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秋节的意义供大家参考选择。中秋节的意义,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赏月,吃月饼和提灯笼。当然圆月当空之日,也是人们团圆的美好佳节。
中秋,之所以称之为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人们在这一天以各种活动来庆祝中秋节,所以约会亲朋知己团聚。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边赏月,边吃月饼和一些应节的瓜果食品。珍惜和家人团聚,孝敬长辈,更是鼓励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应该加倍努力追求光明的前途,宏发生命光辉的用意,珍惜美好的时光。
中秋节,一般来说,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以天上月圆寄寓吉祥佳节。中秋节不仅充分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珍惜人间团圆的好时节,更通过各种不同的节俗活动,蕴酿一个充满欢乐与诗趣的好时节。同时,以月圆寓意吉祥,寄予人们对美满团圆的祈望。习俗上,出门在外身处异乡的亲人,在这一天也都应该回家团聚,孝敬长辈。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
民间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将土地烤得干裂,海水枯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情况惊动了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具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并严令第十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人民。从此,后羿名闻天下。后来,他娶了娴淑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夫妇俩十分恩爱。
有一次,后羿在打猎途中,遇到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很喜欢后羿,送给他一粒长生不死药丸,并告诉他这药丸二人分吃,都能长生不老,一人吃了就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后,把这药丸交给了嫦娥。不料,后羿的徒弟逢蒙,心存不良,想偷吃后羿的药丸,成仙上天。
一天,他趁后羿出门打猎的时候,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房间。逼她交出那粒长生不死药丸。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一口吞下这药丸。嫦娥吞下药丸后,立刻身轻似燕,直升云霄,往月宫飞奔而去了。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事端。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月中还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命人摆设香案,陈列上嫦娥平日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由于嫦娥奔月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于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和乡亲们就会在月下摆设水果祭月,传递他们对嫦娥的思念。此后世代相传,人们就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在汉传佛教中,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月光菩萨圣诞。月光菩萨为药师如来二胁侍菩萨之一。《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经》曰:『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
《觉禅钞》引《药师经疏》卷一曰:『过去世电光如来时,有一梵士医王,养育日照、月照二子,发心愿利乐众生,二子亦发愿供养。梵士医王即今之药师如来,二子即日光、月光二菩萨。』据《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手持月轮,坐鹅座上;此像与历代相传的颇为不同,历来所造皆为立像,而月光菩萨即立于药师如来之右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观世音菩萨说:『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是时当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与无量神仙,来为作证,益其效验。』”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又云:“释迦牟尼佛告阿难说:『月光菩萨,亦复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恶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由恭闻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说法法音得知,明白佛陀教导修行人对十方诸佛菩萨必须诚心恭敬,甚至对那些善教的外道,亦要同样尊敬、慈悲、关爱,故此在月光菩萨圣诞的中秋节,礼拜月光菩萨并至诚持诵《大悲咒》,祈求月光菩萨为众生除去一切障难、除去一切恶病痛苦!
笔者 : 菩提树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