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春节】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一
《留不住春天,却可以记住花容——谷传民诗歌欣赏》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二
《柳树的诗句:最后却还是什么都留不住》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三
《留不住的是岁月》
留不住的是岁月,忘不了的是朋友,谢不尽的是关照,丢不掉的是情义!我珍惜每一位和我一起走过的朋友,我感恩以往岁月里曾经给予支持和帮助过我的朋友!朋友的心意,不在话语多少,只要你能感受到温暖就好,愿你幸福平安,感恩节快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蓦然回首岁月流走,还有多少东西值得回忆,还有什么值得思考。经过时间的沉淀,生命里唯一忘不掉的是与你的情谊,据说感恩节既是表达谢意的日子,又是充满祝福的日子,祝我最好的朋友:幸福一生,友谊长存!
有一份祝福想了很久,却不知道何时送出;有一份牵挂念了很久,却不知道何时诉;有一份问候说了好久,依旧没有完成;有一份思念留了很久,直到今天终于说出口。感谢朋友在风雨路上一直的陪伴和照顾,送上我最真挚的问候,感恩节快乐! 来时是缘,感恩一起走过的岁月;去时是份,感恩离别后的成长。人来人
往,事事更替,感恩节到了,愿你开心每一天! 一键送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四
《古诗关于梅花》
赠范晔 【北魏】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义解说】
折下一枝梅花遇到了驿站的使者,让他带给远在边塞的友人。江南没有什么东西可寄赠,只好寄上一枝梅花带上一缕春风。 子夜四时歌·春歌三首之一 【南朝·梁】萧衍
朱日光素冰,朝花映白雪。
折每待佳人,共迎阳春月。
【诗义解说】
红太阳的光辉像冰一样光明,早晨盛开的花映照在白雪上。折下一枝梅花等待着美人到来,共同迎接这温暖的春光。
早 梅 【南朝·陈】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诗义解说】
迎着春天到来所以早早的开花,虽然只自己开放但并不惧怕严寒。怕的是落在众花的后面,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照看。
梅花落 【南朝·陈】苏子卿
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
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诗义解说】
院子里有一棵梅树,因为寒冷叶子还没有展开。只说是花像雪一样白,却不觉有暗香袭来。上郡的春天来得很晚,高楼里的佳人容易年老色衰。写上一篇书信别有一番情意吗,希望能够随着锦文回到家来。
杂诗二首之一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义解说】
你刚刚从故乡到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来之前窗子的前面,那株寒梅是否绽放花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义解说】
成为被流放的人前往长沙,向西遥望看不见自己的家。黄鹤楼中听到了笛曲《梅花落》,仿佛看到了五月里落下梅花。 春女怨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诗义解说】
白玉堂前生长着一株梅树,今天早晨忽然看到花开。可是有几户人家把门紧紧关闭,春天怎么能够进得来? 梅 花 【唐】李嘉佑
半落半开临水岸,团情团思媚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手亭亭对夕阳。
【诗义解说】
一半开一半落靠在河岸边,一团团情思展现在美丽的春光。月亮从寂寂的麒麟阁上飞过,亭亭玉立的洁白梅花正对着夕阳。
山驿梅花 【唐】李群玉
生在幽崖独无主,溪萝涧鸟为俦侣。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谢深山雨。
【诗义解说】
生长在幽深的峡谷里无人欣赏,溪边的藤萝山中的小鸟就是伴侣,路上的行人根本不怕它放在眼里,只能用自己的香气徒然地感谢山中的小雨。
春 陌 【唐】韦庄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肠断东风各回首,一枝春雪冻梅花。
【诗义解说】
满街长着香草停着豪华的车轿,走到美女家门前太阳已经偏西。令人肠断的东风吹来一齐回头看去,春雪中一枝冰冻的梅花正开得艳丽。
旅馆梅花 【唐】吴融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诗义解说】
没有任何香气比得过寒冷中的梅花,令人欣慰的是远在他乡独自看到了它的娇容。会想起家乡溪边那千万株梅树,几年来辜负了它一直在雪中开得繁盛。
江雨望花 【唐】崔涂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诗义解说】
细雨洒满江面春水开始上涨,好风吹来款留客人传来野梅的芳香。避世隐居并不是没有归意,看到梅花一次就断了一次肝肠。
梅 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义解说】
墙角上有几株梅树,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红 梅 【北宋】王安石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耐寒。 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
【诗义解说】
春天过去了一半花才开,大多是因为不能耐寒。北方的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它是什么花,都把它当作杏花来看。
赠岭上梅花 【北宋】王安石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诗义解说】
梅花开完之后百花才开,看花人都已经回去却没有听到你的脚步。不是趁着青梅长成用来煮酒,而是要在细雨中看着黄梅成熟。
探 梅 【南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政是深寒浅暮时。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诗义解说】
走在山间小路景色美不胜收,天气十分寒冷又是傍晚时候。一株梅树上只开了一朵,遗憾的是开在树的最高枝头。
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南宋】杨万里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诗义解说】
这一路上十里长的梅花都是谁栽?靠近水边的梅树一齐都开。此行即使没有官家的事情,就是为了梅花也应该前来。 探梅二首之二 【南宋】陆游
sǎn
江路云低糁玉尘,暗香初探一枝新。 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
【诗义解说】
江边小路云朵低垂带着米粒搬的雪粒,香气暗生一枝梅花正开得新鲜。我这一生不喜欢平凡的桃李,看了梅花之后就睡过整个春天。
梅花二十首之十六 【南宋】张道洽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 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诗义解说】
只有梅花才与众花不相同,一年间清雅的韵致都在雪霜之中。疏落的篱笆娇好的月光,寂静的小窗淡淡的清风。本来生长在布满美玉的园圃,就应该安放在水晶宫。哪里需要再去寻找春的消息,自然有一缕幽香与梦境想通。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五
《品读古诗词 感悟真人生》
品读古诗词 感悟真人生
——从古诗词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李小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10级1班 2010512216)
摘要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是一个时代,一个王朝,一个诗词人最简洁、最真实的写照。品读这些文化中的精品,感受诗词作者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深思人生,从而感悟人生,让生活变得也想古诗词那样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 古诗词 感悟 人生
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古语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诗人在诗词中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思想,也给后人留下许多人生哲理,让我们在诗句、词间感悟人生价值。
一、从古诗词意象中感悟奋进 点亮希望之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我们处于人生的黑夜时期时,你也不要忘记给自己一缕希望的阳光,这一缕阳光或许看似微弱,但它却可能拯救整个人生!
古诗词中有不少催人奋进、鼓励向上的诗句。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这些诗句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点亮我们心中的希望,并启发我们探究先贤的思想与智慧,摆脱心理的束缚,大胆地领略探索的愉悦。鼓励我们要怀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看待事物,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拥有将士们的爽朗豪放的性情,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年青人做事要大胆地“崭露头角”,积极地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才能抓住机会,受到“成功”的青睐。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这些诗的作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不惧艰险,自强不息,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永不放弃的精神。困难只能折磨他们的肉体,但摧残不了他们高尚的灵魂。如果用花他形容他们,那他们就是凌寒绽放的梅花,出淤泥不染的荷花。他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坚持自己的目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你将会成功。
二、从古诗词意象中感叹时间的珍贵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大千世界中,时间是最容易被忽视,被虚度的东西。也可以说,时间似乎总是人们最容易浪费掉
的东西。人生短暂,时间在不经意间就会从手指间流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时光转逝,你想留也留不住,现在不是叫你留住时间,而是时间可贵,要懂得珍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当你回首往事,却发现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可那仿佛就在昨天。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告诫莘莘学子,要珍惜光阴,时间难买,不可虚度。时间是珍贵的,它不会为谁而停留。时间不等人,你能做的就是珍惜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读一首好诗词,会勾起你内心深处情感的触动,每次的触动都将会带给你不同的收获,它让你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我们所走过的路,仔细想一想,我们每天都为那些无用的事劳累奔波,心灵被自己的身体所服役,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不知所措。
多读诗词,读好诗词,品味那些真真的人生之路,不断地反思,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你困难的时候想一想那些诗人是怎么坚持的。诗词人生,人生如诗词,学习经典文化,我们才能有所收获。自强不息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相信未来》节选
参考文献
(1)陈树宝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组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邑人 《哈佛教授讲给学生的人生哲理》中国华生出版社 2008 .11
(4)乔万民 《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1
(5)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社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六
《她说她要走 想留也留不住胡炎红上传》
她说她要走 想留也留不住 有种离愁直涌我胸口
相逢是缘 只愿此生相识太短暂 好想抱抱她 舍不得她离开 怕她生气 怕她看到我红红的双眼 真的,我会哭 感情面前 人人都脆弱 这些年 陪她走过的日子那么少 而每一次经历却也如此难忘 送她的礼物也不知道她喜不喜欢 相识一场 留个小小纪念
记得她曾说过她爱吃苹果
这是我走完大街小巷特意挑选的 愿她能看得上 望她也能把我放心上 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叫萍萍的女孩
其实我很喜欢她
我也知道她心里也我
为何口是心非不敢说
若是她离开之后还能记得我
有时间就来看看我
来看看我
爱她的人:锅锅
祝她开心快乐
。。。。。。。。。。。不要笑我傻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七
《《我想留住…》示例》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八
《刘长卿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浅谈刘长卿诗歌当中的悲剧意识
2014103136 聂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要】: 刘长卿,中唐早期诗人,自诩 “五言长城”。其诗歌里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世事沧桑、 人情变故的无奈,常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悲剧意识。这种悲情与他的挣扎、抗争相互交融体现在诗中,使刘诗孤高幽深、又带有轻轻的哀怨。本文试从造成其诗歌悲剧意识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例举其悲剧意识的类型方面对刘长卿诗歌中的空漠哀愁加以阐释。
【关键词】: 刘长卿 诗歌 悲剧意识
历数中国古代文人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之所以能做出流传千古的好诗都与其所处时代的背景和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同时代、不同际遇所造就的诗人以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都不一样。那么在盛产诗人的唐朝,除了盛唐气象和晚唐之悲,处在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上还有一位诗人,在历尽了繁荣强盛之后,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经历在诗歌史中诗歌唱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个人就是刘长卿。
纵观刘长卿的诗歌创作,我们多能感受到其诗风的寂寞感与深深地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在唐代诗歌创作发展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对自然天道无常的怀疑,上下求索而不得所形成的自然悲剧意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所形成的生命悲剧意识;对追逐功名、怀才不遇、官场失意所产生的政治悲剧意识;对远离故土、漂泊无依而没有归属感所形成的人生空漠之悲······而关于悲剧意识,不论东西方都认为其核心在于对不可抗因素或者命运所表现出来的不满而进行的抗争与追求。在唐代诗人中,刘长卿就是悲剧意识的典型代表之一。
诗如其人,这与刘长卿的悲观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曾说过:“才性异区,文辞繁诡”[1],这说明作家个性之不同将形成作品风格的差异。正是由于其个性的悲剧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的风格,使他的诗歌从整体上看倾向于一种悲剧之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性格上的悲观呢?这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一)、家境清贫之苦:刘长卿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常见于创作的诗歌当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家境的贫寒与清苦:其诗《酬包谏议见寄之作》:佐郡愧顽流,殊方亲里闾。家贫寒未度 ,身老岁将除。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 。落日栖鹗鸟,行人遗鲤鱼。高文不可知,空愧学相如[2]。就透露刘氏晚年生活的情景与心境,诗人不仅晚年过着清贫的生活,其早年的生活也未见得丰裕。初年的家寒凝炼了诗人刚愎自用与沉郁的性格,清寒生活培养了诗人刻苦耐劳、自命清高与坚韧刚强的性格 。
其《睢阳赠李司仓》:云白露变时候,萤声暮啾啾。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且喜接余论,足堪资小留。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非君深意愿,谁复[1]
[2]刘勰,《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第309页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417页
能相忧?[1]我们可以看出诗中表达了他流离浪迹陌生之地的心情。生活的痛苦加深他生存的悲剧感,而他的欲求导致他困在曲折的命运里。“而我倦栖屑[2]”,是指他为了生活困苦而奔波劳碌,同时为了科举的事,一年复一年来回奔走应考 。
[3]至于,生计住宿皆需要费用。“ 穷居长蓬蒿”自居的处所长满蓬草,是简陋生
活的写照。显然,诗人未及第 ,必须面对生活的贫苦,为了谋生之计远游异地,乞求亲友的资助,所以家境的贫穷也是促使他早年矢志苦读、争取功名的原因之
一。因此可说这种人生经历所带给他的某种程度上的早熟使他更能体会人生中别人所不易察觉的东西,对于人情冷暖体会的更加深刻,这种早熟与敏感体现在诗歌当中就是一种颇为悲剧性的感伤。
(二)、科举不第之怨
“学而优则仕”,这是传统文人植入骨髓的观念。刘长卿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一展宏图,从十八岁到三十多岁,他一直为科举奔忙,但却屡试不第。其间,屡经科场失败之折磨的他曾在 《落第赠杨侍御》诗中云:“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4]”全诗刻画出了一个屡困屋场的寒门书生如惊弓之鸟般无枝可栖、报国无门的尴尬。咏物诗《杂咏八首》,更是明确表明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被人引荐的强烈愿望,是典型的投卷之作。以下两首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这类感情:“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作者自比为阴墙下葵花和涧底之桃花,因地势原因,得不到阳光和春风的眷顾,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与众花争妍,此时诗人的感情亦不仅仅是渴望,更多的是愤懑,对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刘长卿作有代言体宫怨诗,借不幸失宠妃子和宫女之口来表达自己不遇的感受,如《王昭君歌》《昭阳曲》《长门怨》《上阳宫望幸》,诗风凄清,可见作者对君王社稷的一片“痴心”,同时也反映出封建社会文人的凄惨处境,一直追求而不得的悲愤。
(三)、乱世流离之悲
经历了多次科举不第的刘长卿终于在他32岁时中进士第,但是还没有得到官做,安史之乱便爆发了,玄宗带领一帮大臣仓皇出逃,刘长卿不得已, 只有南奔,后流落苏州、扬州一带。至德元载,肃宗即位。第二年,宰相崔涣宣慰问江南,兼知选贤举能并补授官吏。刘长卿才终于获得苏州属县之长洲县尉之职,第三年曾摄海盐令。 但因为他为官刚正不阿, 被贪官污吏诬陷而被捕入狱。 后来,适逢大赦才得以重见天日。 上元元年被贬到潘州做南巴县尉,但没有到任,得以漫游江南,约于广德元年至大历初年,方入朝为殿中侍御史。大历四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被贬为睦州司马。后来迁为隋州刺史。建中三年因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作乱遂辞去官职,客居扬州乡村。他大约卒于贞元六年。综观刘长卿的一生,在诗人约65年的生命历程中,贬谪事件占去了约16年的时间,影响了他的一生。
多次应举不第, 及第后又恰逢安史之乱, 在乱离中奔命。安史之乱后, 方得做官, 但又命运多舛,两遭贬谪,虽最终官至刺史,却又因为身处乱世,疲于兵灾而无所建树,最终终老江湖。可为不幸之甚矣。严酷的现实投射在诗人心[1]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九第三十九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47页 [2]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47页 [4]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九第七十五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1]
中身上,使诗人密切地关注自己身边的琐事和分合聚散,而对于年轻时期保家卫国,造福黎民的志向逐渐淡化而至于无。这种变化反映在是做上就是诗歌在是做上就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回归和悲剧意识,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他被贬谪漂流的感慨和退居山林的山水隐逸的闲情,以及大量的赠送之作。如《别严士元》、《送灵澈上人》、《寄万州崔使君》 等,多写离别之情,关怀之意,以及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还有怀念已故朋友之诗而与社会现实无关。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和具有悲剧意识的创作风格,这种“悲”体现在诗歌中也有不同的特点:
(一)、离别之悲:刘长卿交友广泛,友人中有晚辈,亦有官场上患难之交,也有方外之士⋯⋯他生性厚道,无论贫贱他都真诚待之,尤其是曾有恩于自己的故人。其诗集中仅表达与亲朋之间离情别绪的就有250首之多,约占其全部诗歌的一半。这源于其忠厚的品行,但跟作者人生坎坷、长期过着不如意的日子也有关。如《送裴郎中贬吉州》《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两首诗中的裴郎中被远贬他乡、身处逆境,人情冷漠的世人唯恐避之不及,同在贬途、自身难保的刘长卿却用一颗真心去抚慰对方,热情地一送再送,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患难之交见真情,真挚的友情成了他生活的支撑点之一,一旦离别来临,作者的心情就异常忧伤,充满想留却留不住的无奈。
(二)、漂泊之悲:安史之乱起,诗人南奔,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除安史之乱结束后曾回过一次京城长安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南方度过,直至老死。一生漂泊,孤苦无依,多感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乡愁伴其度过了一生的大半岁月,尤其是到了晚年,这种感情更是炽烈。他的《新年作》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1]”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来临,作者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迫切。头发花白依然寄人篱下,独在天涯与岭猿为伴、与江柳共风烟的诗人禁不住潸然落泪。赴南巴途中所作《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更写出他对故土亲人的魂牵梦萦。因此怀乡诗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悲凉的环境感染着诗人的情绪,而他又以同样的心情去体会万物,于是,万物皆被淡淡的哀愁所笼罩。春夏秋冬,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从未停止过,他的诗常用“夕阳”、“落叶”、“水”、“白发”、“猿”等意象构成凄凉之意境,也跟他的游子身份有关。
(三)、仕途之悲:仕途上的坎坷表现在刘长卿的身上就是前人盛唐时慷慨激昂的进取精神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的失望、 无奈的叹息与咏唱, 流露出一种惆怅衰飒的心绪和冷落寂寞的诗歌情感基调。而这在其边塞诗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如盛唐时高适的 《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王翰的 《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既慷慨激昂又情怀壮烈, 充满着立功疆场, 献身报国的精神。 而到了中唐,到了刘长卿笔下, 却只有 “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报国剑已折,归乡身幸全。„„草枯秋塞上, 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谁为吮疮者,此事今人薄”(《从军六首》)了。诗人的眼里只剩下 “白首无人怜”,暗处庆幸 “归乡身幸全”,至于国家苦难,谁人承担, 则只有 “今人薄” 了。很显然,这与盛唐时人那种慷慨激昂, 情怀壮烈 “死节从来岂顾勋” 的风格与思想感情已是大相径庭。
贬谪的经历给诗人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对身世的幽愤不平的情感反复[1]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67页
出现在诗人的诗作中。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屈原贾谊的形象就是一个证明,以此表现自己的幽愤,如“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又如名篇《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
[1]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等等。
时代变乱的痛苦及个人坎坷的生活遭遇, 使诗人常有不胜沧海桑田、 世事变幻无常之感。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诗歌总是饱蘸着多难的人生经历,满腹的悲伤、挣扎的苦痛而酝酿的悲剧之歌。他的悲剧不仅是一己之悲,更是所处社会和时代的悲剧。他的生存状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中国文人往往就是在吟唱悲剧的过程中,在对痛苦的体会、挣扎和抗争中来完成自己的人生答卷的,刘长卿更是如此。通过解读刘长卿的诗歌,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在坎坷人生中的无奈与抗争,以及渴望改变现实而不得的心灵状态。最终,蚌病成珠,浓郁的悲剧意识无法消解,诗人把它倾注到诗歌中,情郁于中而泄于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与佛老禅宗的交心,与酒神的交流,通过梦境中的畅游和放松来排解心中的忧愤,也从而成就了他的独特风格,成为了诗歌史上璀璨的明珠。
[1]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第二十三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九
《才子多情,月老无意》
凡尘爱执着会把希望磨灭,失去会降临寂寞,远望会撕心裂肺。唯有诗歌作为他一生的恋人,陪他走到尽头。他爱海一生,或许,卧轨而亡并不是他的初衷。作为公认的才子,他是孤独的、可悲的、痛苦的。他甚至被人称之为天才,在当代新文化如夏的时代,他依靠出众的才华家喻户晓。他的一生似乎都活在失恋的阴影之下,老天爷给他不只是那满腹的才华,还有一生的痛苦。当我从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渐渐开始品读他的诗歌,感受他的世界的时候,我发现他的才华与他极度的可悲是交融在一起的。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的海子,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书成为了他生命中一开始全部的世界。也许,是因为他有着一个深爱的母亲,所以,在诗歌与爱情面前,他先选择了爱情。是他的才华让他拥有了爱情,也是由于他的才华横溢让他痛苦了一生。他用一份执着坚定了波婉在他记忆中的伤痕,作为波婉老师的海子依靠出众的才华博得了波婉的芳心。或许,那时的波婉还只是孩子。也许,那时的他们真的相爱了,爱的那样情真意切。甚至,波婉离开他的时候,还是爱着他的,他们分手或许并不是老天爷给出的惩罚,人难免要经历失恋,才能学会成长。波婉的离去,让孤独的海子受伤了么?的确,海子受了伤,他不相信自己一心一意维护的初恋会葬送。他们之间又何止一次的说过天长地久;他们之间又何止一次说过白头到老;他们之间又何止一次许下一生一世的诺言?但要失去的终归要失去,就算想留也是留不住的。他的爱是短暂的,同样充斥着浪漫与美丽,就如同绽放的烟花一般。波婉离开的时候,也许,海子是哭泣的,波婉也许是知道的。诗芬的出现是海子在爱情与诗歌面前,选择诗歌的时刻。诗芬也许才是海子一生之中最爱他的女人,也是海子最不珍惜的女人。因为诗芬的迁就,海子变得更像一个孩子,正是因为母亲对海子太多的宠爱,海子最终也没有学会长大。的确,海子没有爱过诗芬,但谁又敢说他深爱着波婉。最终,诗芬没有勇气继续爱着一个更热爱诗歌的人。与诗共舞海子的发是凌乱的,他几乎每一张照片头发都是凌乱的,他是一个不注重外表的的诗人,他的时间仿佛全部都用在了诗歌创作上。诗歌才是他的全部,才是他相依为命的爱人。一个爱上诗歌的人是幸运的,但是,海子爱上诗歌是不幸的。他是天生的诗人,带着与生俱来的才华却走上了边缘的路。或许,一开始他就不该去爱,去爱一个凡人。海子生命中的女人大多是爱上了他满腹的才华与浪漫,海子作为诗人的生命是与
诗歌相溶在一起的。作为海子精神港湾的白佩佩,海子拿她当做自己的姐姐,拿她当做自己的红颜。理智的白佩佩并不认为海子对于自己的感情是一往情深,那时的海子在心理上还只是一个孩子,孤单的他太害怕,作为唯一依靠的白佩佩也成为了他感情的寄托,白佩佩承担的不只是海子的爱情,还有亲情、友情。那时的白佩佩在与海子的关系上更像是一个母亲。白佩佩对海子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欣赏,不如说是一种慈悲更为贴切。海子发现安妮深爱自己的时候,是他感情最空虚的时候,他开始失去理智。已为人妻的安妮还是爱着海子的,然而,海子呢?从海子与她偷会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证明,海子并无爱这个叫做安妮的女孩。李华,这位海子最后一位感情寄托的人,是他唯一一位崇拜的中国近代诗人,他将这个女人当做自己的神。他也开始幻想,幻想与神的爱恋。这时的他,真正地失去了爱情,也真正得到了爱情。他失去了与女人之间的爱情,同样,诗歌成为了他真正的恋人,他呕心沥血的与诗歌相伴,他从未对一个人如此挚爱,他把全部的爱与恨都告诉了诗歌,给了诗歌。他恋爱的时候写诗,失恋的时候,所有的诗歌便成了他痛苦的边缘,让他陷在里面不能自拔。他写的诗歌越来越多,然后就越陷越深,到了最后,他爱诗歌胜过了爱他自己。如果说,海子与诗歌是在唱一首歌,那这首歌未免太过心疼;如果说,海子与诗歌是在跳一支美丽的舞蹈,那这段舞足以舞到肝肠寸断;如果说,海子是与诗歌是在对饮,那这杯浊酒太容易将人灌醉。海子是一个不懂的爱情的人,却得到了最纯美的爱情;或许,他是一个懂爱情的人,只是不懂与人之间的爱情。海子真的爱了,不过,他爱的是诗歌,而不是女人,他爱任何一个女人也没有胜过爱他的诗歌。在他看来,诗歌才配得到他许下的誓言,只有诗歌才会一直陪伴着他。记录诗歌的纸张是无辜的,与诗歌一起被焚烧,最后也将焚烧的人一起带走。那些怜惜的声音,是在为谁的离去痛苦?是焚烧的人,还是无辜的纸张,又或者是他挚爱的记忆?要非要说海子爱过的女人是谁?我想那个人就是芦花了,因为海子始终都没有长大,作为青木竹马的芦花也许就成为了海子心底最清晰的影子。芦花是他远望着的女子,是他不会用肮脏的思想去侵犯她纯洁的女子,就像他对诗歌的爱一样纯洁无暇。爱情是一杯醉人的浊酒,然而,诗歌就是一杯醇浓的酒。将一首痛彻心扉的诗歌写进了生命,便用尽了一生去续写。爱情是一杯没有解药的毒药,喝下去的人都会成为爱
的俘虏。多情的种子,被风吹入了诗歌,诗歌变成了痛苦的回忆。无情的笔是寂寞的,刻录下太多的伤痕始终伤不了自己。多情的海子是迷失在了诗歌里,还是被爱情迷失了心,在诗歌里丢了自己的他是用死亡来实现他与诗歌的永恒爱
想留的留不住的诗篇十
《席慕蓉》
前不久有人向我推荐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慕蓉的诗集。并笑着说你一定会更喜欢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并没有想象中的吸引我,倒是席慕容的文集让我很是沉迷。不知道为什么她可以写出那么深刻的感情,却又那样美丽,可以看到一个女性内心对梦,对爱情,对自己喜欢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迷茫,期待还有些许的无奈。就像她在诗中写到的那样,如果你不喜欢听那首歌,是因为歌中没有你内心的渴望。或许席慕容的诗篇中,有着作为小女生的我对于美好事物的那种迷茫与不知所措,也对自己慢慢逝去的青春想留却留不住的无可奈何。抑或是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女生都存在内心深处的小情结,小秘密。
比起她的诗歌来说,更喜欢她的散文,虽然没有诗歌来的美妙引人遐想,但是却感觉内容更广泛,更容易简单的去接受。看她的诗歌更多的是回忆与联想,想起一个个片段,或许是现实中就已经出现,或许是在梦境中遇到,又或许是电视剧小说中的浪漫情节。所以的那些在读诗的瞬间就会跃入脑海,随着那一句一句的美丽,一声一声的低吟,长久不能释怀。散文则是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乍一看并没有喜欢的文字浮跃在纸上,回头一看,却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很早就接触席慕容的诗歌了,有谁人不知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那首《乡愁》还是不断地在小学中学的课本上与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进行着对比。这么说要,我真是记不清到底是何时第一次接触席慕容的作品。但我缺却可以说出到底是何时开始真正关注席慕容的作品。记得老师购置回来那一本本书中,正是那本槭树下的家,让我真正喜欢上了席慕蓉。
“今生今世,我只是一名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一直记着这句,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别人的故事中想着自己的曾今,看到那样的似曾相识,似乎是自己青春的影子,难道不会为之动容么?那句难道又不是一直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那个梦难道不是反复在夜晚浮现在眼前的么?
那么多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陌生,不经意间,内心已激起无限的波涛壮阔,而文字仍是那样的平静,似乎并未知道此时此刻你的感受。“喜欢的人远远的看,喜欢的歌静静的听”,那喜欢的诗呢?要怎么去对待那每一个喜欢呢?更多的喜欢难道不是回首的瞬间才恍然领悟,原来这个才是自己想要的。至少对与我来说,看书听歌都是如此的,看过无数听过无数之后,突然想起若干年前的那本放在书架最底下的诗集,才想起MP3中保存了很久却没怎么细听的那首歌,再去品味,回味无穷。。。
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为何总是不能学会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呢?明知道一切的缘分可能在下一秒就会消逝,可能一挥手就是永久的别离,却还是倔强的不肯去承认去,去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或许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到底是什么的缘故吧,听到那种真实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但很多时候老天没有给我们那个机会。不过幸好,还有时光,能陪伴着我们,将所有的过错都变为过去。
上一篇:春节到了
下一篇:形容春天花竞相开放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