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秋节】
tánɡwánɡbïshānzhōnɡ1、 唐 王 勃: 山 中
chánɡjiānɡbēiyǐzhìwàn
长况
江
悲 已 滞, 万 里 念
lǐniànjiānɡ
将
归。
ɡuī
kuànɡshǔ
属 高 风 晚, 山 山 红 叶 飞。
ɡāofēnɡwǎnshānshānhïnɡyâfēi
suíxuēdàohãnɡrãnrìsīɡuī2、 隋 薛 道 衡: 人 日 思 归
rùchūncáiqīrìlíjiā
rãn
ɡuī
luî
yàn
hîu
sī
fā
入 春 才 七 日, 离 家 已 二 年。 人 归 落 雁 后, 思 发 在 花 前。
yǐârnián
zàihuāqián
tánɡdùfǔjuãjù
3、唐 杜 甫:: 绝 句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迟 日 江 山 丽 , 春 风 花 草 香 。 ní rïng fēi yàn zǐ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泥 融 飞 燕 子 , 沙 暖 睡 鸳 鸯。
tánɡdùfǔjuãjù4、 唐 杜甫: 绝句
jiānɡbìniǎoyúbáishānqīnɡhuāyùrán
江 碧 鸟 逾 白, 山 青 花 欲 燃。
今 春 看 又 过, 何 日 是 归 年?
jīnchūnkànyîuɡuîhãrìshìɡuīnián
tánɡjiǎdǎoxúnyǐnzhěbùyù5、唐 贾 岛: 寻 隐 者 不 遇
sōnɡxiàwântïnɡzǐyánshī
只 在 此 山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cǎiyàoqù
zhǐzàicǐshānzhōnɡ
中
, 云 深 不 知 处。
yúnshēnbùzhīchù
tánɡbáijūyìyíàisì
6、 唐 白 居 易: 遗 爱 寺
nînɡshílínxīzuîxúnhuā
shí
shíwãnniǎoyǔ
弄 石 临 溪 坐, 寻 花 绕 寺 行。 时 时 闻 鸟 语, 处 处 是 泉
ràosìxínɡ
声
chùchùshìquánshēnɡ
。
hànyuâfǔjiānɡnánkěcǎilián7、 汉 乐 府: 江 南 可 采 莲
jiānɡnánkěcǎiliánliányâhãtiántiányúxìliányâjiān 江 南 可 采 莲,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yú
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
xìliányâ
yâdōnɡyúxìliányâxīyúxìliányânányúxì
liánběi
hànyuâfǔzhǎnɡɡēxínɡ
8、 汉 乐 府: 长 歌 行
qīnɡqīnɡyuánzhōnɡkuícháo
青 青 园
中
葵, 朝 露 待 日 晞。
lùdài
生
rì
阳 春 布 德 泽, 万 物
yánɡchūnbù
常
dãzãwànwùshēnɡɡuānɡ
光
黄
辉。
huī
衰
chánɡkǒnɡqiūbǎi
川
恐 秋 节 至, 焜
jiãzhìhǎilì
huánɡhuáshí
fù【中秋月古诗加拼音】
华 叶
yâshuāiɡuī
。
百
chuāndōnɡdào
壮
东 到 海, 何 时 复 西 归?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hãxī
少
shàozhuànɡbùnǔlǎodàtúshānɡ
伤
悲 。
bēi
qīnɡqiánhâtānmínɡrìɡē9、 清 钱鹤滩: 明 日 歌
mínɡrìfùmínɡrìmínɡrìhãqíduōwǒshēnɡdàimínɡrìwànshìchãnɡ 明 日 复 明 日, 明 日 何 其 多, 我 生 待 明 日,万 事 成 cuōtuïshìrãnruîbâimínɡrìlěichūnqùqiūláilǎojiànɡzhìcháokànshuǐ
蹉 跎。世 人 若 被 明 日 累,春 去 秋 来 老
将
至。朝 看 水
dōnɡliúmùkànrìxīzhuìbǎiniánmínɡrìyǒujǐhãqǐnɡjūnwǒmínɡrìɡē
东 流,暮 看 日 西 坠。百 年 明 日 有 几 何,请 君 我 明 日 歌。
tánɡlǐqiáozhōnɡqiūyuâ10、唐 李 峤: 中 秋 月
yuánpîshànɡhánkōnɡjiē
圆 魄
上
寒 空, 皆 言 四 海 同。
yánsìhǎitïnɡ
安 知 千 里 外, 不 有 雨 兼 风。
ānzhīqiānlǐwàibùyǒuyǔjiānfēnɡ
sînɡfànzhînɡyānjiānɡshànɡyúzhě
11、 宋 范 仲 淹: 江 上 渔 者
jiānɡshànɡwǎnɡláirãndànài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lúyúměilǐ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
jūnkànyìyâzhōuchūmîfēnɡbō
sînɡlǐqīnɡzhàoxiàrìjuãjù
12、 宋 李 清 照: 夏 日 绝 句
shēnɡdānɡwãirãnjiãsǐ
生
至 今 思
当 为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yìwãiɡuǐxiïnɡ
雄
江
。
zhìjīnsīxiànɡ
项
羽, 不 肯 过
yǔbùkěnɡuîjiānɡdōnɡ
东。
tánɡlǐhâmǎshī
13、唐 李 贺: 马 诗
dàmîshārúxuě
hã
dānɡ
jīn
luî
nǎo
大 漠 沙 如 雪, 燕 山 月 似 钩。 何 当 金 络 脑, 快 走 踏 清 秋。
yànshānyuâkuàizǒu
tà
sìɡōu
qīnɡqiū【中秋月古诗加拼音】
xīhànliúbānɡdàfēnɡɡē14、西 汉 刘 邦: 大 风 歌
dàfēnɡqǐxīyúnfēiyánɡwēijiāhǎinâixīɡuīɡùxiānɡ
大 风 起 兮 云 飞 扬, 威 加 海 内 兮 归 故 安 得 猛 士 兮 守 四 方!
乡
,
āndãměnɡshìxīshǒusìfānɡ
sînɡlùyïushíyīyuâsìrìfēnɡyǔdàzuî
15、宋 陆 游: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jiānɡwîɡūcūnbùzìāishànɡsīwãiɡuïshùlúntái
僵
卧 孤 村 不 自 哀,
尚【中秋月古诗加拼音】
思 为 国 戍 轮 台。
y夜â l阑án w卧î tī听nɡ fē风nɡ chu吹ī y雨ǔ, ti铁ě m马ǎ bī冰nɡ h河ã r入ù mâ梦nɡ
16、tá唐nɡ d杜ùf甫ǔ: ch春ūn y夜â x喜ǐ y雨ǔ
h好ǎo y雨ǔ zh知ī sh时í ji节ã, dā当nɡ ch春ūn n乃ǎi f发ā
sh生
ēnɡ
。 su随í fē风nɡ qi潜án r入ù y夜â, r润ùn
w物ù
x细ì w无ú sh声
ēnɡ
。
y野ě jì径nɡ
y云ún
j俱ù h黑ēi,
ji江
ānɡ chu船
án hu火ǒ d独ú
mí明nɡ
。
xi晓ǎo k看àn hï红nɡ sh湿ī ch处ù, hu花ā zh重
înɡ j锦ǐn ɡu官ān
ch城
ãnɡ
。
17、tá唐nɡ l李ǐ b白ái: z子ǐ y夜â w吴ú ɡē歌.qi秋ū ɡē
歌
ch长
ánɡ ā安n y一ì pi片àn yu月â, w万àn
h户ù d捣ǎo y衣ī
sh声
ēnɡ
。
qi秋ū fē风nɡ chu吹ī b不ú j尽ìn, zǒ总nɡ sh是ì
y玉ù
ɡu关ān qí情nɡ
。 h何ã
r日ì
pí平nɡ
h胡ú l虏ǔ
, li良
ánɡ r人ãn b罢à
yu远ǎn
zh征
ēnɡ
。
18、 tá唐nɡ
dùfǔ bāzhântú
杜 甫 : 八 阵 图
ɡōnɡɡàisānfēnɡuï mínɡchãnɡbāzhântú
功 盖 三 分 国 , 名 成 八 阵 图 。
jiānɡliúshíbùzhuǎn yíhânshītūnwú
江 流 石 不 转 , 遗 恨 失 吞 吴 。
19、n南án sî宋nɡ zh朱ū x熹ī: qu劝àn xu学ã sh诗ī
sh少ào ni年án y易ì l老ǎo xu学ã n难án
ch成
ãnɡ, y一í c寸ùn
ɡu光
ānɡ y阴īn b不ù k可ě qī轻nɡ
。
w未âi ju觉ã ch池í tá塘nɡ ch春ūn c草ǎo mâ梦nɡ, ji阶ē qi前án w梧ú y叶â y已ǐ qi秋ū sh声
ēnɡ
。
l来ái
。
tánɡwánɡwãisînɡbiã20、唐 王 维: 送 别
xiàmǎyǐnjūnjiǔ
jūndàn
yánqù
bù
dã
yì
下 马 饮 君 酒, 问 君 何 所 之? 君 言 不 得 意, 归 卧 南 山 陲。 但 去 莫 复 问, 白 云 无 尽 时。
wânjūnwî
hãsuǒzhī
ɡuībái
nánshānchuíwú
jìn
shí
mîfùwânyún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静夜思》
作者: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â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ïu wàng míng yuâ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ï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咏柳》
作者: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qīng zhōu yǐ guò wàn chóng shān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游子吟》
作者:孟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行 密 密 缝 ,
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 ,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
奉贤区古华小学 朱琴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能背诵古诗。
2、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体会诗意。
教学重点:熟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任务
1、开火车——搜罗你记忆中的经典古诗。
(有兴趣有能力的可以简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理由)
2、师:的确,唐诗宋词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赅却
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出示诗题《乡思》《中秋月(之二)》并齐读)
说明:学习古诗,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习以为常了,因此“求新求变”地开始古诗的
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对之前自己识记的古诗来一番好好地复习。
这里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一般学生只需背诵,而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说说理由。
二、学习古诗《乡思》
(一)初读古诗《乡思》,正确流利
1、欣赏古诗画面,感受浓情
师:悠扬的琴声,唯美的画面,这就是唐朝诗人李觏的诗作《乡思》寥寥几字背后表达的无
尽意蕴。
2、简介作者:李觏
1)读准字音:觏(gou)
2)补充文字资料:李觏,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北宋思想家、诗人,世称盱江先
生。
3、初读古诗
1)谁愿意读一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音。(正音:暮mu)
2)指名再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3)自由朗读
说明:虽说是五年级,但对一些字的读音和书写依然应该加以重视,必须正音正形,毕竟“先
入为主”。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情景渲染再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教师点拨
落日:太阳下山的地方;
极:尽;
暮云遮:傍晚的云彩挡住。
3、再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
读完整首诗,联系诗的题目,你是否能说说古诗的大意呢?
说明:在大致理解古诗大意的过程中,其实也教会学生如何理解一首古诗的大意,既有学生
的“自主性”,又有教师的“引导性”,两者皆有体现。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同桌互读,边读边注意停顿
2)集体交流停顿,齐读古诗
2、感悟诗意
1)自由读并思考:作者李觏通过这首五言诗,想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
2)指名交流。(板书:思乡之情)
3)体会诗人的心情后,再次吟诵(男女声配合)
(四)配乐、尝试背诵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三、学习古诗《中秋月(其二)》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老师吟诵古诗《风》,简介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对,他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中秋月(其二)》的
作者李峤。李峤,字巨山,唐代诗人。人们把他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2、释题。这是一组诗,古人常常以一个名字写一组诗,于是用其一、其二等加以区别。
3、自由朗读。
说明:这首诗及作者都是学生较陌生的,所以适当的补充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学生再读这首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教师点拨
圆魄:中秋节的月亮 皆:都
言:说 安:怎么,反问词。
3、再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
4、小结:的确,正像李桥所说的那样,中秋之夜未必每一个地方都是皓月当空,只是当时交
通不发达,无从考证,诗人李峤在诗中所说的在今天看来的确是非常正确和科学的。
(学生浏览一组中秋之夜各地的天气情况的画面)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自由朗读,边读边注意停顿
(2)交流停顿,齐读古诗
2、感悟诗意
(1)师范读
(2)体会诗人的心情,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展现了诗人敢于质疑的精神,
再次自由朗读,体会感悟。
3、尝试背诵
1)挑战背诵 2)开火车背诵
说明: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在一般的唐诗中是比较少见的,可以说体现的是作者的
一种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因此诗意的理解很有必要。
四、大家都来赛
1、简述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学的古诗的作者都姓李,那么接下去我们就来个李姓诗人诗作大
比拼,以小组为单位。
2、小组比赛。
说明:这样活泼的复习形式相信能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又撷取了浩瀚古诗海洋中的两颗明珠,相信又带给大家全新的感受,希望大家利
用课余的时间多读古诗,领略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给你的震撼和自豪感。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
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乡思》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
的浓郁乡思。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
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
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
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
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
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突出
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中秋月(之二)》这首诗则是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
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
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
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体现的是诗人的一种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教科书上的学习和课外阅读,学生的古诗已经积累了
不少,对于古诗的朗读、理解、背诵已经有了一定的习惯和方法。而且这类古诗仅限于学生
能背诵,大致知晓古诗的意思,因此学习本身不具备太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编写说明中,编者明确指出:“古诗诵读的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只要大致了解
古诗的意思,不要作过多的讲解。”,基于这一精神,将这两首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为:
1、熟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能背诵古诗。
2、初步理解《乡思》《中秋月(之二)》的意思,体会诗意。
四、教学分析
如今,我们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大量地加入落日“古诗诵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
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激发学生常读古诗、
爱读古诗的好习惯,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但“古诗诵读”的教学与之
前的古诗教学已经大不相同,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人文性,即不讲究字面讲读,而侧重于读、
诵、悟。因此,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1、兴趣激发很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
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要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于是,在课堂一开始就来一个“搜罗你记忆中的经典古诗”,
既是学生古诗积累的一种运用,也是其自信心的一种锤炼,在交流中享受成就感。
2.读诵诗文是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而且这也是如今“古诗诵读”的一大
教学重点和手段,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不厌其烦
地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而教师只作“雪中送炭”。 如在两首古诗的教
学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请学生再读这首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
哪些地方不明白。2)教师点拨。同时“读诵”始终贯穿其间,有初读、再读、范读、边思边
读等,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同时根据两首古诗的不同风格采
用不同的“催化剂”,帮助学生背诵。如《乡思》配以幽怨的乐曲,激发学生感同身受的思乡
之情。而《中秋月》则是利用挑战背诵和开火车背诵这样的激励手段刺激学生们的表现欲,
强化他们背诵的行为。多种形式的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
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
量的积累。
3.不忘明诗意赏意境 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
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对学生进行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等相关知识进行补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因此两首诗中都对作者进行一定的介绍,
或生平或其他家喻户晓的诗作,但内容并不复杂,所谓“点到为止”。同时在重点字义的理解
后连字成句,通篇知晓,随后揣摩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这其实也是古诗教学中“人文性”
的体现。
4、巧用媒体来添翼
其实,我们的古诗最大的魅力就是寥寥几字背后却蕴含了无穷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蕴,要
很好地理解,除了我们习惯的“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更多地需要借助一些方法。这里,不
禁想到了调动听觉、视觉、感觉于一身的多媒体。于是,为了迎合浓浓思乡情就让学生欣赏
至美的《思乡》古诗配乐画,随后穿插于随后的学习中,为学生们的情绪宣泄提供最佳的载
体。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秋月(其二)》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和质疑态度,适时地浏
览一组中秋之夜各地的天气情况的画面,从而使理解更进一步。
关于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在如今的教学中因为出现的比较多,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多抱着司空
见惯的态度,大致就是读一读、讲一下大意,然后背一下就完事了。的确,这里是涉及到一
个度的问题:讲得多拔高要求,而十分钟搞定似乎有违背初衷之嫌。在本堂课中,我努力保
持着学习和运用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经典古诗大搜罗”到学
习两首古诗到“李氏诗人诗作大比拼”,重点让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其间穿插诗意的理解和
体味。但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显得一筹莫展,更多地是习惯于听老师讲解,缺乏自己去理
解的习惯和能力。于是在想,对于即将升入中学的他们来说,以后会接触大量的古文学习,
这样的理解力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势必力不从心。所以,这里的“大致理解”对于一些学有
余力的学生而言,应该教授一些方法的知道和常用字义的积累。这些,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也有一定的体现。
<中秋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古诗全文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
2、玉盘:指月亮。中秋月古诗。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
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中秋月古诗。“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有关月亮的古诗。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关月亮的古诗。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唐·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4、<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5、<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6、<月>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7、<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8、<江月>
唐·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9、<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10、<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1、<十六夜玩月>
唐·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12、<十七夜对月>
唐·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1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秋夕望月>
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15、<杂曲歌辞·竹枝>
唐·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16、<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17、<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唐·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18、<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19、<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唐·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20、<咏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一、春天的古诗
1、<忆江南>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3、<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8、<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夏天的古诗
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三、秋天的古诗
1、<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4、<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秋日>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4、<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6、<观雪>
宋·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7、<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8、<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