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 网络工程师 |

【www.guakaob.com--网络工程师】

篇一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20年10多次暴利机会你抓住了吗?

  不要让机会总是在过去了才会后悔。国内20多年,出现了10多次暴利机会,你抓住了几次?

  创业第一步网阿将想,现在重生类网络小说之所以那么流行,受人热捧,是有道理的。

  可是,闷心自问,如果你也有什么机会重生到20年前,这些暴利机会,你真能做好准备,抓住他们吗?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不少。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说,资产大幅增值的机会在过去20年频频出现,把握机会需要一定的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一味为了追求资产增值而降低生活的幸福指数,更不能抱有一夜致富的急功近利的想法。

  只要做个有心人,学点理财知识,经常关注国家大事或许就能抓住理财市场的机会,获得比较好的理财收益。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通过多年的观察,得出了这一结论。

  王世豪告诉记者,从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理财市场从无到有,从初具规模到产品日益丰富,这中间充满了多次投资理财好机会。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就能得到比工薪收入更高的财富增长。“理财能为我们带来财富和快乐”。

  股市机会不少

  从股市来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老八股”,到现在的牛熊转换,这中间至少有6次以上比较好的理财机会。

  具体来看,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一成立,上海“老八股”就成为挂牌交易品种。虽然购买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但只要买到就赚钱,因为股票在当时是稀缺资源,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想尝试当股东的滋味,而股票只有8只,严重供不应求,所以股价几乎是每天都在上涨。如果能大胆介入,收获不小。由于当时对股票为何物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大多数人也只敢拿出一小部分的资金“玩票”,但一旦尝到甜头,就会对股票产生兴趣。那些先行一步的人,就可能更关注市场变化。

  在“老八股”之后,证券市场迎来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扩容时代,市场新股以认购证的形式发行。认购证成为1992年中国部分先富人士获取第一桶金的捷径。一张认购证30元,100张就是3000元。谁也没想到,3000元或许改变了很多人一生的命运。一张认购证中的原始股最多的可赚1万元左右,滚动操作的话,100张认购证可赚50万元以上。认购证造就了第一代股票大户。不过,在1992年的时候,要能拿出3000元的现金,也算是有钱一族。“万元户”是当时一个令人称羡的富人标志,这也可以想象3000元在一般白领家庭中的分量。

  王世豪说,许多人都后悔当初错过了购买认购证的机会,其实并不需要后悔什么,因为后面仍有机会。有市场就有波动,经过大涨之后市场大跌,从最高的1558点下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这样的点位进场抄底,不是又等于买了认购证吗?之后股市上涨,同样带来的是资产增值。这样的机会在1996年1月也出现过,股市下跌到512点,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1997年前后,摇新股成为不少人稳妥的投资渠道。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只要用资金去申购新股,中签了。回报也相当高。网上曾流传一个用7万元坚持摇新股10年变40万元的故事,收益率是否有这么高,还待考证。但可以肯定,摇新股在过去10多年确实能带来无风险而且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收益。

  进入21世纪,股市经历了长达5年的熊市,市场机会在2005年6月出现,上证综指跌破千点大关,为998点。随后股市开始逐步上扬,进入了一轮大牛市。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达到了6124点,一年多涨了6倍。2009年上半年,股指又从1664点上升到3478点,涨了1倍。

  因此,可以说,股市的机会始终存在,有大涨就会有大跌,作为一般投资者,把握理财时机非常重要,但不能盲目跟风。

  债市也曾风光

  除了在股市之外,国债市场也曾经创造过不少辉煌。王世豪说,在1984年7月1日,当时称为国库券的国债,率先在全国7个城市上市交易,而有理财头脑的人想到了各地之间的价格差距,他们到没有交易网点的城乡收购人们手中的国库券,低价收进再到市场交易,赚取了中间的差价。

  “当时我在城市信用社联社工作,目睹了那些人——时称“黄牛贩子”——怀揣着大量从各地收来的国库券直奔信用社柜台交易兑现、获得收益时的喜悦。”王世豪回忆说。而1996年国债和企业债高达15%的收益率确实也使一部分理财者收益颇丰。

  楼市回报惊人

  房地产市场提供的机会大家也记忆犹新。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房价平均还在4000元,平方米,当时可能受到经济条件限制,也没多少人买。而如果有资金实力,买了房产,那收益至今非常可观。

  之后,2006年房价基本平稳,2007年又开始上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基本没涨甚至有所下跌。那么,这些理财机会只要把握好一次,理财的回报之高、之快有时令人意想不到。

  而且,连邮市和钱钱市场也曾经有过两次好的理财机会。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不少。王世豪感慨地说,理财机会经常出现,就看你能否把握。这些机会都在改革开放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年内发生的,而且有些共同特点。比如,股市、债市平均大约两年就有一次大的理财机会,而每次机会都没有任何市场准入限制,只要你想投资,都能实现。

  用知识武装自身

  当然,把握理财机会需要一定的投资理财基本知识。拿股市来说,如果市场已经上涨到了60倍市盈率,意味着市场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存在较大的泡沫,这个时候如果还敢买股票,那近

[1] [2] 下一页

篇二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开讲啦赵小兰: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开讲啦] 20131026 赵小兰: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赵小兰是美国内阁第一位亚裔女性及第一位华裔内阁成员,这一政坛传奇引发世界范围华人族群的骄傲和关注。从一个移民美国时连英语单词都不会的小女孩到最年轻的“白宫学者”,赵小兰凭借自信、乐观,不断敲开机遇之门。这期节目赵小兰将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故事。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收看。 (《开讲啦》 20131026 赵小兰: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完整版

  美国第一位华裔部长赵小兰

  2001年,美国政坛上出现了一张华裔女性的面孔,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广泛关注,她就是赵小兰。就在当年,赵小兰被小布什总统任命为第24任劳工部部长,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女性。在此后的八年时间里,她凭借着超强的管理能力掌管着这个17000名员工的庞大机构,化解了如9.11等一系列危机,成为布什总统的得力干将。从一个移民美国时,连英语单词都不会的小女孩,到最年轻的“白宫学者”,被老布什誉为“危机管理能手”。赵小兰凭借自信、乐观,不断敲开机遇之门,她的奋斗历程,堪称励志典范,她说:我总是学习,总是准备好,因为机遇随时可能降临。10月26日,赵小兰登上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舞台,用她的人生智慧与年轻人分享——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从“毫无职业目标”到“危机管理能手”

  谈起自己怎样开始从事政府工作?有什么样的职业目标的时候?赵小兰说:“其实我没有什么职业目标,今天回头来看,这样的想法反倒帮上了我的大忙。”从哈佛商学院毕业,进入花旗集团工作四年,因为在银行工作期间表现优秀,获得了机会成为“白宫学者”。在她担任“白宫学者”期间,她的能力就得到了里根总统的赏识,提拔她担任了海事署副署长。而在和老布什总统共事期间,她升至交通部副部长,被老布什誉为“危机管理能手”。赵小兰告诉在场的青年人:“当我讲我的事业的时候,每一步都非常有意思,但是我从没有精心设计过它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我努力,我总是超越对我的要求,而其他人会注意到,当有机会来的时候我的名字他们马上就想到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生需要规划,但你不能规划到每一步,关键要对自己有自信,要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它有真实的兴趣。”

  父亲是赵小兰最好的老师

  节目中,赵小兰多次提到她的父母,总说她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庭对她的教育,因此她十分感恩父母,感恩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她的父亲赵锡成博士早年移民美国,从船长到美国知名的航运公司董事长,用奋斗改变人生。事业有成却依然心怀祖国,热心公益,在国内捐资成立公益教育基金。父亲经常告诉赵小兰,人要有勇气、要有热情、要有好奇心。而正是因为赵小兰始终保持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提前做好规划,又有毅力坚持下去,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紧紧握住它。

  《开讲啦》节目中的赵小兰,真诚又不乏幽默感,向大家讲述了许多成长故事和人生经历。她和年轻人分享她的奋斗历程,为年轻人解答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敲开机遇之门,她说:“我总是学习,总是准备好,因为机遇随时降临”。

  《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演讲者:赵小兰 演讲稿

  非常感谢,能有机会让我来到这儿,见到你们很开心。所以,大家请坐吧!我现在在中国,因为我刚从新疆和甘肃回来。所以这一次,我是陪我的父亲到新疆到甘肃去,因为我的父母,他们在好久以前想要访问这两个地方,可是他们都没有机会,我的母亲是2007年8月2号的时候她就走了,可是她生病以前,她生病的时候常跟我父亲讲,因为她是个(文化人),她说如果我有机会的话,我身体好一点的话,我们一定、肯定要到新疆和甘肃去。虽然我母亲这一次没有机会到新疆和甘肃,我的父亲还是要来,所以是我陪他,而且在我母亲的精神(鼓励下),我们是代表她看看新疆和甘肃。

  曾经有些人问我你是怎样开始的?怎样开始从事政府工作的?每当问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会这样回答: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做好打算要直接从政,我到美国那时候上小学三年级,那时候是8岁。刚到美国那时候一句英文也不会讲,非常困难,我父母的日子也很难过,我们当时不了解美国人的语言、不理解他们吃什么东西、也不理解美国人的传统。其实问我的想法,我还是很中国的,如果有人问我:你成功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什么激励你走向成功?那我会回答:第一,我想让我的父母以我为骄傲,因为他们为孩子牺牲了太多。第二,我一直想服务于一个更大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小我而工作,所以我一直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其实我没有什么职业目标,今天回头来看,这样的想法反倒帮上了我的大忙,因为我们的社会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小的,我们是移民的,所以我们好多事情在美国都不了解的。如果那时候我有个目标的话[

  两年以后,我被任命为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我为什么会被任命呢?主要是因为前任主席突然去世了,这时候政府需要一位既了解船运又在政府从事过航运工作的人来做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由于我碰巧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航运、运输、银行,正好有这样的一个组合满足他们对于人选的需要,我就被任命为主席了。工作了一年,后来新总统上任,这回是老布什总统,老布什总统任命我为
交通部副部长,当时我是35岁,虽然比各位年长,但还算是年轻的,我当时是老布什总统内阁里最年轻的副部长,此外,我还是第一个亚裔美国人进入内阁。

  又做了一段时间,那就到了1992年了,22年前,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老布什总统在竞选连任时败北,第二任没有赢之后他的竞选班子的人都离开了,我也离开了,我就加入了美国最大的慈善机构组织——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我在那工作了四年。后来39岁刚过,我就结婚了,39岁才结婚也还可以,我的先生是国会共和党的领袖,他是非常好的丈夫,他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做饭,而且家务事他也愿意和我分担,他对女人很尊重、很鼓励,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他一辈子愿意和你做朋友,他愿意和你一起去适应生活,他也会帮助你去适应你的职业这很重要。

  到了1996年,我想休息一下,所以我就加入了一个智库组织,也就是说我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和学习有关美国的政治制度,如何把很多好的想法去传播,因为美国社会其实充满着对抗。人们总是就很多话题展开无止境的争吵,有人说要这样,有人说要那样,这也是可以的,所以有很多来来回回的争吵,那就到了2000年,当时小布什总统准备竞选,我之前就认识小布什先生,因为我曾经和他一道为他的父亲竞选美国总统工作,我们在哈佛也是校友,他是71年那届,我是79年那届哈佛学生,我们是校友。此外我以为他们会任命我做交通运输部部长,但是他们没有任命我,当时我还挺失望的,那么至少在这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教训:如果你遇到了失望的事情,第一永远把眼光放长远,哪怕从目前来看这个好事没有落到你头上,但是你不要灰心丧气,如果你能应对好这次沮丧,那么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好机会等着你。因此,一开始我确实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劳工部长想要我来做,但是对于劳工事务,我并没有像交通事务那么擅长,因此我当时还很希望自己能当交通部长,然而交通部长人选旁落他人的时候,我非常的镇定,我也感谢总统和他的团队考虑我,我希望他们在新的内阁能够取得成功。结果两个星期之后,总统本来的劳工部部长人选在他的确认听证会举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在美国是这样,总统提名一个部长人选,但是议会要同意,所以原来的劳工部长人选在听证会的时候他的确认程序遇到了困难,所以他被迫退出。那这个时候白宫还有总统需要找一个新的劳工部长,他们要信任这个人,这个人他们要了解,可以来解决问题,而且能获得国会的批准,以前的历史都是非常好,这样可以很顺利通过国会的程序。然后他们再次来找我,问我是否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接受劳工部长这个任命,这就是我成为劳工部长的过程。所以我并不是第一人选,但是我觉得生活是很有意思的,你很难把每一步都精心计划,你可以有一个大的规划,但是很难精心计划每一步怎么走,而且也很难知道所有的机会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要能够有信心、乐观并且向前看。

  所以,当我讲我的事业的时候,每一步都非常有意思,但是我从没有精心设计过它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我努力,我总是超越对我的要求,而其他人会注意到,当有机会来的时候我的名字他们马上就想到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生需要规划,但你不能规划到每一步,关键要对自己有自信,要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它有真实的兴趣。当我第一走进华盛顿的时候,我非常有兴趣、非常有热情,我想去发现美国的工作机制到底是什么?像我来到美国,我不了解美国政府的工作机制,我想到政府里去看看他的工作机制是什么?所以我就进入了政府,当我进入了美国政府以后一扇门打开了,我进去之后又一扇门为我打开了,我又进去了,又一扇门随之打开。这些为我打开的门不是我之前可以预见的,因为当时我的视野是那么狭小,当时有很少的亚裔美国人在政府工作,没有榜样,没有人和我说未来的职业路径,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反倒是帮上了我的忙,因为父母常和我说人要有勇气、要有热情、要有好奇心。

  我想有一件事是我父母反复和我强调的,那就是人不能没有好奇心,要有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有了好奇心才能不断的成功,才能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这些门会为你打开。只要你有这种坚持的精神,之前做好规划,又有这样的毅力坚持下去,那今天在我们面前都存在这样的机会,机会非常多,我没有办法讲具体的展现形式。只要你对事物有好奇心、有坚强的意志、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会抓住很多很多的机会。

  [开讲啦] 赵小兰演讲稿: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篇三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篇四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回顾十大利好 把握重大机遇

篇五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

篇六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三次机遇都丢失

机遇,就是好的境遇。在人生旅程中,机遇是多麽重要,有时候,机遇是不是就是命运。一个人一生里只要有一次机遇,被紧紧地抓住了,并且机遇的到手十分顺利,没有遭遇丝毫周折,暗处没有任何人出面干扰,这个人便是幸运的。他(她)的一生将是金光大道,一路顺风,工作的起劲,生活的有味,快乐不时登门拜访,幸福经常含笑临身。

机遇对我来说,还算钟情,人正中年的时候,三年降临三次,那不就是三个幸运吗?可是,三个幸运都难分难舍地离我而去,机遇,变成一个泡影,又一个泡影,还要再来一个泡影!

且说第一个泡影。豫北一个新兴的石油城建市的那一年,市日报社随即也必须组建,建报社就得有记者。什麽新城市也好、报社也好、记者也好,我这个远离城市的乡村土教师,什麽奢望都不曾想。因为,做人不存野心,不善于社交,有明堂的好差事,轮多少次也轮不到自己头上。加上无金送礼,又不晓得“后门”朝哪个方向开,机遇和攀升的美梦从来没有做过。谁知道,天下好事偏就东风送春雨似的降临于我了。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年春天,我正在刚盖起的新房里自己粉墙,邮递员给我送来一封挂号信。我莫名其妙地拆开一看,异常惊喜,是市日报社记者审核表,我十分兴奋地将表格里的每一项填好,交本单位和县教育局了,因为,表格里有还要这两级的领导填意见。

这份记者审核表交上去以后,心里一直激动地等待着结果,总觉得这是一次十拿九稳的天赐良机。等啊,等啊,直等到市日报创刊号发行,也不见消息,我自知大势不妙。还是日报社的一位朋友来函告诉我,是你县基层领导不放,理由说你是校、县里的骨干教师。好家伙,下级也可以抗上级呀!一个单位的骨干,竟也敢理直气壮地葬送一个人百年不遇的机遇啊!碰上这样的事情,谁能心安?也许,这种情况放在那些在表格里填不放意见的领导们头上,他们心安,因为他们手里握着权,“记者”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蚂蚁与芝麻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罢啦。当记者的机遇就这样在某些本位主义者的手里握碎成粉,变为泡影。

次说第二个泡影。就在第一个机遇变成泡影的第二年,县教育局抽掉我去郑州培训,时间二年,学习归来后,提升为高中校长。这也算是个人盼钱买也弄不到手的好机遇。可是,那一年恰逢生产队解散,责任田包产到户,我在农村的家就分得十一亩多田地,地多,孩子多且小,没有耕田用的基本农具,困难虽不必天大,具体到我身上,困难还是不小的。如果我不要家,拔腿就走,学上不好,家就没法支撑了。那个二年后的高中校长还有什麽当头?再加上第一个机遇被剥夺的怨气未消,就这样,上级和下家一挤,第二个泡影就诞生了。 再说第三个泡影。二年培训去不成郑州,县教育局还不忘我这个无能的“骨干”,就安排我去安阳培训,学习一年后,提升个高中教导主任当当怎麽样。前两个机遇都成泡影了,那就一而再、再而三吧,一生中能创三个机遇成泡影的记录,这不是世间的一个笑话吗?据去安阳参加培训的同事说,安阳师专寝室里的床位上,把你的名字都贴好了,多好的机会,你都扔掉了,可惜。我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可惜”这个词语。

我一生中的三次机遇,就这样不明不白、不紧不慢地丢失了。

篇七 1996年之后有什么机遇
抓住机遇,展现才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3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