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名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行善的名言篇一
《一 行善积德名言》

一 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魏书·任城王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

天道无亲,惟德是授。——《国语》

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书经》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三国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章句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治家格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孝者,人道之至德。——孔子

人生不能等的两件事,一是孝顺,一是行善。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增广贤文》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 贫者而好施,其功德倍于富者。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隐恶而扬善。——《中庸》

善的标准:对他有利是善。对己有利是恶。

吃亏是福。

见善如渴,闻恶如聋。——《明心宝鉴》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张衡

终日言善,不如行一善。——叶美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但日有所损。

——《明心宝鉴》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人之百年,犹如一瞬。——王勃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增广昔时贤文》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名贤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增广贤文》

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龙舒增广净土文》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黄泉路上无老少。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舍得是一种哲学,舍得是一种大智慧,舍得是一种胸怀,舍得是一种境界。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

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慧远大师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依法不依人。

立志高远: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正己化人,看破放下,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再入娑婆,普度众生。

行善的名言篇二
《积德行善格言辑录&励志佳句》

积德行善格言辑录 [/B]

铜梁山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书》)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城隍庙对联)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

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同上)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同上)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

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同上)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

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了凡四训》)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同上)

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同上)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

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同上)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夫血肉之身,尚然

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同上)

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同上)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

闲己之邪。(同上)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

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同上)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

现福;吾何可以不惧?(同上)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

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同上)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

即为曲;皆当细辨。(同上)

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同上)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

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同上)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

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同上)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同上)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同上)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同上)

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同上)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

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同上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六事箴言》)

克勤小物最难。(同上)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士为德,贱以忘势为德。(同上)

陈继儒曰:“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度。”同上)

熊勉庵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未到处常存好心。”(同上)

积德累功,莫若居官为易。所谓顺风之呼,响应自捷,往往有一善可当千百善者。(同上)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之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同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围炉夜话》)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同上)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同上)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同上)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当须自信。(同上)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同上)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同上)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迂言百

则》)

人人说好话,个个听好语,不道不善言,不说不实话,这样好话连连,净语绵绵,是非人

我即可免!(大方光网站)

向善向贤的美德,人人皆有。善学者能以“见贤思齐”来勉励自己,以“见不善如探汤”

来惕励自己!(同上)

作恶,不必形于外,举凡内心起了恶念,就已经是为恶了!更何况有心去造恶!(同上)

礼赞善事,善益加善;张扬恶事,恶益加恶。常说善语,与人和气,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

的距离。(同上)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

随之。」此诚至理也夫!(《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则为圣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是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同上)

训曰: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

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同上)

心命歌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格言联璧》)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同上)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已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已之过。(同上)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已不是,万善之门。(同上)

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同上)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姓耕之有余。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

点,子种孙收。(同上)

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

说几句阴骘话,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同上)

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

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

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

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同上)

作践五谷,非有奇祸,必有奇穷。

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同上)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说苑》)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同上)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同上)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同上)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

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同上)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戒

之慎之。(同上)

圣人之立教,欲人为善而已。其不能为者,则诱掖以成之;不肯为者,则驱策以迫之,于是乎刑赏生焉。能因慕赏而为善,圣人但与其善,必不责其为求赏而然也。能因畏刑而为

善,圣人亦与其善,必不责其为避刑而然也。(《草堂集》)

好色者必病,嗜博者必败,劫财者必诛,杀人者必抵,此中之消息微矣。其间功过互偿,

或以无报为报,罪福未尽;或有报而不即报,毫厘比较,益微乎微矣。(同上)

虎不食人,惟食禽兽。其食人者,人而禽兽者耳。大抵人天良未泯者,其顶上必有灵光,虎见之即避。其天良澌灭者,灵光全息,与禽兽无异,虎乃得而食之。勉修善业,当有后

福。(同上)

忠孝节义,感天地、动鬼神。(同上)

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公是公非,幽明一理。(同上)

夫因缘,无无故而合者也。大抵以恩合者必相欢,以怨结者必相忤。又有非恩非怨,亦恩亦怨者,必负欠使相取相偿也,如是而已。虽然,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故释迦立法,许人忏悔。逆来顺受,尽其在我,而不问其在人。庶几可以挽回乎?信心行持,无不有验。

(同上)

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祸以恶积,非可禳也。苟能为善,虽不祭,神亦助之。败理乱常,

而渎祀以冀神佑,神其受享乎?(同上)

行善的名言篇三
《“行善”格言320句》

“行善”格言320句

“行善”格言320句柳岸钓客

善言名句精选(320句)

2012年1月5日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善,德之建也。——《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母氏圣善。——《诗经》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上善若水。——《老子》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隐恶而扬善。——《中庸》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中庸》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兼则善矣。——《墨子》

、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

、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墨子》

、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墨子》

、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墨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鸡鸣而起,孳(z)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积善成德。——《荀子》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荀子》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荀子》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荀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j)。——《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qio)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善者必胜。——《吕氏春秋》

、行义则人善矣。——《吕氏春秋》

、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吕氏春秋》

、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

——《吕氏春秋》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吕氏春秋》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西汉)《孔子家语》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西汉)董仲舒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西汉)董仲舒 、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西汉)刘安《淮南子》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善不可以伪来。——(西汉)刘向《说苑》

、闻善必躬亲行之。——(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不可不听也。——(西汉)刘向《说苑》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得道,为恶者失道。——(西汉)刘向《说苑》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西汉)刘向《说苑》

、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西汉)刘向《说苑》

、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西汉)刘向《说苑》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西汉)刘向《说苑》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西汉)刘向《说苑》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西汉)刘向《说苑》 、使人乐善而好施。——(西汉)司马迁《史记》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西汉)司马迁《史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西汉)扬雄

、人情有不教而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西汉)王充

、论人之理,定有善有恶。——(西汉)王充《论衡》

、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有下也。——(西汉)王充《论衡》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东汉)王符《潜夫论》

、善,吉也。吉,善也。良,善也。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悌,善兄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育,养子使作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美,美与善同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东汉)蔡邕

、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东汉)蔡邕

、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东汉)荀悦《申鉴》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东汉)荀悦《申鉴》

、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治矣。——(东汉)荀悦《申鉴》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三国)姚信 、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三国)姚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三国)曹丕《意林》

、君子以善恕成仁。——(西晋)陈寿《三国志》

、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大义。——(西晋)陈寿《三国志》

、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西晋)陈寿《三国志》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西晋)陈寿《三国志》

、人心安则念善。——(西晋)陈寿《三国志》

、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后汉书》

、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晋)傅玄《傅子》

、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惧。——(晋)傅玄《傅子》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百人持善,则百人和睦。——(南北朝)何尚之

、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南北朝)何尚之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吴兢《贞观政要》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唐)吴兢《贞观政要》

、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唐)吴兢《贞观政要》

、子能忠孝则善矣。——(唐)吴兢《贞观政要》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世之善恶,俗之薄厚,皆在于君。——(唐)吴兢《贞观政要》

、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唐)吴兢《贞观政要》

、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唐)吴兢《贞观政要》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唐)吴兢《贞观政要》 、当思善始令终。——(唐)吴兢《贞观政要》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王梵志《结交须结善》

、勿恃己善,不服人仁;勿矜己艺,不敬人文。——(唐)皮日休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北宋)林逋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致远者不近利,近利者难致远。——(北宋)林逋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北宋)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北宋)欧阳修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北宋)欧阳修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北宋)欧阳修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李觏

行善的名言篇四
《曾国藩格言名言_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格言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成就大事业的榜样,堪称近代圣贤。他总结一生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要成就大事业,你就必须志向远大、行善积德。所以,曾国藩时刻告诫家人,多做善事、救助贫困等,所以曾国藩整个家族得以旺盛发展。行善积德,不仅让一个人家庭幸福、成就事业,而且会让一个人开心快乐、心想事成。你要经常反思,你做了多少善事?.....

---- 诸葛长青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毛泽东、蒋介石,都很崇拜一个湖南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己奋斗之外,与他祖辈行善积德离不开,曾国藩祖上原本世代务农,没有显达之人。后来,他的祖辈们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所以才有了曾国藩的事业成就。

很多人询问曾国藩,你为什么有如此成就。曾国藩说,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奋斗罢了。而祖辈积累的福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行善积德十分重要。

诸葛长青建议大家认真看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格言,他的一生,只不过是行善积德、勤奋修身、妥善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罢

了。所以,只要行善积德,你就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每天你都要反思自己,行善积德了吗?

诸葛长青认为,行善积德可以让你积福报、有智慧,有了福报、智慧,你还能不成功吗?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积德罢了。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诸葛长青:一个人必须有志向、有目标,必须行善积德,否则,你这艘船要行驶到哪里去呢?你这艘船如何安全行驶呢?) ● 君子养心以静。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旁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动,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子也把修身当做人生第一要务)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的唯一靠山就是多行善积德)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一世,当谦虚谨慎、不可张狂,否则必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杂乱之中)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曾国藩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人皆有优点缺点,要多看别人长处、少看别人短处。)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诸葛长青:忠孝仁义,符合天道,所以能长久)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行善事,当默默行动,不可张扬,一旦张扬,那么你就失去了功德)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当以谦虚谨慎为本,不可以骄傲自大)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诸葛长青:大丈夫当胸怀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诸葛长青:知足常乐)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曾国藩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诸葛长青:什么人最有能力最具威慑力?那就是至诚之人)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诸葛长青:上天于让一个人有成就,一定会全面考验他,一定会用种种事情磨练他,能够承受磨练,进而继续奋斗的,必定成就大事业)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千万不要骄傲)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曾国藩(诸葛长青:拜师学艺家朋友,应当与贤德之人、高雅之

行善的名言篇五
《曾国藩格言名言_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格言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积德

曾国藩,成就大事业的榜样,堪称近代圣贤。他总结一生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要成就大事业,你就必须志向远大、行善积德。所以,曾国藩时刻告诫家人,多做善事、救助贫困等,所以曾国藩整个家族得以旺盛发展。行善积德,不仅让一个人家庭幸福、成就事业,而且会让一个人开心快乐、心想事成。你要经常反思,你做了多少善事?.....

---- 诸葛长青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毛泽东、蒋介石,都很崇拜一个湖南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曾国藩的成功,除了他自己奋斗之外,与他祖辈行善积德离不开,曾国藩祖上原本世代务农,没有显达之人。后来,他的祖辈们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所以才有了曾国藩的事业成就。

很多人询问曾国藩,你为什么有如此成就。曾国藩说,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奋斗罢了。而祖辈积累的福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行善积德十分重要。

诸葛长青建议大家认真看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格言,他的一生,只不过是行善积德、勤奋修身、妥善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罢了。所以,只要行善积德,你就会成就一番大事业。每天你都要反思自己,行善积德了吗?

诸葛长青认为,行善积德可以让你积福报、有智慧,有了福报、智慧,你还能不成功吗?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无非是祖辈积德、自己积德罢了。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诸葛长青:一个人必须有志向、有目标,必须行善积德,否则,你这艘船要行驶到哪里去呢?你这艘船如何安全行驶呢?)

● 君子养心以静。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旁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动,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子也把修身当做人生第一要务)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的唯一靠山就是多行善积德)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一世,当谦虚谨慎、不可张狂,否则必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杂乱之中)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

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曾国藩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人皆有优点缺点,要多看别人长处、少看别人短处。)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诸葛长青:忠孝仁义,符合天道,所以能长久)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行善事,当默默行动,不可张扬,一旦张扬,那么你就失去了功德)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当以谦虚谨慎为本,不可以骄傲自大)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诸葛长青:大丈夫当胸怀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诸葛长青:知足常乐)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曾国藩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诸葛长青:什么人最有能力最具威慑力?那就是至诚之人)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诸葛长青:上天于让一个人有成就,一定会全面考验他,一定会用种种事情磨练他,能够承受磨练,进而继续奋斗的,必定成就大事业)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藩(诸葛长青:人生千万不要骄傲)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曾国藩(诸葛长青:拜师学艺家朋友,应当与贤德之人、高雅之士相交,这样,你的智慧、人品都会得到提升,反之,必然混同一般人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曾国藩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曾国藩(诸葛长青:办事情、劝别人,要注意分析情况,非则就会事倍功半、贻笑大方。譬如劝人行善,一三次为准,再谈,即是多矣)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诸葛长青:办事情当稳重

安详,不可急躁)

行善的名言篇六
《关于善的名人名言》

1.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2.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莎士比亚

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杨万里

4.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培根

5.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 莎士比亚

6.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毕士安传》

7.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罗曼·罗兰

8.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9.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卢梭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11.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 高尔基

1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13.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 罗曼.罗兰

14.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卢梭

15.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 马丁.路德

16.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 哈代

17.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莎士比亚

18.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米列

19.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 泰戈尔

20.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

2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22.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23.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布尔沃一利顺

24.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 列宁

25.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福楼拜

26.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27.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28.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29.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 扬雄

30.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

31.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罗佐夫

32.我爱你是因为你有一颗仁慈的心,而不是由于你的学识。 —— 戴维斯

33.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得分明。—— 乔叟

34.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35.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哈·纪伯伦

36.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雨果

37.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 巴尔扎克

38.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 巴尔扎克

39.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40.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马克·吐温

41.但唯有善良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 培根

42.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 萧伯纳

43.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44.惆怅隶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凡,但毕竟非善良之辈。——刘心武

45.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 司各特

46.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融,相辅相成。—— 列夫.托尔斯泰

4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48.人类中凶恶的人比最凶恶的动物还凶恶。人类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动物还善良。—— 郑渊洁

49.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50.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

51.大量善行可能出于严厉,更多的是出于爱,但最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无偏见的公正。——歌德

52.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

53.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莎士比亚

54.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生活和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

55.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56.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 卢梭

57.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

58.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周国平

59.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 列夫·托

60.对于心地善良地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纪德

61.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毛姆

62.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王蒙

63.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 陀思妥耶夫基

行善的名言篇七
《关于友善的名言》

关于友善的名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仁人无敌于天下。 ——(中国)战国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中国)清 龚自珍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

——(中国)巴金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中国)清 龚自珍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中国)晋 陈寿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国)雨果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英国)培根

善良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行为。 ——(法)罗曼 •罗兰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国)罗索

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 ——(苏联)高尔基

爱,能使世界转动。 ——(英国)狄更斯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俄国)契诃夫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美国)爱因斯坦

只要你们纯洁、诚实、总代表勤勉,多替别人着想,一生的成功就有把握。 ——(美国)马克 •吐温

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 ——(法国)雨果

书需巢,蛛需网,人需友情。 ——(英国)布莱克

谁要是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谁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快乐。 ——(法国)罗兰 •罗曼

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去谋幸福。 ——(苏联)高尔基

应当地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地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希腊)伊索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国)雨果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英国)培根

善良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行为。 ——(法)罗曼 •罗兰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国)罗索

行善的名言篇八
《关于“善良”的名人名言》

关于“善良”的名人名言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巴尔扎克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梭

·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布尔沃一利顺

·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奥勒利乌斯

·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当一个人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高尔基

·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罗佐夫

·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马克·吐温

行善的名言篇九
《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不可不弘,恶不可不去。

食可养身,书可养智,静可养心,善可养德。

一丝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以行养善,以善养德,以德养品,以品养性,以性养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10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