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父亲节】
有的人创业是办厂,有的人创业是开店,但还有创业的人既不办厂也不开店,而是搞养殖专业。这里要给读者介绍的就是一位靠养殖发家的创业者,而且还是一位80后的创业者。
这位被喻为“泥鳅王”的创业者便是姜林虎,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姜林虎的家庭是一养殖专业户,他父亲养了几十年的珍珠,所以从小姜林虎就对养殖很感兴趣,并且也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2004年7月,姜林虎高中毕业后,他父亲给他联系了一所专本连读的大学,虽然要读5年时间,但毕竟能得到一个本科文凭。姜父满以为儿子会高兴地去读大学,因为读了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了。不料,姜林虎根本不愿意读大学。在他看来,花一笔钱去读5年书,还不如用5年时间自己来创业,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赚钱,养殖之余自己同样可以学习知识。
姜父见儿子执意不愿意读大学,一心要搞养殖,也没办法,只好由他了。姜家养了400多亩河蚌,收益还算很不错。刚毕业的姜林虎一时没有找到什么事做,就跟着父亲学着养珍珠。姜父以为儿子是要帮助他一起养珍珠,觉得这也是件好事情,毕竟自己也需要个好帮手。不料,后来姜父的愿望落空了。2006年时,姜林虎偶尔从网上意外获悉养泥鳅是一个非常好的致富途径,于是向父亲提出要到外面去考察一下泥鳅的养殖和市场情况。姜父得知儿子对养泥鳅很感兴趣,便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并派了一个有水产养殖经验的杨师傅跟着儿子。
由于常州当地没有什么养泥鳅的,更没有形成一个泥鳅销售市场,所以,杨师傅带着姜林虎去了养泥鳅较多的安徽。在安徽,杨师傅带着姜林虎转了很多的水产市场。由于姜林虎年龄还不到20岁,看起来就象个不懂事的孩子,所以他在水产市场转悠,别人都不太在意,加之姜林虎嘴甜,跟人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地叫着,装着对泥鳅非常感兴趣的样子,问价钱,打探行市,寻找泥鳅苗的货源,别人都毫不戒备地告诉他,甚至连电话号码都给了他。
安徽水产市场转一圈下来,姜林虎对泥鳅养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自己算了一笔账,一亩水塘可以投入泥鳅苗1000公斤,等收获时至少可以长到20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22-25元价格计算,扣除成本,每亩水塘至少可赚10000元以上。养螃蟹、黄鳝每亩的利润不过2000元,而养泥鳅却是它们的好几倍。姜林虎更看重的是泥鳅的销售市场。因为泥鳅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丰富的维生素B1,且是其他鱼虾的3-4倍,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在我国的广东、浙江、福建等许多地方都倍受消费者青睐,甚至在日本、韩国等地都十分俏销。
在外面考察了一番市场后,只是了解了销售环节和引进泥鳅苗的途径,对于如何养泥鳅姜林虎还是一知半解。为了学会养泥鳅的技术,姜林虎又跑到苏北、江西、安徽等地拜师学艺。每到一地,他就四处打听泥鳅养殖场。找到一个养殖场后,他都要使出各种招数求人家教他养泥鳅的方法和经验。为了能够学会泥鳅养殖,姜林虎甚至不惜给人当免费的小工,整天泡在养殖场。姜林虎一边给人当苦力,一边偷师学艺。经过一年多时间在各地的拜师学艺,姜林虎终于学会了如何养泥鳅。
2007年7月,在父亲的帮助下,姜林虎租用了10亩水塘,采购来泥鳅苗,并按照自己所学到的泥鳅养殖技术,开始试验泥鳅养殖。没想到只是短短的3个来月时间,姜林虎所养的泥鳅就长大了3倍多,用不了多久就可拿去卖钱了。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养殖的泥鳅很快就要出成果了,心里感到很兴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姜林虎的泥鳅即将收获的前夜,500余斤的泥鳅一夜之间突然全都死掉了。看到这一情景,姜林虎又急又气,好几天都吃不下饭。为了搞清自己的泥鳅突然死亡的原因,姜林虎走访了武进区农林局的专业人士,并向农业水产方面的专家请教。经过专家的指导,姜林虎终于找出了自己所养殖泥鳅死亡的原因。原来是由于水塘养殖的泥鳅密度较高,使水塘里缺氧,导致水塘里的蚌死亡。蚌死亡后蚌壳污染了水质,才造成泥鳅死亡的。
找到了泥鳅死亡的原因后,姜林虎信心更足了。姜林虎的父亲见儿子确实想干一番事业,有决心有信心,于是给予他大力支持。家里给姜林虎投资了150万元,挖了18口水塘,面积达80余亩,全都用来养殖泥鳅。重新养殖泥鳅,姜林虎做得可认真了。他每天清晨5点多钟就起来了,先到水塘边仔细巡视一圈,然后回来自己配置专用的泥鳅饲料;给泥鳅喂完饲料,姜林虎还要给水塘清淤、消毒等。泥鳅养殖的每一件事,姜林虎都亲自做,他生怕再出现意外。毕竟投入了150多万,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的了。虽然姜林虎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又苦又累,但是他感到很欣慰,因为泥鳅在他的精心饲养下,长得很快,一条能够长到一两重了。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姜林虎养殖泥鳅取得了成功,一年下来收获的泥鳅高达15万斤。按每斤10元计,他一年可赚150万元。姜林虎养殖泥鳅不仅是产量高,而且销路也很好,能卖到全国各地。为了把销路拓得更宽,姜林虎就从网上查询泥鳅批发销售。他意外查到连云港市有一家韩国公司在国内大量收购泥鳅出口到韩国。姜林虎想,如果找到这家公司,把泥鳅卖给他们,就可以让自己的泥鳅出口了,而且还可养殖更大面积的泥鳅。
姜林虎开车跑到400公里外的连云港去找这家公司,由于他没有任何关系,人家不了解他,所以第一次没能进入公司去找负责的经理。但姜林虎没有气馁,他始终惦记着这件事。后来,在一朋友的引见下,姜林虎终于见得了这家韩国公司的曹经理。与曹经理详细交谈后,曹经理对姜林虎养殖泥鳅的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姜林虎也知道了韩国人非常喜欢吃泥鳅,并把泥鳅当成养身补品。韩国一年需要进口1.2万吨的泥鳅。与曹经理告别时,姜林虎热情邀请曹经理到常州去收购泥鳅。曹经理欣然答应了,称只要泥鳅养得好,产量能够达到5000公斤,他一定全部收购。这家韩国公司的曹经理没有食言。他亲自带人一起来到了常州考察姜林虎的泥鳅养殖场。看到姜林虎所养的泥鳅又大又好时,曹经理全部收购了姜林虎的泥鳅。
经过两三年的泥鳅养殖,姜林虎已经完全掌握了泥鳅的养殖技术,而且还能够做到把泥鳅养得又大又肥。确实,泥鳅的生命力极强,适应能力也很强,池塘、湖泊、河渠、水库、稻田等地方均可养殖。这项养殖属于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致富项目,一亩地的纯利润能够达到2万元。姜林虎开始考虑到,如果把周边村子的乡村们都发动起来养泥鳅的话,那么就需要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
姜林虎发动周边的乡亲都来养殖泥鳅。对于愿意养泥鳅的,姜林虎就把养殖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并把泥鳅苗卖给他,对于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都帮助一一解决。姜林虎自己则专门从事泥鳅的销售网络建设。因为养殖泥鳅乡亲多了,泥鳅的产量会更高,这需要有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姜林虎一面在网络上想办法,利用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泥鳅批发;另一方面,与全国各地经销商联系,扩大经销商队伍,力争把泥鳅卖至全国各地。
【导读】:同样的养殖方法,为什么张东亮的泥鳅苗神秘失踪?
采访:“泥鳅不见了”。
池中的青苔为什么成为泥鳅苗的致命杀手?
采访:“如果一进去,就要造成它的死亡出不来。”
看似平静的池塘里,还潜伏着怎样的杀机?
张东亮是如何让泥鳅苗活下来的?
细微变通出妙招
【主持人】:您好,欢迎收看《科技苑》。在浙江省东阳市的积塘湖村,有一位叫张东亮的泥鳅养殖户,他以前养的是商品泥鳅,效益一直不错。可就在2010年,他却放弃原本红火的商品泥鳅生意,改养泥鳅苗,他的这个举动,让全家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解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张东亮和他的父亲,回想起张东亮当年的这个举动,他的父亲还是有些后怕。
【采访】:
张东亮的父亲:因为这个东西搞失败的话,麻烦了,搞得我睡觉睡不好 吃饭也吃不香。
【解说】:家人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泥鳅苗养殖,是从鳅苗孵化开始,一直养到30天以后,长到4厘米左右,才能出售做商品泥鳅养殖,这期间的管理,都是精细活儿,搞不好,就是个赔钱的买卖。
当时的市场行情,养殖商品泥鳅更容易赚到钱,因为管理上比较省事儿,而且成活率高。鳅苗养殖就不那么简单了。
【采访】张东亮:家里的人很担心 ,觉得这个技术难关各方面可能过不去 ,比较担心。
【解说】:规模培育泥鳅苗到底有多难,很多业内人士对此都深有体会。
【采访】张海琪:最关键的难点 ,在于它的苗期三厘米到五厘米这个阶段 ,死亡率很高,往往都很难实现那个批量化生产。
【解说】:所以,对于鳅苗养殖户来说,规模化养殖技术真是一道难迈的槛儿。
【采访】胡新民:在我们东阳市,人工繁殖,规模化繁殖基地不是很多,也只有两家。
【解说】:人工养殖鳅苗不但难,而且风险大,在别人看来,张东亮是在自讨苦吃,可他还是坚持养殖泥鳅苗。因为张东亮很看好人工养殖泥鳅苗的市场前景。
在东阳市当地,人工培育的泥鳅苗很少,而市场需求量却很大,张东亮想着,如果养好了,不仅可以多赚钱,还能保护野生泥鳅资源。因为以往商品泥鳅养殖,基本上是靠捕捞野生苗,这一方面是对资源造成破坏,另外还存在着一些养殖户没法克服的难题。
【采访】张海琪:野生苗是人工捕捞的,所以采用人工捕捞的工具,它容易受伤。
【解说】:野生鳅苗一旦受伤,在后期养殖过程中,很容易生病死亡。
【采访】张海琪:从我们前几年的养殖生产过程统计来看,小苗到养成这个阶段,成活率大概是在10%到20%之间
【解说】:这样一来,养殖户前面省下来的钱,很可能全补后面的窟窿了。而且商品泥鳅规模化养殖,必须有稳定的苗种供应量,野生苗很难保证这一点。
【采访】张海琪:因为野生状态下可能有多有少,我们想要规模化的量的话,它就难于实现了。
【解说】:再加上人工培育的泥鳅苗,生长速度比野生的快,所以张东亮执意要人工培育泥鳅苗。结果一养起来,果然像家人担心的那样,他栽了个大跟头。
【采访】张东亮:泥鳅不见了。
【解说】:泥鳅苗为什么会失踪呢?原因是在育苗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很容易死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转池,也就是把泥鳅苗从孵化池搬到育苗池里。
泥鳅苗从出生到苗种长成阶段,并不是在一个地方长大的,在这期间要搬一次家。
在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户转池的时机,大多选择在鳅苗出生后3天左右。一开始,张东亮也是这么做的,结果尝到了苦头。
【采访】张东亮:早期的时候,我们也是采用传统的3日龄就下池,但是在喂养了30日龄以后,去捕捞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泥鳅不见了。
【解说】:活生生的鳅苗,竟然在池里不翼而飞,生不见苗,死不见尸。经过一番排查,张东亮发现了鳅苗大量失踪的原因,可这个答案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鳅苗失踪的罪魁祸首是这些小甲虫。除了小甲虫,像蝌蚪等生物也堪称鳅苗杀手,这些杀手要是到了一定的数量,这池子里的鳅苗可就无处藏身了。让张东亮想不明白的是,在鳅苗住进去之前,他都会先消毒,为什么水里还会藏着这么多鳅苗杀手呢?
【采访】唐思军:土池消毒它不能非常地彻底,短时间内容易生长小甲虫。
【解说】:和水泥孵化池不一样,土池底部的土壤,是滋生鳅苗杀手的温床,即使消毒了,杀手们还是会在几天内卷土重来。再加上3日龄的鳅苗还比较弱小,活动能力不强,容易遭到毒手。
既然这样,传统的养殖为什么还要在鳅苗出生3天左右就转池呢?
这是因为,一般孵化池的面积都很小。
【采访】张东亮:传统培育的话一般都是10到20个平方米。
【解说】:而泥鳅苗孵化后的第三天,就要张嘴吃东西了,这时候就必须喂食,可水池很小,一喂食,水质马上就变坏。
【采访】张东亮:容易污染水质。
【解说】:所以很多养殖户只能在泥鳅苗开口吃料时,也就是孵化3天后给它们转池,这也是业内铁定的规律,张东亮也是这么做的,可却遭受了损失。
转和不转就成了巨大的矛盾:不转,水质差,小苗要死;转了,有甲虫,还是死。被现实逼到了墙角的张东亮,不得不动起了脑筋,他琢磨着,怎么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让池水不被污染,又能让小苗不受甲虫的威胁呢?思来想去,张东亮决定,他要等鳅苗长大些再转池,先拿孵化池当培育池来用一段时间,让鳅苗在里面多住上10天。等到转池的时候,鳅苗已经长到了1厘米大小了。
【采访】张东亮:13日龄的时候,由于鳅苗已经有1厘米多长了,这个时候不管从摄食能力也好,躲避天敌的能力也好,活力也好,各方面都已经加强,所以它成活率相对会比较高。
【解说】:泥鳅苗长大了,即便池子里有甲虫,它也不怕了。可眼下的问题是,池子太小,呆不下13天,那把池子扩大点不就行了吗。
【采访】张东亮:我们为了生长的需要,我们的水泥池一般都是标准的80平方米。
【解说】:原来,张东亮把孵化池和鳅苗培育池合二为一了,既是孵化池,又是13日龄前鳅苗的培育池。
不过,在扩大池塘面积的同时,张东亮还给池子都加上了遮阳棚,因为他知道,池子都是水泥底,而且池水清澈,如果是露天的,阳光充足,池子里就会长青苔。
【采访】张东亮:水底容易长青苔。
【解说】:青苔是一种水生植物,喜欢生活在水底,如果阳光照射到水底,青苔就会越长越多。
您可别小瞧这些青苔,它不但会消耗池塘水中的养分,还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而且,如果鳅苗游到青苔里,它就像一张天罗地网困住鳅苗,直到鳅苗被乱丝缠死。
【采访】张东亮:长了青苔以后,就像我们这个13日龄的鳅苗,如果一进去,就要造成它死亡,出不来。
【解说】:所以,张东亮给鳅苗培育池加上了遮阳棚。
【采访】张东亮:这个顶棚,一个好处就是防天敌,第二个好处就是避免光直射下来。
【解说】:有了遮阳棚,减少了光照,青苔就会大大减少,甚至绝迹。张东亮不用再担心鳅苗因为误入青苔而丢掉小命。
【主持人】:推迟了泥鳅苗的转池时间,摆脱了青苔和小甲虫的威胁,张东亮觉得,鳅苗应该可以安心地生长,实现成活率提高的目标似乎指日可待,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它的鳅苗又出问题了。
【解说】:这些鳅苗,可不是在练习“仰泳”,而是得了气泡病。在它们的肚子里,可以看见一个个明显的气泡。
张东亮发现,这些得了气泡病的鳅苗,都是6到21日龄的,而其它日龄的鳅苗都没事儿,问题就出在泥鳅苗吃的饲料上。1到21日龄的泥鳅苗要变换2次饲料。
出生头两天的鳅苗不用喂食,因为它可以消耗自身的卵黄囊来维持生存。
【采访】唐思军:这卵黄囊能够保证它前两天的营养需求,从第三天开始我们就需要投喂鸡蛋黄,来保证它的营养需求。
【解说】:3到5日龄的泥鳅苗是喂熟鸡蛋黄,而6到21日龄的泥鳅苗要喂豆浆。张东亮也是按照传统的养殖习惯这么喂的,可犯病的泥鳅苗,恰恰就是喂豆浆这个阶段的。
在我国,泥鳅人工规模育苗的时间不长,苗种的培育,基本是借用传统的经验,当鳅苗长到6日龄以后,就往池子里泼洒豆浆。豆浆不仅可以当做鳅苗的食物,还可以肥水,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而无论是豆浆还是浮游生物,都是鳅苗的美味佳肴。可这豆浆对泥鳅苗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采访】张东亮:泼洒豆浆,肥水过快,容易污染水质,小苗容易产生气泡病。
泥鳅养殖技术
【市场预侧】
泥鳅是鲤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由于泥鳅的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是优质水产品。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疹痒、跌打损伤、手指疗疮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泥鳅又是一种强身保健食品。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好。
国际市场上,在日本和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我国产的泥鳅很受欢迎。日本每年的泥鳅销售量约为4 000吨左右,其中有2500吨左右要从我国和韩国进口。
【效益分析】
泥鳅的养殖生长周期比较短,一般经过120~150天的饲养就能达到上市的规格。泥鳅养殖的产量比较高,在庭院养殖条件下,一般每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产泥鳅250-500千克,收人可达2 500-5 000元。
利用稻田养殖,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千克,仅泥
鳅的收入就能达到500-1000元。泥鳅的生命力较强,容易进行人工养殖,对水体要求不严格,投资少、见效快,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比较高。【养殖泥鳅的风险】
【发展方向】
目前市场上泥鳅消费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个体较大的泥鳅比较好销,价格是一般个体的1倍。二是自然生长的泥鳅,比人工养殖的泥鳅好销,价格比人工养殖的高。在泥鳅的养殖上,要注意个体的培养,养殖时间从1年延长到1年半或2年;在养殖泥鳅时尽量让其自然生长,减少人工投放饲料的次数和种类,禁止投放各种添加剂、生长剂等,生产符合消费要求的绿色食品。
【养殖技术】
(一)稻田养殖
1.鱼苗的来源养殖泥鳅的鱼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自己繁殖。春季在泥鳅产卵前,从天然的水域中捕捉体长15厘米以_.L、年龄在二年以上的泥鳅,放人专用的繁殖池内进行繁殖,雌雄比例为1:2-1:3,每条雌鱼产卵量平均为2 600粒左右。二是从市场上收购鱼苗进行放养。三是从水产繁殖部门购买鱼苗。
2.养殖田块选择泥鳅产量高低与稻田适宜的条件有关。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选择的稻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等。其次,适宜的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茹土为好,沙土最差。土质要求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泥层深20厘米左右。
为了便于管理,养泥鳅田面积以333-667平方米为好。水稻品种选择单季中稻或晚稻。
3.稻田整治首先,在稻田埂四周用白色窗纱设立20厘米高的防逃网。其次,在稻田内挖鱼沟和鱼池。鱼沟鱼池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鱼沟深和宽分别为35厘米和50厘米,在插秧前或插秧后开挖。鱼池深0.5 -1米,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每667平方米鱼池的面积为1平方米。
4.鱼苗放养和管理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料3 000千克,让其充分腐熟,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生长。秧苗返青后,保持10-20厘米深的水层投放鱼苗,鱼苗的投放量每100平方米5-10千克,投放后1周内不用喂养,1周后投料喂养,投放的饲料主要有麦鼓、豆渣和混合饲料等。为了便于捕捞,饲料的投放地点固定在鱼池内,不要随便变动位置。投放时间每天傍晚前后,每天一次。
另外一种稻田养殖方法,是插秧后直接向田里投放没有产卵的亲鱼10-15千克,任其自然繁殖生长,只要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和管理,也能取得较好的收益。
5.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化肥施用要严格控制用量,施用过量引起泥鳅的死亡。每667平方米几种常用化肥的一次安全用量分别为:硫酸按10-15千克、硝酸钾3~7千克、尿素5-10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碳酸氢钱15-20千克。
养殖泥鳅的稻田应尽量减少农药施用次数,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对泥鳅比较敏感的低毒农药也【养殖泥鳅的风险】
不能施用。为了减轻对泥鳅的影响,施肥或施药前要增加水层,最低水层应不少于6厘米。
水稻收割后,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可以捕捞,捕捞过晚泥鳅钻入泥中越冬,增加捕捞的难度。
(二)池塘养殖
1.池塘建造选择废旧池塘,加高围堰,建立进、排水口和溢水口。把水抽干,晾晒5-7天,用生石灰进行全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 15千克,与池底的泥土充分混合,3天后注入清水。注水后每1平方米施用干鸡粪10~20千克或猪牛粪50千克,培养饵料,2周后放人鱼苗。
2.鱼苗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池塘可放养水花鳅苗(孵化出2~4天的小苗)800-2000尾;放养体长1厘米(约10日龄)小苗500-1000尾;放养体长3~4厘米的鱼苗100~150尾; 体长5厘米以上的鱼苗50~80尾。有微流水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条件差的则减少放养量。
3.饲养投喂和管理在离池底10~15厘米处建投料台,做到投料上台。投料要做到定时,每天上年9:00和下午16::0-17:00各投一次。 为了改善水质,池塘内放养水葫芦等漂浮性水生植物。要经常注意水质的变化,发现泥锹“浮头”和“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方。
泥鳅还有其他一些养殖方法,如网箱养殖、庭院养殖、拦河养殖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农民朋友可根据条件灵活选用。
【销售策略】
当泥鳅体重生长到10克以上,每千克约80-100尾时,就可以捕捞出售。泥鳅的生命力较强,适宜长途运输,把捕捞的泥鳅运到城里销售,可以卖个好价值。选择个体较大的泥鳅出售,价格较高,个体较小的继续放养。休眠期的泥鳅价格较肩,可捕捞出售。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组织泥鳅出口,价格是国内市场的几倍。
【风险提示】
养殖泥鳅的风险较小。为了减少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泥鳅要加固、加高围堰,防止泥鳅逃跑,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喂养方法不正确,引起泥鳅胀死或水质变坏、“泛池”等,造成大面积死亡。三是捕捞过晚,泥鳅钻人泥中越冬无法捕捞,造成一定的损失。资料来源 创业一本通网
【市场预侧】
泥鳅是鲤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鱼类。由于泥鳅的肉质细嫩、清淡、鲜美,历来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是优质水产品。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疹痒、跌打损伤、手指疗疮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泥鳅又是一种强身保健食品。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
养殖泥鳅的可行性报告
一、泥鳅及其养殖概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过去被人们称作“小水产”的泥鳅现已成为养殖业的新宠,其价格也一路飙升,显示出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称作“水中人参”。泥鳅养殖的优势较其他水产动物多,投资少,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高。其生命力顽强,抗病能力强,风险较小,容易开展人工养殖。我国的泥鳅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销路很广。发展泥鳅养殖前景广阔,是广大业内朋友致富的一条捷径。时至今日,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与志同道合之士,抓机遇,迎挑战,共同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二、关于其收益情况
(1、)苗种成本
(2、)饲料成本
(3、)产量及毛收入
(4、)每亩投资成本
由此得出:每亩净收益为3.85万元。五亩总收益为19.25万元 备注:
【1】数据来源
1饲料价格来源于江西省科学院水产技师王勇 ○
2苗种及成鳅价格来源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陈庄泥鳅养殖基地胡经理 ○
3亩产2106 kg真实性及可行性求证人:信阳农专水产科学系杨治国教授 ○
4关于放养密度、○苗种规格,成活率及饵料系数来源于湖北生物科技学院实训基地
【2】为了将风险降得更低本报告将征询的部分数据稍作修改,其中,放养密度降低25%,成活率调低0.79%,饵料系数提高0.01.
三、前期投资分析
塘租3000元,增氧机1500元,二手摩托车500元,小型地称300元,备用药物杂物1500元,修屋搭棚2000元,发电机2000元,苗种90000万元,共计10.08万元。备注:饲料赊账
四、拟选场址:中牟
其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水资源较丰富且保护情况良好,水质优良,滩涂资源丰富。省内有利于长久发展。
五、结论
只要有决心,小泥鳅也能翻起大浪。真诚希望且需要广大朋友的加盟与支持,谢谢。
泥鳅养殖效益分析
(1):水面租金:
500元/亩/年(各地不同,请自己调节数据)。2亩泥鳅塘,水面租金成本1000元左右。
(2):种苗购买资金:
两亩水面,投放三至五公分的泥鳅苗20万条,以万条800元计算,需16000元。
(3):饵料成本:
按20万条(包括损耗)苗出产3500斤泥鳅计算,需要投入饲料7000斤,饲料成本17000元左右,(购买配合饲料)。如果以养殖池中的水草,腐殖物,水生物,浮游生物丰富,加上自家的米糠,麦麸,豆渣,等作为饲料,或者人工养殖一些蚯蚓,蝇蛆作为饵料,那饲料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的,利润会更高。
(4):其它费用:
渔药,水电,人工工资,泥鳅池塘改造等其它开支2000元左右。(本预算包括池塘建造和人工工资等费用,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计算)。
(5):养殖周期:
泥鳅一般养殖4—5个月成熟,养殖总成本约36000元左右。各地的泥鳅苗和饲料价格有差异,所以养殖成本也有区别。
(6):产出:
养殖2亩水面的泥鳅,投苗20万条(包括损耗),产出在3500斤左右(种苗的质量和规格,养殖技术,饲料的优劣,养殖周期的长短等因素,均对出产量由影响)。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守价)18元/斤计算,3500斤泥鳅的收入为63000元。
(7):利润:
63000元-36000元=27000元。
(8):分析:
泥鳅的养殖技术易掌握,病虫害比较少,销路基本不愁,只是随市场行情变化,价格有波动。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9):泥鳅养殖的重要提示:
泥鳅的规模化繁殖已取得成功。目前市场上有野生和人工2种泥鳅苗,均可用于规模化养殖。泥鳅苗的运输处理好了,也不成问。但值得注意的是泥鳅在包装的时候要滴入少量的食用油和药物,以防泥鳅拥挤产生大量的泡沫,导致泥鳅缺氧而亡。
另外,池塘中采用我们的立体养殖技术,可以混养花白鲢、鲤鱼、草鱼等鱼类,充分利用池塘水面,增加养殖利润。
浩泽水产养殖泥鳅黄鳝养殖技术培训服务—何以做人,信以做事,专事黄鳝泥鳅养殖,诚待天下
联系人:黄华 QQ:971645297 手机15973615960 网址:http//:
泥鳅养殖常见问题一
泥鳅池塘如何清塘消毒才彻底?
池塘中的乌鱼、大口鲶、青蛙、蝌蚪、水蜈蚣、水趸等敌害会残食泥鳅苗,池塘中的野杂鱼争食泥鳅饵料,导致泥鳅苗成活率极低,养殖效果极差。池塘清塘消毒效果是泥鳅养殖成败的关键。
池塘四周需先进行围网,防止池塘外敌害生物进入。清塘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投苗时塘中又滋生大量的敌害,清塘时间在投苗前10天左右,清塘时保持水深<?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0厘米左右,每亩用“鳝宝水蛭清”300毫升(3瓶)兑水全池均匀泌洒,2-3天后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或者每亩用“鳝宝消毒灵”2000克(10袋)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后2-3天即可加深池水至30厘米即可。投苗前再采用密网在塘中拉空网检查塘中是否还有敌害生物,若有敌害生物还需再行清塘消毒处理。
投苗前还需在塘中安放一小网箱并投入泥鳅小苗试水,若泥鳅小苗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即可进行大量投苗,否则应加换新水后或延迟投苗。以避免药物残留给泥鳅苗造成伤害。
上一篇:人力掰棒子机器
下一篇:致富经:他靠冰葡萄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