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号的说说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一
《关于绰号》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二
《说说“绰号”这个事》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三
《绰号知多少》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四
《我看绰号》

正确对待“绰号”主题班会

一、 班会背景

在学校中,同学之间互相取笑戏弄,因起绰号而引发学生争吵、打闹的事屡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给老师背地里取绰号。遇见这类现象,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治表不治本,甚至事与愿违。以下便是几件关于绰号的不愉快的事。

事件1:(课间活动)一学生跑过来委屈地向老师告状,××同学又喊他的外号,很难听,很生气,难以接受。

事件2:(课堂上)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和你成语接龙。

学生:那就让“猴子”吧 师:“猴子”?

在老师还没完全搞清状况时,伴随而来的是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和一个学生的尴尬、愤怒。

事件3:(办公室)一位任课老师满面怒容地走来:“你们班的××太不像话了,竟然乱给老师起绰号,你说我们这么辛苦地教他是为了什么?”

二、班会目的

(一)变堵为疏,引导学生对绰号有正确的认识;变俗为雅,改善学生间、师生间因绰号而尴尬的境地。

(二)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不利用绰号这种形式对别人的缺陷进行语言攻击。

三、班会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是关于绰号的。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以“绰号”为主题吗?

(由于前几起事件的发生,学生们早已心知肚明,以为老师要秋后算账。)

教师:你们的这些猜测,对,也不会对。

(二)就事论事谈绰号

1. 教师:提起绰号,好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义愤填膺,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

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而展开议论。

2. 请学生做一个数学统计:全班有多少位学生有绰号?又有多少位老师有绰号?愿意的话还可说一说都是些什么绰号。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不愿意被别人以绰号称呼自己的?算出比例。

(目的是为给那些常给人起绰号的同学经视觉上的冲击,认识到他们的这些“杰作”是多么的不受不欢迎。)

3. 交流讨论

(1)可以说说你为何不想被别人以绰号称呼吗?。

教师应予以适当的鼓励,绰号五花八门,一部分学生的绰号不雅,被别人揭了短处,有的甚至还带有讥讽,羞辱的意味,给孩子带来了心灵上的伤害,所以要他们真正面对需要一定的勇气。

(2)给别人起绰号的同学,可以说说你这样做的目的吗?

学生给别人起绰号的目的比较单纯,一时兴起才胡乱取名。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们再顽劣,再捣蛋,毕竟还是孩子,变堵为疏,感同身受后,相信他们会有新的认识。

4. 小结:你们给同学起绰号,有的是根据长相、外貌起的,有的是根据名字的谐音起的,有的是根据电视剧里的人物起的,而大部分都具有侮辱、讽刺别人的意味,这样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三 追根溯源

1. 追溯绰号的历史

教师:其实绰号也并非完全不好,给别人起绰号古已有之,最早是出现在汉代。古代的绰号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严延年、郅都、董宣是三个酷吏,他们用法严酷,世人称之为“屠伯”、“苍鹰”、“卧虎”;唐代杨烔被称为“点鬼簿”,是因为他好用古人姓名;骆宾王被称为“算博士”,是因为他诗中多用数字做对子。

绰号有自己 所起和他人命名两种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蕴涵丰富而含蓄;他人所命,嬉笑怒骂、诙谐幽默。历史上许多古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而绰号也使历史名人更富个性化特征。

2. 了解绰号文化

教师:像大家熟知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号,而这些外号大都是褒义的,反映了每个人的长处。还有一些体育明星,他们的绰号反而拉近了他们和观众的距离,叫起来使人觉得更亲切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人物的引号,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投影:及时雨、花和尚、智多星、黑旋风、浪里白条、小巨人、狼王、大鲨鱼)一是比为动物的:如玉麒麟卢俊义、白花蛇杨春、插翅虎雷横、锦豹子杨林、入云龙公孙胜、鼓上蚤时迁,白日鼠白胜、金毛犬段景住。 二是反映体貌的:如美髯公朱仝、紫髯伯皇甫端、白面郎君郑天寿、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迁、青眼虎李云 、王矮虎王英、金眼彪施恩。 三是表示性格的:如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笑面虎朱富、鬼脸儿杜兴 、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 、拼命三郎石秀、活阎岁阮小七、母大虫雇大嫂、母夜叉孙二娘、浪子燕青。 四是体现职业的:如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箫让、行者武松、菜园子张青。 五是提示兵器的:如大刀关胜、没羽箭张清、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六是标明特长的:如混江龙李俊、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蒋敬 、轰天雷凌振。 七是直接赞扬的:如及时雨宋江、镇三山黄信、百胜将韩滔。

学生活动

可以说说他们是谁?像这样的绰号还有哪些?因为耳熟能详,学生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老师还可以请学生说说这些绰号的由来,使学生明白这些绰号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尊敬、崇拜与亲切。

3. 探讨深化:同样的绰号,他们听了会不会像你们一样生气呢?这又是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白:“绰号”应该是对一个人特长、优点或形象的高度概括,这样才能被人们乐于接受。

4. 小结:是啊,这一类的绰号,大家为什么不反对,反而很欢迎呢?因为这些绰号,不是抓住别人的缺陷以侮辱嘲笑为目的,而是能够反映大家的特征或特长,我们从中还能细细品味出其中所蕴含的爱戴、崇拜和尊敬。

(四)端正态度

1. 过渡

像这样的绰号我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的绰号我们取一个又何妨?

2. 重取绰号

引导学一以尊重别人的意愿为前提,以赏识、激励、赞扬为原则,取一些“优雅”的绰号。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有一些新奇、好玩的,又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绰号诞生。

(五)总结

我们要提倡有意义的、别人乐于接受的绰号,反对不文明的,带有伤害性的绰号。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别人都像春天般那么温暖、包容,我们的生活中也就没了这些令人烦恼的事,生活就会充满欢乐。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五
《外号文化》

外号文化

或许不只是我们六班,而是整个07级,或许不仅限于07级,而是整个“80后”乃至“90后”。外号已深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更是浸透在你我心间,它不仅是取代正经严肃的尊姓大名,更为美好回忆增加不少乐趣与故事。那时候班上几乎人人都有外号,个别人有好几个外号也不足为奇。而叫别人外号那更是“全民参与,人人有责”。事到如今,很多人的外号已深入人心,有时候想到一个人,Ta的名字可能半天想不起,但Ta的外号却常常能脱口而出,而我现在手机里的电话本中的高中同学,只要有外号就绝不存你的大名。呵呵

众人众多外号中,除极个别带有点侮辱、辱骂之外(这样的外号也不可能流传下去)大部分都能有一个说道,它们要么说明主人外表、性格某一方面特点,要么包含着一段小故事,也可能是某段时间“众口烁金”的产物,还可能是某人言语的摘录。总之来历众多,故事也丰富,那么我们不妨大概地来梳理一下,归下类。

首先外号的一大来历便是姓名的字音字形演化来,这类的就比较多了。“波菜”“丑皮”“齐大内”“大象”“宝气”“蝌蚪”“海龟”“虾米”“池悬浮”“春江花”“阿娇”“Jolin”“烧兵”等等,并且根据这些名字再次演生的“次生品”也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然后另一大类便是“阿”“娃儿”——“阿杜”“阿毛”“刚娃儿”“毅娃儿”。这还是一个通用的,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这样叫,也更像昵称。接下来便是当事人的某个外形或性格特征了,最典型的当属“摸蛆”“钢牙妹”了,“郭肥肥”“颠锤日的”“肥熊猫”“小米碴”“猛士”也能用占得一席之地。

接下来这些都是因为一些历史故事留下来的。“劳改”——高一刚入学时学校整顿男生着装、形象问题,尤其是头发,稍长一点的都过不了关,所以那段时间差不多所有男生都是清一色的板寸,“劳改”便由些而生,当这段时间过去,“劳改”却保留了下来,并且“赐予”谢明吉,因为他不但剪头发,还得修理胡子。“利哥”——语文课雪梅姐安排的课前自我介绍,“利哥”那句“你们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高大英俊的‘利哥’„„”让我至今难忘,于是“利哥”就要当一辈子了。

另一类是课堂上,某个老师的词汇或课文中某个词语的活用。“孕(Run)生”“非人”“江丑(陋)”“烃基”,这些一说出来想必大家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还有一些经典的外号,我一时不知怎么分类,也不太清楚其来历,交给大家来讨论吧。“阿暴”“瓜鸡”“和尚”“曾馒托”“杰P”“建文帝”“小乳鸭”“香蕉”„„还有更多的是我一时没想起来的,还有根本就是小范围流传的,我不知道的,也希望大家来说说。 在众多外号中也有不少“之最”哟。传播最广——“室长”。“室长”本来是我们201以及后来的210的,因为确实他就是担任我们的室长,本来他之前叫“海龟”,可他反对那么叫,于是就改叫“室长”,叫着叫着整个男生圈都知道了,也跟着叫,再叫着叫着女生圈也知道了,就也跟着叫了,于是他就成了我们班的“室长”了。当然“摸蛆”的传播范围也不小哈。使用率最高——“二娃”。本来“二娃”是给家里排行老二的,他们家人就这样叫他们,如“黄二娃”“刘二娃”,但不知不觉地被叫到学校里来了,并且那些“非二娃”也成了“二娃”了,“烧二娃”“刚二娃”“香二娃”„„最简单——在高三时期以我们后边男生为主的兴起了单字称呼“香”“烧”“二”“猛”“扯”“孽”“丑”“孕(Run)”“肥”,很明显都是一些外号的次生品,其中很多现在我们还这么叫。最吓人的外号——“色鬼”。也不知他们怎么给当事人取出了这个外号,希望有关当事人来淡淡,不过也挺好玩的,也是最不符的外号了。最令本人反感的外号——既然令本人反感,所以我就不说出来了。只说他们真名吧,廖丹、张蓉、杨丽君。反正我们喊他们那些外号的时候,他们轻则冷眼相对重则手口相加,既然别人不喜欢所以我们也就不喊了。外号最多的人——这个还是要大家来评判,我只提

几个名,运生、扯哥、瓜鸡、和尚、丑皮、小乳鸭„„

虽然时隔两年,很多外号都没有再在耳边响起过,但我脑中时常是跳出某个外号喊与被喊时的表情,常常让我会心一笑。我把外号提升到文化高度,称之“外号文化”。要说姓名是一个人的符号,其中包含父母伟大的希望的话,那么外号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记忆,其中包含青春的故事和永恒的友谊。希望多年后的相遇,我们彼此仍以外号相称。再远的距离,再长的间隔也抵不过这一声青春的呼喊„„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六
《正确对待“绰号”》

正确对待“绰号” 一、班会背景

在学校中,同学之间互相取笑戏弄,因起绰号而引发学生争吵、打闹的事屡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给老师背地里取绰号。遇见这类现象,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治标不治本,甚至事与愿违。以下便是几件关于绰号的不愉快的事。

二、班会目的

(一)变堵为疏,引导学生对绰号有正确的认识;变俗为雅,改善学生间、师生间因绰号而尴尬的境地。

(二)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不利用绰号这种形式对别人的缺陷进行语言攻击。

三、班会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是有关于“绰号”的。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以“绰号”为主题吗?

(由于前几起事件的发生,学生们早已心知肚明,以为老师要秋后算帐。)

教师:你们的这些猜测,对,也不全对。

(二)就事论事谈绰号

1.教师:提起“绰号”,好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义愤填膺,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

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而展开议论。

2.请学生做一个数字统计:全班有多少位学生有绰号?又有多少位老师有绰号?愿意的话还可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绰号。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不愿被别人以绰号称呼自己的?算出比例。

(目的是为给那些常给人起绰号的同学以视觉上的冲击,认识到他们的这些“杰作”是多么的不受人欢迎。)

3.交流讨论

(1)可以说说你为何不想被别人以绰号称呼吗?

教师应予以适当的鼓励,绰号五花八门,一部分学生的绰号不雅,被别人揭了短处,有的甚至还带有讥讽、羞辱的意味,给孩子带来了心灵上的伤害,所以要他们真正面对需要一定的勇气。

(2)给别人起绰号的同学,可以说说你这样做的目的吗?

学生给别人起绰号目的比较单纯,一时兴起才胡乱取名。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们再顽劣、再捣蛋,毕竟还是孩子,变“堵”为“疏”,感同身受后,相信他们会有新的认识。

4.小结:你们给同学起绰号,有的是根据长相、外貌起的,有的是根据名字的谐音起的,有的是随着电视剧里的人物起的,而大部分都具有侮辱、讽刺别人的意味,这样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三)追根溯源

1.追溯绰号的历史

教师:其实绰号也并非完全不好,给别人起绰号古已有之,最早是出现在汉代。古代的绰号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严延年、郅都、董宣是三个酷吏,他们用法严酷,世人称之为“屠伯”、“苍鹰”、“卧虎”; 唐代杨炯被称为“点鬼簿”,是因为他好用古人姓名;骆宾王被称为“算博士”,是因为他诗中多用数字做对子。

1

绰号有自己所起和他人命名两种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蕴涵丰富而储蓄;他人所命,嬉笑怒骂、诙谐幽默。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而绰号也使历史名人更富个性化特征。

2.了解绰号文化

教师: 像大家熟知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号,而这些外号大都是褒义的,反映了每个人的长处。还有一些体育明星,他们的绰号反而拉近了他们和观众的距离,叫起来使人觉得更亲切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人物的绰号,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投影:及时雨、花和尚、智多星、黑旋风、浪里白条、小巨人、狼王、大鲨鱼) 学生活动:可以说说他们是谁?像这样的绰号还有哪些?因为耳熟能详,学生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说说这些绰号的由来,使学生明白这些绰号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尊敬、崇拜与亲切。

3.探讨深化:同样的绰号,他们听了会不会像你们一样生气呢?这又是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白:“绰号”应该是对一个人特长、优点或形象的高度概括,这样才能被人们乐于接受。

4.小结:是啊,这一类的绰号,大家为什么不反对,反而很欢迎呢?因为这些绰号,不是抓住别人的缺陷以侮辱嘲笑为目的,而是能够反映大家的特征或特长,我们从中还能细细品味出其中所蕴含的爱戴、崇拜和尊敬。

(四)端正态度

1. 过渡

像这样的绰号我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的绰号我们取一个又何妨?

2.重取绰号 引导学生以尊重别人的意愿为前提,以赏识、激励、赞扬为原则,取一些“优雅”的绰号。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有一些新奇、好玩的,又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绰号诞生。

(五)总结

我们要提倡有意义的、别人乐于接受的绰号,反对不文明的,带有伤害性的绰号。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别人都像春天般那么温暖、包容,我们的生活中也就没了这些令人烦恼的事,生活就会充满欢乐。

【教学后记】

学校里取绰号的历史虽无法细数,但这司空见惯的小事影响到学生间、师生间的关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报道:取绰号这种行为已成为 “最让孩子受伤的语言伤害”之一。近来这一问题在班上也是愈演愈烈,如何解决真是令我们煞费苦心,由一开始的批评教育到后来的明令禁止,都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几经波折,我们决定从源头入手,首先改变这样说教的模式,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不再是命令者而是变成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推心置腹。

从这次班会的教学效果上看,“疏”确实比“堵”来得有效得多。那些常以起绰号为乐的同学被其他同伴和老师的坦诚所感动,也被绰号的文化所吸引,从他们的反映上看,我们应该是找到了“症结”。说明取绰号的有利的一面,表达对别人的赏识、激励、赞扬,才是遏制恶性绰号的最好方法,既然班级里有的学生喜欢给别人起绰号,不妨让学生公开地起绰号。给别人送绰号一定要征得本人的同意,于是像“百科全书”、“小书虫”、“飞毛腿”之类的绰号应运而生,而对于“老班”、“老大”这样的称呼我们也欣然接受,看来绰号也能成为班级工作的润滑剂。 2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七
《4我看绰号》

我看绰号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班会背景

在学校中,同学之间互相取笑戏弄,因起绰号而引发学生争吵、打闹的事屡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给老师背地里取绰号。遇见这类现象,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治表不治本,甚至事与愿违。

二、班会目的

(一)变堵为疏,引导学生对绰号有正确的认识;变俗为雅,改善学生间、师生间因绰号而尴尬的境地。

(二)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不利用绰号这种形式对别人的缺陷进行语言攻击。

三、班会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是关于绰号的。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以“绰号”为主题吗?

(教师:你们的这些猜测,对,也不会对。

(二)就事论事谈绰号

1. 教师:提起绰号,好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义愤填膺,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 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而展开议论。

2. 请学生做一个数学统计:全班有多少位学生有绰号?又有多少位老师有绰号?愿意的话还可说一说都是些什么绰号。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是不愿意被别人以绰号称呼自己的?算出比例。

(目的是为给那些常给人起绰号的同学经视觉上的冲击,认识到他们的这些“杰作”是多么的不受不欢迎。)

3. 交流讨论

(1)可以说说你为何不想被别人以绰号称呼吗?。

教师应予以适当的鼓励,绰号五花八门,一部分学生的绰号不雅,被别人揭了短处,有的甚至还带有讥讽,羞辱的意味,给孩子带来了心灵上的伤害,所以要他们真正面对需要一定的勇气。

(2)给别人起绰号的同学,可以说说你这样做的目的吗?

学生给别人起绰号的目的比较单纯,一时兴起才胡乱取名。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们再顽劣,再捣蛋,毕竟还是孩子,变堵为疏,感同身受后,相信他们会有新的认识。

4. 小结:你们给同学起绰号,有的是根据长相、外貌起的,有的是根据名字的谐音起的,有的是根据电视剧里的人物起的,而大部分都具有侮辱、讽刺别人的意味,这样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三 追根溯源

1. 追溯绰号的历史

教师:其实绰号也并非完全不好,给别人起绰号古已有之,最早是出现在汉代。古代的绰号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严延年、郅都、董宣是三个酷吏,他们用法严酷,世人称之为“屠伯”、“苍鹰”、“卧虎”;唐代杨烔被称为“点鬼簿”,是因为他好用古人姓名;骆宾王被称为“算博士”,是因为他诗中多用数字做对子。

绰号有自己 所起和他人命名两种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蕴涵丰富而含蓄;他人所命,嬉笑怒骂、诙谐幽默。历史上许多古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而绰号也使历史名人更富个性化特征。

2. 了解绰号文化

教师:像大家熟知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号,而这些外号大都是褒义的,反映了每个人的长处。还有一些体育明星,他们的绰号反而拉近了他们和观众的距离,叫起来使人觉得更亲切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人物的引号,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投影:及时雨、花和尚、智多星、黑旋风、浪里白条、小巨人、狼王、大鲨鱼) 学生活动

可以说说他们是谁?像这样的绰号还有哪些?因为耳熟能详,学生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老师还可以请学生说说这些绰号的由来,使学生明白这些绰号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尊敬、崇拜与亲切。

3. 探讨深化:同样的绰号,他们听了会不会像你们一样生气呢?这又是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白:“绰号”应该是对一个人特长、优点或形象的高度概括,这样才能被人们乐于接受。

4. 小结:是啊,这一类的绰号,大家为什么不反对,反而很欢迎呢?因为这些绰号,不是抓住别人的缺陷以侮辱嘲笑为目的,而是能够反映大家的特征或特长,我们从中还能细细品味出其中所蕴含的爱戴、崇拜和尊敬。

(四)端正态度

1. 过渡

像这样的绰号我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的绰号我们取一个又何妨?

2. 重取绰号

引导学一以尊重别人的意愿为前提,以赏识、激励、赞扬为原则,取一些“优雅”的绰号。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有一些新奇、好玩的,又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绰号诞生。

(五)总结

我们要提倡有意义的、别人乐于接受的绰号,反对不文明的,带有伤害性的绰号。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别人都像春天般那么温暖、包容,我们的生活中也就没了这些令人烦恼的事,生活就会充满欢乐。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八
《话说绰号》

话说绰号

话一谈论到绰号,无人不知。就说我吧!我姓周,可大家却叫我的是周阿姨。现在又有人给我起名字叫周A姨。当然,你们先别笑话我,先看看我们班的那些人的绰号再说吧!

瞧!我们班学习成绩顶瓜瓜的潘雨昕,绰号叫潘大猩猩;中队长廖东旖,绰号叫廖蚂蚁;监督岗毛洋洋,绰号叫毛毛虫;英语课代表洪璐瑶,绰号叫洪水;罗润智的绰号可就相当的多了,什么萝卜干呀、罗论论呀、小萝卜丁、大萝卜丁呀都有;美术课代表董佳怡,绰号上好佳;体育委员蔡萧,绰号大白菜或黑老蔡;学习成绩最差的高尔强,绰号低而弱,意思就是又低又弱。„„ 我们班呀,绰号也曾有过一段风波,老师本来不许我们在叫了,可是„„ “周阿姨,我来背课文了。”

“潘大猩猩,今天有饭好蹭吗?”

“萝卜干,你的书包是不是又被扔了?”

“上好佳,给你画。”

“毛毛虫,借五角钱。”

大家简直就是把他人的真名,全给忘了,直叫他人的绰号。搞得把老师的圣旨,也抛在脑后了。

唉~真不知这场风波啥时停止。

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周建怡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九
《绰号之黑白说》

关于外号的说说篇十
《话说绰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8288.html

    【关于外号的说说】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