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秋节】
昔日伤心地 今朝捡来千万财(2016.10.25)
金刚腿,弹簧腿。入得了他法眼的,又是哪种腿。普通的大闸蟹不算什么,什么稀罕他养什么。中秋节国庆节,养殖户都在卖蟹,他却留着不卖。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山东省微山县的闫成武,给您念念他的生意经,看他的两千万是如何赚来的。
夜幕降临,是闫成武最忙的时候。他要捡的宝贝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爬到岸上来。这些宝贝每年能让给他卖出2千多万。
闫成武:看。
记者:这就是它准备要逃了。
老闫:准备要逃了。
原来老闫要带我们捡的宝贝就是大闸蟹。要是不被防逃网拦着,这些螃蟹早就跑了。大闸蟹夜晚上岸是有说法的。
老闫:七上八下九归海。现在螃蟹陆陆续续都要上岸了。农历的七月份,蟹奔(长江的)上游来,到(农历)八月份到(长江的)下游去,到九月份,天气比较冷了,蟹到一定的成熟季节了,奔有海水的地方,奔东方,繁衍它的下一代。
记者:爬到岸上的就能捡了?
老闫:对,说明它成熟了。
也就走了十来米,老闫就捡了几十斤大闸蟹。
老闫:这种蟹,公蟹,也有三两多重了。
记者:也有三两多重了。
这是比较常见的规格。
老闫:对,这是比较常见的规格。
老闫说今晚捡的螃蟹个头并不算大,他还有更大规格的。老闫说这种大螃蟹是市场上的稀罕物,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的。价格能比普通的螃蟹翻上几倍。
老闫:这个公蟹有有6两半,这个母蟹有4两半。你看这个公蟹的壳有我拳头这么大。
记者:差不多有您拳头这么大。
老闫:对。我们一只最高的能卖到三百多元钱。
记者却发现,那么贵的螃蟹,有些老闫一经手,就又被扔回到蟹塘里。
老闫:扔下的是弹簧腿。这种腿软软的。
记者:留下的呢?
老闫:留下的是钢筋腿,比较硬。
大闸蟹居然分弹簧腿和钢筋腿,那么到底什么是弹簧腿,什么又是钢筋腿呢?
老闫:钢筋腿就像这个腿,比较硬硬的。弹簧腿这个腿,比较软软的。你摸一下就可以了。这是软的。
记者:摸哪?
老闫:摸这么爪。
记者:摸这个爪子。
老闫:对。
记者:对,这个是有点软软的。
老闫:刚脱完壳。腿还没有硬。这个就是钢筋腿。
记者:这个是钢筋腿。
老闫:你摸,硬硬的。
记者:这个确实是捏不动。指甲盖都捏白了。
老闫:像钢筋一样,硬硬的。基本成熟了。
成熟的大闸蟹长着钢筋腿,这钢筋腿不但壳硬,还结实。
老闫:我们可以甩动几圈都没有问题,这说明我们的质量比较好,如果质量不好,这个腿转几圈就掉下来了。
老闫说挑好螃蟹,除了要分辨钢筋腿和弹簧腿之外,公蟹和母蟹的挑选方法也各有讲究。
老闫: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要是挑母蟹,看这个屁股,翘起来,翘得越厚,这个肥度越好。下面这只的这个肥度,比上面这只的肥度要好一点。
记者:那公蟹呢?
老闫:嘴唇。红得深度越好,肥度越高。
记者:哪个是嘴唇?
老闫:就在这个位置。
养螃蟹、挑螃蟹老闫是个行家,他更拿手的是卖螃蟹。他不仅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还能让卖价比当地养殖户高一倍。2015年他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
然而老闫却告诉记者,这片带给他财富的养殖场,曾经是他的伤心地。让他背上了一百多万的外债。老闫是如何在这片伤心地翻身的呢?
老板:预备开始。
这是一家新开业的餐馆,为了招揽人气,组织了一次吃大闸蟹的比赛。每人吃一只大闸蟹,看谁吃得快。
消费者:我吃完了。
消费者:我是第二名。
消费者:第三名。
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名小朋友进了前三名。更厉害的是第一名,不但吃得快,吃完的壳还能拼成一个完整的螃蟹。
消费者:看我吃的,吃完了,壳还能还原。
第一名获得了餐厅老板赠送的大奖,一盒螃蟹。
2010年的时候,大闸蟹在山东就销售得就很火爆。连南方吃大闸蟹的专用工具,蟹八件也传到了微山县。当地也有了一批吃蟹达人,吃蟹的方法十分讲究,拼蟹壳也成了他们的一种乐趣。
老闫决定要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在此之前他曾经养过一次大闸蟹,那是1996年,他承包了600多亩塘养殖大闸蟹。由于不会做推广,虽说螃蟹养得不错,却卖不掉。最终以惨败收场,还欠下了一百多万的外债。老闫把这片蟹塘叫做他的伤心地。
1998年,为了赚钱还债,老闫做起了船运生意。京杭大运河经过微山县,有做船运的优势。到2010年,他有了3条船队和一个年吞吐量100万吨的码头。每年都能有一百多万的纯收入。
2010年老闫看大闸蟹的销售市场这么火爆,他又打起了大闸蟹的主意。
他每天去基地都要横跨大运河,要乘坐三种交通工具。车、船、电动三轮。久而久之,老闫也成了一个全能手。尤其擅长开快艇。
老闫:为了交通方便,上下方便,自己就开着,驾驶着船就来了。当然喜欢了,不喜欢没办法,因为必须得要用船过来。
往基地运食物更是费尽周折。就算他再用心,在2010年大闸蟹要上市的时候,他还是闹了个大笑话。
2010年9月,老闫带着员工一起到蟹塘里起地笼,可是第一天根本就没有捕到大闸蟹。
员工 朱开银:要么地笼毁了螃蟹才抓不上来,我们试了好的地笼,它也不进,八个地笼,又换了地笼,还是不进,证明他没有螃蟹了。
老闫第二天又下了一次地笼,连捕了两天,30亩的蟹塘,总共也就捕上来了300多只大闸蟹。一亩地的产量只有十来只。这在当地成了一个大笑话。
员工 朱开银:哪个管理的塘子,你才起多少产量。我起八九千斤30亩地,你才起百八斤,肯定要笑话的。
老闫被大家笑话,可他自己却一直在琢磨问题出在哪?最终他发现,问题就出在蟹苗上。
老闫:南方引进的蟹苗,它因为在,通过培育以后,它仍然有水质、环境,跟我们北方不见得适应。它不适应环境,很可能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就是因为闹的这个笑话,让老闫想出了一个办法。不仅让他养好了螃蟹,还能每年节省出60万元的成本。
从2011年开始,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他也开始研究繁育蟹苗的事。几乎每天都要去查看蟹苗的生长状况。
老闫:蟹都在草上,通过抖把蟹抖下来了。
大闸蟹的一生要脱十六七次壳。每脱一次壳,都会长大一些。
老闫:这个快要脱壳了,很快就把壳脱下来了,它这个壳,整个屁股翘起来,整个地脱下来。
记者:那它这个脱完壳,它能变多大?
老闫:这个得跟这个这么大。
行内人管蟹苗叫做扣蟹。这只小螃蟹,脱了这次壳就能达到扣蟹的标准了。
老闫攻克了繁育蟹苗的技术。自己繁育蟹苗,不仅提高了蟹苗的存活率,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老闫:从南方进来的苗种,每尾最低是0.5元至1元,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蟹苗0.1元至0.2元一尾,我们算一下帐,成本就节省下来了。
当年靠着自己繁育蟹苗,老闫一年就节省了60万。这批苗养出的大闸蟹在2012年上市,卖出了600多万。
这次终于让老闫扬眉吐气了。然而老闫卖完了螃蟹,在水产批发市场上转悠的时候,却发现,他的大闸蟹卖价在几十元钱一斤。有一种大闸蟹的卖价,是他卖价的几倍。
老闫:找大螃蟹,肯定他出的(价钱)高了,要高于正常螃蟹的两至三倍的价格,甚至更高一点。有的客户在选择大螃蟹,在采购大螃蟹,但市场满足不了。
市场上常见的母蟹在2两左右,公蟹在3两左右。母蟹在3两以上的,公蟹在四两以上的就算大螃蟹,数量就很少了。这大螃蟹到底有多稀罕,我们到了当地的水产市场一探究竟。
刘长征 老板:一般这样三两的母蟹数量也不多,一天收也就收一百斤左右。这是母蟹,四两多的母蟹,就是量很小。
记者:今天收了多少只?
刘长征:收了几只,有四只。
记者:这四两的能卖到多少钱?
刘长征:能卖到400元钱一斤。
记者:三两的母蟹呢?
刘长征:三两的130元钱一斤。大的,当然想多收大的,不过没有量。
刘延防:个头大的货少,但是它利润大,一斤10元钱左右。
记者:利润。那你普通个头的呢?
刘延防:也就一两元钱一斤。
在水产市场上,母蟹最大的有四两,公蟹最大的有五两。但是数量极少。经销商想收,消费者想买,老闫更是想成批量的养殖这种大螃蟹。
杀人蜂带来的千万财富(上) (2016.12.21)
胡蜂生性凶残被称为杀人蜂,而在云南的深山里却有人为了得到它铤而走险。杀人蜂如此凶残,在一个人手上却如同宠物,不但不怕,他还要专门养殖胡蜂。他如何把杀人蜂变成赚钱蜂。又是如何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呢?
在这海拔近两千米的深山里隐藏着无数被称为杀人蜂的胡蜂。这就是杀人蜂的蜂巢,在这片树林里随处可见。
胡蜂攻击性极强,一旦遇到侵扰,就会群起攻之。而当地有一种大虎头蜂,它的体型是普通胡蜂的十倍,大虎头蜂不采蜜却爱吃昆虫和肉,最可怕的是它的毒刺。
一只野兔被蜇后,几分钟就没了性命。
村民:一般的一只大水牛,三下都受不了。你看像那么大的一只水牛最多也就是三下,三下就没命了。
这么凶残的杀人蜂,在当地却专门有人养,不但养还能靠它赚钱,一窝最多能卖到三万多元。记者来到这里寻找专门养殖杀人蜂的黄国忠。关于他的本事,村民们也有很多说法:
村民:我看到他拿到脸上去,手上、背上,这些都敢去拿,我不敢。我说这个真的是要命的东西。
村民:他是我们当地的蜂王,我们都这么说他,他养蜂太厉害了。
记者:那蜂不叮他吗?
村民:不叮。
记者:怎么会不叮他?
村民:我都想去看看他,为什么不叮他。
记者打听着来到黄国忠的家。到底村民说的是真是假,马上就能见分晓。
在黄国忠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很多胡蜂的蜂巢。
见记者来,黄国忠说要露一手绝活——徒手捉蜂。
记者:就这样抓?
【养螃蟹一亩能赚多少钱】大虎头蜂张开它凶狠的口器准备咬人,而尾部的刺也不断地伸出。这可是体型最大、毒性最强的胡蜂。而黄国忠却做出了更令人惊讶的举动。
黄国忠:我还敢直接抓它的刺呢。
记者:它的刺是这样的。你拔了一根刺 它还有一根。
黄国忠:一般有两根刺,这边一根,这边一根。
黄国忠说徒手抓大虎头蜂不算什么,他还有更绝的。
为了展示这个绝技,黄国忠拿来一个铁笼。铁笼里关着上千只大虎头蜂,每一只都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冲出笼子发动攻击。而黄国忠要打开这只笼子,放大虎头蜂出笼。
记者:你要把这个大的口全打开?
黄国忠:对。
记者:它不一下全飞出来了?
黄国忠:飞出来它会在我身上的不怕,我和它搞熟悉了。
黄国忠脱掉了上衣,他要展示的绝技就是让大虎头蜂爬满自己的身上。
记者:要轻轻的是吗?
黄国忠:要轻一点。
记者:你敢说话吗?
黄国忠:敢说话,怎么不敢说话。
记者:这可是马蜂。
黄国忠:这是大马蜂,大水牛叮到三下就翻了,我们是把它玩熟了。
记者:它们现在还没有发怒是吧?比较平稳,不敢惹它们是吧?
黄国忠:不敢惹。
记者:在嘴巴上。它为什么不叮你?
黄国忠:我把它搞熟了,搞惯了,我是晓得它什么时候叮我,什么时候不叮我,真的它叮的时候我也不敢弄。我晓得它何时发怒何时不发怒,我搞了二三十年,别人就弄不得,千万不要这样弄,弄了,人如果是过敏体质的 一只就可以死亡。
这些大虎头蜂,都是黄国忠亲手养大的,他和胡蜂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这胡蜂一不酿蜜,二不产蜂王浆,黄国忠养他们到底为什么呢?当初正是为了养殖胡蜂,黄国忠被认定是不务正业,没前途的人。
妻子:有好多人,他寨子里面的人个个都说他瞄蜂打猎不成器。
弟弟黄国虎:有多少人都是说他是疯子,你去搞这种本身搞不出来的东西,这个人是大脑有问题了。
而现在,黄国忠养出的最大的一窝胡蜂可以卖到三万元,他繁育了一万八千多窝胡蜂,年销售额上千万。黄国忠到底是怎么把杀人蜂驯化成赚钱蜂的呢?
这就是黄国忠的老家,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黄国忠是老大,一家八口人只有不到3亩耕地,常常要靠吃野菜野果充饥。
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解馋,黄国忠不得不跟着父亲上山,冒险掏胡蜂窝、取蜂蛹吃。
村民:危险,有时候到这棵树上去追,有时候去那棵树上追,危险得很,那个就搞不得了。
村民:手跌断的脚跌断的都有,还有从那个崖子上跌死的都有。
从9岁就进山掏蜂窝,对于胡蜂,黄国忠了若指掌,也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采访时,黄国忠在这片丛林里发现了一个胡蜂窝。
眼前的大树高几十米,借助摄像机,记者才看到隐藏其中的胡蜂窝。
确定了胡蜂窝的位置,黄国忠开始行动。
借助一根绳子和一根长竹竿,一个简易的梯子就搭好了。
面对这一窝野生的胡蜂,黄国忠丝毫不敢大意,他穿好防蜂服,为了方便爬树,只露出双脚。
靠着腰间的这根绳索作为保险,黄国忠熟练地向上攀爬。
而随着越爬越高,危险也就步步逼近。
在距离胡蜂蜂窝五米左右的地方,黄国忠停了下来,他必须全副武装,穿上靴子防止被胡蜂叮咬。
胡蜂将巢做在树的最顶端,末梢的树叉根本支撑不起黄国忠的重量,他只能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锯子,想把做了蜂窝的树杈锯断。但他一锯,树干就开始剧烈地晃动。而这一晃动,就坏了事儿。
一瞬间无数胡蜂倾巢而出,在黄国忠身边盘旋、不断攻击,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底下的人都屏息注视。5分钟后,黄国忠解下腰间的绳索,把树杈上的马蜂窝缓缓放了下来。黄国忠的弟弟和助手也赶紧过来接应。
黄国忠:拿一个口袋来。
成年马蜂凶残至极,但胡蜂幼虫和蜂蛹却是上好的食材。
胡蜂蜂蛹里百分之八十是蛋白质,煎烤烹炸都呈现出不同的美味。在黄国忠小的时候,一斤胡蜂蜂蛹就顶得上三四斤猪肉的价格。
靠着掏蜂窝、卖蜂蛹换回了家里弟弟妹妹的学费,1992年,黄国忠结了婚,成家立业,按说应该有个稳定的营生,但黄国忠却依然天天进山,沉迷于掏胡蜂窝。
妻子:我们这边种稻谷,栽秧,他爸叫他就栽田种稻谷,他不去种,不去种他就去瞄蜂,瞄蜂他爸就骂,在我们这边方言就说不像话。
不但进山掏蜂窝,黄国忠还把胡蜂窝带回家,养了起来。
堂弟:我大哥去山里面瞄蜂,瞄来那么大一窝,养在家门口那个大树上,我们一戳,会来咬人,我们还骂我大哥,你把这个东西养在这里咬到我们了。咬到很疼嘛,那时候小小的。
害怕被蜇,家人都反对黄国忠养胡蜂,但他不为所动,因为黄国忠发现由于蜂蛹全靠野外采集,产量不稳定,在市场上始终是供不应求,价格也连年上涨。
经销商:180元一斤。
记者:这个收了要卖到哪呢?
经销商:芒市,保山市还有龙陵县,这些地方这个东西特别受欢迎。
如果能安全地取到更多的蜂蛹,就意味着将拥有源源不断地收入,黄国忠心里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黄国忠:心里想就是可能人工繁殖。
记者:不用冒这个险了。
黄国忠:不用冒这个风险,大家去树上割蜂包,如果人工繁育出来产量又高,又很安全,做这种就赚得到钱,如果你爬到树上,钱倒是能赚着,但是有生命危险,会掉下来是不是。
然而黄国忠要人工养殖胡蜂,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弟弟黄国虎:有多少人都是说他是疯子,你去搞这种本身搞不出来的东西,这个人是大脑有问题了。
黄国忠要养胡蜂,怎么就成了不可能的事呢?
每年春天,蜂王开始筑巢、产卵,三个星期后,卵孵化成幼虫发育为工蜂,工蜂负责筑巢、外出觅食哺育幼虫,就这样蜂群逐渐扩大。入秋气温下降,交配后的雌蜂将经历寒冬的考验,极少数存活下来的才能成为新的蜂王。要实现胡蜂人工繁育,最难的一关就是如何让蜂王过冬。
村民:十月左右基本就不见了,九月十月。
记者:找不到了?
村民:对。过冬的话雌蜂和雄蜂几乎就死了,就瞄不到了。
胡蜂野性大,又十分凶残,一般人都不敢接近,更别说是养了。而在黄国忠看来,如果能人工驯养,这将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他建起了温棚,把从山上掏回的胡蜂窝养起来。他还花七千多元钱买了一台空调。在当时那简直是天价。
黄国忠:买一台空调要几千,找几千元钱去买,逼得没有办法才买。
妻子:人还没用上空调,给胡蜂用上,还是胡蜂要紧。
记者:胡蜂比人要紧?
妻子:对,胡蜂比人要紧。
大伙都知道黄国忠养胡蜂着了迷,可谁都不相信这事儿能成。
为了养蜂,黄国忠投入了几乎所有的积蓄,没白没黑地试验,胡蜂养殖始终不成功,家里的生活越来越苦,没人理解还要遭受冷嘲热讽。
黄国忠:不管别人笑不笑,我都要坚持做下去。人搞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好就得了,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多了我也不想。
2009年1月,黄国忠在山里劈柴烧炭,就在这时,令他惊喜的一幕出现了。
一只蜂王从一段树桩的窟窿中爬了出来,不但活着,而且还不断晃动尾部,这正是蜂王要做窝产卵的表现。这只蜂王从大树芯里钻出来,说明这就是它能够顺利过冬的最佳环境。
从2009年入秋起,黄国忠就如法炮制,准备了许多小木盒,让受精的雌蜂过冬、做巢。等到来年春天,黄国忠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当年就繁育出了上百窝胡蜂。
这人工养殖出的胡蜂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片山坡上挂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蜂巢,远远的就看到安全提示牌,这里正是黄国忠放养胡蜂的地方。只见他穿好防蜂服,快速地跑到每窝胡蜂前,轻轻敲打蜂巢。黄国忠到底在干什么呢?
村民:一看就知道是饱满的还是空的。
记者:不用打开就知道?
村民:不用打开就知道。
记者:他一敲就知道了?
村民:对。
记者:那么准吗?
村民:很准。
真如村民所说的这么神吗?在检查完所有蜂巢后,黄国忠胸有成竹。
那窝满,上面。
选定了目标,黄国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刀,开始操作。
黄国虎:开始掏里面的蜂蛹了。
记者:它这个蜂巢很薄是吗,我听着像裁纸一样的声音。
黄国虎:是很薄的这。
记者:相当于给它开一个门是吗?
黄国虎:是开一个门,把它里面的蜂蛹取出来。开了。
在这纸一般轻薄的外壳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工程。
一层、两层??九层。
六边形的小格子内就是蜂蛹了,这些白色薄膜覆盖的是即将羽化的幼虫。蜂蛹和幼虫都是可以卖钱的。供到当地的饭店,一斤就能卖到100多元。
一层就是一斤多、两斤,这九层就有十多斤了,取一次这个蜂蛹。那蜂王看见了,看见蜂王了。
记者:蜂王?
黄国忠:蜂王,真正的蜂王。看,这个就是去年我们繁殖的蜂王。
记者:这个蜂王已经没有翅膀了。
黄国忠:没有翅膀,就是它天天产卵,没有翅膀了你看。
记者:蜕化了。
黄国忠: 对。
只要蜂王在,它就会不断产卵、孵化出工蜂,工蜂一刻不停地筑巢,觅食喂养幼虫。黄国忠把这些还没做大、做满的蜂饼,再放回蜂巢内,固定好,这样就会产出新蜂蛹了。
记者:你放回去的话,它自己还会给它加固吗?
黄国虎:会,马上它就加固了,明天它就严丝合缝地做回去了。对它一点影响都没有。
记者:顶多是让它多干点活是吧?
黄国虎:对,让它多干点活。
不但实现了人工养殖,而且比起去山里掏蜂窝,人工养殖能够多次取蜂饼,一年下来一窝胡蜂产出的蜂蛹能卖到两三千元。
同期:我还没见过,过去讲,我还不太信。
记者:以前没见过, 不信是吗?
村民:没见过他们养殖的。以前那种没有这种饱满。
每年在黄国忠的温棚里能有上万只受精的蜂王顺利过冬,一只蜂王就能繁育出一窝胡蜂,这就意味着黄国忠能养出上万窝胡蜂。这么多胡蜂黄国忠要养到哪呢?而这时有人主动上门请他把胡蜂养到自己家,还说黄国忠养胡蜂,能让自己多赚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龙陵县当地山林资源丰富,许多农户种植了石斛,然而从2015年起,石斛的价格大幅下降,从原来的七八百元,降到一百四五十元一斤,不少农户任由石斛荒在地里,不愿再去管理。然而尹兆场村农户种出的石斛,仍然卖出了240元一斤的高价。而这竟都和黄国忠养胡蜂密切相关。
村民:它飞进去吃虫子,我们种的石斛不需要打农药,它就可以飞进去
把虫子全部吃掉。
记者:你看见过?
村民: 看见,我在石斛地里看见它了。
胡蜂捕食害虫的天性,让它成为石斛的保护神,黄国忠也成了石斛种植户最欢迎的人。黄国忠把成功过冬做巢的蜂王免费送给周边想养殖胡蜂的村民,请他们帮忙看管。卖蜂蛹得的钱五五分成。
村民:我明年想要一百窝,只分得三十窝,他们供应不过来,到处都想养,到处都受欢迎。
记者采访时正是收获蜂蛹的最佳时节,然而黄国忠却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解决好了,来年他将繁育出一窝能卖三万元的大虎头蜂,可一旦解决不了,对他和他的养蜂事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他一定要找到一样最重要的东西。
黄国忠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将怎样化解危机,请看下页:
小龙虾和螃蟹养殖业,催生出来的:简单赚钱养殖项目想生态养殖高品质小龙虾和螃蟹,不可缺少田螺!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田螺的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