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 数据库系统 |

【www.guakaob.com--数据库系统】

汉语方言里一种带虚词的双宾句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一)

【数据库】人大全文2001年文史类专题

【文献号】3311

【摘要】连用的句式在张贤亮的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例如

【原文出处】《中国语文》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105

【原刊页号】439~445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12

【标 题】汉语方言里一种带虚词的特殊双宾句式

【 作 者】陈淑梅

【作者简介】陈淑梅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438000

【内容提要】汉语方言中有一种“主语+动词+宾[,1]+X+宾[,2]”的特殊双宾句式。本文从插入宾[,1]和宾[,2]之间的X入手,说明这种特殊双宾格式的类型及其方言分布,并且指出方言中这种句式所具备的条件,探索出了插入的X的性质和规律。文章选择了在地域上有一定代表性的广州、福州、武汉、黄州、长沙、上海、西宁等32种方言进行考察。

【关 键 词】插入形式/特殊双宾句式/强势形式/弱势形式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 正 文】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北京话“我拿一本书给他”,包括两个动词(“拿”、“给”),两个宾语(直接宾语“一本书”、间接宾语“他”),整个句子表示一种行为动作的递进关系。语法学家通常把这一类句子解释为连动句或连谓句。汉语方言中有一种在表面形式上与此类似的句子,例如湖北英山话“我把本书得你(我给你一本书)”,广东海丰话“我分了三个银科伊(我给他三块钱)”。英山话的“得”、海丰话的“科”与“把”和“分”配合使用可以表示给予义。有些学者把方言中的这一类句子也分析为连动句或连谓句。但是,用这种认识来分析汉语方言中广泛存在的这一类句子,事实上存在很多困难。笔者认为,不妨把上举英山话、海丰话的这一类句子看成一种特殊双宾句式,其中的“得”和“科”等是插入的虚词。这样一来也许更加符合大多数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

本文把所要讨论的句式概括为“主语+动词+宾[,1]+X+宾[,2]”形式,其中的“宾[,1]”为指物宾语;“宾[,2]”为指人宾语;X为插入的虚词,文中表述为插入形式。本文选用了32处地点方言,它们分别是青海:西宁;江苏:东海、淮阴;湖北:武汉、阳新、黄州、英山;湖南:长沙、衡山、韶山、祁阳、益阳、邵阳、汝城、华容、浏阳、酃县、新化、安仁、常宁、宜章、溆浦、东安、涟源;广东:梅州、海丰、南雄珠玑;福建:福州、永春、连城;江西:南昌;上海。这些方言覆盖了湘语、粤语、闽语、吴语、赣语、客家话等南方各大方言区,以及官话区的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 从插入形式的多样性看特殊双宾句式的特征

从以上32种方言来看,宾[,1]、宾[,2]中的插入形式多读为轻声,插入形式之前有一个小小的语音停顿。就插入形式而言,具有多样性,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1.1 主语+动词+宾[,1]+得+宾[,2]。例如:

我把本书得你[,我给你一本书](英山) 我教个法子得你[,我教给你一个办法](黄州) 他把两本书得我[,他给我两本书](武汉) 我把书得你[,我给你书](阳新)

奖支笔得他[,奖给他一支笔](华容) 还一百块钱得他[,还他一百块钱](益阳) 得本书得你[,给你一本书](安仁) 拿一本书得[tei]qú@①[,给他一本书](酃县) 插入“得”的句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得”不能移至动词的后面与动词连续使用,例如:“把两本书得我”不能说成“把得两本书我”。“得”只能插在宾[,1]和宾[,2]之间,与动词间隔使用。有些方言的“得”可以与动词连续使用,置于指人宾语的前边。如崔振华(1998):湖南益阳方言直接宾语前置的句子,如“咯笔钱留把他”,动词“留”后边可带助词“得”,插入形式“把”字后也可带“得”。“把”字后边带“得”时,动词后边一定要带“得”,例如:“咯笔钱留得把得他[,这笔钱留给他]。”还有武汉方言和英山方言的“得”也可以与动词连用置于宾[,1]、宾[,2]之间。例如:

他把一本书把得我[,他给我一本书](武汉) 你把钱把得我[,你给我钱](英山)

我们认为不管是动词后边的“得”,还是“把”字后边的“得”,都是个构词成分,而不是插入形式。

(二)“得”有“给”的意思,但与“给”性质不同,“给”与后边的指人宾语能构成结构体,能说“给我”,也能在前边加否定词说成“不给我”。“得”与后面的指人宾语不能构成结构体,不能说“得我”,还不能在前面加否定词说成“不得我”。

1.2 主语+动词+宾[,1]+把+宾[,2]。例如:

送本书把你[,送给你一本书](祁阳) 她还一本书把我[,她还给我一本书](韶山) 奖支笔把你[,奖给你一支笔](邵阳) 送套茶具把你[,送给你一套茶具](淮阴) 借两本书把他[,借给他两本书](浏阳) 你不把半个工钱把我,也要分点红利把我@②[,你不给我半个工钱,也要给我分点红利](长沙)

插入“把”的句式的特点是:大多数方言的“把”不能移至动词的后面与动词连续使用,例如:“把两本书把我”不能说成“把把两本书我”。“送本书把你”不能说成“送把(一)本书你”。“把”只能插在宾[,1]和宾[,2]之间,与动词间隔使用。只有湖南邵阳方言、益阳方言的“把”能用在动词之后与动词连续使用。例如:

借一块钱把你—→借把你一块钱(邵阳)

哥哥留给他一笔钱—→哥哥留把他一笔钱(益阳)

这表现出邵阳话和益阳话“把”字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是方言中的特殊现象。【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1.3 主语+动词+宾[,1]+给+宾[,2]。例如:

他把[,给]一本书给我(东海) 我把[,给]四瓶酒给你家(淮阴)

我还书给你(汝城) 我送支笔给你(衡山)

插入“给”的句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给”插在宾[,1]和宾[,2]之间,这实际上也是北京话的格式。作为插入形式的“给”表示的意义与单用“给”不同,单用的“给”表示给予行为,意义比较实在,独立性较强。插在宾

[,1]和宾[,2]之间的“给”表示抽象的转让关系,意义比较虚灵,独立性不强。

(二)“给”可后附于动词,与动词连续使用,构成“动词+给+宾[,2]+宾[,1]”的格式。例如:

他把一本书给我—→他把给我一本书 我送支笔给你—→我送给你(一)支笔

(三)“给”与“把”的相同之处是都能与后面的宾[,2]构成一个结构体,可以说“给我”、“把我”。也可以移至宾[,1]前面,说成“给我一本书”、“把我一本书”。还可以在前面加否定词,说成“不给我”、“不把我”。“把”与“给”的不同之处是“给”可以后附于动词,“把”除极少数方言外,一般不能后附于动词。比较:

他送一本书给我—→他送给我一本书 他送一本书把我—→[*]他送把我一本书

1.4 主语+动词+宾[,1]+其他形式+宾[,2]。例如:【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送封信来你[,送封信给你](新化) 拨张纸条子拨辣/拨伊[,给他一张纸条子](上海)

借几块钱乞我[,借给我几块钱](福州) 分了三个银科伊[,给了他三块钱](海丰) 分一本书分qú@①[,给他一本书](梅州) 拿一本书到我[,给我一本书](南昌)

着赔一本书互我[,应该赔给我一本书](永春) 拿一本书过伊[,给他一本书](南雄珠玑) 他把一本书把得我[,他给我一本书](武汉) 送三只粽子拉伊[,送给他三个粽子](旧上海)

把钱过起他[,给他钱](溆浦) 驮(一)把镰刀拿我[,给我一把镰刀](宜章)

拿本书赐áng@③[,给我一本书(]涟源) 掇本书赌[du[13]]你[,给你一本书(]东安)

其他插入形式作用上分别与上述的“得”、“把”、“给”相同或相近,这里不一一分析。 从以上插入的形式来看,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插入形式与动词异形。也就是说,动词用一种形式,插入形式用另外一种形式。从上面例句中看出,插入的形式与动词的配合情况有:“把—给、还—给、送—给、奖—得、把—得、把—过起、拿—得、拿—赐、还—得、送—把、还—把、奖—把、借一把、分—把、送—来、拨—拨辣、借—乞、分—科、拿—到、拿—过、赔—互、拿—互、送—拉”等。 第二,插入形式与动词同形。这是相当特殊的、但有启示性的现象,就是说,动词采取某一个形式,而插入的形式也是同样的形式。例如梅州:分一本书分qú@①。上海:拨张纸条子拨伊。湖北武汉、英山:把本书把我。湖南常宁、安仁:得笔得我、得本书得你。湖南宜章:拿本书拿我。福州:乞本书乞我。由此推之,“给…给…”的说法应该是成立的。朱德熙先生(1997:118)认为,“送他一份礼物”中动词“送”的后头可以加“给”。“给你两个人”中动词“给”的后头再不能加“给”。按他的观点,“给你两个人”就不能说成“给给你两个人”或“给你给两个人”。可是,在西北官话的青海西宁存在着这样的句式。例如:

给我给一本书附

图[,给我一本书](张成材等1987:292)

“给给”连用的句式在张贤亮的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例如:“此时,窗外由远及近地响起沙沙的踏雪声,同时传来了轻松松的放肆的歌声:姐儿早上去看郎,/三尺白绫包冰糖。/给给小郎郎不用,/转过身儿好凄惶哟——呀啊!”(转引自邢福义2000)张贤亮出生于江苏,但在宁夏生活多年,他的作品大多是带西北方言色彩,“给给”的用法明显具有西北方言的特色。可见“给给”与“给…给…”的用法在方言中是可以找到例证的。

二 从插入形式看特殊双宾句式的分布

从插入形式的地理分布看,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形式,分布情况有所不同。

2.1 插入的“来、拨辣/拨、乞、科、分、到、互、过、过起、把得、拉、拿、赐、赌”等可看作是给予类动词的特殊形式。每种特殊形式只适用于某一种或两种方言,是一种弱势形式。含有特殊形式的有13种方言:上海、新化、福州、海丰、梅州、南昌、永春、南雄珠玑、武汉、东安、宜章、溆浦、涟源。从地理分布看,这13种方言除上海靠东外,其余都是靠南,说明这些插入形式具有南味特点。

2.2 插入“得”字的有8种方言:英山、黄州、武汉、阳新、华容、益阳、安仁、酃县。这8种方言都分布在湖南、湖北,在地理位置上都是靠中南,形成了一条横向使用带。

2.3 插入“把”的有7种方言:浏阳、邵阳、祁阳、淮阴、韶山、长沙。武汉话的“把得”也可看作是“把”的变体。这7种方言除淮阴方言位于江苏以外,其余6种都分布在湖南、湖北,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靠中南。插入“把”和插入“得”的方言是互相排斥的,插入了“得”字的方言就不插入“把”字,插入了“把”字的方言就不插入“得”字。插入“得”的方言有8种,插入“把”的方言有6种,这说明插入的“把”与插入的“得”是均势形式。

2.4 插入“给”字的有4种方言:淮阴、东海、衡山、汝城。在这4种方言中,淮阴方言、东海方言在地理位置上靠东,衡山方言、汝城方言在地理位置上靠南。插入“给”字的方言虽

然本文只列了四种,但是个开放的类。按朱德熙先生(1997:170-171)分析,北京话中包含有给予意义的动词,如“送、卖、嫁、递”等都可以在动词后边加上“给”构成连谓结构。例如:“送一本书给他丨递一支笔给他”。至于加上“给”以后是连谓句还是双宾语句,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分歧,但无论如何,在动词后边的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加上“给”字是汉语的强势形式。

三 从插入形式看特殊双宾句式具备的条件

在特殊双宾句中插入虚词形式,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3.1 从宾[,1]和宾[,2]的位次来看,必须是宾[,1](指物宾语)在前,宾[,2](指人宾语)在后,插入形式在宾[,2]的前边。例如:

你分一支笔分qú@①(梅州) 我分了三个银科伊(海丰)

你拿一本书到我(南昌) 他把两本书得我(武汉)

插入的形式表示转让关系,这类词语要求带有一个表示转让对象的体词性结构,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要求带指人宾语。

3.2 特殊双宾句式中的动词必须是给予类动词。能带宾[,1]、宾[,2]的动词,一般语法书上分为给予类、取得类、准予取类和表称类等。这几类动词与插入形式的关系分述如后: 第一类:给予类动词。这类动词是三价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是将宾[,1]从主语的手中转移到宾[,2]手中,其语义特征是外向的,反映到语言结构上,除要求带两个体词性结构外,还可以在动词后再加上一个含有转让意义的成分,即插入的虚词,从而更明确地指出给予的对象。

第二类:取得类动词,常见的有:买、偷、拿、端[,拿]、抢、接、捡、赚、骗、要、赢、借(借入)等。取得类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是通过动词获取宾[,1],再将宾[,1]转移到宾[,2]手中。与给予类动词恰恰相反,其语义特征是内向的,反映到语言结构上,不一定要求带两个体词性结构,也不能在动词后边再加上一个含有给予意义的成分。但是,有少数方言也能在取得动词后边加上一个含有给予意义的成分。例如:

连城方言:买一幢屋分qú@①[,买一所房子给他] 偷一张邮票拿我[,偷一张邮票给我] 黄州方言:拿本书得他[,拿本书给他] 买件衣裳把她[,买件衣服给她] 请注意,句中的“买”和“分”、“偷”和“拿”、“拿”和“得”、“买”和“把”是表示先后的两个动作,“买一幢屋分qú@①”是先买一幢屋,然后再给他。所以,这里的“分、拿、得、把”不是插入形式,而是动词,与前边的动词构成真正的连动句。可见,给予类动词句中插入的形式所表示的动作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同一个动作,动作一经发出,宾[,1]立即转移到宾[,2]。取得类中插入的形式所表示的动作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两个动作,是先取得后给予,即先通过动词获取宾[,1],再通过插入的形式将宾[,1]转移到宾[,2]。

第三类准予取类动词“问、考、求、请教”等和第四类欠类、表称类动词“欠、该、差、叫”等,虽然也能带两个体词性结构,但不能有插入形式。例如:

我问你一个问题——[*]我问一个问题得你 我欠他两块钱——[*]我欠两块钱得他

四 从插入形式的性质看特殊双宾句式的方言现象

插入形式的性质是复杂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类:一类较虚,一类较实。虚的甚至看不到它与“给”的相关的意义,例如“互、科、来、到、得”等。实的也实不到像动词那样动作性较强,例如“分、乞、拨、把、赐”等。无论是虚的还是实的,我们都不能简单地分析为动词或助词。如果分析为动词,那么与前一个动词就应构成连动结构。这样就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语义关系看,插入的形式与前边的动词没有目的、手段、结果、因果等连动式常有的关系,插入的形式只是引进前一个动作涉及的对象。第二,从意念上看,插入的形式与前边动词表示的动作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中间没有先后主次之分。第三,从结构上看,插入的形式与其连带成分不能独立成句。例如,“送三四只粽子拉伊”中“送三四只粽子”能说,“拉伊”不能说。“把两本书得他”中“把两本书”能说,“得他”不能说。由此看来,插入的形式

不能分析为动词,不能与前边的动词构成连谓结构。

插入的形式用在动词的后边,其动作义有所虚化,有人把它看作对动词起辅助作用的助词。但如果把它分析为助词,至少有两点困难:第一,从结构上看,助词是作为一种语法形式附着在其他词、短语、句子上,而插入的形式不是附着在其他的词或句子上,与前边的成分没有语义、结构关系,就插入形式本身而言,还可以带宾语。第二,从语义上看,助词只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而插入的形式用在给予对象的前边,表示转让关系,有一定的实在意义,这些都是助词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分析为助词不太妥当。我们认为插入的形式只能用在指物宾语之后、指人宾语之前,是一种虚词,不过这种虚词还含有给予的意义,是介于虚实之间的弱化动词。理由至少有三点:第一,插入的形式有古代汉语的介词“于”的痕迹。古代汉语的“于”可以介出间接宾语(指人宾语)。例如:

(1)东方朔割炙于细君。(《汉书·扬雄传·解嘲》)

(2)使桓楚报命于怀王。(《史记·项羽本纪》)(见张世禄1996)

(3)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史记·梁孝王世家》)【关于英山红的句子】

(4)议法度而修于朝庭,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见马忠1983) 这几个“于”字介引出动作给予的对象,都可以译为“给”。“于细君”“于怀王”是“给妻子”“给怀王”的意思,“传于王”是“传之于王”的省略形式,是“把帝位传给你”的意思,“授之于有司”是“把它(法令制度)交付给有关官员”的意思。从上面方言的例句可以看出,插入的形式引出的是前边的动作给予的对象,有“于”的意义和功能,也可以翻译为“给”,只是不同方言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例如:上海是“拨”,梅州为“分”,南昌为“到”,福州为“乞”,海丰为“科”,永春为“互”,安仁、武汉、阳新、英山为“得”,衡山、祁阳、浏阳、邵阳为“把”等。可以肯定它们的语法位置和语法作用与古代介词“于”大致相同。第二,“主语+动词+宾[,1]+X+宾[,2]”这种结构的语义重心一般在前边的动词,前边的动词是句中的主要动词,插入的形式是非主要动词。例如:“我分了三个银科伊(海丰)”、“把本书得他(英山)”中的“分”、“把”是主要动词,表示“给”的意思,“科”、“得”是非主要动词,分别引进动作的对象“伊”和“他”。许多汉语动词历时演变的规律告诉我们,处于句子中心地位的主要动词,一般不太容易发生虚化或者虚化的速度要慢得多,而非中心地位的动词的动作性往往会慢慢减弱以至发生虚化。从方言的例句中可以看出,插入形式的动词性已明显减弱,虚化为只是与给予的对象有联系的一种弱动词。第三,插入的形式不能独立使用,并且可以省略。张世禄先生(1996)认为,古汉语中“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是基本句式变式中用„于‟介出间宾的省略形式,即省略了„于‟字”。他认为“传之美人”。即“传之于美人”。张世禄先生认为介词“于”是可以省略的,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方言之中,方言中插入的形式也可以省略,省略以后而不影响句子的意思。这说明其发展过程呈现出两个阶段:由动词虚化为弱动词,这是语法化阶段;由弱动词到脱落,这是省略阶段。

结语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汉语方言里一种带虚词的特殊双宾句式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和特征。从插入形式而言,插入表示“给予”类的形式分布在官话地区。可见这是一种强势形式,是北京话常用的格式。其他插入形式尽管地理分布不一样,但基本上不是北方方言的格式,这说明越是少见的形式在地理位置上越靠南。反映了南方在历史上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语言交融较少。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一带的方言插入的“得”和“把”是一种中间状态,其中的“把”偏强,“得”偏弱。据笔者推测,从语言的接触来说,插入“得”字的方言从地理位置上看比较偏远,与北京话接触较少,比用“把”字的方言性强。

【参考文献】

1 鲍厚星 1998 《东安土话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2 陈淑梅 1989 《湖北英山方言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A 激情英山一日游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二)

A 激情英山一日游

上午县城接团,车览红二十七军纪念碑,远观金家铺龙潭河新农村新貌。赴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中餐后游华中河谷第一景——龙潭河谷风景区。观天堂瀑、日月潭、观音壁、时来瀑、古藤园、龙潭峡。后进行惊险刺激的龙潭峡漂流。送团,结束愉快旅程。

B 魅力英山两日游

D1 上午县城接团,赴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中餐后远观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参观南武当道教景观武圣宫、太极广场、宗师府、龙虎殿;佛教圣地石鼓神庙,观大别山镇山之石—石鼓、石鼓洞、齐天大圣孙悟空神像等。 晚宿景区

D2 早餐后参观民俗文化村,感受大别山人的民俗风情;车赴华中第一谷——龙潭河谷,游天堂瀑、日月潭、观音壁、时来瀑、古藤园、龙潭峡。可进行惊险刺激的龙潭峡漂流。送团,结束愉快之旅。

C 红色英山休闲三日游

D1 上午县城接团,赴桃花冲风景区,游十里桃花溪黑龙潭、桃花瀑、蝉仙石、不了情等,登小岐岭吴楚长城,瞻仰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晚宿景区

D2 早餐后车赴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游华中第一景——龙潭河谷风景区。中餐后游南武当道教景观,天堂寨挂天瀑布或石鼓神庙。 晚宿景区

D3 早餐后车赴英山县工业园区怡莲阳光蚕丝被制作、展览基地。后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世界第一座茶叶公园——乌云山茶叶公园采茶、制茶、品茶,体验茶农生活,农家饭后送团,结束愉快旅程。

描写映山红的句子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三)

1、杜鹃又名映山红,它风姿绝艳,灿若云锦,令人眩目,有花中西施之美誉。民间传说,他从前原是个男孩,因为他的兄弟被后母虐待出走,他悲恸欲绝,泣血化成映山红花。古诗云:“映山红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2、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岩头山,你会看到火红火红的映山红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3、映山红的小枝摸上去粗糙,它那枝干的颜色不跟其它花一样,其它花的枝干颜色是咖啡色的,而它的枝干颜色是淡绿色的。映山红花的叶子是长圆形的。叶面是深绿色的,摸上去非常光滑没有一根绒毛,它不跟毛映山红一样,毛映山红的叶子摸上去有细细的绒毛十分舒服,软绵绵的。

4、映山红花,群众又叫映山红,盛开时,映山红一片红艳,灿如云霞,热情奔放;花谢后,满目青翠,又是美丽的观叶植物。

5、映山红又名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映山红花。描写映山红的句子。其实映山红花不是只有红色的。映山红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正如着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写得非常好:“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其蓉芍药嫫母。”“回看桃季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映山红。”

6、绿叶衬红花,映山红花被分为好几种颜色,我最喜欢的是红色了,那花儿在阳光的衫托下十分美丽、妩媚动人。远远看去那映山红花像一群彩蝶在空中翩翩飞舞。那花儿像人用一张张红色的纸做成的,看上去格外鲜艳,而当你摸上去就没有它那叶子那么光滑了,有点皱巴巴的。

7、每年春天,故乡的映山红花依然风风火火地开放,无拘无束。它们从不孤芳自赏,而是极尽生命的全部,向人们展示自己最纯朴自然的美。

8、美丽的映山红花开的红火,开的灿烂,满山满谷,红色,粉色此起彼伏,如海浪翻腾,铺铺展展,烂烂漫漫地绽放着,千枝万朵在献媚,密密丛丛在舞蹈,在风中泼泼辣辣的摇曳着,浓浓烈烈的张扬着。我耳边响起一首歌:“若要盼的吆,春风来,满山开遍吆,映山红!”啊,春风来了,满山的映山红花,美丽的映山红花,大珠山的映山红花盛开了!

9、那密密匝匝、绚丽温馨的应节映山红花终于红颜褪尽,只剩一片片枯黄的花瓣皮掩映在日益繁密的翠叶绿枝中,我用手轻轻一扯,花瓣皮就离开了枝头。它是洒脱的,在该开之时蓬勃开放,在该离开之时也毫不缠绵。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爱怜,一份珍惜。我拿来剪刀,小心地剪掉残花枯叶,装在盘里,倒进一个闲置的花盆,用土掩埋起来。我不矫情,并不想学黛玉葬花,但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花瓣驮载着烟逝的往事,流向那未来的梦中,我想来年这盆里一定能养育出一株更美更有灵性的花儿。而这株映山红卸掉了陈年旧压,也能在春回大地之际,顺应时令,恢复它的自然与生机的。

10、山上的映山红前几天还特别茂盛,叠锦堆秀,艳美缤纷,鲜红欲滴,但现在显然已经在大风的摧残下有些败落了,()不过远远望去,仍一片片火红耀眼,且风骨犹存,不失美丽,虽稍有逊色并不缺独有的风采。

11、四月,故乡的映山红花开了。红的,粉的,白的……一串串,一簇簇,压在枝头,蓬勃了春光。寂寞的山里,花潮涌动,红似火焰,粉如云霞,白若飘雪。山岭土坡,田间地头,火树银花,生机盎然。不过,最惹眼的还是要数映山红花,我们那儿俗称“映山红”,因为我们这儿的映山红花,大多为红色,只有极少数是粉白色或淡紫色的。当花儿蓬勃开放的时候,漫山遍野,一片火红,似燃烧的云霞,又似千万支高擎的熊熊燃烧的火炬。醉人的春色呀,因了这树树的映山红花而格外抢眼,赏心悦目。

12、同学家的映山红早已花谢叶凋零,每到我家,同学总抱怨买的不好,老人照料不周。我家的映山红依然那么袅然地立着,大概是我怜花,花知我。所以尽管它容颜已有点苍老,神色有点憔悴,依然如一团粉霞飘在小几的上空,柔柔静静、顽强执着地展示着生命的灿烂色彩。

13、突然想起了一首白居易的诗:“映山红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相传映山红花乃是映山红鸟啼血滴落所致,因此一些映山红花诗,常常是把映山红花与鸟放在一起来吟咏。

14、我一直喜欢映山红温室花盆里娇媚的姿容,欣赏它以五彩艳丽优雅地点缀了人们平淡的生活,敬佩它能经历风雨,温暖着一座座高山一道道峡谷。它是柔弱的,也不乏顽强和勇气。但我更偏爱粉映山红,或许是因为那种纯净、温婉、柔和、淡雅、美好的韵味更称我意。做一个粉映山红一样的女人,淡然笃定,雍容大度,自信坚强,媚俗不染,多好。

15、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环境之复杂多样,映山红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千姿百态;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块,粉红的、洋红的、橙黄色的、淡紫色的、黄中带红的、红中带白的、白中带绿的,真是千变万化,无奇不有。有的浓妆艳服,有的淡着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各具风姿,仪态万千。

16、映山红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许多赞诵映山红的美文诗句,如宋代杨万里的一首“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颂扬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

17、总以为映山红是娇小柔弱的,前不久却才知道假以天时、地利,它亦能修身挺立,昂着缀满红香绿玉的脑袋,任人仰视惊慕呢。不信,去云南大理看看吧。

关于映山红的句子
关于英山红的句子(四)

1、映山红的花是粉红色的,每朵有五六个花瓣像梅花,但又不完全像。花开时一枝挨着一枝,一朵挤着一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块红色的地毯,与天浑然一色。关于映山红的句子

2、一来到草地上,就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我赶紧往映山红跑去。哇!映山红的花可真多,光是一棵就有几百朵。花儿们有的是如火的红色,有的是淡雅的粉色,还有似雪的白色……相互映衬着,像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3、溪旁,烂漫的是那满目的映山红。那无边的密密的花儿啊,红得热烈,4、来到山边,眼前忽然一亮,一株映山红,正笑吟吟地开在山边。走过去,风正好又吹起来,一树粉红色的花朵都在雨中颤动起来,多像一位害羞的少女啊。关于映山红的句子。它触动我心底的柔软,也跟着它颤动起来。

5、冬季一过,春天一来的时候,先是漫山吐蕊的映山红招惹着人的目光,红的白的粉的,一片片,一簇簇,将整个群山打扮的如待嫁的新娘,于是,赶着休息时,三五成群的半大孩子,带着走道还磕磕绊绊的小尾巴,深入群山,找寻春天特有的美味。

6、3月的山坡又是铺山盖岭的杜鹃花吐芳蓓蕾、姹紫嫣红,与山上的野花争相斗艳,形成了一道百花齐放、杜鹃竞芳的花海。由于今年的暖冬气候催春,杜鹃花提前迎春,尤其是月初几场春夜喜雨,杜鹃花已竞相绽放。

7、春来了,映山红开了,那一丛丛的红,一簇簇的紫冶艳着满是翠色的春,强烈热闹了暖阳下的光。那红,艳如玫瑰,那紫,高贵而深沉,那黄,灿如阳光。锦簇中喷吐着光焰,向阳下,浸透着云霞。圣洁而又温馨的花丛,拥抱着英灵的思惟,泣歌着山川的灵魂,把那平凡的生命而又不平凡的情怀飘洒在东风里。

8、映山红虽然没有诱人的芳香,但可观赏,还可做药。她穿着红色的衣服,显得很耀眼。有的花瓣全舒展开了,花蕾渐渐露出来了;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亭亭玉立的小姐,怪不得人们称她“花中西施”。一盆杜鹃花远远看去,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9、每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杜鹃便会在山坡上,岩畔下,叠嶂间,小路边的灌木丛中,绽放出艳丽夺目的花朵。

10、红艳似火的映山红,将整座宁静的山林开放得极尽喧哗。一簇簇的映山红在我前行的路上涌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山花,红的红,紫的紫,一路走过去,花团就一路延绵铺展开去。

11、记忆犹新的是春天来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把乡民的心开得春心荡漾,我们满山遍野的去采映山红花,有浅粉的、玫红的、白的、大红的,最神奇的是大红的这种映山红花的花蕊是甘甜的,我们常常会贪婪的吸吮着这花蕊的甘甜与芬芳。

12、到山脚下,映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有红色的、水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黄色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头,真是万紫千红,赏心悦目。艳丽的花朵,一束艳过一束,人们在惊呼,竞相争看,为了留住这美丽的时刻,我们的相机频频举起,闪光交错。

13、每当阳春五月,漫山遍野盛开着杜鹃,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她们有的红艳似火,茁壮挺拔;有的洁白素雅,别具风骨。一树树的花团锦簇,一团团的火样人生。每当自己漫入花海时,您会感受到花与人形影不离,人与花魂牵梦系,搂抱着岩石的虬根春情漾动,即使一柄柄花蕊也春意盎然。

14、进入四月,在绿意还为展现枝头之前,映山红花会像仙女下凡一般,站满整个山坡,随着春风的弦律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丽至极。如果你是花季少女,看到了这些美丽的花朵,相信会有些嫉妒在心中悄然而生。如果你是未婚的男士,相信更是垂涎三尺,真想领一个回到家中作媳妇。春天就是这样美丽动人。

15、映山红没有牡丹那样名贵,没有荷花那样儒雅,也没有水仙那样娇嫩。她的生命清淡在山野中,从不会被人刻意关注,但她不会由于无人赏识而不辉煌,也不会为冷风夜雨而伤怀,她的绚丽只为春天的生命而辉煌,她的凋谢,只为等待再一个东风而沉寂。这种恬澹平静、清雅坦荡的心境不恰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16、春天到了,和伙伴们一起到山上去采撷映山红。我喜欢青翠的山上的映山红,喜欢村子里的小池塘,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是一幅画,虽然只有几帧,也带着春的温和的笑。

17、山色空蒙,此时最耀眼的是映山红,它们点缀着整个山体,这里一丛,那里一片,团团簇簇,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让整座山都空灵含蓄又热情如火,招惹得多少游人登山采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43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