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计算机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一:《小学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学习资料
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阅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
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快速阅读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小学速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技能,在速度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具体地说,经过2至3年累计40~50小时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3000字左右,理解和记忆率在70%以上,阅读效率提高5~10倍。 要实现上述目标,小学阶段必须在掌握下列6项速读技能: 1.不回视。
回视指在阅读时,重复看那些已读过的部分,视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还不时地停顿。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专心致志,摒弃杂念。要根据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并提出理解要求,并限时训练。 2.革除唇读、喉诵和心诵。
儿童初学阅读都从朗读开始,养成了阅读时文字必定由眼睛到嘴巴,由喉咙发音,再经过耳朵到大脑的习惯。应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应尽量摒弃默念习惯,力争眼脑直映,最终达到消除心诵的目的。
3.扩大视读广度。
从学生初学识字起,教师应授以学生正确阅读方法,以词为单位进行教学,阅读切忌用手逐字指读。进而逐步训练用一个视点看清一个词组、句子。学习意群注视法、垂直注视法、面式注视法,提高边缘视觉的灵敏度,使落在视觉边缘上的字由模糊变得清晰。
4.集中注意。应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使学生能带着平静、愉悦的情绪
2.图片速视训练。图片速视训练可以扩大视野,增强瞬间感受事物的能力。图片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主题要明确,易于儿童理解且合乎其兴趣;大小要适中,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楚;色彩要鲜明,画面要清晰;先用单幅图,再用内容相关的几幅图。图片出示的方法有:幻灯投影仪投影,抽拉面闪光,实物反射仪反射,电视屏幕闪示等。
进行阅读。限定阅读时间,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排除外来干扰。 3.词语速读训练。词语速读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一个视点看清并5.回忆要点。边阅读边尝试回忆,记住文章要点。一旦发现某一部分不能被回忆或记忆模糊,可再把全文速读一遍或寻读那些尚未记住的部分。养成以问题为导向,集中注意寻找答案的习惯。
理解和记忆一组词语。为了改变初学者从左到右逐字阅读的习惯,首先用简单图形卡片进行训练,要求一眼看清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然后再用词语进行训练。词语速读一般采用卡片、速读箱或投影闪示的方法。
6.变速读。根据阅读目的以及文体、材料难易,灵活地变换阅读速度。 4.句子速读训练。句子速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视读广度,训练(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基本功训练。快速阅读训练之前,必须先要掌握眼球运动技能。眼球运动训练方法主要有:(1)“视点移动法”,即在一定距离内,按规定的方向,快速移动视点,主要有左右移动法、上下移动法、对角线移动法、上下左右移动法及圆形移动法。(2)注视“圆圈图”训练,扩大有效视野。(3)注视“舒尔特表”训练,扩大视读广度,增强大脑快速反应能力。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增强理解记忆能力,为速读文章打基础。训练时,要求学生用一个视点看一个句子,视觉焦点落在文字中心。开始阶段,可速视一句,复述一句。以后要求连续速视一组句子后再复述,让学生掌握“尝试回忆”的方法。
5.句群速读训练。句群(自然段和意义段的总称)的意思比句子更完整、复杂,读懂句群不仅要读懂每一句话的主要意思,而且要把上下句的意思连贯起来,从而了解句群要表达的主题,所以速读句群比速读句子难
度大。句群的训练可采用先“加框式”后“加点式”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1)加框式。在阅读文字前,先注视空框框。把视觉焦点落在框的中间,逐步养成一个视点看一框文字的习惯。(2)加点式。用加小黑点的方法提示视觉焦点的位臵,视点落在小黑点下面的文字上,用一个视点读一群字。
6.猜读训练。猜读是根据上下文预测文章内容和文字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和语感训练。掌握猜读技巧能提高理解力和判断力。在速读时,视线不必掠过每一个字,可跳着读,跳过几个词或几个句子,有时可跳过
有的人在阅读一段文章时,随着眼睛注视位臵的不同,头部也跟着移动,当从左向右阅读一行文字时,其头部也会从左向右移动;当看到一行的末尾,要换行看下一行时,头部也会转回去。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一种误解,即认为头部的移动有助于阅读。客观地讲,人的眼部肌肉完全能让视线从一个字移向另一个字,而不用颈部肌肉的帮助。 3.默读
有些读者在阅读时,会轻微地读出字音来。默读有下面的几种情况:第一,默读时,只是默默无声地动动嘴唇;第二,默读时,不动嘴唇,只是舌头或喉部在运动;第三,默读时,只是声带在颤动。默读的最大弊端在于使阅读速度等同于说话的速度,从而使阅读速度大大地减慢了。 4.心诵
心诵是一种内隐的说话形式,阅读者在心中对自己诵读着每一个字,但是其嘴唇、舌头或声带均没有活动。 5.逐字注视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速度较快的人注视一次可以读3-6个词,而阅读速度较慢的人注视一次只能读一个词。眼睛逐字停留,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读者的阅读速度大大降低。
相关资料学习
一、引导学生总结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阅读习惯的方法
1.边指字边阅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在阅读时,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笔或尺子逐字地指着阅读。这种方法不仅会降低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识别间距的大小,决定阅读速度的快慢,而用手指指着阅读则无法增大识别间距,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阅读速度 2.头部随阅读移动
6.频繁回视
在阅读过程中,回去重新注视已经看过的内容的现象称为回视。在阅读时,遇到了生字难字或其他没有理解的内容时,往往会返回去再阅读刚才读过的内容,出现回视,这种回视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形成了回视的不良习惯。他们回视的次数已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次数,出现频繁回视。 二、速读方法指导
1.利用卡片进行增大识别间距训练,克服逐字阅读。
从两字节开始,逐步增加字节。训 练 按如下四阶段训练:①一目三行。用挖有能框住三行字的长方条洞的纸片套住字行,一目三行,依次下推。②一目五行。③一目七行。④一目十行。 2.无声阅读训练。
克服读出声、唇动、舌或喉、声带动、心诵即大脑中发声等不良阅读习惯。它是快速阅读的入门训练,尝试了在阅读时将手指紧贴唇、喉,真正克服音读做到了无声阅读。 3.看书扫视法。
要让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的习惯,学会合理扫视,纠正
按“字”阅读、默读时动嘴、眼动没有规律等不良习惯,逐步扩大学生的“视知觉广度”。由于眼球注视时间短和中途回视的次数少,其阅读的平均速度就比较快。据学生的训练体会可以看出“有经验的阅读者每一次注视所能阅读的内容至少是初学阅读者的三倍”。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尽量地扫视,后回答。例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问学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什么原因?怎样来的?”等问题,要学生回忆这些句子,同时也使他们明白记叙文章的五个要素,进而全面掌握扫视法,自如地用整篇(段)文章进行扫视训练。 4.养成浏览习惯。
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视线快速地移动,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让学生快速对文章得到一个总体印象,节省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阅读时间。养成搜寻要点习惯。 让学生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搜寻包含信息要点的小标题,迅速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其他文字尽可一略而过。这样大大加快了阅读速度。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二: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 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研究(如何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搞好幼儿园和小学 的衔接,使初入学儿童喜欢学语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引导低年级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如,在学拼音、在识字写字中有所
发现);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 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习惯和能力的研究
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
创见 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掌握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
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游览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自主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三:《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节约粮食开始》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13—2014年度)
课题主持人:梁文意
课题组成员:林朝芬 谢美兰
2013年6月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有针对性。由此可见,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1、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除组织学习、研讨外,还要求每个教师进行自学、实践。从课题的开始研究到现在,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2、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教师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3、大胆实践,优化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形式上要多样,合理运用。
二、主要措施。
1、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期初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着重于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步骤等方面的指导。
2、学期初课题组组长制订本组课题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本学年度课题组活动计划和要求。
3、认真学习相关研究成果,搜索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增强研究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
4、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课题组将按计划在本学期组织两次交流研讨活动(在第九周星期二的组内展示课《触摸春天》,由谢美兰级长执教;在第十四周星期二的学校展示课《太阳》,由梁文意老师执教。)围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好集体备课,做到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人每学期都能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注意收集研究成果。
6、期末负责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主持人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7、加强与镇、校主抓课题研究的领导的联系,及时求得他们的帮助与指导。
三、主要成效。
1、查找问题的意识增强了,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交流分析,找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如阅读教学的指导机械、流于形式等问题,及学生在阅读中没能抓住中心问题去进行阅读等。
2、应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意识增强了。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使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全镇教师的目标。课题组成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上示范课,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不错,但由于此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和方法可依,只能靠我们不断探索去完成实验。
3、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课题组组织教师观看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秋
天的怀念》课堂教学视频、王崧舟老师《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视频,教师观看后都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了集体交流,这项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对名师风采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教师自发的在家里去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好笔记,在课题研讨中进行交流。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研究水平还需要切实提高。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深度、广度要把握得很好,而且要求任课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总结,能达到这种要求的教师比例较小,必然对课题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2、阅读教学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阅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阅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
3、学生阅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阅读,还是教学的阅读分析,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练习的现状。
五、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
1、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做到阅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评价。
4、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需要提高,为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上课前必须深入备课、熟读课文,打有准备之仗。
本阶段,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教师针对个别差异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地创新实践,不断地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四:《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课题研究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 》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小学,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
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活动与阅读兴趣”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理念。
2、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有效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5、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
第二阶段:积极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让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第四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班级的面貌,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快乐成长。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2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中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五: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教育科学规划第四期“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六:赵应阶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评审书
编号:
仁怀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
课题申请·评审书
研 究 类 别
G.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课 题 名 称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赵 应 阶 负责人所在单位 仁怀市中枢三小
填 表 日 期 2014年1月2日
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
2014年1月2日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含电子版),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3份。
三、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五、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内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六、本表必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七、 仁怀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地址:仁怀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室 邮政编码:564500 联系电话:(0852)2224728 电子信箱: jys2224728@126.com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关键词 按研究内容设立。不超过3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研究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
A. 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 B.量管理与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D.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研究 E.课程与教材研究 F.公民教育与德育研究 G.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H.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研究 I.学科问题与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1项。 例如:A.中小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技校、幼儿园等)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研部门D.其他。
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承担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7人(不含课题负责人)。
预期成果
A. 专著G. 其他。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五年来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2—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七:《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方案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 研究背景: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 主要概念界限
1、传统的课外阅读是定位于课堂、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
课程,学生的阅读属于办自发状态。阅读的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应试压力,处于应试目的阅读让学生索然无味。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因而课外阅读推荐课,应着眼于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和数目作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那样广泛博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这种课型主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读法的指导,并在读物阅读中,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的实际,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注重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边读边思,或勾划圈点,或摘章摘句,或写读书心得,一边从各个方面去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教师只有善于不断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把学生从“被阅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课外阅读真正有趣、有效、有恒地开展起来。
儿童的精神成长需要阅读,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日日相伴的朋友,甚至就是“我”的一部分,它就成了儿童生活的一种面貌。我们的目的就是将阅读固定成儿童的一种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感觉到在一天中必须有一些时候要阅读。
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状态,那么它也就成了儿童生活的本身。
研究内容 :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着力于探究小学生课外阅的读兴趣,从而探索出较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a.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探索
b.阅读兴趣形成的探索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即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针对实践中问题进行研究,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首先遵循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即诊断、学习、计划、实施和反思,根据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研究方案,注重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研究目标、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
鹿湾小学五(1)全体学生。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6人。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布比较均衡。班级优秀生少,后进生不多,学习成绩还行,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好。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好,有能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张欣浓、刘景超、王淑贤、邱瑾等;而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如赵晶友同学就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2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王远、徐微喻等,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总体来看,本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处于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成绩也不稳定,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
本学期要继续侧重于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班级体氛围,争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语文能力均有所提高。
五、研究过程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7—12月为第一阶段 2012年 1—6
月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
1、布置和谐的育人环境,优化阅读氛围
a、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师生之间共同创设教室布置方案,从细节入手,营造班级书香氛围,让教室成为阅读乐园。
b、心理环境的创设:教育是对心田的播种和呵护,与学生心灵沟通是增强阅读兴趣的最基本的内容,它要求教师首先拥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用适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c、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及个人阅读计划。
2、开展实验研究:
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习惯的过程。因此,本课题注重课外阅读策略的实验研究。
a、激发阅读兴趣,做到快乐阅读。
①、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适时设置阅读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②、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③、通过交流读书感受,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④、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b、课外阅读重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八: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提纲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读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二)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三)在讲读和口语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
(四)复述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形式
(五)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三、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并逐步向课文拓展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三)课前精心设计导语
(四)精讲多读,读出感情
(五)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四、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等这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
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
之木,无源之水。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当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现将我将我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一、明确“读”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叶圣陶语)。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
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清人陆世仪语)。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多作储备,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才有源头活水。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理解和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二)、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美的情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体验与理解,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讲授二年级的上册《坐井观天》时,文章出现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我事先准备好了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让学生来扮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来对话,同学们一看到青蛙和小鸟的头饰,都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戴上头饰来表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看哪一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九: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
安徽省灵璧县韦集中心小学 陈海兰
一、提出问题
在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是囫囵吞枣地读,不加思索,很多学生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学完课文甚至读得结结巴巴。学生考试最怕做阅读题,每次检测完做试卷的分析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块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没有主动深入地去读文章,阅读方法不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一有时间便投入到精彩的电视节中,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很少。
2、农村小学生阅读是勉强的,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3、阅读方法不正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拿到书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们准备进行《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二、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对三个学段班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
(2)设计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
(3)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4)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撰写经验论文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定期通报研究成果。
(6将学生阅读所得写成的文章,编辑成册。
(7)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8)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在校内交流。
(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推荐部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
(3)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内容:
1.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 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
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四、改革措施: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分析探讨“自主阅读兴趣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还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还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竞赛、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每天利用晨诵10分钟个人课外阅读展现,午读20分钟自主读书,评选和表彰阅读小能手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2、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把握阅读方法的类型,从文献中确定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2)问卷法:通过对家长和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目、时间、类型等
(3)观察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4)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直接或间接交谈,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方法、阅读范围等)等。
(5)行动研究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6)经验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五、预期效果:
通过此研究: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学校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六、预期成果及形式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资料、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图片成果:学生阅读活动图片、其他图片资料。
3、可操作性成果:优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4、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篇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一、研究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
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的习惯。
中年级段重点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高年级段重点培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1)提出要求,指导预习(2)以笔助思,激发潜能;(3)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会静下心来品味文章、厚书读薄,薄书读厚。(4)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边读边想,诵读积累;读写结合,实践积累。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1)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2)引领读书:开卷有益——常读书;良师益友——诵经典;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
(3)阅读指导:利用多种途径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并指导读书方法,选读和共读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读书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选书目,并组织学生谈读书体会;每周一次阅读课,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组织好对共读书目的读书会;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5、针对不同教育环节、不同课型实施不同阅读指导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上高年级的阅读课,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指导学生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的阅读方法。阅读诗歌,怎样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教给学生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上一篇:晚上睡前语录
下一篇: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