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数据库系统】
风雨江湖路
文:天上人间 2013年夏
在汉语中,“江湖”恐怕是义项最多最复杂的语词了。儒家、道家、佛家、杂家、商家、隐士等,三教九流,诸子百家,都有自己心中对江湖的诠释。武侠小说流派的开创与壮大,更是为江湖赋予了奇特的神秘的铁血的却又浪漫的色彩,一代代江湖儿女也就摆脱了江湖杂耍的低俗,而越
身为“侠”了。 江湖两字拆开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但“江湖”两字成一对词,在中国
文化中则另有指涉,如《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
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指的即是江湖儿女
互相帮助即可忘却广阔逍遥的江河湖海;到唐代,由于各地学禅的人,都风起云涌到江
西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或是到湖南参访曹洞
宗始祖希迁和尚,社会上就称参禅的人叫作
“走江湖”。“走江湖”则成了过去禅者的
云游参访。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则用来指与朝廷相对的民间社会。由于
高人隐士不甘受朝廷指挥控制,鄙弃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遥于适性之所,
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侠小说,引为豪
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又因为武侠 小说里那种刀光剑影的生活并非正
常的生活秩序,现今社会也唯有以暴力冲突为常态的黑道生态贴近所谓
的江湖,“江湖”一词就逐渐演变成较为负面或特定的用语,如“混江
湖”意指混黑道;“老江湖”比喻见
多识广之负面人物;“江湖险恶”即为是非纷扰之地等。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龙语)即指人处在特定环境中,因顾及周遭人事的压
力,常做出非己所愿的事。 今天我所要讲的江湖,是侠客们率性所为的浪迹之所,是人们在现实社会所控囿之下长期郁郁不得志时心中呈现的那一片不忧心衣食不惧怕国法凭实力快意恩仇的理想境地,也
就是成年人心中的童话世界。 组成江湖
的部件,首先是
人,“有人的地
方就有江湖。”而江湖中的“人”不是普通意义上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甘受命运摆布的人。他(她)们都有过人之处:或是身负绝技,或是胆气过人,或是隐迹山林,隐忍不发,或是隐没光芒,蓄势待发„„正所谓不平则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的因常“名”而成显侠,有的无异于小民而成隐
侠,均是以暴制暴以武犯禁者。因其行事果决没
有国家机器的繁琐流程和贪腐奸佞,往
往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正义执行者。
组成江湖的第二个部件,是正与邪
的对立。人心即为江湖,正与邪,如同
冰与火。侠客们的横空出世,往往是被
邪相逼,嫉恶如仇伸张正义。这就如同以舞台演出为形式的戏剧必得有矛盾
冲突一样,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交,不能是平行线。也由于利字当头,人心险恶,故而江湖也是险恶的。正与邪的较量贯
穿始终,且最终邪不能胜正。这不是中国
传统大圆满结局的固有思想,而是符合于
人心所向的必然走向。正即人心,而邪是
反人性的,反人性的邪恶终将淹没于人心
的汪洋。如果这一点都不能保证,武侠也
好,江湖也罢,还有什么意义!
组成江湖的第三个部件,是情。无情江湖血雨腥风,有情江湖缱绻浪漫。侠客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他们的情与众不同。或危情挺身,仗剑而出;或刀剑结伴,游戏
人间;或神仙眷侣,遁迹山林;或茕茕孑立,孤苦一生„„犹如做侠客一样,他(她)们
作为情人,极负责任,极有担当。悲剧也好,喜剧也罢,均能生死相许,一诺千金,生死以赴,轰轰烈烈,震撼灵魂,动人心魄。当阿紫惨叫着抠还了庄聚贤的双眼,抱着死去的萧峰纵身跃下万丈悬崖,当杨过熬不住十六年黯然销魂的离别,纵身投崖却在世外绝境得见小龙女,当程灵素安排好一切,嘱咐
完一切,静静的死在胡斐身旁,当新婚之夜,带刺玫瑰般的厉胜男在金世遗怀里如同烟火一般消逝了其美丽生命„„那该是何等的侠骨柔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语)”,侠客也不例外!
犹记得金庸的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对我启发很大。这句话,扩大
了人们千百年以来对江湖的传统的狭义的认识。由此,不光市井巷陌、山林草莽是江湖,就是大漠狼烟、百战沙场也是江湖了;不光路见不平拔刀而起、浪迹天涯仗剑除恶是江湖,就是反制侵略、保家卫国也是江湖了!这不光是为“侠”,也是为“江湖”拓展了境界。
江湖无远近,侠义如明月。
怀念江湖,遐思江湖。
篇一: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花滩小学 张玉霞
一、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风雨山林】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惊叹)
(2)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15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6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小环境”──艰苦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风雨山林】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生齐读)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奇迹
16*《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 精神。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教者利用这一课的提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简约而丰满。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理解这一句时,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3700亩林网,足足有48100间我们的教室。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迹。然后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来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在课前理解“老”
的基础上,教者再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语文课。
篇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雁荡三小 林媛媛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那么这位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同学们先用笔画下来,汇报感受。)
2、指名学生汇报:
⑪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一亩约667平方米 ,一间教室50平方米,相当于几个我们教室那么大?4万9千多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多么令人敬佩啊!带着这种“了不起”的感情,齐读。
⑫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的这一奇迹的呢?画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此段?(赞美,满腔的欣喜。)齐读。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⑪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⑫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⑬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 ⑭ 这位瘦小的老人,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板书:环境险恶)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人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理解句子。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 )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随笔吧为您精选描写秋天山林的句子16句请您欣赏。
1. 草丛里的山菊花开得正艳,给厚厚的荒草增添了生气,山菊花,秋天山林的宠儿,黄的,粉的,吐露着芬芳,争奇斗艳。点缀了大山,渲染了心情。
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6.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7.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9.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0.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1. 薄薄的雾气弥漫了群山,萧瑟的秋风吹得树叶“唰唰”作响,在阵阵风中带着离伤的愁绪恋恋不舍的与枝头分别。雾吻着树枝,风吻着树叶,枝叶诉说着衷肠。
12. 山上的枫叶被秋风染成了红色,夹在绿色山林中,好象是一幅美丽的油画。
1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 独爱山林的秋天,拥抱亲吻山林的秋色。拾完草回家,恋恋不舍身后的山林,身临其中,醉了秋色,丰盈了山林。爱秋意浓浓的山林,爱山涧清清的泉水,掬一捧水,喝上一口,好甜好甜,甜甜地流遍全身,爽口悦心。
15. 凸起高耸的山坡,松树,芭蕉树,刺槐树,白杨,银杏,各显自己独有的姿色,簇拥在山坡上,厚厚的野草为底色,美不胜收,山坡五颜六色,秋色把山坡染美了,宛如画了新装的少妇,体态丰盈而优美。山坡一簇簇的旱芦苇,它头上的穗子,毛绒绒的,灰里透着白,借着风,一个方向摆,给人一种苍凉的凄美,风中的黛玉之美,凄美揪心。
16.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以上是关于描写秋天山林的句子16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小学生森林防火保证书
为了保证冬季森林防火安全,按照学校防火的要求,为防止火灾发生,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我保证做到:
1.、保证不玩火、不携带火种,没有家长的陪同,不私自进入林区玩耍。发现火灾迅速拨报告家长或打火警电话119。发生火灾一律不参与扑火。
2、劝阻家人上坟不烧纸,不烧田埂。
3、不在野外烧废纸杂物,不将火种倒入或扔进垃圾道内。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
5、 不燃放烟花爆竹。
6、 爱护消防设施,不随便动用消防设备和灭火器材。
7、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8、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9、不玩弄电器设备。不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
10、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11、对液化气钢瓶,不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晃。
12、和家长一起清理家中的危险物品,不在家中可存放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3、不在重要通道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第1 / 1页
小学生森林防火保证书春天是干燥多风季节,按照安全防火工作的要求,为防止火灾发生,保证广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做出以下保证:
1.、保证不玩火、不带火种,不进山玩耍。发现火灾迅速拨报告大人或打火警电话119。小学生一律不准参与扑火。
2、上坟不准烧纸,不准烧田埂。
3、不在野外烧废纸杂物,不将火种倒入或扔进垃圾道内。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
5、 不在禁放区及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6、 爱护学校的消防设施,不随便动用消防设备和灭火器材。
7、 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8、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9、不玩弄电器设备。不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
10、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11、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晃。
12、家中不可存放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3、切勿在走廊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以上几条若有违反,后果由学生和家长负完全责任。
保证人:
家长签名:
班主任签名:
××小学
××××.××.××
森林防火责任书职责保证书春冬季是火灾多发季节,为切实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今冬明春防火工作实际,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布署,就防火工作签定如下责任书:
1、各学校要针对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严峻形势,加强对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学习《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
2、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把护林防火的各项具体要求引进校园,引进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护林防火意识。
3、学校要与教师、学生签订防火工作责任书,尤其班主任要充分响应号召,利用周会、晨会、版报等多种形式,迅速地对全班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4、要求广大学生在星期天或放假期间(要做到坚决杜绝野外玩火、用火,不带火种,不私自进山,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并要求广大学生自觉当好护林防火宣传员,做好家长的防火教育工作。
5、凡是违反上述规定,并且造成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责任人,将给予纪律处分、经济处罚直至解除骋约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莲海学校学生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森林保护,人人有责。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森林防火管理责任到位,特制订《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
一、在森林防火期内,自觉做到不携带火种进山入林。
二、自觉做到不在林地内吸烟、不在林地周围用火,并提醒、引导家长和亲朋好友以身作则。
三、要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烧荒、焚烧农作物废弃物料、果园枯枝落叶等陋习。
四、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种;同学间,要相互监督,共同预防火灾的发生。
五、进入森林防火期前,要提醒家长自觉将自家的墓地杂草清除干净。向家长宣传文明祭祀,如家里遇红白事等,确需要到墓地祭祀的,一般要在烧纸池内焚烧,特殊情况由两委成员带领灭火队员一并前往,要自觉备好灭火桶、铁锨等必要的防火、灭火工具。
六、在重要节假日、民间祭祀日要自觉服从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服从防火值班人员及护林员的安排,严禁在林区内野炊、烤火、燃放爆竹等行为。
七、要积极学习护森林防火知识,自觉增强森林防火意识。
八、一旦发现火情,及时向当地村民或村委会报告,禁止学生参与围观或擅自参与救火。
火警电话:119
家长签名:学生签名:
班级:班主任签名:
莲海学校
2016年11月13日
森林防火倡议书森林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森林除了自身的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多种作用:森林是自然的保护伞,在茂密的森林中成长着许许多多奇花异草、活动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繁茂的枝叶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森林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厂,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森林是自然界的保健医生,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枝叶茂密的树冠,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森林无时不在造福于人类,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十年树木,一片森林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时值春季,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迫在眉睫。为了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良好植被,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小手拉大手、防火保平安,我们特向全校家长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1.严格遵守野外火源管理“八不准”规定。即不准在山林中乱丢烟蒂;不准在野外点荒火;不准烧田坎、烧田草;不准在野外烧火取暖;不准在野外烧烤食物;不准在野外烧水做饭;不准在山林中燃放烟花、鞭炮;不准在山中用火烧蜂、驱赶野生动物。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2.尤其是即将到来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严防山林火灾发生。提倡大家文明祭扫,绿色祭扫,以敬献鲜花等方式替代原来烧香、烧纸点烛,避免火情的发生。
3.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自己子女的森林防火安全教育;要从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高度出发,把森林防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自己孩子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4.加强对防火的认识,明确防火的责任和失火应承担的后果。家长要教育好孩子不要野外用火、玩火、玩爆炸物等,严禁子女携带火种上学。春天天干物燥,外出游玩时,教育您的孩子不得在林区内开展任何活动,严禁野炊。
5.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立即报告,拨打救火电话119。严禁独自一人扑火,严禁组织老弱病残和孕妇、儿童、小学生上山扑火。造成森林火灾,要依法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让我们共同谨记:
1、一颗烟头能毁掉千顷林-海,半柱香火可烧光万亩绿原;
2、造成森林火灾,烧毁林木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3、造成森林火灾,视情节轻重,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判处有期徒刑等法律制裁。
绿水青山呼唤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风调雨顺源于森林与生命相互依存,让我们同心协力,防火护林,为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而努力!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2016年3月
森林防火责任书为了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不受损失,促进林业持续发展。根据《森林法》,结合学校森林防火工作,学校特制定以下责任状。
一、各班班主任为该班护林防火第一责任人。
二、各班主任要对当前的防火形势引起高度重视,要结合教学工作,合理安排,在本班学生中切实做好有关森林防火知识的深入宣传和普及。
三、各班主任在教育广大学生在做好自身护林防火工作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要告知其家长多看禁火令,严禁野外用火,杜绝山火事故的发生。
四、在重点防火期内,严禁组织学生或学生自行组织外出郊游和野炊,以防森林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严禁组织学生扑火。
六、班主任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在本班开展火源(如打火机等)清查及校内其他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堵住火源,防止学校火灾事故的发生(火警报告电话:12119)。
七、各班在重点防火期内按照学校安排,切实落实“六个一”,即各班上好一节森林防火知识课;办好一期森林防火知识黑板报;给家长写好一封森林防火的信;学生写好一篇森林防火的文章;书写一条永久性森林防火标语;组织学生每人植一株树。
八、凡因班主任重视不够,宣传教育不深入,导致学生野外用火造成森林火灾,或发生山火组织学生扑火的,将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
九、本责任状一式二份,学校、班主任各一份。
十、本责任状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张石门小学(章)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