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清明节变味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清明节焚香祭祖是一直以来的习俗。但是,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商家,借着清明的名义,宣传封建迷信,为了迎合客人的虚荣心,商家将烧纸祭拜做了很大的粉饰,放大客人们的虚荣攀比,祭奠祖先的活动越来越充斥着铜臭味。
你看看,多少祭祖多了敲锣打鼓的祭奠队伍,盛装打扮。昂贵的花圈,祭祀用品多了无数新品类。连纸钱都有了无数的名目。不烧个百亿千亿,你还对得起你的祖宗么!大摆筵席,铺张浪费,甚至代客扫墓,代磕头代哭等等,不断的庸俗化商业化清明节这样一个追思先人的日子。《论语学而》,曾子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谨慎地对待先人的去世,追念久远的先祖,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随着祭祀产品的快速更迭,人们长期选用的蜡烛、冥币、纸金元宝等传统祭品大有淘汰之势。在祭品市场上,现世“高大上”的产品纷纷摇身一变,化作成时髦的纸iphone、纸LV包和纸别墅,其外表不可谓不“亮丽”,价格不可谓不“高贵”。
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祭祀是清明节最为普遍、核心、重要的文化功能。每逢此时,一家人扶老携幼在祖坟前祭拜,点香祭酒、供奉酒饭并行跪拜礼,人们在追忆去世亲人的同时,也寻获着血浓于水的家族认同感。
但在当下,因为种种扭曲的观念,墓地变成生长歪风邪气的“土壤”。对不少人,祭品包装精美、外观豪华,才有面子,给家族“长脸”;有人抱以守旧观念,图一句“死得起”,不惜天价购买墓地;还有些人为了显身份,公车扫墓、公款修墓,为人民群众所不齿。
清明节讲究人与自然和谐,这反映了中国人敬畏生命的哲学思考,也体现出东方文明追求天人合一的精髓。社会经济在发展,祭祀方式不断创新变通,祭祀产品有所更新未尝不可。但在全社会提倡“清洁而明净”的祭祀新风中,别把奢侈风气当成新潮。何况浮华名贵终乃身外之物,缅怀故人、感恩亲情才是清明内涵的本真。
临近清明节这两三天,无论是在市区,还是在乡下,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有的一堵就是半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天气晴好,临近清明节,扫墓的人群比较集中;其次,现在私家车数量大幅度增加,现有的道路还适应不了。
清明节,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孝顺节,后人们总是利用这个节日来表达对自己逝去长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难怪再远的游子到了清明节,都总是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回家,为逝去的长辈扫墓,献上一炷香,压上一捆纸钱,一表晚辈的怀念感恩之情,这无疑是中国优良的传统习俗之一。
可是,认真看一看今天的清明节,再冷静想一想,总觉得今天的清明节多有不纯的味道。
古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现在的清明节,看到许多家庭“拖家带口”,或开车,或步行去扫墓,不过从大人到小孩,个个是喜逐颜开,一路欢声笑语,带了饮料,带零食,寻不到半点的悲情愁绪。难怪有的家长感叹,孩子哪是去扫墓,简直是去春游。还有,就是家里有青春勃发的年轻人,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他们也宁愿出钱,而不愿出力,他们花钱雇人对坟墓先锄了草,而后,家人再去完成“仪式”,轻松快捷,又不失对先人的祭奠,可是,这样做似乎少了点清明节本有的内涵和滋味。
今天,生活好了,但是,对老人“薄养厚葬”的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在我们身边常常看到,老年人为家庭,也为儿女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却被儿女及家里人嫌弃,无法过上正常生活,一日三餐无法保证,一旦病痛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照顾,更惨的是连栖身的地方都没有。对此,有人总爱拿国家“福利差”,儿女晚辈生活压力大来说事,但是,我们想问一句,儿女尽力了没有?老年没有了劳动能力,没了经济来源,又多病失去行动能力,这时候,老人最需要儿女晚辈照顾,却被嫌弃乃至遗弃,而到老人逝世后,儿女却舍得花钱办体面的丧事;清明节全家出动去扫墓。对这样的做法,在地下的死人会怎么想?众邻乡亲又会怎么看?儿女们能够“心安”吗?
下一篇:清明节感想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