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关于乡愁的五句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篇一:《乡愁-现代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 ),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 从诗歌艺术上看,

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武 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

阅读此诗,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

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篇二:《思乡现代诗》

思乡

当黎明的钟声敲响时 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

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

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

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故乡,你还好吗?

在繁星与月亮之间穿梭着

心里头,永思乡眷恋之情 .

有朝一日共团圆

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2中秋月明夜千里寄相思

一轮明月高悬

勾起心底无限暇想

游子张望的姿势 虔诚

胜似朝圣者的模样

眺望远方 北国上空同样的圆月 祈盼 普照家乡的那一片辉光 可否将我一腔热情 满目 湿润的泪光捎回

中秋月明时 一夜的细雨纷飞现代诗人关于乡愁的五句

胸口上涨的潮水 冲破思念的河堤 泛滥成灾

篇三:《初二语文《现代诗三首》《乡愁诗两首》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诗三首》《乡愁诗两首》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第14 课《现代诗三首》

2. 第16课《乡愁诗两首》

二. 学习过程:

《现代诗三首》

(一)重点、难点:

1. 熟读背诵课文,感悟作者抒发的情感,理解诗中哲理。

2. 抓住联想和想象,把握意象,品味优美的意境。

3. 了解象征的艺术手法。

4. 品味诗的语言美。

(二)知识点拨:

纸船

——寄母亲

1.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人,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她的许多作品抒写和歌颂了母爱,童心,友谊和自然,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2. 背景:《纸船》是作者1923年初夏,燕京大学毕业后乘船途经日本赴美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继《惆怅》之后又叠船赋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3. 结构分析:

第一节,写我叠纸船,抛纸船。

作者并非第一次出远门才有如此举动,叠纸船数量之多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

第二节,写所抛纸船的不同情况。

这些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的不可能,给人以悲观绝望的情绪,而这正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情怀。

第三节,展开想象,点明题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 主题: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它象征着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首深情的颂歌。

5. 写作特点:现代诗人关于乡愁的五句现代诗人关于乡愁的五句

(1)这首诗构思新颖,采用托物言情的方法,感情抒发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以洁白轻盈的纸船为所托之物,有利于想象的展开。

(2)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表现手法,凭借具体的场景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象征体和被象征的本体两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我是一条小河

1. 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河北涿县人。他的作品多为抒情诗,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语言自然,感情细腻,旋律舒缓,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称他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出版诗

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编著《法国文学简史》,译有《海涅诗选》《法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著有《杜甫传》。

2. 背景:《我是一条小河》这首诗选自冯至的第一个诗集《昨日之歌》,诗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抒情短诗,下卷是叙事长诗。《我是一条小河》是上卷中的抒情短诗代表作,最集中体现了冯至诗歌轻柔婉美的抒情风格。

这首诗一般被当作爱情诗来读,写少男少女纯洁、执着,美好而略带忧郁的爱恋。我们也可以理解得再宽泛些,比如,小河追求的执着与痴迷,可以理解成对理想追求的忧与喜。

3. 结构分析:

第一节:“我”和心中的恋人“你”的邂逅,一见钟情。

第二、三节:“我”流过森林和花丛,给心中的恋人编织裙裳和花冠。

这里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以小见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表现了由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到一个更深层次上。

第四、五节:“我”流入无情的大海,“我”和“我”给恋人编织的裙裳和花冠被击碎,温柔美丽的爱恋以“幻散”结束。

4. 主题:

这首诗写的是偶然的邂逅所激起的缠绵爱情,以及这种情爱的无可奈何的消散。诗人从哲理的高度去体验爱情,写尽了其中阴差阳错,写尽了这种悲剧的偶然和必然。

5. 写作特点:

(1)《我是一条河》运用生动的比喻(暗喻)手法,“我”比作“小河”,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比作“大海”,“我”追求“你”的过程比作“小河”无奈地流入海而理想破灭的过程,这样写更加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情物融合,情境统一,并且给人以多义的理解。

(2)整首诗有一个大致流动的情节,像一首叙事诗,但事实上又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全诗从头至尾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喜与忧。

色彩

1. 作者:闻一多(1899—1946),字友三,号友山,原名闻家骅,笔名闻亦多,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他是现代新格律诗体的倡导者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者。诗作充满着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了“五四”反帝时代精神。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诗论《新格律诗》及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2. 背景

《色彩》选自《闻一多诗全编》。诗人的独特之处,在于把生命的纸色彩化,具体化,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将其过程化,寓抽象于形象,赋予生命不同的色彩,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3. 结构及主题:

第一节:写生活中的各种色彩通过人的直觉,使人具有的各种精神上的感受。

第二节:通过对具体生活现象的热爱,感受生活的意义,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全诗以寓抽象于形象中的写法,在生命与色彩,色彩与意义,生命与意义三者关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给人以哲理的启迪。作者通过色彩阐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那就是:生命本身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只有拥有赤橙黄绿等各种颜色,不仅有喜,也有忧,又仅有生也有死,才叫生命,才有意义,尤其是有了死亡,人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会更执着地追求发展,热情,忠义,高洁,希望,才能以正常的态度看待生命中的悲哀,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死亡。

4. 写作特色:

(1)运用象征手法:七种颜色分别象征不同的生命意义,把非常抽象的生命过程和意义表述得具体可感。

(2)用词精心推敲,避免重复,着意进行变化,如“给”“教”“赐”“赠”“加”。

《乡愁诗两首》

(一)重点、难点:

1. 诵读课文,感悟诗的主题,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

2. 发挥想象和联想,欣赏诗的意境美。

3. 体会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二)知识点拨:

乡愁

1. 作者:余光中。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2. 背景:余光中祖籍大陆,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一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渴望统一,渴望早日结束人为的阻隔和多年来的分离之苦,因此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篇。

3. 整体感知:

这首《乡愁》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以空间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还为这四个阶段各找了一个表达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巧妙。

这首抒情诗借具体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的愿望。

4. 写作特点:

(1)托物寄情,将乡愁投射到具体的对象上。

(2)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问的重复的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乡愁

1. 作者:席慕蓉,生于1943年,生于四川,现居台湾。诗人,散文家。她的抒情诗情柔缠绵,诗意浓郁,诗集有《画诗》《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

2. 背景: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所谓“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乌兰察布,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出生在那儿,也不在那儿长大,更不能回故乡去看看。面对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

3.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短诗,总共三节七行,却别出心裁,诗味隽永。总之,这首诗是诗人在当下的时间状态下对过去的怀想,三节诗大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一节是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有一种喜悦,有一种忧愁。

第二节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

第三节写离别后对故乡缠绵无期的思念。

这首诗运用奇特的比喻,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了一个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强烈的愿望。

4. 写作特点:

(1)以形画情,以形牵情。

《乡愁》先将“故乡的情”比作“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再将“故乡的面貌”比作“雾里的挥手离别”。后将“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全诗用三个意象,以形“画”情,意境深远。

(2)在思想意境深度的开掘上,这首诗不如前一首那样有明显的升华,但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这首诗对于那些两岸长期隔离,亲人不得团圆的人来说,照样能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所以它仍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从不/肯放弃了/一张纸 B. 总是/留着——留着

C.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2. 下列句子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B. 红给了我热情 .......

C.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 D.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

3. 冯至,原名20年代的冯至,被鲁迅誉为“定冯至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第一本诗集。

4. 《色彩》这首诗是对生命的探求。诗人从生命与色彩,色彩与意义,生命与意义这三重关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请结合下面各诗句谈谈色彩包含的哲理。

(1)绿给了我发展: .

(2)黄教给我以忠义: .

(3)粉红赐我以希望: ..

(4)黑还要加我以死亡: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中的”“生命”是指刚刚来到世界,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中的“生命”意思一样。

B. 闻一多,现代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C. 《色彩》是一首哲理诗。但不以说教的形式出现,而是寓抽象于形象之中,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6. 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我是一条小河, , , 。

二. 阅读理解:

(一)

阅读《纸船》,回答以下问题。

1. 冰心生于1900年,原名,擅长写。

2. 简要回答“我”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的原因 3. 关于《纸船》第三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一节采用了第二人称,用对母亲说话的口吻,倾诉了作者的感情,语气真挚动人。

B. 作者借寄托着女儿思念之情的白纸船儿驶入母亲梦中这一奇特想法,既表现女儿对母亲的爱,又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牵挂。

C. “含着泪”刻画出作者叠纸船时的神态,形象地表现出女儿寻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D. 纸船承载着作者的“爱与悲哀”,“爱”指的是对母亲的挚爱和思念“悲哀”是由于作者在赴美留学途中,面对茫茫大海,备感前途渺茫所致。

4. 《纸船》最后一句的“它”和“她”各指什么?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纸船在诗中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意象。

B. 纸船象征了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祖国的那颗美好纯洁的心灵。

C. 本诗第三小节记叙有一只纸船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从而表达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现代诗人关于乡愁的五句

(二)

阅读下列诗段后答题。

A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 (只、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 (种、点)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B乡愁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吧,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吹。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笛。

1. 横线上应填入的正确的量词是

2. A诗主要用了。

3. 笛的形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诗中,笛的形象是虚的,作者用笛声的响起来表达月夜对故乡的思念。

B. B诗中,笛的形象是实的,作者确实在与故乡相隔千山万水的古城中听到了笛声。

篇四:《表达思乡的现代诗》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满月下>
余光中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
象压过的相思--
月光都带有荷叶的清香。
---------------------
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有朝一日共团圆
------------------------
<乡愁>
冰雪在暖阳的怀抱中融化 芳草萋萋绿满了天涯
当料峭东风吹醒诗人伤春的宿酒 夕阳伴着飞花缓缓落下
三月 啊 三月 我拖着一个长长的背影
徘徊在异乡的街头
异乡的面孔都很淡漠 漠然注视着每一个匆匆的过客
当无边丝雨斜织成一张细细密密的网 罩住了游子空茫的心绪
惆怅 啊 惆怅
我倚着一家客栈的破旧门扉
遥向故乡凝望
梦里的家园是烟雨的村庄 花猫打着呼噜蜷缩在慈母的。。表达思乡的现代诗。。
-------------------------
佳节思乡 作者:酷傲天
繁华的礼炮,点燃了星空!
佳节的焰火,映照孤独的影子!
变形的寂寞,在身后延伸!
一丝丝悲凉,如风随行!
指绕鬓梢,几多青发惆怅!
苍老了岁月,眉间年轮锁住了忧伤!
惨烈而绝望的从前!
不过是;一场奢华的邂逅!
空留下;续而彷徨,迷途的柔情!
流淌的情绪,划过笔端!
颠倒了悲喜的纠缠!
却;荡起眸中斑斓!
模糊母亲的脸庞!
倔强喝尽思乡的泪水!
坚强的担当,枯萎了离殇!
谈笑间把记忆,今晚饮一壶月色
想念蛙声鼓响
向着故乡的方向
北方的风带着惆怅

一路的风尘碌碌
似淡淡的银色清光
世事的艰辛
都燃烧在胸膛

一杯久聚的愁绪
饮醉了天上的月亮
看不清四周的景物
朦胧着泪眼如霜

梧桐咋绿还黄
斑驳在衰老的池塘
不见了树上的鸣蝉
无法对着故乡吟唱 
-------------------------
思乡的汉子  作者:诗情王子
一到中秋
那汉子便将满坛子的心事
拿来下酒
就着月色
一仰脖
竟饮尽岁月里所有的哀愁

每次都是叹息居多
从来酒量未曾见少
而他却说
借着月明风轻
怎么也够得上叙旧的理由
偶尔也把话题扯向别的
提及那个她
古尔邦节上美丽的雪莲花
他的眼神加表情
似乎掺杂着奶香的人情味更浓

倘若嘹亮的牧歌
相伴古老而又欢快的舞蹈
燃起激情漫泛的篝火
若这般忘情的魂魄
也未曾打动她
再迷人的塞外美景
他说
若没有她
也难绣进那一轮思乡的梦 
-------------------------------
思乡曲  作者:李贤秀
蒲塘一个,
苇塘一个:
故乡的两只耳朵。
故乡的两只耳朵,
竟然长到这本书里,
被我揪住,
整个故乡都被揪了出来,
香气馥馥。

窗外天空的脸,
还是阴沉沉的。
心,我的心,
开始由阴转晴。
夜是最好的魔术师,
把一棵棵故乡的向日葵,
悄悄移到梦中。 
---------------------------------
思乡 作者:色拉么
是你吗
故乡
那一彩云朵
那一片蓝阔

三月,熟悉的来了
放声在春的吟唱,潋滟的波
紫燕衔着南北穿梭的时节
送来
远方久违的干果
心窝,渐渐地
开出家乡的紫色
开出母亲的罗嗦

风选着了陪伴廖渺的岁月
它知道
田里有挥不尽的饥渴
追求
化身时尚的折磨
狠狠的,踩踏大地
无奈、举措

酸楚,不只是一种诱惑
雨水,终究嗅不出一身的罪过

每逢灯火,偷偷缩进
一个惬意的纹络
温上一壶
我的姑娘
搀起西下的太阳
照伴
想你的夜

油菜花应该开了
今年,不知是
黄色
还是紫色 
----------------------
思乡 作者:山水相依
父亲一脸的苍老
弯下如弓的腰身
积攒一生的光阴
打点着这片土地
他肆意挥洒
一把又一把汗水
就像手里刚捂热的钞票
攒不住攥不牢
才把我的禾苗滋润成
额上黝黑铮亮的希望

站在阳光之下乡土之上
我的青春在和土地里的秧苗赛跑
终于买了张
挤进城里的票

远离老家的日子
总觉得少点什么
仔细思考才发现
人留在城里
心却
丢在乡下 

篇五:《描写游子思乡的句子》

1、闭着眼,沉睡着。在梦乡中,在家园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安宁,还有一个挥不去的影子,帆的影子,那是船帆,那是真情的呼唤,回家吧,就这么简单。

2、对故乡的记忆,因为时间的微风轻轻的拂过,在脑海中渐渐的不在清晰。记忆中,只剩下母亲殷殷的眼神。描写游子思乡的句子。只是这种思念,3、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

4、远方的故乡遥远成一个记忆,鲜活的,也是模糊的、无语的;遥远的母亲却如一幅画,宁静的,清晰的,象在眼前,我的心能感觉到她浅浅的呼吸;母亲在故乡,故乡便成了一首是握在母亲的手里的诗了,故乡有母亲殷殷的的眼神,母亲便是故乡的一道最美风景了。

5、故乡,多少个夜里我面向西躺在床上,仰望夜空,思念向故乡生长,遥想每一颗繁星上都藏有一个笑脸,让人望眼欲穿,心动欲摘。

6、手扶栏干,尽情欣赏山下大江波浪奔腾,远处青山叠翠的美景。描写游子思乡的句子。可是,眼前怎么却隐隐约约地显现出远在异国他乡的那幢二层小楼的熟悉影像。想起唐朝诗人刘皂的七绝<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难道我也和刘皂一样,在不知不觉的十年岁月中,()异国他乡的“并州”竟成了“家乡”么?

7、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8、那“望乡台”啊,海外游子的望乡台!站在此岸望彼岸,站在彼方望此方,哪一处都是连着心扯着情的乡土,都是割舍不了的家呀!

9、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10、一场霁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32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