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国庆节】
逝去的永远不再回来
这个国庆,全家人回到老家陪奶奶。奶奶本来就有病,而如今,病得更加严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很害怕,害怕奶奶走了,害怕以后见不到她了。我曾做梦,梦见我走在泥泞的泥土路上,撕心裂肺的大吼:“奶奶!奶奶!”奶奶却不见了,这时我突然睁开眼睛,才发现已经满头大汗,而眼眶也湿润了。
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躺在床上,靠着医疗氧气维持生命,相貌完全变了,比起原先瘦了太多,已经皮包骨头了。无力动弹,无力讲话,甚至连眼睛都难以张开。牙齿掉的只剩下几颗门牙,苍白的脸上没有血色,看着看着,我的鼻子就酸了。所有人都愁眉苦脸的,为奶奶而担心。我是多么希望自己是神医,能治好奶奶的病。我每天都陪在奶奶的身边,帮她敲背,摸腿,总希望她能好起来。听着奶奶微弱的呻吟,我的心就如同针扎一般难受。
一个晚上,奶奶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睡觉,妈妈不让我吵到奶奶,叫我住在三伯伯家,我忘了看奶奶一眼,离开了。我永远不会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就在我坐定,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三阿姨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奶奶不行了。 “什么叫奶奶不行了?”我感觉我快要哭出来了,心仿佛被撕裂了。 而三阿姨的眼眶已经红了,拉上我和姐姐赶去奶奶那儿。不知何时,我已经来到奶奶家门口了,门口站满了人。我不敢多想,我一口气跑到奶奶家,待我看到奶奶时,她躺在床上,双眼紧闭,身体冰冷,嘴巴张着,妈妈、阿姨们、姐姐们、姑姑都扑倒在奶奶身上号啕大哭,看到这儿,我多想上前去抱住奶奶放声大哭,但我要忍住,因为我不哭,才能安慰妈妈。
妈妈和爸爸把我拉到奶奶的旁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能能,快好好看看奶奶。”我仔仔细细地看着奶奶,生怕遗落了任何地方,我要好好记住奶奶的模样,永永远远地埋藏在心底,不知何时眼泪滴了下来,奶奶对我的教导,对我的爱就在今天都化为乌有了。终于忍不住,眼泪从眼睛里蹦了出来,一发不可收拾。眼前的我渐渐的长大,而面前照顾我的老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时间不会为谁停留,一眨眼,眼前的孩子已经变成了一名中学生,而奶奶就这样走了。转眼看到爷爷,他安静的站在一旁,一言不发。此刻的他心里一定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对奶奶说。他一定不相信眼前的一幕,他和奶奶相依相伴了几十年,但现在却只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我担心怕他耐不了寂寞。
三天时间,奶奶被亲属瞻仰,被哭着送进冰柜,而从冰柜到棺材时,大家哭的更加稀里哗啦,姑姑和姨婆差点冲过去抱住奶奶。最终变成了一盒骨灰,望着那盒骨灰,眼泪又从每个人的眼睛里逃了出来。直到最后被安葬在坟墓里,所有亲人都冒雨来陪奶奶,奶奶在天上会不会感觉很幸福?
奶奶的去世,使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中,但是,我明白逝去的永远不再回来。因此我要努力,让奶奶看到我的进步,不让她失望,让她安心地去。我也初次尝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是那么的心酸,是那么的悲痛。这滋味,是用多少眼泪累积起来的,是用多少爱累积起来的。我深深的明白,一定以奶奶为榜样,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的做人,为她完成她心中未完成的“梦”。
马斯洛公 逝世日纪念文章
这篇日志是在八号凌晨写的,昨日应当发出的,延至现在。
1970年的今天(6月八号),心理学界一颗巨星陨落了,他就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了解他的生平,从他的坎坷经历中带给我们很多鼓舞与期待。他是一位犹太人,心理学领域有好多犹太人。最初了解他是从他的理论需求路线开始的,这学期花了不少精力一直去了解西方的各派心理学家尤其特别了解他们的成长史,马斯洛、阿德勒、布鲁纳此类响当当的人物着实伟大。
从小缺乏母爱,小学在受人鄙视的环境下成长,主要是因为他是犹太种族。记得在阅读其传记时他讲过,初中时单词拼写得了全班第一,老师非认为是他在作弊,课堂不断提问直到她当不上来为止,在记述中把那个老师描绘为“可怕的坏女人”。直到高中,上拉丁文课他回答得非常迅速,得到了一位男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被他称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开始。
好多心理学家在学生时代不是非常起眼,但他们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光辉的成就,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教师应当是一种反思或启示。
初上大学他是顺从父母之命选择了法律专业,对他来讲不喜欢的事情学起来是非常痛苦的,直到第三个学期他放弃了法律专业选择转校选择了心理学。
马斯洛先生非常幸运的是在纽约碰到了一大批从德国而来的学术巨人,如维特海默,他还有幸做过桑代克的助理,这些非一般的名师对他的影响是至为关键的。
二次大战时,他目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剧,下决心完成自己的研究,以证明人类有能力战胜仇恨和毁灭。为了实现自己的研究计划,曾深入北美印第安部落进行调查,为自己的理论寻找依据。
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几派心理学领域中,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罗杰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虽然这不大符合一个科学的态度。这些学派门类理论各异,很多是直接对立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实际来讲对我们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指导。中国没有的,就应当老老实实向西方学习。弗洛伊德所主张的人更像一个生物人,内心有一种抵触,我特别认可马斯洛所主张的人是一个社会人。人的发展是要受社会制约的,也许二者不能完全存在统一,社会的发展也许需要人类的一些付出,这是我的浅薄观点。
以下为搜集的相关马斯洛公的资料: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 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
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08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
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青少年时期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借锻炼身体冀求得到补偿。进人大学后读到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我非常喜欢这一伟大的理论),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仍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马斯洛曾经在美国的纽约市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后来在布鲁克林大学、布兰代斯大学教书。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里,这使他的观点具有理想主义甚至是乌托邦的色彩,但却使我们不得不更加佩服马斯洛对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洞察力,因为他的很多预言如今都成为现实。现在很多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以人为本、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积极的人生观、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等,在马斯洛生活的那个年代,却是那样的石破天惊。
在中国,马斯洛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987年,我国曾经掀起了一股“马斯洛热”,一时“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术语成为国人的时髦语,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他是一位功臣。
当他第中学后他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于1926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由于感觉自己的兴趣不在于法律,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威斯康星大学跟随铁钦纳学习心理学,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他又师从赫尔研究动物学习
行为,他发现华生的行为主义方法较之构造主义更合理一些,因此,他开始对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产生兴趣。
马斯洛于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1930 年获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 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在威斯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在知名的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魏特海默也曾任马斯洛的老师。至此,他渐渐对猿猴产生了兴趣,并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对猿猴的支配权和性行为的研究中,马斯洛闯入了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1932 年2 月至 1933 年5 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35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他正在构思一个建立在支配驱力之上的初步理论,用来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1935 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直到 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1951 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54 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惟以当时行为主义思想正盛,而未受重视,连他的文章都无法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直到 1961 年结合志同道合者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第二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 32 分会。至此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才获得一席之地,也因此使他在 1967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并任《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1969 年退休后赴加州,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 年 8 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1971 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本人未能亲眼看到他多【人去世了文章】【人去世了文章】
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
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
爱德华·霍夫曼为马斯洛写的《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是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书和励志书,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如果你想“自我实现”的话。最好的教导方法,不论是历史、数学或哲学课,都在于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美。——马斯洛《人性能到达的境界》。
猪八戒的需求是生理,沙僧的需求是安全,白龙的需求是归属,唐僧的需求是荣誉,孙悟空的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他们取经目的不同,价值观不一样,所以行为就很好理解:八戒偷懒,沙僧撮合,白龙无闻,唐僧哭啼,悟空拼命。《西游记》的五人团队刚好代表了马斯洛五个层次的。【人去世了文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970 年新版书内,改为如下之 7 个层次: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safety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need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aesthetic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self-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解释,各种需求层次之间存在有以下的关系和特点: 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
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needs),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求(growth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质,为均系由于生
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性需求(deficiencyneeds)。 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 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 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
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