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母亲节】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一
《女儿在母亲丧礼(葬礼)上的答谢词》
敬爱的各位长辈:
非常感谢大家来到这里,送别我的母亲。 感谢大家在母亲生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更感谢这些天来各位对我们的帮助和安慰。我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一鞠躬)
深爱我的妈妈就这么永远离开了我,我到现在还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敢相信,我的外公外婆失去了这个懂事孝顺的好女儿,我的爷爷奶奶失去了这个尽心尽力的好儿媳,我的爸爸失去了这个能干贤惠的好妻子,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好亲人、好朋友,而我,失去了疼爱、爱我的妈妈。世界就好像坍塌了一半,只剩下巨大的悲痛和无限的思念。
我的妈妈,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凡的人。在去年冬天之前,她有着爱护她的长辈,有着深爱她的丈夫,也有我这个有点调皮的女儿。她像其他千千万万普通的家庭妇女那样,过着简单但幸福的日子。妈妈在世的时候,始终很好地扮演好每一种她所担任的角色。在*家,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妹,对于*家,她是一个好媳妇,对于爸爸和我而言,她更是一位伟大的妻子和母亲。对于这个家庭,她付出了她的一切,在她心目中,永远都把亲人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她处处为别人考虑,却很少为自己着想。她不贪图任何享受,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只要有一口好吃的都会留给我们,在经济条件好转的时候,她自己还是省吃俭用。她个性坚强,干起活来有劲头,担心爸爸安全陪着跑长途运输时也是不知疲倦,在工地打工更是不怕苦不怕累;她特别勤劳,家里什么时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想法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香甜可口的饭菜,给我们准备干净清香的衣服。节俭、勤劳、坚强、善良,这些品质也许很多人都有,但在我心目中,将这些品质做得这么纯粹这么彻底的,我妈妈排在第一位。也许我妈妈没有了不起的成就,没有非凡的经历,然而她对我们所付出的爱、她优秀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得到的最大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妈妈,在这些年与爸爸相濡以沫,做好爸爸的贤内助;是妈妈,不仅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更用她无私的母爱和可贵的品质帮助我成长、培养我为人处事的习惯。妈妈用她的言行证明,即使命运让她成为一名家庭妇女,她也是家庭妇女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然而,去年冬天的检查报告无情地打击了我们全家,我们家的幸福生活从此支离破碎,妈妈陷入了每天和癌症抗争的痛苦。到现在,妈妈带着遗憾带着牵挂离开了我们。在与病魔顽强斗争将近一年后,她太累了,太痛了,即使她万分不舍,还是被无情的病痛带走了生命。留下我,每夜做着有妈妈的梦,泪流满面。
妈妈走了,她一定不放心我。但在这里我想请妈妈放心,爸爸会照顾好、教导好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一直爱护我,姑姑阿姨会关心、照顾好我。妈妈,我会把你坚强、善良、勤劳的品质传下去,会发奋学习,让你悉心培养我的努力得到收获。妈妈,谢谢你这么多年给我的满满的爱,妈妈,我爱你,我会给你争气,请你在天上安心。
妈妈一直教导我,要知书达理,要懂得感谢。在和妈妈最后告别的此刻,我向每一位关心、帮助过妈妈的人表示感谢,你们的每一次探望,都给妈妈带来了阳光和信心。对每一位关心爱护我的人表示感谢,你们的疼爱我记在心里。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鞠躬)
妈妈,请你安息。
*年*月*日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二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红事的礼仪与忌讳通过研读香港李居明大师的著述,我才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我们为了使生活更加平安顺利,应该了解一般人不清楚、往往被很多人忽略的红事中的礼仪与忌讳,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必须要知道的人生大事中的忌讳!现将一些仪式和忌讳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做生日和做寿的艺术和忌讳1、做寿要“男做齐头,女做出一”,即一个人只有年龄过了60岁一个花甲子才可以摆大席祝寿。具体的是“男做齐头”,即虚岁60、实岁59的生日做大寿;“女做出一”,即实岁60、虚岁61的生日做大寿。还要记住:寿桃是在寿宴后吃的。忌讳的是不可说吃寿包,要说吃寿桃!因为寿包是高寿人的喜丧席上才吃的!这是人们经常搞错、说错的!2、不过60岁,不能摆寿宴祝寿,只能叫做过生日。参见生日宴会时,不可送寿给他,比如金牌、寿桃等。本人也只能吃生日蛋糕,而不可以吃寿桃和寿面!未足60岁的人在拜寿宴时吃寿桃是最严重的错误,反而会损寿的!这些都是60岁以后才能可以吃的意头,目前有很多人不清楚、给搞错了!所以,参加朋友的生日酒会时不要送带寿字礼物、也不要送一篮子寿桃!3、六十一岁大寿叫做“七秩开一”,代表踏进七十岁的第一年;七十二岁叫做“八秩开二”,意为踏进八十的第二年。所谓“秩”字,一秩为十岁。4、六十六岁的礼仪:当长者到六十六岁那一年,为人女儿要买一块重六斤六两的肉作为贺礼;到七十七岁时,女儿祝贺父母的生日要送只鸡。这就是俗语讲的:“六十六割块肉,七十七杀只鸡”。5、贺寿或祝贺生日的礼仪或禁忌:一是送酒代表“久”,即长长久久的意思;二是祝大寿的的宴席桌数,要一次比一次的多,以示兴旺的意思;三是如果老父母健在,子女不可做大寿;四是做大寿或庆祝生日摆宴席要谨慎选择吉日,只可以提早不可以迟于正式生日那天;五是做大寿者要回礼时,通常用钢片做成寿桃作回礼,也可以是一般的利是;六是老人虚岁七十二与八十三叫做“寿上关”,这年其身体一般比较虚弱,要一切小心为宜,就是俗语说的:“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年纪;七是做大寿不能在一楼下面的地下室摆酒席,平时寿星也不能住在地下室,因为地下为阴,叫做“阴间楼”,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吉利。**五十岁后要知道的礼仪和忌讳的知识。一、儿子娶媳妇的说法:一是选吉日,其农历的月份不能是双方新人及家长生日的月份,通常也不要选农历的六月(叫做半年婚)和七月(叫做鬼月);二是结婚宴席不能摆在地下餐厅里
;三是新媳妇接回家时,老爷夫妇不可以开门去迎接,而要避到房中,让对方大妗姐拍门请出来喝茶,否则会冲老人家;四是如果结婚的儿子上面有还未婚的兄姐,要送兄裤子(富)、送姐裙子(大姨裙);五是开门利是要双数,六六大顺最好,但切勿用八字开门利是,因“八”是别的意思;六是孕妇或戴孝者不可以参加新婚典礼;七是属虎的人均能参加人家的生日、结婚、满月酒席,但不可以参与其重要的仪式部分,即不宜担任任何姐妹、兄弟身份的活动;八是做爷爷奶奶派茶饮利是,要一律双对,喜事不可以派单数利是,结婚尚红尚双,老爷奶奶也要尚红;九是儿子结婚之夜,切勿让新婚太太的衣服叠在他的衣服之上,否则会被老婆勀一世的。二、女儿出嫁的说法一是嫁女儿一定要对方男家过大礼,不能从简,过礼要选在结婚典礼的一个月之前的吉日子。二是结婚仪式可以简单隆重,但两包茶叶的礼数不能少,所谓“食了人家茶礼”才算嫁女。为啥选茶叶?因为茶叶不能移种,喻示女儿不做二婚。茶叶以普洱、六安为好意头,不要用乌龙、铁观音!三是嫁女时的喜饼,不能给女儿吃,吃了会吃掉女儿自己的福气。四是嫁女时要回婆家一份有两条肋骨头的猪肉,代表不会把丈夫的骨头也吃了!五是忌讳香烛抽出再插!小心过大礼,不可说“再见”,过大礼不可两次!六是嫁女儿当天的迎娶仪式时,母亲要哭,哭声越大,女儿月矜贵,女儿的命运才好。七是姑嫂要回避新娘出门,阴与“孤”、“扫”同音,为人姑嫂参加婚礼时不可过份热情!八是新娘出门时,要大矜姐用红伞遮盖,大矜姐背着新娘出新娘车,因为新娘的煞气大。上车后,女家撒一盘水在门口,代表女儿出嫁不翻头,如水不回收。九是女儿出嫁那一天,坐下时要有小凳扶脚。三、生儿育女的说法:一是女儿坐月子,母亲不可去陪月,女儿也切忌回娘家做月子,因为会冲克未婚的兄弟姐妹的运气。母亲可以找月婆代劳,可探访送上补汤类食物。 二是女儿或儿媳有孕三月后才能公布,以免胎儿小器。外孙要在满月后才可回外婆家。三是婴儿不可赞美英俊和乖乖等溢美之词,一定要说很“丑样”,以免天妒!一般要买一个金锁锁住婴儿,代表不会走掉。中国民间白事礼仪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编辑本段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
,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
。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白事的习俗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充满了封建迷信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在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迷信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还能记忆起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都是轰动津门的事情。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档一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三
《白事程序和忌讳》
一、做生日和做寿的艺术和忌讳
1、做寿
⑴ 要“男做齐头,女做出一”,只有过了60岁一个花甲子才可以摆大席祝寿。 ① 男做齐头:即虚岁60、实岁59的生日做大寿;
② 女做出一:即实岁60、虚岁61的生日做大寿。
③ 寿桃在寿宴后吃。
2、忌讳:
① 不可说吃寿包,要说吃寿桃!寿包是高寿人喜丧席上才吃的!
② 不过60岁,不能摆寿宴祝寿,只能叫过生日。参见生日宴会时,不可送寿给他,比如金牌、寿桃等。
③ 本人只能吃生日蛋糕,不可吃寿桃和寿面!
④ 未足60岁的人吃寿桃是最严重的错误,反而会损寿的!
⑤ 参加朋友的生日酒会时不要送带寿字礼物、也不要送一篮子寿桃!
3、其他
① 六十一岁大寿叫:七秩开一。代表踏进七十岁的第一年
② 七十二岁叫做:八秩开二,意为踏进八十的第二年
4、做大寿
①礼仪:
俗语讲:“六十六割块肉,七十七杀只鸡”
★女儿买一块重六斤六两的肉作为贺礼
★七十七岁时,女儿祝贺父母生日要送只鸡
5、贺寿或祝贺生日的礼仪或禁忌:
① 送酒代表“久”,即长长久久的意思
② 祝大寿的宴席桌数,要一次比一次的多,以示兴旺的意思
③ 如果老父母健在,子女不可做大寿
④ 做大寿或庆生日摆宴要慎选吉日,只可提早不可以迟于正式生日
⑤ 做大寿者要回礼时,通常用钢片做成寿桃作回礼,也可是一般的利是 ⑥ 虚岁七十二与八十三叫做:寿上关,这年其身体一般比较虚弱,要一切小心为宜,就是俗语说的:“阎王不叫自己去”
做大寿不能在一楼下面的地下室摆酒席,平时寿星也不能住在地下室,因为地下为阴,叫做“阴间楼”,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吉利。
**五十岁后要知道的礼仪和忌讳的知识。
一、儿子娶媳妇的说法:
一是选吉日,其农历的月份不能是双方新人及家长生日的月份,通常也不要选农历的六月(叫做半年婚)和七月(叫做鬼月);
二是结婚宴席不能摆在地下餐厅里;
三是新媳妇接回家时,老爷夫妇不可以开门去迎接,而要避到房中,让对方大妗姐拍门请出来喝茶,否则会冲老人家;
四是如果结婚的儿子上面有还未婚的兄姐,要送兄裤子(富)、送姐裙子(大姨裙);
五是开门利是要双数,六六大顺最好,但切勿用八字开门利是,因“八”是别的意思;
六是孕妇或戴孝者不可以参加新婚典礼;
七是属虎的人均能参加人家的生日、结婚、满月酒席,但不可以参与其重要的仪式部分,即不宜担任任何姐妹、兄弟身份的活动;
八是做爷爷奶奶派茶饮利是,要一律双对,喜事不可以派单数利是,结婚尚红尚双,老爷奶奶也要尚红;
九是儿子结婚之夜,切勿让新婚太太的衣服叠在他的衣服之上,否则会被老婆勀一世的。
二、女儿出嫁的说法
一是嫁女儿一定要对方男家过大礼,不能从简,过礼要选在结婚典礼的一个月之前的吉日子。
二是结婚仪式可以简单隆重,但两包茶叶的礼数不能少,所谓“食了人家茶礼”才算嫁女。为啥选茶叶?因为茶叶不能移种,喻示女儿不做二婚。茶叶以普洱、六安为好意头,不要用乌龙、铁观音!
三是嫁女时的喜饼,不能给女儿吃,吃了会吃掉女儿自己的福气。
四是嫁女时要回婆家一份有两条肋骨头的猪肉,代表不会把丈夫的骨头也吃了!
五是忌讳香烛抽出再插!小心过大礼,不可说“再见”,过大礼不可两次!
六是嫁女儿当天的迎娶仪式时,母亲要哭,哭声越大,女儿月矜贵,女儿的命运才好。
七是姑嫂要回避新娘出门,阴与“孤”、“扫”同音,为人姑嫂参加婚礼时不可过份热情!
八是新娘出门时,要大矜姐用红伞遮盖,大矜姐背着新娘出新娘车,因为新娘的煞气大。上车后,女家撒一盘水在门口,代表女儿出嫁不翻头,如水不回收。
九是女儿出嫁那一天,坐下时要有小凳扶脚。
三、生儿育女的说法:
一是女儿坐月子,母亲不可去陪月,女儿也切忌回娘家做月子,因为会冲克未婚的兄弟姐妹的运气。母亲可以找月婆代劳,可探访送上补汤类食物。
二是女儿或儿媳有孕三月后才能公布,以免胎儿小器。外孙要在满月后才可回外婆家。
三是婴儿不可赞美英俊和乖乖等溢美之词,一定要说很“丑样”,以免天妒!一般要买一个金锁锁住婴儿,代表不会走掉。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地方也把死者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
一是表示死者归西
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四
《浅谈漳州丧葬习俗》
浅谈漳州的丧葬习俗
摘要:丧葬是一项很传统也很庄重的仪式,其中暗含着人对生命的许多理解和尊重。而其繁复仪式也不完全是为了故人,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暗示或引导,不便说明的东西往往都会暗藏在各种各样的仪式当中。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丧葬习俗的简单介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每个地区对死亡不同的解读。
关键词:漳州 丧葬 习俗
正文:
闽南传统的丧礼渊源于周礼,沿袭了儒家以"孝"为核心的周礼丧制的基本程式,以厚葬死者和做佛事敬鬼神为基本内容
也蕴含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2】【1】。漳州地区位于福建东南部,其丧礼形式在此基础上,
外婆说现在办丧事,为追求便利简化了许多,因此下面讲到的习俗大都是现在还存在的。
(一)发丧
据说人死后,首先由其直系亲属,一般是儿子﹑女婿,拿碗到溪边或者河边舀水,碗内放两个硬币,舀水之前把硬币扔到水里,并且小声念到“向你买水了”,据说是向龙王或土地公买水。孝男将碗口朝水流逆向舀水捧回家之后,捧回水后用新布沾水给死者揩脸,并做象征性的沐浴动作,然后替死者梳头、整容。据说买来的水是极其神圣的,它可助死者顺利通往轮回,免受奈何桥下河水的羁绊。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洗钱”。洗完之后,为死者换上新衣服。但在给死者穿衣之前,要举行"套衫"的仪式。在厅前的院子里放一个竹编的大"加箩",孝男手持竹筒(撑地,让孝男站稳),头戴新竹笠,签上插一枝红春花 。另一个人与孝男面对面站着,将寿衣按内外顺序一件件套在孝男身上。穿套完毕,以麻绳穿入两袖筒,在袖口处扎住,然后孝男抽出双臂,脱出套成的寿衣,置新米筛上,端进正厅,给死者穿上 。竹笠则往屋顶上扔。孝男或孝女完成"套衫"仪式后,要吃一碗甜汤圆。未成年的小孩子要吃甜米线。 接下来是“搬铺”。为死者换完新衣服后,将尸体移置厅堂中三块木板拼成的铺上,男尸偏左,女尸偏右,头向内足向外,听说这样放置死者是为了便于死者的灵魂起来走出大门。也有将死者横放在厅堂中以避免“担楹。搬铺时,死者仰卧在厅堂里,身上覆盖布衾——白布制成,镶红边,长应蔽足,俗称“天地被”。死者头上覆盖白布,头下枕以砖块垫纸帛。听外婆说,生前当过新娘的,应以面罩罩住头。铺前张挂白幔,幔前摆供桌,桌上供死者的照片。 白幔后面,在死者脚下方的地上点燃长明灯一盏以照冥路,摆上插着竹筷的干饭一碗,称“拜脚尾饭”;子孙在旁边烧冥镪,称“烧脚尾纸”。
在搬铺之前,死者的家属开始在家门口播放丧乐,一般播放一整晚,这是俗称的“闹丧”。据说以前闹丧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描述死者生平,二是叙述快乐之事,前者是用以哀悼亡人幽灵,后者是为了宽慰孝亲。但是现在只是简单的播放丧乐,向四周邻居传送家里有死者的信息。
报丧:闹丧其实也是起到一定报丧的作用。但是据老人所说,除了出远门在外的亲戚要用电话通知之外,其他的亲友都是互相转告而来的,一般不用特地通知,因为乡镇的人一般都住在相邻的地方,距离不远。
出嫁在外的女儿接到父母的死讯,应立即奔丧;并在通往娘家的岔口上就开始号哭,俗称“哭路头”。
亲友闻讯,赶赴吊唁,并给丧家红包。丧事的红包与年节喜庆的包法不同,包钱的方形红纸沿平行于对角线斜向折叠,交给丧家时要说这仅是够买纸的钱。丧家应回赠吊丧者一条手巾和两条红丝钱,亲友因将其红丝线缠在衣服的纽扣上,丧礼完之后,将衣服上的红丝线扯下来扔进河里,让其丧气随河流流走。 【3】
(二)入殓
很多关于漳州的丧葬资料中都将入殓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洗钱”,为死者换新衣等。一般丧家在完成小殓之后要请人在死者的铺前诵经,俗称“牵铺前经”。诵经者可以是和尚,也可以是尼姑或长年吃素的“菜姑”。诵经时丧属围在铺前跪听。
"小殓"之后,便是死者遗体纳棺的"大殓",俗称"入大厝"。死者"入大厝’,表示死者灵魂生活的重大转折点,要举行隆重的告别人世的仪式。死者人棺大殓之前。要先举行"辞生"的祭祀。
"辞上"要备12碗菜肴供祭死者,荤素各6碗。若死者是虚诚信佛者,则12碗全是素菜。祭时由"好命人"或请来的道士(俗称"师公")逐一拿起每一碗菜,口中说着好话,边用筷子夹起菜肴,做出喂食的样子,将12碗菜―一敬献给死者 。"辞生"是死者灵魂辞别人世的最后的盛宴。祭后请和尚诵经,叫做念"铺前经",多念"往生咒"【5】【4】。
盖棺前丧属跪地,由执事(俗称“土工”)取出死者衣袋里的铜钱撒到地上让死者的子孙拾取,称“散手尾钱”。此俗有的改为老人断气时将若干钱放入死者衣袋中,入殓时取出,由子孙按房头分,称“分手尾钱”。然后执事将麻缕或白纱线的一端系在死者手上,另一端由丧属按亲疏由近到远排成一列执线。主事的道士或和尚口中念念有词,将执着的线由远而近逐节割断,意为生者与死者自此永诀。接着,孝男孝妇将新的衣服、被褥、纸锭等塞入棺中。如果以上东西尚不足塞满棺材,就以灯芯草填满,然后裹上地被,再覆上白布,称“天被”。丧属在棺前燃香跪拜,执事将棺盖覆于棺上。
盖棺时一般要延请和尚或道士诵经做功德,为死者在阴间开路。有的人家还请和尚或道士主持盖棺封钉仪式。
封钉前丧属备牲醴祭奠,称“祭棺”。然后孝男孝妇绕棺材跪爬三周,再回到棺前跪拜。道士诵《劝亡经》,执事在主礼人示意下开始钉棺盖上四角上的钉。封钉的顺序是:男尸先左,女尸先右;先钉脚下,后钉头上。最后一根棺钉不能全部钉入,要将钉头留在棺木外,寓意“出丁”。执事一边钉一边唱吉语,如“一添丁,二进财,三子孙状元才”之类,祝死者的子孙兴旺发达。封钉时丧属停止啼哭,按各自的称谓呼叫死者:“××,闪(躲避)钉啊!”。
(三)下葬
棺材在埋之前,丧家手持香,绕棺材右转三圈,左转四圈,女儿将香插在路边,儿子将香插在装满米的罐子。且死者的孙子手系蓝线,儿子媳妇手系白线,女儿手系青色线,百日后全部转红线。
(四)丧宴
自人死到下葬,丧家要惊动和烦忧不少人。葬后丧家必须以一定的礼节对这些人表示祝福和感谢。殡葬归来,丧家要设宴答谢吊客和帮忙丧事的亲友。丧宴的酒菜与平常无异,只是席上当有1碗“红糟肉”,寓意见红化吉,祝吊客和帮忙的亲友回家平安吉祥;宴席不上甜点,以豆干炒韭菜作为最后一道菜。
(五)百日
丧后百日内,逢年过节丧家不办荤腥,由亲友馈送糕点。丧后百日要举行祭奠,从此终结哭奠的仪式,古称“卒哭”,俗称“插花”或“做百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带白龟粿回娘家做百日。做百日时都要延请和尚超度亡灵,俗称“做功德”。“做功德"必须请糊纸店制作精美的纸扎"灵厝",焚化给死者居住。这种纸厝往往又比一般"尾旬"或除灵桌时焚化的纸厝形制大,而且更豪华富丽 。"灵厝"多为闽南民居"大厝"式样,也有楼房庭园式样的。堂外有车、轿和人夫;厝内厅堂匾额高悬,死者纸像端坐堂上,也有仆役伺候 。厅堂、卧室内,精致点的,纸扎床柜、桌椅、被褥、花架、字画等摆设一应齐全,连窗格也有各种花样。纸后内,各处都立有丫环奴仆,听候主人使唤 。
俗语说:"百日内无应酬,百日外无丧。"百日后可以理发、娱乐等,唯带"孝布"、扎孝绳、
手尾钱等,还显著地表示着持哀的情结 。待到死者亡故满周年,居丧期止,才可以全部去除。
(六)对年
死者亡故满周年,要举行隆重的祭祀,闽南称"做对年"。届时普遍进行"除灵"、"请入龛"和"除孝"。这一天的祭祀过后,将死者牌位和香炉由灵桌移到长案桌祖龛旁,将灵桌撤除,扔到野外 。撤灵桌的最好是属龙和属虎的亲友,这叫"除灵"。死者牌位放入祖龛,与祖先牌位排在一起,今后一同享用祭祀,这叫"入龛"。"入龛"时,从原祭祀死者的香炉取出一撮灰,放人祖龛前的香炉、原来的香炉弃之不用,所以也有将"入龛"一称为"合炉"的 。
遗属佩戴一年的孝布、头绳等,这时可以全部取下,与金银纸一起焚毁,这叫"除孝"。遗属自此正式结束居丧期,完全恢复正常的生活 。女眷普遍头插"红春"花,可以参与红白喜事的应酬,过年过节可以蒸甜粿和裹粽。
丧葬习俗沿袭至今,很多都简化,甚至消失。但是死者对于挚亲来说,是永远记在心中的。
参考文献: 【1】尹成. 白事儿[J],新青年,2006(04)
【2】佚名. 闽南丧葬习俗[J]
【3】陈峰,明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风俗与社会变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9),103页。
【4】万建中,汉族风俗史[M],学林出版社,2004(12),107页
【5】佚名,漳州丧葬习俗[M],摘自闽南人网
【6】陈阿珠,现今75岁,小学文化程度,在村里较有威望,常有人来请教婚嫁丧葬事宜。
08史本(2)班 章巧玲 080701207
指导老师:翁老师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五
《民间各种禁忌》
过去,乡民的禁忌很多,这些禁忌,用现在的眼光看,有的属于迷信,有的则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的类似于道德规范和礼节,有的则是属于崇拜和纪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行业禁忌和生活禁忌。
(一)、行业禁忌
1、煤窑不准打口哨,煤只能用铣铲,不许用镢创。 2、商人不许打蚰蜒(当地方言称“木扫扫”) 3、医生 初一、十五不扎针。
4、理发业农历七月十三不营业(据说此日是剃头祖师罗真人的生日,理发者停业以祭祀)。
5、砖瓦窑不许说“红”字。旧时砖瓦窑烧制出来的砖瓦都是青砖青瓦,谁要是烧红了,就难以卖出。 6、船夫 不打老鼠。唱戏的坐船不收钱。
传说过去,一唱戏班子坐船去某地,行至江中,实然发现船帮漏水,船主当时手无木料修补,唱戏的便立即拆开“牙子”(一种用高质量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亦称“拍板”)帮船主钉住漏洞,避免了事故。船主为了答谢唱戏的补船之恩,决定不收渡费,以后便相沿成俗。
7、食品行业煮饺子、元宵等食品,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
8、木匠尺和尺不能叠在一起比试,意为木匠不能比“吃”(“吃”、“尺”同音)。
(二)、生活禁忌
1、杨公忌日全年共十三个,七月两个,其余每月一个。从农历正月十三日算起,往后每月向前推两天,即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腊月
十九。逢忌日,不事嫁娶,不动土木,不走亲友。目前,民间对这些忌日是否都记得那么准确,倒也未必,但对于正月十三这个忌日,却还执行得此较认真,象正月开始的建房、给新嫁出去的女儿送节,无论如何都要避开这一天。
杨公忌日,是为纪念北宋名将杨继业出师失利而专设的忌日。日期排列虽有些机械,但便于记忆和推算,具有实用性,故能流传至今。
韩城在北宋时,同杨继业镇守的晋北一样,同为抗辽前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使百性对抗敌英雄倍加关切和敬仰。加之韩城与晋地仅一河之隔,当地居民又多由晋地迁来,晋文化的影响更加深了百姓对杨家将的怀念,特别是在韩城陷于辽、金、元的统治之后,这种怀念便通过“杨公忌日”而演变成为一种卧薪尝胆不忘国耻的精神支柱,这就是虽历近千年,韩城民众仍不忘杨公忌日的主要原因。在韩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能年年月月对一位英雄进行心祭,唯此一例。这不能不说是韩城民俗的又一重要特色。 2、其他禁忌
(1)六月、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2)初一、十五不看望病人,下午不看望病人。 (3)正月初五不走外婆家。
(4)妇女生孩子后第四天、第六天不去看望。 注:旧时医学不发达,初生婴儿易染四六风,故乡人忌四六以避嫌疑。
(5)妇女熬娘家或走其他亲戚,过节前必须回家。 (6)嫁出去的女儿不许在娘家生孩子。
(7)新媳妇下轿(车)时,四种人应当回避。 A、孕妇;B、寡妇;C、新婚不过百天的男女;D、服丧不过百天的男女。
(8)麦场上不能在碌碡上坐,簸箕不能朝天。 (9)借药锅不能送,要请人家来取。
(10)不许头戴孝布进别人家门。
(11)丧仪和上坟后的蒸食,回家进大门前必须掰破。
(12)丧事后头一年春节不许贴红春联。
(13)客人走后不许扫地。
(14)客人吃饭时不许刮锅。
(15)逢宴请,父子不同席,师徒不同席。 (16)年龄不过12岁的儿童,其衣服不许搭晾在露天过夜。
(17)盖房禁忌:①院子不正不能盖房。②不能颠梁、倒柱、交间椽。
注:此指盖木房。以木作梁,必须大头朝外,有向内“发”之意;以木作柱,必须大头在下,有向上“发”之意;以木作椽,两头必须在上下檩条的同一位置,不能上头在这间,下头又在另一间。
3.不准“大口”对“小口”。
注:“大口”指门,“小口”指窗。如盖东房,必须与西房门对门,窗对窗。倘门与窗相对,则被称为“大口吃小口”,为建房之大忌。
4.槐木、柳木不上房。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六
《民间应酬交际手册》
民间应酬交际手册
施 培 增
( 整 理 编 撰 )
乙酉年 春
目 录
第一部分 称谓类 一、 称谓1 二、 亲属的称呼2
(一)父系亲属2 (二)母系亲属4 (三)兄弟姐妹亲属6 (四)夫家亲属9 (五)妻家亲属10 (六)晚辈亲属12 三、 两人以上合称呼13 四、 对单位和社会人员称呼15 五、 恋爱婚后书信称呼17 六、 对殁后人称呼17 七、 客套语称呼18 第二部分 祭文 一、 概念解说21 二、 格式内容21 三、 祭文范例参考22
祭师文22 祭祖父文23 祭祖母文24 祭父文24 祭母文25 祭伯叔母文25 祭岳父母文26 祭亲家文26 祭夫文26 祭妻文27 祭兄弟文27 祭姐妹文27 祭父冥诞文29 冥婚文29 清明祭祖文30 祭炎帝神农氏文30 四、家属答谢词32 第三部分 祭祀仪注33
公祭仪注33 丧事祭奠唱和34 孝男祭仪注36 祀后土仪注36 点主仪注37 点像仪注37 出殡墓口应备之物37 第四部分 三载对联选38
第五部分 有关农历四季月份的有趣别称39
第一部分 称谓类
一、称谓
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当一个人在呀呀学语时,父母亲就教他称谓知识:“叫妈妈”、“叫爸爸”。人们离不开社会交往,不论在家庭,在学校以至走入社会,每天都要在口头上或文字上称呼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称呼,有时还得自已称呼自已。称呼别人叫“称人”,别人称呼自已叫“人称”;自已称呼自已叫“自称”。
人的称谓,历来十分讲究,古人留下的著作也多。古今不同,雅俗有别。人们在交往中,因彼此关系不同,称呼必须长幼有序,敬谦适当。无论口头交际或是著文拟件,信函往来,称谓应该恰当、得体,若不注意,发生差错,就会贻笑于人,产生不愉快,甚至引起对方的恼怒。今天,既有许多老称呼,也有许多新的称谓,要善于监别和正确运用。不少年轻人称谓知识贫乏,见了人或者写信时,都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使自已十分尴尬。因此,补好称谓知识的课,是十分必要的。
称谓有口头、文字和习惯上的运用。在某些地区,还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特定习俗。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区别,避免误用或不当。口头称呼简单一些,顺乎习惯,文学上的称呼则宜准确。例如称伯父或叔父的儿子,文字上称“堂兄”或“堂弟”,口头称呼则省去“堂”字,既简便又亲切。此外,我们还要提倡使用敬称和谦称。称人,特别是称呼长辈,必须用敬称,以示对对方的尊称。自称,则宜用谦称,表示谦虚和恭让。所以,使用敬称和谦称,也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所应讲究的礼貌。
现将各种不同的称谓列表如下:
二、亲属的称呼
堂:即正房、堂屋或厅堂。旧时一些地方的某一姓也称堂。如王姓称“三槐堂”,周姓称“濂溪堂”。同宗而非嫡亲者称堂兄弟、堂姐妹(即同祖父以上或更疏远的兄弟、姐妹)、堂侄儿侄女(即堂房兄弟的子女)等。
表:即表亲关系,乃姻亲之后裔。表亲就是表兄表弟,姑母之子为外表兄弟,舅母、姨母之子为内表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为中表兄弟。外甥与内侄之间称为亲血表。写信,发帖在具名前加一“表”字,如表兄、表弟等,二者的敬称与谦称皆同。
令:善与美的意思。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辈份高的亲属。舍,称自己的家(如寒舍)和比自己辈份低小的亲属。旧时有一种公式:“家大舍小令他人。”就是说:称自己亲属比自己辈份高的,在称呼前加一“家”字,如家父、家慈、家舅父、家表叔父、家兄、家嫂等;称自己亲属比自己辈份小的,在称呼前加一“舍”字,如舍弟、舍侄、舍甥等;称外人不论尊卑长幼,在称呼前均加一“令”字,作为敬语,如令兄、令堂、令郎、令侄等。
外婆丧事答谢词篇七
《民间应酬交际手册》
民间应酬交际手册
施 培 增
( 整 理 编 撰 )
乙酉年 春
目 录
第一部分 称谓类 一、 称谓1 二、 亲属的称呼2
(一)父系亲属2 (二)母系亲属4 (三)兄弟姐妹亲属6 (四)夫家亲属9 (五)妻家亲属10 (六)晚辈亲属12 三、 两人以上合称呼13 四、 对单位和社会人员称呼15 五、 恋爱婚后书信称呼17 六、 对殁后人称呼17 七、 客套语称呼18 第二部分 祭文 一、 概念解说21 二、 格式内容21 三、 祭文范例参考22
祭师文22 祭祖父文23 祭祖母文24 祭父文24 祭母文25 祭伯叔母文25 祭岳父母文26 祭亲家文26 祭夫文26 祭妻文27 祭兄弟文27 祭姐妹文27 祭父冥诞文29 冥婚文29 清明祭祖文30 祭炎帝神农氏文30 四、家属答谢词32 第三部分 祭祀仪注33
公祭仪注33 丧事祭奠唱和34 孝男祭仪注36 祀后土仪注36 点主仪注37 点像仪注37 出殡墓口应备之物37 第四部分 三载对联选38
第五部分 有关农历四季月份的有趣别称39
第一部分 称谓类
一、称谓
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当一个人在呀呀学语时,父母亲就教他称谓知识:“叫妈妈”、“叫爸爸”。人们离不开社会交往,不论在家庭,在学校以至走入社会,每天都要在口头上或文字上称呼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称呼,有时还得自已称呼自已。称呼别人叫“称人”,别人称呼自已叫“人称”;自已称呼自已叫“自称”。
人的称谓,历来十分讲究,古人留下的著作也多。古今不同,雅俗有别。人们在交往中,因彼此关系不同,称呼必须长幼有序,敬谦适当。无论口头交际或是著文拟件,信函往来,称谓应该恰当、得体,若不注意,发生差错,就会贻笑于人,产生不愉快,甚至引起对方的恼怒。今天,既有许多老称呼,也有许多新的称谓,要善于监别和正确运用。不少年轻人称谓知识贫乏,见了人或者写信时,都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使自已十分尴尬。因此,补好称谓知识的课,是十分必要的。
称谓有口头、文字和习惯上的运用。在某些地区,还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特定习俗。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区别,避免误用或不当。口头称呼简单一些,顺乎习惯,文学上的称呼则宜准确。例如称伯父或叔父的儿子,文字上称“堂兄”或“堂弟”,口头称呼则省去“堂”字,既简便又亲切。此外,我们还要提倡使用敬称和谦称。称人,特别是称呼长辈,必须用敬称,以示对对方的尊称。自称,则宜用谦称,表示谦虚和恭让。所以,使用敬称和谦称,也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所应讲究的礼貌。
现将各种不同的称谓列表如下:
二、亲属的称呼
堂:即正房、堂屋或厅堂。旧时一些地方的某一姓也称堂。如王姓称“三槐堂”,周姓称“濂溪堂”。同宗而非嫡亲者称堂兄弟、堂姐妹(即同祖父以上或更疏远的兄弟、姐妹)、堂侄儿侄女(即堂房兄弟的子女)等。
表:即表亲关系,乃姻亲之后裔。表亲就是表兄表弟,姑母之子为外表兄弟,舅母、姨母之子为内表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为中表兄弟。外甥与内侄之间称为亲血表。写信,发帖在具名前加一“表”字,如表兄、表弟等,二者的敬称与谦称皆同。
令:善与美的意思。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辈份高的亲属。舍,称自己的家(如寒舍)和比自己辈份低小的亲属。旧时有一种公式:“家大舍小令他人。”就是说:称自己亲属比自己辈份高的,在称呼前加一“家”字,如家父、家慈、家舅父、家表叔父、家兄、家嫂等;称自己亲属比自己辈份小的,在称呼前加一“舍”字,如舍弟、舍侄、舍甥等;称外人不论尊卑长幼,在称呼前均加一“令”字,作为敬语,如令兄、令堂、令郎、令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