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网络工程师】
简单理解,我们是一家隶属于大唐电信的公司,主做呼叫中心系统。此前,这个行业面对的客户都是大的行业客户,比如广电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现在,我们将目标转向了中小企业,希望为它们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技术上我们很有优势,但在互联网推广上却遇到了问题,请问,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如何制订互联网营销方案?
钱要花在点上,物有所值是核心
互联网营销应该怎么做,我认为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要做好你的网站,这是首要的。第一,网站要能很好地体现你的产品和服务;第二,访问网站页面的速度要快,至少要保证在1秒钟之内能打开你的首页;第三,是把互联网的优化做好,其实不需要了解太专业的知识,但至少要知道搜索引擎的规定,并针对这些规则想办法让搜索引擎能抓到你,把搜索的排名做到尽量靠前;第四,多了解同行业的网站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可以尝试跟他们交换链接或者合作进行频道建设,这样就能超到相互推广的作用。把这四点做好,你的网站应该就能具有一定知名度了。
第二步才考虑花钱。多少其实并没有限定,但钱一定要花在点上,物有所值是核心。如果你花5万元得到了10万元的回报,那你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再花50万元,反正一步一步地尝试,花费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就行。花钱要有重点,比如目前排在第一位的推广手段应该还是搜索引擎,这是最有效果的互联网营销途径;其次还可以考虑在行业内的门户网站投放广告,这条途径带来的点击率不一定能让你赚到多少钱,但它能提升你的品牌形象;再者可以去找一些像好耶这样的广告联盟,虽然个人网站的性价比是最主的,但你直接去找的话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网站的信用、数据的真实性等,所以作为初创的企业,最好是通过广告联盟去寻找到个人网站。
在这两个步骤中,第一步是前提,把网站这个产品做好,包括产品流程要好、速度要决、符合搜索引擎的规则,总之让客户满意,如果第一步没有做好,到第二步时你即使花了大量的钱,招的用户也很有可能轻易就流失掉。所以只有把第一步的内容、产品、互动等细节性的内容都做好了以后,才可以考虑做第二步。
甘伟:网站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开始着手做营销?
蔡文胜:一开始做网站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你的每一步都要符合搜索引擎的规则,也要保证用户能很方便地找到你,所以网站建设与营销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花钱大力做推广,我觉得当用户使用你的网站时基本上没有大的缺陷,整个网站的流程和速度能达到预期的80%左右就可以考虑花钱了。
甘伟:关键字搜索是网络营销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如何做搜索优化?不花钱的话可以把网站优化到搜索排名的第一页吗?
蔡文胜:可以。据我的了解,Google的搜索排名结果是完全不用花钱的,现在百度最多也只会控制在三条以内,而且会用不同颜色的背景突出标明是做推广,所以只要你的网站真的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优化也做得到位,当然可以做到第一页。
甘伟:目前我们公司有100多个员工,但并没有专业的人员在做网站,如果要把互联网营销做起来,我们需要的最低人员配置是什么样?这些人又该具备什么条件?
蔡文胜:各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的人员数量也有差异,而且随着需求的增加,人员肯定是要不断增加的。不过像你们这样的公司和需求,初期2~3个人应该就够了。首先你要找到一个懂策划的人,网站做成什么样子和需要什么技术都由他来规划,所以这个人首先要对网站建设很熟悉,而且对未来需要搭建的团队、需要配备的技术人员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像这样的网站,一开始的访问量也不会特别大,而且刚开始的任务比较单一,重点是做产品的开发,而不需要大量推广,所以开始的时候一个产品经理、一个程序员加一个负责架构的人应该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做网站营销要从一个具体的目标开始做,在运行过程去逐步发现问题,跟老板和用户多进行沟通,逐渐去完善整个产品,很多问题不是一次就能全部发现并解决的。
甘伟:企业做网站搞互联网营销是直接外包的好,还是招人自己来做的好?
蔡文胜:我之前做过的网站都是针对个人服务的网站,服务对象都是上千万的网民,所以我肯定是自己搭建。但是对于某些企业,外包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比如只是想建立一个企业的宣传窗口,或者只想简单地跟用户互动,外包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记住,外包至多只能起到皮毛的作用,如果你决心要把网站做大,想为客户提供成体系的服务当然还是自己做更好。或者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自己把网站做大了并成体系以后,把其中一部分东西外包,比如其中的一个论坛或者一个SNS式的社区,这种方法有时候可以节约时间或者节约成本。外包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总有一个时间截点,对方交完活以后,你的网站运行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需求和变化,这些也都还是得自己来做。
总之,从长远的角度讲,做网站最好还是以自己做为主,外包为辅。
微博在互动
罗小月:一个对外的忽悠高手。商务台作销售,消息灵通,人脉广阔,主导战略。一个产品技术大拿,能把战略的想法变成实在的东西,一个对内的,分析市场运营财务,全能型管理人才,保证所有内部运作良性循环有效率有执行力
GameLook游戏大观:1,了解用户和消费行为的,做运营;2,知道如何实现需求的,做研发;3,能与投资者、媒体、贡献主要收入客户周旋的,做决策。
佛山SD:有能力自己做最好,外包既会牵制你也会产生很多费用,特别是你离不开这个网站时就更加被“勒索”。
近日,创业博客firstround对众筹平台FundersClub的创始人阿历克斯•米塔尔(Alex Mittal )和鲍里斯•希尔维尔(Boris Silver)就初创企业应该如何看待众筹模式;如何选择众筹类型;在众筹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众筹模式对VC行业的影响及其未来的演进进行了深度访谈。
FundersClub是一家创建于2012年的股权型众筹平台,已经有80多家公司在平台上实现了股权众筹融资。股权型众筹的代表性公司有代表性公司有Coinbase和Instacart。另外,广为人知的Kickstarter和Indiegogo平台是奖励型众筹平台。从中走出的代表性公司有Pebble, Oculus Rift和Boosted等等。这些公司后来都得到了风投和产业的青睐,其中Oculus Rift更是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
以下是firstround的深度访谈内容:
选择正确的平台
希尔维尔说,“目前基于众筹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基于奖励的众筹平台(rewards-based crowd-funding),Kickstarter和Indiegogo就是这个类型众筹平台的代表。人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出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很多公司都是在这类平台上起步并获得成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有Pebble, Oculus Rift和Boosted。另一种是基于股权的众筹平台(equity-based),FundersClub就是这种平台。投资者们可以在这种平台上进行资本投资。以股权筹资方式实现众筹融资的代表性公司有Coinbase和Instacart。这两种众筹模式都是有效的,有时候会被综合使用。”
希尔维尔表示,初创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核心目标来决定选择哪种众筹路径。奖励型众筹模式可以为初创减少消费者需求不足的风险,通过这种模式还可以在不付出企业股权的前提下建立起公司产品最早一批使用者的社区。而如果你希望找到能够为你提供反馈和人脉的有经验的投资人,股权型众筹可能就是更好的选择。这两种众筹模式并不会互相排斥。
米塔尔说,“如果你希望通过预先下单的形式来确认人们对产品的真实需求,那么奖励型平台就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硬件开发业务来说,通常都符合这种要求。如果你会生产出一个物理产品,你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最终产品交付给预付费的用户。我观察到已经有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卖出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产品。”
那些在Kickstarter或者Tilt Open平台上实现超募的众筹创业项目都意味着消费者认为这个项目击中了自己的需求痛点,他们愿意为这个解决方案支付资金。如果能够在众筹平台实现超募,初创在面对风投和后续投资人时也会更有底气。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
米塔尔说,“一个成功的众筹项目并不意味着你的最终产品会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水平。可能你的真实运营实力并不足以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奖励型平台的出资人就会表现的像不开心的顾客那样,这种压力会把你的初创摧垮。提前设置好用户预期并与出资人/客户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由于让一家初创起步运营所需的初始资金越来越少,特别是软件类的公司,因此初创企业一开始并不一定要融到特别多的资金。米塔尔说,“在这一阶段众筹融资对于初创而言是一个非常的选择。”
在像虚拟现实Oculus这样的公司成为新闻头条之前,很多创业者都担心众筹融资的记录会对寻找VC投资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此,米塔尔和希尔维尔表示,人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
米塔尔说,“现在有VC希望初创在向他们寻求融资之前已经通过众筹实现了最初的融资。当然,是否应该这么做取决于你的业务本身。”他表示,硬件业务的特性更加适合众筹模式。
股权型的众筹在你更需要传统的分散式多来源的投资人时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多数选择股权型众筹的公司都是在获得了传统风险投资之后才会这么做。如果你已经在线下获得了充足的投资者资源,继续选择在线上进行众筹融资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米塔尔说,“在正确的平台上进行股权型众筹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筹集增值性资本的流程变得更加有效率。在我们创建了FundersClub后,我们希望创始人的时间能够得到更有效率的使用。除了能够让融资流程更快之外,我们还希望帮助创始人获得增值性的网络,比如雇佣、寻找合伙人、获取用户以及获得后续的融资。这并不仅仅是关于钱或者交易,这种类型的平台可以帮你扩展让公司获得成长的职业网络。”
解析股权型众筹
--好的一面
希尔维尔说,“从观众的角度说,你会接触到范围很广的投资者群体。你更有可能找到在特定行业或领域里具备专业素养或知识的人。人们对于自己投资的公司真的很感兴趣,他们也热切的希望帮助公司获得成功。”
如果你希望在有名的VC公司里完成融资轮,那么你的潜在投资人数目是相当有限的。他说,“股权型众筹可以让你同时接触到成千上万个潜在投资人。当你在众多的潜在投资人里进行融资时,获得真正与你有共鸣的投资人的机会就被最大化了。”
希尔维尔表示,通过这种融资模式,你可以检验哪些投资人有投资于你这一类型公司的真正需求。你的企业可解除的潜在投资人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更快的找到具备这种投资需求的投资人,如果确实有这种需求存在的话。他说,“特别是当你的项目还处于一个不是非常清晰的概念阶段时更是这样。2012年时,我们帮助比特币兑换平台Coinbase完成了众筹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可以帮你筛选出那些对你的概念感到兴奋、理解你的愿景并乐于帮你获得成功的投资人。这些正是你希望作为企业基石的投资人。”
在股权型众筹平台上实现成功融资也会推动其他融资渠道的注资速度。当传统的线下VC看到你的项目在众筹平台上完成融资之后,他们的犹豫很可能会被打破。希尔维尔说,这种情况他看到了很多次,“可能公司接触了一些犹豫不决的投资者,在看到公司从线上得到其他资本来源的认可后,这些传统投资者的注资速度就会加快。”
他说,“几乎所有在我们平台上完成股权众筹融资的公司都在同一融资轮中获得了传统投资者的资本投入。”
股权型融资平台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所有的资金都会汇集到一个资金池里,这些资金会被视为来源一同一个投资人而获得使用。这种模式下,不会产生谁会获得什么利益,谁有能力对公司进行影响的争议。这种规则下,创始人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平稳的推进公司的业务。
--不好的一面
尽管股权型众筹平台的目的是帮助公司更有效的获得资金支持,但创始人仍然需要非常严肃的对待这个类型的平台。平台上的潜在投资人也希望看到典型VC们希望获得的信息。对于创始人而言,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把公司的关键点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情绪的描述出来。同时,他们还必须回答意向投资人的问题。
希尔维尔说,“有时候,一些公司会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就到平台来进行众筹融资。另一个很不好的做法是,一些公司在和意向投资人交流时表现的非常差。将公司业务、产品和服务的运行机制和其他投资者关系的细节进行清晰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你就应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到了寻求融资的阶段。
--最佳做法
1)清楚你的投资人是谁。作为创始人,你应该弄清楚线上和线下的投资人都是谁。希尔维尔说,“特别是线上的股权型平台,你应该查看平台自身的交易记录和平台的声誉情况。应该把融资的流程了然于心。找之前曾经在平台上进行过融资的创始人聊聊。弄明白平台是否能给你带来附加价值。”
2)事先做好准备。希尔维尔说,“要想在FundersClub这样的平台上开展融资,你的公司必须已经进入到了适合融资的阶段。由于你是在线上进行资本招募,你的发展势头和增长情况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你的产品获得了强力的用户认可,这会是非常有利的,你可以把与公司相关的重大新闻汇集到平台上来。”
3)清晰为王。他说,“你必须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做什么的以及它们的工作方式进行非常清晰的描述。如果投资人看到的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语句,他们就很难理解你的产品。这样就难以获得他们的投资。作为创始人,你应该清晰的描述自己的业务和价值取向,你应该保证投资人可以轻松、快速的理解你的业务和产品。”
希尔维尔说,“在进行融资之前,你应该事先听取可信任人的反馈(其他创始人、顾问、其他投资人等),听听他们会对公司提出哪些最为常见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其他投资人共有的问题,你需要事先对相应的问题做好对答的准备。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来陈述交流自己希望传达的信息。”
4)覆盖所有的关键点。他说,“你在线上展示的信息应该无异于线下传统投资人希望获得的信息。你应该交代清楚所有的关键点: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运作?团队组成情况如何?潜在市场规模如何?投资的条款是怎样的?你希望在本轮获得多大规模的融资?最理想的情况下,你所展示的信息应该让你无需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能让投资人明白。”
解析奖励型众筹
--好的一面
希尔维尔说,“奖励型众筹平台在帮助公司预售产品并获得初期支持者方面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机制。目前,很多在Kickstarter或Indiegogo平台上实现融资的公司在随后的风险融资轮里都获得了很高的估值,有些还被产业直接收购了。这种融资模式已经成为风投社区普遍接受的模式了。”
他说,“VC们现在也在把众筹平台作为寻找优秀创意的来源之一。”
米塔尔说,“如果能在奖励型平台上成功融资,这就说明人们对你的点子是非常喜欢的。”另外,所有的东西都更加自由和灵活。创新者和支持者可以在平台上更为容易的实现互动交流,这里对于投资人的规则和限制都更少。更少的限制会增加更多的投资热情,融资产品也就会因此而更有可能成功融资。
他说,“如果两家公司做的东西很类似,但其中一家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人们的兴趣,它的胜面就更大了。如果你的公司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VC轮融资时你的估值就会更高。”
同时,奖励型众筹平台对于有趣的点子是一个特别有力的支持工具。这类平台并不一定是面向一个特定的产品或者公司的。米塔尔说,“在你真正给出一个产品之前可能会发生很多的演进。所以通过建立一个社区并获得相应的关注,你真正获得是人们的认同,这会帮你戳破认识上的模糊带。”
的阶段性目标”并负起相应责任。
我之所以会提出这个意见,是因为在当初我的创业团队中,我的小伙伴们习惯于在自身范围内评估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感觉良好的一天,就是在这一整天里工作顺心。比如我的技术,如果工作时间内不受干扰,就是不错的一天。相反,如果被问题、流程或会议打断的话,就会感觉他状态很糟糕。而且会对我说:今儿我究竟完成了什么?我能感觉到对他来说,代码和产品测试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能可以看见它们,能用KPI考核他们,能量化他们,能证明自己今天一天做事儿了。相反,“认知的阶段性目标”这东西在前期几乎看不见又摸不着。
但是,对于一个初创项目来说,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却尤为重要。三家公司的其中一个老板姓张,张总今天跟我描述了未来6个月的工作计划,其中一个是人员规划,一个是融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计划的有理有据,比如8月份完成技术和产品团队搭建、9月份进入市场、10月份进行第二轮融资。其中包括团队人数,组织结构,市场代理方案以及融资金额和稀释股份等具体事项都已经做到了项目计划表里,但是当我询问搭建团队做什么哪些事情?怎么做?进入市场的目的及回馈方式是什么?包括为什么10月份融资的具体的事项时,张总的所有回馈都铿锵有力,却没有一个是经过验证的事实。这会导致一个初创型的项目浪费掉大量的机会成本了,产生巨大的沉默成本。
因此在所有初创型的项目中,无论是操盘手,还是项目负责人亦或者是项目创始人都请记住,每一个项目发展的单元都需要“经证实的认知”来做下一个单元的判断及行动。
别“跟着感觉走”,勿患“分析瘫痪症”
今天交谈的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个人的像个特征真心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在社交领域做了10年COO的高管,一个是之前做大数据分析师的技术。这位COO创始人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经常会去进行市场调研,和他的用户交谈,但是他的这种交谈用他的合作人的话来说:“走个形式罢了”,因为这位创始人丰富的经验导致他们几乎不会去分析战略,制定战术。通过几次仓促的与用户沟通后,加上自己过往的经验就开始搭建开发团队,进行产品研发。不幸的是,所谓的用户沟通,用户却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并没有判断我们交谈的对象到底是“用户”还是“客户”。结果导致现在的状态是产品已经开发完毕,用户量却迟迟不上来。
另一位大数据分析师的创始人就走了另一个极端,无时无刻不在调整计划。这种情况下,去和用户交谈、购买调研报告以及在团队头脑风暴在白板上改变策略都同样无济于事。因为这样的创业者的计划中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没有依据成熟的战略原则,而是一开始的假设就错了,并且根据错的假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项目方案制定及实施。最可悲的是,由于项目前期,并没有形成可复制性的运营模型,以及可参考性的有效数据,导致大多数创始人会用成熟项目的运营思路用在初创型项目上,通过极少的数据,或者说是数字,以及没有代表性的用户调研报告来进行项目的调整,以及运营路径的优化。而这类错误大多数无法在理论分析中察觉到。
景看似暗淡无光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取得最后胜利。不幸的是,我们没听到的是更多无名者的故事,他们死守不放,公司最终倒台。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我们最小的成本就是转弯成本,因为体量小,决策成本低,因此作出改变的节点和方式也相对于比较轻松。
因此作为一个初创型的项目,我们的商业目标是活下去。而我们最重要的两个工作是:
通过可认知的阶段性目标严格的判断测量公司目前的状况,并且创始人和创始团队要正视并评估市场的实际回馈。请勿相信前期的数据,数据没有行为推动叫做数字,更应该思考的是数据背后人的行为。
根据团队的假设去设计可被验证的实验,从而了解如何让真实数据向BP中的理想状态靠近。因为这是在回公司的车上写的文章,因为很多观点无法详细阐述,但是整体的思路框架已经搭建起来。接下来涉及到的一些主题:例如指标性判断运营成果、各个阶段的认知目标,以及初创团队的人力资源建设会在今后有时间详细说明。
作者:木良(微信号:callme4004008 添加备注来源。)非著名电商操盘手,自媒体人里的小学生,欢迎交流指导。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3)所谓资金,主要是指在创业之初,能够为获取客户,进行线上线下市场动作所提供的资金规模。资金规模直接决定了团队规模,市场推广的形式,渠道的选择,内容的形式,合作的形式。总之,好钢用在刀刃上,手里有多少余量,应该用在什么地方,需要有明确的的计划和估算。
有人会问,在以上三个基础的综合作用和考虑之下,剩下的才是推广渠道,形式,内容,频率等等战术层面的具体动作吗?
我给出的答案是错!
为什么?
是因为,光有所谓的方法论或者理论指导,没有方向也是枉然。
2、方向是什么,就是创业第一阶段整个公司的目标
创业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采用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聚焦在最小可行性产品上,那么从市场和运营角度对这样一个目标的理解和支撑动作就应该是帮助公司成本最小的获取初期用户,获得反馈,从而支撑公司能更快,更早,成本更小的取得进步。
具体说来市场和运营,需要在各种渠道和选择面前,为公司选择最容易获取用户的渠道和方法。相信很多人在开发网站,还是先基于微信开发,或者直接开发APP之间做了很多取舍。这里我想说,其实这里没有一定规则,因为面对产品使用的频率,市场的消费习惯,用户数量的多寡,用户集中度等等因素,每个企业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切入了旅游而且是境外旅游,同时更侧重非标定制类业务,作为一个中低使用频率的市场,我们还是选择了从微信端进行开发。
3、初创企业微信端市场和运营的一些思考
微信公众号对创业公司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能够利用微信的自媒体属性进行传播、推广、分享达到一定影响力和曝光率。另一方面,微信也是一个开放的开发平台,能够用移动网页进行简单的开发,从而实现部分功能。
说到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手里的内容、资源、资金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模式。
1)首先来说内容,你的团队产生的内容,或是产品功能,同时考虑到你的商业模式的目的,直接决定了公众号的运营思路。
2)再来看资源,如果你团队的资源长于媒体、PR,品牌,媒体关系,KOL资源等等,单纯依靠内容营销就能够实现品牌的扩散和用户的积累,那你就可以倾向将媒体属性放大。但是如果,你的
团队,你的技术,你的积累和经验在于技术和开发,那么最好将重心倾斜到这个方面。
3)说到资金,如果你确定了想那个方向倾斜,那么你有限的资金,一定要倾斜到这个方向上来。如果你确定了媒体属性,那么你需要考虑更多内容合作,活动营销,渠道开发上。如果你选择了技术路线,那么你有限的资金最好注入到引流和优化上,例如SEM,SEO方面,也可以说就是购买一部分流量。
无论那个方向,都需要指向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在你早期产品还没有发布的时候,能够用少量的资金来圈入一部分新用户,而且精准度会比较高。当然了,这种模式一定会放弃一些转化率和数量快速增长,但是考虑到阶段性,这种取舍是必要的。
需要说明一个地方,所谓两种属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也不是相互排他的。但是,需要有一个侧重点。毕竟需要考虑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还是要把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和资金投入到收益最大的方向上。
PS: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微信服务号和微信订阅号的问题,有的企业两个都做,反而造成了用户分流和失焦。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侧重于内容和媒体属性,最好用订阅号作为主力。如果你侧重开发和技术,最好用服务号。但用服务号有几个前提:一个是你前期已经有一部分用户积累,第二个是你从微信过渡到APP或者网站的速度很快,这时候订阅号就变成了辅助渠道。第三个方面由于服务号在支付,红包等方面具有优势,你如果很需要交易和互动,那么需要考虑服务号。
4、类似微博或者今日头条等渠道是否需要推进
很多人说微博在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对于获取新用户没有任何意义,作用仅仅是一个形象展示。这话说对了一半,尤其是作为初创企业,在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在微博平台上很难获取新用户和关注度。但是如何利用微博平台,还是需要跟自己的阶段和资源,以及目标相结合。
1)微博对于搜索抓取的帮助很大,新浪微博在百度搜索所占的权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持续保持微博的发布和曝光量对于这方面是有好处的。
2)微博现在的焦点是KOL和网红,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你的公司有这方面的资源,是可以考虑使用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谓KOL是相对的,也就是在你的专业领域,或者你潜在客户群内他能影响的人数量才是关键,而非绝对的粉丝数量。
关于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凤凰新闻等等新闻客户端,这些平台的选择,我们的经验和建议是,重点在其中一个发力就好,我们选择的是今日头条,其他作为辅助,做今日头条内容的搬家即可。关于该类平台,在和微信平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运营之后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1. 两个平台的阅读习惯和内容喜好还是有一定差异,在微信上阅读和转发好的内容,并不一定在今
日头条上受欢迎,反之亦然。
2. 由于今日头条平台依赖于推荐机制,所以需要摸清平台推荐规则,不同内容的推荐量会有天壤之别。
3. 两个平台的内容准备也不同,一个倾向于快速阅读,一个倾向于深度阅读;一个趋向于碎片化,一个倾向于故事性;都需要注意。
不管是哪个渠道的选择,还是从你的内容获取和制作能力,资源特点,资金实力出发,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阶段目标。
5、关于SEO,SEM怎么做
很多人不建议创业初期的公司做SEO和SEM这样的手段获取流量和用户增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还是需要考虑产品所处市场的竞争烈度;使用这些手段最大的好处就是效率和时间,在更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用户获取效率和成本的相对减低。
也有人说,这种途径随着你的投入越来越大,边界效应会显现。我非常同意这点,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对于这种手段的试用还是需要和自己的内容资源,资金规模,更需要和自己的目标结合。
初期(A轮之前),并不是发力阶段,也不是主流渠道,但是他能够带来一部分用户,是我们的产品能够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试错和改进中,能够提高效率,反而可以是综合成本减低。
举个例子,专注做包车旅行的产品最初做境外市场调研的时候,就是Google上投放了关键词广告,从用户的点击上对业务进行了判断,这也是一种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渠道。
我们建议是,最好在进入中期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你的SEM和SEO团队,注意是团队而非你简单的找个人就把这事给办了。
6、关于ASO什么时候开始【初创企业网络运营】
ASO有多重要,根本不用我们去讨论,在应用市场获取用户有多重要,就要像吃饭睡觉一样不需要再说。很多创业公司在纠结什么时候开始引入ASO呢,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的APP开发顺利,而且排期固定的话,最好在上线前的两个月左右开始建立ASO团队,为什么呢?
我们需要这个团队参与到整个开发过程中,而非简单的讲APP丢给他们,告诉他们去推广这个应用,这样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成本会很高。
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关于DSP广告投放需要不要做,尤其是针对APP和网页的投放。我们和很多创业团队沟通的结果是,最好在前期阶段不要贸然投入,因为目前小公司的CPC成本
非常高,有行业的获客成本甚至达到了接近100元,资金消耗非常严重。
时期上我们前期的目标很清晰,就是维持一个稳定的用户增长,不需要太高大概每天60-100个左右就可以接受,毕竟我们这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就是快速验证MVP产品。
7、打通所有渠道的联系
上面提到的所有渠道,包括微信、微博、今日头条,SEM、SEO、ASO等等方式,一定需要打通之间的联系,让用户能够从各个渠道进入,并且最终指向你想让他们去的地方,做你想让他们做的动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阶段请不要太在意转化率,西瓜和芝麻还是要分清的。
以上这些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经验,并不代表绝对正确,更多的是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探讨,不喜欢可以喷,但是无底线的互喷就请绕道吧。创业不易,祝愿所有创业路上的小伙伴,顺风顺水,迈向成功!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互联网公司盈利模式及运营指标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社交理财投资网站Cake
Financial创始人史蒂文〃卡朋特(Steven Carpenter)日前在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上撰文,探讨了互联网公司的3种类型和13种业务模式,以下为全文摘要: 本文的重点不是指导某个特定公司如何盈利,而是对互联网初创公司(注:本文中均指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的一般盈利方法进行分析。你可以将它看作是互联网业务模式的指南。如果你目前正在考虑创办自己的初创公司,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你掌握一些知识,了解如何才能实现1000万美元的年营收。但前提是你有市场需要的好产品。(在阅读下文的列表之前请注意,它们并未罗列出所有业务,总会有一些例外情况。)
你可以把互联网公司分为3大类。了解了这3类公司以及具有代表性的13种基本业务模式,你就足以了解
TechCrunch上提及的95%的互联网公司。优秀的风险投资者对这些知识非常熟悉,所以在与投资者会面前,你一定也要对自己的业务领域有所了解,并清楚你如何才能赚到1000万美元。
我想表达的两个重点是:1)要获取营收,互联网公司需要开展的活动是不同的;2)要了解这些活动并不困难。
互联网公司的3种类型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你正在想办法通过提供下面3种产品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吸引潜在客户:1)媒体(Media),
2)收费服务(Paid Service),或3)实物商务(Physical Commerce)。它们并不相互排斥,初创公司可以利用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获取营收。比如,像LinkedIn这样的媒体公司就通过广告和收费服务来盈利。【初创企业网络运营】
1.媒体:
媒体公司提供免费内容,收集购买意愿,这样它们就可以出售广告,提供受众可能会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线索(lead),或者追加销售订阅服务或数字商品。大量的互联网初创公司都属于这个类别,因为这类公司的启动成本通常是最低的,不过它们扩张规模的成本却不低。在搜索、游戏、社交网络、新媒体、视频和音频,以及销路拓展(lead generation)领域中创建应用程序的公司是典型的媒体公司。
2.付费服务:
如果你提供的是付费服务,你会以尽可能合算的成本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让他们付费使用你提供的服务,然后你再让他们尽可能久地继续付费。这个类别中的大多数初创企业都采取了“免费增值”策略,即免费提供一些基本内容或服务,希望能将一小部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免费增值”绝不是获取客户唯一的方式,但它通常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手段,当服务是建立在成本低廉的媒体或第三方基础设施供应商(比如Amazon的S3)上时,为一个新用户提供服务的可变成本微乎其微。
支付和金融服务公司就属于这一类别,因为他们提供一些免费或收费服务,并按比例对每笔交易的收取佣金。提供收费订阅服务的公司,新银行或投资公司,以及支付服务公司是这个类别中的典型。与媒体公司相比,它们通常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创办公司,但扩大规模的成本可能不会很昂贵,因为他们有消费者支付的现金可以利用。
3.实物商务:
如果你销售的是装在仓库里的,可通过快递公司发送的产品,或者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优惠券,那么你运作的就是一个商务公司(commerce company)。这类初创公司从每笔交易中获取收入,它们需要做的是在仓储、退货和客户服务,以及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提高效率。
13种互联网业务模式
在介绍每种业务模式时,我都会谈到3到4个关键指标,以及公司实现年营收1000万美元所需的规模。当然公司也需要在其他很多方面表现良好,但对于公司建立可持续经营的业务而言,这3到4个指标最为重要。
这13种业务模式是(排名不分先后):
1.搜索(Search)
2.游戏(Gaming)
3.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4.新媒体(New Media)
5.市场(Marketplace)
6.视频(Video)
7.商务(Commerce)
8.零售(Retail)
9.订阅(Subscription)
10.音频(Music)
11.销路拓展(Lead Generation)
12.硬件(Hardware)
13.支付(Payments)
类型1:搜索
作为一个搜索公司,你需要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寻找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你可以生成的查询越多,用户就越可能点击你的付费链接。这类公司的主要指标是:
*每月独立访问量(Monthly Uniques)
*每月查询量(Queries Per Month)
*点击付费链接的用户百分率(Percentage of users that click a paid link)
*每次点击收入(Revenue Per Click)
这些指标是相互依赖的,比如你所需要的每月独立访问量是多少,这主要取决于你每次点击的平均收入。假设在你的公司,5%的搜索者会点击付费链接,而平均每次点击收入是0.35美元,那么你每月需要有250万个可带来营收的点击,才能获得1000万美元的年营收。在这一类型中,Hunch是个很好的例子,它结合了传统搜索元素与新型服务(Hunch使用个性化引擎),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推荐,因此它有更高的转换率和每次点击收入。
种种迹象我们能看到,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迭代与强需的转变,我们从迫不及待把物质、信息的快速对接的需求慢慢转变到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多元化供应上,文化消费的急剧增加刺激了文化创作与文化产出。
在这个90后的时代里,注定是个文化产业兴起的时代。
选择内容的表达形式及载体
每个CEO/PM在内容类产品的功能抉择中都会选择一种最能驾驭的表达载体。那想想看,我们每天接收到的所有讯息,有几种表达形式呢?
我相信你见过的所有内容,都脱不开这五种:“文字、图文、图片、音频、视频。”
那我们需要借助什么载体把他们表现出来捏?
从传统渠道的报纸、书、杂志、收音机、电视、户外屏幕,到PC时代的网文、新闻、Wiki、论坛、博客、SNS、微博、问答、大视频,再到移动时代的APP社区、图片、音频、短视频、H5,我们目前产品的载体形式简直多到了数不胜数。
“那我应该用哪个?”
这是个好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红极一时的糗百。
他在PC端虽是一个超简单的内容社区,但鼎盛时期用户的活跃率相当高,而且在10-11年那阵糗百的传播简直遍地开花。他抓住了用户的什么?
就是一个场景。一个或尴尬或搞笑或恶心的场景。
这个精准且窄化的场景打开了用户的表达欲望,让用户有话可说。
例:糗百内容
第二个例子。
PV常常超5000万的知乎。
知乎设置了超多诸如初期用户邀请制、即刻表达疑问、@大神回答、精神鼓励的功能,目的就是让回答者收获成就、成为意见领袖的的表达感受做到最足,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碰撞、斗笔搏文的场景
。
例:知乎内容
所以如果你非要让我说,我想你应该选择一个这样的表达载体:“可实现用户的某种具体场景,从而刺激用户表达“。
UX及技术前端的呈现能力
光在内容呈现载体上选择了场景就足够了么?
你的设计及技术前端能不能把你想要传达的风格表达出来,这个也很重要!
是啊,用户才不管你的产品逻辑是神马。好不好看、好不好用、用得爽不爽才是他们更关注的东西
啊啊啊!
比如现在几乎所有要做用户沉淀的APP,一般都会出现社区的功能,但同样是图文的形式,为什么他们家做得那么好看,我家却丑得要死?
细节的风格化!
你产品呈现上的风格与你选择的具体场景化载体更需要形神合一。
只要你的团队用心去研究每一个矢量元素为什么这样使用的时候,用户就一定能从界面上感受到你想要传递的感受。
PGC? UGC?
这是本篇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们最开始运营内容的时候到底是先PGC(专业生产内容)还是先UGC(用户创造内容)呢?
“我们想要让用户自己玩起来!”
好吧,我相信你最近已经不止见到一个在嘴里常常提起自组织与参与感的创业者了,他们或者每天都在想,我要让所有人在我这里嗨起来,一起打造一个大家每天都能产出高质量的地方。恩,听起来真棒!
可是,我自家的产品好不容易上个线,运营做的也不错,通过各种贴吧QQ群微信群七大姑八大姨,找了1000个用户来我们的产品里玩,但为什么最后却什么内容都做不出来?而且仅有的产出全是垃圾,一点都不是我想要的呢??
这就是赤裸裸的UGC。
引用一个已B轮的VP对我说的一句话:UGC,前期别想了!你就自己找10个运营自己发自己回答,然后回答完了,自己点赞评论就好了。这就像小学生学作文一样,用户没本《小学生范文大全》做示范怎么能淫得一首好诗?
失控?我想99%的创业者都理解错了失控的意思了,out of control英文翻译过来那叫“走出控制”,走出控制还是有中心者的,而不是谁也不管自然发展啥规则都没有了所有人全疯了。
是的。他们真的需要一个标准。
所以,自组织的社群固然好,但你需要有一个引导和标杆大家才能学着参与进来。
用户真的不是神。
先PGC后UGC,内容运营的王道。
版权
这块一般是普通用户不关心,但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每一个用户创造都会产生版权,而版权的归属是中国社交网络的一个重大问题。我目前看到的多数平台都是灰着干这件事。
比如看暴漫、B站的用户协议,你就能发现,版权都是他们的,
跟用户啥关系也莫有。
例:暴漫用户协议
互联网+初创企业应注意的11个法律风险
目前的初创企业相比一二十年前的初创企业,创业者(俗称“创客”)普遍更为年轻,学历也更高,企业保护意识也比以前的创业者要强得多。而财务问题和法律问题则是创业者所不得不面临的两大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担任中小企业法律顾问的经验,对初创企业所常见的法律风险逐一分析,供大家参考。创业一般采取公司形式,但为行文方便,且受《中国合伙人》的影响,下文有部分表述为“合伙人”或者“合伙协议”。 一、创业项目本身是否合法
很多创业者选择的项目本身不合法。比如驾照销分、信用卡套现、办假证等等,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这些项目本身违法涉嫌刑事犯罪,不可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还有部分项目目前属于法律的空白,比如滴滴专车,虽然无论从运营模式到乘客安全均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由于行政管理法无禁止即可为,该项目在得到高层支持和肯定的同时有可能倒逼相关行业改革。 二、创业合伙协议的法律问题
创业合伙协议非常重要,“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创始人关系好的时候就应当详细约定。
约定的内容有项目背景、项目概述、出资、股权比例、各合伙人分工、盈亏承担、薪资、财务管理、决策和表决、股权成熟、股权稀释、创业项目保护、股权转让、退伙和吸收入伙、清算等等多方面的问题。项目背景和项目概述是创业合伙人之
间对于项目背景的描述及对未来的构想,是创业合伙人的提纲;出资及股权比例是各合伙人的出资,应当约定出资方式、出资时间、出资方式及未按时出资的违约责任,非货币出资的,应当约定出资的转移期限;股权比例是各合伙人之间股权比例的约定,建议要有控股合伙人;各合伙人分工是将每个合伙人之间的职务承担,通过书面的方式确定下来,比如谁是CEO,CTO,CFO,不仅是对职务的确认,也为之后的决策和表决打下基础;盈亏承担即对于各合伙人之间的盈亏方式进行约定,包括盈利分配的时间、方式、形式,以及亏损弥补的规则及程序;薪资即合伙人担任职务是否取得报酬;决策和表决同样重要,可以约定公司老大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等等;股权成熟期是目前创始企业很流行的一种约定,是关于初创合伙人离开时的股权回购的条款的约定;股权稀释即引入VC和PE后的股权稀释的约定;创业项目保护是对于初创企业的项目进行保护的机制约定,比如说创始合伙人的同业竞争、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股权转让、退伙和吸收入伙,在创业过程中,肯定存在部分合伙人退出的问题,对于退出的准许、退伙流程、吸收入伙条件、表决和表决程序,必须做出约定;清算涉及到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注销,财产的清算流程和清算规则的问题。 三、认缴出资的法律问题
按照新公司法的规定,注册资本采用认缴制,即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同时,刑法的司法解释也明确了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不适用于认缴制的公司。
但这并不是说股东可以随意出资,如果公司股东尚未出资、出资资本虚假、出资后又抽逃的,仍然要在认缴出资的范围内对其他股东、公司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公司法规定了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该非货币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作价出资。 四、相关行业审批
从事网站经营应当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简称ICP(工业和信息化部),而从事经营性的互联网行业,还应当取得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简称“文网文”)。互联网金融(P2P、众筹)目前尚不需要申请专门的经营许可证。
目前热门的手机游戏、APP等等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上述审批,且由于苹果应用商店等的特殊性,即使没有上述经营许可,也可以在应用平台上下载。相信不久以后,工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都有可能明确监管规范。 五、股权问题(初始股东安排与公司结构)
初创的企业,团队必须有控股股东,切忌股权平均分散。公司的核心(即灵魂人物)必须具有决策权,以免由于股权平均导致丧失决策权。同时,各股东均应有相应的安排,避免在项目谈判及融资时一个股东都不管。初始创业企业结构应当尽量简单,同时,委派任免权尽量集中在少数股东手里。大股东与管理团队尽量避免重合,同时避免裙带关系过多。初始股权应当考虑到融资及股权激励的份额,在指定创始合伙协议中作出代持或者其他约定。
六、人力资源问题
首先,公司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员工交纳五险一金;其次,新招聘的员工应当与前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再次,应当注意竞业限制(包括创始合伙人自身的竞业限制以及招聘员工的竞业限制);最后,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如果拟招聘员工与原单位有竞业限制协议及保密协议,应当详细分析协议内容,以避免因侵犯其他公司的商业秘密与员工共同承担责任。
七、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网企业及APP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企业,因此,知识产权显得极为重要。知识产权包括商标、著作权和专利。
首先,在公司商标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笔者建议选择比较大众化的公司名称,在公司运营后,再以心仪的名称作为具体项目名称,申请商标、域名及微信公众号注册保护。
其次,在著作权登记方面,我国实行的是著作权登记备案,直接通过版权登记机关备案即可。
最后,在专利方面,建议通过专利代理机构的指导申请注册专利。 八、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商业秘密主要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及目标代码、准备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已申请但还未公开的专利技术方案等。创业公司招聘员工时要细致考察员工的价值观,对知识产权漠视的人今后也可能泄露商业秘密。所有员工入职后要签订保密协议,并需要和重要员工续约签订竞业禁止协议。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最重要的筛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分级,建立完备的文件管理系统。
同时,公司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员工有强烈归属感和自豪感。员工离职时,提供公平的补偿,好合好散,尽量做的有人情味一点。实践中,不少商业秘密泄露的行为都是离职员工的恶意报复。 九、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对于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方圆。因此,员工手册、保密手册的制订非常重要,还有公司的印章管理、合同管理等等。
十、财务规范
企业运营初期,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并不规范,出资人与企业的财产混同,且企业财务管理较为随意。笔者的建议是:首先,应当在创业合伙协议中,对于谁负责财务作出明确约定。再次,企业运营初期,可以找代账公司,但是,财务监管及内部控制还是必须要由管理者自己完成。第三是做好内部控制,要做到职务分离,规范内部审批流程,并且管理好印鉴章。 十一、融资
融资方式包括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两大类。其中,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VC、PE、IPO、配股、增发)和债券融资(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短期融资券),间接融资又分为银行贷款和吸收合并。而内部融资则又可分为折旧、留存收益及表外融资三种。本文只对股权融资的主要条款进行简单介绍和分析。
1、股权优先条款(PreferredShareholders)一般来说,投资人享有优先分红权,即,投资人按一定比例取得股息前,公司不得向创始合伙人以及其他股东支付分红。
同时,投资人还享有新股认购权,即,当公司发行新股份的时候,投资人有权选择按照约定的价格和条款认购公司的新股份,以保证其股份比例不被稀释。
2、对赌条款(PutOptions)指投资方与创始合伙人签订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的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一般的对赌条款是基于公司业绩而在投资人和创始股东之间进行股权调整的约定。如果达到预先设定的财务目标,如净利润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等,则投资人向创始合伙人之间转让一定股份,如达不到,则创始合伙人向投资人转让股份或者回购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