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一
《描写春天柳树的好句子》

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

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柳树上,树上的露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顺着两三天的功夫,枝上就满是嫩绿的新叶,再过几天,那新长出的柳叶就能摇晃出春风的形状了。

柳树的“长发”慢慢地流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枝叶的颜色变化多端,有翠绿、深绿、墨绿。

柳树的树杆是笔直的,颜色是棕褐色的,树皮很粗糙,但枝条一顺下垂,每个枝条都很光滑,枝条上缀满绿色的叶子,翠绿翠绿的,一片片叶子像起伏的扁舟。

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密密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如果说树干是生命的桥墩,那么这些密密的枝条就是给树叶输送营养的生命桥梁。一阵春风吹来。它就开始生动起来,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那满树嫩绿的叶子,也在阳光中微笑,令人眼前一亮,鲜活极了、生动极了。

那些冒出来的毛茸茸的小芽,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四处张望了一下,就舒展起身子来。 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摆出各种妩媚的姿态。

让人看看怀疑,这是几天前的那一棵吗?是的,柳树的变化就是这样让人感到诧异。

再看那柳枝,不知什么时候,已不再是严冬时的枯竭,微微泛出点青色的枝干上孕育了一个个的小苞。

细雨蒙蒙,一棵棵柳树在雨雾中“仰起头”,仿佛在用雨水冲洗着自己的“秀发”。而枝条们,有的在欢快的跳着优美的舞蹈,攀枝欢跳;有的紧挨在一起,仿佛在说悄悄话呢! 一场春雨过后,沉睡了一冬的柳树苏醒了,那细细长长的枝条上泛出一层新绿。

雨后,风停了,太阳出来了,柳树也安静下来了,弯下腰,低下头,看着河水,仿佛在对着“镜子”梳理秀发。

柳梢有气无力地低垂着,仿佛要钻进地皮,躲开酷热的太阳。

河两岸已由嫩绿色变为深绿的河柳,拂动着新生的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

失去了绿色的柳树那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像是一个沉默苍老的人脸上的皱纹。 一行杨柳半身淹在水中,仿佛是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月光下梳洗长发的少女。

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大坝两旁的杨柳,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为长长的大坝,拦成一个珠帘丝垂的走廊。

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雨雾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

你走在路上,飞絮又常常左右前后地围绕着你,或沾衣,或扑面,纠缠不已。这会使人记起古人“落絮飞丝也有情”的诗句。

几行衰柳,乱发似的垂挂着,脱光了叶的枝条,在冷风里摇荡。

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一个个就像雏鸡的小嘴。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二
《柳文化》

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暨教师论坛活动交流资料

《“柳文化”集锦 》 教学设计

献县实验小学 栗雪燕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 教材分析:

本次阅读链接的开头部分简单介绍了“柳文化”的形成。然后,介绍了“插柳”、“折柳”、“戴柳”、“咏柳”、“爱柳”等几种“柳文化”现象。最后,号召学生留心生活中有趣的“柳文化”,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和“柳”有关的文字材料。

2.了解和“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信息,接受文化熏陶。

3.开展和“柳文化”相关的综合学习活动。

设计理念:

1.体现“以链接内容为起点,拓展学生视野,使课堂向课外延伸,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依据“感知——理解——积累——运用” 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体现小学语文“阅读引路——链接拓展”式阅读教学,彰显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非常高兴,希望我们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请和老师一起看图片。(看图片回忆本单元内容,预设:让学生说出图片情景,并加入带有自己理解的词汇形容。)

每一张图片都倾吐着传统文化的幽香,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再来了解一种传统文化——“柳文化”,让我们一起知柳,咏柳走进柳的世界。

二 新课

(一) 知柳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课下搜集了不少关于柳树的资料,下面我们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负责整理柳文化的一个方面,第一小组同学整理有关柳树的见闻,第二组同学负责整理关于柳树的民间风俗,第三组同学负责整理形容柳树的词语或优美的

句子,第四组同学负责整理有关柳树的诗词。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记录整理汇报,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好,开始行动。

(分组整理,老师巡视)

小组汇报:第一组有关柳树的见闻(要求用自己的话说,杜绝长篇朗读) 师:他们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关于这一方面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教师指出柳树的繁殖)

师:柳树在同学们的世界里可能只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在农村孩子的生活中,却是他们快乐的伙伴(看图片)。长长的柳条可以做成漂亮的帽圈,摆一个有趣的图案,扎成长长的辫子,带着它留一张合影,柳树带给了他们多少童年的欢乐呀!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个柳圈来呢,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请同学试一试,并请一生说出给他的感觉)。我觉得他带着很神气,就像一个柳条做的皇冠,今天我们就设一个“柳冠奖”我要把这个柳冠奖给得奖励最多的同学,封他为今天的“柳之王”。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还有初春到来,柳树发芽的时候,可以寻一根稍粗的柳枝,用手轻撵,柳皮就松了,取下一段柳皮,再用刀子削掉一段表面的一层青皮,一个柳笛就做好了,吹起来有趣又好听。老师说到这,你们对柳树的了解是不是又深了一层?

小结:柳树易于成活,随遇而安,而且枝条细柔绵长,古人依据这些特点,赋予了柳树许多寓意,从而出现了许多与柳有关的习俗,下面我们听听第二小组同学整理的情况。

第二小组:有关柳树的民间风俗。

生:插柳,折柳,戴柳,射柳,爱柳等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插柳以示纪念,折柳以表离情,戴柳祈保青春射柳技艺超群还有好多爱柳的小故事,那谁能来说说给你感受最深的习俗是哪一个呢?(折柳)古人以柳传情,尤其是朋友惜别时折柳相赠,这是多么感人的情景啊,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过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吗?假如你的好朋友要离开你,到北京去上学了,你们两个从此再也不能一起学习,一起谈心了,你去送他,能不能也用折柳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挽留之意呢?谁能和自己的好朋友表演一下这个情景?(配乐)

生演

师:真是“一丝柳,一寸柔情”啊,以柳送别,情深意长,时代发展了,虽然送别的时候我们不会再折柳条送给朋友,但是我们可以送一些与柳有关的纪念品,这样就可以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又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真是一举多得呀。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为她们的表演表示感谢。

(二)咏柳

小结:柳树是美好的象征,所以有了这么多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柳树柔美婀娜,所以她也是许多文人作家笔下的常客,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三小组整理的材料,关于柳树的好词好句。

师:老师提一个要求,当三组同学汇报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像一个小猎手一样,快速的捕捉住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词句,细细的品味一番。 生:

师:真是不简单,找到了这么多,我来采访一位听众,你觉得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句?其他组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

师:我们只听别人的句子,品味别人的感受,不过瘾。下面我们看图片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表达一下自己。

(看图片,说句子,学生互评)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生动优美的句子,真得感谢柳姑娘,是她给了我们灵感。其实说到表达,诗句才是语言中的经典,下面我们来听听四组的同学整理到的有关柳树的诗句。

生:(要求简单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师:有没有补充的?你们好像还准备了一首朗诵是不是?组长起个头。 师:被你们的诗情感染了,我这里也有几首吟咏柳树的诗,是老师最喜欢的,我也想给同学们读一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读。(音乐起)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池上絮》 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 。

《杨花》 吴融

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三)课后延伸

师:传统文化是一条幽静的小路,柳文化是小路上一处多姿的风景,我们在路上徜徉,还有更多的景色可以欣赏,馨香的茶文化,清雅的荷文化,我们沧州的枣文化,都在等待着同学们去了解,熟知。我们这次的柳之行活动就定为搜集整理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并将其绘制成彩页,同学们完成之后,我们将装订成册,出版一本我们班的《传统文化集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三
《作文素材:描写“杨柳”的好句集锦》

作文素材:描写“杨柳”的好句集锦

★柳梢有气无力地低垂着,仿佛要钻进地皮,躲开酷热的太阳。

★几行衰柳,乱发似的垂挂着,脱光了叶的枝条,在冷风里摇荡。 ★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一个个就像雏鸡的小嘴。

★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大坝两旁的杨柳,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为长长的大坝,拦成一个珠帘丝垂的走廊。

★一行杨柳半身淹在水中,仿佛是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月光下梳洗长发的少女。

★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雨雾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

★河两岸已由嫩绿色变为深绿的河柳,拂动着新生的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

★失去了绿色的柳树那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像是一个沉默苍老的人脸上的皱纹。

★你走在路上,飞絮又常常左右前后地围绕着你,或沾衣,或扑面,纠缠不已。这会使人记起古人“落絮飞丝也有情”的诗句。

聚优1对1

400-8900-599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四
《【好词佳句集锦】描写春天的成语及优美句段》

【好词佳句集锦】描写春天的成语及优美句段 描写春天的成语和熟语

乍寒乍暖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乍:忽然

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例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莺:黄鹂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莺飞草长形容明媚的春景例:莺飞草长谁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例: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也作:漏泄春光,漏洩春光

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例: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又例: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 [辩析]春光明媚重在明媚,多形容春景美丽;春暖花开则重在花开,多形容春景宜人

春暖花开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纷纷绽放现也比喻大好时机例:后又杂植四方所贡奇花异木于其中,每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赏晏亦作:春暖花香例: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辩析]春暖花开着重于花开,多形容春景宜人;春光明媚则着重于明媚,多形容春景美丽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例: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亦作:料峭春寒

春色撩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挑逗招惹例: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亦作:满园春色

春色恼人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烦恼例: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意盎然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春意阑珊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指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又例:柳飞绵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阑珊 亦作:春事阑珊 春回大地 1)春色降临到广阔的大地如:四月,春回大地,万紫千红

2)也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如:落实政策同欢庆,春回大地喜安居 亦作:大地春回,大地回春

花香鸟语花儿散发着清香,鸟儿在欢唱形容动人的春天景象例:云雾渐淡,日色

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又例:春天一到,公园里花香鸟语,充满了生机 亦作:鸟语花香

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桃花流水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例: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亦作:流水桃花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景如微笑般明媚动人语本宋·郭熙·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辩析]春山如笑偏重于春天的景物;燕语莺啼则偏重于春天的气氛燕语莺啼燕子喃语,黄鹂歌唱形容春光明媚莺:黄鹂例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丛又例燕语莺啼,和风迟曰,郊外踏青,禁烟寒食亦作:莺啼燕语例见百花盛开,莺啼燕语,触景伤情[辩析]春山如笑偏重于春天的景物;燕语莺啼则偏重于春天的气氛

燕舞莺歌燕子飞舞,黄莺歌唱形容春光明媚同燕舞莺啼例: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亦作:莺吟燕舞例:日丽风和熏协气,莺吟燕舞皆欢意亦作:燕舞莺啼例: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莺歌燕舞同燕舞莺歌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例: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与春关联的成语和熟语

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 万木萌发 万象更新 蛰虫昭苏 春燕回巢 春生秋杀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与春风关联的成语和熟语

春风骀荡 春风荡荡 春风煦煦 春风送暖 春风曛暖 春风温煦 春风料峭 与春光关联的成语和熟语

春色满园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色迷人 春色撩人 春色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百紫千红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莺飞草长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燕舞莺啼 花香鸟语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红瘦绿肥 绿暗红稀

描写春天的成语和熟语

红杏出墙

形容春意盎然语出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现也比喻女的在外偷情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光美丽

柳亸莺娇

柳条低垂,莺声婉啭形容春景之美唐·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春深似海

春天的美景似大海般深广形容大地呈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情景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看见他写的春深似海的那副对联,合那首种梧桐的七绝诗,我就添了桩心事,正要合你说亦作:春光如海

百花齐放

各种花同时盛开,丰富多彩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也比喻文艺的各种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形容文艺的繁荣景象作此解时,可与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等连用

百花争艳

各种盛开的艳丽花朵竞相比美例:春风一到,公园里百花争艳亦作:百花争妍(妍:美艳)

斗色争妍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明·何景明二月见梅:巡檐一笑卿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姹紫嫣红

指各种娇艳的花朵姹嫣:娇艳

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例:时时有园林工人移植盛开的花卉,剔除那些衰败了的,使一片姹紫嫣红永远娇艳(于敏西湖即景)

形容各色鲜花五彩缤纷娇艳美丽

例: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春天的景象亦作: 嫣红姹紫 红嫣紫姹 辩析描写春天的成语姹紫嫣红和万紫千红都用来形容春色艳丽姹紫嫣红强调花朵的艳丽;而万紫千红则强调花种繁多色彩缤纷姹紫嫣红只能形容景象美丽;而万紫千红除了形容景象美丽,还可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万紫千红

万千:言其多紫红:表色彩丰富多彩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春日)

例:值此春夏阳和,万紫千红,游人如织(鲁迅集外集·玄武湖怪异)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例: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例:天上这时万紫千红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茹志鹃阿舒)亦作: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辩析描写春天的成语万紫千红和姹紫嫣红都用来形容春色艳丽姹紫嫣红强调花朵的艳丽;而万紫千红则强调花种繁多色彩缤纷姹紫嫣红只能形容景象美丽;而万紫千红除了形容景象美丽,还可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花红柳绿

像花一样的红,像柳一样的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例:花红柳绿间晴空

例:暮春三月,桃红柳绿,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亦作: 柳绿花红

花娇柳媚

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例:待得花娇柳媚,看雕鞍骏马,又去踏春风(清·徐大椿洄溪道情·题唐悔生寒林行啸图)

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暗:指树荫蔽日明:丽

例: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 例:我们春游到郊外,到处是柳暗花明的美好景色

也比喻突遇到新的境界或形式

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例: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谁知眼前却有这种柳暗花明的美景(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亦作: 花明柳暗 柳莺花燕

柳上莺歌,花间燕语形容美好的春景例: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元·张可久 落梅风·闲居)

柳昏花螟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例: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 (宋·史达祖 双双燕·咏

燕)

绿暗红稀

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例:如今春光将尽,绿暗红稀,将近四月也(元·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

绿草如茵

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绿肥红瘦

绿肥:绿叶茂盛,红瘦:花渐凋谢形容暮春时节花稀而叶盛的景象

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词)近义:叶茂花残

落花流水

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唐·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 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流水落花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桃红柳绿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例: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余秋雨文化苦旅·西湖梦)常与鸟语花香等连用亦作:柳绿桃红 近义:桃红李白 万紫千红 繁花似锦

写春天的成语(词语)

春和景明 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柳暗花明 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花团锦簇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满园春色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百花盛开

乍暖还寒 万物复苏 春风拂面 阳春三月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五
《古诗》

古诗 绝句 作者: 僧志安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按】《宋诗纪事》作僧志南诗

【短篷】有篷小舟 【藜】草名,茎至坚,可为杖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

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雨,冠以杏花;风,冠以杨柳。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杏花雨,杨柳风,把风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浓重。

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表苔被人嗝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阴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名诗 也便 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咏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

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江南春》 唐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

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

迅速移动的电影镜

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

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

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

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映日红》,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 又字幼元、友生,自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与杨万里同榜进士。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七绝·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赏析:

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秋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捎带着禅的超然的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

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

中。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n四声)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六
《七年级语文月考(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上)语文试题

一、名句默写(共10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过故人庄》从色彩上勾勒出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6、《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孔子在《论语》中发出“光阴似箭”的感慨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繁星》)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吴承恩《西游记》)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二、积累运用(14分)

11、将下面的句子工整地写入方格内(2分)

12、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嫩芽(nèn)拆散(chāi)憔悴(qiáo)树杈(chà) ....

B.脸颊(xiá)攥着(zuàn)匿笑(nì)沐浴(mù) ....

C.祷告(dăo)徘徊(huí)荫蔽(yìn)心绪(xù) ....

D.榆钱(yù)讽刺(fĕng)截然(jié)尴尬(gān) ....

13、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C ) (2分)

A.瘫痪 沉寂 退色 劝慰 B.寒战 烦杂 姿势 焚烧

C.淡雅 诀别 烂漫 牵挂 D.时辰 感概 争执 停滞

14、把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2分)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夸张)

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15、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2分)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挡”是母亲怕我受凉,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

C.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句透露出奶奶深知儿子、儿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

D.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作者把自己比喻成萤火虫。一方面说

明他热爱乡村生活,喜欢乡村气息;另一方面表明他具有勇敢冒险的精神)

1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和( C ) (4分)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_____________。

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____________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

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的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17、仿写句子(2分)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_____,爱她的_________, 爱她的_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4分)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文中用2分)

19、这是一首咏物诗,请简要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7题。(22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4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 B.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 ..

C.相委而去( 离开 ) D.下车引之( 拉 ) ..

21、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元方时年/七岁

2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 友人惭,下车引之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

自己的父亲。

2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魏文侯①守信

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④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③期猎:约定打猎时间。④焉:

何,哪里。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2分)

A、是日,饮酒乐( 这 ) B、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下雨 ) ..

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公将焉之

你准备到哪里去呢

(2)乃往,身自罢之

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事

27、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2分)

言而有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荷叶荷叶>,完成28-32题。(12分)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院子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

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

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

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

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

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

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

28、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插叙 。说明作者姊妹三人与莲花之间的典故,暗示莲花与孩子的象征关系,为后文写惦记

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29、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0、找出文中表现“我”情绪变化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1、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2分)

与“自然界的雨点”相对照,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与磨难

32、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分)

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阅读<孝心无价>,完成33-36题。(8分)

孝心无价

①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

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

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

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

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②我也不喜欢父母卧病在床而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

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③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

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④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

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⑤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情。我们

就永远无以言孝。

⑥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

法弥补。

⑦“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

断裂,永远无法连接。

⑧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

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

“优”。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

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⑨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⑩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33、作者在第①段对“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中的“学子”持怎样的看法?(2分)

认为那样的学子是一个自私的人,他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无法挚爱。

34、第②段中,作者认为“对生命的大不敬”,具体所指的是什么?(2分)

在老人行将就木时,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

命的大不敬。

35、第⑥段中,作者说“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含义?(2分)

有些东西是可以失而复得的,而有些东西(如生命)却是一去不返、无法挽回的。

36、第⑨段中说“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你是否赞成作者的看法?除了第⑧段列举的

孝心之外,你认为还可以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2分)

衡量孝心,与实物的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要看子女是否真诚地顾念父母的需要。说“等值”是因为它们都是孝心的体现。最后一问的答案略

六、作文:(50分)

26、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文

(1)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也曾经历过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吧。请你以“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了解你所经历的事,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2)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勿写错别字;

3、有事例,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七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八
《武小儿童刊物》

☆★☆★☆★☆★☆★☆★☆★☆★刊首语☆★☆★☆★☆★☆★☆★☆★☆★

让写作最美丽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每个人的回答可能会不一样。但,我认为,写作应该是一件最快乐最幸福最美好的事情。自然风光、社会风云、历史沧桑、人生浮沉、天地万物、中外古今、上下数千载、纵横几万里、小至尺水微澜、大至宇宙裂变……无不能成为作者笔下的一朵浪花或一注海洋,一片绿叶或一方森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种完全雷同的思维,因而这一切,又因每个人的观察、感受、理解、表达的角度、方式各不相同而呈现出千姿万态的面貌。这个世界应该有多少风景、多少故事、多少情思、多少感悟呢?

作为人,来到这个世间,获得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该是一种多么大的幸福;而这无比丰富的外部世界再经过无比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观照、折射、加工,再用生花妙笔进行描绘,则更是幸中之幸,福中之福,乐中之乐,美中之美啊!

写作,难道不是一件最快乐的、最幸福、最美丽的事情吗?

不是!

我们在教学中看到的一切却不是这样!

君不见,作文课上一听“作文”二字,有多少孩子头皮发麻、眼睛发直、双手发抖,宁愿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愿动笔;

君不见,考场中,有多少学子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难拼凑成一篇像样的文章;写完了,交差了,再在心里一遍遍祈祷——下次不要再受这样的罪了!

美丽的事情与丑陋的现状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令人费解,令人震惊,令人痛心。然而痛定思痛,又觉一切俱在情理之中。现行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又有多少真正符合教育尤其是写作自身的规律呢?能让孩子们激发兴趣,开发潜力,焕发热情,提

高能力吗?

可怜的孩子们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吧——其实是“书山题海何时休”啊,你们有多少时间阅读古今中外含英咀华的名著名篇、美文佳作呢?

可怜的孩子们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吧——其实,成天在“学校——家庭”间来回作“机械运动”,又有多少机会去体验广阔天地丰富多彩的生活呢?即使是宝剑也磨灭了锋芒,是梅花也耗尽了香泽啊!

可怜的孩子们啊,现代的“愚公”们、“精卫”们,整日整月整年的“挖山”、“填海”,没完没了的作业、资料、试卷,测验、竞赛、考试,又有多少心思去吟风弄月,品文赏诗,把玩文学意境,研究写作技巧呢?没有童心童趣的童年,没有激情热情的青春,怎么可能产生充满真情、爱心、激情、灵思的佳作呢?

如此现行教育,误尽苍生;如此作文现状,弊端重重。

怎样才能走出这一误区和困境,还作文教学以本来的趣味和价值呢?

我们思考、实践、探求、记录。

当然,有如巨石下冒出的青草,岩缝中沥出的清泉,仍有一簇簇压不住的绿意,磨不灭的清纯扑面夺目而来,毕竟童心和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向上的;更为可喜的是,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新曙光,我们欣幸的看到,语文世界新一轮太阳升起时炫目的光芒……

这本《青草地》文集中所有文章作品便是实施课程改革来我校师生在作文教学领域共同探究的成果精华,是我们武王小学300多名师生心血凝聚所在。我愿这一束文章如一支支金针,一剂剂良药,化解沉疴,使语文教学恢复生机活力,使作文教学步入一片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芳草地,让写作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快乐最美丽的事情。

——吴龙义2013年3月于武王小学

我领着学生

熬过了一个寒冬,到校园查看春的信号,原来灰蒙蒙、死气沉沉的花花草草之间突然多了一些紫色,正像《钱塘湖春行》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走近一看,原是一朵朵紫色的小碎花点缀着花园。“看那柳树!”随着同学的一声叫喊,我们齐刷刷的向那柳树看去,立刻想起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只见它那碧绿的柳枝迎风摆动,仿佛像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仔细看,一个个叶子仿佛受到了春姑娘的召唤,如孩子般稚嫩的笑脸从枝头探,看着陌生而又美丽的世界——春天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好的,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赏析古人描写春天的诗歌。(编者按)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

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

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

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

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

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刀”是诗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

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

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链接】

柳树的枝条细长而低垂,看上去是一种很富有诗意的植物,在古时候通常被诗人运用到诗句当中,来表示依依惜别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诗句描写了“柳”呢?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形容柳树的优美句子篇九
《古诗词背诵1-5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5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