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语录思想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一
《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有要战斗力,精神要十足!→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3、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4、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5、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称之为“五行”,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6、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7、集中指挥用于打死猪,分散指挥用于打野猪。→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8、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9、我们打仗,就是要先捡软的打。你要先打硬的,打不下来,结果那些软的也变成硬的了。先打软的,软的消灭了,结果那些硬的也变成软的了。→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0、牛牴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1、敌人要一个一个打,先打掉一个,再打掉另一个,然后再打掉第三个。→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2、勇敢的战士不惧怕任何困难,训练场上汗水流得再多,不过是几滴水,比起在战场上流血,那是多么微不足道!→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4、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伸?→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5、切不可教条主义的按本宣科。→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6、治军必先治校。→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7、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结果一个都抓不到。你拿一只手去捉一个跳蚤,就会把它捏得粉碎。→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8、打蛇要先打头,一下子致它于死地。→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9、对付敌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牵牛‟„宰牛‟,不要„顶牛‟。因为„顶牛‟是消耗战,是不聪明的战术。假若和敌人牛抵角,最多也不过是把敌人打退而已。而战术的全部结晶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0、不管马蹄子甩得多厉害,终属„黔驴之技‟,免不了被老虎吃掉。→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1、尊师重道,虚心学习。→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2、要以我们的重点对付敌人的弱点。牛抵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3、思想斗争的开展是培养正气压倒邪气。→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4、那些欺压彝民的汉人,也是红军的敌人,我们结义是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5、为人民立功,光荣得很。→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二
《刘伯承名言警句》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三
《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2、有要战斗力,精神要十足!→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3、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4、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5、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称之为“五行”,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6、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刘伯承经典名言语

7、集中指挥用于打死猪,分散指挥用于打野猪。→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8、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9、我们打仗,就是要先捡软的打。你要先打硬的,打不下来,结果那些软的也变成硬的了。先打软的,软的消灭了,结果那些硬的也变成软的了。→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0、牛牴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1、敌人要一个一个打,先打掉一个,再打掉另一个,然后再打掉第三个。→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2、勇敢的战士不惧怕任何困难,训练场上汗水流得再多,不过是几滴水,比起在战场上流血,那是多么微不足道!→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4、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伸?→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15、切不可教条主义的按本宣科。→刘伯承经典名言语录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四
《刘伯承军事思想撮要》

刘伯承军事思想撮要(一)

刘伯承元帅一生军事著述颇丰,重要著作已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作战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最具特色的应当是游击战的基本战法、运动战的集中歼敌、敌进我进、利害变换线以及进攻中的钳制和突击这样五个方面。

一、游击战的基本战法。

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进程来看,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论述,叫做“独立自主的三个游击战”。刘帅在游击战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创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击战的组织法,二是游击战的作战法。

游击战的组织法,即游击战怎么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刘帅作为八路军129师的师长、一个战略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他首先想到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游击战具体形式和日本鬼子打持久战,即游击战的战区怎么组织。刘帅在这方面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出了“游击集团”的概念。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曾提出有三种武装力量相结合的作战体制,即主力军、地方部队和民兵三股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刘帅是具体地提出 “游击集团”这个概念。他把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力量和军队武装力量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卫队,相当于民兵,在晋察冀根据地被称为自卫队;另一部分是游击队;第三部分叫基干军队,后来叫“主力军”。刘伯承认为,游击战争的组织法,就是通过“游

击集团”这个形式,把自卫队、游击队和基干军队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程序分为村、乡、区、县、军分区几个层次。村、乡为一级,村有自卫队(即民兵),乡有游击小组,乡游击小组是骨干力量,村自卫队是辅助力量,作战中以游击小组为基本力量,自卫队进行配合。区、县为一级,区有游击队,有的地方叫“区小队”,县有游击大队,区小队和县大队都是具有一定机动作战能力的地方武装,作战中以游击大队为基本力量,其他武装力量进行配合。军分区以上为一级,叫基干军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力部队。以基干军队为主力,以游击队和自卫队为辅助,组成一个游击集团,通过这样的组织,把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地方武装和基干军队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作战的时候,以基干军队为主,其他力量进行配合。这就是刘帅提出的游击战的组织法,也就是毛泽东后来说的三结合武装体制。

游击战的作战法,就是游击战怎么打。刘帅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共提出了五种主要的作战方法,一是伏击,二是袭击,三是机袭,四是吸打敌援,五是战地交通。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地方民兵部队最基本的作战形式就是这五种。刘帅针对129师部队的实际情况做了很通俗的论述。129师主要来自红四方面军,部队成员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战争素养也比较差,刘帅在总结他的军事理论的时候,往往是从部队和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所以他在讲伏击、袭击、机袭、吸打敌援,战地交通这些概念的时候,都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比如伏击,他讲得很简单,就是从动

和静的关系上讲以静带动,即部队静止在一个地方埋伏,等到敌人行进过来时,发起突然攻击打他。袭击则是以动带静,以各种佯动措施,把静而不备之敌调动进来,乘敌动而不备、立足未稳、孤立无援、骄狂麻痹或疲惫恐慌之际,迅速果断地实施打击。机袭是动静结合。吸打敌援,通常的军事术语叫“围魏救赵”,而刘帅解释说,我不讲围魏救赵,我讲吸打敌援,打击被围之敌是手段,消灭援兵是目的,重点是打敌人的援兵。战地交通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手段,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公路,因为敌人当时掌握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我们的装备比较差,为了限制敌人的行动,就要破坏敌人的交通,给敌人造成行动困难。

当时,我八路军的装备和日军相比是很落后的,敌军有机械化的部队,我们没有。刘帅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 创造性的运用上述五种作战方法,成功地组织了一系列机动性作战。

刘伯承军事思想撮要(二)

比如游击战的伏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38年3月的山西神头岭伏击战大捷。这年2月的长生口伏击战,我军从战斗缴获的敌人文件中得悉日军108 师团的行动计划,即日军把黎城作为后方兵站,企图由邯郸经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屯留、良

马、府城进攻临汾。其间要路过邯长(邯郸至长治)公路的神头岭。邯长公路东起河北邯郸,向西横贯太行山脉,与临(汾)屯(留)公路相接,是晋西南日军从平汉线取得补给的血脉,运输车辆来往十分频繁,沿线各县城都有日军重兵把守。据侦察获悉,涉县驻敌400 多人,黎城驻敌1000余人,潞城驻敌3000余人。刘帅果断的作出决定,乘敌出巢时抓住战机,在潞城县至涉县之间的邯长公路一带打一次伏击。经过实地观察后,他把部队埋伏在神头岭上紧临公路仅略高于公路的旧工事里,造成兵势险峻之局。3 月16 日敌人经过神头岭时,突然以优势兵力,出其不意、快捷短促地向日军发起围歼,毙伤俘敌1500余人,毙伤和俘获骡马600 余匹,缴获各种枪枝300 余支,取得了我军继平型关战役之后的又一次较大规模伏击战的胜利。此次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早期,我们的武器比较差,敌人的武器比较好,为什么能够达到伏击的目的?主要是刘帅仔细选择了有利地形,抓住了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对敌人不利、对我军有利的地形条件,加上组织指挥上的精细部署和配备,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战果。这是伏击战一个突出的例子,表现了刘帅在战术手段方面非常突出的特点,可谓势险节短!正如古代大军事家孙子所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意思是说,战斗部署应该去谋取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用其制胜,这态势就像可以漂起石头的激流,如同能快速捕杀鸟类的凶鹰恶鹫,相当于

一触即发的张弦弓弩,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打击敌人,就能以一当十,迅猛歼灭之。

机袭是抓住敌人的弱点,动静结合消灭敌人。比如前面提到的长生口战役,就是对敌人进行机袭的一个例子。当时,敌人正开往一个村子去扫荡,受地形限制,只能沿着一条河开进,战线拉得很长,首尾难顾。刘帅抓住敌人的这一弱点,组织三个团的兵力,预先埋伏,当敌人沿河行进之时,我埋伏的部队从两侧把敌人包围起来,沿着河的两岸对敌人进行夹击,消灭敌人2000多人。

袭击、吸打敌援,战地交通方面也有很多精彩的战例。在具体的战斗中,这五种作战方法也不是孤立运用的,很多时候是以一种基本的作战方法为主,两种或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机动灵活地运用。

二、运动战的机动歼敌。

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基本上是以游击战为主;解放战争的前中期,则是以运动战为主。运动战怎么打?怎么指挥?刘帅作为一个战略指挥员,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基本的作战形式在当时战争环境下提炼成理论性的东西,对部队进行指导。刘帅曾经讲过,运动战的特征就是机动歼敌,要使部队能够机动,在机动的过程中能够抓住敌人的弱点,抓住敌人后能够包围歼灭之。

刘帅对运动战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了刘帅组织运动战实行机动歼敌的几条基本原则。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五
《试论刘伯承的“大公”思想》

试论刘伯承的“大公”思想

二、“天下为公”——为救国救民而苦心求索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的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随后,同盟会在国内各地开展革命活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接连不断的反清武装起义,震撼着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熊克武等人在川中组织领导的成都起义(1907年)、广安起义(1909年),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革命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敢于牺牲个人性命的大无畏精神,给刘伯承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影响。苦心寻找革命道路的刘伯承,把目光转向了同盟会并认真地思考: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是与现存制度格格不入,民众的利益总是遭到上层统治集团的巧取豪夺,不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中华民族就没有光明,下层民众就抬不起头,自己也没有出路。他朦胧地意识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埋葬帝制、富国强民的救世良方;他提出的“天下为公”思想,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共同理想。在“天下为公”思想的影响下,年青的刘伯承决心追随三民主义,投身革命队伍,为实现“天下为公”的新社会去战斗。

当时的上海,是同盟会在国内活动的中心。刘伯承抱着对革命强烈向往的心情,于1910年邀集在高等小学堂读书时的两位同窗好友前往上海。他们茫然地在上海东撞西碰,既没有遇见革命党,更没有找到孙中山,连谋生的职业也没有着落,只好扫兴地返回故里。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消息很快传到开县,时年19岁的刘伯承决心参加反对清王朝的军队。12月,刘伯承说服家人,怀着“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的雄心壮志,剃掉长辩子,徒步翻山越岭到万县参加了反清学生军。翌年初,刘伯承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后改为将弁学堂),毕业后分配到川军第五师熊克武部,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

1914年秋,刘伯承在上海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5年奉派回川组织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战争,1916年初参加组织川东护国军并负责军事指挥。在攻打丰都县城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不幸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当即昏死过去。“天下为公”的信念使他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无麻药做手术的巨痛,被誉为“军神”。

1918年,刘伯承参加护法战争并担任熊克武部第九旅参谋长,随熊克武占领成都。1920 年7 月中旬,熊克武兵败,刘伯承随部转移到阆中,并在扩编中升任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10 月15 日,刘伯承部在友邻的配合下,一举攻占重庆。1921年8月,熊克武出兵援鄂,在安安庙战斗中,刘伯承的智勇名播川军内外。1922年7月,熊克武部打垮刘湘,第二混成旅声名鹊起,刘伯承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3年6月,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大腿中弹,前往成都就医,这年秋冬,一直在成都治伤。其间,部队的战事每况愈下,由胜转敗,先是重庆得而復失,隨后成都也受到敌人的重兵威慑,危在旦夕,四川形势大幅逆转。越来越对军阀混战心生厌倦的刘伯承,却又不知道

该怎么办。精神的苦恼困扰着刘伯承。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了门。

刘伯承躺在病床上,説客却是络绎不绝。熊克武等人親自到医院探视,敦促刘伯承帶伤上阵,以挽救战局。刘伯承以身残为由,婉言拒绝。刘伯承的好友王尔常受上司委托,也前來传話,请刘伯承担任师長。刘伯承严肃地回答説:“尔常,你我相处這么多年,难道还不晓得我的志向么?岳武穆(岳飞-笔者注)云:‘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我从军数年,向來不顾个人性命,家中更无私蓄,遇敌时便可奋不顾身,为的是救国救民。看現在的世道,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官压兵扰,民将不民。我冲锋陷阵十多年,为的是拯民于水火,不是为了博取虛名和显示荣耀。這些当权者总是汲汲于一己之私利,我算是看透他们了。順利時不肯委以重任,一旦时势危急又想以爵祿相诱,真是有眼无珠!”王尔常表示完全理解和支持。

三、“立党为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刘伯承在旧军队的15年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多次多部位分别受伤,还失去了一只眼睛。其间由于治疗伤病以及革命形势等原因,刘伯承曾多次离开军队,但不是很长时间就又返回军队,这表明了刘伯承的坚强的革命意志。但是,15年的往返征战,却未能解救其民众之苦,更没有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反而把民众推向了更加痛苦的深渊。民尤涂碳,未得稍缓,刘伯承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就在刘伯承苦闷徘徊的时候,他的兩个共产党的好朋友,及时給他指明了方向,一個是吴玉章,一個是杨闇公。从他们那里,刘伯承领悟了苏俄的“大公”(即共产主义)之义。

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吴玉章,与刘伯承的交往十分密切。当时,吴玉章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長,和惲代英、杨闇公等人创办《星期日》等刊物,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介紹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吴玉章几乎每隔三五日就要到刘伯承的住处,一面探視病情,一面介紹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苏俄的革命形势。后來,通过吴玉章的介紹,刘伯承又結识了杨闇公。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四川党团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領导人,重庆的革命領袖。

吴玉章、杨闇公对刘伯承的人品、学识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十分敬佩,有意将他发展为中共党员。他们经常与刘伯承促膝长谈,並送一些进步书刊;一起評论当前的时局,议论中国的前途,追溯民族的历史,探討救国的方略,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人生,从外交到军事,一直到共产主义。刘伯承曾经回忆说:“1924年我在成都与闇公同志一起,可以说朝夕不离,论说当时局势。”在吴玉章、杨闇公二人的影响下,刘伯承的思想逐渐发生质的变化。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相近的政治見解,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杨闇公多次在日记中称赞刘伯承。他曾写道:“伯承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军人中尤其罕出。返川許久,阅人不可谓不多,天才何故如此罕出。”“伯承机警过人,並且很勤学,头脑也异常清晰,

不是碌碌者比;又兼有远大志向。得与之交,我心內是很快活的;目前我们虽说不上深厚的感情來,但我已决意与其長久交好,因他堪当益友之列,並可同行于一个道路。10年來的友人,有才识而抱大志者,不过4人而已。今得伯承,又多一良友真是可喜!”“他真是天才,頗有見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

刘伯承素以“深思断行”为座右銘,遇事总要独立思考,决不隨波逐流,对於政治问题,他更是格外谨慎。有一次,刘伯承在将校学堂的学友、已经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陈紫舆,在与刘伯承交谈时,诚恳地劝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杨闇公也在座,並对此寄予希望。令他们意外的是,刘伯承坦率而又严肃认真地回答说:十几年來的生活经验,使我悟出一条道理,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搞清其中的真谛。我从参加辛亥革命至今,所見所闻已经不少了,川军那里我是决定不回去了。但是,当今的中国应该向何处去?哪一种主义最合乎中国的国情,还应当深思熟虑才稳妥。“如果一见旗帜就拜倒,我觉得太不对了。因为我对於各派都沒有十分的把握,正拟極力深研,将来始能定其方道。”

杨闇公不仅沒有責怪刘伯承,反而更加敬佩刘伯承。认为刘伯承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政治前途采取慎重选择的态度,正是他政治风格和性格特征的体現。杨闇公在日記中赞叹说:“这是何等的真切,何等的真诚喲!比起那因情而动,隨波而靡的人來,高出万万倍。”杨闇公更加坚定把刘伯承吸收到中国共产党內來,为党输送一个杰出的军事人才的决心。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六
《军神》

20 军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生字并规范书写,会认10个二类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悦”“镇定 ”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对话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动作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4.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动作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难点:

学习抓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调整教案。4.熟读课文,查阅“军神”的相关课程资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题导入。

1.谁能说出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共和国的元帅之一刘伯承的故事,题目是《军神》。

2.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注意“神”的偏旁是“示字部”、一点。 齐读课题。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真实的照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刘伯承元帅光辉而鲜活的形象印入学生的心田,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作

好了情感铺垫。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借助预习单检查(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

伤势 镇定 损伤 颤抖 崭新 勉

强 不禁 擦着汗 麻醉药 头缠绷带

邮局职员 晕过去

指名检查,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

结合组词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2)读好长句子

一位 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

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

他对诊所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

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

您给治治。”

指名读长句子。

教师示范朗读,破折号停顿的时间不

要超过顿号停顿的时间。

(3)指名分段读课文。

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读错的地方纠正。

(4)再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交流汇报(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概括每段的段意。)

教师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刘伯承元帅年轻时一次眼睛负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 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大屏幕

出示重点句,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军神”是什么意思?(通过查字典,理解“军神”是指有超凡能力的杰出军人。)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3.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问题预设: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4.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文本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自我解疑的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自主实践过程。同时,个性化的学习,也需要群体合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

1. 指导阅读直接写刘伯承的内容。

(1) 预设汇报一:

出示并引导学生理解: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很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 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从刘伯承主动要求不使用麻醉药和“平静地说”体会到对手术中要忍受的

痛苦,刘伯承已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刘伯承意志的顽强?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语言”。)

(2)预设汇报二:

出示并引导理解: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从“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竟被抓破”体会到刘伯承在手术中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体会到他意志多么顽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刘伯承意志的顽强?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神态” “动作”)

(.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去体会体会他意志的顽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和第4自然段。)

(3)预设汇报三:

出示并引导理解: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72刀。”

(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和“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72刀”体会到他手术中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进而再次认识到这是从“神态”和“语言”体现刘伯承意志的顽强。)

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他的毅力多么令人敬佩!请同学们再读第四段、第五段,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2.指导阅读写沃克的内容。

教师引导:我们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抓住了刘伯承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到了刘伯承意志顽强,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那么,课文为什么还用大量的篇幅,具体写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呢?请把这些描写找出来,想一想为什么。

刘伯承的语录思想篇七
《略论刘伯承的军事教育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238501.html

    上一篇:励志古诗大全

    下一篇:奋斗努力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