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账龄分析

| 信息系统管理 |

【www.guakaob.com--信息系统管理】

如何账龄分析篇一
《如何进行应收帐管理及账期、账龄分析》

Q/DT

如何进行应收帐管理及账期账龄分析流程

青岛城阳德泰酒店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由青岛城阳德泰酒店财务部提出。

本标准由青岛城阳德泰酒店财务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如何进行应收帐管理及账期账龄分析流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岛城阳德泰酒店如何进行应收帐管理及账期账龄分析流程及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于青岛城阳德泰酒店财务部。

2 工作流程

3 相关要求

3.1 挂账账单各个收银点必须在第二天及时上缴稽核。

3.2 签字有效人应用正楷签字,并留有电话。

3.3 销售经理领取账单时应在稽核的应收账款本上签字。

3.4 销售经理一旦回款,则稽核必须及时更新应收与回款表格,方便查询各个单位的账期账龄。

如何账龄分析篇二
《快速账龄分析法》

账龄快速分析法

如果依靠查询客户科目明细账逐一分析,太费功夫,时间上来不及;如果利用条件(SQL)语句,又要求财务人员有很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怎样才可以快速分析账龄呢?

在经过一番思索,完成账龄表之后,总结出一些心得,现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以2009年的应收账款账龄表制作为例:

一、按年份将账龄分成四段。一年以下、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二年以上三年以下、三年以上。

二、利用财务软件,快速输出客户科目余额表到Excel。注意这里指的是年初到年末的科目余额表。然后将2007年-2009年三年的余额表分别输出。

三、制做初步账龄分析表。在2009年的科目余额表基础上,删除不需要的内容,增加一列“账龄”栏。这样就初步完成了一个包含客户名称、期末余额和账龄的账龄分析表。

四、比较科目余额表的年初数与年末数。

首先,看2009年的科目余额表,没有年初数的就是当年发生的,账龄就是一年以内,在账龄栏用数字1表示。

其次,再看2008年的科目余额表,没有年初数的就是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在账龄栏用数字1-2表示。

然后,再看2007年的科目余额表,没有年初数的就是两年以

上三年以下的,在账龄栏用数字2-3表示。

最后,再看账龄分析表账龄栏的空白处,没有填写数字的,就是三年以上的,在账龄栏,用数字3表示。

这样一个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表就完成了。按这种方法制作既快捷又方便,其他往来的账龄分析可依此类推。还要说明一下的是,账龄表最好用数字表示,这样看起来比较简洁,也便于进行后期数据筛选。

如何账龄分析篇三
《账龄分析解析》

如何账龄分析篇四
《账龄分析的项目》

账龄分析的项目

在本人所述“账龄分析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中对应收账款产生的最小单元客户进行了分析方法的论述,对每一笔应收账款按毛利贡献及周转速度来进行定性。但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行为会带来相同类型的结果,这些结果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是恶性的,所以应对不同类型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分类,再针对这些行为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使应收账款产生的效率最大化。

首先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分类,在此仅以本人所从事的饲料企业及所处的环境(云南省)作为参照。由于不同产品毛利贡献差异较大,以浓缩料为标准,乳猪料约为浓缩料的一半,大猪料约为四分之一,肉鸡料约为八分之一等等,所以将所有产品全部按毛利比例关系折算成浓缩料。详细的比例关系如下:教槽料:浓缩料=2:1、乳猪料:浓缩料=1:2、鱼料:浓缩料=1:3、猪场料:浓缩料=1:4、肉鸡料:浓缩料=1:8、肉鸭料:浓缩料=1:16.再以浓缩料的平均销售单价5500元/吨作为标准,即可按上述比例关系折算出各品种的销售额。现在以浓缩料为标准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0天为宜,依此可以确定猪场料为8天,肉鸡料为4天。应收账款的取值不以月末为准,而是取平均欠款额。现在以浓缩料为标准按周转天数将应收账款划分为以下几类:临欠类(周转天数为7天以下)、30天以内、30-60天、60-120天、120天以上及坏账类(超过2年以上未产生销售额)。

应收账款的最坏结局就是坏账,通常情况是每月按销售额提取一

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一定时期用坏账准备金做一次坏账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现坏账处理有些滞后,不能等到处理时再来作相应分析。所以在日常应收账款分析中就应先作人为调整,便于后续分析。一般情况下,坏账的产生有一定过程,从最后一次产生销售额开始,通过逐步催收会呈下降,至一定时期就不再变化等待坏账处理。所以为便于分析对坏账的定性并不是以做坏账处理(也有做了坏账处理后仍有收回的个例)时,而是以呆账自产生起至一定时期后其余额收回(重新合作后确认的欠款余额也可视为收回)的比例低于5%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来,本企业将此时间段确定为2年。

账龄分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坏账分析。坏账的产生有一定随机性,其产生的根源还要追溯到2年以前,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产生的坏账总额与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是否相吻合,如果出现较大偏差,则应检查相应的管理政策是否与预期相符。比如这个时间段内坏账总额远远大于坏账准备金,说明在呆账(连续三个月未产生销售额的应收账款)出现后的治理工作不力,此时要加大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近期坏账的治理要作后补安排,虽然产生的时间已经较长,应从其中挑选出部分作最后的努力;二是加强当期呆账的治理,呆账产生后的最近几个月回收效果最佳,如果力度不够又会重滔复辙。坏账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为销售部提供一个清理名单,虽然两年以上的呆账回收率低于5%,此时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客户采取措施仍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坏账分析的最后一个作用是整理应收账款欠款凭据,虽然回收率低于5%,仍要尽可能将法律时

效临近到期的凭据设法由欠款人重新确认,虽然暂时不能回收,也要为其中有可能回收的部分留下合理的凭据。

坏账分析没有必要每个月都做,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季度或每半年做一次,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问题。一旦应收账款达到两年以上未产生销售额,即将其定性为坏账,从应收账款分析表中转出,另行建立待处理坏账账目,转出时间以满两年的月分开始。应收账款分析报表与应收账款财务报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分析报表服务于应收账款管理政策的制定。

账龄分析的第二个项目是呆账分析。欠款客户从最后一次产生销售额开始,半年以内是回收的最佳时期,同时一旦连续三个月未产生销售额,其再度合作的机率约25%。所以每月应将新产生的呆账客户及金额及时通报销售部:一、拟定重新合作客户的名单并重启合作,尽量避免流失客户;二、制定回收计划并实施;三、与客户重新核对欠款金额;四、当期不能收回的欠款应与客户签订还款协议。

账龄分析的第三个项目是应收账款总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分析。将坏账逐月从分析表中转出,应收账款总额呈相对稳定的循环状况,即不断的有新客户产生应收账款,同时也不断有老客户的应收账款收回或由于已达两年未产生销售额而转出。在此首先应关注的是应收账款总额是否与规划及计划相符,如果出现较大偏差应及时探寻原因,特别是当总额呈近期大幅上扬或持续上扬时,一旦失控企业将面临致命打击——资金链断裂。此时应设立总额限制,即当总额达到设定的额度时,不再发放新的欠款,待有欠款回收时才同意发放。如果

确实需要增加欠款总额,则须重新制定应收账款规划及计划,待管理层审批后再按新的限额执行。其次是分析欠款总额与销售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做成曲线图看其走势,结合合理的波动(如涨价前的预付款或特殊的大额临时欠款)分析异常(如呈近期大幅上扬或持续上扬)情况产生的原因,如果出现突破临界点(比如欠款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合理比例为0.5:1,则将0.7:1设为临界点,或持续数月在0.65:1以上)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如果产品销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可根据其正常波动幅度给予相应校正比例。如果其中有部分产品存在欠款周期性(如鱼饲料从7月开始欠款直到次年2月全部收回)且所占比例足以影响整体欠款时,再给予相应校正比例。

账龄分析的第四个项目是欠款客户的总欠款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分析。账龄低于7天的临欠客户不是公司有目的的赊销,可以把它视为现款销售的战术性补充手段使用,其计算方法为当月销售额除以当月欠款额低于7/30。由于客户的欠款并不规则,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所以可以将计算时间适当扩大到三个月或更长。将账龄高于7天的所有客户集中进行分析总欠款额与总销售额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分析应收账款的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与第三项一样。此时将现款及临欠客户的总销售额逐月制作成曲线图可以了解现款经营的状况。由于客户对资金的需求是动态的,公司是否满足客户的欠款需求与整个现款经营客户的状况有着密切关系。为更为直观的了解,可以将欠款客户的欠款额、欠款客户的销售额及现款客户的销售额合并在一张曲线图中。

账龄分析的第五个项目是欠款客户的定性分析。将欠款客户账龄段分为30天以下、30-60天、60-120天及120天以上,通常在每个月月底按倒推法计算,即用总应收账款(当前的、过期的和未决算的)减去总的月销售额,逐月算回去,直到总应收账款数字被减光为止。可以这样理解:账龄为30-60天的客户其当月欠款额相当于其30-60天的销售额。

定性分析的第一个目的是将所有欠款进行分类,看各种类别的欠款所占比例(欠款结构)是否合理。将30天以下的欠款设定为合理,

如何账龄分析篇五
《库存账龄分析》

摘要:讨论库存账龄分析的目的与后续的分析方法,为降低库存提供实际的操作方法。

1. 库存账龄与库存周转率

……提到库存账龄,就不得不说到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在某特定的周期,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的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的绩效指标之一,而且很多企业都把它作为整体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之一。而库存账龄是在某时间节点,某种或者某类存货的库存时间的加权平均值。很明显,库存周转率越高,库存账龄越低,但是二者又不是反比关系(比较简单的证明就是同样的平均库存,入库时间的不同就会引起库存账龄很大的差异),所以虽然这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能简单的把库存账龄看成库存周转率的一个衍生指标来对待。

2. 库存账龄分析的目的

……在库存账龄分析中,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库存成本的控制。库存账龄在ERP系统内,应该可以查询指定的时间点,各库存存货的库存账龄情况,即从入库起在仓库中放置了多久。与应收账款的账龄一样,存货的库存账龄越长,说明周转越慢,占压的资金也就越多。这也就是我们大家平常所说的呆滞料。对于呆滞料,应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计划的源头控制入手,才能最有效的降低无效的库存,达到降低库存总额的目的。呆滞料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不周转的物料和周转慢的物料,对于不周转的物料,显然除了上述工作外,还应该做相应的处理:比如代用或者变卖。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同于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对于超龄的库存,也应该做好存货损失的准备,更真实的反映库存的实际价值。

3. 库存账龄的计算

……手工计算库存账龄是很困难的。在ERP系统中,库存账龄的计算相当方便。如果要计算某一仓库或者全部存货的库存账龄(虽然该数字可能没有实际的意义),那么公式如下:

库存账龄=∑(批次入库金额/统计时点库存总额*批次入库时间)。 下面我举例一说明:

在2008年10月6日,存货A的库存为1000,系统自动搜索入库单,得到如下入库单:

入库单号 日期 数量

NO.025 10月5日 入库 200

NO.023 10月4日 入库 300

NO.022 10月3日 入库 300

NO.020 10月2日 入库 400

NO.015 10月1日 入库 100

系统默认先进先出的原则,从10月6日的入库单倒推满1000为止,也就是200(10月5日)+300(10月4日)+300(10月3日)+200(10月2日入库的400只取值200即可)=1000.

那么:库存账龄

=200*/1000*1+300/1000*2+300/1000*3+200/1000*4=0.2+0.6+0.9+0.8=2.5天 库存账龄还有另外一种报表方式,反映的是库存账龄的集中度,举例二如下: 库存30天以下的金额: 1000

库存30天--90天的金额: 2000

库存 90天--180天的金额: 1500

库存 180天以上的金额: 500

4. 库存账龄标准的设定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库存账龄分析的目的,和库存账龄的计算方法,但是,在现实的管理中,如何知道某种存 货的库存时间长了呢?如何定义呆滞料,标准是什么呢?

我下面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1、 按照财务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的期限设定。比如:财务规定超过180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2%;超过360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5%。那么结合库存账龄集中度的表格,对超过180天以上的物料应该立即处理,上面例二中超过180天的500就应该按照比例计提了。对于90天以上的物料应该额外关注。

2、 按照公司制定的存货周转率设定库存账龄标准。举例如下:

存货周转率设定为1次/月,那么库存账龄的平均值是0.5月,最大值不能超过1月。按照ABC分类,A类物料占存货总额的80%,B类物料占存货总额的15%,C类物料占存货总额的5%。显然,把所有的物料设置为同样的周转速率是不对的,对A类物料的额外关注,多订货,分批次,对于降低库存总额是最有效的。那么:假定,B类物料的为2个月,C类物料的账龄为4个月,在这个条件下,只有A类物料的账龄不大于0.625月时才可以满足要求:

80%*0.625+15%*2.0+5%*4.0=1

3、 按照每种物料的经济批量设定。也就是说,物料的存储时间不应超过经济批量的平均消耗时间。这种计算方式忽略了安全库存对于库存账龄的影响,但是很明显,只适用于在物料均匀比较消耗,标准方差很小的情况下。

4、 参考采购提前期确定,物料的存储时间不应超过采购的周期。显然,这种方法比第3种更容易获得参考值。

5、 如果该物料有保质期,库存账龄超过保质期就是报废了。那么结合ERP系统中的保质期和批次管理,该库存账龄的危险期必然要小于保质期。 以上的各种方法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料,选择使用。

5. ……后续的工作

……在物料管理工作中,库存账龄分析的方法,是发现库存积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发现问题很重要,更重要的如何解决问题。

所以,在发现物料积压的情况之后,一定要把发现的问题立项解决,完成一个PDCA的循环。当库存降低后,更容易发现库存的问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

1、 对于发现积压的物料,不能一概予以同样的关注,因为管理也需要成本的。发动机周转速度变慢,要比标准件积压更可怕。

2、 在库存账龄分析中,用金额表示比用数量表示,更直观,更有效。

3、 对于标准账龄的设定,也是需要不断修正的,因为提高库存的周转速度,降低无效库存为最终目的。

4、 库存账龄分析是事后诸葛亮,是纠正方法,远不如事先控制也就是预防有效。在这点上,与质量管理的原理是一样的。

如何账龄分析篇六
《EAS账龄分析表使用方法》

EAS账龄分析表 使用方法

EAS账龄分析表使用方法一、概念引入

要想正确使用账龄分析表,首先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应收单,引入基本概念。先看图1:

图表 1

特别注意里面有两个日期字段,一个叫单据日期,一个叫应收日期。

单据日期是指业务发生时(或后)将单据录入(或关联生成)即系统产生这张单据的日期。

应收日期是指与客户达成或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

如:与客户达成协议4月5日交货(开票),8月5日收款。那么4月5日是单据日期,8月5日是应收日期。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再来引入两个概念。

未过期账龄:应收日之前的账龄称为未过期账龄。账龄计算起始点单据日期。如上例,在8月5日前的账龄是没有过期的,那么这个账龄就属于未过期账龄。如果当前日期为6月5日,那么就属于未过期账龄30-90天组。

已过期账龄:在应收日之后的账龄成为已过期账龄。过期账龄计算起始点为应收日。接上例,只要在8月5日之后还没有收回款项就属于过期账龄。

结算:可以理解为一项业务的确认结束或闭环。例如,卖给一个客户50万元的货并开票,于是在系统中会有一张50万元的应收单。过些时日又收回30万,那么这30万(收款单)是收的什么款呢?这就需要与应收单进行“结算”,或者叫钩稽确认。结合图1应收金

额50万,已结算金额30万,还剩20万就是应统计账龄的应收款了。同时这又是部分结算,

部分结算就是单笔应收款未能全额收回而进行的结算,反过来将全部收回就是全部结算。

我们再来看图2:

分析方向:目前该版本仅提供了“应收”方向。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应收不是指应收账款余额,而是指产生应收的单据或称做相对独立的应收业务。如应收单。

分析对象:提供“往来户”、“单据”两个选择。当选择按往来户进行分析时,将过滤往来户分析时点上的所有未完全核销应收单汇总进行分析。当选择按单据进行分析时,将过滤往来户分析时点上的所有未完全核销的应收单逐一进行分析。

账龄时间:提供“应收日期”、“单据日期”两个选择。当选择按应收日期时,按应收单的收款计划的应收日期进行账龄分析。当选择按单据日期时,按应收单的单据日期进行账龄分析。

图表 2

弄清了上述概念后还要跨越一个误区,才能正确使用。

二、跨越误区

误区一:

会计人员在使用时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账龄分析表余额一定与总账应收账款余额相等,如果不相等就是错误的。这是一个普遍的、非常深的误区,本着这种想法去看账龄分析表是越看越不正确。今天我们就要彻底跨越这个误区。

总账系统的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核算项目余额表、辅助核算汇总(或明细)表等记录的是基于会计原理进行计算的,其余额是应收借方减应收贷方。

应收系统的应收明细(或汇总)表:是与总账对应,且余额应当相等,只是这个报表的依据是单据而不是凭证。由于记账时间总是比单据的发生时间延迟,故在所查询的时间段内会产生与上述表不一致的情况。

应收系统账龄分析表:本表的依据与上述差异甚大。如第一部分有关分析方向所述,本表分析的方向是应收,并且不是应收余额,而是一个个独立的应收业务(单据)。只要应收单没有被完全核销(结算)就会进入这个表的统计范畴,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是收款了,但是没有进行结算也会进入统计范围。也就是说应收账龄分析表目前仅统计借方不统计贷方。

举例:如果一个客户发生应收单一张10万,收款6万。那么组合起来就有如下几种情况,并且这些情况下余额的对应情况是不一致的。我们将结果汇总为一个表,来观察他们的余额情况(应收单是否审核会影响应收明细(或汇总)表的余额,为了讨论方便在此假设单据都已经审核):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是否审核的情况下,只有有一种情况是相等的。读到这里想必

您已经轻松跨越误区一。

误区二:

当前大部分会计都这样认为:账龄就是应当从开了发票开始计算。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这个误区会导致账龄统计错误。

准确的账龄的计算应当以双方约定的收款时间为依据,如合同约定。而发票的开具要灵活的多,EAS基于这种考虑设计了收款计划来满足需求。如此考虑账龄就分为已过期账龄和未过期账龄。

但是在实际业务处理中往往达不到如此精细化管理,对此EAS也提供了按单据日期统计账龄的口径。按照单据日期统计账龄不再区分过期与未过期账龄,统一归于过期账龄口径。如图二,当选择账龄时间为单据日期时,未过期账龄分组不可选。这种统计口径比较适合我公司使用。

好了罗嗦了这么多相信你肯定能够轻松掌握了吧!下面我们进入实战演练:

三、轻松使用账龄分析表

目前会计部给出了一大堆认为不正确的客户名单,在此我随机抽取一个进行分析。期待达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效果。首先观看下列几组图片:

第一组:账龄分析表

如何账龄分析篇七
《账龄分析法的运用》

账龄分析法的运用

账龄是指负债人所欠账款的时间。账龄越长,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帐款的时间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又称“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采用账龄分析法时,将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进行分组,并根据前期坏账实际发生的有关资料,确定各账龄组的估计坏账损失百分比,再将各账龄组的应收账款金额乘以对应的估计坏账损失百分比数,计算出各组的估计坏账损失额之和,即为当期的坏账损失预计金额。

账龄分析法的方法

账龄分析法,就是根据应收款项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账龄分析法对账龄划分和估计坏账损失,一般是通过编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表”和“坏账损失估算表”来进行的。账龄的划分一般有四种方法。

1.最后账龄法。是视每个客户应收款项截止到某一年内有经济业务发生,则将该客户应收款项的全部余额视为某一年度来确定账龄,这一方法虽较简便,但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2.先进先出法。是假设收回的账款,视为先收回先发生的应收款项为前提,来确定账龄。

3.后进后出法。是假设收回的账款,视为先收回后发生的应收款项为前提,来确定账龄。

4.实际账龄法。是按每笔经济业务(或每个合同)实际发生应收款项和收回款项来确定账龄。

账龄分析法的运用

运用账龄估计坏账

将应收账款拖欠时间(即账龄)的长短分为若干区间,计列各个区间上应收账款的金额,并为每一个区间估计一个坏账损失百分比;然后,用各区间上的应收账款金额乘以各该区间的坏账损失百分比,估计各个区间上的坏账损失;最后,将各区间上的坏账损失估计数求和,即为坏账损失的估计总额。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在估计坏账损失之前,可将应收账款按其账龄编制一张"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借以了解应收账款在各个顾客之间的金额分布情况及其拖欠时间的长短。

账龄分析表所提供的信息,可使管理当局了解收款、欠款情况,判断欠款的可收回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利用该表,管理当局还可酌情作出采取放宽或紧缩商业信用政策,并可作为衡量负责收款部门和资信部门工作效率的依据。

账龄分析法的优缺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运用简便,并能估计出应收账款不能变现的数额。缺点是不完全符合配比原则,因而要影响到各期的净收益数额的正确性。

账龄分析法的举例分析

例:2003年末乙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及估计坏账损失如下表:

单位:元

应收账款账龄 应收账款金额 估计损失(%) 估计损失金额

未到期 20000 1% 200

过期6个月以下 10000 3% 300

过期6个月以上 6000 5% 300

合 计 36000 - 800

假设甲公司2003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100,计算出2003年乙公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及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2003年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应为800元,2003年年初有坏账准备贷方余额100元,因此在本年中应计提坏账准备800-100=700元。

借:管理费用 700

贷:坏账准备 700

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100+700=800元,即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24255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