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的意思

| 网络规划设计师 |

【www.guakaob.com--网络规划设计师】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一
《行云流水》

《行云流水》云说:“我一直在你身边守候,你不曾抬头,为什么?”水说:“我何尝不想,只是命运太难违背,唯有躺在海里,我才能抬起头!”——题记春去秋来,安静的坐在教室的角落。我,何去何从?抬头看着窗外的天空,蓝色的浅淡,白色的点缀。生活原来也可以这么悠闲。初三的日子被辛酸概括了,即将面对高三,我是否还能继续放纵无知。没等到我做出决定,父母与老师的思想轰炸已经湮灭了这样的存在。面对自己的梦想,我该找什么借口欺骗自己?天上的云,你是否恨过这样的世道?没有等到回答,雨水就淋透了一颗干涸的心。我,有了梦想,难道还不知道何去何从?从前走过的那华丽篇章,一页页翻开已经泛黄的纸张,好像已经很虚幻了。轻抚着字迹,是那一句:云用生命灌溉了流水,希望流水带着他去看那广阔了的世界,希望流水能仰望他一眼!我不禁开始想象,云和水的誓言是否实现了。云在天上摇,水在肆意的奔跑,任汗水被风干,丝毫不在意。终于,水越来越疲惫,力量越来越弱。云不忍心看到水实现不了诺言而失望,凝聚着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倾盆在水中。水继续向前走,却不知道,云已经不在了。当水看到大海时,他感叹道:“云,看见没有,那就是大海,他多么庞大,望不到边际。”然而,他并没有听到云的称赞,他认为云没有陪他走到最后,已经离他而去。他沉寂于大海中,仰头看着天空,只是一片蓝色的浅淡。他并不知道,云看见了大海的辽阔,他并没有感叹!因为他就在流水的身体中,只剩下灵魂。因为天空比海洋更广阔。因为,他知道,他是爱着流水的。他不曾恨过这样的世道,最后,他还是笑了,如此幽柔。我蓦然间懂得了什么,父母师长都是为我着想,就像窗外的那朵行云。而我,却没有像流水那样拼搏,更没有为了梦想的那份执着,还在傻傻的问自己何去何从。流水变成了大海,懂得了更多,他知道了自己错了,他知道自己误会了行云。海用生命映照着天空的蓝色,那么深。他用生命仰望着飘过的每一片白色,将他烙印在心里。兴许,这就是感恩。行云,是因为他默默的付出,不曾埋怨。流水,是因为他坚定这梦想,一直有着方向。大海,是因为他懂得感恩。我,是否该坚守自己的方向,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是否该带着感动去体谅“行云”?因为我该坚守,因为我该带着感动,所以我在纸上写道:行云流水!湖南省长沙市耀华中学高二62班:默欣风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二
《行云流水的日子》

行云流水的日子/dewbaby

dewbaby

1999年,遇到已经分手2年的男友。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他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和光明的前途。

他说你现在在网络上写字啊,看了不少,还是那个样子,你什么时候可以活的像个正常人一点啊。以你的生活态度,你还想不想要入党想不想升职啊。真奇怪你这样的人居然还在这个政治背景很重的地方工作的如此之久。还有,什么午夜的裙子啊,你有钱买裙子,又没钱吃饭了吧?

这些话他是贴在安妮宝贝的文字后面。

不久他约我吃饭,我说你认错人了,叫安妮的人很多,而我只是喜欢这个单词的发音和中文表诉里温柔的气息,所以把它放在生活里。而网络上我还是只用DEWBABY,其实也都不过是一个ID,一个ASCII而已。

他说你该要改变的,这样下去生活会很难,父母都等不起了,你还这样的任性。最后他给了我1000块钱,让我务必专款专用,把它花在吃饭上千万别再去买那些理想中的裙子。

2个星期以前,我听说他结婚了,房子买的很大。在同学那里见到他的照片,还是我们20岁那年灿烂的笑容和明亮的眼睛,只是他西装革履的样子我再也无法叫他臭袜子了。

很多东西本身也就一念之间,其实很多人都是相象的,我从不想去崇拜谁,我喜欢有自己标志的东西,所以爱着我自己。我觉得模仿秀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因为什么都是动态的,学别人永远是跟不上的。所以25年来,我始终是别人眼中比较奇怪的孩子,尤其在我身处的这个过于主流的社会环境里。

读书的时候,我会在所有的袜子上都钉满银铃,走路的时候有清脆的声音也羡慕了很多人。我还常常在出操的时候穿黑色的吊带裙,在冬季的校园里穿真丝的裙子。以及我旷了整整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只为了抢先去洗澡,我不习惯在熟悉的人面前暴露我的

身体,那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然而到了毕业的时候,每个头上长了角的人都还不都是乖乖的把头发梳理的妥帖,穿戴干净整齐着去面试去报到?!人在桌上,饭在床上,谁也不能幸免。

妞和小贝是我的同事。也是我所处的机关里,唯一2个年龄和我比较接近的人。确切地说别人当我们3个大孩子,所以在办公室里我们嬉笑我们打闹,而领导通常在边上笑呵呵地看着我们,性子好的时候还评说两句。

黛二是我的女朋友,我们认识9年。黛二本来叫虾米,她是什么时候改的名字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仿佛在换名字的同时,她的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变掉了。一直到2001年7月之前,我们几乎每天都有电话往来,还有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彼此交流着传统的书信。那些字迹让我们彼此温暖。

心肝是妞的朋友,同样的他们也如我和黛二一样看上去关系暧昧。

妞是斯文清秀的人,爱干净,喜欢酸词穷文,唱京剧,摇扇子。

小贝是兼职健美教练,一身的粗线条。听说东区的大马路上还张贴着他几乎全裸的参赛照片。

毕业工作已经满4年了,碌碌无为。隔三差五的和黛二混迹于上海街头的各色酒吧和日式餐厅。我似乎一向对经济都没有很大的敏锐性,所以一直会为下半月的膳食和交通费用犯愁。大家都知道我的名言:穷不过一个月,富不过半个月。我仔细想过了,这4年,我赚的钱不少,但是为什么我到现在居然还没有存款?我寻思着和黛二说,以后你要监督我,我们不该这样没有明天般的生活下去,我想做个正常人,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恋爱结婚也许还生儿育女,孝敬父母伺候公婆。黛二斜着眼睛瞥了我一眼,继续喝着她的PERRIER,然后和蔚佳讨论LOUIS VUITTON好还是VERSACE出色。

我曾热衷于咖啡文化,去的最多的是真锅,上戏门口的那家。偶然和相熟的人打个招呼,还是各自忙各自的话题。喝的最多的是蝶豆,也许喜欢这个名字,辛香花开的灿烂。无数次约人吃商业午餐,喝蒸馏的清咖啡,来冲淡牛排的肥腻。有人说咖啡和浪漫连在一起,也许吧,那些30年代的德大风景,80年代的电影片段。现在想想什么都是假的,人最后总还是唯心的。心情都是自己的,最后咖啡只是一个借口。

今天我终于学会如何做中巴换公车坐1个半小时的车去天宝路培训,不再出门扬招。这对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个夏季,我每天吃1/4个西瓜当早餐,8块饼干当晚饭,中午是公司的饭盒。小贝一直从各个角度来打击我的丰腴,但似乎我对此一直不动怒,他打击不了我,我喜欢顺其自然的,我讨厌刻意的去改变什么。母亲曾是校花,有细腻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大眼睛,鹅蛋脸,笑的时候还有妩媚的酒窝。不过除了这些都没有遗传给我,除了眼睛我长的和母亲有几分相似。我对我目前的样子,没什么遗憾没什么得意,妞说我有严重的阿Q精神。也许吧。

妞上网2年,有过4个ID,尽数被我偷来。前3个我做了第二本集子的3个分栏名字,最后一个更是被我占为己有,用其登陆和别人聊天。呵呵,他再大叫打击盗版,打倒哈日族都来不及了。小贝和我似乎素来就容易针锋相对的言语相激。我们在一起很少安静的可以说上一会儿话,通常的状况就是大打出手,以致有很长一阵子我身上一直有淤青他身上有指甲的抓痕。而冲突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原则性的,也许我们都有暴力的倾向。我们常常打完以后各自到妞那里去告状也许还会展示伤痕,最后由妞掏钱,我和小贝开开心心的坐在一起吃冷饮或者点心。

听说徐家汇的中心,要造城市最大的中央绿地,挖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坑,以后是鱼和鸭子或许还有鸳鸯的天堂。那里唯一保留的楼房是百代公司最早的小楼,造就了周旋等一大批艺人。现在成了唱片的博物馆,一个记录了百年的地方。我每天走过这片工地,想自己苍白的明天,百年以后,我们都是自由而平等的。

我有考试的命,在花了3天囫囵吞枣地看了5本书我顺利提前4年通过了职称考试,我有大大小小的各类证书,我总是花很少的努力就能获得那些。这让妞和小贝非常羡慕。我记得我上班的头2年里,几乎迷上了这样的考试,我马不停蹄的考这个考那个,成了一种精神的安慰。可是这些似乎对我更像是一种发泄,因为我曾失败于人生里最关键的一场考试。这么多年来一直成了我的心结,也是后来我和父母矛盾激化的导火线。

我的父母都是骄傲的人,当然,他们有足够炫耀的资本。母亲拥有不同的学位和技

能,她是80年代初的电脑工程师,也是注册经纪人,还是挂牌的报核员。父亲很难形容,他有不同的身份,MBA,高级工程师,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工人艺术家……他们的这些功绩一直让我有无形的压力。我是平和的人,我似乎没什么特别的追求,我只想我的日子可以过的尽可能的滋润一些,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知足,常乐。所以我成了他们心目中不求上进的孩子。对于这一点,我在心里一直很内疚,他们对我的期望我不是不知道,但是生活毕竟是自己的,我有我的方式和目标,而不是继承。

我学过美术、设计、钢琴、吉他。我很小就会用BASIC编小游戏程序,在单色的APPLE电脑的盛行的90年代初,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让学校的电脑唱一些古怪的我编的歌。那曲《红蜻蜓》我到现在还记得模拟的发声弄的和“红苍蝇”没太多的区别。我还玩过一个小小的技巧,一直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学校机房感染了病毒,而忙着杀毒和重装系统,其实我只不过弄了一个桌面的CLP。我会的东西很多,可是没有一个是精通的。大概看上去是有点三心二意。我只是喜欢弄懂一些我感兴趣的问题,明白以后便又转了新的兴趣。所以我的电脑里同时有最新的程序和最大众的软件,而且那些大众的软件我还不肯不停升级,我觉得WORD5.0和WORD2000其实对我来说在使用和功能上没太多的不同。我喜欢用NOTEPAD写字,因为它的文本通用性,但是我用LOTUS NOTES处理公务。他们说我是极端的人。我无所谓,用LINUX和用WIN3.0我都不觉得便拗,当然除了后者上网极不方便,我讨厌TELNET虽然我用它玩过很长时间的MUD。

在我认识的人里面,不乏帅哥美女。心肝是个英俊的男人,黛二是个美丽的女人。文化这个圈子很小,很容易人就交汇到一起。心肝是个商人,黛二是个艺术工作者。他们2个由于我和妞的熟识也加入到大家的生活里。妞的父母在300公里外的江南古镇,我特别喜欢那样小桥流水的人家,也许我就是个慵懒的人。我喜欢社戏,喜欢炊烟,喜欢麦香,喜欢老人脚下蜷缩的猫咪。假日的时候,我便磨着要上妞的家玩,有时候是和黛二,有时候是和心肝一起去。我和黛二去的那次是过年,迎财神的日子,黛二不忘记去上了一炷香,说这世道兜里有钱才是最真的,我和妞在竹刻店的门口,央着主人给我刻一个牵牛花和蜜蜂的镯子。黛二对我早起和晚睡时分都要洗澡甚是反感,以至于她常常穿着我的睡衣到处跑。

和心肝去的那次,是他们先走,我晚去一天。毕竟过节在家总要象征性的待一待的。我们在妞母亲的店里帮忙,生意很好,我们3个常常忙的昏头昏脑的,不过也好,机械的动作有助于让大脑休息。我们常常会被顾客盘问:你们不是当地人啊?你们从哪里来啊?我看你们都像是大都市的白领啊,到这里来当店员太委屈了啊……最后我们统一了口径:我们是大四的学生,下来打工体验生活的。好在我们都讲着一口标准的国语以至看到很多上海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特有的小市民的丑态时候没有露出马脚。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切换的很频繁,从普通话到上海话到我们私下里的英语对白。偶然的体验生活,对我们三个都成了一种兴奋,经营的生涯里我们最不欢迎广东人和上海人,当然也不是全部。我喜欢收工的时候,热热闹闹的回家,大家围着热腾腾的饭桌有说有笑的吃饭,那是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候。妞的母亲是可爱的人,很难形容这样的长辈,更多的时候她更像个大孩子。我喜欢他们家自己酿的米酒,每天我喝的迷醉,要妞扶着才能走回去。

2000年开始,我和小贝不再打闹了,虽然言语上难免还互相时有嘲讽。他开始有亲密的女朋友,我开始过起颠沛不定的生涯。我从小就是个好动的人,是人们说的那种闷皮的孩子,所以现在我在父母的眼里还是内向乖巧的孩子,除了脾气非常倔强以外。事实上我的生活,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我每天7:30离家,晚上23:00回家,一日三顿都在外面解决。周末我尽可能的不出去,一个星期下来总有很多琐细的事情要做,而有时候做家务的同时如果没有噪音是件很温馨的事情。我有很多机会跑东跑西,但在2000年开始,我是大段大段连续性的旅行。EHCO的报纸要做浪迹天涯的专访,她派记者来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出游,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很多人羡慕我的生活,其实每件事情都是相对的,得失平衡的代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如果你愿意付出,那么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而我的游离,让老板对我的印象跌到低谷,于是我在不求上进以后又成了一个漫无劳动纪律的人。所以我的收入也经常性的少于同级的人。然而我走,故我在。

黛二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人。她毕业后身不由己的被推到了一个时髦的自由职业者的位置。不少人嫉妒的看着她,可我知道她的苦衷,还有她父母时常的担忧。我和她都接受了16年的传统教育,但是我们的性格却背离着这些,有点反骨。这在我们高三模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三
《行云流水的美》

行云流水的美

——中国书法之行书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它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为吸引我目光的要属行书了。它与楷书相比有着结体流利,书写便捷,动感鲜明的特长;与草书相比又有易于辨识,动感适中的特征。其笔画形态自然活泼,间架结构变化灵动,向来被人们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书体。行书孕育于西汉,产生于东汉,倡行于魏晋,盛极于唐宋,繁衍至今,可谓高峰迭起,大家辈出。

行书的产生在古书中曾有记载,西晋卫恒《四体书势》曰:“魏初有钟(繇)胡(昭)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行书与草书之间,草书的成熟应早于行书。行书之名的出现,最早见于晋代。唐张怀瓘《书断》中说:“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前文中有提行书与楷书和草书的不同,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书体。《书诀》里分析行书的特征时指出:“行笔而不停,着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行书最大的特点是在字的点画之间因连贯而出现明显的传递和牵丝,并通过牵丝媒介,把在楷书中极少看到的或者蕴藏着的内在联系,充分地加以发挥和表现出来。它很好的弥补了楷书的不足,却又不失自己的独到韵味。

行书大家自古而今更是比比皆是。发展到东晋时,出现了有史以来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称的“二王”为代表的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和时代风尚的行书风格。东晋时文人崇尚读书说理,云游山水,放浪四方,追求个性。大王偏于行楷,小王偏于行草,王羲之用笔内恹,棱角分明,以骨胜。王献之行书用笔外拓,中锋圆笔,以筋胜。王羲之行书堪称东晋时期之集大成者,其得意之作《兰亭序》笔法技巧高妙,行笔神韵横出,结体巧夺天功,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初唐行书家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李邕等,他们当中法古出新者,非李、欧莫属了。唐中期颜真卿的行书,进一步突破了“二王”法度,侵淫于张旭、怀素书风而后独标新格,他的《祭侄文稿》,是继王羲之“兰亭序”以后又一千古神品。为“天下第二行书”。 宋代的代表书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马宗霍《书林藻鉴》曰:“综是四家,冠冕一代„„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惟皆徘徊在晋唐之间。”元代行书艺术风格没有根本性变化。它仍然遵循宋人崇上贴字,它的代表书家赵孟頫多才多艺,诗、书、画俱佳。行书发展到明代初期

至中期,继续高举帖学大旗,如: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等。明中期以后,包括董其昌在内,诸多行书大家,如徐谓、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深受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开始对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个性化的追求,首先在形式方面,由原来的手捧式改为悬挂式,同时放大了尺幅,强化了视觉效果,改变了欣赏方式,使书法从原来的书斋开始走向了厅堂。更为重要的是上述诸位大师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时代气息——浪漫风格,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纵观行书两千年的历史,由产生、形成、发展、成熟到高潮,直至今天,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行书自身价值所决定的,一是实用价值,二是审美功用。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书家悉心探索,大胆创新换来的,是行书自身富有强大艺术魅力所决定的。 从书法的发展足迹中,我们更可以清晰的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不只是行书,中国书法使我们民族永远值得骄傲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搞基的艺术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逐步普及,深受大家青睐。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书法会带着它深厚的艺术气息走的更高更远。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四
《行云流水了无痕》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五
《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王伟华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新课标》提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现阶段随着多媒体大量的引入英语课堂,新奇的画面效果,有趣的课堂呈现,让学生进入了流连忘返的课堂境界;教师构思巧妙地示范,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情境之中,学生们快乐地运用语言交际。但是在热闹精彩的课堂上教师读的示范力度不大,写的示范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美图形的拼贴。实践证明,以听说为主,或片面强调听说,只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么到高年级中段的学生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学科的读写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拦路虎”。 听说读写技能在小学主要是综合多种技能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单一技能的活动。当然我们的课也并非行云流水,只有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或应对自如才是真正的课堂常态!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例分析所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作业一)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 This is my day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 English class, play sports, eat dinner.

2.能够听懂问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 …? 并能用所学动词短语替换句型“I usually … at …”中的关键词回答问句。

3.能理解并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4.能够了解Good to know 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A部分Let’s learn中的五个动词短语,并能用这五个短语回答询问作息时间的问题。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五个四会短语和单词exercise, usually的正确发音。

三、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1. 师生同颂教材P2 中Let’s chant部分歌谣。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 go swimming.

Sometimes I climb mountains.

Sometimes I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usually play the piano.

Sometimes I visit grandparents,

Sometimes I watch videos.

(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回忆所学日常生活的短语和副词Sometimes, usually的用法,为本课新授做好铺垫。正如鲁老师所说开始的歌谣教学是很好地导入活动,这是很好的听说活动。) )

2.Time-reaction game.

请7 名学生站成一排,每次由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时间点,如5:00。教师通过拍手组织学生拍两下,全班学生问:What time is it ?左边的学生拍两下,全班同学回答:It is 3:00; 教师对着右边的学生拍三下,全班学生问:What time is it ?右边的学生回答:It’s 8:00.答错的同学出来作为下一组活动组织者或者是记分员。

(通过游戏,既复习了时间表达法,为新授内容提供知识准备,又能激发学生热情,将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地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和学习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教学活动中,为这一堂课的开展做好准备,听说的结合,从而也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 Step II Presentation

1.教学Let’s start 部分。

(1)请学生分别说出图中示意的短语,当一名学生说到一个短语时,其他学生要指向相应的图片。

(2)教师播放Let’s start 部分录音,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在

相应的图下写出自己做这件事的时间。

(3)引导学生理解句型When do you ….? 的意思。

(通过听音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熟悉一些所学过的表述日常生活的短语,为下面新词汇的呈现做好准备。)

2.教学Let’s learn 部分。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教材图片和相关的5个短语: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 English class , eat breakfast , play sports , eat dinner .

(2)教师播放5个短语的录音,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找出课件中相应的图和短语,同时一边重复跟读,一边模仿画面中人物表演出短语的意思。

(存在问题:只强调了学生跟读模仿没有教师的示范读与领读,英学生的听力有限,从而导致学生读的不准确。

解决策略:教师要以纯正的口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注重英语的语音,在教学中,不仅要跟录音读,教师范读也是有效的训练途径,因此此处要有教师的师范读,领读,学生的自读与教师的检查)

(3)教,师点击课件中的短语do morning exercises,学生跟读,exercises一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音节去掌握读音。

(4)教师播放Let’s learn部分对话录音,学生跟读,并说出句子的意思。两人一组朗读句子。

(存在问题:模仿跟读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很有效,但此处学生读得太少。

解决策略:教师此处可以增加:范读、情景朗读、 集体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以便更好的锻炼学生说与读的能力,以及听说读能力的结合)

3. Quick reaction game.

教师课件出示一个Timetable

师生之间进行问答训练:

T: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Ss:I eat breakfast at 7:00 .

T&Ss : I usually eat breakfast at 7:00 .

T:When do you go to bed ?

Ss: I go to bed at 9:00.

T&Ss : I usually go to bed at 9:00.

……

(存在问题:这些活动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能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单调的内容,如单词` 句型 语音等。另外,游戏教学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但是我忽视了生生之间的练习

解决策略:除了师生之间的练习增加生生之间的互动练习) Step III Practice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六
《成语释义》

成语释义

炙手可热: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一命呜呼:

【解释】: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近义词】:与世长辞、命赴黄泉、葬玉埋香

【反义词】:长命百岁

风言风语:

【解释】: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示例】:为她高高丰满的胸脯和厚实的脚板,母亲忍受过许多~的责难。

【近义词】:流言蜚语、流短蜚长

【反义词】:义正言辞

万籁俱寂: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文韬武略:

【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近义词】:文武双全

一蹴而就: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

【近义词】:一蹴即至、一举成功、迎刃而解

【反义词】:一事无成、一蹶不振、欲速不达

秀色可餐:

【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近义词】:秀外慧中、国色天香

【反义词】:其貌不扬、面目可憎

休戚与共:

【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示例】:我们是~的好同学。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匠心独运:

【解释】: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示例】:至~之作,色韵古雅,掌故淹通。

【近义词】:独具匠心、独树一帜

【反义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示例】: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

【近义词】: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反义词】:大功告成

严阵以待:

【解释】: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示例】: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

【近义词】: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反义词】: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邯郸学步: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示例】: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处心积虑: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示例】:如此者~,已非一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费尽心机、想方设法

【反义词】:无所用心

坐而论道:

【解释】: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示例】:有些人只会~,而不办实事。

【近义词】:纸上谈兵、徒托空言

【反义词】:身体力行、事必躬亲

不可收拾:

【解释】:收拾:整顿、整理。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示例】: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的地步。

【近义词】:不可救药、土崩瓦解

【反义词】: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细大不捐:

【解释】: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示例】: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

忍气吞声:

【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近义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反义词】:忍无可忍

汗牛充栋:

【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示例】: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

【近义词】: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一诺千金:

【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示例】:夫人而诚~,更无食言也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 穿靴戴帽:

【解释】: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振聋发聩: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近义词】: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器宇轩昂:

【解释】: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久假不归:

【解释】: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示例】: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近义词】:逾期不归、有名无实

【反义词】:完璧归赵

瓢泼大雨:

【解释】: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行云流水:

【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示例】:结构如~,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近义词】:无拘无束、挥洒自如

【反义词】:矫柔造作

风声鹤唳:

【解释】: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示例】: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

【近义词】:草木皆兵

【反义词】:风平浪静

权宜之计:

【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示例】: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

【近义词】:缓兵之计、权宜之策

【反义词】:百年大计

【解释】: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示例】:袁伯珍这一席话,可谓~。

【近义词】:言传身教

【反义词】:空谈快意

舞文弄墨:

【解释】: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示例】:而写碑的人偏要~,所以反面越舞越糊涂。

【近义词】:舞词弄札

【反义词】:目不识丁

正襟危坐:

【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示例】: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和我对话起来。

指手画脚:

【解释】: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示例】: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地批评他们呢?

【近义词】:指手划脚、比手划脚

杞人忧天: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示例】:~,伯虑愁眼。

【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呼之欲出:

【解释】: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示例】:海立山奔,烟云灭没,谓有龙焉,~。

【近义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反义词】:画虎类犬、平淡无奇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释】: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考虑,不究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

【近义词】: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示例】:这些逃难人虽则~,因为一到惠阳就逢到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冷。

一团和气:

【解释】: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示例】:王头领待人接物,~,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近义词】: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反义词】:凶神恶煞、凶相毕露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词】: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萍水相逢:

【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示例】: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惜~,聚首无多日耳。

【近义词】:不期而遇、一面之交

【反义词】:莫逆之交

噤若寒蝉: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饮鸩止渴: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从长计议

门可罗雀:

【解释】:罗:张网捕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示例】: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矣。

【近义词】:门庭冷落、门堪罗雀

【反义词】:门庭若市

谈笑自若:

【解释】: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示例】: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

【近义词】:谈笑风生、神色自若

【反义词】:张皇失措

尾大不掉:

【解释】: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闻风而动:

【解释】: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示例】:这时,“石一歌”也~了。

【近义词】:雷厉风行

【反义词】:纹丝不动

惜墨如金:

【解释】: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示例】:写文章要力求做到~,删繁就简。

【近义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七
《行云流水 举重若轻》

行云流水 举重若轻

——谈“有效学习”的指导

“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一直是我从事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课堂上,教师能做到语言优美流畅,问题设置难易适中、环环相扣,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学生能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充分合作。这样的指导,一定是有效的学习指导,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下面,我就结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不少教师把课文的教学目标只是写在自己的备课本上,学生却不知道。我认为教师在教每一篇课文事都应该把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这堂课我该学什么,有了目标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即为了这目标我必须好好学习。在教《荷塘月色》时导入课文之后,就用ppt给学生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

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不同,它比较具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它可以使我们比较容易地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加我们的信心。因此,目标学习法也是成功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同时,实现学习目标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开始,只有使大小、远近目标有机的结合,才会避免一些无效劳动的发生。

其次,问题设置要科学适中。所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结合文本问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老师会埋怨学生太差,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有时候有的老师问的问题有点傻,无需回答。课堂45分钟很宝贵,所以老师给学生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质量,要有针对性,问题难了,无人能答,等于没问;问题易了,只看课堂热闹,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学到,看似高效的课堂变成了搞笑课堂。比如教《荷塘月色》课文时,几乎所有老师都会问这个问题:“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为导入下文是可以的,如果上来就叫学生来回答,学生又如何晓得。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当我们心里不宁静的时候,我们会怎样来排遣呢?”学生会很快给出许多答案,接着学生会自然探究朱自清是如何来排遣心中的不宁静,朱自清又为什么会不宁静的。带着问题去看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确,这既是有意学习的要求,也是发现学习的必要条件。题学习法就是强调有意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在诵读中领悟课文。到了高中,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诵读课文的少了,老师不读,学生不读,即使老师在范读课文时,总喜欢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诵读课文就像在演唱一首喜欢的歌曲一样,要带着问题去唱吗?用心去读,用情去读,读书的过程,也是教书的过程。学生听读的过程,也一样在享受着文学作品带来的美感。《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结构并不复杂,从不宁静到寻宁静到得宁静在到释宁静,学生很容易把握,而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的美感远不止这些。而要领悟课文的美,不是老师的对课文的肢解,也不是对教辅练习的讲解。而是要师生对课文的反复诵读,语文是读出来的,高考当然靠反复的训练,但如果学生不热爱语文又怎么让他们去专注地训练。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好的指导方法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语文教学的枷锁不只是高考,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只能带着枷锁把语文教好,有高考,语文就不可能完全回归到语文,但作为语文老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就要把自己当成语文。行云流水的课堂,举重若轻的教学,让我们一起去追求,让我们一起去实践。(今天学校突然放假,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远程教育的作业,就匆匆为之。请指导

老师斧正)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八
《行云流水 振笔直遂》

行云流水 振笔直遂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肖旭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不过是一篇绘画题记,却写出了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写出了作者自己与文同的友谊之深,情感之厚;文章看去好像随笔挥写,却是形散神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同,字与可,苏轼的从表弟。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的距离也长。筼筜谷是盛产筼筜竹的一处山谷,在今陕西洋县县城西北五里。洋县在宋代为洋州治所。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到熙宁十年(1077),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筼筜谷偃竹》就是这个时候画的。

作为一篇绘画题记,大多要描述画面的形象,叙说画家作画的过程,交代收藏者的得画经历,总之,不外以鉴赏、考订为主要内容。而苏轼这篇《筼筜谷偃竹》,却不是一般的绘画题记,它实际上是一篇纪念文章,是表现对于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的追怀、悼念,因此就不能不打破一般绘画题记的常规写法。 作者所要追怀、悼念的不是普通的朋友、亲戚,而是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况且这追怀、悼念又是因逝者的一幅《筼筜谷偃竹》的绘画而引起的,所以最好的追怀、悼念,就莫过于充分指出和肯定逝者在艺术上的杰出的创造和成就。这篇文章一开始也就从介绍文同对于画竹的艺术见解落笔。 文同主张画竹之前,必须先对于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再经过反复的酝酿、构思,心目当中隐然形成成熟的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研墨伸纸作画,手不停挥,一气呵成,一幅画竹便创作出来了。这种从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让我们来看看苏轼所作的介绍。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萌,是草木生长的幼芽。蜩,是蝉。蛇蚹,是蛇腹下的横鳞。蜩腹蛇蚹,指竹笋节节环生的形状,好像蝉腹下的条纹和蛇腹下的横鳞。剑拔,形容竹笋脱掉笋壳长成竹子,好像剑从剑鞘里拔出那样挺直。寻,是古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一寻。十寻,只是表示很长、很高,不是实数。这几句是就实际生活

中的竹子来说的,指出竹子从发出寸把长的幼芽开始,就具备了竹节和竹叶,经过竹笋阶段,最后成为耸立几丈高的竹子,它的竹节和竹叶都是在开始生长时就有了。这意思是说,竹子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发展的,不是按不同部位而个别出现的。现实的竹子是如此,在反映现实的绘画中所要表现的竹子理所当然地也应是如此,也就是要注意竹子的完整形象。然而,一般作画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一节一节地添加,—叶一叶地堆叠,是指当时流行的先用细笔钩勒,然后逐层上色的竹子画法。这种画法,依靠添枝加叶的方式而拼凑成竹子,当然显得支离破碎。“岂复有竹乎!”就是说没有完整的竹子形象。与此相反的是水墨画法。“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是说经过平常认真仔细的观察,掌握了竹子的形态和神态的特征,胸中先就有了完整的竹子,实际上是在想象中酝酿成熟竹子的形象,到提笔作画的时候,凝神注视,这竹子的形象就全部呈现在眼前,于是奋笔挥写,毫不间断,照着这样的形象飞快地画去,仿佛兔子突然跃起和鹰一类的鹘鸟突然降落似的,一刻都不停顿,要是稍为一放松,这呈现在眼前的竹子形象转眼就消失了。这里强调的是艺术构思,也强调创作灵感,因而画来的竹子就神完气足,饶有风韵。

文章劈头这一段议论,提出十分精彩的画竹主张。人所共知的“胸有成竹”的著名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但是,议论又不能发挥过多,否则便离开了追怀、悼念逝者的主题。所以下面紧接着指出:“与可之教予如此。”点明被追怀、悼念的《筼筜谷偃竹》的作者文同。是文同这么告诉苏轼的。苏轼也是诗人而兼书画家,他和文同建立了深厚情谊,不只因为是朋友、亲戚,也不只因为彼此的政治倾向一致,还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爱好,他们写文章赠答,用诗歌唱和,而且在画竹方面属于同一流派。文同关于画竹的主张,实际上也是苏轼的主张。苏轼曾在《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诗中描写他在友人家喝酒后作画的过程,“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龟壁。” 意思是说喝下一点酒后,情绪兴奋起来,引起了作画的兴致,好像肚子里生长了竹子、石头,横七竖八地往外冒,非表现出来不可,于是就把它们画在友人雪白的墙壁上。这是在讲 “胸有成竹”,而且有创作冲动,灵感所至,不能自已。苏轼还在《腊日游孤山„„》诗中说过“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认为写诗要像追赶逃犯那样紧急,迅速把眼前景色描绘下来,略有迟缓,景色一消失,就没法描画了。这如同画竹的“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一样,必须善于捕捉形象,并且及时加以表现。其实绘画作诗,原理本来相同,都讲求形

象的气韵生动,而不追求外在体貌的形似。我们以前讲过,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他指出绘画上注重外形相似,这就等于小孩子一般的见识。如果写诗也这么要求,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不懂得诗。画竹的钩勒法,“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就是力求形似,而水墨画法的主张“胸有成竹”,然后—挥而就,则是力求神似,通过竹子的完整形象表现出竹子的神态来。从这些艺术见解来看,苏轼这篇追怀、悼念文同的文章,无异就是一篇文艺短论。苏轼的杂文、小品,往往具有这种特点。

当然,苏轼很谦虚,他说这些艺术见解是文同告诉他的。而且,他还说:“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表示自己虽然懂得了文同所说的道理,但在实践上还做不到。为什么呢?苏轼这样解释:“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这里,“内外不一”与“心手不相应”是一个意思。“内”,指人的意念,心里所想的,懂得了某种道理;“外”指人的意念的表现,即手里所画的,按照理解了的原则去做,把通过观察、构思而形成的形象,再见之于笔墨。想的与做的统一不起来,就是“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其原因在于“不学”,即缺乏锻炼与实践。这就是下文说的“操之不熟”。苏轼紧接着指出:“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有见于中”指内心中有所理解,“操之不熟”,指做起来不能运用如。“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其结果必定是“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平常自以为对某一事物了解得很清楚,但临到做起来时,却完全不能把握着它,忽然什么也没有了。只要“不学”,不实践,做任何事清都会是这样的结果,岂止画竹呢!苏轼在这里讲的实际是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并且提到一般的认识论原理上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是上文“胸有成竹”一段议论的补充与深化,也是一位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着极深造诣的艺术家的甘苦之言。苏轼从自己的方面指出由于“不学”而“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那言外之意,还是在肯定文同的艺术理论的同时,进一步肯定其艺术实践的“操之”甚“熟”,因而得心应手、挥洒如意。文章总是紧扣着追怀、悼念文同这一主旨。所以下面又引用一段旁人赞扬文同的话来加以印证。“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墨竹赋》是苏辙为文同所画的墨竹而写赠文同的一篇赋。赋中以“客”的口吻,举了两个古代技艺高超的的事例来说明文同的精于画墨竹是表观了他懂得事物发展的普遍法则。这两个人,一个叫庖丁。庖,是掌握厨房

事务的人,丁,是这个人的名字。据《庄子·养生主》记载,庖丁善于宰牛,他非常熟悉牛体的骨骼筋脉,拿起刀来分割牛体,声音很好听,动作很好看,既不损害工具,又不花费气力,文惠君看到他的操作,又听了他一番谈话,就领悟了关于 “养生”的道理。另一个人叫轮扁。轮,是用刀斧砍木头制造车轮的人,扁,是这个人的名字。据《庄子·天道》记载,轮扁善于做车轮,他知道怎样运用刀斧来砍木头,但只有自己心领神会,而无法表达出来;依据这样的体验,他认为桓公读的书,上面写的都是古人的糟粕,意思是某些道理只能从亲身实践中才能领会。桓公开始听不进去,后来还是承认他说得对。在这篇《墨竹赋》中,苏辙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来比喻文同,认为文同具有高超的画竹才能,但画竹只是作为寄托,他实际是了解、掌握了事物规律的人。苏轼引用苏辙这几句话,是把文同画竹的得心应手、挥洒如意提到“有道”的高度来认识,而不停留在绘画技巧本身。不过,苏轼还指出:“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因为苏辙不会作画,所以他只能从一般意义上来评论,而苏轼自己也是画家,他除了通过画竹了解文同是“有道”的人以外,还能掌握文同画竹的方法。这里,用“并得其法”一句收结了前面关于画竹的议论。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高度评价文同的画竹主张和画竹实践。下面由“并得其法”引出文章的第二段,叙写作者与文同关于画竹的书信、诗歌往来的故事,进而高度评价文同的画品、画德,并且归到《筼筜谷偃竹》的题目上来。

文章的第二段开始说:“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缣素,是供写字画用的白而细的绢绸。蹑,是用脚踩。口实,即话柄。这几句是说文同对自己的画竹,开始并不很看重,人有请求,就答应为之作画。其后四面八方拿着绢绸请求作画的人脚踩着脚,越来越多,文同便厌烦了,把绢绸投掷在地,说是用来做袜子,表示极端轻视。文人官僚之间把他这件事当作谈话的资料。苏轼通过求画人的“足相蹑于其门”,写出文同画竹的为人们所喜爱和贵重,又通过文同把缣素“投诸地而骂”,写出文同的不肯自居于画匠,以画竹作世俗应酬,沽名钓誉。文同不肯轻易为人画竹,却同苏轼开玩笑,要人们去找苏轼画竹。苏轼是这样叙述的,“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佘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日,‘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冬天,文同在洋州知州任满之后,回到北宋都城汴京。而这时苏轼正在彭城即徐州做知州。文同从汴京写信给徐州的苏轼,说他自己告诉当时的文人,官僚,他的墨竹一派画法,最近传到了彭城。文人、官僚要墨竹的画,可去请求

苏轼。这样一来,做袜子的材料绢绸就集中到苏轼那里去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但由此却可以看出文同与苏轼之间关系的亲密,而且说明了苏轼对文同的精于画墨竹确实是“并得其法”的。苏轼略举文同信后附诗的两句,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鹅溪绢,是鹅溪出产的绢绸。鹅溪在四川盐亭县,那里出产的绢绸洁白、均匀、细致,很适宜于作画。扫取,是挥写而成的意思。寒梢,指经冬不凋的长长的竹枝。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同的墨竹画法:竹子是一挥而就的,即“扫取”,画在短短的一段绢绸上,却具有直节云霄之势,所谓“万尺长”。苏轼也故意跟文同开玩笑,“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意思是画万尺长的竹需要二百五十匹绢绸。当时一匹绢绸大约长四丈。苏轼告诉文同:知道您懒得提笔作画了,那就把用来画万尺长竹的二百五十匹绢绸送给我吧。“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文同承认自己说错了。世间并没有万尺长竹,当然用不着那么多绢绸来画,于是这些绢绸苏轼也就要不到手了。但苏轼硬是要。“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苏轼抓住文同所说的“万尺长”来予以证实,认为世间确有八九千尺长的竹子,你看偏西下落的月亮照着竹竿,那留在空庭中的竹影不就有这么长吗?言外之意是二百五十匹绢绸还是需要的。这样,文同更是答不上来了,便采取近于抵赖的手法。“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他承认辩不过苏轼,但这二百五十匹绢还是不给,要留着购买田地以备自己退休养老。苏轼原先提出不要画竹,只要绢绸,现在文同不给绢绸,可还是给了苏轼一幅画竹。“阅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文章至此点山《筼筜谷偃竹》这幅绘画。两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之间,为了二百五十匹绢绸的进行讨价还价式的调笑,实际上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谈论着画竹的艺术。“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与“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其精神实质完全—一致,都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源与流关系,说明了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说明了诗人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对现实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提炼、集中、夸张、渲染。《筼筜谷偃竹》这幅绘画就是如此,所谓“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因为提到了筼筜谷,自然需要对这个地方作一交代。但苏轼不是孤立地进行介绍,而是由此又描述了文同的一件趣事、雅事。“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文同在洋州喜好种植花木,修建园亭,曾就各处景物逐一题咏,写了《守居园池杂题》诗共三十首。苏轼也逐一和了诗,这就是《洋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九
《行云流水老绣布》

行云流水的意思篇十
《行云流水的武汉》

行云流水的武汉 我想,我们坐在这里来说武汉是最好不过了。

这儿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水带著它的明亮,缓缓汇入进浑浊的长江。入江口的水线十分清晰,两水激荡著状态,是又排斥又交溶的。你细细凝视时,心裏会蓦然地生出感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坐在江堤上,遥看龟蛇两山的行云,倾听长江滔滔的流水。还有白云黄鹤、琴台知音这样美丽的传说和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这样雅致的典故相伴在我们的身边。虽然它们与我们相隔了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可此时此刻,你不觉得它们都近在咫尺麼?诗说,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这诗就站在黄鹤楼上写的。黄昏的这个时刻,读了这样的诗句,不觉得我心你心还有诗心都是相通的麼?

这一切,对于一座城市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使这座城市的韵味绵长,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温暖你的心。坐在这里,我们信手指点,它们便都会从四面八方,从千年万年的时光中,涌来眼前。 当然,我引你来到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是沿著这条大江,来到了这座城市。

那是1957年一个很冷的日子,我的父亲为了参加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带领著我们全家溯江而上,从古都南京迁来了江城武汉。三轮车拉著我们来到一个名叫“刘家庙”的宿舍。这里刚刚建起十六栋红色的楼房。

我们搬入了刘家庙宿舍五栋楼上十一号。这个地址我们用了将近三十年。

我居住的这个刘家庙宿舍在汉口的东北方向,人们管这一带也叫黑泥湖。打起仗来,这里是进入武汉的通道。辛亥革命时,民军就曾与清军在这里打过一场大仗。所以,我小的时候,在这里看到过许多的碉堡,它们颓败地立在路边或树林裏。

因为武汉曾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所以它四周的湖泊星罗棋布。我们宿舍得周边,也到处可见水沟和池塘。它们就是那些萎缩或分解了的湖泊。现在我曾经住过的小楼已经被拆了,四周的湖泊也被填实了。大雨回来时,循著自己的记忆,找不到自己以前流淌的家,就在街上氾滥。而我也跟雨水一样,在这里已然找不到家了。这里的一切都在四十五年间改变了样子。昔日的田园风光早已不在。我住过的那一幢幢红色的楼房,都已拆毁。当年的年轻的意气风发的邻居妈妈们,业已老态龙锺。岁月虽然改变著环境,但它更著力改变著的是人的容颜。环境可以一天天地新起来,而人们却只能一天天的老下去。重新返回这里,我心裏多多少少都有些惆怅。

说实话,我的父亲非常不喜欢武汉。他对这座城市的牢骚从来不曾间断过。武汉太脏了,武汉太热了,武汉太俗了,武汉人太凶了。父亲在武汉生活了多少年,这些话就在他嘴裏说过多少年。

父亲每天都骑著自行车沿著这条马路上班。他工作的机关当年叫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父亲是这里的工程师。这座红色的办公楼当年我们叫它为“老大楼”。父亲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是在这幢楼裏度过

的,但他却并不快乐。政治运\动的颠簸使他永远处在不惶恐安之中。1972年,他猝死在这里。这是机关的俱乐部,对外又叫长江电影院。父亲为何而死我就不说了,因为说起来则又是一个国恨家仇的故事。需要说的是父亲至死都没有爱过武汉。

我为了父亲在武汉的日子写过两部小说。一部是长篇,是写父亲活著时的状态,书名叫《乌泥湖年谱》;另一部是中篇,是写父亲死时的过程,它叫《祖父在父亲心中》。这座机关大院和这家电影院都在我的小说中出没,它们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裏,永远不会消失。 我读书的小学在著名的二七纪念馆旁边。我在这里从幼儿园、小学一直读到初二,总共呆了九年。我们的校园很大。有好几处果园,那是我们最珍视的地方。我少年时代所有的痛苦和欢乐几乎都在这里发生。我在这里最风光的事是小学二年级我便加入了学校的火炬艺术团。我是全团最小的一个舞蹈演员。我跳舞一直跳到了初三,然後改学了扬琴。我在学校裏基本上是个名人。在课余时,我们经常到二七纪念馆去玩。那裏的松柏郁郁葱葱,走到近处,我们就无法嘻闹。 二七大罢工,是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上小学的时候,我见过许多亲自参加大罢工的人。他们对我们讲述林祥谦和施洋的故事。那些英雄的往事,曾经让我热泪盈眶。

不记得是几年级了,我和几个同学埋了一张纸条在二七纪念馆中央一个最大的柏树下,纸条上写著我们的理想,大家相约二十年後再找出这纸条,看看自己的理想实现了没有。我不记得我在纸条上写下的是什麼,我只记得少年时代的我最想当的是一名解放军记者。这个

理想看来也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了。

二十年早就过去了,我们没能回来找那张纸条。

二七纪念馆也搬离到了别处。大柏树亦不见踪影。我就读的新村小学,後来改名叫作林祥谦学校,现在又改了回来。只是英雄们还活在我们心中。当年那些老工人讲解罢工过程的神态,在我心裏依然清晰可见。

对于武汉来说,长江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从武汉穿心而过。它在龟山脚下挟带著汉水一起,将武汉的地面流切割成为三个大镇:汉口、武昌、汉阳。汉口在北岸,它是著名的商业大镇,大的商场都在汉口,当年武昌的人买件衣服都得搭著船到汉口来买;武昌是文化镇,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集中在武昌;汉阳则是工业镇,武汉最老的工厂都在汉阳。这样的格局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划分的。三大镇皆临江而立,随江流而曲折。因为这个缘故,武汉人是没有什麼东南西北的方向感的。徜若有人问路,武汉人的问答多半都是“往上走”或“往下走”。上,便是指长江上游方向,下则是指下游方向。江水对武汉人的影响深刻到了骨髓,既便是人们随意的一指,也无不透视著水流的意味。武汉人的性格也就有点像水流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而散漫。 武汉不像北京南京西安曾为国都,因而它也从未成为过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它自古便是商业都市;可它偏偏它又不像上海广州天津一样,它们虽然也是商业城市,可却因为临近海岸,受西方文化熏染深重,武汉地处内陆深处,洋风一路吹刮到此,已是强弩之末。所以

武汉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本乡本土的味道,它和弥漫在市井的商业俗气混杂一起,便格外给人一种土俗土俗的感觉。 但幸亏有了长江。是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这股大气,或多或少冲淡了武汉的土俗,它甚至使得生长於此的武汉人也充满阳刚。他们豪放而直爽,说话话高声武气,颇有北方人的气韵。

是长江使武汉这座城市的胸襟变得深厚和宽广;是长江给武汉的文化注入了品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长江,塑造了武汉人的性格。这些武汉人中,也包括我。

我的三个哥哥都喜欢横渡长江,他们常常带著一个汽车轮胎便在江水裏游来游去。从江北游到江南,曾经也是我的一个梦想,记得读高中时,学校参加市裏组织的横渡长江活动,我立即报了名,可惜那一年,我们学校没有女生名额,於是,横渡长江便成了我一个永远的梦想了。我常常想,我对长江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仿佛根本不需要说,这份热爱就一直在我心裏生长。

所以我觉得武汉市要是没有长江没有汉江,没有两条大江的话武汉市就没有什麼味道了,就少了,至少就少了很大很大的味道,一半以上的味道都没有了.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武汉,我就喜欢这两条大江从城市裏穿过.那种感觉你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

其实,武汉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是人进水退的历史。 武汉人外战江洪,内战湖涝,经年已久。这场斗争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与水争地,在水中筑土为墩,所以武汉遍布以墩为名的地址;遇水架桥,水退过後,地名尚在,所以武汉也满是以桥为名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89646.html

    【行云流水的意思】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