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家人的古诗

| 清明节 |

【www.guakaob.com--清明节】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一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八大经典清明诗》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八大经典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流传下来的经典诗作有如下八首,特与读者分享: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二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XX多年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流传下来的经典诗作有如下八首,特与读者分享: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三
《古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

生: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动人情景) 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

生:想家乡、想亲人„„ 师:对!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和兴高采烈的人们,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名回答问题)

2、教师指导: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② 忆:想念,思念。 ③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

④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3、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总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4、通过对课题的学习,引出诗人的生平介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介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为”这里应读“wéi”,注意不要读成“wèi”)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①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指导:(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句。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亲:家乡的亲人

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②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是哪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⑤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过渡句: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又会想到(谁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和第四句。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他们认为登高可以避灾。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消灾。

①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少了诗人) 作者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站5、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一想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哪句古诗合适 ?

中秋的夜晚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又想起了远在故乡的亲人,这真是 啊!

6、古诗的艺术特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 五、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我们还学过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还有那些?(生:李白的“静夜思”) 五、布置作业。 ①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②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板书)

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四
《诗中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

诗中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五
《悼念亲人的诗》

遗憾

你走的为什么那么匆忙

像秋去冬来的柳叶一夜枯黄 像涓涓东流的溪水瞬间冻结 让我再看看你的面容

让我再抚摸一下你的双手

让我再感受你的体温

你走的为什么那么匆忙

墓碑,黄土.......

如此荒寥

那么苍凉

此时的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安慰你,你却听不到

给你买豆浆,你却喝不了

一切都太迟了

一切都后悔莫及

忘不了病床上的你

紧握我双手饿那种力量

那是对生命的乞求

那是对生活的希望

可是希望为什么不能一直延续下去?

我不知道是什么

扼杀了你的希望

我应该紧握你

还给你十倍的力量

让你感受到爱的光芒

不孝,伤悲......

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

悲伤会悄然淡去

可是遗憾却抹不掉

天国的你

可否原谅

可否听得到

这悲痛的心声?

可否听得到

这深重的怀念

站在你墓前

多少黄纸的燃烧

你也温暖不到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次我又不能到你墓前悼您! 可能是您期盼的太久 有时我会深感自己没用 只顾学业

错过了许多的相聚 失去了太多的情愫 遗憾

不能与您共度春节 无法与您迈进牛年 请您接受儿孙的祈愿 去领听那新年的钟声。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六
《古诗文鉴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对偶,拟人,诗人睹物伤怀,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落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自己对国都沦陷和思念亲人的忧伤愁苦之情。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这般美好而有有情趣,读来亲切,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征蓬、归雁(诗人自己)”比喻,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从中透 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 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 轮圆圆的落日。“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 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穿行不断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奔腾直泻的江水,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滚滚东流。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赏析这两句诗?

---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大小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此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式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但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人难免会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青史,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赏析。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怀念家人的古诗篇七
《古诗赏析含答案》

参考答案 生命力。 破:(被)冲开;攻下。

2011年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1. 实 虚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恨别:悲恨离

整理 热爱生活的XMG 2.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别。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联作反衬的。 ③烽火:这里指战争。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

《观沧海》赏析 4.苍凉悲壮 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负和壮阔胸襟 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家书可值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碣石山 观沧海 “观沧海” 观 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④搔:用手指轻抓。浑:简直。欲:将要;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 什么? 要。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7.两个若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大海包容3、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⑤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Sǒng 竦 峙:高高耸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实__,后四句写_________。 2. 写大海无风时的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 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写登临的地点 和目的 。“ ”是全诗的诗眼,“ ”字统领全篇。 6诗人在描写实景时,运用了手法 7.试对两个“若”字进行评析。

天地、推土日月星辰的气概,显示诗人的博大的情怀。 胸怀。 4、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 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次北固山下》赏析 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理) , 。 正一帆悬。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洛阳边。 6、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是 、 。 镇江北。 7.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40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参考答案 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 D 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2. 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已来。 人旧年”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 ‘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特定环境” 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3 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 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5 答: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⑵透出积极、乐观、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向上的情感。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⑷“生”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中的一点即可。) 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6 青山、绿水 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7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 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 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杜甫 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注释】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荒芜不堪,杂草丛生。国:国都,即京城长安。1

简直。胜:能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⑥白头:白发。⑦城:指长安城。⑧浑:简直。 整体把握: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洲。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途中被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春中所见: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是人怵chù目惊心呢!司马光在《温公续话》里曾写到:“山河在,明“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一语恨别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开春以来战火越烧越炽,因而跟家人难以通信。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

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的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题型: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2诗的前四句,都统在( )字中,诗人俯视瞻望,视线由( )及( ),又由( )及( )。 3、选择下列关于《春望》一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该诗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极端沉痛的思想感情。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短短两句诗就把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和盘托出。 D、全诗都统在“望”字中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哪个历史事实有关?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蕴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城春草木深”中“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写出了满目凄然的景象。 B、写出了春天到来一眼望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C、草木葱茏令人向往,表现诗人的欣喜之情。 D、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象的无限留恋之情。 8《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 ___,_ _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 _, 。 9《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 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

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

( ) 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强。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这首诗朴素如随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口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一起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艺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

术特点。 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赏析:

1、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春 望 >> 答案 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 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1 一种解释:以诗人为“感”“恨”的主

出劳动者的喜悦。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体。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而感到惊心。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活的艰辛。

的主体。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

2、诗人劳作一天之后,扛着锄头归家,空而惊心。 中一轮明月陪伴他。"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2望;远;近 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3.D 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4──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虽然艰辛,己的感情。 但诗人是快乐的。

5.──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3、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啼。这是诗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人 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亦生情。以物之情写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人情,既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 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6“安史之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美的艺术特色。 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注释

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

南山:指庐山。 人感伤国事,怅恨离别之情 稀:稀少。 7、A 兴:起床。

8、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月, 家书抵万金 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9、 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恨别鸟惊心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10、 A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沾湿。 归园田居·其三 足:值得。 但:只.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了。

整体把握: 违:违背。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译文

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稀少。

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2

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课后习题:

《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补充习题: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3、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哪些内容。

A、不善种田_____________ B、不辞辛苦_____________

4诗中表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形象描绘一天农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_________,后四句抒发了__________。 7、“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8、“悠然”写出课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9、“见”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10、作者是怎样使这首诗达到文质兼美的?

答案:

《归园田居》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归园田居》补充习题答案

1、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

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

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形象。

3、 A、草盛豆苗稀 B、晨兴理 , 带月

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后四句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7、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

景融合在白描般的意境中。

8、“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9、“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10、.采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相映成趣;语言朴实,诗意醇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

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

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下注释】

1、选自《刘禹锡集 外集》,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称刺史。 2、巴山蜀水:泛指作者贬谪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3、二十三年弃置身: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剌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京城,所以说23年。 4、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乐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5、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6、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7、长:增长,振作。

【课文讲解】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易。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D “听君”中的“君”是指唐朝诗人白居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赠刘二十八使君》。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6.尾联“ ”表明态度,既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对友人的关心,也是与友人共勉。诗人坚定的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意志,乐观精神尽现纸上,收到了语尽而情未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了的艺术效果。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7. 颈联推开一步,展望未来,改“ ”为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常用它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明 。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 )

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情。

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前发展等。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谪的诗人自己。

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念和乐观精神。

【练习】

9.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1. 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遇? 思想感情?

2.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10.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作简要分析。 句( ),后四句( ),前

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3. 请写出颔联中两个典故的意思,并说说分

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闻笛赋:弃用。 2.“沉舟”,“病树”诗人自喻,饱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惆怅忧伤之情,但作者并不失望,坚信千帆竞_____________;

渡,万木争春,表现作者豁达豪迈胸怀。 3.西烂柯人: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_____________。

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表现了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诗人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西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者两句诗? 晋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

观看。等棋局结束,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5.下面对诗中有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暗示贬谪时间( )

长久,表现了对事态变迁的怅惘心情。4.这两A “酬”是答谢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

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5.A 6. 长精神 7. 伤感低调 慷慨激昂 新事物必

3

将取代旧事物 8.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0.低沉愤怒,高昂乐观。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把握: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1、《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整体把握: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

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上片重在 ,描写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发 之情。 (一)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6.这首词中间接点明季节的句子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是: 。词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是: , 2、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诗中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的坎坷如雨中的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5、《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登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课下注释 珍羞:珍贵的菜肴。 箸:筷子。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处。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济:渡。 云帆:高高的船帆。 课文研讨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

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 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二)赏析: 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的勇气。 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

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题型训练 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1、 在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由___转至

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___,全诗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历程。

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2、 在“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中诗人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成__

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_,作者这样作比,表明了什么?

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3、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一了具体的发挥。 句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下片写戍边战士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4、 诗中哪些典型动作细节描写揭示了作者当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时怎样了情感? 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5、 联系全诗,说说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的理解。 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6、 结合全诗来看,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 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行路难》赏析训练答案 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1、消沉苦闷 满怀豪情 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2、世道险阻 表明了作者仕途道路受到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3、表达了作者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三)题型设计: 4、“停”“投”“拔”“顾”四个动作细节描写,1.《渔家傲秋· 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提示了李白内心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在哪里? 荡起伏。 5、这一首诗表达作者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他相 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沧海,实现宏大的理想,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悲愤的豪迈,失意中的希望。 3.“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全诗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4.这首词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4

。 7.“异”字统领词的上片,突出 塞下秋景什么样的特点? 8.请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描绘的画面。 9..请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的画面。 10. 请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达的作用。 答案: 1. 异在(1)塞下天气寒冷大雁在秋天就过早地向衡阳飞去,且毫无留意。这与作者的家乡吴地是大不相同的。(2)边塞所特有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这与中原也是不相同的。(3)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在夕阳西下时,便早早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2.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报效祖国,壮志未酬的情感。 3. 借边塞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4.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 写景,写塞下秋; 抒情,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6. 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 7. 天寒,声音杂,城孤零零的特点 8. 夜寒霜浓,白霜满地,天气寒冷,寂静的夜 里传来悠悠的羌笛声音。 9. 群山连绵起伏,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 城,当夕阳西下时。便早早关闭了城门。 10. 写出了塞外奇异壮阔的风光,暗写边塞战况吃紧,戒备森严的情景,为下片抒情作铺垫。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内容赏析1. 本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以_________为主,下片以_________为主;从内容上看, 上片写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_____.

2. 全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也委婉地表达________________愿望.

3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 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 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 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 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体现了苏轼的词"豪迈奔放"的特点. B. 这首词上片以孙权自比,写出猎的阵势,气概豪迈. C.词的下片写请战,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情豪志壮. D.词中通过"老夫聊发少年狂"表现出作者对朝廷的厚望,其中"狂"字,贯穿全篇.

5.文中表达作者

6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风格豪放. B.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威武英姿和豪情 满怀.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被贬密州后,对朝廷 的怨愤之情. D.结尾两句卒章显志,极写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 7.本文作者属于 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1.叙事,写景;出猎盛况,报国志向 2.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到边关抗敌 3.A 4.C 5 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到边关抗敌的强烈愿望 6.C 7豪放

《破阵子》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百发生! 一、内容简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4、《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们酒足饭饱后列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队布阵的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是什么? 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 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达效果。 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 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 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壮美的作品。 了作者什么思想意识?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 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 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 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10、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 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情景;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杀敌,建立功业。 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是“赋壮词”。 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 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破阵子》赏析答案 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1、上阙写军营里战备状态,紧张而有气势。下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阙写自己忠君爱国却难以实现的情怀。这首词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上阙写军旅生活,下阙写渴望激烈的战斗的壮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志难酬的悲愤。 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2、 可怜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4、(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沙场秋点兵。”;(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弦惊。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气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氛。 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 6、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二、综合练习 7、是古代人忠君思想的体现,就说能够完成宋1、 仔细阅读此文,请概括上下阙各写出了什王朝驱逐入侵者,统一中国的夙愿,就会博得么内容? 生前死后的好名声。 8、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2、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活氛围。

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理想。 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经浴血征战的沙场。这种眷恋的情绪从词中 11、军营生活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9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