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诗题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非常有意境的古诗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

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1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有什么诗题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江城子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贺新郎,琵琶赋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沈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春光已老,佳期如梦。

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水仙已成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曾为情重负情浓,而今才只相思重。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周。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上 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有什么诗题

下面是自己写的,词五首。

满江红

——悲帝王

钦天殿中,一令出,

臣荒语塞。

酒笙歌,纸醉金迷,

珠帘虚幕。

千古争雄谁做主?江山社稷谁屈服? 帝王位,贻误才之士,叹惜恨。 玄武门,斩兄遂;

朱棣胜,犹难愧。

愿扁舟,

驶遍碧水山间,

志在庐陵桃源处,

笑谈把酒黄昏后。

待明朝,

重顿山河,

付后生。

篇二:《有关方向的古诗词》

包含方向的古诗词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6、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张庸《梅》)

7、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宋—王 令

8、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 黄遵宪

有什么诗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

10、待月西厢下,迎风户斗开。元稹

包含方向的古诗词

11、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

1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1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雁丘词》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8、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登京北口固亭有怀》)

篇三:《古诗词答题有技巧的》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

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 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

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 答题完毕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

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 :“扯” 。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

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

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针,比喻,想象,夸张,衬托。有什么诗题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① 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有什么诗题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

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篇四:《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题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诗词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前言]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注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古诗题李凝幽居的诗意_题李凝幽居阅读答案翻译赏析_作者贾岛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池边:亦作“池中”。
⑷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⑸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⑹去:离开。
⑺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翻译]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题李凝幽居>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篇五:《题墨葡萄诗阅读答案_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_作者徐渭》

<题墨葡萄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其全诗如下: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前言]
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题墨葡萄诗阅读答案_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_作者徐渭。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鉴赏]
徐渭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
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晚年苍凉,孤苦伶仃,从“翁”“独立”“萧”可以看出。
“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题墨葡萄诗阅读答案_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_作者徐渭。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徐渭的这首<题墨葡萄诗>,是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独立书斋啸晚风”句,仿佛画出了一个一生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倔强老人,在面对命运的多次捉弄后,仍不失傲骨,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形象。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要在书斋前,夕阳西下的晚风中,独立啸傲。
这一“啸”,是作者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尽悲叹。这一“啸”,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落寞命运的发抒。这一“啸”,还减缓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自古有才气的文人,大多心比天高,可命,却都如纸般薄。李白如此,苏轼如此,徐渭也一样。
遇上“胸中小不平”时,文人大都“可以酒浇之。”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可当遇到“世间大不平”时,酒已无法消了。
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世间的大不平,不是别的,是自己遭遇的不公与无尽坎坷的命运。若是还年青,可以拔剑四顾,指向不平,哪有不平哪有我。心若在,梦就在。与命运抗争的机会还多。可如今,白发萧萧,“一事无成人渐老”,你还能做什么?只能是“独立书斋啸晚风”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31993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