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情人节】
关于情人分离的诗句篇一
《情人离别伤感的句子时间》
情人离别伤感的句子时间:2014-01-03 15:30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点击: 22090 次+1
254该内容对我有帮助更多
371、问世间亲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掩泪长问,相见与离别中到底蕴含了多少真心相爱。
2、我常常想起,那暴风骤雨般的分离后,我仿佛失却世界的平静与落寞。
3、离别是一种美丽,用目光丈量不出的秋水,被你纵横驰骋的思想忘穿。
4、我们,注定是一种感伤的接触。未来,望之难及的无涯。你我就如池中的浮萍,起风时,各自在池中飘零。
5、离别,是一叶舟,离开江心,苦渡,寻觅着有你的滩口。离别,是一座古桥,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辛酸,无奈,却始终驼不过一段情上岸。离别,是一根琴弦,拨弄于抚琴人的手指,它也是美妙的。离别,是一片叶,飘落了思念,飘来了一段秋的折磨。离别,是一只寒蝉,整日对树鸣唱,生命的最后一刻,凄惨。离别,是一道河,隔开了相思的人儿,隔开了两行千年的热泪。离别,是个风铃,它摇响了声波那头的牵挂。
6、我们可以设想无数个开始,却只能接受一种结局;我们可以装饰起点,却无法改变终点。终究要以伤感与不舍谢幕。
7、回忆如同沙漏一般,在脑海中堆积,我想某天放个大假好好思考未来;想想未来;虽然离别殇,尘风飞扬,但是有梦就好!!!
8、或许,离别时,你可以微笑着挥挥手,向离去的人道声“珍重”,而那刹那间的心痛,是否可以做到毫不在乎?曾经的种种是否也会成为你心中的一种牵挂?落花不是无情物,繁花散尽时你是否也会满心凋零?看庭前话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别离时,你是也能做到那去留无意的洒脱?
9、许久后的清晨,薄雾轻纱,鸟语花香,在充满温馨的校园中漫步,好似自己与外面的繁华告别,只是身处在这沉睡的校园中,人生白味,犹如烈酒在心头冲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今天又是一天,我又比她多活了一天,但是却又多了一天的惆怅。
10、无奈,生活总有不如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纵有千般不舍,也不得不放弃。
11、我曾经天真的以为,离开了你我就可以忘记你,后来,我发现,离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12、眼看着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不但没有了洒脱,而且多了愁绪。本以为可以释然,然而,真的去面对的时候,心里却无比愧疚与不舍!
13、我心有一种痛,无撕心裂肺般,却也隐隐的痛,痛的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心的杯子碎了一般,或者,没碎,而少了一块。
14、看尽人间花开花落,阅遍书中悲欢离合,是否也能把你我看的风轻云淡,不再痛彻心扉;是否能在离别时潇洒挥手,不再满心凄凉。然而我忘了——爱情始终是我的一杯致命毒酒,无论是过去,亦或是未来。每一段回忆都像一张网,我始终无法逃离你个给我编织的这张网,我注定要用悲伤浇注这份残缺的爱„„
15、今生谁是谁的过客,谁是的心碎,不曾听的一语一言,执着追寻的,只是前世的一句碎念,人依旧,爱依然,随曾想你的港口还在创建,停不下一只疲惫漂泊孤独的船。
16、寂寥的灯火,照不清你的模样,只有无尽相思在独自徘徊。红豆轻语,唤不回的回忆,终究是如水无痕。
本文来自: 好词好句网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情人分离的诗句篇二
《思念情人诗句》
表达思念情人的诗句
藏头诗
深深夜色柳月中,
爱若轻歌吟朦胧。
马过柳堤知寸草,
晓云萦月映心红。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关于爱情的日志《虞美人》 ----纳兰性德----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思念情人的诗句《燕子楼》 ----张仲素相思的诗句----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赵必豫----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赋别》 。----郑愁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
王---子公主结良缘
征---战情场勇向前
彬---彬有礼来献媚
我---睡孤枕有谁怜
爱---海悠悠为君顾
你---拥我身共入眠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关于情人分离的诗句篇三
《古诗十首 第四课时》
课外古诗词十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第四课时】
主备人: 总课时___时间_____周次__星期___审核:八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1、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5、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作品鉴赏:《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读者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
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
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
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作者简介:李商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婉约派,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死后葬于家乡沁阳。教学后记
关于情人分离的诗句篇四
《百度文库关于唐人送别诗》
关于唐人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别虽一绪 事有万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是的,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唐代自然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所以,唐人送别诗的一个特点就是: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
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还有也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送别,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以上都是送人离家的,唐诗中还有一类则是送人归家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温庭筠的《送人东归》等,就是送人回家的,而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则是送友人回国的了。这类诗中还有一种,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送严士元》、王维的《送别》,虽然送的是出家人或隐士,却也可以算作是送人回家的,只是这个家有些抽象而已。
此外,唐人送别诗中还有一类,那就是无论是送人的还是被送的,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这里的送者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其送别的情绪则别有一翻味道,让人深思,耐人寻味了。二、手法多样 情深意长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
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至于“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再如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但诗人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
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了此时诗人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心随友人去了,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无限愁思寄予白苹,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且首尾相应。而历来为人们所推重的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开首两句直落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就是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便深深地掩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的情绪便渐上心头了,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飘泊之愁便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在评价唐诗时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
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以此来评价这类诗歌当不为过。 再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融情入景的写法,还有一类是诗人使用了比喻,将心情托负于物象,比如同样是刘长卿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末一句写友人远去,一叶孤舟顺水而去,实则上更写友人身为逐臣,飘泊无定,正如孤舟,同是逐臣,此情更堪伤怀,读来令人黯然神伤。而王维的那首《送沈子福之江东》中的名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更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无边春色,直送友人到天涯海角去了。
以上俱是在送别时,借身边之景来抒离别之情,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还有一种则是写别后之景,抒离别之情的。
如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写送别,而不写分别时的情境,却写别后之情,写别后之情,我们也不能明白地看到,我们只能见到别后之景、别后之境: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谓深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之妙。而许浑在他的《谢亭送别》中写到:“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也是同类的手法,因送别而醉,醒来时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于是心情也更加怅惘空虚,凄暗孤寂。更有妙者如王维的《山中相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关于情人分离的诗句篇五
《七夕情人诗》
七夕情人节短信诗句!
当流星划过的时候,我会站在桥的一端,等待
你的出现,就算只有一天,我也会心满意足
了。
七夕抬头望碧霄,喜鹊双双搭鹊桥。 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银燕穿梭腾空舞,伊人只影独归蜀,仰首远眺
西归燕,望断君郎思卿肠。
在漫漫的人生中,我找到了你,是你给了我生
存的信心,是你让我的活不再平淡。我爱
你!!!
难道你真的没有感觉到,你对我来说是多么的
重要, 我的爱不需要再说什么天荒天地
老。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昭昭暗渡。金凤玉
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因为有了你,爱从这一刻开时;也因为有了
你,心飘浮在碧空里……
又是一年七夕日,想你念你终得见;愿那鹊桥
恒长久,与你相偕至白头!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美丽,七夕鹊桥上你更加美
丽,我一生一世只爱你!
今晚站在鹊桥那边的是你吗?你知道吗?我在
等你!
亲爱的,都说七月七是中国的情人节,让我们
共度这一天吧,因为我们比牛郎织女还幸福
^_^!
牛郎唱道:我要和你相会,我要亲吻你,——
喜鹊呢?天!喜鹊竟然自行相会了先!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祝生日快乐!情
人节Happy!
月影光如昼,银霜茫茫;七夕会鹊桥,情意绵
绵。仙花团锦簇,美景交融;仙鹊聚天桥,好
生幸福!
你的寂寞,我来赶走;我的爱情,你会拥有。
让我们相爱,一直到永久!
孤灯不明思欲绝,举帷望月空长叹。尤慕牛郎
织女情,隔岸遥望众星照。
当你已来到时,我的心仍在期待远方……!当
你离开时,我才发现你正是我梦绕云牵的期
待……!
在这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我要说我们好幸福
的,是赛过神仙哥哥姐姐的,我爱你,我要伴
你到天长地久!
登高攀爬立窑顶,放眼远遥向东南,秋风难解
思卿意,孤身只影愁煞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没有情人的人怎么会喜欢情人节的到来呢?无
奈它毕竟已经来了,只好祝福别人啦!
青丝寸寸愁年长,七月七日鹊桥上,对月形单
望相互,不羡牛郎鸳鸯。今天是中国人的情人
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永远抹不掉对你的思念,彼此的约定永记心
间,遥远的你可曾记得?每年的七夕之夜,在
彼此心里的鹊桥上见!
天上繁星多又多,牛郎织女各一颗。每年七夕
才相见,好比地上你与我!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又是一年
的七夕,没有我的日子你还好吗?
天上人间,岁岁年年,今宵团圆,唯愿永远.对你的
那种特别的感情,只想告诉你,今生不变!
天上牛郎织女来相会,地下多情人儿共祈爱情
永恒不渝。
天上雀桥结成之时,你我心丝相连,希望今后
的每天我们也都朝朝暮暮。
思念是甜蜜的惆怅,它能把女性天生的嫉妒搓
关于情人分离的诗句篇六
《三首诗》
二十 诗词三首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付秀萍
教学目标:
1、赏析诗词的意境。
2、体会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家园亲情,探究中国人的故乡情结。
说明: ①《月夜》是杜甫的言情之作。诗人抒写的只是望月思家的所谓离愁别恨。情怀万种,最能触动人的是人之至情,《月夜》所体现的正是至情,是杜诗中别具特色的一篇。身陷囹圄,秋夜望月,思家生感,是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若能结合时代背景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这首诗,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感情。 ②《夜雨寄北》这首诗中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的情感。作者抒情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不仅在艺术构思上有独创性,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教学中过程的设计要让学生领会到这首诗的创新,又让学生能从中明白诗人的情感。
③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高的评价学生是否理解,那就要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思考、挖掘、领会。 教学重点:
1、体味诗词意境。 教学过程:
《月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氛围,导语引出学习的作品。
1.在上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 2.当一个人身处异域他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当然也有“乐不思蜀“的例外,历史上思乡的诗词浩如烟海,如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崔颢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有“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杜甫身陷囹圄,如何表达他的思乡之情呢?
欣赏配乐朗读,自读,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情感。 深入研究, 揣摩意境
1、在诗中杜甫抒发了什 么情感?从诗中哪里看 出是抒发情感的?
学生再次朗读,讨论。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从“月”、“独看”、“遥怜”、 “湿”、“寒”、 “双照”“泪痕”
1.学生解决生字词,欣赏朗读的同时跟读。
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写的是月夜诗人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情绪,进入课堂,引发思考。 1、音乐能够调动人
的情绪,音乐可以渲染情绪,也可以使人产生共鸣。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来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设疑问、引思考。在导语中设计疑问,制造悬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然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在音乐声中酝
望月思乡思念亲人,情不自已黯然泪下。酿情感。朗读的过
程试着体会诗人的情感。
把握诗歌的意象, 品味诗人的“炼 字”、了解“诗眼”。
2.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 是一首怀乡思人之作。
等都可见诗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品味:“独看” 重在离别,“双照”意在团聚。“独看”表现的是现在,“双照”寄寓的是将来,前后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之深。这是诗眼。 “湿”、“寒”二字写出了夜已深 人不寐的情形,表现时间久,思念 深。
学习作者的笔法。
2、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
作者采用的是“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诗人自己望月,却写妻子看月,自己怀念妻子,却说妻子想念自己,最纷乱要表达的还是自己 深深的情意,这样写多了一番情致,多了一番曲折。诗尽其妙就在于此。高一学过的《八声甘州》和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领略“炼字”的妙处。
3、妻子明明有儿女在旁,因为儿女太小,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为何诗中却说妻子独看月?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4、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
诗人家人的分离是什么造成的?是安史之乱,是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像诗人一样,情人分离,夫妻分离,亲人分离,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本诗不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还是包含了战乱时期广大百姓共同的痛苦。而早日结束战争正是天下百姓共同的心声。这正反映了“诗圣”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再次朗读 感悟诗情 课后作业
1.朗读背诵。
2.回顾《八声甘州》,与这首诗比较异同。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学生在把握诗人感情的基础上诵读。
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蕴。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的能力。
学会知人论世,更一直明确:歌诗合为事而作。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所以说“独”。
进一步了解诗人“炼字”的匠心所在。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由已知促未知,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夜雨寄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音乐渲染氛围,导语引出作品。
1.在上课前播放《雨的印记》。
2.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弥漫夜空。这样的情形下,提笔铺纸向别人述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别有滋味在心头,怎么说呢?说什么呢?我们看看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用音乐营造氛围,感染学生。提出疑问,同上一首。 激发兴趣,认真思考。
李商隐是怎么说的?说的什么?
欣赏配乐朗
1.欣赏在过程中体会诗2.老师范读,强调节奏情感,学生有所领悟。
解读题目
1、这首诗的题目如何理解?
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理解诗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诗中两个“期”字,“巴山夜雨”也两次出现,这不是格律诗避免的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章法结构上有独创性,“期”字重复,一个是妻子问,一个是自己答;妻问希望他其早归,自己答感叹归期没有准确的时间。
“巴山夜雨”重复,一个是写眼前实景,一个虚写,设想未来。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两处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接下来作者没有写自己当时的心境,却想像未来,这样是不是冲淡了思念的情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叙说的是“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总结特点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最后一次朗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学生在把握诗人感情的基础上诵读。
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美。
作业
1.朗读背诵。
2.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学生领悟平实语言中情感的曲折微妙。 学生学会挖掘文字
的内涵,善于总结。 让学生明白情感的抒发不只局限于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景抒情、不是抒情胜似抒情更是韵味无穷。
学生有质疑,思考更集中深入。 特别要学习的是诗人的打破常规,不拘泥,不老套。
学生感知写作特点:词语反复突破格律诗的常规。读来诗人情感不太明显。
学生的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疑问产生:这是绝句吗?
掌握古文化常识,便于诗文的理解。
读,老师范读。 写作的特点。
读,领会情感。
《水调歌头》
教学环节 音乐渲染氛围,
教师活动预设 1、在上课前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听歌,跟唱。
设计意图 学生展开想象,内心描绘《水调歌头》所展示的画面
“诵明月之词” 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调动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请同学回顾有关明月的诗句或词句。
积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一轮明月几多情?
通过背诵复习巩固。
指名学生朗学生评议(提示学生从语会的情感等方面来评、读)。
学生评议的过程复习诗词的常识及朗读技巧。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老师点评示范激发兴趣。
读,老师范读。 音、语调、语速、自己体
研读序 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日。当时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从词序来看,这首词盖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所作。
明确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研读词作,鉴赏意境,领会风格。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让学生深切体会豪放派风格
3.本词的中心形象是什么?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了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上阕借明月自喻清高(“高处不胜寒”也因此成为名句),下阕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名句很多)。
把握意象的作用。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分析情感
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领会词中的哲理意蕴。
上一篇:和情人爱情感悟的句子
下一篇:关于大海伤感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