住了老爸的脸亲了又亲。

进了水街,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水街处处都是喜洋洋的灯笼和彩灯,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我们首先看到了代表盐城的各个景区――丹顶鹤、麋鹿的灯组,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组龙凤花灯。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组代表着地方戏的淮剧灯组面前,看着淮剧灯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立刻有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忘情地徜徉于灯火辉煌之中,不知不觉我们开到了最后一组灯面前:这组灯生动形象描绘了我们盐城人过去晒盐、卖盐的场面,我立刻为有这样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自豪。爸爸说:“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虽然没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经提前过了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会结束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了。这下人间可大乱了。有的地方洪水暴发,有的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了,悄悄地飞上天,偷偷改了雨簿。这时,玉帝也察觉到雨簿写错了,所以,他打开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马上派人查找是谁该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龙改的。他很生气,所以,他马上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处死了青龙。死后的青龙化作一只神鸟,天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了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的青龙,所

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现在。 每年的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耍龙灯,真是很热闹。

查找元宵节的风俗习惯篇十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

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游志娟

【题目与要求】

有句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广大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风民俗。请你利用课外阅读、调查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多种方法调查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并加以整理。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写完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修改。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选材。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些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的一些表达方法。

3、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本次习作属于自命题作文,在题目拟定上可用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的内容直接命题,重要的是写作时一定要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为了表达清楚明白,突出地方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尝试按照以下写法和要求组织材料:

1、主题要明确,信息要准确。

所谓主题鲜明就是要写清楚你所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哪方面的风俗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信息要准确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前提,因此搜集调查了解到的有关内容一定要准确无误。

2、叙述要清晰,详略要得当。

在我们完成对资料的整理之后,就要按一定的顺序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写作。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民风民俗同样也经历着历史的打磨。我们可以按照发展的顺序,将这种民俗特点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写作时可以按照时空的变化及时间的推移来完成习作,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更有层次

感。 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很多,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要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描述。重点段落在表达时要具体充实,将自己所见、所闻、所了解、所感受到的详细写出来,而次要的段落要略写,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这样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色要鲜明,画面要生动。

写作时,所写内容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写节日习俗,还是写民俗活动,我们都要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营造出一个意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同身受。

4、中心要明确,体现文化性。

写一种风俗习惯,还要体现出其文化性,即我们要挖掘民风民俗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这样你写的文章才会具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才会充满灵性,才能让读者读后为之陶醉。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

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游坤英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湖坑“作大福”录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

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对象:按交流内容分组,介绍查找到的资料的为一组,介绍亲身经历的为一组,两大组再按相同内容进行细分为多个小组。

(3)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讨论湖坑的特有风俗—作大福。模仿《北京的春节》一课,按时间顺序介绍作大福。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5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