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一
《姐弟情深》

什么是幸福

我的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让我兴奋,虽然每天都要上班,妻子也曾埋怨我,月子里也没请几天假,但我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别耽误了孩子们。不管怎么忙,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儿子。

虽然每天我和妻子都很辛苦,但看到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尤其是现在儿子不但会笑,而且不停的冒话,就更加的惹人喜爱了。想想出生时的情景,还真让人有些担心,别的没什么,就是呛奶呛的厉害,呛一次半天喘不上气来,可真让人捏了一把汗。现在有时也呛,但孩子必定大点了,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只要细心看管,就会安然自得。

都说现在的孩子有个性,不愿让妈妈生老二,可我家的闺女却不一样,没出生时天天盼着出生,那种急切的心情连我都无法理解。现在能体会到闺女当时的心情,她是那样的喜欢小弟弟,上学走时要看一眼,放学回来书包一放就要抱小弟弟。有时还真怕闺女抱不了她小弟弟,现在看来是多余的了,可以说抱的姿势比我都好。闺女只要接近小弟弟,就会偷偷的亲上小弟弟几口,这让我和妻子都很安慰,真希望长大以后,姐弟俩还能亲情永在。

生活在一天天的继续着,儿子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当父母看到两个姐弟是那么的依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有人要问我什么是幸福,我会激动的说,我们虽然并不富有,但我们的精神却很充实,因为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二
《姐弟情深》

《姐弟情深》姐弟情深 舒兰十七中学 七年三班 姜哲沅 今天,我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有一个小孩今年15岁,他叫韩渺,从4岁半开始,用他稚嫩的双肩把他的姐姐从小学背到了高中,足足背了10年,行走了2万里的路,也背出了他和姐姐希望的路。 在小学的时候,不论冰雪交加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他始终坚持不懈,一如既往的背着他的姐姐上下学,远在外地的表姐知道了,表姐就送他们一个礼物,这个礼物让他们姐弟俩欣喜若狂,这个礼物就是轮椅一用就是10年。 韩渺的姐姐上初一是,因为班级在三楼,所以弟弟每天都要上下100多个台阶,就这几层台阶不知道流下了韩渺多少汗水。最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高中录取。 上高一的时候,妈妈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连吃带住,加上其他的费用,让他们俩一起上学,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上一个,当妈妈忍痛告诉他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姐弟俩第一次发生了一个激烈的争吵,这时他们俩都梦寐以求的理想,但为了姐弟的同胞情谊,有甘愿放弃,姐弟情深,令人心酸、感动。正在这时老师们来了,学校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的姐姐免费上学,他俩抱头痛哭,是高兴、幸福、感激的泪。 校园里从此又有了姐弟俩相依相伴的身影,构成了校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他们怀着对生活的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也相信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回报社会。姐弟情意永存……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三
《姐弟情深,永远》

姐弟情深,永远

打开记忆的阀门,任感情的洪水肆虐,心中泛起的却是涟漪。

在孤独落寞时,认识了开心的你。开学那天站在美丽的校园里举目四望,全是陌生的脸,来自大山的我能够来读书已是不容易的了。更何况因为中考的失误,走进了这所普通的高中,昔日的好友不知在哪里漂泊。在陌生的班级中我认识了你――天使。在众多的好友中,我欣赏你的那天使一样的性格。

在心如止水的日子,我获得了珍贵的友谊。在掀起一阵任干兄妹的风气里,你成了我唯一弟弟。我很珍惜这份友谊,因为我知道人与人的相识是十万分之一,然而相知却是十亿分之一。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很开心,因为你的天真,快乐,给我曾经受伤的心以安慰。记得那次南漳之行,我发誓今生只会有你这一个弟弟,我想友情的最高境界莫非如此(对不起,读者,我不想讲述那个故事),它让我懂得了夏紫薇对小燕子所说的“欢乐与共,患难相持”。然而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你对我异常的冷漠,我不懂。

分班的现实无法逃避,面对你我无法选择?我知道你读理科,我也想读理科。可是?那段时间的冷漠——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离开你,唉,或许吧!所以我选择了文科。

分班不是别离,然而我们――一直你都离我很远,见面了你总向没看见我一样,当你转过去的那一刹那我很伤心,我不知道我在你心目中是否存在?原谅我,我不得不怀疑,当让你选择时,你选择了后者――不当我的弟弟,我不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我不相信我们如此无缘,网友告诉我说,缘分属于你,只要你执着,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何必强求呢?我不知道在这份缘分中我是在执着,还是强求?向我们这样十七八岁的孩子,朋友的关系怎么说呢?一位哲人说:比朋友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这句话很金典,大概我们也是吧!当然我很怨恨你,那不是恨。这几天以来我一直在想曾经的点点滴滴,我试图去维护这友情,然而这一切却是徒劳。我撕掉那个准备送给你做生日礼物的摘抄本时,我心在滴血,我太看中这缘分了。从小我都相信缘分,无缘之人是不会相识相知的,我们是吗?我知道你也很伤心,今天的结局谁也不愿意看到,我身边的人与我是没有好结局的,为什么你不是一个意外?为什么最先离我而去的却是我最亲近的人,是你,你说,你希望我离开你以后能更加自由,快乐?难到我所追求的自由,快乐是寂寞吗?

在无依无靠的今天,你在哪里?我依然希望你出现在我眼前,你会吗?到此为止吧!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四
《姐弟情深》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五
《第十二课姐弟情深(词语)》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六
《姐弟情深》

以此文表达对姐姐王素珍、姐夫沈步云的深深敬意。——致敬人 王军志

姐 弟 情 深

——略记姐姐助弟就学往事及其他

王军志 忆记于2013年10月

姐姐王素珍,不仅是令我尊敬的姐姐,还是帮我完成学业、获取知识的铺路人、引路人。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屈指算来,姐姐今年(2013年)已76岁,小弟军志(原名均支)亦66岁。回想40多年前在姐姐身边九年读书的岁月,一幕幕往事在眼前闪过,一波波情愫在胸中荡漾。浩浩往事如今难以尽述,只能挂一漏万地略述几个片段。

姐姐含辛,助弟就学达九年

人的一生有多种需求,但最重要的需求是学文化、长知识;人的每个求知环节皆为重要,但对我来说,中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我在这一阶段打下的文化基础成为后来安身立命的本钱,而这段求知之路,是在姐姐以及后来成为姐夫沈步云的帮助下走完的。

1959年至1967年,我在姐姐身边读完从高小六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全部课程,高三课程虽因文革没有循序渐进地就读,但仍在学校革命式的学习,而被教育部门认定为高中毕业生。

我所以在姐姐身边读书,是因为我们家庭情况的特殊:当时,我们家在贫穷的滨海县农村,全家母子五人,长兄和姐姐已在外工

作,二兄正读高中,家中只剩下体弱年高的母亲和读农村小学的我。姐姐不忍心小弟学业受到耽误,便主动承担起接小弟出来读书的重任。

姐姐接我出来读书时,正值23、4岁的青春年华,这本是穿花裙、打长辫、看电影、逛马路的浪漫时光,但姐姐却不能尽享,因有小弟读书在身旁。

我在姐姐身边读书期间,正是我们国家与社会纷乱的时期:整风反右、大跃进的高烧尚未退去,人民公社、全民大食堂的影响还在蔓延,"三年灾害"危害甚为猛烈,文革风潮导致全国停课、停工、停产。一波接一波的运动和高潮,使全民迷盲,我们这些学生也成了命运多舛的一代。不过,我还算幸运,是姐姐使我减轻了受难,帮我完成了关键的学业。

姐姐承担小弟读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用钱、吃饭、居住、读书开销,当然还有穿衣、治病等问题。当时姐姐的月工资不足30元,后来虽然有所增加,但也相当微薄。这一点钱不仅我们两人开销,还时不时地寄钱回家给母亲,可见花钱是多么拮据。至于住房,我刚来时,姐姐和工友们住的是集体宿舍,她便商请同乡刘吉元帮忙,让我与他同住(同床)。后来姐姐为了我读书,亦酝酿成家,便在镇北的公路南侧租房居住。后来江东出生了,母亲亦被接出来了,又先后搬至镇南贝壳厂、发电厂等处。

说到吃饭,更是不堪回首。姐姐接我出来读书时,已设法将我的户口转成城镇户口,所以开头大约半年,我们按计划吃两份粮,还能勉强吃饱。但“好景”不长,在国家大幅压缩城镇户口的政令下,姐姐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执行,只得将我的户口重新转回农村。这么一来,我们姐弟俩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无奈之下,姐姐将她的

口粮省下一半甚至大半给我吃。在粮食最紧缺时,每个城镇户口一天只供应一两粮,而且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一人口粮两人吃,整天饥肠辘辘也只得忍着,我们姐弟得胃病自然不可避免了。在这种情况下,姐姐总是舍不得我,其实她比我还饿,因为她常常设法让我多吃。

对于这些困难,姐姐别无它法,只得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艰难支撑着。她尽管负担沉重,却将艰难深藏心底,表面显得很坦然甚至很乐观,不想让我看出来。后来我长大了经事了,常常思量,姐姐助我就学的九年,可算是坚强“抗战”的九年。

重情人身后有位豁达人。姐姐能持久地助弟读书,离不开后来成为我姐夫沈步云的支持。他出身贫寒,年幼丧母,先学徒,后参军,是一位从风雨中走出来的人。他性情豁达,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将姐姐的助弟行为视为美德,以致尽力相助。

弟看姐姐,工作才艺人缘好

姐姐当时在东台县三仓轧花厂工作。东台县(后为东台市),濒临黄海西岸,当年是盐城地区第一强县,棉花生产与加工占据该县经济大半壁江山。

三仓镇位于东台县东部,是水陆交通便捷的重镇。该镇境内一厂一校颇具影响。一厂,是三仓轧花厂;一校,是三仓中学。三仓轧花厂是东台县域内屈指可数的棉花加工大厂之一。它建在三仓镇但并非镇属企业,而是由县商业局管理的县直属企业。该厂不仅在三仓镇是最大的企业,即使在东台县东部地区也是响当当的大厂,其厂区占三仓镇的三分之一。三仓轧花厂对于三仓镇来说,好比宝钢集团于上海市。

三仓中学,当时是东台县五所重点完全中学(高中部+初中部)之一,也是东台县东部的“最高学府”。

姐姐在三仓轧花厂先是工人,后来工作岗位变动,成为上级派驻在工厂的检验站(所)的检验技工。

在她们的工作室内,陈设着烘箱、天平、显微镜、卡尺等各种仪器仪表,尽管厂区内机声轰鸣,棉絮飞扬,但她们的工作室内却整洁安静。我在读书之余常去看她们工作,感到她们工作很神圣。她们身穿白大褂,手操仪器仪表,精心地检测着棉花的水分、杂质、纤维长度等。如果用一丝不苟、分毫必校来比喻她们的工作并不为过。她们好比"棉花法官",由她们最终判定棉花的质量和等级。她们服务的是工厂,但代表的是上级检测机构。

姐姐在工厂知名度很高,凝聚力很强。在她身边聚拢着许多从四面八方来工厂的工友,如陆胜西、秦美芳、顾乃秀以及后来成为我二嫂的蔡应芳等,另外还有一批来自家乡的乡友,如徐强、刘吉元等。

她之所以人缘好、知名度高,是因她性情率直,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又是厂里早期的女共产党员。她还能说会唱,不仅会唱家乡的淮剧,会唱许多电影插曲,还会演话剧,是工厂的文艺骨干。当时厂里排演话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她扮演的是女主角银环。

姐姐有这样的好人缘和影响,我在她身边也就受到她工友们的爱护,享受到许多快乐。

钢不是一时炼成的。姐姐20岁前在家乡就颇具影响。她当时已具初中文化,经常参加县乡文艺汇演,又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加之家境所迫,早就闯荡社会,是这些经历磨练了她,塑就了她。

诸多往事,弟弟铭记在心头

往事之一:为弟学业弃读大学。姐姐因工作表现出色,是共产党员,又有较好的文化基础,被组织确定为培养对象,选派去南京读大学。这种天大的好事放在别人身上肯定兴奋无比,但此时的姐姐却陷入难言的痛苦之中,思想斗争异常激烈:读大学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况且是组织选派、公费培养,显然是件好事。但转念细想,若自己去深造了,就意味着小弟的学业中断了。她艰难权衡后,最后放弃了读大学。就这样,姐姐为了弟弟的前途止步了自己的前途。

往事二:请假备瓜助弟考初中。我小学毕业后报考三仓中学初中部,姐姐对考试尤为重视。考试那天,她特地请假,在紧挨考场的租赁屋等候。我考完试回来后,看到桌上已切好西瓜、倒好凉开水。她问我考得怎样?我告诉她考得很顺手,她很开心。不久考试结果公布了,我以算术100分、国语95分成绩被录取。为此姐姐高兴了好几天。

往事之三:报考高中随弟所愿。我初中毕业了,在报考高中选择上,当时我有意报考东台中学,因为东台中学是全县五所重点中学中的佼佼者。不过,若考取东台中学意味着姐姐的负担更重,但姐姐尊重我的选择,未加阻拦。正在我犹豫难决时,母校三仓中学派老师劝我报考本校。此时我想,既然母校挽留,表明我受到学校重视,而且在三仓中学读高中,还可减轻姐姐的负担,于是决定报考母校。结果以高分被录取,入学后还担任了班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部长。对我在学校的这些进步,姐姐很高兴,经常在她的工友面前夸奖,给我鼓励。

描写姐弟亲情的语录篇七
《第十二课姐弟情深(8-年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20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