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史记》经典名句》

《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

《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高祖本纪》

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 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 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 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P57: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孔子世家》

63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6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7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管仲列传》

69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69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屈原列传》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项羽本纪》

• P81: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P8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胡曾的《乌江》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P8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 P8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83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

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

89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滑稽列传》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刺客列传》

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始皇本纪》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诸儒坑尽一身余, 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 桥边犹有未烧书。(经下邳 明? 袁宏道)

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 。(元 胡天游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赵世家》

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

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

《魏公子列传》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淮阴侯列传》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生’

篇二:《综论《史记》的语言成就》

综论《史记》的语言成就

【摘 要】《史记》这一部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能称得上是规模最宏大的历史巨著,曾被鲁迅先生深刻而高度地概括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史学价值和文学成就是罕与伦比的。暂且抛开史学不论,单从文学的角度来拜读,《史记》之所以能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与它的语言美是有很大关系的。

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关键词】《史记》;语言成就

自从司马迁发凡创例,以毕生心血凝聚成这一部不朽巨著以来,后人对它的征引、讨论和评述就一直没有中断,各种有关《史记》的研究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本文是对前人学者们对《史记》语言艺术研究这方面的一个大致地综合地回顾和总结,并适时地略陈己见。

回顾历代以来人们对于《史记》语言研究的一个探索历程,我发现各家的观点都有一些想通、相近之处,所以在本文我对《史记》的语言成就进行一个比较综合地探索、归纳。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叙事语言生动传神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作为历史著作,基本要求就是线索清晰,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史记》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司马迁对每个事件、每个人物的出处经历都有明确交代,即使再复杂的矛盾也是一清二楚。如他对《项羽本纪》中的”巨鹿之战”,高潮的叙述: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莫敢仰视。”

作者不仅将项羽破釜沉舟的过程、结果写得明了清晰,而且极为生动形象,正如吴见思在《史记论文》里所言一样:“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隃糜汗青之中,令人神动”。

二、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一般的历史著作用作者的叙述语言把事件叙述清楚即可。而《史记》则不只如此,它还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这就由历史向文学迈进了一步。人物自己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最好表现。

《史记》的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等。《郦生陆贾列传》写郦生的“狂”,其语言绝对是一个“狂生”而绝非“儒生”。再如《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骂座”一段也极有个性: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灌夫曰:“今日斩头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

灌夫的言辞,吴见思在《史记论文》里这样说:“是醉中事,怒中语,如闻其声”。一个豪放不羁的武夫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三、评论语言丰富多彩

司马迁在《史记》中经常以“太史公曰”的形式,或评论历史事件,或褒贬历史人物,或对复杂的历史现象做出某种说明。放在篇首的称“序”,放在篇末的称“赞”,这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史论形式,是《史记》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些评论语言或长或短,大都直抒胸臆。如《李将军列传》: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李广是一位悲剧人物,司马迁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赞中对李将军的人格进行了高度评价。

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评论语言有时则委婉含蓄。如《封禅书》开端:“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是以即事用杀。”表面看来说的是古帝王、说的是一定要封禅,实际上对封禅颇有讽刺,更重要的是,是实际是讽刺汉帝国“功不至”、“德不恰”,语言含蓄委婉。

《史记》评论语言有时曲折往复,极富变化。如《六国年表序》中的一段: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

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这段评论,首先对秦国毁灭文化的政策表示惋惜,继而转到“何必上古”,以示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再说秦国以暴力取天下,又转到“成功大”上来,肯定秦统一天下的进步性。再转到现实,一些学者见秦国是短命王朝,就采取“举而笑之”的态度,不能对秦国历史进行公允的评价,作者对此予以批评:“此与以耳食无异”,并以“悲夫”收束。一段评论,多次转折,极尽曲折之能事,表现了作者对秦国历史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史记》在语言上取得的成就,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它的语言丰富多彩,含蓄委婉,富有个性特点,以简约、畅达、自然著称于世,对中国文学语言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今语言学家都在学习它、研究它。这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探之无穷,揽之无竭,这是一个中国文学语言的宝库!史记经典语句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强.历史的审美与诗化——司马迁历史美学观初探[j].史学理论研究,1996(3).

[2]朱江玮.《史记》语言研究述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

[4]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柳宗元.柳宗元集[m].中华书局,1979.

[6]杨燕起等.历代名家评史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7]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

篇三:《史记中的经典语句》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其志不在小。

3、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4、溪壑可盈,志欲无满。史记中的经典语句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7、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8、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9、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10、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11、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史记中的经典语句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1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16、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1、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28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