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秋节】
中秋月
作者: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
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月亮经历的阴晴圆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好时光呀好时光,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赏析:
古来关于月的诗词很多,有关阴晴圆缺的感慨也很多。徐有贞在中秋月的“皎洁”中想到了“阴晴圆缺”,但没有沉迷于感伤之中,一句“且喜”很是洒脱,末句的常见中秋月更是体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比起大多数诗人最后落点于来年的悲伤更显精妙。
而从该词的结构读来很有趣,上片和下片中“偏皎洁”、“好时节”均有上下句顶针,并且下片首句“阴晴圆缺”与上片末句顶针、下片末句“中秋月”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各位小伙伴们,中秋节是团圆之日,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光吧!希望以后的每个中秋节我们都是开开心心。毕竟“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知识拓展
徐有贞是明代的大学士,对天文、地理、水利、阴阳八卦等无所不通。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却喜好功名。他由于治水有功加官进禄,通过辅助明英宗复辟,平步青云。不过,他借助职权诬陷著名诗人于谦(曾写下佳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最终将其杀害,成就千古骂名。不过他晚年被人诬陷浪迹于山水之间,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和诗作。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外祖父。祝枝山的文才会不会与他的外祖父有关呢?
中秋节教案
活动目标: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作为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策划中秋赏月会系列活动,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活动研究。了解古往今来咏月诗作者的生平,比较历代文人咏月的意境,领略咏月诗的魅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以听读说写并重,赏析诗歌,拓展教学,丰富知识,训练学生大文科思维能力,概括组织能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活动准备:
策划者事先向学生交代活动创意,收集咏月的诗词(各组分朝代搜集,避免重复)。
活动过程:
【主题】一年容易又金秋, 中秋佳节,让我们为亲人、为朋友送去一份诚挚的祝福,借一轮明月带去我们的问侯与思念,让我们共同聚首在这千里明月中。
【时间】:2010年9月22日上午
【地址】:高三7、8班教室
【程序】:
一、导入新课
昨天晚上,我收到了一条短信,刚看到的时候我非常生气,因为短信是这样写的:滚!滚!滚!滚!滚!快点滚!快点滚,快点滚!啊,累死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你面前了。提前祝您中秋快乐!
今天就是中秋了,我们不讲课本上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讲讲中秋,讲讲月亮。今天我们这堂课的主标题是“明月千里寄相思”,副标题是“诗·联·歌” 之中秋专题。
在进入正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感受一下由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年容易又金秋, 中秋佳节,让我们为亲人、为朋友送去一份诚挚的祝福,借一轮明月带去我们的问侯与思念,让我们共同聚首在这美好的节日里,遥祝亲人朋友,一切顺心,安康幸福!
二、中秋月圆、美景怡人
一曲《明月几时有》,回荡心头,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一起去欣赏美景佳句,品味美好人生。
1、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送一份淡淡的清香,为洒脱的你送上缤纷的祝福!中秋节快乐!
2、思念是一季的花香,漫过山谷,笼罩你我,而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到心底。愿中秋佳节的合家欢聚伴你一生。
3、一样的月光,一样的你和我,一样的思念,一样的祝福……祝中秋快乐,每天有个好心情。
4、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请接受我中秋节的祝愿,祝你平安幸福!
5、愿中秋佳节:秋风洋溢您,家人关心您,爱情滋润您
财神宠幸您,朋友忠于您,我会祝福您,幸运之星永远照着您!
6、中秋祝福听到、想到、心到、说到、做到、得到,时间到!我的美好祝福已全部让你收到,中秋快乐!微笑甜甜!
7、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活泼开朗的你拥有一个幸福团聚的中秋节!
8、常回家看看吧,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祝中秋佳节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9、甜甜的话语给你捎去甜甜的问候,愿这甜言蜜语伴随温柔的你迎接中秋之夜的到来!
10、中秋了月圆了是祝福的时候了祝你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只有微笑 。
11、风是春的暖,雨是秋的绵;阳光夏季最灿烂,树叶秋季最多彩;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远方的你事事如愿!
12、以感恩的心,感謝所拥有的一切
三、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①,
夜深江月弄清辉②,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③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注释】
①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②清辉,皎洁的月光。③一阕,一首乐曲。
【赏析】
本诗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纡徐而来,显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城里”、“城下”,为全诗紧要处。系舟城下,“城里”之事当然不知,所以首句仅仅以悠闲笔调轻轻带过,但那钟声却有无限韵味,耐人思索。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层层涟漪。
待到他从沉思遐想中醒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似欲亲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时,他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江路又在哪儿呢? 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蓦地,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对一个羁旅中人来说,这“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着,其心情如何,便不再说下去了。实在也无须言说,因为读者自能体会到。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所以方植之说:“欧公情韵幽折,往反咏唱,令人低徊欲绝,一唱三叹而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昭昧詹言》)。这段话可谓此诗的评。此诗以情韵胜,实是欧之本色,其唱叹之致,与欧文相似,而与他学李白或韩愈的那一类诗歌不同。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月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三句写开阔静寂的江面上,明月姗姗而来,静悬空江;第五句写夜深人静,江面的圆月在悄悄地拨弄这水面的月光,泛起一轮一轮的光影;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整个诗作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清幽而淡雅。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都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情感,“月”的寓意相对简单,思乡念人而已。
【答案提纲】【中秋月赏析】
8.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指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
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全国II卷)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
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 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 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
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昨夜深沉,北风呼啸,长驱汉关;天空阴云密布,边关冷月高悬,西山战鼓犹急。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阴沉凝重,暗示边境局势的紧张。【中秋月赏析】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边关将士誓死破贼、决战必胜的豪迈情怀。
【答案提纲】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昨夜深沉,北风呼啸,长驱汉关;天空阴云密布,边关冷月高悬,西山战鼓犹急。暗示着边境局势的紧张;也反衬边关将士誓死破贼、决战必胜的豪迈情怀。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中秋月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2004年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诗人开篇就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清的基调,说自己是天地间一个迂腐的文人。诗人看似自嘲的笔触指向自己,实是笑骂当时昏庸腐败的唐王朝。自从杨国忠、李林甫这两个小人当政后,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将繁荣的大唐盛世变成了水深火热、民不聊生,诗人空有壮志却报国无门,屡受挫折,离乡背井,颠沛流离。诗人将对朝廷的不满暗转至笑自己“腐儒”,更彰显了诗人悲愤无奈的心情。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遭受乱世之苦,一路逃亡,面对苍穹中的一片云彩,仰望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心中不禁有许多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本是人之常情,而杜甫虽是诗圣却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与亲人天涯两个,还要遭受兵乱之苦,诗人心中更是痛苦万分,思念家乡的亲人,营造了全诗凄凉感伤的氛围,并为颈联、尾联的转折埋下了伏笔,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服人的诗意效果。
“落日心犹壮,秋风命欲苏。”继颔联思乡悲凉之后,诗人稍转笔调,将新的一面——热烈崇高展现在读者面前、“落日”、“秋风”本是衰退、腐朽之物,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热烈崇高的新内涵。正如唐初王勃《腾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所说,诗人晚年身弱体衰还要为国家效力,也是“死则正邱,大圣犹羡其仁;穴则知雨,汉儒尚缺其智”的崇高赞美的化身。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尾联化用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爱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一腔热血之情。格调由首联的悲凉凄清转至尾联的热烈崇高,诗人的报国热情淋漓尽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综其全诗,诗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有弦泉幽咽之音,更有云雷奋发之志。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
主旨和写作手法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状物的两句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园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抒情的两句
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忧”。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5、(1)请写出“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分)
(2)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5、⑴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2)抒发了作者与弟弟相聚后不久又不得不离别,不知以后何时才能再相聚的哀伤与感慨。
<中秋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古诗全文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中秋月古诗赏析_作者苏轼。“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
2、玉盘:指月亮。中秋月古诗。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
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中秋月古诗。“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观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其全诗如下: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7]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7]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18]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9]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20]沙:指金沙堆。
[21]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23]“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24]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27]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8]激射:喷射。
[29]目眩(xuàn):眼花。
[30]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31]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32]广寒宫:即月宫。
[3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4]于是:在这里。
[35]备:齐全,完备。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词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前言]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古诗夜宿山寺翻译赏析_夜宿山寺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古诗夜宿山寺翻译赏析_夜宿山寺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