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一
《造句》
雕梁画栋的造句: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鹉画眉等雀儿。
巧夺天工的造句: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的造句:他的这种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的造句:这个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非常好看。
古色古香的造句:你可以从明亮的窗玻璃后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画、瓷器、铜鼎和小铜佛等等。
余音绕梁的造句:小王唱的歌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不落窠臼的造句:“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的造句: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美不胜收的造句:公园里的美景让人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的造句: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曲高和寡的造句: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妙笔生花的造句:只要多注意日常生活,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阳春白雪的造句: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笔走龙蛇的造句: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的造句:班长写的作文果然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的造句:这件衣服无论是式样或者颜色都别具一格,我一见到就喜欢上了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二
《雕梁画栋等16成语意思及造句(六年级下册)》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或: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造 句: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用于形容人工
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
造 句:根雕艺人的作品,精美异常,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
的创造性.
造 句:鲁班设计的赵州石桥真是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是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
作品特别吸引人!
造 句:刘谦的魔术表演真实引人入胜啊!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造 句:你这幅古色古香的字画,看来价值不菲。
房间内摆上这几张太师椅,显得古色古香,别有气氛。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造 句:一位游览者放声歌唱,余音绕梁,人们都很欣赏,可惜曲
高和寡,没人能跟得上.
不落窠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造 句: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不一定不同,但要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
够欣赏.
造 句:我们要怎样才能雅俗共赏。
参观茶雅俗共赏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造 句: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远处平原的景色美不胜收,真想飞
过去。
青海湖的风景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
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
讼.
造 句: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还
仍被人传诵。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脍炙人口的书,让人们百读不厌。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
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造 句:这是一场通俗音乐会,所挑选的曲子不宜曲高和寡。
现在的这篇大论文,不用说,也可能是“曲高和寡”了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造 句:有谁会妙笔生花写文章?
她妙笔生花,刹那写就一篇好文章。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
俗的文学艺术
造 句:在琵琶曲中,有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阳春白雪。
贝多芬的许多纲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高雅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造 句:小杨老师笔走龙蛇的书法艺术,造诣很深,让人赞叹。 这幅字笔走龙蛇,刚劲有力
这种笔走龙蛇的书法,真是世间少有。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造 句:今天的演唱会即优美又动听,真是不同凡响啊!
名家弹奏的曲子,果然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造 句: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这是一部别具一个的电视剧,看得我们热血澎湃! 这篇文章真是别具一格! 这件作品真是别具一格,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三
《语文早读检测8》
语文周测之早读检查八(宋) 一、简单解释下列成语含义,并造句。 1、移天易日—— 造句: 2、偷天换日—— 造句: 3、翻云覆雨—— 造句: 4、呼风唤雨—— 造句: 5、道貌岸然—— 造句: 6、衣冠楚楚—— 造句: 7、彻头彻尾—— 造句: 8、虎头蛇尾—— 造句: 9、推波助澜—— 造句: 10、火上浇油—— 造句: 11、毁家纾难—— 造句: 12、假公济私—— 造句: 13、邯郸学步—— 造句: 14、东施效颦—— 造句: 15、别有用心—— 造句: 16、心怀叵测—— 造句: 17、彻头彻尾—— 造句: 18、巧言令色—— 造句: 19、巧舌如簧—— 造句: 20、好为人师—— 造句: 21、为傅无状—— 造句: 22、人模人样—— 造句:23、人模狗样—— 造句: 24、神气活现—— 造句: 25、奴颜婢膝—— 造句: 26、趾高气扬—— 造句: 27、眉飞色舞—— 造句: 28、为所欲为—— 造句: 29、无微不至—— 造句: 30、呜呼哀哉—— 造句: 31、寿终正寝—— 造句: 32、天花乱坠—— 造句: 33、信口雌黄—— 造句: 34、怀瑾握瑜—— 造句: 35、冰清玉润—— 造句: 36、相敬如宾—— 造句: 37、举案齐眉—— 造句: 38、破镜重圆—— 造句: 39、珠联璧合—— 造句: 40、长歌当哭—— 造句: 41、慷慨悲歌—— 造句: 42、如椽之笔—— 造句: 43、笔走龙蛇—— 造句: 44、从井救人—— 造句: 45、落井下石—— 造句: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四
《造句练习》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五
《造句》
1、此品玲珑剔透,别具一格,实乃鬼斧神工。
2、你到过北京旅游吗?背景最多的是(古香古色 )的亭台楼阁,抬头就能看到( 雕梁画栋),花鸟虫鱼....处处皆入画,一步一景,真是(美不胜收)。这些( 巧夺天工)的艺术建筑凝聚了历代艺术家智慧与心血。这天,一位大学生带着画具来到颐和园写生,只见他在雪白的纸上( 笔走龙蛇),一下子功夫,眼前进屋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花 )。远处传来了( 曲高和寡)的名曲——《高山流水》,(余音绕梁 ),听的有人都静立不动,陶醉不已。晚上,你可以到茶馆欣赏一下地地道道的京剧,因为京剧即是民间艺术,又是国粹,(雅俗共赏 ),受广大群众....
3.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4.根雕艺人的作品,精美异常,巧夺天工。
5.鲁班设计的赵州石桥真是独具匠心。
6.李谷一的歌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7.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8.我们普及艺术歌曲,应当提倡艺术歌曲的群众化,不要使它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9.小杨老师笔走龙蛇的书法艺术,造诣很深,让人赞叹。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六
《雕梁画栋 不落窠臼 笔走龙蛇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1.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很华丽的房屋. 2.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多指工艺美术. 3.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心思,指在技巧和 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4.引人入胜:指美妙的境地或生动的情景.现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5.古色古香:形容书画,器物等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6.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老套子. 8.雅俗共赏:旧时用来形容某种艺术作品,各种人都能够欣赏. 9.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很多,看不过来. 10.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所称赞和传诵. 11.曲高和寡: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和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不多. 12.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3.阳春白雪:用来比喻较高级的文学艺术作品,经常与"下里巴人"对比着用. 1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15.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十分出色,多指文学艺术作品. 16.别具一格: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1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2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别具一格的陶瓷小玩意。3班长的号召力,果然不同凡响4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很多人都认为交响乐和钢琴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其实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有所收获。 2、他总说些文诌诌的话,自然就曲高和寡。 3、李老师知识渊博,但是曲高和寡,他的一些理论知识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并接受。 4、我们普及艺术歌曲,应当提倡艺术歌曲的群众化
2很多人都认为交响乐和钢琴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其实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有所收获。
4我们写作文,不是崇高优美的阳春白雪,而是写发生在生活中平凡的事物5小明真是妙笔生花,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6曹雪芹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红楼梦。7大李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陶醉。8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雕刻的独具匠心,很有特点,是我们的国宝。9这些虽好,但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显的事物,大家雅俗共赏才好。10在曲阜到处都能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11.听完你的演唱,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啊12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13这篇文章写得引人入胜,真是佳作啊!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七
《造句》
是........也是......
1、我们今天努力读书,是为了将来幸福生活,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祖国。
2、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改正错误,也是为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
4、我爸爸是我生活上的支持,也是我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5、低碳生活是我们健康的保障,也是人类生活的共同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设问句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4.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5.是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
6.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
7.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要提高,我们不仅是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去做,而且是在努力地实施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
10.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
11.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12.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排比句
1.心灵——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痛苦——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3.愚蠢——
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4.谎言——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5.阴险——
阴险,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勾当;阴险是善良的公敌,嫉妒的朋友;阴险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清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6.自私——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7.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8.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9.积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10. 错误——
伽利略、牛顿、爱迪生是人不是神,其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巨人”。试问,有谁能否认物理学中的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规律、摆振动的等时性现象是伽利略建立或发现的呢?有谁能否定牛顿作为经典物理学创立者的地位呢?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呢?
11.立志——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12. 选择——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13.生活——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14.太阳花——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15.诚信——
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16. 选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17.希望——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拟人
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好像
如同 1. 窗外下着雪,看着它轻轻飘落手中,好像剪掉的纸花,又像是上帝遗忘的精灵。
1.外面下起了大雨时而淅沥如同一群朝气蓬勃。
不是........而是...... 1.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要靠自己才能拥有! 每当........我会........
1. 每当看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我会不吃不喝的将他读完才踏实。
都爱........爱........爱
1.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2.人们都爱春天, 爱她的鸟语花香, 爱她的桃红柳绿, 爱她的高山闲鹤。
3.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绿草如茵,爱她的鲜花盛开,爱她的生机无限。.
即使
1 即使你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2 南北极地方天气寒冷,即使到了夏天,阳光也不暖和。
3即使在从来没有鸡啼的地方,也会破晓。
4 只要是好事,即使小到微不足道,你也要乐意去做。
5 我下决心要做的事情,即使困难再大,我也会坚持做好,不达目的不罢休。
6 你这件事做得不对,即使你不高兴,我也要说你几句。
7 我脾气很好,即使弟弟把我的书包弄脏了,我也不会生气。
8 即使你骂了我,我也不会介意。
9 即使明天下雨,我也一定会去参加活动。
10 即使有朝一日,我加入外国的国籍,我也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11.即使这件事情再困难,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
12.即使明天下雨,我也要出去玩。
13.即使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险,也要向前冲。
14.即使你成功了,也不能骄傲。
15.即使你遇到多大困难,也不能退缩。
当……就会……
有……也有……有……也有…… 1.当我看到美丽的朝阳,就会自信满满,因为这将又是美好的一天。
1.正月十五赏花灯,有传统手工的七彩灯,也有光电效果制作的金牛灯,有浮于水面的荷花灯,也有悬挂屋檐的蟠龙灯
2.在动物园中,有可爱憨厚的熊猫宝宝.也有脖子常常的长颈鹿妈妈,有树木密茂的树林,也有鸟语花香的花棚。
是……是……是……是……
1.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是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
那么……那么……
1.西藏的雪山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圣洁,让人心里有种想要膜拜的感觉。
尽管……还是……造句
1. 尽管妈妈上了一天班已经很辛苦了,回家以后,还是打起精神作家务。 那样……那样……那样……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八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32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正确且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称(chèn)职 岿(guī)然不动 不卑不抗 变本加厉
B、溃(huì)脓 不可名状 嗤之以鼻 舶(bó)来品
C、百纳衣 暴虎冯(píng)河 同仇敌忾(gài) 陈词滥调 D、揣(chuǎi)测 飞湍(tuān)瀑流 冒然 弱不经风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由此想到了一切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们,在火刑柱上微笑的布鲁诺、横刀对天的谭嗣同、惨死狱中的少年邹容„„他们也是夸父、普罗米修斯。
B.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来这儿?也不知道好多事能不能说清楚?可是我想平安度过高考前的这段日子,我不想再次失利。
C.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重建后的花溪村,改善了原有的农户居住条件,整治了村庄的环境,同时,他们的塑料大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也成为了农业产业基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制造灾祸然后去救灾,让人掉进陷阱然后去救人,这不是正义,这是正义的反面。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歹徒在向他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年来的 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元芳体走红的社会学解读
前些年有一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很火。这个“元芳体”就出自于狄仁杰和他的得力助手李元芳之口。李元芳在电视剧中是狄仁杰的副手,因思 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每每遇到疑案,狄仁杰总是要问“元芳,你怎么看?”征询元芳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 跷。”其实,元芳体突然在网上走红,其中也有蹊跷。微博带动起一股跟风热潮,一时间,网友世间万事皆问“元芳”,有搞笑的,有调侃的,有质问的,有发泄 的,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更有借机炒作一把的„„网友们疯狂使用“元芳”造句,或自言自语,或分析事件,或引人关注,或制造话题,一时间,竟有上百万网友向 元芳发问,如:“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元芳,你怎么看?”,“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地铁票价到底多少合适?元芳,你怎么看?”, “昨夜楼下施工,搅扰得大人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种种逗趣问答,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还借用央视记者的口吻发问:“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为何能够风靡一时,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李元芳总是回应一句:“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表面看似古板其实透着一种生存之道,迎合了人们 积极求发展的心态:这既显示了他对疑案保持深究的专业眼光,同时也故意点到为止,给上司狄大人进一步发挥留下足够空间。最后,当狄大人把案情分析得头头是 道,说出英明判断,他再补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由此,这折射出了职场潜规则,下属重要的是洗耳恭听不必多言,更不能抢夺上司风光,这问答之间暗藏着 职场智慧甚至是官场哲学。
但在更多的网友眼中,所谓元芳体不过是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自我戏谑和调侃。如果心理是一个箩筐,人们总得找到清空的办法。大家利用元芳体发出追问,其实没 指望别人能作出回答,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问答,重点不是问而是在表达网友意见和传递网友情感,网友在发问前,其实答案已在心中,有的甚至以此寻求大家共鸣, 这不仅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同时也成了一种游戏式的时尚,
大家乐在其中,借此释放情感,带给人们以阅读乐趣,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我们不必对此进 行过度解读。
网上据此以“从众心理”“诉求表达多元”为题做了一个网络探因调查:支持“从众心理”35.3%;支持“诉求表达多元”64.6%!
但我不这样看。我以为,应当还历史的真面目。“元芳,你怎么看”?有这样几层意思:
民主讨论的作风。办案是一个缜密的,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过程,要避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得倾听他人意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办案最忌领导搞家长制 和一言堂。习惯于与同僚、下属讨论和论证,更能够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同时,“元芳,你怎么看?”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个“你”既指老百姓,更指各级领导。“怎么看”包括了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反省,更包括了兼听则明之民主议政。“元芳,你怎么看?” 不仅是改善党群关系,政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区域关系,贫富不均,分配不均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很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是对民 心,民情,民意,民议的一种民主讨论作风。任何事情,社会上出现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很正常;这是因为现在社会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社会地位不 对称,经济收入不对称,个人际遇不对称的客观事实;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总是来自于这些“不对称”,因为人们只能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去识别信息的真伪 好坏优劣。
让人说话有天不会垮的自信。李元芳并不是个傻子,如果狄仁杰把李元芳视为傻子,那狄仁杰自己就先是一个傻子了。李元芳之所以始终没有正面直接表达过自 己的看法,但是,“此事必有蹊跷”已经非常明白地表达了他对案子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的,只是囿于种种原因不能或者不便和盘托出己见而已。 “大人真乃神人也”,是李元芳在狄仁杰破案后高唱的万无一失的马后炮赞歌;这样的赞歌会让任何人都陶醉其中,狄仁杰也不例外。事情办好了,成功了,听听赞歌不算得意忘形,可以理解、包容。
总之,“元芳,你怎么看”?在今天比较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很值得进一步讨论研究。
5.下列关于“元芳体”走红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芳体”的流行是因为它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中具有现实意义。
B. 网络调查显示“元芳体”的流行源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人们“诉求表达多元”的需求。
C. 作者认为“元芳体”流行的深层原因源于人们对民主作风的渴求,符合创新生活管理的要求。
D.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很火,知晓度高,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得以流行。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主讨论的作风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电视剧正是通过“元芳体”形象地表现了狄仁杰办案的民主作风。
B. “元芳体”蹿红的现象显示了当今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互动精神。
C. 李元芳在破案之后总有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这表达了他对狄仁杰的钦佩之情,也说明狄仁杰喜欢听赞美之词。
D. 由于对任何事情社会上都会出现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所以导致社会存在信息不对称。
7.探究文中“元芳体”的流行蕴藏着哪些社会心理。(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 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 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 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 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 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 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埒:相等
B.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 角力:较量力气大小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 阋:不和,争吵
D.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 行状:轮廓、式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事母以孝闻 B. 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 每以振施为务 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 无为吏之所拘。 D. 赵郡农民德之
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何阴德之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是一个大孝子。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曾经为弄清母亲呕吐的原因,尝食她的呕吐物,孝顺之举深得伯父赞赏。
B.李士谦性格宽厚。别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反而替人好好喂着;有人偷割他的禾苗,他却不加阻拦;甚至放走被家仆抓住的盗粟者。
C.李士谦有乐善好施的品德。他周济乡里无钱办丧事的人家,又曾拿出钱财来化解兄弟间因分财不均而起的纠纷。
D.李士谦的德行深得同乡人的爱戴。他死后,人们为他举行万人葬礼,树碑立传,并联名请求朝廷给了他一个谥号。
第Ⅱ卷(共118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⑴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3分)
用笔走龙蛇造句篇九
《日积月累八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