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春节】
春夕崔涂篇一
《春夕旅怀 崔涂》
春夕崔涂篇二
《春夕》
春夕崔涂篇三
《春 夕》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 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诗经名句精选全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名句精选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2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2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25、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2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2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2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春夕崔涂篇四
《崔涂诗集》
【秋夕送友人归吴】崔涂离心醉岂欢,把酒强相宽。世路须求达,还家亦未安。旅程愁算远,江月坐吟残。莫羡扁舟兴,功成去不难。【晚次修路僧】崔涂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读段太尉碑】崔涂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读方干诗因怀别业】崔涂把君诗一吟,万里见君心。华发新知少,沧洲旧隐深。潮冲虚阁上,山入暮窗沈。忆宿高斋夜,庭枝识海禽。【友人问卜见招】崔涂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但逢公道日,即是命通时。乐善知无厌,操心幸不欺。岂能花下泪,长似去年垂。【巫山庙】崔涂双黛俨如嚬,应伤故国春。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梦觉传词客,灵犹福楚人。不知千载后,何处又为神。【与友人同怀江南别业】崔涂因君话故国,此夕倍依依。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浮名如纵得,沧海亦终归。却是风尘里,如何便息机。【春日郊居酬友人见贻】崔涂荒斋原上掩,不出动经旬。忽觉草木变,始知天地春。方期五字达,未厌一箪贫。丽句劳相勉,余非乐钓纶。【蜀城春】崔涂天涯憔悴身,一望一沾巾。在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怀才皆得路,失计自伤春。清镜不能照,鬓毛愁更新。【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崔涂欲怆峨嵋别,中宵寝不能。听残池上雨,吟尽枕前灯。失计方期隐,修心未到僧。云门一万里,应笑又担簦。【言怀】崔涂干时虽苦节,趋世且无机。及觉知音少,翻疑所业非。青云如不到,白首亦难归。所以沧江上,年年别钓矶。【感花】崔涂绣轭香鞯夜不归,少年争惜最红枝。东风一阵黄昏雨,又到繁华梦觉时。【秋夜僧舍闻猿】崔涂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影摇云外树,声褭月中秋。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过洛阳故城】崔涂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春日登吴门】崔涂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东林愿禅师院】崔涂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讲销林下日,腊长定中年。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寄青城山颢禅师】崔涂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曾
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喜友人及第】崔涂孤吟望至公,已老半生中。不有同人达,兼疑此道穷。只应才自薄,岂是命难通。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送僧归天竺】崔涂忽忆曾栖处,千峰近沃州。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遥思清兴惬,不厌石林幽。【送友人归江南】崔涂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江上旅泊】崔涂汀洲一夜泊,久客半连樯。尽说逢秋色,多同忆故乡。孤冈生晚烧,独树隐回塘。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寄舅】崔涂中朝轩冕内,久绝甯家亲。白社同孤立,青云独并伸。致君期折槛,举职在埋轮。须信尧庭草,犹能指佞人。【题绝岛山寺】崔涂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残花】崔涂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毕竟终须落,堪悲古与今。明年何处见,尽日此时心。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樵者】崔涂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春日闲居忆江南旧业】崔涂杜门朝复夕,岂是解谋身。梦不离泉石,林唯称隐沦。渐谙浮世事,转忆故山春。南国水风暖,又应生白蘋。【宿庐山绝顶山舍】崔涂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申州道中】崔涂风紧日凄凄,乡心向此迷。水分平楚阔,山接故关低。客路缘烽火,人家厌鼓鼙。那堪独驰马,江树穆陵西。【秋宿鹤林寺】崔涂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烛焰风销尽,兰条露湿空。又须从此别,江上正秋鸿。【秋晚书怀】崔涂看看秋色晚,又是出门时。白发生非早,青云去自迟。梦唯怀上国,迹不到他岐。以此坚吾道,还无愧已知。【己亥岁感事】崔涂正闻青犊起葭萌,又报黄巾犯汉营。岂是将皆无上略,直疑天自弃苍生。瓜沙旧戍犹传檄,吴楚新春已废耕。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崔涂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身从谪宦方沾禄,才被槌埋更有声。过县已无曾识吏,到厅空见旧题名。长江一曲年年水,应为先生万古清。【夏日书怀寄道友】崔涂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鹦鹉洲即事(一作眺望)】崔涂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赤壁怀古】崔涂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馀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湘中弦】崔涂苍山遥遥江潾潾,路傍老尽没闲人。王孙不见草空绿,惆怅渡头春复春。烟愁雨细云冥冥,杜兰香老三湘清。故山望断不知处,鶗鴂隔花时一声。【陇上逢江南故人】崔涂三声戍角边城暮,万里乡心塞草春。莫学少年轻远别,陇关西少向东人。【橹声】崔涂烟外桡声远,天涯幽梦回。争知江上客,不是故乡来。【云】崔涂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送友人】崔涂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放鹧鸪】崔涂秋入池塘风露微,晓开笼槛看初飞。满身金翠画不得,无限烟波何处归。【巫山旅别】崔涂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无限别魂招不得,夕阳西下水东流。【读庾信集】崔涂四朝十帝尽风流,建业长安两醉游。唯有一篇杨柳曲,江南江北为君愁。【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折杨柳】崔涂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泛楚江】崔涂九重城外家书远,百里洲前客棹还。金印碧幢如见问,一生安稳是长闲。【题授阳镇路】崔涂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小桃花发春风起,千里江山一梦回。【江雨望花】崔涂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春夕崔涂篇五
《期末考试2014-2015》
天津市微山路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120分钟)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基础知识(5小题,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的黑体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豆 单/刻
B. 使/ 倾钢 击/含英华
C. 叹/ 狼/蕴 炮D. 渣意 退/ 学/拾旧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赋予 寂莫 喧泄 无济于事 B. 震撼 告戒 秸杆 要言不烦
C. 雄辨 冥王 抚爱 声名鹊起 D. 窠臼 虔诚 行径 曲高和寡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 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 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
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2010年11月6日,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0中国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在江西井冈山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全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市长齐聚井冈山,就新时期红色精神传承与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B. 围绕“淘宝屏蔽百度引商家争议”这一话题,新浪科技对淘宝商户展开调查,试图挖掘出两家互联网企业此番围绕C2C市场所展开的较量,将给双方所争夺的主要对象——淘宝网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C. 很多运动员拿到金牌都要咬一咬,“咬”金似乎正逐渐成为领奖台上的一种时髦举动。这是为什么?兴奋所致?用嘴验证金牌真假成色?还是见大家都咬我也跟着咬?一些网友纷纷提出疑问,而答案也各有趣味。
D. 战国时期,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实行“仁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天下,如“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4分)。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6.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徒长沙,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8.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孙通知上 益:渐渐
B. 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 若真 鄙:品德低下
D. 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汉王败而西,竟从汉 项王即日留沛公饮
B. 及项梁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
C. 文官丞相下陈东方 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
D. 度吾 数十年,竟被秦灭
10.下列语句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 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 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 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第二部 主观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2.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2分)
13.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一去紫台连朔漠, 。
(2) 间关莺语花底滑, 。
(3)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
(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五、诗歌鉴赏(共5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篇六
《技巧训练》
春夕崔涂篇七
《高2013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高2013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第Ⅰ卷(共30分)
、
1.C(A.nuî zhào
B.pīng suì D.ruí yuàn)
2.D(A.峭 磐 B.概 茏 C.摧 靡)
3.C(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A.一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D.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4.C(A.“电影参与”搭配不当。B.“质疑”义为“提出疑问”,“提出”重复赘余,去掉。
D.语序不当,“不仅”放“电子商务”后边。)
5.D(“地上”对“丘壑深邃 ”,“画上”对“笔墨淋漓”,“梦中”对“景象变幻”。)
二、
6.B (楚辞有时使用四言体。文章第五段“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
7.B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推测。)
8.D(“不会受个别诗人
创作影响”错,
三、
9.
10.B(原文最后一句“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卒:终,最终) A.代词,那些;
代词,他。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C.代词,D(
春夕崔涂篇八
《古典诗词鉴赏: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
《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胡蝶:即蝴蝶。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动:动辄、每每之意。经:一作"多".绝:一作"别".
华发:白发。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
【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
《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崔涂,字礼山。两《唐书》无传,江南桐庐富春人,光启进士,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
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
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简介】
崔涂,字礼山,江南(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僖宗光启四年,登进士第。长期在巴、蜀、秦、陇等地游历,故诗多别恨羁愁之作。写景抒情,亦有佳句,惟情调偏于抑郁低沉。有《崔涂诗集》。
崔涂工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崔涂律诗,音节虽促,而兴致颇多,身遭乱梗,意殊凄怅。虽喜用古事,而不见拘束。今人格体,类多似之,殆亦矫翮于林越间,而翛然欲举者也。(明·徐献忠《唐诗品》)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夕崔涂篇九
《春夕旅怀》
春夕崔涂篇十
《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3~2014学年学年高一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 阅读题(5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文明与宗教
詹克明
从文明发展史来看,倘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元胎”原本就是宗教。它囊括一切,包容一切,将今天已经分门别类的所有文明品种之萌芽全部融成一体综合其中。在当时,科学、哲学、医学、天文、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伦理、法律……全都总揽于原始宗教之中。古老的世界三大宗教以及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宗教史诗中都涉及到天地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这类科学的根本问题。史前人类岩画中的生殖崇拜、太阳崇拜以及祭祀舞蹈也多带有原始宗教性质。图腾崇拜集美术、雕塑、抽象艺术于一体,带着面具的宗教群舞更是戏剧的前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天文学起源于占星术,数学起源于数术,地理学起源于堪舆之术,化学起源于岐黄炼丹之术,医学更是从巫术脱胎而来,带有明显的宗教“胎记”。五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医学认为疾病总是与诸神、鬼怪、星辰有关。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是神庙学校秘密教义的产物,最早的医学文献也写在纸草经卷当中。宗教的“宗”字有“根本”、“本旨”之意,它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原始宗教包罗万象,乃是文明之宗的这一特征。
人类文明发祥于宗教,随着文明的逐渐演进,分门别类的专业从宗教中分化出来。这种分化一直不断地进行,不仅越分越细,各专业也日趋独立,沿着各自的轨道互为辐射发散,彼此绝少交叉往来。这种“重分化、少综合”的倾向,正是当今诸多弊端的根源。其中最明显的病症当属“技术发展”与“人文理念”的脱节。人类文明当前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必须追寻到本源的综合上,追寻到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上,追寻到涉及人性的宗教范畴才能谋求彻底的解决。当前人类活动业已扩展到整个地球,不同的地域文明逐渐融合,走向信息、商品、资源、人才的全球一体化。这种“合”的势头非常有利于人们从“综合”着眼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世间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种更加健全的文明必将在“合”的趋势中诞生。
阿•汤因比曾经设想过“人类未来的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宗教?”他认为:“产生并支持新文明的未来宗教,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的力量。这些罪恶当中最可怕的是那些从人类历史中沿袭下来的陈旧东西。这就是和生命本身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贪欲,以及和文明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战争和社会的不公正。还有和这些同样可怕的新罪恶,这就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应用科学和技术所造成的人为的环境。”
当前,彻底消解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实际上是树立一种正确信仰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汤因比认为:“人类本来是怀着敬畏之心看待自己环境的,应该说,这才是健全的精神状态。”遗憾的是,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类,自以为对大自然的了解已经透彻得一览无余,人们已不再敬畏自然,进而还要藐视自然,主宰自然。也许只有一些对自然有着精深理解的人如今还能对大自然保持一种由衷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还怀有一种虔诚的宗教感情。人类应该确立与自然“和谐”的信仰,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理念的“综合”。这“和”“合”二字在民间又称之为“和合二仙”。但愿他们能够保佑人类走出技术阴影和人性的暗区,自觉地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纳入到大自然的普遍和谐之中。
(节选自《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忧虑》,题目为编者所加。)
1.下列关于“宗教”的论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从文明发展史来看,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起源。它囊括今天已经分门别类的所有文明品种的萌芽。
B.原始宗教的性质多体现在史前人类岩画中的生殖、太阳崇拜以及祭祀舞蹈中。随着文明的演进,宗教的分化不断进行,不仅越分越细,也日趋独立。
C.许多原始宗教的史诗中都涉及到天地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这类科学的根本问题。宗教的“宗”字有“根本”之意,反映出原始宗教乃是文明之宗。科学、哲学、天文、数学等均起源于宗教。
D. 五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医学认为疾病总是与诸神、鬼怪、星辰有关,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是神庙学校秘密教义的产物,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宗教是医学的起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分门别类的专业随着文明的演进日趋独立,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的“重分化,少综合”的倾向导致了了诸多弊端,其中最明显的病症是“技术发展”和“人文理念”的脱节。
B. 一种更加健全的文明必将在“合”的趋势中诞生。“合”的趋势是指不同地域文明逐渐融合,走向信息、商品、资源、人才的全球一体化。这种趋势有利于从“综合”着眼来研究、解决人类文明当前的许多重大问题。
C阿•汤因比认为:因为未来宗教产生并支持新文明,所以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
各种罪恶的力量。
D. 在作者看来,不健全的精神状态是指人类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后不再敬畏自然想要主宰自然的一种精神状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排斥奢欲、不公正等恶俗,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更加健全的文明的表现。
B.只要树立了自然“和谐”的信仰,便能消解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C.“和谐”的信仰和 “综合”的理念也许能帮助人类走出技术阴影和人性的暗区,使得自然和人类各得其宜、相得益彰。
D.随着文明的演进,科学、美术、舞蹈、医学等专业沿着各自的轨道互为辐射发散,彼此绝少交叉往来的局面,将会逐渐得以改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
5.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3分)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①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
注:①蝴蝶:用典,出自“庄生晓梦迷蝴蝶”,指梦境的美妙快乐。②“自是”是“是自”之意。③五湖:用
典,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8.颔联历来被名家誉为抒情佳句,试分析这一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3分)
9.本诗除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外,作者还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后两联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葱茏而可悦。 (欧阳修《秋声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1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1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4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近日,北京救护车在路上得不到避让致使伤者身亡的新闻告诉我们,提高国民素养,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不可能__________。
②2013年1月18日,广州农民工讨薪升级为自杀式炸弹讨薪,这一____________的新闻告诉我们,农民工失去依靠当地政府维权的信心,当地政府就会失去宝贵的民心。
③由报废车或拼装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夺命校车”屡次刺痛社会神经,为什么有关部门对这一现象____________?
A.一气呵成 骇人听闻 视若无睹 B.一蹴而就 惊涛骇浪 视若无睹
C.一气呵成 惊涛骇浪 熟视无睹 D.一蹴而就 骇人听闻 熟视无睹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他刚才所受的酷刑的悲惨景象,不但没有使他们心肠变软,反倒给他们提供了一桩乐趣,使他们的厌恶情绪表现得更为恶毒。
B.面对一个需要整顿的全新世界,人类必须吸引古代流传下来的全部力量来构筑未来。
C.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受污蔑和最遭忌恨的人。
D.《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17.学校书友会编写读书笔记专刊,拟写了专刊的发刊词。请依次仿照发刊词中画线的前句,补写出后面
的两组句子。(4分)
读书吧,从往圣先贤的思想里,我们可以学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吧,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屈原《离骚》的苦闷执著,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40分)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7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