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湖泊是什么》
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第一篇

湖泊是什么?

湖泊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有亲身的感受。不就是陆地上储水的低洼地吧!

不错,任何一个科学定义都是从实践中来的,大多数人对湖泊的上述理解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而,任何一个科学定义既要有理论的升华,又要有严格的界定。

春到太湖 杭州西湖

黄龙梯湖 武汉东湖

那么什么是湖泊呢?

其科学定义如下: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以及水生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参看王苏民、窦鸿身主编《中国湖泊志》前言,科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版)

噢,原来,湖泊组成有三大要素: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

现在您清楚了吧,湖泊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东西,它是不断在自然界中进行物质与能量循环的动态综合体。 当然,在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方,湖泊还同人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水库属于人工造就的一种湖泊。

湖泊是湿地的一个部分。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滩涂和水稻田等。

滩涂 沼泽

湿地又是地球上水圈的组成部分。

水圈(hydrosphere)指地球上(包括地表、地下和大气中)液态水、固态水及气态水的总称。

因此,湖泊是同水息息相关的自然综合体。

湖泊叫什么?

湖泊都有些什么样的名称呢?

湖泊的称谓:

英文 Lake

法文 lac

德文 See m.-n

俄文 Ozepo

都比较的简单、单一。

然而,在我国,湖泊的称谓却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地区湖泊的名字可是大不一

样:

湖(太湖、杭州西湖) 泊(罗布泊、梁山泊)

池(滇池、阜康天池) 荡(元荡、黄天荡)

淀(白洋淀) 漾(麻漾、金鱼漾)

氿(东氿、西氿) 泡(月亮泡、查干泡)

海(洱海、草海、居延海) 错(纳木错、羊卓雍错)

诺尔(查哈诺尔、腾格尔诺尔) 茶卡(伊布茶卡、扎布耶茶卡)

淖(察汗淖、九连城淖) 洼(团泊洼、文安洼)

潭(日月潭、商秧潭) 海子(盐海子、碱海子)

库勒(阿克苏库勒、硝尔库勒) 塘(官塘、大苇塘)

浣(库水浣)

朋友,你能想象到湖泊有这么多的称谓吗?然而,不管它俗称叫什么,这些都只是他的小名,在学术上我们都叫它“湖泊”。

太湖

罗布湖 滇池

湖泊称谓,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内涵的反映。

湖泊的这些称谓,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与语言的特色。汉族称之为湖;藏族称之为错或茶卡;蒙族称之为诺尔;满族称之为泡子;白族称之为海。而汉民族又因地区和地方语言不同,对湖泊又不同的称谓。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称之为荡、氿、漾;山东人称之为泊,河北人称之为淀,四川人称之为海子。你看,平平常常的一个名字,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呀。

民族分布图

中国湖泊之家

大家一定听说过美国的五大湖吧,可是您知道我们中国的五大湖区吗!祖国众多的湖泊都在哪里安家呢?我国湖泊的分布很不均匀,大约有99.98%的湖泊面积大于10km的湖泊分布在东部平原、青藏高原、蒙新地区、东北平原与山地和云贵高原,这就是中国的五大湖区。在五大湖区中又以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湖泊为最多,它们占了全国湖泊面积的81.6%,形成我国东西相对的两大稠密湖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的五大湖区吧。

2

(根据王洪道等《中国湖泊资源》,农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国湖泊分布图

鱼米之乡──东部平原湖区

东部平原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黄河和海河中下游平原以及京杭大运河沿岸。这里地势低平,濒临海洋,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河网交织,湖泊星罗棋布,一共有总面积为22900km2的湖泊在这里安家,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8.1%,湖泊率为2.4%。

长江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更是一派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观,是我

国湖泊密度最大的地区。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

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都分布在东部平原。这里众多的大中型湖

泊大多是在构造盆地的基础上,由于河床演变而形成的河成湖。

雪域之家──青藏高原湖区

太湖落日

其范围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及新疆南部一角。本区

2湖泊总面积为36899 km,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5.2%,湖泊率为

2%,它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湖区,

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个稠密湖区之一。区内湖泊大多发

育在一些与山脉平行的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或纵型河谷之中,一些

大中型湖泊系在构造断裂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故往往是沿构造方向

呈带状排列,都属构造湖类型。这类湖泊的深度一般都比较大,且

湖岸陡峻。区内尚有一些中小型湖泊分布在山岭的峡谷地区,属冰

川湖或堰塞湖类型。区内湖泊又集中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干旱、闭流的高原腹地,故又多为内陆湖泊并是内陆河流的尾闾和青海湖鸟岛

汇水中心。湖泊亦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湖水补给不丰而蒸发量大,使得极大多数以高山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的湖泊,即使是面积较大的湖泊亦出现了明显的干化和湖面退缩现象。许多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些大型湖泊已被分解为若干子湖,有的已演化成盐湖或干盐湖。我们从现代卫星像片上所看到的在湖泊周围呈同心状分布的图形即是古湖岸线的遗迹,它说明了近代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仍在萎缩和咸化中。据调查,区内大约有20-30%以上的湖泊已发展到盐湖和干盐湖阶段。本区虽然大多数湖泊为内陆盐水湖,但也有外流的淡水湖泊,像青海南部宽阔平坦的构造盆地内发育的著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及一些小湖,它们是我们母亲河──黄河的上游,也是青藏高原上面积较大的淡水湖。此外,在藏东南地区亦发育有少数外流淡水湖泊,如玛旁雍错和扎昂错等。

黄淮海平原及大运河沿线众多的湖泊大多也是河流演变的产物。沿海平原与低地中的一些湖泊则是古泻湖的遗迹。本区绝大多数湖泊属吞吐型湖泊,河湖关系密切。湖泊水位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匀而年变幅大。湖盆浅平,大多数湖泊水深在4m以下,属浅水型湖泊。区内为数众多的湖泊均是水量充沛、资源丰富的宝库,它们不仅具有调节河川径流的巨大功能,而且还具有灌溉农田,沟通城乡航道,提供工业用水,发展水产,美化环境和改善湖区气候条件等多种效益,是本区社会经济长期繁荣和未来发展的基本保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

等美誉皆仰仗于众多的湖泊。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使本区湖泊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湖泊滩地的围垦和

水质污染是两个最大的祸害。围垦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

了12000km以上,因此而消亡的湖泊多达1100余个,减少了湖泊

的调蓄库容,仅洞庭湖、鄱阳湖和江汉湖群就因围垦损失了300×

10米的贮水量,相当淮河正常年份径流量的1.1倍,从而造成了

淮河湖群图【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大灾不断,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随着本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的污水和污染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湖中,致使城郊一些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水质迅速下降,如太湖、武汉东湖、巢湖、南京玄武湖等。太湖平均每10年,水质下降一个等级, 全湖已由80年代的二类水下降到目前的三类水,局部地区在四类水以上,水质性的缺水将成为本地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盐湖之家──蒙新高原湖区

2 本湖区湖泊的总面积为16400 km,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

20.1%,湖泊率为0.6%。蒙新高原地区地处内陆,大部分区域处于

东南季风的边缘,故降水不丰,气候干旱,但潜水却易于向汇水洼

地中心集聚,从而形成众多的内陆湖泊,湖泊一般占据着构造洼地

的最低洼部分,成为盆地的汇水中心和河流的尾闾。一些大中型湖

泊往往是内陆盆地水系的归宿,如内蒙古的岱海、呼伦湖和黄旗海

以及新疆的巴里坤湖和乌伦古湖等。由于地表径流补给水量少而蒸

发量大,湖水不断浓缩而发育成闭流型的咸水湖或盐湖。季风降水

量则是影响本区湖泊演化的主导因素,故湖泊的水补给量会时多时呼伦湖风光

少,湖面也随之时升、时降,湖形多变,如呼伦湖。新疆的北部地区的湖泊,其演化的主导因素则是区域大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水热条件的配置。

冰湖之家──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 832

该区主要是指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本区湖泊

2总面积3800 km,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6%,湖泊率为0.3%。

本区山区为近代火山活动较频繁的地区,所以区内湖泊多与火山活

动关系密切,如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德都县境内的五大连池。镜

泊湖是由玄武岩流形成的天然堰堤拦截牡丹江河床,垫高水位而形

成。五大连池则是在260多年前,一次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河流

五大连池

而形成的串珠状的堰塞湖。广袤的东北平原,三面环山,属现代沉降地区,河流造成了宽广的冲积平原。平原上有大片湖沼湿地分布,同时也发育了大小不一的小型湖泊,当地称之为泡子或盐泡子。这类湖泊的成因多与近期地壳沉陷、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和河流摆动有关。它们具有面积小、湖盆坡降平缓,现代沉积物深厚,湖水浅和矿化度高等特点,如月亮泡和龙虎泡等。东北地区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夏季短而温凉多雨,入湖水量颇丰;冬季长而寒冷多雪,湖泊封冻期长。

湖中美人──云贵高原湖区

本区湖泊总面积为1200 km2,约占湖面总面积的1.5%,湖泊率

为0.3%。云贵高原自中新世晚期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夷平面、

高山深谷和盆地等交错分布。一些较大的湖泊都分布于断裂带和各

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并沿褶皱断裂构造方向排列,湖泊长轴与深大【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多为构造湖。本区湖泊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

泸沽湖 的一些断裂带上,以其海拔较高,湖岸陡峻,面积较小而湖水较深为其主要特征。主要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和程海等,其中抚仙湖深155米,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本区纬度较低,属印度洋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即西南季风控制,干湿季节分明,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以上,湖水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区内湖泊分属金沙江和澜沧江水系,入湖支流众多而出湖河道很少,甚至只有一条。湖泊尾闾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湖水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湖泊含盐量不高,水色清澈,并以风景秀丽而名闻中外。

本区岩溶地貌分布较广,经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岩溶湖也最为典型。贵州省的草海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湖。【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洱海苍山

最大的咸水湖──浓墨重彩青海湖 滇池风光

美丽富饶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它又名库库诺尔,错鄂博,古称西海、鲜水和错温波等。库库诺尔蒙语意为青色的海。青海得名于北魏,因湖水清澈碧蓝,湖面广袤如海故名。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湖泊似梨形。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

【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
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第二篇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神奇,培养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和情感线索

2、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

二、、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又是一个咸水湖。

三、预习检测:

1. 填空

冯君莉,当代 __________,_______(籍贯)人。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扑朔迷离(shu?) 深湛(zhàn) 恬雅(tián) 伫立(zhù) 安谧(mì) 牦牛(máo) 潸然(shān) 娓娓(wěi) 繁衍(yǎn) 篝火(gōu) 脍(kuài)炙(zhì) 逶(wēi)迤(yí)

3、 解释下列词语。

①脍炙人口: 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②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③娓娓动听: 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④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⑤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⑥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⑦油然而生: 形容某种好看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再来。 ⑧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简要概括作者的行程。

明确:带着梦上路 ( 观赏 )青海湖 ( 离开 )青海湖

2、根据作者的行程,看看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1—2):带着扑朔迷离的梦上路。

第二部分(3—11):途中见闻。

【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第三部分(12):离开青海湖,表达美好愿望。

五、合作探究:

1、 熟读课文,说说作者写青海湖时还引用了哪几个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了神话传说 ,西海龙王的传说,文成公主的传说,二郎神的传说。

作用:渲染青海湖的神秘色彩,增添青海湖浓郁的文化历史色彩,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

2、青海湖真正的成因是什么?

明确:早在两三千亿万年以前??才形成现在的青海湖。(见课文第9段)

3、文题中为什么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的?

明确:梦幻是神奇的、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课文从四个方面表现青海湖

的梦幻的:(1)湖水醉人的蓝色;(2)环境氛围的清幽;(3)神秘的传说;(4)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

4、仔细阅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在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是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作简析。

5、认真阅读课文第6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视角看青海湖的?从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先远望,再仰望、望,后俯视。从“再顺眼望去”“再往上”“而我的脚下”看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6、 青海湖如此之美,而那位年轻的司机为什么“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

明确: 青海湖美得让人 震撼,所以这位年轻的司机只能保持肃穆,生怕亵渎它;他“默默地望着”是被陶醉在梦一般的美景之中了;这种美只能用心去体会,因此他“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从侧面写出了青海湖的美。

7、“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过渡,承上启下。

8、作者写神奇的鸟岛,是从哪些方面来 写鸟的呢?

六、精读品析:

(1)“我扑向七月的清晨”,“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两个“扑”字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生动地写出了“我”的热切盼望、深深陶醉的心情。

(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湖水柔软顺滑、透明洁净、蓝得发亮又富有动感的特点。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3)“轻轻地吸一口 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句中的“甜丝丝”“凉爽爽”怎样理解? 明确:在这里不只是身体的感觉,也是一种心里感受。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感。

七、拓展延伸:

1、 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是某公园草地告示牌的文字,请你重新设计新的告示文字。要求语言得体、文雅。 原告示牌:严禁穿越草地,违者罚款10元!

新告示牌:走路绕一绕,小草笑一笑!

3、 本文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这种观察方法叫做“定点观察法”。这种方法可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等的顺序。请用定点观察法观察你家乡秋天的景色,写一段文字。要求:抓住季节景物特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300字左右。

《瓦尔登湖》
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第三篇

和谐相处似乎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梭罗一直在试图向我们描绘出那种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以及真正的“简朴生活”所展现的美好图景。这一切都是他所热爱的、他所亲身的以及他发自内心热爱的。从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梭罗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不是浮华的虚伪,也不是道貌岸然的“文明”,而是一种平静——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平静。在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人类已经过上了一种现代化的生活。而梭罗却反而回头,去寻求在世人眼中脱离时代、有违文明的一种近乎“野蛮”的生活方式。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使梭罗感到自己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个文明人。

那么究竟何为文明?文明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中,加入了不少他本人对文明的解释,或者说是对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文明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他所分析的许多社会现象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而他自己的感慨更是警句迭出。读这本书的感受,绝不是在读一页写满了字的纸,或者一个单纯的、与我们本人毫无关系的故事在我们脑海中如电影般闪过画面。你感到你是在与伟大的先人交流,你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别于学术论文中滴水不漏的阐述,这是一种相对随意的、零散的、平易近人的叙述,也许更像是面对面的交流。而在此过程中,它的一些思想、一些振奋人心、使我们找到心灵

的共鸣、精神的真正归宿的那样一些东西,会渗透进我们灵魂,进入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平静的力量,使我们能够(或许说是接近)真正的自我。

真正的自我是什么?也许你还没有一个好答案,那么翻开书本吧,它们会给你启示。

片断解读

1. 同时,湖滨震荡着青蛙叫声,古代的醉鬼和宴饮者的顽固的精灵,依然不知悔过,要在他们那像冥河似的湖滨对歌,请瓦尔登湖的水妖原谅我作这样的譬喻,因为湖上虽没有芦苇,青蛙却是很多的,——它们还乐于保留它们那古老宴席上的狂欢传统,它们的喉咙已经沙哑,而且严肃,它们讽刺欢乐,酒也失去了香味,只变成了用来灌饱它们肚子的料酒,而醺醺然的醉意再也不来淹没它们过去的回忆,它们只觉得喝饱了,肚子里水很沉重,只觉得发胀。当最高头儿的青蛙,下巴放在一张心形的叶子上,好像在垂涎的嘴巴下面垫了张餐巾。

分析:

这段描写出自《声音》一章。老实说我对这一大段,即作者对自己在这片自然的荒野之中所听见的各种生灵发出声音的描写,都没有看得太懂。故此先分析,无论如何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这里说青蛙是“古代酒鬼”,古代一词尤其令人费解。那么接着往下看,青蛙“愿意保留古代宴席的狂欢传统”,却又“讽刺快乐”,且作者认为它们的声音“严肃”。显然这一系列的说法是矛盾的。

但读了几遍之后,作者的意图似乎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这里,青蛙显然是被作者拟人化了。“狂欢”与“酗酒”本是属于古代的传统,而身处现代的这些青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蛙却不愿或者毋宁说是不舍得抛弃这种传统。他们在顽固地坚守它,但坚守的却只是一个浅薄的外壳。它们在“狂欢”的盛宴上无限地缅怀着过去,那些真正能够“狂欢”时代里的欢乐。它们成为历史的傀儡,为时代所抛弃。它们沉浸在回忆之中而不能品尝此刻的欢乐。

“狂欢”虽名为狂欢,对现在的它们却毫无欢乐可言。这只是一个形式。它们所做的一切假装快乐的举动都是在讽刺欢乐——因为它们心中毫无快乐可言。

难怪说这湖滨像是冥河——一个毫无快乐、死气沉沉的狂欢怎能使人感觉到生气。再看那只“垫了块餐巾布”的青蛙,那不正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类么?

2. 可是时间尽管流逝,黎明却始终不来,,这就是明天的特性。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

分析:

虽然时光流逝,黎明却总是不来。那迟迟未到的黎明,正是我们所寻找的、所渴求、在内心深处需要的那些东西。不,或许那黎明正是苏醒的自我。过于耀眼的光明使我们失去视觉,失去判断。我们以为那是黑暗,其实只是我们自已不能分辨。而当我们睁开眼睛,像梭罗一样,有一天真正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那么精神的天空就不会再有日落。太阳的周

转不过是凡人计算时间的标志,对于智者而言,“天亮的日子多着呢。”

最后,虽然《瓦尔登湖》确实是一本人文思想的经典之作,但其中对一部分观点我仍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书中常提到一种“孤独”,确实这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不能理解他的思想的一种落寞之情。这是一种高尚的感情,说明作者不愿与当时虚伪的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他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绝对批判,对于社会的全盘否定,我想只是其当时所处的特殊社会条件的产物。我们要在理解这一背景的条件下看待作者的这部分观点。毕竟事实已经证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使人类向前发展,秩序使人类得以建立基本道德,这是就大范围的全人类而言。如果都如梭罗般,完全脱离社会,那么人类的发展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停滞。当然这里所谈的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人类都能具备哪怕是那么一点儿追求自然、简朴、和谐、平静的思想,那么人类社会就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经典语段

1.……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2.……然而我有时经历到,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

《湖水像什么 优美句子》
湖是什么的,像什么 第四篇

1、岸边,随风飘摆的垂柳悄然而立,像是几位对着湖镜梳妆打扮的窈窕淑女,却又像是几位眺望远方的婷婷玉女。
2、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
3、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4、湖水就像是一面闪着圣辉的云幕,与天上的云一起凝视着这个世界。湖水像什么 优美句子
5、湘湖的水,碧绿得像一块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就像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瑰丽无比。
6、西湖那一湖水绿得仿佛一块无瑕的裴翠;湖面平静得像一块明晃晃的镜子;倒映着红瓦绿树。
7、平日里湖水绿得像一块翡翠,静得如一面镜子。
8、那湖水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许多钻石洒在湖面上。
9、鲤子湖碧绿的湖水像一块无暇的翡翠,优美句子。
12、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
13、湖水是那么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4、湖水风平浪静的时候,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照着湛蓝的天空,火红的太阳和宽阔的大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44774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