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元宵节】
篇一:《元宵节》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上元(じょうげん)、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朝鲜称正月大满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보름”为固有词,月圆、望日之意,或简称大보름)、上元(상원)、元宵(원소)、元夕(원석)、乌忌日(오기일),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亦是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明朝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
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元宵的习俗主要有吃元宵、猜灯谜。有些地区则有生火(初期是火把,后来分别发展成挂灯笼和、过吉祥桥等,也有地区有在田里偷农作物或泥土的习俗,又有些地区的人们会石战(互掷石子)。又有咬坚果或糖果祈求牙齿健康的习俗。
作为元宵习俗发源地,中国的元宵活动发展历史亦悠久。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 1
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开始点灯,谓之“上节日”,初八夜谓之“上节暝”,宣告灯节的开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著 名 诗 词
朱淑真(一说作者为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青玉案之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唐寅(即唐伯虎)《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2
篇二:《《唐诗宋词鉴赏》讲解篇目》
《唐诗宋词鉴赏》讲读篇目
绪 论:诗苑词坛花烂漫,千红万紫春满园——唐诗宋词的源流演变
第一讲:平仄相间兼粘对,循规协韵律和声——唐诗宋词的体制格律
第二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唐诗宋词的爱恋相思
唐诗讲读作品:
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岑参《寄闺中效齐梁体》(盈盈一水隔)
2、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秋浦寄内》(我今寻阳去)、《长相思二首》
《别内赴征三首》(王命三征去未还)、(出门妻子强牵衣)、(翡翠为楼金作梯)
3、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
高适《秋胡行》(妾本邯郸未嫁时)、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是空言去绝踪)、(昨夜星辰昨夜风)、 《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5、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赠内子》(白发长兴叹)、《赠内》(生为同室亲)
6、元稹《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昔日戏言身后事、闲坐悲君亦自悲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六年春遣怀》(检得旧书三两纸)
7、赵嘏《悼亡二首》:一烛从风到奈何、明月萧萧海上风、李益《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
8、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晁采《雨中寄夫》(春风送雨过江东)、薛涛《赠
远》二首:扰弱新蒲叶又齐、芙蓉新落蜀山秋,葛鸦儿《怀良人》(蓬鬓荆钗世所稀)
宋词讲读作品:
1、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卢照邻十五夜观灯详解。
2、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3、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4、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5、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6、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7、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8、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0、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卢照邻十五夜观灯详解。
第三讲: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唐诗宋词的闲情逸趣
唐诗讲读作品:
1、宋之问《陆浑山庄》(归来物外情)、《蓝田山庄》(宦游非吏隐)
2、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竹里馆》(独坐幽篁里)、《辛夷坞》(木末芙蓉花)
3、孟浩然《自洛之越》(皇皇三十载)、《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
4、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5、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玉泉之南麓山殊)、《卜居》(浣花溪水水西头)
《江亭》(坦腹江亭卧)、《可惜》(花飞有底急)、《屏迹》(用拙存吾道)
6、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
7、白居易《睡起宴坐》(后亭昼眠足)、《官舍小亭闲望》(风竹散清韵)
《题浔阳楼》(常爱陶彭泽)、司空图《下方》(昏旦松轩下)
8、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构法华寺西亭》(窜身楚南极)
宋词讲读作品:
1、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2、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满庭芳》(归去来兮)、《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3、黄庭坚《诉衷情》(西塞山前白鹭飞)、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买陂塘)
4、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5、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水调歌头》(何处难忘酒)
6、辛弃疾《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三径初成)
《沁园春》(一水西来)、《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念奴娇》(近来何处有吾愁)
7、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汪莘《行香子》(策杖溪边)
8、张炎《摸鱼子·高爱山隐居》(爱吾庐)、《台城路》(一窗烟雨不除草)
第四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诗宋词的豪情壮志
唐诗讲读作品:
1、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感遇》其十五(本为贵公子)
2、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骆宾王《边城落日》(紫塞流沙北)
3、李白《塞下曲》六首、《古风》(齐有倜傥生)、《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5、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塞上》(东出卢龙塞)
5、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脱鞍暂入酒家垆)、《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
城头夜吹角)、《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7、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罗隐《登夏州城楼》(寒城猎猎戍旗风)
8、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
宋词讲读作品:
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遥望中原)
2、张元幹《贺新郎》(拽杖危楼去)、《水调歌头》(举手钓鳌客)
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贺新郎》(离乱从头说)
3、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沁园春》(万马不嘶)
4、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满江红》(金甲雕戈)、
5、辛弃疾《贺新郎》(老大那堪说)、《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6、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水调歌头》(雪洗虏尘静)
7、陆游《汉宫春》(羽箭雕弓)、《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8、文天祥《酹江月·和》(乾坤能大)、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澹烟横)
第五讲: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唐诗宋词的都市风情
唐诗讲读作品:
1、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杜审言《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
2、王勃《临高台》(临高台),骆宾王《帝京篇》(山河千里国),
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
3、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九天开出一成都)、其三(华阳春树号新丰)、
其六(濯锦清江万里流)、其七(锦水东流绕锦城)、其九(水绿天青不起尘)
4、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
5、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绛帻鸡人报晓筹)、
6、王建《古行宫》(寥落古行宫)、钱起《过故洛城》(故城门外春日斜)
7、白居易《登闾门闲望》(闾门四望郁苍苍)、《余杭形胜》(余杭形胜四方无)、
《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
8、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高台造云端)、杜荀鹤《宋人游吴》(君到姑苏见)、
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李商隐《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
9、韦庄《杂感》(莫悲建业荆榛满)、《过扬州》(当年人未识兵戈)
宋词讲读作品:
1、潘阆《酒泉子》(长忆钱塘)、(长忆西湖)、(长忆西湖)、(长忆观潮)等十首
2、柳永《倾杯乐》(禁漏花深)、《望海潮》(东南形胜)、《一寸金》(井络天开)
《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3、张先《破阵乐》(四堂互映)、《倾杯·吴兴》(横塘水静)
4、韩琦《安阳好》二首、张昪《离亭燕》(一代江山如画)、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
5、晁端礼《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晁冲之《上林春慢》(帽落宫花)
6、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史浩《人月圆》(夕阳影里东风软)
7、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8、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9、李好古《八声甘州·扬州》(壮东南)、王埜《六州歌头》(龙蟠虎踞)
第六讲: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唐诗宋词的乡村田园
唐诗讲读作品:
1、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食后》(田家无所有)
2、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田园作》(弊庐隔尘喧)
3、王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
4、杜甫《田舍》(田舍清江曲)、《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
5、储光曦《田家即事》(蒲叶日已长)、《田家杂兴》八首,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6、柳宗元《田家三首》:蓐食徇所、务篱落隔烟火、古道饶蒺藜
7、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
8、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皮日休《橡媪叹》(秋深橡子熟)
宋词讲读作品:
1、苏轼《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叶梦得《念奴娇》(故山渐近)卢照邻十五夜观灯详解。
3、李纲《望江南》(新雨足)、周紫芝《雨中花令》(山雨细)
4、范成大《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5、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鹊桥仙》(松冈避暑)、《清平乐》(连云松竹)、《鹧鸪天》(鸡鸭成群晚未收)
6、朱敦儒《感皇恩》(早起未梳头)、(一个小园儿),赵师侠《小重山》(乐岁农家喜夜春)
7、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刘克庄《朝天子》(宿雨频飘洒)
8、汪莘《行香子·雪后闲眺》(策杖溪边)、陈著《浪淘沙》(春事紫和红)
9、张炎《风入松·赋稼村》(老来学圃乐年华)、《梅子黄时雨》(流水孤村)
第七讲: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唐诗宋词的时令节序
唐诗讲读作品:
1、卢照邻《正月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
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3、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4、杜甫《寒食》(寒食江村路)、《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
5、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万古太阴精)
6、杜甫《九日五首》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7、储光羲《秦中守岁》(众星已穷次)、罗隐《岁除夜》(官历行将尽)
8、孟浩然《他乡七夕》(他乡逢七夕)、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离别)、
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崔涂《出息有怀》(迢递三巴路)
宋词讲读作品:
1、欧阳修《渔家傲》鼓子词依序逐月咏十二个月
2、苏轼《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刘辰翁《江城梅花引》(几年城中无看灯)【上元】、
3、向子諲《浣溪沙》(爆竹声中一岁除)、辛弃疾《汉宫春》(春已归来)
4、周邦彦《解语花·元夕》(风销焰腊)、苏轼《雨中花》(紧随花时深院)
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周密《鹧鸪天》(燕子时时度翠帘)【清明】
5、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寒食】、刘克庄《祝英台近》(雨凄迷)【立夏】
6、张榘《念奴娇》(楚湘旧俗)、范成大《如梦令》(两两莺啼何许)【端午】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辞酬午日)、杨无咎《南歌子》(小雨疏疏过)【端午】
7、欧阳修《渔家傲·七夕》(稀缺填河仙浪浅)、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朱淑真《鹊桥仙·七夕》(巧云妆晚)【七夕】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观《念奴娇》(夜凉湖上)、苏辙《水调歌头》(离别一
何久)、张元幹《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中秋】
9、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重阳】
第八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诗宋词的自然山水
唐诗讲读作品:
1、李世民《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杜审言《经行岚州》(北地春光晚)
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2、张九龄《自湘水南行》(落日催行舫)、《晨出郡舍林下》(晨兴步北林)
3、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
4、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
5、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西岳云台歌》(西岳峥嵘何壮哉)
6、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绝句》(迟日江山丽)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7、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九华山歌》(奇峰一见惊魂魄)
8、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楼万里愁)、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宋词讲读作品:
1、潘阆《酒泉子》(长忆钱塘)、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
2、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如(轻舟短棹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天容水色西湖好)
3、苏轼《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4、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详解。
5、陈与义《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6、辛弃疾《鹧鸪天》(扑面征尘去路遥)、《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沁园春》(·叠嶂西驰)、《玉楼春》(何人夜半推山去)
7、周密《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刘辰翁《临江仙》(昔走都门终夜雨)
8、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壶中天》(扬舲万里)
第九讲: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唐诗宋词的咏物寄意
唐诗讲读作品:
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陈子昂《感遇诗》(兰若生春夏)
2、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鸣雁行》(胡雁鸣)
3、杜甫《房兵曹胡马诗》(胡马大宛名)、《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孤雁》(孤雁不饮啄)、《病马》(乘尔亦已久)
4、白居易《红线毯》(红线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元稹《纸鸢》(有鸟有鸟群纸鸢)
4、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韩愈《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5、罗隐《雪》(尽道丰年瑞)、《蜂》(不论平地与山尖)、《鹭鸶》(斜阳澹澹柳阴阴)
6、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蝉》(本以高难饱)、《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7、陆龟蒙《白莲》(素葩多蒙别艳欺)、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
8、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
宋词讲读作品:
篇三:《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
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文化功能
李 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博士 教授
摘要:本文从古代文学和元宵节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祭祀、走桥、张灯、燃灯、观灯、舞灯、猜灯谜等元宵风俗事象,及其元宵节习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古代文学中元宵节习俗所体现的文学意义、审美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以及其促进当代年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元宵节 古代文学 民俗 审美 文化 价值
民俗文化是历代文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古代作家从节日民俗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了各种载体的文学作品,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影响着历代读者,成为人文精神的载体。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丰富多彩而且就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
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是年俗春节后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年俗文化春节后的又一个庆祝活动和情感释放狂欢的高潮。沉浸在在喜庆氛围中的人们又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亦称为元夕、上元节,因为这天的食俗是吃“元”宵,故称为元宵节,寓意和象征团园。节日中人们喜欢张灯结彩庆祝,故又称为“灯节”。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有诗词曲赋和戏曲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对于元宵节的习俗进行了多方位的的艺术描绘,形象的反映了古代人民元宵节日的习俗和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民俗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角度较为全面的考察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具有理论价值和民俗学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元宵节习俗的发展历程
《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唐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卷四:“《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由此可见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天神,祀神、走桥、张灯等元宵风俗事象。
晋代元宵节己有张灯现象,《艺文类聚》卷八十《灯》引晋习凿齿诗云:“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描写灯笼挂在树间,随风摇曳,即元宵节的“火树银花”,梁简文帝《灯赋》中说:“何解冻嘉月,值萱荚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彩以偕来。南油俱满,西漆争燃。”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萱荚是传说中的一种瑞草,从每月初一开始,日长一叶,长至十五日则止。从十六日开始,日落一叶,到三十日落光。所以“值萱荚之盛开”指十五日。梁代元宵张灯的描述。梁代文学家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有《正月八日燃灯应令诗》、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陈后主有《光壁殿遥咏山灯诗》、隋场帝有《正月十五日于通衙建灯夜升南楼诗》。由这些帝王诗可知在隋代以前元宵张灯主要是皇家贵族的雅习。
至唐代,元宵张灯之俗才风靡于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诗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荤隘通街。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中既描绘了京师长安花灯满街的元宵盛况,也描述了乡间
元宵迎赛紫姑神的仪式,说明无论城市和乡间都盛行观灯习俗。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介绍了宋代元宵节“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的龙灯盛况,还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演出。不但百姓观灯游赏,皇室也张灯结彩。柳永、李清照、刘辰翁、辛弃疾等词人创作了元宵词,元宵词作中展现和渗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东京汴梁和杭州作为宋代都城,当时的一些习俗在这里充分的展现,以示帝国风尚及其折射的北宋开国盛世和末期的衰微、南宋偏安一隅的的悲凉。
金元元宵节习俗也为北方民族所接受,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贞元年间已有元夕之庆。《大金国志》卷十三载, 贞元元年(1153年)春正月,元夕张灯,宴丞相以下于燕之新宫,赋诗纵饮,尽欢而罢.不过,此后金朝上层对元夕张灯之俗的态度有一段反复。金世宗在大定十年(1170年) 命宫中元宵无得张灯 (《金史》卷六)。元宵张灯对金人的吸引力毕竟是挡不住的。到大定二十六年(1183年)正月, 元夕张灯,疏璃、珠璎、翠羽、飞仙之类不一,至有一灯金珠为饰者。都人男女盛饰观玩,至十八日而罢 (《大金国志》卷十八)。至此,金人比宋人对元宵的热情毫不逊色。
金王寂《拙轩集》中《元夕有感》:一生能见几元夕,况是东西南北人。残梦关河鳌禁月旧游灯火马行春。岁华投老送多感,节物对愁争一新。自笑区区成底事,天涯流落泪沾巾。
《中州集》载:朱弁诗《元夕有感》:朔雪余千里,东风偏九州。关河中土异,灯火上元愁。绿蚁尝新酿,青貂恋故裘。紫姑无用卜,世事正悠悠。
《元夕厅设醮》:春容先督府,月色满江城。灯赏无仙梦,斋居绝市声。两年忧旱虐,八郡望秋成。凭藉刚风力,青章达九清。
无名氏的元散曲【中吕·迎仙客】《十二月》中的《正月》:“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1681页)曲中描绘了元宵节的节气、节日风物习俗“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 “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的节日景物和“绮罗人,兰麝飘”节日人们的盛装。马致远【仙吕·青哥儿】《十二月》里有写“元宵”的一首:“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妙舞清歌最是他”引人瞩目。
元代曾瑞的杂剧《留鞋记》(《录鬼簿》作《佳人才子误元宵》)。描写了卖胭脂女子王月英和秀才郭华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约会就在热闹的元宵节里发生、发展。
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元夕之张灯„„属邑有五,大略皆同,惟平阳、乐清习或颇异,泰顺山乡,朴率尤甚。上元自十二、十三夜点灯起,谓之试灯。十
四、十五、十六谓之正夜。或结鳌山、搭灯棚、放烟火,仕女通衢游赏。十七夜以后谓之残灯。”可见,当时元宵灯节时间之长,规模之大。
清代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末诗人姚元之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晚清宋令修的《上元夜》:“软绣明如昼,香尘一径通。笙歌人影外,萧鼓月明中。火树连春晓,华灯彻夜
红。风来弦管近,疑是在帘栊。”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节庆习俗事项。
古代文学中的元宵佳节,从汉代到清代从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观灯佳节仪式逐渐演变为官民同乐的传统有观灯、闹社、演百戏的节庆习俗。
二、 古代文学形象生动记录了元宵节民俗事项及其功能
1、饮酒为乐吃元宵
元宵饮食习俗主要有吃元宵和饮酒。元宵节食用的“元宵”称谓在古代文学中有多种叫法,如”油锤” 、“浮圆子”、“汤元”等。在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正月十五日南朝有“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的风俗。《荆楚岁时记》引用《齐谐记》说:“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云是蚕室。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今州里风俗,是日祠门户。其法先以杨枝插于左右门上,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糕糜插箸而祭之。”南宋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食浮园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揭示了吃元宵象征团园之意。
南宋诗人姜白石诗《咏元宵》:
贵客钓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诗中描写了轿中客人钩帘看街时遇见卖珍品汤圆的情景,表达了不吃到汤圆不肯回去的喜爱心情:“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则赞美了元宵的原料和馅的美味以及“马家”好品牌:“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清代李调元的《元宵》诗描绘了争看元宵莲等的热闹场景及深夜风雨卖汤元的情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饮酒习俗 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写下了《十五夜观灯》中对元宵宴的描写: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北宋词人晁端礼的《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 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 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柳永的《归去来》:
初过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绪。
灯月阑珊嬉游处。游尽、厌欢聚。
凭仗如花女。持杯谢、酒朋诗侣。
馀酲更不禁香醑。歌筵罢、且归去。
“凭仗如花女。持杯谢、酒朋诗侣”欢宴后思归之情溢于言表。
宋代毛滂《元日·玉楼春》词云:“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2、张灯结彩燃花焰
元宵节燃灯民间叫放灯,隋代隋炀帝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中咏道:“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大约在唐代已有此习俗。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有“永嘉士贡竹丝灯”之记载,这说明当时温州一带就能制作精美的贡品竹丝灯,可见温州那时已有元宵放灯的习俗。
“鳌山宫阙隐晴空”
“鳌山”是一种灯景,彩灯堆叠,并加以神仙动物等多种形象,做成山的形状。《雍洛灵异小录》云:“唐朝正月十五夜„„山棚高百馀尺。”山棚又名鳌山、灯山、彩山、山车等。以彩绸结为山形,上悬彩灯为饰,下面是车轮,可巡回展示。宋人向伯恭【鹧鸪天】《上元》词有“鳌山宫阙隐晴空”句。元人郑玉《元宵诗》有“对簇鳌山十万人”,可见观赏者人山人海。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忆秦娥》云:
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
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阕。
元代词人王丹桂《瑶台第一层·元宵》:
时令相催。又还是,元宵报春回。
桂轮新满,金莲乍坼,不待栽培。
六街三市遍,列鳌山、辉映楼台。
竞追陪,簇香车宝马,驰骋多才。
„„
“夜夜莲灯十里红”的莲灯 北宋词人晁端礼的《鹧鸪天》:
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
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
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
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
影灯
南宋范成大《灯市行》: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诗人表达了“偏爱元宵影灯戏”的情感,展示了为了迎接欢庆元宵灯节,人们“春 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冰灯
清代唐顺之
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转灯 南宋诗人、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对转灯有形象生动的描绘“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龙灯。月转灯亦转,一夜欢舞。
龙灯、火树烛龙 《东京梦华录》卷六介绍了宋代元宵节“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的龙灯盛况,还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演出。
唐代诗人韩偓 《元夜即席》元宵节之夜“烛龙”:“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宋代诗人陈与义 《元夜》 “悟知烧灯夕,节意亦满目”。 朱淑真的《忆秦娥》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写出了具有女性特征的元宵女性观看“烛龙火树争驰逐”的观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诗歌中的“烛龙火树争驰逐” 的场面表演情景极具动感和艺术魅力。
3、“元宵似是欢游好”的 娱乐功能
篇四:《十五夜观灯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十五夜观灯>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十五夜观灯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鉴赏]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 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宋代以后,元宵节的热闹繁华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
篇五:《羁卧山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羁卧山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羁卧山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
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倘遇浮丘鹤,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