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 硬件 |

【www.guakaob.com--硬件】

XX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方案(软硬件结合)V1.0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一篇

XX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8

1.1 建设背景 ...................................................................................................... 8

1.1.1 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 ........................................................................... 8

1.1.2 国内数字校园的基本现状与发展 ........................................................ 10

1.1.3 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因素 .................................................................. 11

1.1.4 数字校园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 11

1.2 现状与需求分析 .......................................................................................... 12

1.2.1 学校基本概况 .................................................................................... 12

1.2.2 学校需求分析 .................................................................................... 13

第二章 项目目标及任务 ........................................................................................... 17

2.1 项目目标与原则 .......................................................................................... 17

2.1.1 建设目标 ........................................................................................... 17

2.1.2 建设原则 ........................................................................................... 18

2.2 项目任务及范围 .......................................................................................... 20

2.2.1 建设任务 ........................................................................................... 20

2.2.2 建设范围 ........................................................................................... 21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22

3.1 总体建设思路、技术路线及遵循依据 .......................................................... 22

3.1.1 建设思路 ........................................................................................... 22

3.1.2 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 ......................................................................... 22

3.1.3 系统建设遵循的依据和参考规范 ........................................................ 22

3.2 技术体系 .................................................................................................... 24

3.2.1 技术架构 ........................................................................................... 24

3.2.2 架构说明 ........................................................................................... 24

3.3 总体建设框架 ............................................................................................. 24

3.3.1 总体架构 ........................................................................................... 25

3.3.2 架构说明 ........................................................................................... 25

3.4 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架构设计 ............................................................... 26

3.4.1 系统架构 ........................................................................................... 26

3.4.2 开发平台 ........................................................................................... 28

3.4.3 数据库 .............................................................................................. 28

3.5 硬件总体设计 ............................................................................................. 28

3.5.1 网络系统架构 .................................................................................... 28

3.5.2 主机存储结构 .................................................................................... 30

3.5.3 ORACLE RAC解决方案.................................................................... 31

3.5.4 负载均衡、中间件集群实现 ............................................................... 31

第四章 支撑平台建设 .............................................................................................. 32

4.1 信息标准和规范 .......................................................................................... 33

4.1.2 信息化管理规范 ................................................................................ 34

4.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 35

4.2.1 建设目标 ........................................................................................... 35

4.2.2 建设原则 ........................................................................................... 36

4.2.3 建设内容 ........................................................................................... 38

4.3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 39

4.3.1 建设目标 ........................................................................................... 39

4.3.2 建设原则 ........................................................................................... 39

4.3.3 建设内容 ........................................................................................... 40

4.4 数据中心平台 ............................................................................................. 41

4.4.1 建设目标 ........................................................................................... 41

4.4.2 建设原则 ........................................................................................... 42

4.4.3 建设内容 ........................................................................................... 44

4.5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44

4.5.1 建设原则 ........................................................................................... 45

4.5.2 报表系统 ........................................................................................... 46

4.5.3 个人数字档案 .................................................................................... 46

4.5.4 综合校情查询 .................................................................................... 46

4.5.5 教学评估系统 .................................................................................... 47

4.6 一站式服务中心平台 ................................................................................... 48

4.6.1 一站式服务中心门户网站 .................................................................. 48

4.6.2 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管理平台 ........................................................... 48

4.6.3 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内容 .................................................................. 48

第五章 应用系统 ..................................................................................................... 48

5.1 业务系统 .................................................................................................... 48

5.1.1 协同办公系统 .................................................................................... 48

5.1.2 教务管理系统 .................................................................................... 50

5.1.3 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 50

5.1.4 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 51

5.1.5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 51

5.1.6 就业管理系统 .................................................................................... 53

5.1.7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 54

5.1.8 图书管理系统 .................................................................................... 56

5.1.9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 56

5.1.10 高校收费管理系统 .......................................................................... 59

5.1.11 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 61

5.1.12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 61

5.1.13 校友管理服务系统 .......................................................................... 65

5.1.15 网络教学平台 ................................................................................. 67

5.2 应用系统集成 ............................................................................................. 67

5.2.1 应用服务(界面)集成 ...................................................................... 67

5.2.2 统一身份认证集成 ............................................................................. 67

5.2.3 数据集成 ........................................................................................... 68

5.3 应用系统硬件支撑平台建设 ........................................................................ 68

5.3.1 设计思路 ........................................................................................... 68

5.3.2 设计目标 ........................................................................................... 69

5.3.3 存储技术选择 .................................................................................... 69

5.3.4 系统结构图 ....................................................................................... 71

5.3.5 系统及设备选型配置 ......................................................................... 72

第六章 网络基础平台 .............................................................................................. 75

6.1 综合布线系统 ............................................................................................. 75

6.1.1 工程概况及需求分析 ......................................................................... 75

6.1.1.1 工程概况 ................................................................................. 75

6.1.1.2 需求分析 ................................................................................. 75

6.1.2 设计依据及标准 ................................................................................ 77

6.1.2.1 设计依据 ................................................................................. 77

6.1.2.2 设计标准 ................................................................................. 77

6.1.3 设计思想与目标 ................................................................................ 78

6.1.3.1 设计思想 ................................................................................. 78

6.1.3.2 设计目标 ................................................................................. 78

6.1.4 总体结构论述 .................................................................................... 79

6.1.4.1 综合布线结构简介 ................................................................... 79

6.1.4.2 系统所实现的功能 ................................................................... 80

6.1.4.3 布线系统总体架构 ................................................................... 80

6.1.4.4 布线系统拓扑结构 ................................................................... 81

6.1.5 综合布线详细设计 ............................................................................. 81

6.1.5.1 工作区子系统 .......................................................................... 81

6.1.5.2 水平区子系统 .......................................................................... 82

6.1.5.3 管理子系统 .............................................................................. 84

6.1.5.4 垂直子系统 .............................................................................. 85

6.1.5.5 设备间子系统 .......................................................................... 85

6.1.5.6 建筑群子系统 .......................................................................... 86

6.1.6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 ............................................................................. 86

6.1.6.1 总体要求 ................................................................................. 86

6.1.6.2 水平布线要求 .......................................................................... 87

6.1.6.3 链路性能要求 .......................................................................... 87

6.1.6.4 系统管理要求 .......................................................................... 87

6.1.7 布线路由要求 .................................................................................... 88

6.1.7.1 工作区安装配置 ....................................................................... 88

6.1.7.2 水平区管槽线材铺设 ................................................................ 89

6.1.7.3 管理区及设备间集线管理 ......................................................... 90

6.1.7.4 建筑群路由系统 ....................................................................... 91

6.1.7.5 管线材料要求 .......................................................................... 91

6.1.8 强电布线系统 .................................................................................... 92

6.1.8.1 动力配线要求 .......................................................................... 92

6.1.8.2 配线间电力配置 ....................................................................... 93

6.1.8.3 工作区电力配置 ....................................................................... 93

6.1.9 接地系统 ........................................................................................... 93

6.1.9.1 机房接地建议 .......................................................................... 93

6.1.9.2 布线系统接地 .......................................................................... 93

6.1.10 系统质量保证 ................................................................................. 93

6.1.10.1 质量保证体系 ........................................................................ 93

6.1.10.2 实施目的 ............................................................................... 94

6.2 网络系统 .................................................................................................... 94

6.2.1 系统建设思路及原则 ......................................................................... 94

6.2.1.1 建设思路 ................................................................................. 94

6.2.1.2 建设原则 ................................................................................. 94

6.2.2 采用设计技术 .................................................................................... 96

6.2.2.1 双核心万兆技术 ....................................................................... 96

6.2.2.2 大容量处理能力 ....................................................................... 96

6.2.2.3 复杂功能硬件实现 ................................................................... 96

6.2.2.4 先进的SPOH技术 .................................................................. 96

6.2.2.5 分布式认证技术 ....................................................................... 96

6.2.2.6 链路冗余/路由备份技术 .......................................................... 97

6.2.2.7 安全性和保密性 ....................................................................... 97

6.2.2.8 系统结构化设计 ....................................................................... 97

6.2.3 网络架构 ........................................................................................... 97

6.2.3.1 网络拓扑图 .............................................................................. 97

6.2.3.2 路由规划设计 ........................................................................ 100

6.2.3.3 核心层网络 ............................................................................ 100

6.2.3.4 汇聚层网络 ............................................................................ 100

6.2.3.5 接入层网络 ............................................................................ 101

6.2.3.6 WAN网络 ............................................................................. 102

6.2.4 设备选型要求 .................................................................................. 102

6.2.4.1 核心交换机 ............................................................................ 102

“数字化校园”硬件平台建设规划草案2013.1.8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二篇

2011---2015年XX理工学院校园信息化(新一代数字校

园)建设总体实施方案

第一章 指导思想 ........................................ 3

第二章 信息化建设定位与目标 ............................ 3

第三章 校园的信息系统建设 .............................. 4

3.1 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 4

3.2 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 5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 7

4.1 网络建设.......................................... 9

4.1.1 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 9

4.1.2 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 9

4.1.3 网络建设总体设计 ............................ 10

4.1.4 网络服务 .................................... 14

4.1.5 网络计费与认证管理........................... 15【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4.2 服务器架构 ....................................... 16

4.2.1 服务器选型 .................................. 16

4.2.2 服务器架构 .................................. 17

4.3 存储和备份体系 ................................... 19

4.3.1 统一的存储架构 .............................. 20

4.3.2 数据备份与容灾策略........................... 21

4.4 信息安全体系 ..................................... 21

4.5 云计算 ........................................ 23

4.5.1构建云计算系统数据中心IAAS ................... 23

4.5.2构建云计算应用平台PAAS ....................... 24

4.5.3构建云计算应用服务平台SAAS ................... 24

第五章 应用功能层建设 ................................... 26【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5.1 面向角色的信息服务中心 ........................... 26

5.1.1 面向学生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 26

5.1.2 面向教职工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 30

5.1.3 面向管理人员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 33

5.2 共享资源平台 ..................................... 40

5.3 其它应用系统建设 ................................. 46

第六章 建设步骤......................................... 48

6.1 步骤 ............................................ 48

1

6.2 2011—2015年校园信息化实施项目计划 ............... 50

第七章 建设投资预算与保障 .............................. 51

7.1 投资预算......................................... 51

7.2 组织保障......................................... 52

7.2.1 校园CIO .................................... 52

7.2.2 业务处室信息员 .............................. 52

7.2.3 专业、稳定的开发人员 ......................... 52

7.3 信息标准规范 .....................................

7.4 项目实施保障 ..................................... 附件 ...................................................

2 53 53 54

引言:

本方案结合学院的校园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十一五建设情

况、调研情况及其它高校的实践经验,从系统技术的角度提出“十二五”校园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总体实施方案中涉及的各子系统详细设计将在配套的方案中阐明。

第一章 指导思想

以服务好师生为宗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优化管理、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原则,遵循“统一信息门户和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注重与管理模式互动,建立业务协同应用模块”的技术路线,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注重行政驱动与用户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有机统一,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信息化的生活环境,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和人人受益的大环境。

第二章 信息化建设定位与目标

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出高素质学生是高校成功的标志,代表着学校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XX理工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环境的组成和改善主要以“师生为本”的建设指导思想下围绕着校园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三大要素展开。

3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图2-1 校园信息化环境组成要素

利用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速、高效、稳定、可靠、应用丰富的校园网络环境和资源应用环境,整体提高我校校园信息化水平;以“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的建设理念,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全面信息化,完善学校的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院规划确定的“把XX理工学院建设成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海西一流亲产业大学。”的总体目标。预计经过未来5年的努力,努力将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成特色鲜明、具有较高水平、省内一流的信息化建设示范学院。

第三章

3.1 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系统支持,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遵循信息系统建设本身的规律。根据信息工程(IE)理论,分散建设必然造成“数据处理危机”,前期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为此,新一代数字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遵循若干原则:

一体化原则:整个校园信息系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但是ERP

4 校园的信息系统建设

系统建实施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想要一次建成整个系统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把好其中的“度”,遵循信息化螺旋上升的规律,整体设计,分块实现。

可扩展原则: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应该也不能是完全割裂过去,而是有目的地继承与发展,并且本阶段建设的信息系统要给后续系统的建设提供平滑升级的可能,实现校园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必须是开放的、具有良好扩展性的。

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特别强调不应该只从系统本身的角度出发考虑系统的设计,而应该确确实实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系统功能的组织。这需要更多的非技术眼光来看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问题。

3.2 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1、建成一个整体而非独立分散的系统,达到对内关联整合、对外统一集成的程度,要求:

系统结构开放,可扩展性好,可局部升级,可持续发展;

系统功能全面,覆盖面广,功能模块之间能无缝衔接。

2、系统层次分明,利于集成和扩展:

能支持移动终端的访问,且系统可智能识别并自动进行调整;支持贴切的用户个性化服务,系统根据用户身份动态调整,而用户也可以自行调整设臵用户环境;

数据层:数据规范一致,在整个系统内能充分共享;提供良好、规

5

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三篇

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方案

一、背景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总体目标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2、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建设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

5、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6、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

7、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三、实施步骤

针对中小学目前的软硬件平台现状,建议分三个阶段实施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方案:

第一阶段:学校教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一)学生综合管理

1、学生学籍管理。为学生班级管理、升学、休学、转学和退学等提供服务。

2、成绩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包括对学生的成绩日常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等,能输出针对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各个科目教师和学生等所需要的各种分析报表。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是一套适用于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素质能力和学业成就进行综合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和学业发展水平。

(二)教务综合管理

1、实现教务日常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相关教务信息发布、查询等功能。

2、实验室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对实验教学、实验成绩、仪器设备、实验信息等实行数字化管理。

第二阶段:学校的门户平台

(一)学校门户网站

校园门户网站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实现统一入口与身份唯一认证,为用户(教师、学生、家长、主管部门及社会)提供统一授权、单点访问。校园门户平台是作为全校今后信息系统集成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性平台。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

(二)学校OA办公系统

建设和集成学校相关应用系统,包括德育、教学、体卫艺、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的全面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

第三阶段:完成学校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如下:

1、丰富完善学校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课件、素材(积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配套练习、知识拓展、音视频资源等软件教学资源,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充分运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2、建立优质特色校本网络课程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建有教师博客、学科专题学习等各类特色专题网站。

3、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省教育资源网、市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各类专题学科资源网站等资源。教师共建共享意识强,参与度高,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起辐射作用。

4、支持在线自主学习,建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VOD点播系统,使网络课程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等,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分层教学创造条件。

5、建有网络备课和教科研管理系统。有利于备课组、学科大组

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支持网络教科研管理。【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2014年6月24日

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四篇

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

【摘要】在我国,校园网的建设经历了校园网硬件建设阶段,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网络教学(含远程教学)实验阶段,现正向着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校园发展。本文就高校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谈一些浅见。

【关键词】高校 数字化校园 硬件 软件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1]。

一、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

硬件环境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它包括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连接、维持设施正常运转的保障措施等。以下就校园网网络、服务器、机房、多媒体综合教室等一些主要硬件建设作简要的介绍。

1、网络主干,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及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议构建100M带宽的快速以太网,根据实际工作站信息点到网络中心的距离,选择适当的传输媒介进行网络综合布线。一般来讲,在同一幢大楼内距离不超过100米均可铺设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而楼与楼之间的连接主干线原则上应架设光缆,以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

2、 网络中心,也就是校园网中心机房,应配置有各种系统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中心交换机、配线机柜等。如刚使用时数据流量不大,可只配置一台服务器,视今后网络发展情况再作扩充。为保证网络运行稳定可靠,网络中心的设备选型应选择信誉可靠、质量上等、性能稳定、扩充性优良的专业产品。服务器可选用HP、IBM等品牌的专业服务器,如HP E60,另加配可读写光驱,用作系统备份。交换器可选用3COM、CISCO产品,如3COM Switch 3300、CISCO C2924XL等。服务器网卡则可选配3COM 的 3C905B-TX 100MB网卡。为使校园网能访问Internet,网络中心的代理服务器可连接ASDL等通讯线路。

3、计算机机房,配置30-60台配置较高的微机,通过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将所有微机连接到可堆叠交换机上,再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主干网。为方便教学,可在以上网络教室的基础上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使之成为一个既能完成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又能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开展基于Internet技术的网络活动的多媒体网络活动室。

4、多媒体综合教室,信息化环境的构筑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立应该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媒体综合教室内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多功能视频展示台各一台,功放音响一套,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网卡连入校园主干网,从而方便调用网络内其它计算机上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综合教室不仅可满足正常的辅助教学活动,还可以用来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配置多媒体综合教室。

以上只是整个校园网中一些主要的网络组成部分的硬件建设,此外还有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实验室教学楼等。

二、数字化校园软件环境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软件环境包括以不同介质记录教育教学信息的各种软件以及软件的推广使用程度。硬件的更新促使软件升级,新软件的推出又对硬件提出更高要求,从发展的角度看,软件比硬件起着更大的作用,因此,要使硬件充分发挥效能,必须大力抓好软件建设。教学软件的来源采取以购置为主,合作开发、师生自制为辅等途径。

1、对通用性较强的各学科教学辅导类软件和教学资源库,主要是学校出资购买,例如: VOD视频点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有的软件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有特殊要求。我们可以采取“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的模式,利用学校教师的思路和有关软件公司的技术来共同开发软件,从而基本实现学校的办公自动化,还可以不断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更改、完善,从而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2、购置软件、共同开发软件提高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起点,加快了学校的现代化进程。但这些软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也不符合每个教师的要求,所以,组织动员教师自己制作富有本校特点的软件也是教学软件的一个重要来源。学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技能大奖赛、课件制作比赛、网站制作比赛等活动。这不但可以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非常有个性的教学辅助软件,而且促进了整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随着千兆校园网的建成和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安装,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学校可以及时调整策略,把软件全部放在网上,让教师们能非常方便地从校园网甚至因特网上得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学校可采取鼓励和奖励相结合,经常性地组织自制课件比赛,并选拔优秀自制课件送国家、省、市参赛,对获奖作品,学校给予奖励,版权归教师个人所有,但在校内无偿共享。这样,调动了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又保护了教师的知识产权,还提高了学校整体应用水平。

三、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步进行,重点研究软件资源建设即数字化资源的功能化与服务上,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与研究环境[2]。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它将永远是一个过程,一个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曲德祥,《基于新一代“数字化校园”架构的建模研究》,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年2期

[2] 玮小宝,《数字化校园建设综述》,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五篇

东营职业学院

数字化校园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010-6-10

项目:东营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

项目组:组长:

成员:

一、建设基础

(一)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数字化校园作为中国21世纪校园的发展方向,可实现资源全球化、教学网络化、管理智能化、环境虚拟化等。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式,同时也不断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模式,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性具有重大作用。

1、教学科研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现代的教学和科研就不复存在。

2、学校管理的需要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学校构建现代大学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

3、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提出:“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同时,借助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提升学校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

力,为同类型院校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院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专业对口的产业领域提供专业特色鲜明的培训与资源服务。

(二)建设优势

1、新建图书馆大楼即将投入使用,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建图书馆大楼总使用面积为28283㎡,建设标准高,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建设是较好的。图书馆、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迁入后,便于实现功能的拓展和资源的共享,这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现代教育技术新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现有校园网络设计合理,性能稳定,便于升级和拓展

现有校园网络在最初设计和建设时,运用了“扁平化设计”思想和适度超前理念,采用了千兆以太网技术和六类综合布线的布线标准,建设了一个一级中心、两个二级中心,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多出口的校园网络。网络结构完整,布局合理,为今后网络的升级和拓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网络应用日益增多,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校园网建成使用以来,秉持“应用引领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应用建设,建立了如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远程教育、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精品课程、招生就业、电子期刊等应用项目,并开通了远程访问系统,在我院招生就业、精品课程评选以及其他成绩的取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4、教育技术设施相对较为完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目前我院已建多媒体教室103间,语言实验室6间,笔记本电脑教师人手1台,简易课件制作系统和精品课程录播系统1套,有线电视网1套。教育技术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设备设施利用率和课程覆盖率较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5、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

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充分借鉴其它高职院校(包括本科院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从人员、设备到网络安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发挥较高效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园网络覆盖面不全,网络设备老化和短缺现象较严重,校园网络有待完善。

2、学院缺少统一的应用平台,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联系,形成了“信息孤岛”,造成数据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

3、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网络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4、师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活的行为方式,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建设目标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为指导思想,建设较完善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推动我院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建设数字化校园具体目标:

1、建设一个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的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院的以有线为基础、无线作补充的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2、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功能,扩展“一卡通”等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网络及应用进行全面集成;

3、建设全院数据中心,实现流控、计费、安全、备份等建设目标,以提供对网络应用较好的支持和保障;

4、构建以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和特色专业资源为核心内容的规范化、开放性和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在线考试、试题库、精品课程等功能;

5、开展多种网络化服务项目,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健康的生活服务,形成智能型人文社区服务体系。

三、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完整而全面的体系,其建设又是分阶段、分层次的。我们遵循先进性、标准性、开放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结合我院实际,规划设计了技术成熟、灵活可扩展性较强的数字化校园网络。以下是基于硬件网络设施、应用支撑体系、公共平台、应用系统、校园信息门户等多层次的校园网络体系架构。

硬件网络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最基础的设施,它构成数字信息的载体。 应用支撑体系:作为核心支持系统的应用支撑系统,提供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目录服务、域名服务等支撑体系。

公共平台:公共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它为数字化校园各个应用系统

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

2015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六篇

第1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IC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第2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第3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网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四、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XX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包括信息标准、代码编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五、基础平台建设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提高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3、个人应用门户平台

提供标准的门户支撑架构、集成工具和应用平台,整合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数据源、不同平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资源,实现一个为所有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系统架构形成以用户为中心,重视流程及整体工作效能,提供统一登陆界面,实现信息的集中访问,解决校园内各系统的界面集成问题,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只要登入到portal,就能够进入对应的业务系统,真正的去完成业务功能,建立用户的网上协作平台和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在个人门户上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中心推送过来的信息分权限智能检索并可通过数据重组将分散到个人的信息按照web2.0的方式组合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4、公共通讯集成平台

短信集成平台应该是基于学校成面上的集成平台,按照SOA标准任何业务系统都可以与短信平台进行集成。

5、数据报送流程平台

依托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快速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表单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智能、柔性、自定义流程、集中的表单中心管理特征。

六、数字化平台整合

1、集成学校原有的系统,提高利用率,做到不重复投入。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根据上章节提出的应用系统的内容,学校还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全新的建设,依照灵活、动态、可集成的技术路线。

第4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XX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2015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七篇

**市实验中学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0年)》、《**市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我校加大投入,软硬件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近一年来作为**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硬件建设进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新配置十四口高标准多媒本教室

根据《**市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我校在已有软硬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于2015.9月新配置十四口高标准多媒本教室,更换为70英寸最新式的触摸式投影电视。触摸式液晶屏教学一体机才艺目前最先进的触摸技术,创造性的将液晶电视、电脑、音响、投影仪、电子白板五大硬件合而为一,屏幕表面使用防爆钢化玻璃,经特殊处理,抗划痕、抗撞击,防腐蚀、易清洁、书写时屏幕无阴影,将鼠标和键盘才能实现的纷繁复杂的操作步骤完全集中在触摸上。单击、双击、移动、旋转、以及弹奏钢琴、翻阅图片都可以轻松实现。目前我校42口多媒体教室配置齐全,配置标准高。

(二)新配备了一口高标准微机室。

依据《**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标准》,我校于去年又新建设一口高标准微机室,目前我校配有三口高标准微机室,机器数为200台,生机比达到12∶1。

(三)改造了网络中心机房,新购置一台高标准浪潮服务器,为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

近几年,我校投资十余万元对网络中心机房进行了改造,铺设了防静电地板,购置了一台高标准浪潮服务器。

(四)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平安校园工程监控系统。在学校各个重要场所安装摄像头,在相关处室设置管理终端和报警中心,实现数字化平安校园。

二、软件建设及应用进展情况

(一)新购置了苏亚星校园网系统平台,经过多方认真考查,购置了苏亚星校园网系统平台,校园网平台共6个模块,分别为资源库、VOD点播系统、校务管理系统、网络备课、虚拟社区和校园网站。各模块基础建设工作已初步完成,并对一线教师进行了分层培训,目前已经使用的有校务管理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和VOD视频点播系统,使用效果良好。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二)网站维护工作规范,责任明确。学校领导对信息宣传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网站信息上传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由原来的专人负责变成各科室分工负责,各科室信息上传先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合格后由科室人员直接上传,并设立年终奖励机制,使信息上传更加及时,学校网站正常运行,版面内容及时调整。

(三)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维修工作管理规范。我校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维修工作管理规范,分工明确。日常维护工作由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负责全校42个班的多媒体设备管理与维修和维护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对各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员进行全面培训,实行责任到人,并每月定期检查多媒体设备卫生情况及管理情况并汇总给政教处,并将结果纳入班级达标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高效地搞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修及维护工作,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为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四)学校网络维护工作管理规范。学校网络维护工作由网络中心专门负责,及时维修各网络线路,保证使各处室组信息点的畅通。对校内教师IP地址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实名制上网,保证了校园网络安全。

(五)QQ和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利用率高,使用效果好。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老师们对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QQ及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即时性、高效、省钱等特点,进行内部通知的传达和文件资源信息的共享等。领导和老师们经常在QQ群里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许多领导和班主任们利用飞信进行通知传达,利用飞信和家长进行短信沟通,既节省大量时间同时节省很多电话费。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高,在历次电脑作品大赛中,成绩优异。我校领导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每年在初一、初二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加省、市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作品获省市级奖项。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成绩显著。我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并且成绩优异。在历次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都有很多教师获得省级市级奖项。

(三)充分利用教师工作博客在教学中的作用。校领导对教师利用工作博客作为家校沟通的有利手段,鼓励一线教师建立工作博客,在博客上谈教学心得,上传教学资源,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介绍、班级日志等,许多家长看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博客,都能收益颇丰。我校教师代士晓和王平静老师的博客被评为**市明星博客。

(四)加强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承担省市课题研究的越来越多,课题研究氛围浓厚,成果显著,真正实现了研究引领和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四、 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相关机制的保障。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机构队伍建设。学校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闫纪华校长担任组长,张永熙书记、丁兆森副校长、马锋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我校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充分利用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并多方筹措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优先安排信息技术经费,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督查。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各处室年度考核评估的内容之一,以评促建,加快发展。

**市实验中学

2015年12月

2015学校信息工作计划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八篇

第1篇:学校信息工作计划

虎林路小学经过全体教师多年的辛勤努力,教育信息化日渐落实在教育的第一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学年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以下的安排:

工作目标:认真落实校长室、教导处对本校信息化工作的安排,对学校信息化进行指导和服务,以不断开拓创新和最合理、最实际、最安全的运用效果为主要目标,加强计算机运用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

工作重点: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指导三年级学生参加本学年的全市计算机等级考试。

2、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进行学校信息化运用的指导和服务。指导学校老师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学校在信息化运用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3、根据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作好日常的信息安全工作,定时进行系统软件升级和更新,定期作好防病毒软件病毒定义库的升级,做好日志记录。

4、定期在学校局域网上发布最新病毒的公布,引导老师做好病毒防护。

5、建立学校的信息设备的报修制度,并做好每个工作日的维护记录,学期结束向校长室提交设备变更的记录。定期检查和维修电脑设备,作好检查、报修和维修的记录。

6、作好学校电脑设备的财产管理。配合学校总务室及校长室做好财产的管理工作,清楚明确地列出所有设备的工作情况及负责人,职责到人。

7、作好学校局域网络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的畅通。

8、继续作好学校局域网发布的网页管理,进一步增强网络教学的运用力度。

9、指导学生参加区、市各级比赛,争取为学校获得荣誉。

工作措施:

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开展各种主题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同时再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精神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完成学校学校信息化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

指导三年级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本学年中文打字比赛,期终的全市信息科技考试。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为学校争得荣誉。

电脑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财产,如何管理好、运用好这些设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些我要做好这方面的日常记录,有老师报修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和解决。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用情况,使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得心应手。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许多不安全的问题。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漏洞很多,再加上病毒的猖獗,很多电脑会发生速度很慢,经常死机的情况,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要防毒,防木马程序,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二要防止非法的攻击,安装防火墙软件,使计算机免受攻击。

第三要安装网络的反黄软件,使学生在洁净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地学习。

第四做好局域网的日常工作,备份重要资料。

鼓励学校教师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工具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

第2篇:学校信息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信息工作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区教委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有效、有序、有目的地开展电教工作。本着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应用能力,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现有校园网、电教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进程。使我校信息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期初做好教师电脑使用调配工作;负责好学校网站建设与硬件维护,保障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与维护,使之更好地与教育网管理系统接轨。

有计划的进行信息化基础设备的添置与更新。使之能更好地投入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计算机进行淘汰与调配,解决目前学校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对教师进行常规培训,以使老师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维护及使用各项应用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

三、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工作。

1.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产生的深刻影响。加强学生上机的常规训练,做好使用记录,上足课时,保证学生的课时数。

2、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提高、“转化”工作质量。3、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创作活动,收集学生作品。本学期将继续开设机器人兴趣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应用竞赛,并争取得好成绩。

四、在实践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高效性。

1、在逐步提高学校整合课的普及率的基础上,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层次。通过实践,进一步引导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探索与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质量,合理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2、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

学校将继续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抓手,以课题研究和专题活动为主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五、落实信息化常规工作。

1、积极发挥网站作用,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保障教室多媒体、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畅通,积极参加市“三服务”十佳网站的评比;

2、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使用各教室与多媒体专用教室,提高应用的综合效能;

3、对全体教师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管理网的使用培训工作,并督促教师们正确高效地完成相关记录的网络登记。

4、有效管理“校园论坛、片区合作、润州区教学案协作”等网络互动平台,力争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教学研讨,更广泛地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5、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如期完成规定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核任务;

6、做好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竞赛辅导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7、继续推进绿色教学环境的实施,大力扶植、推广、提高互动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先对全体教师做好电子白板的初期使用培训工作;

8、举办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认真组织教师、网管参加各级信息化技能培训、整合研修班活动;

9.充分利用好现有电教资源。

第3篇:学校信息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继续有效、有目的地开展信息中心工作。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实效、分层推进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信息中心工作服务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

(1)在学校实现班班通的同时,针对现阶段班班通及校园网络应用的硬件要求,继续有计划地更新、升级学校网络控制中心的相关设备。

(2)加强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和使用,由专人负责,潜心钻研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精心爱护设备系统,更好地提高设备系统的使用效率。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育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在上学期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用计算机统计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继续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老师要建好教师博客,充分利用自已的博客发表自己的教学心得,展示自已成长历程。期末,学校将继续进行“优秀博客”评选活动。

3.软件开发方面

(1)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继续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在课件制作、资源库建设、作息技术整合课的研究,在课件制作、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整合课的研讨等方面加大力度,特别要进一步推广电子白板的使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好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效。

(2)网站开发是学校教育的宣传阵地,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本学期,我校网站仍需要继续完善,并且把网站信息更新作为重点工作,努力使网站向宣传教育、服务教育的目标迈进。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目前,我校已建立了教学资源FTP共享库,并与教师研修网紧密结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4.教育科研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开展教育信息中心提出相关科研课题,通过校本课程进行学习研讨,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科研活动,深化教育改革。

5.电子教务

(1) 做好新转入学生及毕业生数据的录入工作。

(2) 协助教导处做好毕业生报考工作。

(3) 继续做好资源卡和电子图书馆的推广与使用工作。

三、相关措施: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已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网络学习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持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我校拟开展以下校本教师息技术培训:

(1)对教师进行资源库应用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利用网络资源;

(2)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做到每位教师教能制作课件;

(3)对教师进行博客建设的培训;

(4)对教师进行网站应用培训,力争完善丰富学校网站各个板块内容;

(5)对班主任进行网站应用培训,完善班级网站得内容。

2.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上学期的期础上,继续要求教师做到每天打开计算机,浏览学校主页,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教改动态,传递有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下载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工作时间内,禁止打游戏或做其他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情;禁止浏览黄色淫秽、内容反动的网页,以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

3.加强信息教师培训力度,明确各自职责。

学校要求信息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开学初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按要求认真落实好远程教育设备的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

(2)结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功能室课表,每个功能室每周累计达20节以上,并严格按照课表进行教学,认真做好登记工作;

(3)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有关人员做好与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工作,并认真做好数据的保存、整理,资源目录定期向教师公布;

(4)认真执行仪器、设备保管制度,设备保持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电源、门窗、计算机等设备随时检查。

(6)建立健全档案,认真填写各种记录;

(7)认真负责地做好培优工作,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各类比赛,争取在比赛中获奖。

2015java毕业实习报告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 第九篇

java毕业实习报告(一)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这篇文章是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项目一定要全新的项目,不能是以前做过的

2、项目一定要企业真实项目,不能是精简以后的,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3、在开发时要和企业的开发保持一致

4、在做项目的时候不应该有参考代码

长话短说就是以上几点,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了解,可以继续往后看。

一:项目的地位

因为参加就业培训的学员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大部分都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尤其是在校或者是刚毕业的学生,多少都有一些基础。

他们欠缺的主要是两点:

(1)不能全面系统的、深入的掌握某种技术,也就是会的挺多,但都是皮毛,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

(2)没有任何实际的开发经验,完全是想象中学习,考试还行,一到实际开发和应用就歇菜了。

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项目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然后通过项目来获取实际开发的经验,从而弥补这些不足,尽快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

二:如何选择项目

项目既然那么重要,肯定不能随随便便找项目,那么究竟如何来选择呢?根据Java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1:项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个要根据项目练习的阶段,练习的时间,练习的目标来判断。不能太大,太大了做不完,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没有意义,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2:项目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项目应该是实际的系统,或者是实际系统的简化和抽象,不能够是没有实战意义的教学性或者是纯练习性的项目。因为培训的时间有限,必须让学员尽快地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当中去。任何人接受和掌握一个东西都需要时间去适应,需要重复几次才能够真正掌握,所以每个项目都必须跟实际应用挂钩。

3:项目应能覆盖所学的主要知识点

学以致用,学完的知识点需要到应用中使用,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再说了,软件开发是一个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什么算会了,那就是能够做出来,写出代码来,把问题解决了,你就算会了。

4:最后综合项目一定要是实际应用系统

学员经过这个项目的练习,就要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了,如果这个系统还达不到实际应用系统的标准,学员练习过后也还是达不到企业实际的需要,那么这个培训应该说质量就不高了。理想的状况是这个项目就是实际项目,到时候学员就业到另外一个公司,不过是换个地方干活而已,完全没有技能上的问题。

三:Java怎么选择项目

这个不是靠想象,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一步一步分析出来的(呵呵要卖弄一下:这也算是逻辑思维),当然这里只是讨论方法,不涉及具体的项目案例。

我们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来分析:

(1)最终的项目一定是真实的项目,也就是要把学员训练到能够独立开发实际应用,通常我们还不能选最简单的项目,因为学员的吸收还要有一个折扣,所以最终的项目应该选实际项目中中等难度的项目

(2)最终项目定下来过后,开始分解这个项目,看看为了达到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哪些技术和知识点,以及每部分知识点的深度,然后定出每个分阶段的任务

(3)然后开始选择分阶段的项目,分阶段的项目应该比刚才分析出来的分阶段任务稍稍复杂点,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标。定下分阶段项目后,同样去分解,定出为了完成他所需要的各部分知识点和深度。

(4)然后是选择上课期间的演示项目,演示的项目是为了做分阶段项目服务的,可以认为是分阶段项目的分阶段项目

(5)最终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要求掌握的深度,分散到日常教学和练习中。

好了,把上面的分析用正向描述就是:日常教学和练习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演示项目

==〉分阶段项目

==〉综合项目

==〉胜任企业实际开发需要。

附注:有了好的项目还要有好的训练方法(这个另外立文讨论),最最基本和重要的一条就是:绝对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看和听,所以尽量不要选择有现成代码的项目,演示用的项目也最好不配发代码,让学生能够跟着做出来才是真的掌握了。

上面阐述了Java对项目的态度和基本选择方法,这里再把其中几个重要的、与众不同的特点阐述如下:

1:真项目

项目一定要真实,要是企业实际应用的,不能是教学性的项目,否则会脱离实达不到项目实训的效果。还有一个一定要是最新的项目,企业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的方向和层次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体现在最新项目的要求上,旧项目所要求的技术和层次很可能已经过时了,根本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Java的做法是:没有固定项目,每个班做项目之前会从企业获取最新的项目需求,然后经过挑选和精心设计,以保证既能训练技术,又能得到实际的开发经验。这样实现了跟企业的同步,企业做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然后也跟着做什么。

2:真流程

开发的流程也要跟企业的实际开发保持一致。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各个环节,都要完全按照真实的开发流程来做。

Java的主力老师都是实战出身,在Java开发方面都至少有七年以上的开发经验,同时具备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所以能够完全按照企业开发的流程来训练学生。

3:真环境

开发的环境也要跟企业一样,包括常用的开发工具、开发平台、应用服务器、常用插件、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文档等等。

Java的做法是:构建跟企业完全一样的环境,然后跟企业开发一样,分团队开发。老师就相当于项目经理,一个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组有自己的Team

Leader,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4:真开发

这是Java最与众不同的一点,Java深知:软件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或者看出来的,企业需要能实际开发的人员,而不是只听过、看过但不能做的人。所以Java非常强调:项目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出来。

Java的做法是:老师做为项目经理,带领着大家一起去做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重要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等,然后由学生们分团队进行开发,实现整个项目。这里有几个与众不同:

(1):现场带领学生一起做分析和设计,而不是预先做好了来讲讲。因为需要学生学习的是分析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已经做好的结果。

(2):Java选用的项目基本都是企业最新的项目,很多都是Java的学生和企业在同期开发,所以是不配发源代码的。这样也断绝了学生的依赖思想,认认真真去开发。可能有同学会问:为什么不选择有源代码的项目呢,那样还可以参考学习啊!

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觉得通过看人家的代码能够加快自己的学习。这个方法对有经验的人来讲是对的,但是对于还在学习期间,没有经验的学员来讲,就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了。因为你也许能看懂代码的语法,但根本看不懂代码背后的含义,看不懂代码的设计,看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实现,看不懂代码所体现的思想,其实,看了跟没看没有多大区别。

事实上,Java界最不缺的就是代码了,那么多开源软件,小到一个工具,到企业级ERP都有开源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师级的作品,说实话比你参考的那些代码质量高多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明白呢,原因就在于达不到那个水平,看不懂代码背后所体现的设计和思想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效果也就不好了。

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高人是能够完全能理解和掌握这些大师级作品的,但估计不会是刚开始学习Java开发的学生,所以Java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友情提示:在初学阶段,看一千遍,听一千遍,都不如自己动手写一遍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自己能写出来的功能才是你真正掌握的功能,而不是你看得代码或者是听老师讲的,就算讲过看过,但是自己做不出来,那都不算会。

(3):Java在课堂上除了带领学生去分析设计外,还会分析一些重点、难点功能的实现机制和原理,然后指导学生去实现。

5:真技术

Java在每个项目中,特别会抽取有难度的部分让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实现,专门啃硬骨头,那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开发能力。

比如:在做OA类的项目时,会重点去做工作流、公文收发、在线Office控制等;在做CRM类项目时:会重点去做销售自动化和市场块的业务;在做人力资源类项目的时候会重点去做人力跟踪和人力评测模型等……

Java在每个项目中,都会使用目前企业最新最流行的技术,按照最新的难度去要求,从而让学员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6:真经验

Java的项目都是企业最新的真实项目,经过开发训练,学员能够积累足够的真实的开发经验,以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在进行项目分析时,还会全面讲解项目所要求的业务,让学员从业务和技术上都能充分积累。

7:真实力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这篇文章是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事实上,不采用有源代码的教学性项目对Java的要求非常高。

试想一下,如果项目分发下去,老师带着分析后,学生都不会做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对Java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教学质量达不到让学员独立开发的水平,对依靠质量取胜和口碑发展的Java将是毁灭性的。

另外一个,由于是全真的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这些都要老师去解决,由于不像教学项目那样预先做好,又需要老师能很快地解决各个问题,这对老师的真实开发水平有极高的要求,这可是需要真功夫的。

总结

总之,Java通过真实的项目,真实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流程,指导学员去真正开发,让学员得到真正的锻炼,收获真正的开发能力。

java毕业实习报告(二)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软件设计工作进行业务实践,使学生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软件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毕业实习有着它深刻的意义,也是大学生必经的体验,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机会,也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条件。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着优势和广阔前景。

而我们现在学习Java是我们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更是找一份好工作的必备技能,虽然实习为期才一周,但是给我们增长很多见识,了解了大型软件开发的过程。也学习了很多软件开发时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这次实习抛开了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次老师边讲边带领我们编写程序,让我们能让学到的知识迅速巩固。

即将毕业了,通过这次毕业实习,让我们对找工作这事更有了信心。如果可以希望学校能在我们毕业之前再组织一些就业培训,让我们更了解公司开发过程。

java毕业实习报告(三)

刚刚出校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总有这种或那种的想法,要找什么样什么样的单位,结果到头来一个多月快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直到3月25号,青鸟的老师推荐我去未名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加面试,有笔试和面试,通过层层的技术考核,在我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面试人员的肯定,顺利的加入了未名公司。员工聚餐那天张总的一些话让我感触深刻,他说在部门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自已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我进入了软件部,成为了一名程序员,一周的公司框架练习,我又加入了哈理工数字化建设的项目中,前期主要是实施,后期进行二次开发。刚开始觉的实施很简单,熟悉了一周项目以后,只觉得人家的网站开发的真好,和同事们参加了几次江苏金智公司的培训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它这里主要是做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综合数据应用系统、业务系统集成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三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全校信息整合以及全校数据资源共享。

来公司有一段时间了,我自己的感觉还有一些同事的介绍我感觉我们软件部真是高手如云,那些开发人员都具有相当丰富的项目经验,相信由他们的带领,我这一次实习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为其将近一周的学习,终于对三大平台有了一定认识了,开始接触oracle数据库,学习sun公司开发的ODI工具,进行数据整合的时候把我弄得晕头转向,原来我们在学校学的那点技术其实基础中基础,不过接触起来可能相对会比较容易上手一些。

通过和大家一段时间的相处,我深切地感受到,软件部是一个团结、上进、充满活力的集体。每天大家都是笑脸相迎,即使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办公室里仍然会听到笑声;面对客户,大家总是热情真诚;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大家总是互相帮助,直至解决难题。整个部门和睦相处,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而部门领导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家长,给每个人很大的空间自由发挥。从他们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敬人、敬业、高效、高水平服务的真实意义,体会到了服务部服务、奉献的意义,体会到了创造完美、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知道了什么是创新就是生活。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我遇到困难向大家求助时,谁都会无私的告诉我。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工作。所以我努力向同事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领导和同事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项目经理和同事也都尽力帮助我,给我讲授一些经验和开发的技巧。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不是这边搞错就是那边忘了,都是同事帮我纠正。由于后来心态的调整和熟练了,慢慢地学得差不多了。每天早上7点左右踏着学校的广播走出我呆了三年的校园,然后晚上6点左右又踏着哈理工的广播走出校园,真是好怀念校园的生活,什么压力也没有,也不用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公交上。

来这个公司虽然才短短一个月,收获挺多的,由对项目的一窍不通到现在对它的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都有所了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沟通自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每一步都有要集中注意力,争取把每一步都做好。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刚刚出校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总有这种或那种的想法,要找什么样什么样的单位,结果到头来一个多月快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直到3月25号,青鸟的老师推荐我去未名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加面试,有笔试和面试,通过层层的技术考核,在我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面试人员的肯定,顺利的加入了未名公司。员工聚餐那天张总的一些话让我感触深刻,他说在部门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自已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我进入了软件部,成为了一名程序员,一周的公司框架练习,我又加入了哈理工数字化建设的项目中,前期主要是实施,后期进行二次开发。刚开始觉的实施很简单,熟悉了一周项目以后,只觉得人家的网站开发的真好,和同事们参加了几次江苏金智公司的培训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它这里主要是做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综合数据应用系统、业务系统集成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三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全校信息整合以及全校数据资源共享。

来公司有一段时间了,我自己的感觉还有一些同事的介绍我感觉我们软件部真是高手如云,那些开发人员都具有相当丰富的项目经验,相信由他们的带领,我这一次实习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为其将近一周的学习,终于对三大平台有了一定认识了,开始接触oracle数据库,学习sun公司开发的ODI工具,进行数据整合的时候把我弄得晕头转向,原来我们在学校学的那点技术其实基础中基础,不过接触起来可能相对会比较容易上手一些。

通过和大家一段时间的相处,我深切地感受到,软件部是一个团结、上进、充满活力的集体。每天大家都是笑脸相迎,即使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办公室里仍然会听到笑声;(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在这么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工作。所以我努力向同事学习,不懂就问,认真完成领导和同事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项目经理和同事也都尽力帮助我,给我讲授一些经验和开发的技巧。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不是这边搞错就是那边忘了,都是同事帮我纠正。由于后来心态的调整和熟练了,慢慢地学得差不多了。每天早上7点左右踏着学校的广播走出我呆了三年的校园,然后晚上6点左右又踏着哈理工的广播走出校园,真是好怀念校园的生活,什么压力也没有,也不用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公交上。

来这个公司虽然才短短一个月,收获挺多的,由对项目的一窍不通到现在对它的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都有所了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沟通自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每一步都有要集中注意力,争取把每一步都做好。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73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