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节日的对联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关于传统节日习俗、对联、古诗、起源
有关节日的对联(一)

古诗:

春节: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

端午: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宵》清 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格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圆。

《正月十五夜》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清明: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有关节日的对联】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有关节日的对联】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有关节日的对联】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闰九月九日独饮》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 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 不醉重阳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节日的起源

春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

元宵: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清明: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端午: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中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

关于春节的对联
有关节日的对联(二)

关于春节的对联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有关节日的对联】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

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有关节日的对联】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过年为什么要贴福字?

【有关节日的对联】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专家说,贴“福”字是为祈祥求吉。据传说,民间贴“福”字之风开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之后,姜太公的老婆也来讨要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户户贴“福”字,燃放鞭炮,驱赶这个不受欢迎的“穷神”。

关于春节的对联
有关节日的对联(三)

关于春节的对联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 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上联:金龙贺喜出东海

下联:下联:玉兔辞岁回月宫 横披:龙踞福地

上联:喜谢玉兔留宝在 下联:笑迎金龙常春来 横披:恭贺新禧

上联:玉龙吐宝千重瑞 下联:金莺报喜四时宁 横披:龙年吉祥

上联:春回大地

下联:福满人间

上联:人勤物阜

下联:国秦民安

上联:春光遍草木 下联:佳气满山川 上联:艳阳照大地 下联:春色满人间 上联:寒尽桃花嫩 下联:春归柳叶新 上联:春情寄柳色 下联:日影泛槐烟 上联:有天皆丽日 下联:无地不春风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上联:爆竹传笑语 下联:腊梅吐幽香 上联:锦秀山河美 下联:光辉大地春 上联:风移兰气入 下联:春逐鸟声来 上联:地暖花长发 下联:村幽鸟任歌 上联:东风迎新岁 下联:瑞雪兆丰年 上联:笛弄梅花曲 下联:莺啼杨柳风 上联:莺迁金谷晓 下联:花发锦城春 上联:处处春光好 下联:家家气象新 上联:雪映丰收果 下联:梅传喜庆年 上联:桃红映人面 下联:水绿织克光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桃符万户更新 上联:春暖风和日丽 下联:第丰物阜民欢 上联:春草满庭吐秀 下联:百花遍地飘香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 下联:春来鸟语花香

上联:昨夜春风才入户 下联:今朝杨柳半垂堤 上联:高天冬去苏万物 下联:大地春回放面花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莺感春风百啭鸣 上联:腊梅吐芳迎红日 下联:绿柳展枝舞春风 上联:穷而有志思壮举 下联:学不自满求创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41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