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

| 网络工程师 |

【www.guakaob.com--网络工程师】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思考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影响 摘 要:围绕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的思考,本文探究了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希望在网络文化环境下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一)体系的全球开放共享性。这是国际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也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网络之间的连接,既无开端也无终点,各种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有效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可能形成所谓“文化入侵”,但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性质。人类的文化融合将在网络中最终得以实现。全球的开放共享性,保证了网络文化的新陈代谢,使网络文化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形式的虚拟结构性。网络文化在基于物质层的基础上,虽是全世界互连,其实质是虚拟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这是网络文化的最深层结构,主要指基于网络的时空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态度及信仰;规范层,包括对各种协议的认可、对使用规则的遵守。如在网络中不允许随意访问他人计算机系统;表意层,指外化于人们行为的包括语言、朋友关系、行为方式等对已存在价值的表意象征。这是网络文化的表层结构。

(三)内容的丰富动态性。这一特征是以开放共享的体系为前提的。由于开放共享性和内容的丰富动态性,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

更加有效,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中得到体现。

(四)制约的隐蔽松散性。尽管说网络文化的存在是以人们之间一定的约定为基础的,但由于各类标准的差异性,人与人交流的间接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性等诸多因素,网络中的制约大大减弱,更容易产生不轨行为。

(五)交互的直接平等性。当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时候,它就有着与以前的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即平等性与交互动交互性。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传播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它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改变了受众的概念和关于受众的理论,使人们与传媒的直接对话成为可能。

二、网络文化特征对青少年的深层影响

(一)体系的全球开放共享性特征,将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网络使人们形成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在网上,由于技术的原因,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严格的审查,也不可能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青少年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传播,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网络以其超形象化、超综合性的特征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将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的方式。将使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由于目前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

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信息量大,成为上网者首到之处,正是由于以美英等国为首的西文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侵价值形态的信息大量流向中国,加之中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精髓知之甚少,民族文化远未在其思想上扎根,因而在外来网络信息流的淹没中难以产生免疫力和识别力,这对崇尚新知识、思想活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将面临严峻的文化考验,少数青少年可能因网上“饥不择食”而遭致“文化中毒”。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漠。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形式的虚拟结构性特征,将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性化倾向。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样,全球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即领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网络间虚拟的社会存在,这两种存在之间的反差巨大。上网的时尚性改变了青少年的生产和生存方式。青少年网民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感觉时尚,寻求生活的真正意义,选择一种适合于个人的最佳生活方式。在网络生活中容易沉湎于个人的倾向与偏好,不关心现实世界,有些青少年甚至染上了“网络并发症”。同时,人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于间接的和抽象的符号系统,使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困难,并将人际交往中的我—你关系变成我—他关系。由于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机会大大减少,有的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

和人际交往障碍,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现实的社会,不愿回到真实世界中来。

(三)内容的丰富动态性特征,将阻碍青少年的创造力,导致其短期行为盛行。网络文化丰富的内容,制约和削弱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互联网已成为了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信息宝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系统、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是世界上资料最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无所不包,这使得广大青少年存在相当大程度的拿来主义思想,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只需下载、剪贴,轻轻松松就能为已所用。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需要广泛借鉴现有的科技文化成果,但绝不是这样简单模仿照搬所能形成。著名作家金庸认为,网络会阻碍人的创造力,美国学者丹尼尔.伯斯丁也认为,网络正在削弱我们的思考力,汽车使人类体能退化,网络使人的智能退化。在互联网上,每天的信息量非常多,信息更换的速度也十分频繁,青少年感受到更加快速的网上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对这种频繁的变换也会产生厌

倦,有些人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种及时行乐的倾向正代替艰苦朴素的精神追求。网络交友、征婚热火朝天,网上选美如火如荼,网上聊天无休无止,黄色文化大行其道,部分青少年更多地追求感官刺激。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也助长了消费心理的膨胀,讲阔气,讲时髦,只看重结果而对过程不感兴趣,削弱了青少年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导致更多的平面化和单向度的青少年群体出现。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高雅艺术不受欢迎,快餐文化泛滥,使当代青少

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甚至有可能消解我们本身的民族文化。

(四)制约的隐蔽松散性特征,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失去了传统社会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有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觉察。行为主体的这种相对隐蔽性,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据调查,大约30.33%的青少年承认曾浏览过色情网站。在问及“网络的开放性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是否有关”时,大多数被访青少年回答是肯定的。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犯罪活动也频频发生。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介入为主。据国内外已经发现的信息犯罪案件统计,犯罪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占80%左右,平均年龄只有23岁。而且许多青少年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智力的“游戏”或“挑战”。

(五)交互的直接平等性特征,将使青少年价值观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并可平等的直接进行对话讨论。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目前,在网络文化传播中,青少年自由主义价值观在网络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二:关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状况的调查

关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状况的调查

摘要: 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有专家认为青少年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以青少年为对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其原因,并就不良文化的侵蚀方面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文化 青少年 影响 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文化 网络道德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etwork on the youth groups affect daily life increasingly. Adolescents are in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of initial formation and stable period, in the network culture is in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culture, lack of discrimination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 to caus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Network culture i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ms the basis of a kind of spirit culture. Today's young people have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 technolog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situation, network culture to young people thought idea, value orientation, mode of life, way of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creativity, producing positive effect, but its negative effects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is designed for teenagers, the analysis of network culture on the growth of teenagers to produce adverse effect and its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adverse cultural erosion, to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t network cultur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network mo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adolescent site;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management, the standard of network behavior, for adolescents provide safe and healthy Internet

environment; develop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network cultur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 's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 Youth on th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morality.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社会。如今,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使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强烈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同时,也在以越来越深刻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

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技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通过改变青少年的观念及行为方式,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19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球有6094亿的网民,其中美国有1052亿网民,占其总人口的70%,中国网民总数达1.37亿,居世界第二位,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7.2%,也就是大约2356.4万青少年成为网络文化影响的主要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是网络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达2.98亿人,2009年6月,网民规模达3.9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 。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半年增幅5% 。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51% ,可见,青少年群体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1]然而虚拟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青少年群体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欢乐和满足感的同时,其成长也在承受着不良网络文化负面的影响,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网络文化含义、特征和功能

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现代文化,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以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形态的社会文化形态,是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说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学术、文学艺术、娱乐等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说,包括在计算机互联网上进行的教育、宣传、文学艺术、娱乐等侧重人文精神性的文化活动。网络文化其内容与形式都迥异于以往的所有文化存在形态。网络文化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作为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即各种网络产品,是物质基础和载体;作为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理性分析,精神层面包括网络信息、知识、心理、理念和精神,属于网络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对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起着主导和控制作用;介于物质和精神层面之间的是制度层面,包括技术规范、运行和使用的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网络把人、信息和文化三者融为一体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人的智慧的结晶。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1、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可迅速波及全球,辐射至世界各个角落,其影响力、渗透力大大超过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突破了民族、文化界限,赋予人们更大的国际性和包容性,成为可超越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种种局限而共享的国际信息资源。网络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在网络上传播信息不再是传统传播媒体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上网人的权利。

2、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与人的距离变短,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变小,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的传播速度。网络信息通过因特网高速传播,传播速度之快、时效性之强,就连发明计算机的专家们也始料未及。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和时效性,促使上网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加。

3、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费用、文化参与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人人平等参与成为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文化,在交流上是平行的,在关系上

是平等的,在选择上是自主的。网络文化成为没有屏障的开放型文化,成为一个平等参与的文化。

4、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网络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多元一体的。它可以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乃至任何团体与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互联网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地加人到网络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网络中传播、碰撞、交融,生成新的文化。这种既多元又一体的文化共同存在,彼此竞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二)网络文化的功能:

主要有七个,包括传播信息、沟通交流、知识传承、娱乐消遣、思想教育、社会动员、民意表达汇聚的功能。其中传播信息、民意表达汇聚和娱乐消遣功能在我国较为重要和普遍。 1、网络文化传播信息的功能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网民更多的会通过网络来浏览新闻,了解全世界的信息。据调查显示,我国66%的网民通过上网来浏览信息。代替了过去的广播、电视、报纸的传统方式。网络文化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得以强化。

2、 网络文化民意表达汇聚的功能

在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温家宝总理就利用网络来回答人民的问题,就很好的体现了网络文化民意表达汇聚的功能。

3、 网络文化娱乐消遣的功能

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看综艺节目、聊天等都成为人们上网娱乐的重要内容。这种大众娱乐一方面带来了好处,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网瘾少年,因此要正确的看待这一功能。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表现

在近年来的网络文化研究中,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者们一致认为,青少年已成为当代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从互联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网民数量是衡量互联网络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7月)”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达到2.53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同比增长56.2%。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其中18-24岁的网民和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较快。网民的主体仍然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39.2%,并以年轻人居多,24岁及以下的网民占到网吧网民的70.7%。青少年网民占整个网民群体的绝大多数,不到18岁的占19.6%,18-24岁的占30.3%,25-30岁的占18.7%,31-35岁的占11.0%,35岁以上的占20.4%。可见,网民中一半左右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1]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以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新、影响面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的特点,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无可争议地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化就是青少年的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习。首先,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方式和渠道。网络上的学习是一种“交互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平等交流,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甚至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指导者,使因材施教得以实现;网上教学不受时间制约,既可同步进行,也可异步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自由,使学习更加有效。远程教育的实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调查显示,83.6%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可见,网络学习使青少年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显著提高,已成为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又一条重要渠道。其次,网络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网络以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性大受青少年的欢迎。再次,上网弥补了青少年实践不足的缺陷。网络的虚拟现实是实践的一种别样方式。多媒体系统不仅使知识变成了多种形式的直观体验、活生生的操作和生活游戏,而且能大大减少教育的投人。 2.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渠道,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主要是政治学习、宣传教育、开展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而网络文化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交换,达到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调控的目的。它是一种更灵活、自我教育成分更多的教育方式,符合青少年求知、求新、自主的特点。利用网络进行教育,还有利于青少年民主观念的形成。优秀网络文化的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使青少年网民能更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青少年的民主思想、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青少年网民都表示更喜欢网络中所特有的民主气氛。他们认为,这里没有说教、没有强迫,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和自主的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也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树立。网络中大量的科技信息,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充分体会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调查中,对于“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有31.8%的学生选择了“为了学习,查找学习资料”。这说明相当部分的青少年越来越注意掌握知识、充实自己。

3.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当代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大大突破了电话、信件等传统的交际方式。调查显示,有22.4%上网青少年是为了交友。有56.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上交流认识了很多朋友,减轻了学习压力”。交往渠道的扩大和延长,大大开拓了青少年的眼界,把他们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对青少年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网络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4.优秀的网络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沟通,提高心理素质,缓解青少年的精神压力。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发泄场所和倾诉对象。在网上,人们在交流中可以说出心中真实的感受,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虚拟、匿名的网络社会之所以受

青少年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内心烦闷与苦恼的场所。网络交往作为青少年宣泄情感的一个渠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显然是有益的。

5.网络文化激发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网络文化以其内容的广泛性、方式的灵活性和网络自身的高科技性对青少年想象力、创造力产生了较大的激发作用,这无疑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6.网络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尊、自信,发展个性。过分迷恋或服从于“权威”,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全发展无疑是一种摧残。在网络社会,青少年与其他网民之间是一种民主与平等的关系,人人都是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一身的独立主体。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青少年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象力、创造力都有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主流。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影响。

经调查发现,不良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文化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使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更加困难。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信息网络传播和提供信息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形成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迅速发展,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关系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大事。一些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在经济上、技术上的优势,利用信息网络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宣传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道德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误导也是显而易见的。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但由于其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分析、判断和抵制能力弱,更容易被引入被害境遇,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网络游戏等方面的伤害。据2006年9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全国最大的色情网站——“情色六月天”案中,庭上受审的“情色六月天”网站的创办者、管理者是青年,在网上浏览色情影视、信息的主要是青少年。在注册会员中,有60余万会员是青少年。由于缺乏鉴别和抵制能力,青少年成为网络色情的最大受害者。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青少年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缺少自己的主见很多事情需要依赖于其他朋友。二是能够与朋友平等相处,自己不需要依赖于朋友的帮助,但也不会更多的帮助朋友。三是有较强的自主性,许多朋友需要依赖于自己的主见与帮助。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丰富了人们的交际手段,但其“隐形”状态下的人机互动交往方式,排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相互交流沟通,“人为地”把青少年与现实社会“隔离”开来,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另外,网上虚假信息的传播、篡改数据、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人身攻击、恶作剧等不道德行为,使青少年对社会交往产生了恐惧,因而产生了多疑、防范等心理,加剧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有相当比例的青少年遭遇过以下事件:62.3%遇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三: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四:浅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浅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李店初级中学:李小玲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正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天地。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学习,已成为国内、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我国已有很多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各种课程,和教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如:2003年,在SARS最横行的近两个月时间内,在疫情严重的香港和北京就有很多中、小学停课。在学生停课期间,教育部门就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办“空中教室”,为学生们提供基本的学术问题解答和习题演练,使得学生们在家也能照常学习,并且学习方式的新颖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诸多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只要轻松一点,许多问题就会有解,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时效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求学方式。

第二,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难以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佳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对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派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用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

第三,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青少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人类生活的所有各方面的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查询、核对信息,以及如何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青少年可与远在异国的人、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与他们成为电子笔友,还可以与科学家、成功的商人、运动员、作家及政治家等进行平等对话,吸取思想营养,提升自身素质。

第四,互联网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平等意识和探索精神。与互联网相

比,文学读物是一种独享,电视是一种被动观看,这些媒介缺少参与,缺少交流,也缺乏探索。网络的碰撞和交流,促使青少年能够更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文化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虚拟性,为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网络交流语言夹杂着大量的英语单词、拼音、符号、代码、不规范的自创“缩略语”等等。这种思路跳跃、语意断裂的异化了的语言往往成为聊天室中辨认同类和异端的“暗号”。另外,在因特网上中文是一种弱势语言,网上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中文在网络文化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必将影响青少年中“网上一族”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高度的图像化,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二,西方“网络殖民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影响力,极力向全世界特别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实行文化侵略,青少年的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的严重混乱。

第三,网络的信息垃圾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的误导。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阅读者只要找到网址,便可以阅读任何的信息。网络虽然是一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尤其是毒害身心的黄色网站,目前互联网上不少于50万个的黄色网站,且具有相当高的访问率,黄色网站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黄色网站,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侵蚀他们的健康心理,抑制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特别是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青少年,一旦滑入其中就不能自拔,甚至走向犯罪。

第四,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人机交往”,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隐匿。现在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恋爱之中,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业,而且长期处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情境相去甚远,这样就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并逐渐“异化”了他们的交往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第五,网络成瘾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因为网上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这使得部分青少年流连忘返,毫无节制的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在互联网上。这部分青少年上网是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恍惚,学习上课无精力,甚至逃课,不能完成学业。

三、网络时代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素质。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树立民族意识。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二是增加对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网络德育就是利用信息、网络以及数字技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德育形式必须体现创新性和实效性,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把网络德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把握方向,守住良知,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拒绝道德堕落。举办有关讲座、讨论、交流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培养青少年的自学能力、自辩能力、自制能力,最终到达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第二,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建好一支队伍。“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这话是尼葛罗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文中对成年人的忠告,但也形象地表述了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互联网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政治坚定,责任心强,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能够辨析网上鱼目混杂的各种思想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二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加强灌输同互动交流相结合,特别是要结合网络特点,研究适合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艺术。三是,教育工作者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坚持疏导原则,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和讨论。四是,加强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特别要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受教育者视野,启迪受教育者思维。

第三,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青少年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内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同时利用网上热线、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民主平等沟通的宽广平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证。还要特别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网络规范化,首要的工作是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要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打击网上犯罪,尤其对营业性网吧,要严格地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五: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文化及特征

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现代文化,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说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学术、文学艺术、娱乐等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说,包括在计算机互联网上进行的教育、宣传、文学艺术、娱乐等侧重人文精神性的文化活动。网络文化其内容与形式都迥异于以往的所有文化存在形态。

第一,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可迅速波及全球,辐射至世界各个角落,其影响力、渗透力大大超过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突破了民族、文化界限,赋予人们更大的国际性和包容性,成为可超越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种种局限而共享的国际信息资源。网络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在网络上传播信息不再是传统传播媒体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上网人的权利。 第二,网络文化具有快捷性。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与人的距离变短,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变小,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的传播速度。网络信息通过因特网高速传播,传播速度之快、时效性之强,就连发明计算机的专家们也始料未及。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和时效性,促使上网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加。 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费用、文化参与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人人平等参与成为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文化,在交流上是平行的,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在选择上是自主的。网络文化成为没有屏障的开放型文化,成为一个平等参与的文化。

第四,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网络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多元一体的。它可以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乃至任何团体与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互联网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地加人到网络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网络中传播、碰撞、交融,生成新的文化。这种既多元又一体的文化共同存在,彼此竞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在近年来的网络文化研究中,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者们一致认为,青少年已成为当代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从互联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网民数量是衡量互联网络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的第17次调查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 . 1 %,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据统计,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以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新、影响面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的特点,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生活、

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无可争议地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化就是青少年的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习。首先,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方式和渠道。网络上的学习是一种“交互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平等交流,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甚至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指导者,使因材施教得以实现;网上教学不受时间制约,既可同步进行,也可异步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自由,使学习更加有效。调查显示,83. 6%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可见,网络学习使青少年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显著提高,已成为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又一条重要渠道。其次,网络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网络以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性大受青少年的欢迎。再次,上网弥补了青少年实践不足的缺陷。网络的虚拟现实是实践的一种别样方式。多媒体传导系统不仅使知识变成了多种形式的直观体验、活生生的操作和生活游戏,而且能大大减少教育的投人。

2.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渠道,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主要是政治学习、宣传教育、开展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而网络文化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交换,达到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调控的目的。它是一种更灵活、自我教育成分更多的教育方式,符合青少年求知、求新、自主的特点。利用网络进行教育,还有利于青少年民主观念的形成。网络的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使青少年网民能更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青少年的民主思想、民主意识大大增强。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不少青少年网民都表示更喜欢网络中所特有的民主气氛。他们认为,这里没有说教、没有强迫,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和自主的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也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树立。网络中大量的科技信息,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充分体会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调查中,对于“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有31. 8%的学生选择了“为了学习,查找学习资料”。这说明相当部分的青少年越来越注意掌握知识、充实自己。

3.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当代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大大突破了电话、信件等传统的交际方式。调查显示,有22.4%上网青少年是为了交友。有56. 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上交流认识了很多朋友,减轻了学习压力”。交往渠道的扩大和延长,大大开拓了青少年的眼界,把他们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对青少年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网络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4.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沟通,提高心理素质,缓解青少年的精神压力。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发泄场所和倾诉对象。在网上,人们在交流中可以说出心中真实的感受,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虚拟、匿名的网络社会之所以受青少年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内心烦闷与苦恼的场所。网络交往作为青少年宣泄情感的一个渠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显然是有益的。

5.激发了青少年的想像力、创造力。网络文化以其内容的广泛性、方式的灵活性和网络自身的高科技性对青少年想像力、创造力产生了较大的激发作用,这无疑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6.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尊、自信,发展个性。过分迷恋或服从于“权威”,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全发展无疑是一种摧残。在网络社会,青少年与其他网民之间是一种民主与平等的关系,

人人都是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一身的独立主体。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青少年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都有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主流。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使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更加困难。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和提供信息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必然形成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迅速发展,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关系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大事。一些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在经济上、技术上的优势,利用信息网络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人侵,宣传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道德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误导也是显而易见的。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青少年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丰富了人们的交际手段,但其“隐形”状态下的人机互动交往方式,排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相互交流沟通,“人为地”把青少年与现实社会“隔离”开来,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另外,网上虚假信息的传播、篡改数据、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人身攻击、恶作剧等不道德行为,使青少年对社会交往产生了恐惧,因而产生了多疑、防范等心理,加剧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

3.网络上瘾也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和网络游戏的新鲜刺激,使部分自制能力、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现实社会激烈竞争给他们造成的压力,使许多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 大的危害。调查显示,有10. 8%的青少年因上网减 少了户外活动,有11. 8%的青少年认为上网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睡眠,有15.3%的人认为上网改变了白 己的生活方式。还有少数青少年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互联网拥有大量信息,导致他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地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沟通,不少青少年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这些非人格化的倾向给青少年的教育带来了很大难度,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与威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4.部分青少年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网络的建立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这种由计算机和通信线路建立起来的、彼此不必谋面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进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因此,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人则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出现生活幻想,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5.网络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发展速度异常惊人。游戏的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的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因玩电子游戏性情变暴躁的占

27 %,认为玩游戏与校园暴力有关的占29 %。未成年人痴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混淆游戏虚拟与社会现实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他们往往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人现实社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园暴力增多与网络游戏暴力不无关系。

三、有关建议与对策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概括。

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络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人民,教育青少年,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广大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网络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层次性和民族性,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差异和文化差异,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会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必须占领网络文化的主阵地。在网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科学发展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

(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和极其重要的课题。网络道德相对于一般性道德而言,是在传统的、一般性道德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社会的新特点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新的道德理论,它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伦理规范的探讨和研究,把网络道德纳人到社会道德体系中。通过确定明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为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其次,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要深人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和识别,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社会、学校、家长都应站在培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教育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远离网上“黄、赌、暴”,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在学校,要把网络道德教育纳人到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中。通过宣传和教育,把遵守网络规则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纳人到学生品德测评中,并实行学生自我约束和师生监督相结合。

(三)大力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不断丰富网络教育信息

1„要提升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就要大力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目前,国内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还比较少。大批的青少年网民只能登陆诸多的成人网站,充斥其中的

伪科学、不良及黄色信息严重污染了他们的心灵。因此,诸多的家长和学校呼吁教育专家和网络专家应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快联手建立和完善专门的青少年网站或未成年人网站,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具有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网络天地,用先进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积极影响青少年。

2.在内容建设上,坚持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占领网络阵地。一是突出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青少年网站的特点和优势,大力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正确的导向、健康的内容、优质的服务,赢得青少年网民的信任,使青少年网站真正成为和谐文化的载体。同时,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坚决杜绝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在网上传播。二是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作为政府网站建设的根本任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其全球互联互通的特性,使之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的场所。网上传播什么、不传播什么,是一个代表什么样 的文化发展方向的严肃问题。青少年网站必须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为他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

3.面向青少年,努力改进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当代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青少年网站要成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阵地,就要注重研究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有的放矢地调整传播方式与途径,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增进互动了解。不能一味地依靠老方式、老手段对青少年施加影响,更不能给不良文化以可乘之机。

4.帮助青少年正确地对待网络。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青少年只把网络当作聊天、娱乐的工具且乐此不疲,有的甚至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为此,要教育青少年正确地对待网络,帮助他们充分认识网络在推动工作、方便学习及交际等方面的功能,使网络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的帮手和健康娱乐交往的伙伴,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1.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采取得力措施,过滤虚假的、有害的、错误的、反动的信息。在这方面国外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如美国政府1996年初就要求新生产的计算机都要安装“V芯片”以自动从计算机上识别并删除不健康的内容。我国也应该运用技术措施,加强监控,安装电子邮件过滤器,以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信息攻击。

2.进一步加强网吧建设、管理和监督。网吧行业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行业,网吧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少年上网的需求,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网吧通宵经营、未成年人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吧经营场地不规范、安全性低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使网吧市场的失控状态得到了改观,但随着网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条例》的一些局限性也凸现了出来。所以,尽快制定一套更加完善有效的法规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家法律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去上网,然而,未成年人又有着上网的需求和需要。这就有必要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室、青少年宫以及社区建立的青少年中心,建立绿色的青少年上网空间。2006年4月,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着眼当前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 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要大力繁荣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绿色网络内容,积极建设服务青少年发展要求的绿色网络载体,切实营造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绿色网络场所,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六: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学校对策分析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七:浅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八: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毕业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全球化, 信息文明的浪潮正席卷全球,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 中。人们在网上工作、学习、查询、购物、旅游、聊天、游戏等。互 联网用虚拟手段为人类开启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间,网络文化以其无 可抵挡的魅力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 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然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现实 文明的阴影同样在网上折射。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青少 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青少年 审美 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 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 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 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 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虚拟的网络世 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现实文明的阴影同样在网上折射。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 良因素,对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1、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现在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对很多事情往往具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有时青少 年所好奇的信息是传统媒体无法给予的。但互联网可以,他具有很大的信息容纳量, 凡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 几乎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 所以互联网为 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 识宝库。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 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2、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 互联网加强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 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 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 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在思考的过程中, 青少年不仅锻炼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网络的互 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 BBS 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 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 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3、青少年利用互联网展现自我。 在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往往因为年龄较小,阅历浅而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是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会知道你多大,受教育情况如何,没有人去过问你的身份,青少年 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充分展现自我,表现自己。4、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 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 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 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 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 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 往完全不同。 5、网络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 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 网络创 业的神话、 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 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 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 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 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 的记忆。 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 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 知识。 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无论是在创新观念、 锻炼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二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技术新生儿,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 际交往方式,其所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更加复杂而深刻。青少年作为新 生事物的易感人群,其所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网络在扩大青少年交往空 间,缩短社会化时间,创造个性化和社会化学习条件,以及提供认识社会 和扮演社会角色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1 网络的创造性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 网络的复杂性又易使青少年产生思想混乱。 大量的网上信息常常使得青少年应接 不暇。他们注意力往往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而转移,集中注意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2-/6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因而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 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使之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与生活背离。 3、 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 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 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ICQ 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 S 的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 相帮助,互相倾诉。还有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青少年可以根据个 人的兴趣、 工作的需要、 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 网上交友相对安全、 轻松, 许多青少年乐此不疲。 网上交友是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社会化的一 条重要途径。但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 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 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 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青年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 明显不足。3.网络使青少年对不同价值选择产生困惑 网络空间中形形色色的思潮和观念充斥其间,网络上大多数信息来自西方 国家,必然裹挟着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容易动摇现实社会主导价值在青 少年心理上的权威地位,这样就会使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年陷入价值选择的困惑, 导致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错位。因此,网络文化霸权对我国青少年 社会化的影响,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促使青少年在网络发展中健康成长的对策。 1、加强网络文明管理。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发展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网 络安全并不仅仅指网络中软、硬件的密集程度,而且包括网络中的“网络文明” 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网络文明管理不好,必然引起网络安全问题,在网上 聊天时什么污言秽语都骂得出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非法勾当,大肆宣 传邪教观念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是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 青少年,还不能完全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上当受骗,这都需要网络管理阶 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2002 年 11 月 22 日,共青团 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在北京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 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真诚友好交流,不-3-/6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 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见《公约》的发布,有利于加大 对青少年的网上道德教育,能让青少年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 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 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从而努力做到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 不要在网上有恶作剧的举动,不乱放电子炸弹,上网聊天时语言要文明,自重自 律,积极倡导网上文明,这也必将推进网络物质文明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2、将网络安全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决定了他们 对新生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网络作为新生事物势必对他们产生极大的诱惑 力。为了使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健康安全地成长,作为教育重点单位的学校应该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3、家庭必须做好青少年的督促工作。网络是神奇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 许多色彩, 同时也能迅速地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 来丰富人们的知识储备。 而且现代家庭的家长们大多是有知识的一代人,所以许多家庭都乐意为孩子购买 电脑,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但许多家长并未真正想到,青少年上网 真正为了获取更多知识的还是少数,大多是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如果青 少年一味迷恋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那么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会荒废学业, 这与家长的初衷是相悖的。 所以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督促, 不反对其上网的同时, 要做好交流与指导工作,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网络运用之路,牢记学习知识是第 一性的,其他都处于从属地位,而不能使孩子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中。 4、社会必须作好监督工作。社会监督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通过社会监督这个重要环节,能够为青少 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监督工作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安 机关,工商管理等部门要不定期地对网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取缔或限 期整改。其次,街道办、居委会等单位也应对辖区内的网吧进行不定期检查,配 合好公安机关的工作。再次,社区应该对辖区内青少年情况做详细的登记,把工 作做实做细。 5、青少年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其自律性。青少年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任 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青少年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正确 合理地利用网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自律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少年的自 律性是比较差的,尤其是面对新事物的诱惑,他们往往无法抗拒,如果抵制不住 网络中的种种诱惑,必然会被网络所俘虏,而成为网络的“奴隶”。但是,如果-4-/6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自制力比较强,就能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合理的处理学习、生活与上网的关 系。青少年自律性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完成。 希望我们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爱你的孩子就教 会他上网,因为那里有天堂,如果恨你的孩子就放任他上网,因为那里有地狱。” 的确,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给青 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一代,肩负着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光荣使命。因此,在网络的迅猛发展中,培养青少 年的聪明才智,锻炼青少年的卓越胆识,建立青少年的理想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参考文献: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网 络 传 播 对 青 少 年 的 负 面 影 响 及 建 议 》 共青团荆州市委游敏3、《怎样做好网络时代的青年工作》 2001 年第三期《青年博览》-5-/6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九: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系别:政务学院 专业:09思想政治教育

小组成员: 梁温婷 09107021006

吴灵 09107021016

谭碧珍 09107021027

吴文君 09107021054

指导教师: 洪克强

班级:01

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摘要]:论文针对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加速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这一情况,根据目前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成长 影响

90年代网络进入普及时代后,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中国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就是青少年。网络使青少年拓展知识、认识社会,甚至现在的许多家庭作业也必须使用网络完成。但“网瘾”等网络问题却也悄然发生,沉迷网络的种种案例比比皆是,这让我们不禁自问: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怎么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相应地做出什么对策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成长环境。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1、网络文化的含义

互联网是人类借助数字通信、信息技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模拟综合,构建起的一个与人类精神世界紧密结合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网络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以及较恒定的行为模式,它们可以被称为“网络文化”。【1】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2、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和高效新奇的特点。

第一,开放和虚拟。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没有中心的、开放的网络世界,无人控制,也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对它负责。这样就使得网上

交往完全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的不真实性与虚拟性。大多数网民都不愿意用真实的姓名,由此提供的交流信息真伪难辨。

第二,自由与个性化。与传统文化相比较,网络传播是开放的,任何网民的地位是平等、自主而自由。在这里,网民可以自由交流,畅所欲言。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自由性,也为个性化提供了平台,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进程,选择交流的伙伴。互联网如广阔的海洋,任你在信息海洋中自由游泳、大胆冲浪、展现自我。

第三,交互性与跨文化性。网络互联带来了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的互动性,使传播与交流不受时间、地域、身份的限制,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这种传播交流是双向的,改变了传统信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了主体之间的平等性。网络文化突破了空间、地域、国别的限制,能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第四,弱规范性和价值多元性。互联网在世界各国都程度不一地呈现出弱规范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在我国也是网络引发多种社会 法律 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网络的公开性与弱规范性使得网络中的各种信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甚至混乱的特征。互联网中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信息固然大量存在,但是不良信息与网络垃圾也四处泛滥,色情、错误价值观念、恶意 政治 观点、反 科学 伪科学信息随处可见。网上的内容可谓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各种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其价值取向也相当多样化。【2】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存在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

1、 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有了互联网,我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学习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①、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3】

②、在青少年的教育方面积极的影响

互联网在青少年的教育的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影响,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现代观念,也扩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

李长龙学者在“试论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一文中指出,网络使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网络使思想教育工作者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网络可以辅助更新思想教育工作【9】

2、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与教育都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种:

①、在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精力分散,导致学业荒废。一些青少年无法无法把握上网时间,上网占用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成绩直线下降,因迷恋网络造成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增多。二是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一些青少年玩游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虚拟性是网络的重要特点,青少年的思想往往比较简单幼稚,充满了理想化,容易把自己置身于虚拟世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导致其交往能力下降,逆反心理加重,现实中人际关系冷漠。三是侵蚀思想,价值观念有偏差。网络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汇聚交织。网络游戏的内容和背景反映出制造商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制造国的文化特征,青少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必然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与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四是诱发犯罪,淡化道德观念。青少年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易受封建迷信、色情暴力、不良信息和极端言论的影响而误入歧途。【4】

②、在教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容易导致学生意志消沉和自我意识泛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迷失,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

谢巍敏在“互联网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指出: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更困难;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造成误导;网络环境的虚拟化导致人际关系淡漠。【5】

李长龙在“试论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中还提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会使一些学生失去理性;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现实与虚拟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西方网络思想文化侵蚀更具有隐蔽性和侵略性【6】

何其长在“网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康复策略”中指出网瘾对青少年的侵害:青少年不能控制上网时间从而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网瘾者自制力不强,意志不健全;网瘾者沉浸在虚拟世界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篇十: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传播

XINWEN

AIHAOZHE

·20102(下半月)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荣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网络文化拓宽了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和思想空间。学生们在了解自己校园的同时,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动向,弥补了原有校园文化覆盖面不广的缺陷。网络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的共享局面,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为青少年全面了解社会开辟了新的窗口,扩大了新的视野,并使用。如Morethanatimepiece.Anacqui-

青少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接触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增强判断能力。

网络文化增强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可以让青少年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可以获取各层次、各专业的知识;可以打破课堂书本的制约,摆脱教师思维方式的羁绊到网络社会里畅游;可以及时获取国际国内、各行各业的最有价值、最新的学习资料和全新的观念,提高效率。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文化有利于增加青少年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有利于师生的互动。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机会。他们在学习当义,一为“树枝”,一为“银行的分支机构”。撰稿人的意旨是:钱只要存入我行,就会不断增值。

例(2)Loveatfirstflight.

这是AllNipponAirways的广告,实际上是对习语“loveatfirstsight”(一见钟情)的仿拟。言外之意是,日本航空公司(AllNipponAirways)的服务极佳,乘坐之后定会十分满意,真可谓“一飞钟情”。

例(3)Ifpeoplekeeptellingyoutoquit

中学会了相互合作和交流。在网上人人平等,谁也不压制谁,谁也不能强迫谁,使学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教育者可以在交流中对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偏激观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深层次的沟通,有利于师生间架设心灵的桥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网络文化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网络文化具有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环境开放、覆盖面广的特点,给青少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网络文化没有时间限制,这就为青少年业余时间参加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陶冶青少年的情操。

还在,更好的广告词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因此,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可能成为实现语言偏离的手段而出现在广告词中。不仅如此,任何语音的、词汇的、句法的以及语义的手段都有可能为广告撰稿人所用而实现语言的偏离。原因只有一个:广告就是要打破常规。

参考文献:

sition.

这是PIAGIT手表广告,翻译过来意为“岂止是一个计时器,更是一种所得”,读汉语译文并不觉得十分别扭,因为无主句在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但英语则无法容忍缺少主语的句子,更何况该句连谓语都没有。显然,该广告词偏离了语法规则。可是,广告就是要追求新颖,因此突破句法规则的束缚是难免的。

使用修辞手段的偏离

使用修辞手段来实现语义上的偏离在英语广告中极其常见。广告人的使命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强广告的吸引力,所以他们绝不会放弃使用修辞技巧来加工广告词。修辞手段的利用往往让广告更具独特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诱导性。请看以下例子:

例(1)Moneydoesn’tgrowontrees.But

1.M·H·Abrams:AGlossaryofLiteraryTerms(7thedi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smokingcigarettes,don’tlisten…Theyareprobablytryingtotrickyouintoliv-ing.

该广告词用了反语,真是妙不可言。说得郑重其事,但实质是庄重严穆语气中透出幽默和轻松。

广告经常使用的修辞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有人发现,仅仅一个英语广告的标题,所采用修辞就多达13种,它们是明喻、暗喻、拟人、双关、重复、交错配列、押韵、仿拟、对照、借代、夸张、反语、修辞问句。其实,作这样的概括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只要广告撰稿人突破语言常规探索更有效、更新颖、更独特的表达方式的动机

2.Leech,G·N:LinguisticsandLiterarystyle,NewYork:HoltRindhartandWinston,1970.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周晓、周怡:《现代英语广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赵静:《广告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

itblossomsatourbranches.

这则广告是英国劳埃德银行(Lioyd

6.陈志红:《论英语广告标题的修辞特点》,《中国科技翻译》,2004(3)。

Bank)的户外路牌广告。译成汉语是:钱不

会生在树上,但它会在我们的银行里开花结果。该广告词用了双关。“branch”有两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编校:赵

同名刊物:《网络传播》,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月刊,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100037)

103

网络传

XINWEN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络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现象、思想观点以及文化思潮,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向青少年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干扰了青少年的思想,不利于他们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文化具有资源共享的特性,因此,青少年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充斥着许多不良的价值观,而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观还不成熟,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长期在这些信息的耳濡目染下,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迷失方向。

冲击了青少年原有的价值观。网络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除了带来文化的冲突,还带来各种价值观的冲突。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多元价值观在网上并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化就成了不平等的单向渗透,对青少年传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使青少年荒废学业。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发挥网络优势,抵制网络侵害我们在看待网络文化这一新生事物时,既不要漠然置之,无所作为,又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惊慌失措。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我们应该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加强与网上青少年的联系与沟通。用先进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用真情实感净化上网青少年的心灵。具体做法如下:

AIHAOZHE

·20102(下半月

加强网络社会控制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非中心全球性等特点,对改革现行德育观念与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其非秩序化、自由化、无政府主义等倾向,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和教育也带来了种种消极的影响。由于网络通讯传播没有国界,现实社会的法律条文也难以适用于网络环境,加上网络管理与技术上的漏洞,网络常成为别有用心或见利忘义的人进行文化侵略或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空间。根据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及网络日趋开放和商业化的特点,单靠人们的道德自觉、自律来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是不现实的。为此,必须加强网络社会控制,即社会组织(行政、法律、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运用社会规范及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网络传播、网络行为及其价值观念进行适当的规范、指导和约束,以优化和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把“自由市场”化的网络空间改变为有一定规范、秩序与管理监控的网络文化体系,使网络真正成为新世纪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开展网络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完善能力。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在网络上完全杜绝网络色情、暴力、犯罪以及网络垃圾等不良信息是不现实的。加强青少年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使之增强对信息评判、选择、整合的能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自我完善能力,包括道德判断与整合、道德自觉与自律、道德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等能力,从而培养成合格的网络公民,是网络时代青少年教育的必然选择。青少年网络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网络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教育。教育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原理与技术及操作技能。

安全上网教育。教育青少年学会保护个人隐私资料,避免网络黄毒、欺骗等陷阱,不要沉迷网络等。有关专家推荐的安全上网10条准则可作参考:

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的时候,要保持礼貌与良好的态度。

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并且把网上好玩的事告诉他们。

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以免影响学习和视力。

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地址、电话、学校班级等情况告诉你的网友。

千万不要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约会,

除非有人陪伴,见面的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

未经网站管理人员的许可,不要任意使用站上的网片、文字,也不可随意张贴文章、音乐、图片,以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不要保存,尽快删除并告诉父母。

不要把自己在网上使用的密码、名称告诉朋友,以免别有用心的人冒用你的名字。

看到感觉不舒服的站点或邮件内容,马上离开并告诉父母。

在公共场所,如学校、网吧等上网,离开后一定要将浏览器关闭,以免别人有机会使用你留下的个人资料。

网络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能、态度和品德等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培养青少年养成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目的及熟练、准确地评价信息的能力,精确并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服务社会的能力等,避免网络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是网络信息教育的核心任务。

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青少年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的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以免受其侵蚀、传染。

网络道德(公德与自律)教育。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的有关法律、规则及公德,不危害网络,不制造、传播非法及有害的信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引导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成为合格的网络社会公民。

以上是我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一些看法,欢迎读者和我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展:《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新华文摘》,1999(5)。

2.翁寒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新华文摘》,2000(3)。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文科学部管理与经济学院)

编校:施

104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12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