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丹停诗句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牡丹诗词3》

牡丹诗词第二关

1. 牡丹

薛涛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作者简介】

薛涛(768—831),唐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因官入蜀,幼随父居蜀中,父亡后为赡养寡母,沦为乐妓。美姿容,多才艺,尤以诗著称。晚年脱乐籍,居成都浣花溪。诗作凄楚委婉。有《薛涛集》。

【注】

红笺:薛涛创制深红小彩笺写诗,时称“薛涛笺”。

“常恐”句:意思是常恐恩情像巫山云雨那样飘散。巫峡,用“巫山云雨”典故。

“因何”句:意思是因何重有在类似武陵源这样美如仙境的地方相会。武陵: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武陵渔人所发现的桃花源。期:约会。

【评】

这首七律,以拟人化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挚爱之倩。诗人向牡丹倾诉:去年洒泪而别,恐怕再难相会,今年不期重遇,花香心香传情,虽不语而心知,只想安床栏边,“夜深闲共说相思”。另外,此诗也可以理解为:以牡丹喻爱人。总之,此诗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蕴藉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此诗题下原注: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句;既写作者的惆怅,也以拟人化手法写红牡丹的惆怅。 “晚来”句:到晚来只有两枝残存。

衰红:指将要衰谢的红牡丹。把火:持烛,举灯。把,动词。火,代指灯、烛。

【评】

《惜牡丹花二首》紧扣一个“措”字。第一首写作者挑灯夜看即将凋落的牡丹,深切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牡丹的怜爱和依依惜别之情。

3.西明寺牡丹

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注】

西明寺:在长安延寿坊,是唐代赏牡丹的地方。

琉璃地:指佛寺。《法苑珠林》卷六引《杂室藏经》叙佛教故事云,婆罗奈国有慈童女,家贫,卖薪养母,一日至山中,见琉璃城,有四玉女擎四如意珠,作唱伎乐来迎。故后称佛寺为琉璃地。

光风:雨过日出而有风,草木皆有光。炫转:光华四射;光彩照人。紫云英:牡丹品种名。

天女:《维摩经.问疾品》:“会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见:同“现”,现出;显现。

【评】

这首七绝,咏的是寺院牡丹,所用典故,也从佛经中取来,非常妥帖。诗写得明净清新,如同诗中所写的牡丹令作者“眼更明”一样,读者也为之眼中一亮。

4.牡丹

李商隐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注】

径:小路。

“终销”句:意思是牡丹的艳丽似倾国的美人。

“不啻”句:意思是购求得一株牡丹不止万金。不啻:不止。

“鸾凤”二句:喻指牡丹园像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一般。三岛:古代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十洲:古代传说中仙人在八方大海中所居住的十个岛。

“应怜”句:《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妃子幸华清官,因宿酒末醒,凭妃子扇,同看牡丹。怜;怜悯。萱草: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

【评】这首诗重在状物,描绘牡丹之美,构思精密,辞藻华美,好用典故,对仗工整。

5.牡丹

温庭筠

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注】牧丹停诗句

“水漾”句;写牡丹在水池中的倒影。红:指牡丹花。

金粉:指牡丹花。莎:即莎草,亦称“香附子”,多年生草本植物。 绽:开放。靥:面颊上的微窝,俗称酒窝。

凭:靠着。阑干:栏杆。敛;收束。翠蛾:蛾为眉。古代女子用翠色螺黛描画双眉,故常以翠蛾代指女子或美女。此代指牡丹。

【评】

这首诗文采绚烂,音韵和谐,洋溢着轻快的情调。作者以娴熟的拟人化手法,把牡丹比拟为秀外慧中、含笑欲歌的美人,也颇有新鲜感。

6. 扇上画牡丹

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注】牧丹停诗句

砌阶:台阶。

次第:相继,一个挨一个地。

蛱蝶:蝴蝶的一类。

莓苔:青苔。

仙桂:神话中月亮里有一棵桂树。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仙女。

【评】

这首七律,构思巧妙。《扇上画牡丹》,把画牡丹当真牡丹来写,认假作真,以虚为实,亦真亦假,亦实亦虚,灵越横生。风格高贵典丽,情致灵动。

7.牡丹花(二首其一)

徐夤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作者简介】

徐夤(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字昭梦,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元年(894)进士,授秘书省正字。工诗善赋,曾与罗

隐、司空图等唱酬。有《钓矶文集》。

【注】

银瓯:银制的花盆。瓯,古时盆盂一类的容器。

绮陌:繁华的街道。千金子;泛指贵族子弟。

朱门:代称贵族宅邸。万户候;食邑万户的诸侯。此泛指豪贵之家。

【评】

《牡丹花》,以夸张的手法,写牡丹花能使公子王孙“狂”“惑”,也使读书

人只一味赏花而不再思读书,从而赞美了牡丹花能使人“神魂颠倒”的神奇魅力。首句“万万花中第一流”是对牡丹花的评价,读毕全诗,也确实感到牡丹花真不愧为“万万花中第一流”。

8.牡丹

唐彦谦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

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

9.僧舍白牡丹(二首其一)

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

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

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

【注】

腻:细腻。缀:装饰;点缀。

殿:在最后。

霏霏:很盛的样子。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纨,洁白的细绢。

月魄:指月亮。

露华:露水。

殷红:暗红,红中带黑。

【评】

诗人善于用“白”的意象描写白牡丹的“天生洁白”,形象逼真,写出了作者对白牡丹的独特感受。

10.题未开牡丹

孙鲂

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馀。

浑未盛时犹若此,算应开日合何如。

寻芳蝶已栖丹槛,衬落苔先染石渠。

无限风光言不得,一心留在暮春初。

篇二:《宋代牡丹诗词节选》

宋代牡丹诗词选(下)

牡丹(宋·朱长文)

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朱栏共约他年赏,翠幄休嗟数日空。

谁就东吴为品第,清晨仔细阅芳丛。

牡丹五首(宋·黄裳)

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

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东秦西洛累相望,只候花开是醉乡。

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夜对金莲犹婉 ,晓窥清照转精神。

芳教更共人长久,岂待能言始恼人。

次韵牡丹四绝(宋·李之仪)

朝阳烁烁欲争流,已过群红盍日修。

交尽妖妍犹未歇,天机终待几时休。

云低雨细静无风,似暮精神染异红。

驛辇慈恩赏佳句,若论今日定谁工。

蓬莱宫阙有神仟,解释春风欲斗妍。

不是殊犯曾迁物,肯将飞燕谓当前。

我老愈疎合灌园,强来乘障负初暄。

多情似识伊川蓓,宛是韩公第一根。

庭下牡丹(宋·李复)

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乘酣意纵放,霞裾半给披。

晨起露风情,肃肃争自持。

相对默无语,含羞畏人知。

观牡丹(宋·邹浩)

去年寒食已为客,今年寒食未还家。

春前莫负一杯酒,山后聊观三朵花。

对牡丹(宋·邹浩)

轻云笼日雨收尘,天作奇花照眼明。

莫道岭边无好况,吾今春在洛阳城。

和蒋秀才牡丹次韵(宋·慕容彦)

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

独占一春疑得势,平欺群卉若当权。

自知丽艳能倾国,须放香苞趁禁烟。

花市试询桃李价,从今不直半分钱。

打剥牡丹(宋·李新)

大芽如荫肥,小芽瘦如锥。

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

绿尘堕地哪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

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闟冗相追随。

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

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

一母宜男竞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

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

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

明年春归酒翁出,空庭还闭绝代姿。

风雨大是遭白眼,酒炙谁复来齐眉。

衡门一锁略安份,幽谷待赏几无时。

寄根王谢自得地,燕子归来当莫疑。

牡丹(宋·傅察)

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牧丹停诗句

何似城南王处士,满园无数斗新奇。牧丹停诗句

无奈狂风日日催,东君欲去复徘徊。

应缘众卉羞相并,故遣妖姿最后开。

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踌躇欲尽无穷意,笔法谁人继赵昌。

点绛唇 牡丹(宋·李洤)

十二红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逗,易惹春衫袖。 把染题诗,遐想欢如归。花知否?故人消瘦,长忆同携手。

至洛(宋·宗泽)

都人士女各纷华,列肆飞楼事事嘉。

政恐皇都无此致,万家流水一城花。

右牡丹(宋·李钢)

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轻盈皓色讶梅开,芬馥清香胜兰茁。 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铜瓶只浸两三枝,香在根尘都不歇。 幽人赠我意己勤,却愧终朝烦采撷。 子美惟愁花欲飞,渊明自爱门常闭。 寻芳须趁春未残,更喜晴天垂彩霓。

吕子光惠牡丹(宋·许景衡)

六年不见故园花,每到花时只自嗟。 多谢故人分国艳,尚怜霸旅惜春华。 芳菲仙圃烘初日,冷落书窗照暮霞。 谁道无情便无恨,只应也学我思家。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

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次韵谢李簿送白牡丹(宋·张扩)

篇三:《历史上关于牡丹的诗句》

历史上关于牡丹的诗句

牡丹,雍容华贵,娇艳妩媚,花品高雅,统领群芳。一向是我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之,历代许多画家把它入画。从古至今的国画牡丹也各有特色,有工笔,有写意,有没骨。它具有品种繁多,千姿百态,花色丰富,绚丽多彩,劲骨刚心,株态苍奇,绝少娇气之品质,被历史文人雅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美称,从此形成了牡丹的独有雅号,它富丽、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花色奇美,芳香浓郁,婀娜多姿,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赞颂。历代关于牡丹的诗句很多,如唐代诗人皮曰休《牡丹》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名句流传至今。李白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刘禹锡诗《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买 花》诗:“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又宋词"爱莲说”中 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宋代李唐《题牡丹》诗:“雨里烟里难,看之容易作之难,早之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宋代苏东坡《题牡丹》诗:“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艺术大师吴昌硕作牡丹时有:“万古英华,百花魁首,倾国色”等题画名句。

更多字画咨询请关注淳道字画网,名家书画真品不断上线中。

篇四:《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10、<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11、<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12、<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13、<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4、<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15、<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16、<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7、<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18、<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19、<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0、<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31617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