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春节】
高二语文导学案——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1
2
3
4
5
高二语文导学案——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1【唐诗宋词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导学案.呜咽其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
3
4
高二语文导学案——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芜 妩媚 落霞孤鹜 好高骛远 ....
B.李煜 熨衣 钟灵毓秀 郁郁葱葱 ....
C.罗襦 蠕动 孺子可教 儒雅端庄 ....
D.罗衾 矜持 青青子衿 寿终正寝 ....
答案 C
解析 A项“芜”读wú,“妩”读wǔ,“鹜”、“骛”均读wù;B项“熨”读yùn,其余均读yù;D项“衾”读qīn,“矜”读jīn,“衿”读jīn,“寝”读qǐn;C项均读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妆梳洗迟 ..
B.还乡须断肠 .
C.日日花前常病酒 ..
D.罗衾不耐五更寒 ..
答案 B
解析 “须”应为“必,定”。
3.下面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双双金鹧鸪”有暗示的含义,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B.“未老莫还乡”,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
C.“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
D.“别时容易见时难”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牵掣而难以相见的怨愤。
答案 D
解析 是指告别故国而难以相见的怨恨。
4.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弄妆:修饰仪容 须:等待 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 不耐:忍受不了
潍坊七中高二年级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分层学案【新授】
主备人:王志全 审核人:李光辉 时间:2012、02、07
注:带有﹡的题目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 学习目标:【唐诗宋词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导学案.呜咽其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词的简介
(一)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称为“ ”、“曲子词”、“ ”、“诗余”等。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或“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 三种,58字以内为 ,59—90字为 ,91字以上为 。
(二)词牌:又叫曲谱,后叫词谱。
1、演变: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2、方式:填词人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范本,进行创作。要按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
3、词牌的来源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三)词的发展:
1、民间词(敦煌曲子词):词的开端阶段。
2、文人词:
①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及《忆秦娥》
②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刘禹锡、白居易(《江南好》)等人的词 ③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 、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 ,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 高 雅而全 面 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熟读本单元的六首词作,找出不理解的地方。
【课堂学习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温庭筠《菩萨蛮》
(一)诵读,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学生自主完成)
菩 萨 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 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懒起画蛾眉⑥。 弄妆⑦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⑧交相映。 新帖⑨绣罗襦⑩ , 双双金鹧鸪⑾。
(二)品读与探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诵读这首词,试圈出各词句的韵脚,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2、试找出全词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二、学习韦庄《菩萨蛮》
(一)诵读词作,理解意思。(学生自主完成)
菩 萨 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二)学习与探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2、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三、学习冯延巳《鹊踏枝》
(一)诵读词作,理解词意。(学生自主完成)
鹊 踏 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作者简介]【唐诗宋词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导学案.呜咽其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简介“闲愁词”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三)问题探究(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李璟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一)诵读词作,理解词意。(学生自主完成)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1、诵读几遍;解释划线的词句及加点的词语。
2、找出《浣溪沙》词押韵的平仄规律。
(二)品读与探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上一篇:假期趣事作文350字
下一篇:沁园春长沙注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