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网络工程师】
2016跨年红包留言篇一
《“网络红包”》
‚网络红包‛
春节前夕,支付宝钱包、微博、陌陌、手机QQ、百度钱包纷纷开启红包活动,玩法也增加了互联网平台补贴、企业或名人现金红包,以及企业的代金券。在这场夹杂着商业气息的红包大战中,人情味和商业味的矛盾该如何缓解?
还记得去年春节,微信红包横空出世,朋友见面必问一句‚你抢了吗‛。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人次,最高峰时每分钟就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可以说,微信红包除了给传统年味增添了一丝新鲜的‚互联网味道‛之外,也培养了不少网民成为微信支付的潜在使用者。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好点子,今年引来众多模仿者和竞争者,并不让人意外。
网络红包当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是好玩有趣,图的就是个热闹。每个红包里哪怕只装上几毛一元,也能享受一把土豪撒钞票的感觉。二是方便使用,不用兑换新钞零钞,相隔千里也不再是过年发红包的阻碍。今年的红包大战花样更多,现金红包之余还有消费券、兑换券等,支付宝等更多互联网企业进入,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支付宝钱包近日就宣布,从小年夜到正月初一将向用户发放约6亿元的红包。一大波红包来袭,小伙伴们已开始摩拳擦掌。
然而,网络红包大战的升级,也可能带来一些烦恼。互联网所到之处,往往会瓦解旧规则,建立新规则,这期间免不了出现一些混乱,在给一些人增添了便利同时,也很可能误伤某些群体。比如双十一购物节,让不少消费者捡了便宜之余,也滋生了虚假降价、不履行退换货承诺等不良现象。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网络红包大战也是同理,在热闹表象背后,也有一些灰色空间需要正视。
首先,随着红包形式多样,参与商家五花八门,真假难辨的网络红包也有些招人烦。喜闻乐见的红包成为企业营销的工具,肆无忌惮地在朋友圈里刷屏,其‚公害程度‛俨然与商业广告、各种代购看齐。有的商家还打着发红包的旗号,套取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为了领取区区几块钱的‚红包‛,注册用户、绑定银行卡等各种手续极为繁琐。领红包麻烦不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也得打个问号。面对红包满天飞的现状,消费者很可能从‚欣喜若狂‛转为‚无所适从‛,无论是平台运营商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不能放过其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 其次,各家企业为了发红包互相封杀,也直接伤害了用户权益。随着微信与支付宝的红包大战不断升级,相互屏蔽的已不止红包产品,一些音乐类、社交类APP也躺着中枪。这一场景,多少让人想起了此前的‚3Q大战‛。互联网企业拼得你死我活,动辄绑架大量用户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实在有悖‚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各位互联网大佬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宏观层面应靠着相互支持来做大蛋糕,微观层面也应靠着特色业务来分好蛋糕,而不该彼此设立重重关卡,牺牲用户利益。
再次,定向红包可能产生腐败。
红包的本意是一份祝福,重在好意头,而非钱多钱少。网络红包也别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这一出发点。各大商家借网络红包做宣传不是不可以,但也要在风俗人情和商业营销中找到平衡点。若网络红包大战全是商业味毫无人情味,那么热闹了一阵之后,这样的春节红包也无可回味之处。
网络红包即新的红包派发方式及互联网工具,微信红包是网络红包的一种形式。
网络红包即朋友间玩耍祝福的互联网工具及互联网运营商、商家通过组织互联网线上活动、派发红包与送钱的互联网工具。
微信红包实质是利用微信支付的跨行转账功能,将小额资金在各账户之间调配。当客户动动手指按下‚发送‛与‚提现‛,背后是托管银行划付与结算系统的高频率运作与高强度负荷。
背景
派红包是春节习俗,原本就是讨个吉利的意头。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一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祟‛在大年三十晚上,会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被吓哭,接着变成傻子。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孩子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拿出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果然吓跑了‚祟‛。
还有一说。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人畜、庄稼。大人则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后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胜钱。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这样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臵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明清时压岁钱大多用红绳串着给孩子。
释义
网络红包即新的红包派发方式及互联网工具,微信红包是网络红包的一种形式。
网络红包即朋友间玩耍祝福的互联网工具及互联网运营商、商家通过组织互联网线上活动、派发红包与送钱的互联网工具。
微信红包实质是利用微信支付的跨行转账功能,将小额资金在各账户之间调配。当客户动动手指按下‚发送‛与‚提现‛,背后是托管银行划付与结算系统的高频率运作与高强度负荷。微信支付包含‚零钱‛与‚银行卡‛两大账户体系。前者倾向于用户开在财付通总账户的虚拟子账户,只要不提出‚提现‛指令,用户的钱是躺在财付通账上的,资金的进出其实是财付通自己在做清算;后者则相当于银行账户间的转接通道,财付通只管将用户的指令下达到银行。
重点就在于,你若选择‚零钱‛模式,相当于你的钱在帮财付通赚利息。即使提现,财付通也赚了大大一笔。因为金额的到账时间是T+1,而未被领取的红包会在3个工作日之后才被打回支付方账户。也就是说,资金在1至3个工作日才会从财付通开在工行的账户上流出。
这对于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根本就是大大的分流。储蓄存款理财化、互联网平台等银行外平台对存款的分流正在加剧。[1]
首创
手机抢红包,开始于2014年中国春节,互联网某公司的微信平台推出‚新年红包‛应用。春节,对中国80后、90后来说,除了鞭炮和大大的‚福‛字,最鲜明的记忆恐怕属于压岁红包了。这一怀旧情结被微信理财通和支付宝钱包地整合到了其新应用‚新年红包‛和‚新年淘喜‛当中,在2014年迎春节的喜庆氛围中迅速在智能手机用户中风靡。
‚微信红包‛似乎一夜成名,甚至有人用‚病毒一样的传播‛来形容这款游戏在短时间的火爆程度。
目的
互联网运营商及商家的商业大战,目的是占有更多用户。
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吴毅说:‚希望开发一个好玩、有趣的产品。逗利是、讨红包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互相之间通过这种习俗让年味也更加浓厚。微信红包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设计的一个好玩的小应用,大家可以在微信里互相祝福,感受新年的乐趣。‛
支付宝钱包产品经理伍封也表示,推出这个产品,就是希望在春节期间让用户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这是真人版的‘让红包飞’,希望大家能够把年过得更有人情味,不再是群发短信,哪怕只发了一块钱的红包,也更有新意。
手机‚抢红包‛爆红背后的微信关系链
业内人士指出了‚抢红包‛短时间如此火爆的三条关键元素:‚钱+游戏+社交‛。微信红包里包的是真金白银的人民币,无论大小,都是可以在银行卡中流转、可供花销的。
‚关键还是社交‛,微信红包火爆的根本原因在于2014年微信6亿用户及其中的账户关系,微信最大的杀手锏就是关系链,通过社交关系,微信正在通过其主要的80后、90后用户,将大量的70后、60后、50后用户也拉入腾讯社交圈中
事件
2014年春节
从2014年除夕到初八,超800万用户参与了微信抢红包活动,平均每人抢了4-5个红包。活动最高峰,1分钟内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红包在10元内。再看支付宝方面,虽然没有抢红包的热闹,但一对一的红包发放模式,让不少账户都‚荷包鼓鼓‛,平均金额超过50元,最大的更是达到19万之巨。
[6]
2015年春节
2015年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亿次,春晚播出期间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春晚主持人口播提醒观众摇红包之后,微信摇一摇互动达到峰值:每分钟8.1亿次。
90后姑娘小麦说,她已经很多年没看春晚了,但是听说2015年春晚多了一个摇红包的互动环节,她‚破天荒‛地拿着手机一直熬到了春晚结束。在小麦的带动下,小麦的父母也一边看春晚一边‚摇‛红包,而运气的比拼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个个小高潮。小麦的父亲运气好,总是能摇到几块几十块,偏偏小麦和母亲总是落空,这些幸福的小插曲为小麦家的除夕夜增添了不少欢乐。[2]
2015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个人收发总数为10.1亿次,超过2014年除夕的200倍,高峰期在零点‚跨年‛之后的两分钟内,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55万个红包被发出,165万个红包被拆开,这个数字是2014年此时的66倍。[5]
‚好朋友‛设局诈骗
南京市民周女士经常从微信聊天或者朋友圈里看到抢红包活动。这天她的‚好朋友‛又发来一个红包,红包链接上写的是抢500元代金券,周女士一点就中了个头等奖500元。
没想到领这500元还挺麻烦,需要输入一大堆个人信息,从身份证到手机号,还要填写微信账户,填完了东西还要扫描一下二维码。周女士心中闪过一丝犹豫,可想到是‚朋友‛发来的红包,周女士还是放心大胆地扫了。没想到这一扫描坏了事,不到5分钟,周女士就收到短信,银行卡里竟然少了1万元。
周女士吓坏了,立即打电话向朋友核实情况,朋友回答竟是微信号已经被盗。这时周女士才知道自己上了当,立即向淮海路派出所报案。
办案民警对周女士的手机进行检测,发现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犯罪嫌疑人搜集到了周女士的身份信息后,又通过木马程序转发周女士的支付短信,结果周女士的银行卡就被刷走了1万元。
南京秦淮区警方介绍,扫二维码和转发网站链接的电信诈骗案增多,该区就增加了14.5%。新型诈骗伪装性极强,建议市民遇到陌生短信和网络链接,千万不要随意点,有条件的可以在手机里,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7]
网络红包骗局
2015年春节期间,上海市民胡先生从微信朋友圈收到一个88.8元的红包,打开后他看到有这样一句话:88.8元红包给您,新年红包领取,点击输入密码。胡先生输完密码之后,没多久就收到了一条您已付款88.8元的短信,他才知道,原来点开这条微信,是自个给骗子包了个红包。
2015年2月20号,中国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提醒网民,谨防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微信AA收款功能不熟悉的弱点行骗。在这个骗局中,骗子利用文字游戏对‚AA收款‛功能进行了伪装。他们在收款留言处填写了‚送钱‛的字样后,广泛向群聊中发送。红色的‚AA收款‛标志和伪装成送钱理由的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红包信息颇有几分相似。
尽管‚AA红包‛看起来像一个红包,但是想要骗到钱,还需要用户的密码‚配合‛。很多用户上当是因为并没有注意到正在输入的是‚支付密码‛。警方提醒市民,但凡要求让你输入密码的红包那都是骗局。[8]
反应编辑
社会点赞
手机派发红包既有游戏性又有互动性,一下子拉近了与亲朋好友的距离,增进了情感交流。有亲戚朋友会大方地询问‚你抢到了多少红包‛,更有比较洋气的长辈,直接用电子红包取代了传统的压岁钱。在派发红包间,彼此之间的生疏减少一分,而亲切增进一分。
从商家设臵的比手气中,人们还能挑战下自己的运气值。‚红包要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正闲着无聊的朱萍看到单位的微信群突然刷出这么一条消息,立马眼睛一亮。
平时在群里潜水的同事也被‚炸‛了出来,都纷纷抢起了红包。一个红包点燃了大家的兴致,很快,原来几乎用于发布‚行政命令‛的微信群成了大家聊天的平台。
‚如果不是抢红包,平时根本没人冒泡。‛抢红包的神奇让朱萍有些惊叹。在朱萍看来,虽然微信红包只有几块钱甚至几分钱,但是,每一个数字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祝福。
‚礼轻情意重,抢红包为春节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氛围。‛但朱萍认为抢红包也要适度:‚抢红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更多的时候不妨也放下手机,多陪长辈们聊聊天。‛[2]
银行反思
光大银行利率的微降颇有一点拉开银行差异化竞争大幕的意味。与其以高成本死守存款,不如发展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商业模式。
当被微信支付假红包之手冲击了零售业务后,银行应该为自己争取一块新的‚蛋糕‛,比如为正在茁壮成长的互联网新业态们量身定制一些金融服务。以托管业务为例,一些小额、高频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与基金、年金、信托、保险资产等其他传统银行托管业务相比,交易操作更为频繁,对时效性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银行还要对信息技术系统、合规条款、业务流程重新改造,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并不少。
银行还应该反思的是,自身的创新可否再快一点?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本来同样可以承载红包功能的强实名金融账户和APP,为何只能按照‚金融功能互联网化‛的轨道前行?同样拿着银行牌照却互联网基因十足的微众、网商来了,银行总得应该来点大招了。[1]
2016跨年红包留言篇二
《跨年夜 微信红包又被抢瘫痪了》
跨年夜 微信红包又被抢瘫痪了 1月1日零时开始,微信红包不好使了。大量网友反映,微信红包功能无响应、出错。截至发稿时,腾讯微信团队还未对此作出解释。
早报记者1月1日零时15分尝试发送微信红包,当通过银行卡支付完毕后,理应跳转到生成的红包页面,结果却显示“红包不存在”,而此时银行已经发来了扣款完成的短信。
还有网友则收到微信红包的提示:“系统出了一点小问题,请重试或稍后再试。”
到1时左右,微信红包功能逐渐恢复。
专业人士表示,此次故障主要还是因为用户剧增导致服务器瘫痪。另有消息称,微信红包被木马攻击,微信内部员工正在抢修。
微信红包的每一次短路,都伴随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2014年微信红包刚刚推出时,恰逢春节。彼时,微信红包也一度出现过宕机问题。
腾讯当时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流量过大。数据显示,当时抢红包的高峰时段出现在除夕夜零点时分,前5分钟内有58.5万人次参与抢红包,12.1万个红包被领取。整个除夕到大年初一期间,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抢红包次数超过7500万。
2014年圣诞节后一天,全国范围内有用户发现微信转账或滴滴打车支付受到影响,发送微信红包时提示“此红包不存在”。腾讯称,财付通系统正在升级,导致部分业务暂时受到影响。
1月1日凌晨1时过后,微信红包又开始在各个群里满天飞。与此同时,微博红包发力,微博用户只需要到指定微博页面就能直接拿红包。
这算是2014年与微信“互掐”的微博在2015年放出的第一个“大招”。 早报记者在微博中看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官方微博都送出了由“微博电视”赞助的60万元红包,用户只需到这些微博号的页面,直接点击“抢红包”,就能拿到真金白银。关键是,阿里打通了微博与支付宝的支付环节后,微博现金可提现至支付宝,与微信红包可以提现到银行卡的模式相似。
微信来年也有新动作。
有媒体近日获得的一份招商文件显示,微信红包计划与央视羊年春晚合作,招揽不超过13个品牌商给用户发微信红包,品牌商赞助的现金红包最低1000万元起,主持人则在春晚中口播引导用户进入微信摇一摇抢红包,为企业提供流量导入。腾讯未对此否认。
文章来源于:
2016跨年红包留言篇三
《“一号文”带来“跨年红包”》
2016跨年红包留言篇四
《女子春节沉迷“抢红包”冷落家人 丈夫:要多少我给》
女子春节沉迷“抢红包”冷落家人 丈夫:要多少我给 2015年02月23日
羊年春节的“关键词”,非“抢红包”莫属。从年前开始,不少年轻人就通过发微信红包或支付宝红包的方式给亲友拜年,虽然大部分电子红包金额不多,但这种时髦的拜年方式让亲友间有了互动,增进了感情。
不过,从消遣的“伴奏”,演变为春节假期的“主题歌”,有关“抢红包”的争议声也越来越大。有专家指出,无论多么抢眼的“红包”,也难以换来亲人温馨的笑脸,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骗子也瞅准了其中的“商机”…… 实习生孙倩雯现代快报记者郝多
综合新华社
熬到凌晨4点,只为一个“说好的大红包”
对于26岁的淮安姑娘小潘来说,这个年,她是和微信红包“铆上了”。
说起抢红包的这段经历,小潘说要“追溯”到年廿八,“那天我们开年会,抽的奖是现金红包,有人抽到一万元,我一毛钱都没抽到。和我一样没抽到奖的,当然不会放过抽到奖的。” 从那天起,小潘的微信多了好几个专门抢红包的群,“抽到现金大奖的同事自然要„放点血‟。”春节倒计时,无论是同学群还是同事群,红包满天飞。小潘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很快,她放弃了那些只有几毛几块钱的“小群”,专攻红包金额超过十元的“大群”,“只有盯住大领导和土豪才是王道!”
小潘说,年廿九那天,公司一个领导放话要发一个大红包,时间定在凌晨4点,“不知道哪来的劲,兴奋得睡不着,硬是熬到了4点。”到点了,领导却没动静,几个没睡觉的同事在群里喊:“到底发不发啊?”
第二天早上,大家才得知,领导前一晚喝醉酒,12点就上床呼呼大睡了。为了安抚大家,第二天领导没有食言,在群里发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我抢到200多,这下心里平衡了。”
老公和老婆翻脸:你要抢多少,我给你
和小潘一样,去年结婚的南京姑娘小李也成了红包的“傀儡”。
“吃饭要坐在离路由器最近的地方,手机屏幕不能锁,微信也不能退出,震一下都要看。”见老婆如此疯狂,小李的老公自然不爽,“你到底要抢多少钱,我一次性付给你。”
见老公发火了,小李只好收敛一些,可每次偷瞄手机,群里几十个红包都发过了,“就是那种错过好几个亿的感觉。”因为不少群里都表示除夕晚上8点定时发红包,因此8点前,小李做什么事都急匆匆的,“以前洗个澡要半小时,现在10分钟就出来了。”
回想起那晚,小李也很愧疚,“其实我也知道,难得有机会陪家人说说话,不该把心思放在抢红包上面,但我就是控制不住,不看手机就难过,其实也不是为了赚钱,就觉得好玩。”
网络红包,怎样才“恰到好处”
不得不承认,这个春节长假,家人团圆、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紧握手机、紧盯屏幕,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毫不夸张地说,抢红包成为羊年新春的一道全新风景,但由此也引发了不同的声音。
热议
只抢到一分钱照样高兴
——相隔万里,互动交流“无障碍”
“其实这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延伸,红包本身是春节的象征,而微信等工具则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邱建新认为,技术平台的便利催生了网络抢红包的现象,“网络抢红包看似是为了争抢金钱,其实更为注重营造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邱建新说,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通过这种活动进行联系,增加年味。”
——既收获至亲关爱,又收获社会认同
“以前的红包多来自于至亲,特别是直系和旁系亲属。网络红包的出现,将传统红包的范围泛化到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即使只抢到一分钱,但仍让人高兴。”“70后”白领肖冰认为,与传统红包相比,网络红包是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的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既PK了运气又不伤自尊
“抢红包的不确定性给人意外惊喜,抢不到红包也不会斤斤计较。”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彦捷认为,即使没有抢到或者抢到金额很少,也不会对自己的根本评价和自尊构成威胁。
抢红包虽好,不要贪恋哦
——抢到了红包,冷落了亲人
抢到红包虽然很高兴,但也有人无奈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俩坐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
邱建新教授也不讳言抢红包引发的负面效应,“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低头族‟只顾抢红包,却忽略了和亲人的交流。”他认为,过年一家人团聚,亲情互动是最主要的,“抢红包应该把握个度,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峰同样表示,与家人欢聚一堂、沟通交流才是春节的本质。所以,抢红包虽好,不要贪恋哦。
——红包正在毁掉春节
凡事过犹不及。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
难怪有人惊呼,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无论多么抢眼的“红包”,也难以换来亲人温馨的笑脸。这个春节,一些人为抢红包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话,没来得及和爸妈唠唠嗑,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江苏排第四
收发红包最多省份排名
江苏排第四
据了解,除夕当天,微信红包个人收发总数为10.1亿次,超过去年除夕的200倍,高峰期在零点“跨年”之后的两分钟内,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55万个红包被发出,165万个红包被拆开,这个数字也是去年此时的66倍。
腾讯方面的调查显示,发放红包最多的省份排名依次是: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福建、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按照性别来看,发红包的男性占52%,女性占48%;收红包的男性占47%,女性占53%,可谓“男人发到心痛,女人抢到手软”。
需输密码的“红包”
都是骗局
不是所有“红包”都可以抢——
需输密码的“红包”
都是骗局
“恭喜您获得8.88元红包,转发其他群再得8.88元……”年三十,不少市民的微信群里出现这样一个链接,一些人看到后,直接转发到其他群里。这两天,不少报道都在提醒,这是一种新式骗局,骗子们也瞄上了抢红包热潮。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前天通过微博揭秘了这一骗局。文中称,骗子在收款留言处填写“送红包”等字样后,向群聊中发送。红色的“AA收款”标志和伪装成送钱理由的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红包信息有几分相似。此外,“AA收款”付款前,微信会弹出确认按钮,并以“AA+付款金额+给+用户名”的格式将付款信息提示用户,骗子会将昵称改为类似“您,新年红包点击领取”字样,这样在弹出确认信息时,支付按钮就会显示类似“AA 8.88元给您,新年红包点击领取”的样子。这样一来,用户“提钱”到账户时,其实就是同意了收款请求,8.88元便划入了骗子的账户。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按照流程进行验证,不过,在“AA收款”下的三个选项中,只能改动金额或人数,收款主题和留言等选项都不能变动,主题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小伙伴聚餐”“小伙伴活动”和“普通收款”,也就是说,无法制作出主题为“红包”或相关字样的链接。腾讯方面表示,确实进行了优化,比如主题无法进行自主描述,“对于恶意欺诈行为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严厉打击。涉及欺诈的账号一经核实将直接进行限制处理,不能进行提现、消费及转账等交易,并对相关AA收款交易进行退款。同时,增强AA收款支付功能的提醒,尽可能提醒用户确认操作,避免资金受损。”
同时,腾讯方面表示,点击“AA收款”链接并不会造成钱财损失,只有确认支付密码后才会有金钱流动。为此,腾讯方面建议,收红包不需要输入密码,凡是需要输密码的“红包”都是骗局。
上一篇:宽带连接不见了怎么办
下一篇:2015最流行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