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会谚语

| 元宵节 |

【www.guakaob.com--元宵节】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一)
《关于元宵节的歇后语》

关于元宵节的歇后语

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了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云遮月——不露脸

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比喻非常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茶壶里煮元宵——满腹心事(食)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柳条篮子摇元宵——滚蛋

元宵掉进糨糊盆——糊涂蛋

元宵掉进肉锅里——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

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苞谷面做元宵——捏不拢

肉锅里煮元宵——浑蛋

肉汤里煮元宵——混(荤)蛋

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正月十五放烟火——好景不长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二)
《元宵节灯会解说词》

迎盛世创千秋伟业,看振兴沐万里春风。乘着转型跨越的浪潮,伴着元宵佳节的喜庆。振兴新区祝全区人民元宵快乐,龙年大吉。

振兴新区座拥雄山秀色,浸透历史风雨,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现代建筑与古典楼阁相映衬,文化内涵与经济产业相共生的特色农村城镇化新社区。

全区辖3个行政村和1个集团化企业,总人口5600人,总面积6.6平方公里。四周翠绿掩映、苍翠绵延,区内别墅林立、环境优雅,被誉为“三晋农民城市山庄、上党生态宜居之地、两汉历史文化名区”。

笙箫歌舞开美景,花灯龙鼓闹元春。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振兴新区也以此为契机,先后举办了三届以 “春满振兴”为主题的元宵灯会,在过往的灯会中,全区人民踊跃参加,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为新区提供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其中不乏有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灯组,展示振兴发展历程的“上党奇葩”灯组,亦有表现振兴人民生活的“幸福大道”灯组,更有为振兴美好未来祝福的““祈福许愿”‘灯组。这一切都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振兴人的记忆中。

迎春多瑞霭,和谐振兴尽春色。

今年,振兴新区将举办第四届“春满振兴”元宵灯会,将美丽的视觉盛宴和振兴新区发展变化以及对未来憧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为前来参观的各位领导和群众展现出一个

开放、创新、积极、向上的振兴新区。在此,诚挚欢迎各位领导和广大父老乡亲莅临振兴参观指导,望您在参观的同时,为振兴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在这次灯展当中,新区的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带头职工群众大力参与,把凝结了自己心血与寓意的花灯挂上街头,使新区顿时城了花的世界,灯的海洋。对于和谐大街和村中主干道也都进行了亮化,红旗飘展,彩灯飞扬,形成了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靓丽风景线。

万紫千红斗芳菲,好戏连台合家欢。一幅千帆竞发,百花争艳的盛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金龙冲天,振兴新春,百花齐放,翱翔展翅。一组组动静结合的组合,象征着振兴新区建设正向生态型发展。

多菊争艳。“清风爽,银菊秀,明月笑吻金丝柳”。按照“3235”的总体规划,振兴的发展正阔步向前。

雪里红梅。秋菊耐寒,红梅傲骨。勤劳的振兴人民正抖擞精神,使振兴这朵奇葩愈开愈艳。

群龙闹海,龙腾盛世。一道道异光,是振兴人不屈的脊梁;一条条弧线,是振兴事业成功的彼岸。千龙盘旋,万龙飞腾,为振兴的繁荣而舞

满天花雨争苍穹,大地流金莫升平。

回首往事,撒下一路清香;展望未来,更知双肩重量。转型跨越,勤劳的振兴人的扎实苦干,引领时代潮流、再创发展辉煌!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三)
《说说元宵节灯会 张璐》

说说元宵节灯会

高二·1班 张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是这一天的传统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天夜里叫“元宵”,它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的夜晚。月亮有大团圆的含义,所以应该全家人相聚,共同闹“元宵”。在这天晚上,家家都要点花灯,吃元宵。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汉代的永平年间,当时是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崇敬,而吃元宵的习俗起源于宋代,意味着团圆美满。

窗外,花炮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没错,今天正是正月里最热闹的日子之一——元宵节。在临近傍晚的时候,我在窗户边看到街边的很多店家门口都已早早的点亮了大红灯笼,形态各异的花灯被一盏盏的串了起来,灯壁上的图案被花灯内的灯光照的闪闪发亮,散发出一圈一圈的光晕,在微暗的天色的映衬之下,泛着奢靡的美感。

随着夜色的降临,外面的一切都模糊了起来,我实在抵制不了那点点灯光的诱惑,穿好衣服就飞奔了出去。街上到处是人影,到处是灯光,熙熙攘攘的热闹极了!街道两旁那各式各样的花灯,精致的让人不由得赞叹:这里,一个个古典美女摇曳多姿,或手抱琵琶,或掩嘴轻笑;那里,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争先恐后的摆出夸张搞笑的造型,连海宝,五福娃也来凑热闹;最惹眼的是道路中央的一条黄金巨龙,它那宛如腾飞一般的形态仿佛带着风声而至,一双亮如白昼的黄金眸瞳望向天际,仿佛在那遥远的地方,有着他的家乡。长长的

龙须,坚硬的鳞片,锋利的五爪,无一不带着慑人的气势!看着它,一股子豪气自脊梁骨迸发而出,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上顶天,下立地的中国人!

由于下来的晚了,猜灯谜已经差不多结束了,看着意犹未尽的人们,我不禁也有些欲欲跃试,明年的元宵节,一定要早早下来猜灯谜。

回到家,我还沉浸在热闹的灯会之中不能自拔,不禁手捧碗汤圆趴在窗户上向外看去:天色已完全沉寂了下来,明明灭灭的灯火随着晚风的轻拂微微摇摆着。远远看去,长长的灯龙仿佛没有尽头一般直到那与天相接的地方,在那尽头,一轮圆月静静地悬着。这才是最大的花灯,引导人们回家的花灯啊!低下头,我狠狠地咬了一口碗中的汤圆,甜滋滋的……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四)
《元宵节的诗词、歇后语大全》

元宵节的诗词、歇后语大全

元宵的诗词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xx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折桂令 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五)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的意义.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虽然只是常年岁时调节生活节奏的一个节令,元宵节和其它单日节令有着关键性的差异:从三至十余日不等的连续节庆,既为迎春活动带来高潮,也为从旧历到新年的过渡仪式划下句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强烈社会的性格:城里的灯市与乡间的庙会,成为元宵节里群众自由交际互动的主要场景,人人倘佯在元宵节的锦绣排场上,既是观众,也是演员。

从统治阶层的立场而言,普天同庆元宵,正是「与臣民共乐太平」的写照。朝廷借着非常节庆中的灯饰与烟火,正可向天下邦国展示日常生活里物阜民丰的承平岁华。但是随着夜禁的开放,统治阶层所必须担虑的不仅是治安上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百姓在「不夜城」里以「点灯」为名或在「观灯」之余,逾越各种「礼典」与「法度」,并颠覆日常生活所预设规律的、惯性的时空秩序──从日夜之差、城乡之隔、男女之防到贵贱之别。事实上对礼教规范与法律秩序的挑衅与嘲弄,正是元宵民俗各类活动游戏规则的主轴,流行各地的民间「偷青」习俗,尽管只是仪式性的窃取,但取得吉兆的唯一法门却是悖礼的行为与违法的手段。而在明清时期发展成型的「走百病」论述,妇女因而得以进城入乡,上庙逛街,甚至过访文庙、入官署,从而突破时间的、空间的、以及性别的界域,成为元宵狂欢庆典中最耀眼的主角。

从官方的立场而言,元宵庆典的安排,无疑具有展现国家承平气象的意义;既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富庶丰饶,复预约未来一年的康泰昌隆。因此朝廷本身便有各式应节的庆典安排,不惟「点灯」,而且「放火」──施放烟火。明代宫中于元宵时节便布置大型的鳌山灯火,此乃「禁中年例,亦清朝乐事」。当然,即使是宫中重地,也难免因点灯意外而酿成祝融之灾,例如永乐十三年(1415)便因鳌山火发,焚死多人,正德九年(1514)又因火药不慎引发鳌山大火,从干清宫一直延烧到坤宁宫,当时明武宗「回顾火焰烛天」,竟还戏谓左右说:「好一棚大烟火!」[21]不过宫禁中鳌山「点灯」的意外,并未阻止皇室继续「放火」以展现「与臣民同乐太平」的决心。1608年访问南京的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礼部尚书王忠铭的力邀下,赴尚书府度过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元宵节,对「精彩的烟火施放和精巧的灯笼展示」赞叹不已。[22]而王忠铭之所以力邀利玛窦参观元宵节庆的排场与热闹,显然正是要以「非常」的炫目灯火表演,来向外宾展现「日常」中国点滴积累的富足与丰饶。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贺活动大多在家族、家庭的私人生活空间举行,而元宵节的灯会、唱戏、扭秧歌、舞龙舞狮等欢庆活动是在社区内举行的群体性公共活动。通过良好有序的公共庆贺活动,可以加强民众的公共意识、社区认同感、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创建社区的和谐氛围。在现代社会,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应加强传统节日的公共节庆活动,注重公共活动的元宵节正适合现代人过节的趣味。

1 . 祈年, 即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元宵花灯盛会多书祈年之语, 以示人们对来年岁熟年丰的祈求。 如湖北黄陂过元宵节,“各村都出灯会, 牙牌上书‘风调雨顺’ 、 ‘国泰民安’ 、 ‘五风十雨’ 和 ‘万紫千红’等句。 ” [5 ]不少地方还将元宵节祈年的花灯与祭社神、 谷神联系起来, 以表达人们对于丰年的祈望。1914 年 《和顺县志》 说:“十五日,‘上元节’ 。里巷立社。蒸层糕插连藁谷供神, 逐门张灯三夜, 以祈丰年。 ” 1929 年 《辽州志》 说:“ ‘元宵’ , 里巷门首张灯火, 村中多立社, 点九曲灯。蒸层糕, 插谷穗供神

前, 祈丰登之意。 ” 一些地方的农村, 在元宵节还保留了先秦烧火祭天祈年仪式的变形遗存形式——放烧火, 即以火祭田祈年, 系由先秦以火祭天祈年仪式演化而来, 演化之后, 祭祀对象由天变为田, 意义与祭祀仪式并没有改变。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 叙述了江苏南通元宵节夜晚农民放烧火习俗:“月望之夜, 用草把柏枝握于手中, 燃其一端, 旋舞不已, 且高声歌唱。 ” 所歌多为祝年之辞。 “以上所述, 系南通农家风俗, 名曰放烧火, 年年正月望有此举动也。 ” [6 ](P89- 90)湖北监利县的放烧火, 是从大门烧到田野, 祈年之中又夹杂辟邪之意。 “至初三日, 燃烛于大门, 将屋檐所插松柏, 合楮焚于街际, 谓之烧门神纸。 ” 正月上元夜,“各乡村, 燃炬火以照田间。 声彻远

近, 谓之赶门狗。 ” [7 ]浙江、 江苏一带称放烧火为 “烧田蚕” , 意即烧火驱除田间的害虫, 祭土地神仪式则演变成了除虫害之巫术, 但仍以祈年为最终目的。 明万历三十三年 《嘉定县志》 说:“ ‘望之夕’ , 农家以高炬照田之四隅, 曰 ‘照田蚕’ 。 ” 清光绪十七年 《枫泾小志》 说:“ ‘元宵’ , 演龙灯, 马灯, 农家束刍烧田间, 曰‘着田蚕’ , 以祈丰年。 ”

2 . 祈子, 即祈求子嗣繁衍、 人丁兴旺。花灯历来是中国人祈子的吉祥物, 这与 “灯” 字的一部分为

“丁” 有关。旧时元宵节挂灯、 送灯、 妇女观灯等都或显或隐地带有祝殖求育之意。挂灯在元宵节之前, 一般为去年生了小孩的人家所为, 既有庆祝之意, 也有祈望再生子之意。广东翁源将挂灯称为 “灯” , 即缘于此。 《中国民俗大观》 卷下说:“广东翁源要举行 ‘庆灯’ , 日子是预先择定的, 也有在十三或十四举办的。这一天, 凡是去年生了儿子的人家, 必得先备花灯。 „„纸灯的中间置油灯一盏, 把它用红绳吊到宗祠的梁上去, 同时敲着锣鼓, 放着鞭炮, 意思是 ‘灯’ 愈闹而 ‘丁’ 愈旺。另外得买许多灯, 一种叫 ‘鼓子灯’ 的, 必须送给神庙;一种叫 ‘莲花灯’ 的, 得送给观音棚。 这天大家要大吃大喝, 酒席由生子的人家或宗祠来备办。 开始举杯的时候, 大家该说吉利的颂词:‘恭喜, 多生贵子!添丁!添丁!’ ” 一些地方还将元宵节前挂灯之日视为花灯生日, 以此日祈子最灵。“广东东莞有 ‘灯头生日’ ‘回家接子’ 的俗行, 就是正月十三日灯头生日, 凡是新娘子, 必须回到夫家, 说是到娘家 ‘接子’ 回夫家。 ” 元宵节送灯祝子, 一般是亲友送灯给盼子心切的人家以祝早生子。 “江苏(淮安)旧历元宵节后, 二月二日以前, 此十数日间, 有所谓送子者焉。此事亦系出于亲友之所为。 盖凡老年无子, 及成婚多年而无生育者, 亲友知其盼子心切, 咸乐送之。 然送者非人,乃一纸糊之小红灯耳。 ” [6 ]P91- 92)元宵夜观灯历来为大众娱乐活动, 可是旧时妇女观灯则怀有祈子心愿。 “正月十五元宵夜, 潮汕各地还有所谓 ‘新娘落祠堂’ 的习俗: 凡是乡中当年新婚的新娘, 是晚要到宗祠里观灯。„„宗祠内面, 灯烛辉煌, 人们熙熙攘攘, 争挤观灯看新娘, 新娘来到祠堂, 先由伴娘点燃三柱香, 让新娘顶香跪拜祖宗,祈求明年得子。拜完祖宗, 伴娘偕新娘绕堂一周, 逐屏观灯。 ” [5 ](P41)在福建、 台湾等地的元宵节之夜,妇女看灯则不必有特定的场所, 却仍含祈子之意。 已婚未育的女子看灯是祈求早育, 尤其是祈求早生男孩, 民间谚语 “钻灯脚, 生男胞” , 即反映了观灯能感应妇女生男孩的观念。未婚待嫁女看灯则有祈求喜结良缘之意, 其深层内涵仍与祈子有关。

[8 ](P44)旧时广州妇女元宵观灯祈子活动是与祭神活动相联系的。 《广东新语》 说:“广州灯夕, 士女多向东行祈子。以百宝灯供神。夜则祈灯取采头。凡三筹胜者为神许。许则持灯而返, 岁酬灯。生子者盛为酒肴社庙, 谓之灯头, 群称其祖父曰灯公。 ”3 . 辟邪, 主要指驱除百虫及一切不祥之邪气, 以保人畜平安。 元宵辟邪也用灯烛, 这是因为人们相信灯烛的光亮能够驱除在黑暗中生存的百虫和邪气。旧时元宵夜在室内室外各处遍置灯笼或烛火, 其用意就在于辟邪。 皖南山区正月十五日夜, 家家户户在宅前宅后、 屋里屋外的地上, 遍插红纸扎糊的灯笼或红蜡烛, 俗信经过红光照耀, 屋内外的蜈蚣、 蝎子、 毒蛇之类, 均会逃之夭夭。当地称此俗为 “照灯” 。清道光九年 《阜阳县志》 说:“(上元夜)门户、 碓、

井等各设灯, 谓之 ‘照耗’ 。 ” “耗” , 即 “虚耗” , 为一种使财物消耗之鬼,“照耗” , 即燃灯照明以驱除 “虚耗” 之鬼, 保佑一年吉祥。 东北三省称置放灯烛为 “送灯” 。 当地的灯用面粉捏塑蒸制而成, 分三种: 玉米面做成的灯称金灯, 麦面做成的灯称银灯, 荞麦做成的灯称铁灯。元宵节日落星出之前, 便开始送灯。要先为祖宗板、 天地板、 灶里板、 仓房、 牛马圈、 井台、 碾磨房等处送灯, 然后再往大路口、 祖坟送灯, 祖坟所送之灯为金灯、 银灯。此俗也是以遍置灯盏辟邪。陕西铜川一带以灯烛辟邪之时, 还要在灯旁置饼, 称 “伴灯馍” ,以示对灯的祭祀, 可见, 具有辟邪功能的灯已被视为具有吃喝功能的灯神, 其辟邪之功力更显神异。有些地方元宵节的灯烛辟邪仪式, 并不要求遍置灯盏, 只须一人持一灯各处照一照就行了。 如陕西扶风一带照黑角的习俗就属此类。 当地元宵夜, 满屋灯火通明, 一人提着灯笼, 把房前、 屋后、 院中的黑暗角落普照一遍, 认为哪一处黑角没有照到, 就会出现蛇、 蝎等毒虫。 [8 ]

(P95)元宵灯节习俗除包含祈年、 祈育、 辟邪等主要意义外, 还兼含祈求其它多种吉祥如意之义, 诸如祈求健康、 长寿、 发财、 升迁等, 而且多种祈求意义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 旧时普遍流行的 “富贵寿考” 灯, 就包含了多种祈求意义。 该灯分四面, 绘有天竹子、 腊梅百合、 柿子、 灵芝和松枝, 分别象征寿命绵长、 百事如意、 长生不老、 子孙繁昌等。 又有一种 “富贵多子” 灯以牡丹图案象征富贵, 以石榴象征多子。“三阳开泰” 灯绘三只羊, 一只为母羊, 另两只为小羊。 一头小羊吃草, 一头小羊跪在母腹下吮乳。“羊” 与 “阳” 偕音,“三羊” 表示 “三阳” , 象征春回大地, 万物滋生、 欣欣向荣。 总之, 一切顺遂如意之事都可以通过花灯来祈求, 花灯已逐渐演化为一种通用的吉祥物。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六)
《元宵节灯会广场文化活动串词》

元宵节灯会广场文化活动串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观众朋友们:

晚上好!

2012年xx灯会激情广场文化活动是由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xx县委宣传部、xx县文化体育局、xx县广播局具体承办的,这次元宵激情广场文化活动还得到了、xx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众多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出席今天晚会的四大家领导有

此外还有各界群众数千余人。我们对光临今天广场文化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

男:今夜月光皎洁

女:今夜银烛辉煌

男:天上一轮满

女:人间万里明

男:一年初望明月生辉

女:三五良宵花灯吐艳

男:狗年呈祥,万家灯火同秋月

女:猪年纳福,大地光明不夜天

男:云台睡虎百业兴旺地乐天乐地天同乐元宵夜

女:梦泽卧鹿和谐社会灯辉月辉灯月交辉狗年春

云梦xx灯会激情广场文艺活动现在开始——

(1)三千年云台醒睡虎

八百里梦泽起卧龙

鼓声隆隆,震发出滚滚激情。

锣响阵阵,焕发出恢宏气韵。

请欣赏《猪年送吉祥》

(2)阳春有脚,幸福无边。

彩球飘舞,共庆新年。

请欣赏舞蹈《舞彩球》

(3)花开天下景,舞美人间乐。

请欣赏三人组合

(4)素质教育结硕果,和谐云梦大家乐。

请欣赏小提琴齐奏

(5)举手发言争先后,板凳舞来乐融融。

请欣赏板凳舞

(6)傣族是我国一个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其民风纯朴、舞姿优美。傣家风情醉万家,傣舞春色人人夸。

请欣赏葫芦丝齐奏《傣舞春色》

(7)军拥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试看天下谁敢轻。

请欣赏舞蹈《拥军秧歌》

(8)钟古泽灵秀,聚荆楚风华。

大地丰收,大地飞歌。

请欣赏歌伴舞《大地飞歌》

(尾声)

星月花灯

笙箫歌舞

绿草如茵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火树银花富贵色

良宵美景太平春

城乡同歌清平乐

和谐社会满庭芳

晚会到此结束,祝大家晚安!

元宵节灯会谚语(篇七)
《元宵节灯会报道》

齐猜灯谜庆元宵

——记元宵灯谜活动

2015年3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当天下午,为了让独在异乡的同学们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元宵节,同时使大家在繁忙生活之余得以品味古老文化习俗,兰州大学文学院在榆中校区视野广场举办了猜灯谜活动。虽无虽无彩灯万盏,火树银花,却在同学们的热烈参与下重现上元佳节之盛况。本次猜灯谜活动不仅符合了文学院活动一贯的以传承发扬古代文化传统为已任的宗旨,并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活动中缓解了同学们的思乡愁绪,为冬意尚未完全褪去的视野广场添了一抹暖意。

当天下午,阳光温暖柔和,活动的负责人早早来到现场开始布置工作。据部分负责人介绍,猜灯谜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元宵节传统,谜语多题于灯面上,因此称为猜灯谜。而由于材料问题,本次活动把灯谜简化成了写在悬挂的带子上,形式虽改,内涵不变。本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在校同学通过猜灯谜了解传统文化,感受远在他乡度过的元宵节的味道。现场悬挂的近二百条谜语涵盖了生活常识、成语、文学知识等各个方面,灯谜大多生动有趣,既具娱乐性,又具知识性,虽不乏晦涩难懂类,亦能通过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答案。现场围观的许多同学都踊跃参加到猜灯谜活动中,他们看谜面、猜谜语,互相交换想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猜中的同学拿着谜面找工作人员换取奖品,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猜错了的在工作人员和谜语之间来回穿梭,虽然心有不甘,但很快又兴致勃勃地加入了另一批猜谜大队,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喜悦。在不断的挑战和尝试中一条条谜底逐渐被猜中,奖品也一一发放。文学院在这次活动中共准备了200多份明信片作为奖品,并希望藉此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知识普及融入生活中,从而使同学们既分享了节日的快乐,又感受到了一番别样的趣味性教育。同学们不但获得了惊喜,还切身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重温千百年来的上元佳节习俗,心中的喜悦自然无以言表。一幅幅灯谜,既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又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

生活。现场不少同学都表达了对灯谜活动的欣赏。一位外院同学兴奋地说:“我以前只在书上和电视剧中见过古代大型的灯谜活动,没想到可以真的参与一次,真的很开心!”还有同学表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理工科学生体验一下文科生的感觉,挺新奇的,真的很棒。”在场工作人员有文学院学生会会长田贯辉及文学院学生会各部门人员,之后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普光耀也到现场参与了猜灯谜活动,视野广场一片热闹景象。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副书记钟福国、副校长曹红、校长助理范宝军及党办、学工部、团委、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来到榆中校区与同学们共度元宵佳节。在途经文学院猜灯谜活动现场时,王寒松书记兴致勃勃地与同学们一起猜起了灯谜,气氛温馨。见到书记亲自上阵猜灯谜,不少同学也兴 趣盎然地围在书记旁边观看,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书记又为举办和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送上节日祝福和关切,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之后又陆续有同学参与互动。本次猜灯谜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但仍有同学来询问活动规则并希望继续参与猜谜。之后猜谜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在场同学都恋恋不舍,纷纷表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元宵节的下午。

此次由文学院主办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活动现场节日氛围浓厚,大家在对彼此的祝福中共同度过了元宵佳节。同学们不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丰富了课外生活,收获到了不一样的知识,体验到了传统元宵节特有的氛围,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元宵节。不少同学表示在本次活动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乐趣,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知识。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参与此类活动,了解旧日文化,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7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