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篇一
《游子思乡的诗句,如君见桑梓》
/*短文学_300x250_内页*/var cpro_id = "u1412357";在每个人心中,天空还是故乡的最蓝,月亮依是故乡的最明。对于游子而言,无论在异地享受多么美味的山珍海味,依旧没有家乡母亲的味道让人心暖。家乡儿时的玩伴,熟悉的老房子,日渐白发的父母,我们都时刻想念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诗人的思乡情愁吧,从中可以倍感家乡的温暖。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5、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甬7、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9、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1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白居易11、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13、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1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1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1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17、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18、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21、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2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23、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24、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25、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2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2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28、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2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30、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赵嘏3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32、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3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34、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吴承恩3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36、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
一望断人肠。——孟浩然37、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3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3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40、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4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42、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4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4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4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46、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47、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48、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4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50、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51、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52、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53、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吴承恩5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5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56、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57、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5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59、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6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篇二
《《乡愁》---游子思乡情怀》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大型音乐诗剧《乡愁》即将首演,又恰逢中秋之际,再次拜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抬头眼望碧空的圆月,以月寄情,思绪万千,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如那飘飞在蓝空下的风筝,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而这份浓浓的思乡情,便是那从手中飞出的线,牵扯着随风飘动的远方。距离,是那么强烈地催生着思念,直至在梦里清晰地忆起。思念家乡,盼望回归。《乡愁》平凡的言语、质朴的诗句,深藏不露的隐藏多么炽热的赤子之心,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台湾与大陆长期的隔绝,一个热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诗人,对大陆的河山念念不忘,抒发了作者浓烈、绵长的故乡情感,亲情、乡情、爱国之情,台湾与大陆本为一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割不断共同走过五千年风风雨雨的两岸炎黄子孙的血肉之情。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它让我们感到回味无穷,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
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如果你再拜读《乡愁四韵》,会对诗人和诗情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敬佩诗人对渴望祖国统一执着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再细品其诗,更为诗人的诗歌才华所折服。思乡之情更为炽烈,醉酒的滋味、沸血的烧痛、家信的等待,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尤其是解放前夕离开大陆的这一代大陆人,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游子,其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回归与寻根的心情更是无可比拟。诗人从小就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发,而产生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在诗人的心中日积月累,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诗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个个愿望:“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
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咏三叹,一个渴望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思乡爱国的赤子形象跃然纸上。
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乡思之愁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篇三
《有关思乡的古诗》
有关思乡的古诗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思乡古诗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9.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0.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21.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
2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2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
24.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25.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26.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
27.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28.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29. 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 ——程垓
30.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31.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刘基
32. 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杨慎
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34. 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柳永
35.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36.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
37.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39.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4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
4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43.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4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
45. 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4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48.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49.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篇四
《思乡诗前10首阅读整理》
思乡诗整理目录
1.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
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
3.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
4.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的《寒塘》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的《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二、命题预测
思乡诗一般都具有借景抒情特点。分析情感、分析手法和品析炼字是考查思乡诗的三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命题核心点,思想情感是命题热点。
三、技法点拨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解析】鉴赏思乡诗首先从思乡诗标题和意象判定是不是思乡诗。《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思家”已直接点明是思乡诗。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思乡念亲”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二句中“抱膝”二字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孤坐的“影”和“身”互相陪伴,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最后,分析作者表达思乡之情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触景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对方入手、虚实烘托”等表达技巧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后两句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作者想象故乡亲人在这个冬至深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把深挚的“思家”之情抒发得更委婉含蓄。
1、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1. 逾:更加。
2. 欲:好像。
3. 燃:燃烧。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赏析】
《绝句·江碧鸟逾白》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训练: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江、鸟、山、花,碧绿、洁白、青葱、红火
2.“欲”字妙在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显得摇曳多姿。
3.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
2、别老母
黄景仁(清)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①搴帏:揭开室内的帷幕,这是诗人出门的动作。②河梁:是指河上的桥,它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送别之地,源于李陵的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作者: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从此屡应乡试均未得中。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黄景仁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业富、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为客。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赴北京,次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33岁时,游西安,为陕西巡抚毕沅所推重,援例为县丞,未补官而病逝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其著作有《两当轩集》22卷,其中诗16卷、词3卷、诗词补遗及遗文3卷。
【赏析】
诗人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渡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别老母,离家远行。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顿时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搴帏拜母河梁去”一句,写出了诗人辞乡别母的行为,围绕诗的题目下笔,并以“辜”“别“去”等表示动态的词,含蓄表示自己告别慈母的过程以及渐离渐远时难以言喻的感伤。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诗人回头时,见到的老母亲的举止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想。“白发愁看泪眼枯”,回头看去,倚门而立的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分外醒目的映在眼前,她那哭干了泪水的眼
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在这句诗中,诗人心中那种对母亲不忍道别、但又不得不离去时的负疚不安,全都从他这回头一望的动作中流露了出来。“惨惨柴门风雪夜”一句是诗人渐渐远去,而又再一次回头时所见的景象:那满头白发的老母亲仍然孤独地倚在柴门上,在渐渐暗下来的夜色中,任风雪吹打。“惨惨”一词承接上句,恬画出了母亲的内心的痛楚以及脸上的表情,同时又为后面的“柴门风雪夜”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惨然的环境气氛。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短短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真情动人。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句,但却将与母亲分别时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活灵活现的传达了出来,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白描手法,将生活中的场景,鲜明的再现了出来,自然、真实,却动人心魄,增添了诗句感人的力量。
训练: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最为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诗歌以“此时有子不如无”作结,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1.“枯”字。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老母亲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依恋母亲之情,愧为人子之心,都从“枯”字流露出来。
2.“此时有子不如无”,是一句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的真情告白。这短短的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亲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了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
3、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④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
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篇五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1 :7 :48)
--------------------------------------------------------------------------------
相孟宣(kio_114s) 阅读( 5305 )| 评论( 12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朋友很多哦!!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11.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1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故乡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