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名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张居正的名言篇一
《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既是改革家又是政客

张居正作为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人所共知。张居正既有改革家的一面,又有政客的另一面;既有公开示人的一面,又有隐私的另一面。

张居正是一个改革家,他的改革成就,连提倡“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都难以比肩。因为他不像王安石那样,把《周礼》作为理论根据与出发点;而是秉承法家“不法古”、“不循礼”的作风,革故鼎新,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他首先从政治改革下手,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改变官场流行的颓靡习气———“一味甘草,二字乡愿”,力求构建“朝下令而夕奉行”的氛围,使得“大小臣工鳃鳃奉职,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然后才有可能大力推行财政经济改革,清丈耕地,整理赋税,把隐匿、逃税的耕地清查出来;继而把在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使赋税和徭役货币化,人头税向土地税转移。

他以理财家的独到眼光,在财政经济改革中,强调“不加赋而上用足”(不必增加赋税而使得国库充裕),为此两手并举:一手是“惩贪污以足民”;另一手是追查逃税、漏税,增加国库收入。这比那些只会仰仗加税来解决财政赤字的理财家高明多了。

这是他的一面,还有另一面。《明实录》对他的盖棺论定,既肯定他的改革业绩,也指出另一面:“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幸。”这十六个字,刻画的就是一副政客面貌。当时的一位言官江东之对他的批评,也有类似的概括:“才太高,性太拗,权太专,心太险。”张居正这个铁腕人物,在权力斗争中,常常不择手段,他的口头禅是“嫌怨有所弗避”、“不拘泥于常理”。这种政客作风,在“附保逐拱”与“王大臣案”中,流露得淋漓尽致。

隆庆皇帝去世以后,内阁首辅高拱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之间的权力争斗白热化,高拱发动言官弹劾冯保,企图罢黜司礼监,把权力收归内阁。在双方的权力博弈中,张居正的动向是举足轻重的,是双方都要争取的同盟军。按理说,作为内阁次辅,他应该全力支持内阁首辅,打击太监势力,加强内阁权力。然而,张居正的考量非常功利主义:如果支持高拱打倒冯保,那么他依然是第二把手;如果支持冯保打倒高拱,他就可以由第二把手上升为第一把手。于是乎,他表面上敷衍高拱,说什么打到倒保就好比除掉一只死老鼠那么容易。暗地里,他与冯保密谋策划,把高拱在内阁中的牢骚话:“十岁孩子如何治天下?”叫冯保告诉隆庆皇帝的遗孀———皇后与皇贵妃,以及小皇帝,利用他们的孤儿寡母心态,除掉高拱。

直到御前会议之前,高拱还以为张居正是支持自己的,今天的会议一定是宣布冯保的垮台。结果恰恰相反,太监宣读的“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指责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这

份皇后、皇贵妃与皇帝联名签署的圣旨,以不容争议的慎重态度,宣布对高拱的处分:“回籍闲住,不许停留。”罢了他的官,必须立即离开北京。

这就是所谓“附保逐供”(依附冯保驱逐高拱),人们领教了政客的手腕。

在贪赃枉法,贿赂横行的官场,张居正也不能免俗。他善于敛财,却不随便接受一般官员的贿赂。

打击对手冷酷无情

至于“王大臣案”就显得更加荒唐了。高拱罢官后,冯保害怕他东山再起,一手策划了“王大臣案”。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清晨,皇帝上朝的轿子刚刚抬出乾清门,警卫人员抓住一个打扮成宦官模样的刺客,从他身上搜出刀、剑各一把。张居正与冯保密谋,诬陷高拱是幕后指使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借以诛高氏灭口”。冯保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总督,一手包办对刺客王大臣(本名章龙)的处理,用升官发财为诱饵,炮制假口供,牵连高拱。

这一事件闹得朝廷内外沸沸扬扬,大多数官员认为,高拱虽然作风跋扈,但不可能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来,要求张居正悬崖勒马。张居正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转弯,听从吏部尚书杨博的建议,派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与冯保一起“三堂会审”。朱希孝事前已经查明,王大臣提供的是假口供,要王大臣在会审时如实交代。

冯保满以为会审是稳操胜券的,结果大出意料。于是匆匆判处王大臣死刑,顾全了冯保和张居正的面子。

时过境迁,张居正与朋友谈起此事,居然振振有词地说,他是一向反对牵连高阁老的;由于他的鼎力相救,高阁老才逃过一劫。奇哉怪也!看来政客的言论,往往需要从反面去理解,才能识破事情的真相。

张给人的印象,道貌岸然,气度轩昂,他身材颀长,美髯及胸,加之身居高位,办事雷厉风行,让人感到不怒而威。这是公开示人的一面,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人或许会问:张居正究竟是一个贪官还是一个清官。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路未免简单化。我只能说,他既不是严嵩那样的贪官,也不是海瑞那样的清官。在贪赃枉法,贿赂横行的官场,张居正也不能免俗。他善于敛财,却不随便接受一般官员的贿赂。辽东总兵李成梁,由于他的提携,获得朝廷的嘉奖,特地派人送来大批黄金、白银,张居正婉言谢绝,便是一例。可见他不像严嵩那样贪婪。但是他也不像海瑞那样“两袖清风”,死了连丧葬的钱都没有,是朋友帮助

殡殓的。据王世贞说,严嵩的抄家物资,十分之九进入宫廷,以后又陆续流出,其中最精的十分之二为张居正所得。这种情况非熟悉内情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张居正是一个好色之徒。他致死的疾病公开的说法是痔疮,其实不然。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说他的病根:“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进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也说:张居正“以饵房中药过多,毒发于首,冬天遂不御貂帽。”原来道貌岸然的张江陵先生,是一个好色的登徒子。因为“多御内而不给”,大量服用房中药,再用寒剂来排泄燥热,不仅损伤脾胃,而且慢性中毒,毒性已经进入头部,即使治好了痔疮,也难免一死。他的管家亲信游七,投其所好,专门收罗各种房中药,供他纵欲。野史说,戚继光给他送来两名“胡姬”(少数民族美女),也是投其所好。这一面以往很少提及,大概是为尊者讳吧。其实这是晚明上流社会的普遍风尚。

一些官僚拍马奉承, 一些官僚拍马奉承,把他和“大明天子”相提并论,这是十足的“僭越”,张居正却安之若素。

悲剧根源是威权震主

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营造了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段辉煌,彪炳于史册,有目共睹。甚至对他有所非议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对于他死后遭到彻底否定,而耿耿于怀,说道:“江陵(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故有身死之辱。”这段话是值得细细琢磨的,他把“宰相之杰”与“身死之辱”,用“故有”两个字联系起来,说明其中的必然关系,难道是因为他做得太杰出了,终于遭致“身死之辱”吗?做得太杰出,有两种含义:一是“功高盖主”,二是“威权震主”。张居正两者兼而有之。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万历皇帝是一个虚岁十岁的孩子,他的母亲(当时的皇贵妃,后来的慈圣皇太后)把辅佐和管教小皇帝的双重责任,全权委托给了张先生。在皇帝心目中的张先生,以首辅兼帝师的双重身份,代替他来摄政。无怪乎张居正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我并非一般意义的首相,而是代替皇帝摄政的人。所以当时人说,张居正“相权之重,本朝罕俪”,原因就是“宫府一体”,宫廷和政府大权集于一身。

一些官僚深知其中奥妙,对他拍马奉承,企图获得青睐、升迁。有人制作了黄金对联:“日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把“太岳相公”(张居正号太岳)和“大明天子”相提并论,是十足的“僭越”,张居正却安之若素。他从北京回家乡江陵安葬父亲灵柩时,有一个官员送给他一座硕大无比的轿子,前面是起居室,后面是卧室,边上有走廊,简直是“一室一厅”的活动房子。皇帝的出巡也没有如此排场,张居正却坦然处之。

难道他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功高盖主”、“威权震主”吗?那倒也未必。他回到江陵举行父亲葬礼时,皇帝接连发出三道诏书,催促他尽快回京。湖广地方官以为是乡梓的无上光

荣,建造了一座“三诏亭”,以资纪念。张居正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清醒地说,建什么“三诏亭”,多年以后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凉亭而已,到那时我恐怕连居所都没有了。这是他的忧患意识,他在给湖广巡抚朱琏的信中,吐露了内心的忧虑,由“三诏亭”联想到“威权震主”者的下场,说了一句令人瞠目结舌的话: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顾命大臣霍光终于难以避免灾祸。

霍光如此,更早的辅佐成王的周公也是如此;张居正是如此,此后辅佐顺治帝的多尔衮也是如此。

原因何在?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容忍首席大臣的威望与权力凌驾于自己之上,使他感受到震慑,除非他是白痴。

张居正想急流勇退,没有成功,固然与慈圣皇太后的挽留有关,也与他自己没有坚持到底有关。他太贪恋权位了。

两次向皇帝辞职而未成

张居正如此精通权术的人,当然也担心代帝摄政没有好下场,在他权势显赫的后期,向皇帝提出辞职,希望急流勇退。汉朝的张良,明朝的刘基,功成名就以后,急流勇退,显然是一种谋求自身安全的策略。张居正也想自谋安全,万历八年,向皇帝呈上《归政乞休疏》,透露了自己内心的惶恐:“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如果继续硬撑下去,干得好,无非锦上添花;干不好,中途翻车,前功尽弃。这样的话从一向无所顾忌的张居正口中说出来,是不同寻常的。皇帝不可能理解张先生“骑虎难下”的忧虑,毫不犹豫地驳回了“归政乞休”的请求。

张居正再次“乞休”,他向皇帝进一步袒露心迹,说:八九年来“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于渊谷”———每一天都惴惴不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还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恒恐不保首领,以辱国家”———恐怕保不住自己的脑袋,给国家带来耻辱。

皇帝接到张先生的第二份奏疏,有点犹豫了。以他的早熟和敏感,不可能没有感受到张先生的“威权震主”,他何尝不希望张先生早日“归政”!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一切听凭母亲与张先生安排,如今张先生要“请长假”,必须请示母亲。没有料到慈圣皇太后态度坚决而恳切地挽留张先生,对儿子说:让张先生辅佐你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

张居正想急流勇退,没有成功,固然与慈圣皇太后的挽留有关,也与他自己没有固执己见,坚持到底有关。他太贪恋权位了,内心深处实在割舍不下位高权重所带来的一切,“视富贵如浮云”,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他至死也没有急流勇退。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使得皇帝的亲政提前到来。皇帝既然亲操政柄,必须消除笼罩在他头上十年之

久的张居正阴影,否则无法树立自己的威权。首先要除掉与张居正结成权力联盟的冯保。仅仅六个月后,皇帝就指责一向被他看作亲信的冯保“欺君蠹国”,本来应当处死,念在先帝顾命大臣的分上,从宽发落,到南京去赋闲养老。

这是一个政治信号,于是掀起一股声讨张居正的浪潮。在皇帝眼里,原先与他联手缔造新政的功臣,一下子变成“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的奸臣,本来应当“断棺戮尸”,“姑免尽法追论”,但是必须“抄家”,从政治上彻底否定张居正。他的长子张敬修受不了主持抄家的刑部侍郎丘橓的严刑逼供,自缢身亡。临死之前悲愤地喊出了:“丘侍郎,活阎王!”

张居正死后的悲剧是令人感慨的,根本原因就是“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皇帝关于查抄张府的圣旨,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震动。一些清醒的官员希望皇帝冷静、宽恕,皇帝根本听不进去。

张居正死后,功绩被全盘否定

张居正死后,最值得注意的政治动向,是他一手提拔的副手张四维、申时行的“反戈一击”。

冯保企图让退休礼部尚书潘晟出任内阁首辅,让张居正作为遗言向皇帝提出,皇帝接受了。事情十分蹊跷,由于张四维、申时行策动言官揭露潘晟的劣迹,而没有成功,因为张、申二人不想受制于人。后来言官们对冯保的弹劾,也是张四维、申时行导演的。他们虽然是张居正的亲信,但是对他的改革措施过于“操切”,有所不满,希望在他们执政的时期,宽大从事,不再深求苛责,可以稍安人心。

皇帝与内阁在对待张居正问题上,态度如此合拍,预示着新的政治动向:张居正时代已经悄然落幕!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有时确实难以低估。假如张居正、冯保仍然在政治舞台上,其他人要想改变万历十年以前的政治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此时此地,早已今非昔比,张、冯二位令人望而生畏的铁腕人物,一死一去,皇帝挣脱了钳制他的大手,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主持内阁的张四维、申时行,极力与张居正划清界限;长期受到压制的言官如释重负,抨击张居正,政治形势剧烈动荡。

皇帝关于查抄张府的圣旨,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震动。一些清醒的官员希望皇帝冷静、宽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曾被张居正打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赵锦,力排众议,挺身为张居正讲几句公道话。他批评皇帝对张居正的惩罚过于严酷,必然使得今后内阁大臣产生恐惧感,手足无措,形成政治后遗症。

张居正的名言篇二
《阅读资料-名言警句系列一》

干群关系

只有不合适的干部,没有不合适的群众。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

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 为政,通下情危急。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 师克在和,不在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既无不成也。 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离开群众是腐化的开端。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依法行政

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 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党纪国法为镜,人民疾苦在心。 秉公执法威在显。

廉洁奉法不谋私,秉公执法不徇情。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毛泽东 ——周恩来 ——邓小平 ——杨茂平 ——陈 赛国 ——清 郑夔 ——清 魏源 ——明 薛渲 ——宋 胡宏 ——汉 荀悦 ——明 谢榛 《荀子》 《资治通鉴》 《墨子》 《左传》 《文子 下德》 《荀子》 《论语》 ——贾谊 ——张居正 《韩非子》 《管子》 《格言》 《淮南子》 《三国演义》 ——清 唐甄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列子·说符》 《管子》

——张居正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张居正的名言篇三
《张居正演示文稿5》

张居正的名言篇四
《名言警句》

一、依法行政

司法体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保障。 政法公正廉洁是政府公正廉洁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二、政务公开 莫三人而迷。 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帆船。

三、政府公信力 修辞立其诚。 人之所助者,信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失信不立。

《周易》 《周易》 《庄子》 《左传》 《韩非子》 ——宋 范仲淹

——胡锦涛 ——江泽民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江泽民 ——亚里士多德

轻诺必寡信。 诚心者,天下之结也。 言不信者,行不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也,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小信诚则大信立。

制国有常,而立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祸莫大于无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信用即是无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财富。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道德经》 《墨子》 《墨子》 《论语》 《孟子》 《韩非子》 《战国策》

——汉 王充 ——宋 王安石 ——宋 朱熹 ——宋 陆游 ——宋 欧阳修 ——宋 苏辙 ——松下幸之助 ——莎士比亚 ——西塞罗

——富兰克林

一般套路点评

1、加强宣教、提高认识 ①理论来源: “思想是源头”,任何问题的产生都能找到思想认识的根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认识路线。共产党在执政理政的过程中,解决面临问题的关键就是“正本清源”。不但需要中央领导重视,更加需要各级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整合社会的资源,群策群力,形成共识。人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

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比如: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等等。 【点评: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建设新道路,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宣传、舆论”向来是党的喉舌。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路线和政策。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干部、群众,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的开展。今天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要靠它来解决。】 ②经典的句型:

对此事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对认真的对待此事 ▲加强调查研究,从思想认识上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建立和完善干部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应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认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地宣传„„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教育干部群众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的„„素质 2、落实政策、部门协调 ①理论来源:

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不执行或变相执行是结果。地方出现的问题通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结果。因此,解决问题就必须依据党的各项政策,坚决贯彻和落实。在解决问题时要群策群力,部门间要紧密配合。

【点评:政策制订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执行政策的各级干部】 ②经典的句型:

▲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 把握政策的导向 坚持政策、区别情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通过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各部门联合执法

3、加大投入、培养人才 ①理论来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点评:加大财政和科技投入,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②经典的句型:

加强财政投入 加强科技投入

▲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4、健全制度、出台法规 ①理论来源: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因此,依制度和法律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点评:党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要加强制度建设,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②经典的句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5、改革体制、完善机制 ①理论来源: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协调,更加需要形成机制。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所谓有章可循,机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例如,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意愿随意改变的。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所谓万众之法,机制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例如监督机制,它既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也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党的建设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点评:体制和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②经典的句型: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 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加强监管、总结经验

张居正的名言篇五
《名言警句—热点积累》

杨志凤

一、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名言出处: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张九龄 《选卫将》

名言解释:

要治理好军队,必先选好将领。“将者,士之心也;士者,将之肢体也”,要治理好军队,使军队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必须选择一个精明强干的将领,“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就是这个道理。可以此说明择将的重要。

适用范围:

这句话说得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强调的都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我们现在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公务员制度改革等就揭示了这一道理。充分证明了我国对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视。与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建设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队伍相吻合。

示范段落:

古人云:欲治兵者,必先选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组织干部,就要首先成为将帅之才。选将之才,必有宽广的胸怀。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下人才,才能让人才为我所用,才能积累人才。一些地方,并不是人才奇缺,之所以无人可用,主要地还在于组织部门关起门来做事,没有容人之心胸,没有识人之慧眼。要从实战出发选好将。时代在发展,脚步很快,没有超前的眼光,没有发展的胆气,就会失去发展的机遇。组织部门只能在实战中选好将。将之好恶,取之于战,不取之于象。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遵守党的纪律,能否团结干部群众,能否带动地区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靠嘴皮,口是心非,心无胆略,计无可施。要敢于创新用人方式,促进适者生存。基层工作也好,机关工作也好,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创新用人方式才能人尽其才,才能激励更多的人才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要努力加强组工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路活、有闯劲、崇实干的组工干部队伍。组织工作队伍要强化组织工作纪律,加强保密工作观念,加强忠诚老实的干部选拔任用。

二、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名言出处:

明朝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名言解释:

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使民安定;使民安定的要处,则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执政的要领是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基层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稳住群众、稳住人心、稳住全局的关键是稳住最困难的那部分人。

适用范围: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揭示出了为政之道,作为好干部、好执政党,不仅要安民,让群众安居乐业,更要尽心,才能定民心。

示范段落:

为民服务是好干部为政之道。“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新时期下,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公”字当头,以“民”为先,解人民之所困,真正对群众心怀敬畏,真正尊重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真正懂得“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要真正有所领悟,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

张居正的名言篇六
《名言警句经典篇》

名言警句经典篇

爱国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爱民·群众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温家宝)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

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严格执法篇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诚信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修身篇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合作与团结篇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谦虚篇

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德国·保罗)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奉献篇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马克思)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磨难篇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马克思)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培根)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

意志篇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在战场上,一个人有时会战胜一千个人,但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尼赫鲁)

勤奋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务实篇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成功篇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什么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成功之花,人们是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时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注满了

牺牲的血雨。(冰心)

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冼星海)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孙中山)

要想成功,你必须自己制造机会,绝不能愚蠢地坐在路边,等待有人经过,邀请你同往财富与幸福之路。(歌夫)

“以准备失败的心情去迎接胜利”,这是一个人面临得失的时候所必须有的一种态度。假如只准备成功而不准备失败,当失败时就会来不及了。(罗兰)

德行篇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正直篇

我大胆地走着正直的道路,绝不有损于正义与真理而谄媚和敷衍任何人。(卢梭)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韩婴)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爱尔维修)

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阿瑟•戈森)

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

理想篇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尔斯泰)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叶燮)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253254.html

    上一篇:分手坚强的短句

    下一篇:关于亲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