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清明节】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一
《清明上河图景区》
清明上河图景区导游词
【游览线路】
景区景龙门(万胜门)——虹桥——大宋坊——上善门——大御街——开封府——小御街——蔡童区——车门——水泊梁山——村庙区——范丹庙——点将台——出口
【欢迎词】
“一朝步入画中,仿佛梦回千年”,各位客官,大家好,欢迎来到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景区,我是景区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和大家一起走进画中,回到北宋,领略北宋京都——汴京城的繁华与热闹。希望通过我的解说,能给各位一个美好的印象。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景区概况】
清明上河图景区是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蓝本,结合影视拍摄而建造起来的,于1998年建成开放。
在很多人印象中,可能觉得北宋一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经常被周边的国家欺负。但是一个人有钱与他经常被欺负不存在必然关系。北宋这个朝代,虽然军事实力不怎样,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人民生活最稳定的一个朝代。而它的都城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单从城市人口上来说就可以很形象地说明,当时(也即一千多年前)日本的首都京都才20万,西亚的巴格达30万人,欧洲最大的城市不过10万人,而当时汴梁城就已经达150万人口。在冷兵器时代,人口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这一时期的汴梁。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巨幅长卷就是《清明上河图》,它的原长为5.28米,宽度为0.24米。《清明上河图》总共描画的人物有800多人,各种房屋、街道、车、轿、船、马等不计其数,栩栩如生。整幅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郊外春景图,描绘了郊外柳树刚刚发芽的一派春光,这里还有一队人马,轿子上插着柳枝,应该是刚刚扫墓回来。再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即虹桥争渡图,大家可以看到汴河上漕运繁忙,装满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虹桥上热闹非凡,士庶争相赶集。“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二字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上街”、“上山”,“上”就是到哪里去的意思,“上河”就是到河边去赶集、拉脚、乘船、买卖等做一系列活动。由此,“清明上河图”图名的意思也就可以理解了。画中第三部分,即市井民俗图,这也是张择端花重墨描绘的部分,街市
繁华,商铺林立,人群熙攘,高大的上善门将外城和内城区别开来,淋漓尽致地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城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描绘了出来。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被誉为“国之瑰宝,传世佳作”。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它五进四出的传奇经历,让很多专家学者都为它着迷。现在关于它的真迹存于哪里,也有很多种说法,较为集中的是下面两种,一说是存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二说是台湾的故宫,另外也有人说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据现在专家研究看来,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为真迹的说法更为可靠。
清明上河图景区是横店影视城拍摄古装剧最多的一个景区,可以说全国2/3的古装剧都在横店影视城取景拍摄,而到横店拍摄的影视剧有2/3都在这个景区取过镜头。最多的时候曾经有28个剧组同时拍摄的盛况,而这在国内其他的影视基地是见不到的。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家会看到一些令你们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相信这些场景大家肯定在电视、电影中见到过,因为它们真的是被太多的剧组取过景。所以,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中,大家也可以回想下,猜猜哪个片子在这里拍过。
【虹桥】
各位客官,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图中所描绘的虹桥。虹桥因形似彩虹而得名,在宋朝它是汴河上最大的一座桥,也是我国的十大古桥之一。真正的虹桥已经在宋金战争中被毁,现存的虹桥都是后世复原的,一共有三座,一座在河南开封,一座在杭州,另外一座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座。历史上的虹桥是木构单孔桥,采用叠梁木拱无柱结构,将114根一尺半见方的巨木纵横交错定位,先用榫(sǔn,榫音损)卯咬合,再用绳索捆扎,最后用铁马(类似现在的扒钉)斜脚钉上,使得整个联拱浑然一体,宛似彩虹。整座桥没有桥墩,以便于行船。虹桥是历史上鉴别《清明上河图》真伪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清明上河图》真迹属“帝王珍品”,画师很难见到真迹,所以膺品造假者一般以为虹桥为单孔的石拱桥,而实际是木构的单孔桥。我们现在的虹桥为了能承载更多重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重新建造,跨度40米,连同两端桥长68米,宽11.5米,高5.8米,是现存的三座虹桥中最雄伟的一座。
虹桥下面的就是汴河。汴河是我国古代最早开发的运河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分界线,在宋朝指的就是这条汴河,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沟通黄淮的主要水运交通线,全国各地的物资通过汴河运达汴京。古时
交通不发达,水运相对来说更为便捷、经济,可装载的货物也多,汴河在当时可以说是北宋的“建国之本”。
汴河是建国之本:汴河北通黄河,南达淮河,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水上交通,东南漕米,由此而进,北宋政府每年从南方组织大量粮食和物资用船队运往开封,北宋的货运、客运、交通全靠这条河。而且,沿开封汴河周围的集市贸易、货场客栈、酒店茶楼十分发达,形成了独特的沿河市场,所以汴河被称为北宋的建国之本。
大家请再看,在桥的两端各有一根9米高的柱子,每根顶端有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圆盘,盘里站着一只远望的白鹤。请大家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对,这是古代的“风向标”,只要风一吹,白鹤就会随着圆盘转动,鹤嘴的方向就是风的方向。同时,人们可以根据柱子下面的十字型交仪木是用来测风速的。而它另外一个作用就相当于华表,竖立于交通要道,有指示方向的作用。我们现在听到华表两字,立刻想到的是天安门前的那一对汉白玉的柱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标志,但是天安门前的华表上面立的是犼(hǒu,犼音吼),我们这里立的却是白鹤,这是为什么呢?这源于古人的图腾崇拜,其实华表顶上的动物不止犼和白鹤,还有其他瑞兽,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大多寄托着人们祈福避祸的愿望。白鹤相传有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来,立于华表上作歌,后人就将白鹤雕刻于华表上,以示吉祥。杜甫有诗句“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说的就是华表校顶上面的白鹤。 中国十大古桥:河北省赵县赵州桥、福建省晋江安平桥、福建省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四川省泸定桥、广西区三江县永济桥、广东潮洲广济桥、江西省星子县观音桥、浙江省绍兴市纤道桥、河南省开封市虹桥
【大宋坊】
下了虹桥,我们就来到了河市商街。《清明上河图》花浓墨重彩描绘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这条河市商街,它在当时可以说是汴京城乃至全国最繁华的一条街。作为北宋建国之本的汴河,“临河而市”的布局使汴河沿岸的土地变得可以说是寸土寸金,鱼市、肉市、金银铺、彩市铺、漆器铺、珠子铺、车马行、茶店、纸马店,大宋粮、盐、矾、茶等交易所建的众多官商交易行,都在汴河沿岸开店设铺。我们现在的看到的,跟当年的喧嚣繁忙自然是不能相比,景区为影视拍摄的需要只做了简略的表现。但是在这100米长的商街上,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宋文化的特色表现得十分明显,将大宋的市井民生表现的活灵活现。大家可以随处走走逛逛。 进入这条街首先看到的是“包公公平称”。北宋仁宗年间,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而京都所在的中原一带又连年遭灾,许多百姓忍饥挨饿,无法生存。由于官场腐败,朝廷赈灾
粮很少发到百姓手中,贪官们“大秤进,小秤出”,百姓苦不堪言。事情越闹越大,被皇上知道。仁宗当即便命铁面无私的包拯带上为皇亲国戚们量体重的宫秤到民间发粮,杜绝官商坑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一下秤边的这幅对联,上联“秤直钩弯知轻识重”,笔直的秤杆,弯弯的秤钩可以识别轻重,更是秤与斗,忠与奸的明显区别。下联“磨大眼小粗进细出”,粗粮需经大圆磨碾过才能变成细粮,才能发放给灾民。横批“水浊心清”,可以看出包拯当时的心情,包拯的公正,宫秤的公平,深受百姓爱戴。大家也可以上去试一试。
我们现在看到的“马二吹”,是一种叫吹糖人的民间绝活,民间艺人趁热把糖稀吹制出各种造型的动物。这在汴京城的勾栏瓦肆、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在现在的河南开封,有两位兄弟,马谦堂和马蜜厂,他们可以吹出一百多种动物的形象,尤其以十二生肖见长,深受人们的喜欢。当年,江泽民考察河南时,就驻足观看过兄弟俩的表演,泰国公主也很喜欢这种糖人,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后来兄弟俩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并获得了“马大吹”、“马二吹”的美名。现在马二吹应邀在我们景区表演这一民间绝活,可以说是北宋民间文化的一大亮点。
这是一家专卖《清明上河图》的商店。这个店中有不同尺寸,不同材质,不同价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可根据需要随意挑选,上至汴绣图,中至丝织图,下至纸印图,大至两三倍尺寸,中至原图尺寸,小至袖珍版,应有尽有。销售人员会根据您的要求,向您介绍图中内容、版本、宋代风土人情以及本景区中对应景观。
花生糕。花生糕是北宋时期的御封食品。开封在1700多年前就盛产花生,有“花生王国”之称,花生糕是北宋时期在开封的回民研制出来的。他们把花生仁打碎,与白糖等料加热,砸成糕状,十分香甜酥脆。献给皇帝吃了之后,皇帝也大吃一惊,不知为何物所做。一听是花生之后,非常高兴,当即将花生糕御封为宫廷食品,并赏赐京城回民,御封花生糕由此名声大振。由于风味特殊、物美价廉、老少皆宜,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千年不衰,至今还是开封民间特色小吃。我们景区从开封请来了生产花生糕的师傅,在商业街开设家庭作坊,现场打制。大家是不是老远就闻到了在打制花生糕时发出的香味了?大家可以免费尝一尝,如果喜欢可以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尝尝。
这条街上还有不少本地特产如临安山货、东阳葛粉等。还有很多类似东阳竹编等工艺品,有兴趣的游客们不妨看一看,逛一逛。
【府宅区】
我们回头看一下汴河对面,房屋密集,是汴京成的官府府邸所在地,称之为府宅区。在本景区中有高府、陈府、开封府。这些建筑特别考究,房屋以“工”字形格局为多,这也是自宋朝开始,达官显贵房屋建筑的一个特色。
这些府邸的门口都有一对石狮,石狮在古代是显贵的象征,可保家邸平安。大家一路游览下来,会发现我们景区有各种形态的狮子,每种形态的狮子有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按照狮脚底所踩之物来辨别雌雄。如果狮爪下踩着球,那必定是雄狮,因为“球”象征着
统一环宇的无上权力;而如果狮爪下踩着幼狮,那就是象征这子孙延绵,这必定是雌狮。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习俗,一般都是左雄右雌。而且狮口的一张一合也有不同的寓意。在古代,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在门口立狮子,石狮子头上的发卷数,还可以让人进一步认定主人的官爵品级,一品官员府邸前的石狮有13排卷发,二品有12排,其他官员依爵位递减。因为我们景区经常要拍摄各类影视剧,场景、道具会经常更换,所以石狮子的安放也并不像景区最初建造时那样规范了。
官府门前除了石狮之外,一般都有几根栓马的石柱和上下马石。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府邸就是高府,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高俅的府邸。大家看过《水浒传》肯定对高俅有很深的印象,《水浒传》开篇就写了东京街头的泼皮无赖高统,因为擅长蹴鞠而被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赏识,更名为高俅,从此平步青云,官至太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武警总队司令部司令。高俅为人善于钻营,恃宠营私,残害忠良,鱼肉百姓,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水浒传》中,由魏宗万塑造的高俅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算是北宋朝的头号大奸臣了,看到他被梁山好汉们活捉上山,真是感到大快人心。历史上真实的高俅虽然也很坏,但没有小说中描绘地那么坏。高俅最后是病死的,也并非《水浒传》中描述的那样被金国主割了头颅。
紧邻高府的是陈府,是张择端未婚岳父陈朝天的府邸。陈朝天官至御史中丞,是一名谏官。他对大宋皇上忠心耿耿,心直口快,因直言劝谏皇上,揭露童贯虚报边疆战功的罪责,被皇上以“诬陷大臣,有辱国体”的罪名革职入狱。童贯怀恨在心,在狱中将陈朝天暗杀。
【上善门】
我们往前看,是不是看到了一排城墙,三座城门一字排开。中间的是上善门,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标志性建筑。上善门的右边分别是水门和车门。
我们先看,在上善门的左前放有一个大水车轮,这就是我国古代灌溉农田的工具——水车。中国古代灌溉农业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先民们很早就发明了先进的灌溉技术和工具,其中水车就最具代表性。利用水流的力量,将河中的水提升后喷向水车车斗,车轮转动,车斗下降时将存的水浇向水渠里,实现灌溉农田的作用。目前,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仍可以见到这种大水车浇灌农田的生产方法。这个水车也是当年吴子牛导演拍《天下粮仓》时留下来的道具。
上善门是北宋汴京城13座城门的其中一座,是外城与里城的分界线。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可以说北宋王朝的建立和一个人是分不开的。那就是五代十国的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是五代十国期间难得的英明君主,当时赵匡胤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二
《美学原理期末答案》
美学原理 (73.0分)
选择题(50分)
1、李泽厚对“美”的认识是: (1.00分) A.美在心不在物 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C.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
D.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2、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1.00分)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对休闲描述不恰当的是? (1.00分)
A.是一种生命状态 B.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为内容 C.是一种行为方式
D.是无所事事
4、《风雅生活论》的作者是? (1.00分)
A.雨果
B.巴尔扎克
C.莫泊桑 D.福楼拜
5、“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是谁提出的? (1.00分) A.孟德斯鸠
B.泰纳
C.卢梭 D.韦伯
6、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7、美育主要是什么? (1.00分)
A.个体 B.群体 C.关系 D.社会 8、( )不仅是美感活动的特征,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 (1.00分)
A.直觉性 B.传达性
C.愉悦性
D.超越性
9、以下体现人体美的雕塑不属于罗丹的是? (1.00分) A.《思想者》 B.《永恒的偶像》 C.《大卫》
D.《吻》
10、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是: (1.00分) A.主客统一 B.情景交融 C.天人合一
D.万物有灵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0分)
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00分) A.运用逻辑判断命题的形式阐释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只是近似
的描述。
B.一种阐释只能照亮艺术作品丰富意蕴的某个侧面。 C.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3、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1.00分)
A.感知 B.表象 C.情感
D.理解
14、以下对休闲与休闲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1.00分)
A.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B.酒文化和茶文化是重要的休闲文化。
C.休闲文化的核心是“吃”。
D.休闲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
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15、“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句话来自于? (1.00分)
A.王夫之
B.柳宗元
C.王羲之 D.郑板桥
16、以下不属于“境界”的三种涵义的是? (1.00分)
A.学问、事业的阶段、品位
B.审美对象
C.人的精神境界、心灵的境界,即人生境界 D.审美心胸
17、不能用来代指“美感”的概念是 (1.00分)
A.审美经验
B.审美意象 C.审美意识
D.感兴
18、以下对“体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1.00分)
A.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狄尔泰予以概念化。 B.它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相关的经验。 C.它在德语中是“经历”的意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9、美味与美感无差别是谁说的? (1.00分)
A.马斯洛 B.张世英
C.朱光潜 D.张藻 20、叶朗认为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是谁说的? (1.00分)
A.王夫之
B.王阳明 C.顾炎武 D.黄宗羲
21、在中国古代,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 ) (1.00分)
A.秩序
B.和谐
C.智慧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三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名作,但是不少人都以为这幅画描绘了当年汴京近郊清明时节的生活景象。其实这是错误的,你只要仔细观察此画,就不难发现,画中有卖西瓜、买新酒、送木炭、打团扇的情景。还有光着身子、露着膀子的大人、小孩及戴着竹篱、草帽的市民与劳动者。由此可以看出《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了。因此在清明时节是难以看到有买西瓜的,也很少有人赤身露膀打团扇的。再说,新酒均卖于中秋前后,而未见清明时节有卖新酒的。
据《宋会要辑稿》,当时汴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名“清明坊”。可见,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并非指‘清明时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上河的秋季景色。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四
《从建筑与景观解读_清明上河图_的资料性_王洁》
建筑ARCHITECTURAL HISTORY
・建筑考古・
从建筑与景观解读《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性
Catching the Authenticity of QingMingShangHeTu through the Study of Buildings and City Sight
王 洁
中图分类号 TU-09
Wang Jie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5)02-0112-02
摘 要 在古建筑遗存越来越少的今天,随着中国急速的近代化和城市化,很多传统的建筑与景
通过绘画来研究传统的建筑与景观,将观正在迅速消失。即使宫殿、寺庙等一部分纪念性建筑还保成为建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首留着,但占了城市绝大部分的住宅和店铺等大众建筑,保留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概要,在考着18世纪以前的状态的城市非常稀少,更没有大面积被保留察了此图的城市背景及商业背景的基础的实例。在古建筑遗存越来越少的今天,通过绘画资料来研上,通过与历史资料,《东京梦华录》和究传统的建筑与景观,将成为建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营造法式》等文献的对照,论证了此图绘画资料,特别是从着重描写城市风俗与风景的《清明上河高度的资料性。
图》展开的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建筑与景观探索在建筑研究领域怎样论证和理解绘画的资料性,为今后资料性
依据传统绘画来研究建筑与景观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1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考察
Abstract On the day of the oldbuildings becoming less and less,能确认被称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卷有40余卷。关于那to study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一幅是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从一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争
and city sight through the paintings论。本文所论述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图的美will be an important content on the术评价很高,可以说在世界上以描写精美的景观而无与伦study of architecture. At first, this比。一直以来,关于此图的描绘年代,画卷的作者,画题的paper takes an introduction of解释等等,展开了很多争论。
QingMingShangHeTu, then1.1 画卷的概要
reviews the city and commercialbackground of the painting, finally,① 画卷的尺寸: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高25.8 cm,宽catches the high authenticity of5.346 m,是描绘在绢布上的。在画幅的后面,有金代、元代、QingMingShangHeTu through the明代共13人的后记,画卷上所盖的印章一共有90方、半印6方。comparison of the historical dates,② 描绘的年代: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所绘年代并没有such as the literature of Dong Jing一个权威的定论。从北宋(960年成立)于1126年灭亡这一Meng HuaLu and YingZhaoFaShi.点来看,所绘年代大约在12世纪初不会有太大的出入。Key Words QingMingShangHeTu③画卷的作者:判断这幅画卷的作者是张择端,是因为Buildings and city sight Authenticity
和画卷相连的张著的跋文里有张择端的名字。“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金的大定26年(1186年)所记的这段文字,是关于张择端的出身与成就的唯一历史资料。④ 画题: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画题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根据历史学家郑振铎和徐帮达的解释,“清明”是清明节的省略。[上河]作名词解释,是汴河的别称;主张《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开封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到了20世纪80年代,孔宪易、邓身城等学者开始对这一定说提出了疑义,并提出了新的解释[1 ̄2]。指出“清明”不是季节,而是称赞“清明盛世”;“上”这个字当作往上游解释,“河”作为汴河来解释,主张“上河”解释为船只逆着汴河而上的意思。所以,这幅画是描绘纤夫们背绳逆汴河而上的情景。
⑤ 场所和范围:因为此图所绘的几个场景与记录中的开封城一致,学者们一致认为所绘的场所为北宋首都开封。但具体描写了开封城的哪一段,还没有权威说法。根据历史资料和学者杨新在《清明上河图地理位置小考》一文中的主张[3],本文认同所绘的范围在开封城东部的内城与外城
作 者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交接处的汴河一带。
邮 编
310013
1.2 描绘的景观内容
收稿日期
2005 03 08
《清明上河图》描绘连续的城市景观,其景观的展开是随
112筑第23卷
02/2005
着画卷的展开而展开的。因为中国的山水图不同于焦点透视的西洋风景画,它是以移动的视点,随着画卷的展开而变化描绘的地区和视点。画卷中描绘了很多与画面平行的街路,通过街路的水平连续,所绘的景观也水平地连续展开。画家把想描绘的地区沿着主要街路连续安排,不同地区视点有所变化,但各个地区的景观都能直观地描绘,以此来确保正确地连续地描绘城市景观。《清明上河图》的画题之一是表现城市中心的河——汴河,所以汴河占居了画卷的很多画面。我们关注所绘地区和汴河的关系,全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观区:郊外地区,水边商业地区和城内繁华地区。
① 郊外地区的景观:从画卷的开始到汴河出现的这一段是郊外地区。在画面开始的凹凸泥路的一侧,茅草小屋分别布置在路的东西侧,围合的广场上放着农具,显示所绘季节是农闲期。它的前面绘有缓缓起伏的土坡,远处对面有店,店后面的田地可能是提供城内食客的菜园。此段画面呈现了宁静的郊外景观。
② 水边商业地区的景观:从汴河出现在画面开始到城门为止的这一段为水边商业地区。此段主要描绘了停泊及航行于汴河的20余艘大小船只,沿河的店铺及各种摊位。画面中心的虹桥横跨南北两岸,桥上摊位一个连着一个,行人熙熙攘攘。虹桥的北面有向南北和东西方向沿伸的二条道路,因受画幅的限制仅仅只画了十字路口。此段主要描绘了水边商业地区的风情与景观。
③ 城内繁华地区的景观:从高耸的城门开始到画面结束是城内繁华地区。进入城门,贯通东西的有一条大道,沿着大道密集地排列着税关、豪华的酒楼、当铺等建筑。街路上还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摊位和来来往往的人流,呈现出热闹、繁华的商业地景观。
2 《清明上河图》的城市背景和商业背景
2.1 宋代开封的城市背景
① “市制”的崩溃:中国古代城市的“坊”(居住地区)和“市”(商业地区)原本有明确的区分。这种明确的商住分离,称为“市制”或“坊制”。在从唐末到宋初的过程中,这种居住和商业的明确区分,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生活需要的变化而渐渐消减,在居住区出现了破墙开店的情况;同时还出现了夜市,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变化到了宋初就合法化了,产生了以开封为代表的一些商业城市。北宋的首都开封,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从10世纪到12世纪,开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② 侵街及街路规划:宋代的开封,专门管理和整顿城市道路的部门叫“街道司”。在道路管理上最成问题的是[侵街]。侵街是指突破了坊墙的束缚,临街建造违章房屋。街路的各种违章建造行为改变了街路景观,特别是街路的表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皇帝柴荣为了充实开封作为国都的功能,在显德2年年)4月颁布了诏书要另筑新城。根据《五代会要》卷二十六・街巷记载,皇帝柴荣作了新的道路规划:“……其京城内街路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
(955
掘井,修盖凉棚;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于三步,其次有差。”意思是说,50步(约78 m)宽的街路的两侧,5步(约7.8 m)以内允许住家植树、挖井、搭建凉棚;30步(约47 m)宽的街路的两侧,则允许住家在4.7 m以内植树、挖井、建凉棚。也就是说,当时的街路规划从一开始就默认了侵街行为,而且这种政策改变了街路景观。
③ 水运和汴河:开封虽坐落于平原,但重要的交通手段是水路,以运河来运送物资和人员。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的能率要高很多。开封城有五丈河、汴河、金水河及蔡河等4条河流贯通其间,其中以汴河最为重要。通过水路修复工程,主要的水路能贯通开封和江南。江南的物资通过大运河运到洛阳和长安时,船只要从大运河转到黄河。大运河与黄河的流速不同,使用的船只大小也不同,所以开封这一带就成了重要的转运点。开封的对外交通主要依赖汴河,汴河是隋代大运河的一部分,用于运输江南的粮食。每年有百万石的江南大米和各种物资经过汴河运入京城。
② 邸店:唐代的[市制]使得店铺集中设置,商品的主要进货渠道依赖同一城市或附近城镇的“行商”。而北宋的开封住有很多军队,城市人口膨胀,粮食和日常用品的供给,除了行政机关负责的水运以外,还需要出产地的大商人把货物运过来。这就需要很多能让这些商人存放货物、住宿、并进行交易的邸店[4]。为此,后周的世宗采取了奖励市民沿汴河开邸店的政策①。官府、官僚和商人为了利益纷纷在汴河一带建造邸店,改变了汴河沿岸的景观。
③ 酒楼:唐代末期,为了市民的社交和娱乐,开始在市或坊中设置酒楼和茶馆。在北宋开封,酒楼和茶馆沿街而设,内城有很多巨大的酒楼。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当时称作“任店”的有名的酒楼,光是主廊道的长度就有将近一百步(约150 m)。还有,“白攀楼”翻建成二楼,有5个楼阁,非常壮观[5]。酒楼虽不及宫殿雄壮,却比宫殿还高,可见当时商业的活力与繁荣。
宋代开封的酒楼分为“正店”与“脚店”。宋代继承前代的曲酒专卖制度。曲酒只能由官府发行,但并不是所有的酒楼都能从官府那里买曲酿酒。只有那些家大业大者,先自官府“买扑”之后才获此权利 。这些拥有造酒作坊的酒店叫“正店”,常常位于热闹街市。只能从“正店”进酒的酒楼叫“脚店”。
②
船室的木船,立着一根很高的帆柱,前方有5个纤夫拉着船正逆流而上。帆柱的后侧固定着12根绳子,根根都蹦的很紧,而前方的6个绳子却很松弛。如此表现拉力的细部,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
3.2 和城市背景及商业背景的一致性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市制”的崩溃而大大改变的城市构造和景观。从住宅、店铺到宗教施设,建筑都直接面向街道了,从而真正有了开放的城市景观。在画卷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侵街”现象。比如,画卷中描绘了沿街搭建的各种凉棚,摆放在街路上的桌椅,即把街路空间作为店铺空间的延伸的使用方法。这些描绘与前述的侵街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画卷描绘了摆在街头的各种商品与地摊,桥头的集市,林立的店铺等等。在对酒楼的描绘中,对“正店”和“脚店”作了各有所别的细致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商业状况。
3.3 和文献资料的对照
《清明上河图》所绘的2处豪华酒楼前摆放着被称为“红绿叉子”的木质装置。通常红绿叉子是为了限制人们的通行而设置在官署前的。但画卷中为何出现在酒楼前呢?在《都城纪胜・酒肆》条款中,有“酒家事物。门设红叉子、绯绿帘,贴金红纱梔子灯之类。旧传因五代郭高祖游幸汴京潘楼,至今成俗”。还有,《东京梦华录卷十六・酒肆》中,也有这样的叙述:“如酒肆门首,排设叉子及梔子灯等。旧因五代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焉”。由此可知,这是从五代后周开始形成的开封酒楼的风俗,所绘内容与文献资料是完全一致的。
(下转第142面)
113
2.2 北宋开封的商业背景
① 集市:北宋开封的商业活动从早到晚都不间断,还出现了常设的“夜市”。根据扬宽先生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一书,在开封有城门的集市、桥头的集市和酒楼的集市等等。城门附近的集市和桥头的集市早晚开张,有些酒楼的集市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卖不同的东西。比如,称为潘楼的酒楼集市的规模是开封最大的,每天卖的东西以衣服类、书画类等高级品集市到水产品集市,手工制作品集市、点心集市、日常用品集市的规律在变动。
3 《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性
3.1 描绘的写实性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现实主义画卷的典范,很多学者论证了其极高的写实性。比如,在画卷的郊外地区,精细地刻画了很多船只。其中有一艘带有19个
筑第23卷
02/2005
减少商业对后面生活部分的影响。第二进为居住空间,中央为厅堂,在顶部设有天斗。天斗形式为“五脊殿”,檐下设有排水管,有组织将雨水引到地面,由地下暗沟排出。厅堂北侧是厨房和库房,厨房上部设有亮斗采光,厅堂南侧布置三间卧室。第三进主要布置附属用房:库房,猪圈,厕所等,在北侧有一个小天井。整个建筑三进都建有木质阁楼,平时用以存放货物。建筑东侧为硬山封火墙,临巷开门为生活出入口。临街木排门立面,上大红色的油漆。整栋建筑布局灵活,亮瓦、天斗、亮斗、天井同时存在(图19 ̄23)。
4.4 天井式住宅——庙场街122号邓宅
庙场街122号邓宅位于羊楼洞古镇北侧,坐北朝南,由一条巷道与主街相连。与其相邻的庙场街124号为原民国湖北省政府秘书长邓翔海家旧宅。两宅同时建造,为邓氏两兄弟所有。2002年124号住宅部分倒塌,现已无人居住。122号基本保存原有建筑风貌。住宅为两进天井式住宅。两个天井均为青石板铺地。天井间为厅堂,皆做成双向敞口形式,天井两侧布置卧室。第二进天井后堂屋悬挂匾额,是家族聚会接待客人之用。堂屋两侧为厨房和库房。建筑门楼三开间,两层。明间宽4.5 m,砖实墙。整个住宅空间相对通透,各进之间空间没有隔断,保持一条完整的视线通廊(图24 ̄26)。
评》一文中,作者将可以活动开闭的天斗与天井
一起合称为“开闭式的天井”。映,也是湖北历史古镇研究的实存佳例,对我们现实
的建筑设计不乏积极的借鉴意义。 如:①羊楼洞街道(5)因其形似斗状,兼备采光功能,所以民间称之为
“亮斗”,在当地也有“斗窗”的叫法。《江西民结合地形曲折变化的空间形态、合理的交往尺度以及
居中的开闭式天井述评》一文中,作者将相似构建筑内部天井、天斗等形式的灵活使用,使建筑空间
造称为“天窗”。弹性化、多样化,对现代城市空间、建筑空间设计如
(6)此处设置的亮瓦在尺度和在建筑空间中所起的做
何创造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提供
用都与天斗相似。在空间布局上此处是建筑第一
了启示。②羊楼洞住宅继承传统天井式民居的优点,
进经营空间和后面住宅空间的交接处,设置天井
灵活运用天斗、亮斗等建筑构件,解决自身地理气候
和天斗的位置;在功能上扩大了经营面积。因此
问题和功能需求。这种地域性的节能、生态的设计手
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简化了的天斗形式。
法,对现代节能、生态建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是社会、文化、经济及自然物理因素等条件的综合反
注 释
(1)彭南生,定光平. 近代市镇成长道路探析——南
浔与羊楼洞的对比观照.江汉论坛,2004(2):68(2)[丹]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何人可 译.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1
(3)庙场街55号原是羊楼洞镇镇公所,是在住宅的基
础上改建而成,因此本文将其列入住宅类建筑。(4)本文采用“天斗”叫法是依据羊楼洞当地居民的
叫法。在江汉平原地区相似构造形式出现相当频繁,叫法各有不同。在《谷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中称之为“天棚”,亦称“抱亭”。在1987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监利)——旧址“四有”档案》中,将其称为“报顶”,其下空间称之为“报厅”。据当地人说原用“趵”字,意指突出屋面的意思。《江西民居中的开闭式天井述
参考文献
1234567
黄鉴晖. 明清山西商人研究. 山西:山西经济出版
社,2002.
孙大章. 中国民居研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彭南生,定光平. 近代市镇成长道路探析-南浔与羊楼洞的对比观照.江汉论坛,2004(2)
定光平. 近代羊楼洞制茶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3)
童镇梁. 江西民居中的开闭式天井述评.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12)
李百浩.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华中建筑,2000(3),(4)[丹]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何人可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结 语
综合全文可以看出,羊楼洞古镇历史遗存丰富,
(上接第113面)
3.4 和《营造法式》的对照
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年代大致相同。如图1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大门。左前方那位男子坐的石头是乘马台。请注意左边靠右的一个男子坐在那儿的门的做法。门有台基,门扇的下部,纵方向画着像棍棒一样的东西。图2是根据《营造法式》中这种门的制作方法而做的立柣推测图[6]。比较图2,像棍棒一样的部件可看成是立柣。从图1可以看到,考虑到马车通行的方便,门扇的下部没有类似基石的障碍物。取而代之的是,门要关闭的时候,把可取上取下的木板塞进立柣。通过和《营造法式》的对照,可见画卷对宋代建筑的描绘精确到了建筑细部。
始高5 m,河幅在20 m左右。由此可见画卷描绘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结 语
作为解读绘画作品的建筑与景观的一般方法,首先,通过广泛的文献资料调查,掌握绘画的内容,绘画的时代背景和城市背景等预备知识。然后,通过阅读图版解说和已有的研究,通过进行和遗迹或现存实物的对照作业等,掌握描写的建筑与景观的内容。也就是说,关于描写的建筑与景观,要尽一切可能知道正确的名称和实质内容。历史知识和背景知识是进行绘画解读的重要基础。
在《清明上河图》中,从大的城市空间到小的个人空间,画家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构筑物、人物和风俗。本论文在概观了《清明上河图》,考察了此图的城市背景及商业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与历史资料,《营造法式》和《东京梦华录》等文献的对照,论证了《清明上河图》高度的资料性。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解读所绘的建筑和景观的具体内容,使绘画成为解读传统的建筑和景观的重要资料。 ■
3.5 与《东京梦华录》的对照
《东京梦华录》是描写宋代开封的生活与风俗的书籍。书中讲到架设在汴河上的桥,桥脚没有用柱子,全部由大的木材组合而成,下部也没有支撑。红色漂亮的船衬托着飞架的桥,如同彩虹一般④。画卷中央描绘的彩虹似的桥,也没有用桥脚做支柱,与书中所述的桥从形状到构造都是一致的。根据《宋史》的《陈希亮传・水燕谈录》的记载,这种不用桥脚,被称为飞桥的桥梁,是庆历年间在宿州任职的陈希亮为了方便来往船只,避免水流的损害而创建的。杜连生先生解析了画卷中这座桥的力学构造,判断所绘桥梁的每
贾万货,临汴无委泊之地,讽世宗乞令许京城民环汴栽榆柳,起台榭,以为都会之壮。世宗许之。景率先应诏,距汴流中要起巨楼十二间。”(2)买扑又名扑买,是宋朝私人向官府承包经营酒
坊、河渡、商税场、盐井之类的一种方式。买扑酒坊须以一定数额产业作抵挡,一般以三年为一界,向官府交纳课利。
(3)李诫.《营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门砧限:“若
階断砌即卧柣长二尺广一尺厚六分……其立柣长三尺广厚同上。”
(4)梦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自东水门
外七里西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青,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此。”
参考文献
1234567
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美术,1982(2)邓身城.“清明上河图”为何不绘春景绘秋景.历史知识,1984(4)
杨新.清明上河图地理位置小考.美术研究,1979(2)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梦元老.东京梦华录.孙世增 注.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竹岛卓一.営造法式の研究.北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2.杜连生.宋“清明上河图”虹桥建筑的研究.文物,1975(4)
注 释
(1)文莹.《玉壶清话》卷三: “周世宗显德中,遣
周景大浚汴口,又自郑州导郭西濠达中牟。景心一个细部都有正确的比例,技术上也完全可能实现[7]。
知汴口既浚,舟楫无壅,将有淮浙巨商贸粮斛,根据他们的研究,此桥的桥幅大约宽10 m,从水面开
142筑第23卷
02/2005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五
《寓春意于画理画趣之中_与_清明上河图_秋景说_及_四季景说_商榷_马新宇》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六
《从建筑与景观解读_清明上河图_的资料性_王洁》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年第5期
《清明上河图》开卷睹盛世的风俗画———的艺术成就
张玲丽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转向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的产生的艺术杰作,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键词】风俗画;虹桥;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ChinesepaintingintheSongDynastytoreachahistoricpeak,therehavebeenreflectedinthelivesofordinary
people,"GenrePainting",paintedobjectstothelowerlifeofthegeneralpopulation.ZhangZeduanof"ThePaintingScroll"duringthisperiodistheemergenceofarttothenarrativeapproachtotheNorthernSongDynastycapitaloftheprosperoussceneBianjingscrolltoshowthewaytotheaudience.Thecomplexityofitscontent,theexquisiteskills,whethersocialorartisticvalue,thevaluehasgreatimportance,canbesaidtobeunprecedented,weretono.
【Keywords】GenrePainting;RainbowBridge;Socialvalue;Artisticvalue中国历史进入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连年的征战局面,社会逐步走向稳定,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空前繁荣,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于是表现市民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运而生,社会生活画也因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展和经济的繁荣持续的发展,一部分画家逐渐走出画室,融入现实生活。随后就出现了一种取材于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主要反映当时身处下层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如商人、小手工业者,还有妇女和儿童,这些普通的人物形象不断的出现在画家的笔端,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兴趣,成为他们乐于表现的题材和重点描绘的对象,由于对生活实际体验的增强,所以在表现上得心应手,真实生动,这在以往的人物画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落的各地著名的画家逐渐集中起来,形成了庞大的画家阵容,有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这更有利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发展,乃至于达到鼎盛时期。
北宋晚期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风俗画”的宏篇巨制,它就象一部纪实片,向观者详细真实地讲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时代风貌,该作品内容复杂,场景开阔,人物众多,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绘画作品,还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如明代画家仇英曾仿画过。该画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张择端,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月不详,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主要活动在宋徽宗时代。史书上说,他自幼好学,曾游学于京师,后因画艺出众,才华横溢,被宋徽宗赵佶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京都的繁华盛景。张择端请旨到郊外作画,这样可以安心创作。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京都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当张择端呕心沥血完成此作品,并将画好的长卷呈给宋徽宗御览时,徽宗大喜过望,连连夸赞,爱不释手。从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历史上确切记载张择端传世作品也只有一件,那就是《清明上河图》,但仅此一件,足可光照千秋。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表现了北宋宣和年间,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色。这幅作品内容极其丰富,技巧高超。画中人物超过550人,船只20余艘,车、轿20余乘,房屋店铺,嶙次栉比,人马喧闹,充分反映了宋代京城水陆两运繁忙和商业兴盛的景象,是北宋汴京社会风俗的全面反映,众多的人群,丰富的场景,自然逼真,它不是一般的表面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展示出来,是一幅有着高度的历史性、真实性的艺术作品,是一部前无古人的宏伟史诗。
《清明上河图》在历史上也数次历经劫难,最后一次是1945年8月19日,末代皇帝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卷,从此该画下落不明。直到1950年,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在负责整理鉴定解放战争收
缴来得大量书画珍品时发现了《清明上河图》,后经鉴定就是张择端的真迹,使得这一遗失多年的国宝重见天日,再次入藏北京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传统题材
传统的人物风俗画题材,多表现帝王将相,神仙佛道,达官贵妇的日常起居,而张择端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特别是下层人,这源于画家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关照,对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状态的深入了解和感受。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平凡小事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在《清明上河图》中,不仅仅表现了士、农、工、商、僧、道、医、卜、官吏、妇孺、车夫、船夫等形形色色众多的人物面貌,人数多达550人左右,仅从人数上就足可以与四大名著作个比较。而且安排上疏密有致,聚散有理,同时还表现了他们的各种活动,真可谓洋洋大观,生活百态。
2.人物刻画神形兼备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始终是整个画面的核心,画家巧妙地将各种人物安排在生活背景中,唇齿相依,自然和谐。随着画面的不断展开,人物位置的安排也恰如其分。整幅画卷真实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体态形貌,数百个人物,不同行业,年龄,性格,活动,人物虽高不过寸,但须眉毕现,栩栩如生,并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或紧张,或闲适,或冷漠,或焦虑等,作者生动逼真的刻画与描绘可以说入木三分,达到了极至。如虹桥上看热闹的人群在表情刻画上传神生动,姿态不一:有的静心观望,有的指指点点,有的大声吆喝,有的担心焦虑,还有的高喊助威;桥下面来往船只更是热闹非凡,一条大船正从在激流中通过桥洞,船夫20多人,动态各异,有人在放倒桅杆,有人在船舷用力撑篙,有人在舱顶用竿抵住桥洞,还有人从桥上扔下绳索,以避免船过桥洞时碰橦对方,发生意外,酿成大错,桥上观看的人也表情紧张,画面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热心关注和参与这场搏斗的人们,人物刻画生动细腻,表现出他们的互帮互助,我们通过画面似乎听到了船工的呼喊声和喧闹声。
3.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这幅作品为我们留下了社会的、历史的真实画卷,是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画家通过自己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分析和揣摩宋都汴梁的社会生活,了解汴梁城内外的各行各业、各色人物的身份、年龄和穿着打扮,客观真实、精细准确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画面开首处在嫩柳初绿的乡间小道上,一行人扫墓归来,街口遇到了同去扫墓的夫妻俩,丈夫头缠柳枝,赶着一头母驴,妻子则身披斗篷骑在公驴背上。由于那头母驴发情拼命挣脱主人手牵的缰绳而狂奔向公驴,主人一时没有防备而乱了手脚,惊恐万分。等他冷静下来以后,一手用力扯着缰绳,一手则慌忙地保护小驴躲避,而那只公驴竟发狂把背上的女主人掀翻倒地,丈夫见妻子危险便惊慌的向四周求救。刻画的极为生动朴实,没有丝毫造作。还有如画面所出现的宋代宣和年间汴京街道上的店铺,无论是酒楼饭店,还是当铺旅馆等等,都与宋人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完全相符合。而画面出现的虹桥,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因其外形结构新颖独特,宛如飞虹而称之为“虹桥”。该桥是古代木拱(下转第147页)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年第5期
业内外部竞争要素结构迅速变化的认识,难以根据环境和企业战略竞争焦点的变化对信息系统战略进行动态的调整;第四,信息系统实施后难以根据企业竞争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改进。
3.2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相辅形成
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化在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深入,其必然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业信息化的实施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总是和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又必须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的理念与内涵。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企业与外部交流及信息的获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市场反映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企业内部的各个信息系统,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改善企业的协调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机制。信息技术通过减少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时间与成本影响着企业中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这种减少反过来对企业的协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推动管理的变革,而管理的变革又会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反复,最终实现的是管理更有效率。
3.3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管理变革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总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变革,将来企业的出路会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搭配,使企业在抓住自己核心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自己的立足点。科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3]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J].企业研究,2003,(1).
[4]俞立平.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Z].
2002.
[6]李锦城.提高认识、强化组织,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Z].2001.[7]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世纪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张新雷]
●
(上接第117页)桥的典型代表,完全以木梁相接而成,虽然通体没有一根支柱,却坚固、实用、美观,而“巨木虚架”又解决了急流冲倒桥柱和大船过桥难的问题,从工程学来讲非常符合科学原理。虹桥外型独特,朴实美观,是古代建造师们的智慧结晶。据桥梁专家研究,艺术家真实地表现了桥梁的结构和比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建筑学资料。
活的北宋京城的全貌,无论从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的出现为中国古代美术史抹上了最辉煌的一笔。科
附图:虹桥局部
4.全景式的构图
当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应当清楚的感觉到,中国画与西方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打一个比方,画家像一个导游,而看画的人,像一个游客。西方的导游,可以原地不动,看到什么,就给游客介绍什么。这是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焦点透视”。中国的画家与西方的画家不同,采取全景式构图,象是在飞机上俯瞰大地,边走边看,走到哪里,就讲到那里,空间跨度可以无限延展。中国画的这种表现方式叫做“散点透视”。《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这种传统的透视原理,表现了繁多而连续的场景内容,或是远望,或是近观,画家的视角似乎总在流动变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论视角如何变换,整个画面却有一种气韵贯穿其中,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呆板和突兀。张择端在这幅画巨作中将“散点透视法”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展示了他惊人的艺术才华和艺术表现力。
《清明上河图》气势宏大,包罗万象,观为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
●
作者简介:张玲丽,现为中央美院壁画系在读艺术硕士。
[责任编辑:韩铭]
●
(上接第138页)项目推进发达城市中有影响力的俱乐部或健身行业,进而提高其知名度,也可以在发达城市组织公益性的表演或竞赛,让群众亲自参与,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乐趣,从而为其进一步推广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科
[5]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周建梅.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40(11):55-57.
[6]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84-306.
[7]李朝晖,杨波.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
作者简介:于海娟(1981—),女,山东威海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史。
王宁宁(1981—),男,山东威海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
2007:13-15.
[2]徐万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宁夏社会科学,2003,(5):70.[3]赵发田等.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60-461.
[4]胡小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J].体育与科学,2006,27(2):1-3.
[责任编辑:汤静]
称赞清明上河图景色的语句篇七
《从建筑与景观解读_清明上河图_的资料性_王洁》
第30卷 第4期2011年8月
社会科学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SocialScienceEdition J.Xi′anUniv.ofArch.&Tech.
Vol.30 No.4
Au.2011g
基于《清明上河图》的三朝建筑比较研究
陈 璐,张 勍,戴 俭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摘 要: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后人临摹、仿画了一系列此类纪实性画作,忠实反映了画者所处朝代的风物人情,其中也包含着建筑领域的信息。通过对比各版本《清明上河图》的概况,分别选取北宋张择端版、明朝仇英版以及清院本版的《清明上河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版本画中的六种主要建筑类型,即城门、寺院、官僚宅第、城市民居、酒肆店铺和虹桥,并分别对每种类型建筑进行纵向对比研究。以比对的结果为依据,阐述了宋、明、清三朝建筑的部分发展与演变。关键词:宋明清;清明上河图;建筑;比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1104003407 ---
AComarativeStudofThreeDnastiesArchitectureBased pyy
RiversideSceneatFestival”inminon“ Qgg
CHEN Lu,ZHANG QinDAIJian g,
(,)BeiinUniversitofTechnoloBeiin00124,China 1jgygyjg
:H,“AbstractavinbeencoiedandimitatedintoaseriesofrealisticRiversideSceneataintins gppg
Festival”isthecastoneoftheinSonDnastandreflectsdirectlnotQinminenreaintins pgyyygpggg thescenerofthetimeinwhichtheartistlivedandalsothemessaeofarchitectureandcononl -ygy
,struction.Bcomarinthreeselectionsof“RiversideSceneatQinminFestival”includinthe ypgggg ,tSonDnastsversionbZhanZeduanheMinDnastsversionbQiuYinandQin - gyyyggyyygg ,DnastsversionbtheRoalPaintinAcademthisaeranalzesthesixmaorbuildintesin yyppyygyyjgyp
,s,t,b,u,aintinsatehousesthoseuchasemlesureaucratsmansionsrbanresidentialhouses pggp,shos,archbridesect.andstudiestheconstructionofeachtewiththeverticalcomarison.Ac -pgypp,cordintotheresultsofcomarativestudtheexoundsthedevelomentandevolutionofaraer -gpypppp ,MchitectureindnastiesofSoninandQin. yggg
:;KewordsdnastiesoSonMinand QinRiversideSceneatQinminFestival”architec -yf g,gg;“gg y
ture;comarativestud py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巅峰 北宋的《
之作,引发后人临摹、仿画了一系列此类纪实性画作。现存于各处藏家手中的许多摹本和伪造
本。为了以图说历史的研究方法对宋明清三朝建筑的发展变化进行考证,因此选取分属三个朝清明上河代的最能反映其时代建筑特色的三版《
收稿日期:20110518--
)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基金(k20104720--yj
,作者简介:陈 璐(女,福建福州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与理论。1986-)
,图》从建筑学方面纵向比对。明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下文简称明画。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1736年)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参照各朝仿本,集各家所下文简称清画。其基本构图与明画长合作画成,
类似,但已失去宋代古制。内容上增加了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活动。画法上受西洋画风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法白描、散点透视青绿重设色、散点透视散点、焦点透视结合
地理位置(汴梁)开封(平江)苏州
不详
现存地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画卷概况
,宋代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下文简称宋画,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汴京东南城门及附近郊区的建筑和民生。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吴门四家之一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构图,以
朝代宋明清
作者张择端仇英
尺寸
26.8cm*5.346m30.5cm*9.87m
质地绢布绢布绢布
表1 画卷概况对比
孙祜、金昆、陈枚、
35.6cm*11.528m
戴洪、程志道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
城 门1.
城门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重要构图点。宋画中,城门是全图建筑等级最高的,画法有别于反映其他建筑。画中用细密线纹表达城门墙体,——宋东京时内外城墙均为土筑,了一个史实—金只用宋内城,明初才改为砖元时废除外城不用,
砌。城门仅画城楼,并无瓮门,类似宋内城之制,城门作直梁式,与现开封城南建于北宋开宝七年
(的繁塔门洞作法相同。城楼二层,面阔947年)五间,进深三间,基座四周装置栏干,直棂窗,庑顶部直线状画法显示屋顶采用琉璃瓦而非殿顶,
青瓦。宋画中在重要建筑上均使用琉璃瓦说明宋代建筑技术、烧造技艺较前代成熟,即显示了也表现出庄严华贵的艺术效果。明画建筑等级,
有两座并立城门,分别为陆行门、水出门,均有瓮墙体为砖砌,城。明画中城门明显基底为石砌,
城墙顶有匾额。城楼两层,重檐歇山,二层带外但城墙顶无匾额
。廊。清画城门形制似明画,
图1 城门对比图
显出清代建筑对斗拱的运用更 三幅画对比,
规范。宋代斗拱发展已很成熟,内檐斗拱出现了完善了转角铺作,统一了补间铺作和上昂构件,
柱斗铺作的尺度与形式,结构作用也发挥得较充分。至明、清,斗拱尺度日趋繁杂纤巧,其功用日渐消失,几乎成了装饰品,且平身科攒数由宋的一至二攒增至四至八攒。在结构及构造上,宋代削薄梁头作为斗拱的一部梁栿的标准做法是,
分,由完整的斗拱承托榑和撩檐枋,支撑出挑屋檐。清代则减小梁头断面,摆放在柱头的特别放大的十八斗上,挑檐檩放在挑尖梁头上,由挑尖构梁通过檐檩来承托出挑屋檐。斗拱仅为辅助,件尺寸就大大缩小。从三画对比,可看出斗拱用斗拱也由雄大变纤巧。对比材总趋势是由大变小,
清画,城楼的屋顶除有檐口曲线明显、屋面曲宋画、
其屋面沿纵轴方向在两端翘起,线平缓的特点外,
和举架形成的横向曲线配合,形成略成双曲面的独特屋面。此外,其屋脊曲线因脊檩端置生头木,正脊起翘十分生动。屋顶正吻也由宋式富有生趣的尾形变为方形上卷起圆形的硬拙的装饰。
寺 院2.
宋画中城门外不远有一建筑,从其前僧侣及应是一寺院。寺院山门建在建筑特征综合推断,
砖或石砌台基上,台基前施有慢道。其表达形式和《中兴祯应图》的慢道基本一样。寺院正中主
进深两间,悬山顶,为象征空、无相、门面阔三间,
无作(或称无愿)的“三解脱门”形制。平面有中为分心槽式,与《营造法式》所载一致。柱一列,
当心间较两次间宽,双扇版门,画上可分辨出门钉、立颊与地栿。两侧肋门规制比主门低,开间、进深较主门小,悬山顶较主门低,无补间铺作,仅有柱头铺作和角铺作。三门各施版门,为“断砌样式。明画中的庙宇位于郊外,河南岸,所画不造”
全,其中两栋明显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右侧为一层三开间的殿宇,中央供奉香炉,墙上有壁画,描绘飞仙、罗汉;左侧是二层的钟楼,放置雕花大铜钟。清从平面布局,建筑形式,入画中的寺院也位于郊外,
口形制,门口所立幡杆等判断为寺院。
三画中所绘寺院虽不完整,但制度严谨、层次反映了三朝寺院的部分构成状况。其中相同清晰,
()总体格局是基本对称、沿南北向呈纵深特征是:1)发展的院落式结构。(注重建筑群体的组合、搭2配,重点突出。宋画中对比主门与肋门的开间、进)深及体量,可清楚的看到这点。(寺院为公宇建3筑,等级、规格较高。特征明显的是宋画,除主门外,两侧肋门也成门屋形式、施斗拱。不同处是:宋画的寺院对车马通行等多有考虑。为满足佛教仪主门台基前施慢道,也有为车马通式的特别要求,
行服务的目的。肋门采用“断砌造”做法,也是为方便车马通行。而清画中的出入口对此多有限制
。
图2 寺院对比图
官僚宅第3.
在宋代,斗拱与门屋的使用是区分建筑等级寺院,只有画的一个重要标识。宋画中除城楼、
左的赵太丞等三家使用斗拱。赵家左邻屋宇重叠,门口有阶梯形石蹬上马台,参照宋人对宋官宅构成的描述及宋《文姬归汉图》等描绘,可确定这是官宅。赵家对门,入口作乌头门,右厢房临屋檐下挂“解”字,表明其经营典当生意,街开门,
侧面说明这是一户有权有势的官家。画中官宅并不完整,画中的两层院落为入户引导及会客的后寝部分未交代。其基本空间格局是以外空间,
厅堂、会客庭院为中心,大致呈四合院形式,与《居家杂仪》中记述相合,但空间格局不严整。官宅的内外分隔不明显,作为补充,加强它与城市的分隔。男女的生活轨迹有相当程度的交织,这可能与东京建设用地的紧张有关
。
图3 官宅对比图
都位于城内。①靠近陆 明画中有三座官宅,
,行门的“学士府”门前立有三间四柱五楼的木牌,楼,上书“学士”挂“世登两门”牌匾。牌楼用于表彰、纪念、装饰和导向,多立于宫苑、陵墓、祠堂和路口等地。②武陵台榭所处院落,主入口位于临街南侧,门前设抱鼓石与石狮,不通车马。宅邸内多设廊道,用穿廊连成了日字、工字、王字平面,生活空间丰富。庭院、园林等为明朝苏式建筑和园林风格,富有南方建筑特色。③画左的金明池宫苑,是明画的创新,从建筑布局,建筑形式看这是画中建筑等级最高的部分,平面、屋顶多建筑形式丰富,建筑群落间有游廊相连。样,
清画套用明画构图,建筑则为清制,建筑形制、院落布局等都较明画清晰,规整,官宅有①学
士府,同样立木牌楼,且有四根幡杆,学士府建筑群基本格局为南北主轴线,其上三进院布局对称,左侧园林中水榭、游廊、藤架灵活搭配,空间形式不拘一格。②学士府左的官宅,正门朝西,门旁有石狮,门前有空场作为官宅与街道空间的过渡。园内各式亭台,水榭,厢房,其间由长廊相连,将庭院空间分割的错综复杂。③画左的宫城,主入口为一琉璃牌楼,前设一座三间四柱五楼的木牌楼,之间步道忠实表现了清代官式建筑阶基、踏道的特点。宋、元时垂带石踏道侧面砌,成内凹的“象眼”明清为平砌,踏道与御道相结如两座重檐卷合最隆重。宫城内建筑秉承清制,
棚歇山顶桥楼连接多孔石桥架于水上,颐和园就有相同景致;高台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及连廊相交
的处理方式,与紫禁城亦有相似。三画中墙体形“态也有其缘由。《营造法式》规定:筑墙之制,每则高九尺,其上斜,比厚减半;若高增墙厚三尺,
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凡露墙,每墙高一丈,则厚减高之半。其上面之广,比高五分之一。若高增一尺,其厚加三寸;减亦如之。凡抽纴墙,”高厚同上。其上面之广,比高四分之一。所以墙夯土体有明显收分。而明清重要建筑多用砖墙,墙多用于民居,墙体厚度不大,收分减小。
城市民居4.
宋画中临街店铺与城市民居屋顶多为悬山呈鱼鳞状。画中凡能够和歇山式。以青瓦覆盖,
窥见到内部梁架结构的房屋大多是五架梁,没有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发现超越“
规定范围的民居建筑。画中城市民居考究,平面
布局多为四合院。但与官宅的四合院布局不同,房屋多简陋,使用的木构件加工简单。小型住宅形体朴素灵活。山面两厦与正多为长方形平面,
面引檐多用竹篷或在屋顶上加建天窗。转角屋顶通常将两面正脊延长,十字相交而构成两个气窗。明画中城市民居多分布于官宅周围,有比较完整的院落形式,多为一院一户,部分临街民居与商铺结合。与清画中建筑比更具南方建筑特色,更通透,建筑内外环境分隔模糊。清画中由于街道走向更规整明确,基本都与主街垂直相交,沿街的民居院落更规整。基本为四合院形多数是一进院,局部为二进院。平面忠实体制,
现了强调中轴线,布局轴线对称的清制特色。且体量上与官宅产生差距。从开间、
宋画中民居建筑的山墙,举折,檩,
椽等承重
图4 民居对比图
结构外露,而明清版画中民居山墙是结构内藏的砖砌墙。且从山墙的屋檐曲线可看出清举架与宋举折做法的不同。清常用举架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举为屋架高,多是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定的。清举架由下而上计算,由相邻两檩中心线的垂直距离除以对应步架长度得到系数。宋代举折计算顺序则刚好相反,由于各檩
升高的幅度不一,因此所得的屋面断面坡度是由。这个曲线越往下越缓,若干折线组成的“折”如檩数过大,则最后一折的坡度平缓,雨水容易渗漏。清代举架做法避免了这一问题,使屋面曲线更合理,但失去了宋代有力的艺术表现力。
酒肆店铺5.
宋画中有多种营销形式,有贩、摊、铺、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