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名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朱子名言第一篇
《朱熹等人名言警句精选》

名言警句精选

1、远游以广其见闻,精思以开其胸臆。——朱熹

(摘自《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二《赠画者张黄二先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今也须如僧家行脚,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治乱得失之迹,这道理方见得周遍。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朱熹

4、文人达士,多喜言游。游,未易言也: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无济胜之肢体,不能搜剔幽秘;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近游不广,浅游不齐,便游不畅,群游不久;自非置身物外,弃绝百事,而孤行其意,虽游犹弗游也。 ——清·潘耒《遂初堂集》卷之七《徐霞客游记序》

5、对天地问难,向山川求知——沈括

6、士之业者,必至于登名;农其业者,必至于积粟;工其业者,必至于作巧;商其业者,必至于盈资。若是,则于身不弃,于人无愧,祖父不失其贻谋,子孙不沦于困辱,永保其身,不亦宜乎! —— 朱熹《不自弃》

7、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成其事,立其志。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迁之,我独不移。 —— 朱熹《不自弃》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朱熹《朱文公文集·训学斋规》。

9、深源定是闲中得,妙用原从乐处生。——朱熹

1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明·董其昌《画诀》

12、洗心泳太素,讯景窥灵诠——朱熹《王嘉叟所藏画二首》

13、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南朝·宗烦《画山水序》

14、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南朝·谢灵运《游名山志序》

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6、大学之道,虽以诚意正心为本,而必以格物致知为先。——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答曹元可》

17、平生山水心,真作货食饕——朱熹《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次敬夫韵》

18、不专在静处做工夫,动作亦当体验——《朱子语类》卷115

19、惟致知,则无一事之不尽,无一物之不知。以心验之,以身体之,逐一理会过,方坚实”——《朱子语类》卷15

20、人与人要约,当于未言之前,先度其事之合义不合义。言而不践,则是不信;践其所言,又是不义,是不先度之故。——《朱子语类》卷二十二。

21、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朱子语类》卷五十二

22、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白鹿洞书院学规》

23、兼取众长,以为己善。——《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九《答林叔和》

24、人之为事,必先以立志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子语类》卷十八

25、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26、爱亲敬长,所谓良知良能者也。——朱熹《四书集注·孟子》

27、知者固无不知,然常以所当务者为急,则事无不治,而其为知也大矣。仁者固无不爱,然常急于亲贤,则恩无不治,而其为仁也博矣。——朱熹《四书集注·孟子》

28、人各有所长,能各取所长,皆可用也。——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29、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子全书》卷七

30、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31、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32、不谋无成,不惧必败。——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33、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34、责已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3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6、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晖。——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

37、大化本无言,此心谁与晤。——朱熹《题林择之欣木亭》

38、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朱子语类》卷十五

39、称人恶,则无仁厚之意;下讪上,则无忠敬之心;勇无礼,则为乱。故夫子恶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40、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补大学格物传》 41、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了,将来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朱子全书》卷八 42、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朱子全书》卷八 43、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 44、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二《答姜叔》。 4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五《答李守约》

46、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则私意无所容而心德全矣。——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47、日月两轮天心眼,读书万卷圣贤心。——朱熹《四时书乐》

48、主敬者,存心之要。致知者,进学之功。二者交相发焉,则知益明,守益固,而旧习之非,自将日改月化于冥冥之中矣。——《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徐无敏》。

49、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意诚则心正,自此去,一节易似一节。 ——《朱子语类》卷十五

50、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朱子语类》卷九

5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文集·读书之要》

52、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在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朱子语类》卷十 5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 54、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类》卷十三

55、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56、不向用时勤猛省,却于何处味真腴?——朱熹《自警示平父》

57、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朱熹《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

58、务学修身有及时,竞辰须念隙驹驰。清宵白日供游荡,愁杀堂前老古锥。 ——朱熹《示四弟》

5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

60、工不居肆,则迁于异物而业不精。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61、不惑,谓不疑于理。不眩,谓不迷于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

62、学不厌者,智之所以自明。教不倦者,仁之所以及物。——朱熹《四书集注·孟子》

63、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

64、为政以人才为先。——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65、平易近民,为政之本。——《朱子语类》卷一0八

66、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朱子语类》卷一一二

67、我爱人,而人不亲我,则反求诸已,恐我之仁未至也。——《四书集注·孟子》

68、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朱熹《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69、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四书集注·论语》

70、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71、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72、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仁说》

7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只是正心、诚意罢了。——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74、人光明正大便是好人。——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75、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朱熹《周易彖下传第二》

76、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朱熹《四书集注·大学》

77、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朱熹《四书集注·中庸》

78、以已及人,仁者之心也。——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79、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过而能内自讼者尤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80、人有耻,则有所不为。不知廉耻,亦不何所不至。——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十三

81、克已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朱熹《朱文公政训》

82、人常恭敬,则心常光明。——《朱子语类》卷十二

83、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84、喜其所当喜而喜不过,怒其所当怒而怒不迁。——《朱子语类》卷九十八 85、思无邪,则所言所行皆无邪矣。——《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86、惟有道义思无疆,勉励汝节弥坚刚。——朱熹《寿母生朝》

87、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而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朱子语类》卷五

朱子名言第二篇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一、作者简介 作者朱柏庐(1617-168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讷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二、朱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三、嫡系子孙

一般认为《朱子家训》为朱柏庐所作。

但也有人认为:《朱子家训》为南宋朱熹所做。

他们的依据可能是有些出处所写的《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是朱熹的别号。

四、朱用纯 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五、经历 父朱集璜是明末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用纯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困衡录》、《愧讷集》、《毋欺录》等。《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六、著作

《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治家格言》等。

七、朱柏庐

朱柏庐 (1617~1688年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

八、生平经历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九、主要作品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股炙人口。

十、治家格言

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其它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十一、原文注释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乖舛(chuǎn):违背。

(译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子名言第三篇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治家格言》上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比《朱子家训》稍早一些,明万历年间成书的《菜根谭》上有更深刻的句子:“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前几日《南京零距离》的《孟非读报》上曾谈及全国公务员一年花费在吃喝上的开销达到了2000亿!2000亿,如此天文般的数字是怎样的概念呢?是够这一年全国的适龄儿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家藏万金,无非一日三餐;广厦万间,无非卧榻一张。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各种应付。肥甘辛辣间,却忘了真味只是淡。 我们何曾潜心研究过《朱子家训》,寒假作业一公布,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列其为“事务”或“应付”。我们并未衰老的心性也正在逐渐被世俗所固化。诚如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为什么而出发呢?一学期的忙碌竟让我心虚!回想四个多月来,屁股能与板凳“亲密接触”达十分钟以上者,不是上课就是开会!然而

我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上课,也不是为了拿奖学金而开会!正如我不是为了大快朵颐而生活,也不是为了肥甘辛辣而奔忙! 我回想起了儿时母亲数次带我出诊时的经历,我回想起十年前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一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孩子绝望的眼睛……我也曾怀揣着一个救死扶伤的理想,只是愚蠢到忘了在外界纷忙的环境中,给心灵留一分宁静。食堂二餐厅的墙上挂有《朱子家训》,我觉得挂在餐厅也最为适宜。当我们品尝一粥一饭的时候,不妨想想它的来之不易;当我们咀嚼大鱼大肉的时候,也不妨多思忖一下我们来到这所大学的目的。朱用纯曾与徐坊、杨无咎合称为“吴中三高士”。静观满纸朴拙的训诰,知道非宁静无以至远。宁静,是一种不受功名利禄左右的淡泊的心态,它能将一个人送到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一直奇怪《正气歌》的最后两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读书可以在阳光下,正大光明;可以在雨帘中,诗意绵绵……可作者偏偏选择风檐之下。后来读到《风赋》才明白,仁者如风,溥畅而至,将博爱与宽厚平等地赠予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学医的人更该这样。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 我细数着风檐下翻飞的书页,凡五百零六字,虽称不上醍醐灌顶,但多少能让人产生“簌簌凉风生,加我林壑轻”的顿悟。仿佛小心地拾掇起,先哲额上滚落的汗珠。风檐下,我轻轻地合上这一页书。9指导思想编辑《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骈指两马相并,骈文就是用作对联的方式写的文章,每句都两两相对,讲究平仄对仗,铿锵有韵,是最能展现汉语独特魅力的一种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最为兴盛,后世也不乏佳作。《朱子家训》就是以骈文形

式写成,每句都对仗。 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的蒙书之一。今将《朱子家训》放在《蒙书讲义》之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小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家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教起。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从小就见我外公是这样做的,他也是这样教我的。外公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将屋里连同门前的小院子扫得干干净净,边扫地边教我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道理。渐渐的我也这样做起来,以后外公搬了家,我住进那老院子的时候,也是早起将屋里院外扫得干干净净,直到老院子被拆迁。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大家细细去体会,就会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朱子家训》音像教材10研习报告编辑本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道德学问、涵养功夫的真实呈现。《朱子治家格言》54句话,钟教授每一句都先从事上来开解,以存养学人之仁心,然后再从心上提起我们的正念,升华我们学习的心境,又辅之以生动浅显的古今案例,让我们在细致领会圣贤教诲的过程中,从事上、心上提起关照,为日后的落实找到下手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钟茂森,博士,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得该校终身聘用。昆士兰大学原定于2007年提拔他为教授,而且多家大学曾高薪聘请他担任首席教授。但是,他淡泊名利,立志走上圣贤教学之路,所以均婉言谢绝。钟茂森博士曾应邀多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布里斯班,法国巴黎,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关于教育与和平的国际会议,介绍和推动中华传统圣贤教育。并在世界各地演讲《明道德、知荣辱》、《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应有的美德》、《和谐之道,以孝贯通》、《百善孝为先》、《因果轮回的科学

证明》、《为什么要学习因果教育》等近百场,推动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受到热烈欢迎,有的演讲听众人数高达三四千人。曾应邀参加中国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和国际儒联会议,并在会议上演讲。钟茂森博士现任澳大利亚净宗学院副院长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本书由谦德工作室根据钟茂森博士讲述整理。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第一讲 作者生平内容简介 第二讲 克己身心和谐世界 第三讲 修养身心防心离过 第四讲 节约资源惜福报思 第五讲 事豫则立修心从善 第六讲 俭约奉己积功累德 第七讲 行事有度适可而止 第八讲 淡泊修身勤俭养德 第九讲 德义为公庇荫子孙 第十讲 言行谨慎守心护念 第十一讲 贤淑有德思之无邪 第十二讲防微杜渐利己利他 第十三讲 祭祀诚心福报根源 第十四讲 经书典籍圣贤之根 第十五讲 持身笃实做人诚意 第十六讲 家道至要莫若教子 第十七讲 非义不敢君子风范 第十八讲 戒酒养德智慧不泯 第十九讲宅心仁厚施惠贩卒 第二十讲 仁爱助人增长福德 第二十一讲作善百祥作恶百殃 第二十二讲 违背伦常根枯树亡 第二十三讲 取少予多家族和睦 第二十四讲 家风严谨子孙百世 第二十五讲 听妇乱家愧为丈夫 第二十六讲 重财轻亲非为人子 第二十七讲 嫁女娶妇重义轻利 第二十八讲 谄媚富足不重不威 第二十九讲 傲己骄贫自轻自贱 第三十讲 不争不讼万事兴隆 第三十一讲 言多必失慎养口德 第三十二讲 有恃无恐势倾灾至 第三十三讲 慈心于物恻隐养性 第三十四讲刚愎自用悔败在后 第三十五讲 颓废懈怠诸事难成 第三十六讲 亲近小人日久必害 第三十七讲老成持重急难可依 第三十八讲 修道修己不见人过 第三十九讲 处事争论平心自省 第四十讲 真心施与清净有功 第四十一讲 知恩报恩滴水涌泉 第四十二讲 适可而止宽厚仁慈 第四十三讲富在知足贵在知退 第四十四讲 嫉妒不平怨人害己 第四十五讲 灾祸旦夕当怜勿喜 第四十六讲 真心行善不求世名 第四十七讲文过饰非错上加恶 第四十八讲 万恶淫首殃及妻女 第四十九讲暗箭伤人祸及子孙 第五十讲 礼敬谦让和气平安 第五十一讲 愿报国恩乐交国税 第五十二讲 学贵立志志在圣贤 第五十三讲 苟利国家何计己身 第五十四讲 乐天知命随缘行善 第五十五讲 如此修学近乎圣贤duhougan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范文一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黎明即起,洒扫庭

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范文二今年五年级课外背诵古诗文的目录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读过也背诵过。今年再读再背,还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获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朱子治家格言》中讲的扫洒庭除、关闭门户等看似简单的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做事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学习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防止“临渴掘井”。二、团结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

朱子名言第四篇
《《朱子治家格言》及注解》

《朱子治家格言》及注解

2008-08-30 13:09

朱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天还没亮就要起来,打扫院子,保持里里外外整齐洁静。)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天黑了就要关好门窗,上好锁,必须要亲自检查一遍,切勿大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人吃的一点一滴应当很好考虑它来得很不容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穿的用的,一针一线要常想想如何去珍惜,用的得当。)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应在未下雨前修补好房子,不要到渴了才去挖井。指凡事最好预先准备好,不要事到临头了才去办。)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自己所需的一切必须节约,宴请客人也要有节制,不要整天沉迷在里边。)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家里的一切家什物件要质朴洁静,这样就是陶器贱物也胜过贵重器皿。)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饮食少而精细,就是蔬菜也能比上等的饭菜还好。)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子,也不要总谋划得到好的土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那些尼姑、道姑和稳婆之类实属淫盗之媒介,令人可恨。婢女美丽)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姬妾娇艳,也只能带来灾祸,不会是家门福气。)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家中所用奴仆千万别找聪明和长得好年的。自己的妻子、小妾切记不要打扮得过于艳丽,以免诲淫出事。)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祖宗一般都会超五服,离我们比较远,但绝不能因为远对他们不诚心祭祀。)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家上孩子们有的虽然笨,但四书、五经不能不读,而且越是这样越需要读书。)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俭朴,教育孩子要有好的道义和方法。)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不贪不义之财,不要过量饮酒,贪财会伤名誉,过量喝酒会伤身体。)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对肩挑买卖不要欺人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遇到穷苦乡亲和亲戚,应该格外温和关心。)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冷酷刻薄建立起来的家业是不会长久的。)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伦理道德谬误也会使家庭衰败的。)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兄弟叔侄在家庭中遗产分配应照顾那些收入少的人。)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年长的,年幼的,男的,女的应该严格的服从家法,尊从礼义。)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听信妇人之言,离间骨肉之情,怎么能是大丈夫所为。)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看重钱财,不好好对待父母,是衣冠禽兽才这样作。)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女儿该出嫁时,要选择各方面都好的人当女婿,而不要向人家索要过重的聘金。)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儿子娶媳妇要挑善良贤惠的姑娘,而不要计较嫁妆多少。)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见到有钱有势者而去谄媚,这样的人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遇到贫苦之人而去欺辱,高傲自大,这样的人可以说最卑同

不过了。)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家族之间互相争斗打官司,最后是两败俱伤。)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各方面相处特别要注意少说话,说话多了必定会有过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不要依仗权势欺凌逼迫孤儿寡妇,不要为了嘴和肚子而肆意宰杀牲口和家禽以及其他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性格怪僻,自以为是,懊悔和错误必然会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颓废懒惰还安然自得,要想成家立业太难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和品德坏的人混在一起,时间长了必受牵累之害。)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对志气不大但做事稳重的人急难之时可以依靠。)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轻易听别人的话,怎知道不是别人的诬陷之言,应当再三考虑。)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为一时之事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过错呢?必须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对别人有好处,切不要总想着让人酬谢。别人对自己有恩惠切莫忘了报答。)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为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做得太绝。有了称心如意的事,该满足时应满足,不宜再去追求。)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别人有了高兴的事儿,不可妒忌,生气。)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别人遭受祸患灾难,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做了好事总想让人们全知道,这只能是沽名钓誉,不是真心。)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办了坏事唯恐别人知道,将会发展成更严重的后果。)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见了美色便起淫邪之心,将来会在妻女身上报应。)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背后用暗箭伤人,将来会在子孙身上遭报应。)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一家人和睦相处,虽然上顿接不上下顿,也有天伦之乐。)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该给国家交纳的钱粮全部交完,即便是所剩无余,心里也十分高兴。)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读书一定要立卖学圣贤之人,按圣贤之道处事。做官要心里装着君主和国家,为百姓谋福。)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安分守已,听从命运和上天的安排。)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为人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接近为人之道了。)

朱子名言第五篇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作者简介: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

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

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

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

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

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

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

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

每天天微微亮时就要立即起床,打扫庭院台阶, 一定要使庭堂内外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停止工作歇息,关闭锁好门户,睡觉之前务必亲自检查数理。无论是一碗粥,还是一碗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是不容易的,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对于衣服的半段丝,或是半条线,也要时刻铭记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到要修补房子;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取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聚会宴餐时,切记不能毫无节制,餐后切勿留连忘返。日常所用的餐具,只要清洁实用就好,即使是很普通的瓦罐、碗盘,也胜过也胜过金玉打造的豪华器皿;食品要味美样精,不铺张浪费。即便是自家菜园里种植的普通蔬菜,也胜过价值昂贵的奇珍异馐。不要花费很多金钱建造华丽的宅邸,也不要费尽心机去谋取丰腴的土地。

爱搬弄是非、好挑拨离间的三姑六婆,确实是鼓动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不见得是闺房之福。切忌万万不可选用外貌俊美的仆人,同时严格禁忌妻妾浓妆艳抹。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但祭祀时一定要心存诚敬;子孙即使再愚昧笨拙,也要督导他勤读四书五经,接受圣贤教诲。日常持身处世,务必做到坦诚淳朴、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更要合乎义理。意外之财不可贪,过量之酒不可饮。与货担郎进行买卖交易时,应当体恤他们靠体力谋生不易,不要斤斤计较,贪小便宜;面对贫穷困苦的亲戚和邻居,能够给予温和的关怀和照顾。凭借非正当手段发家致富的人,不可能安然地将这些财富享用到底。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可以看见他们的颓势。兄弟叔侄之间,在分配财物时,应额外余出一些来施予不足的人。家中不论长幼,都应该自觉遵守家中的规范。随便听信妇人的话,因而背离骨肉亲情,难道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看重货物钱财,待慢亲生父母,不是为人子女所应该做的。嫁女儿,要为她选择品德端正、有进取心的好女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温婉贤淑的女子,不要计较对方的嫁妆。

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最鄙贱不过的。平日居家尽量避免与人发生争执甚至打官司,官司打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待人处事一定要掌握住分寸,俗话说“言多必失”,万不可信口开河。不能仗恃自己有钱有势,就去欺侮没有依靠的孤儿寡妇。不能贪图口腹的享受,就去任意宰杀牲畜家禽。一个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一个意志消沉、自甘堕落又不知奋发的人,难以成家立业。

没有限度地亲近不良少年,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结交老成持重、品行端正的君子之辈,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指导与帮助。

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

呢?所以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因为小事和别人发生争执,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所以必须平心静气暗自反省。 施恩于别人了,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了,要常存报答之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应当留有余地,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不可任由自己继续索取。

别人有可喜可贺的事了,不要心生妒嫉;别人遭遇灾难了,不可幸灾乐祸。做好事就希望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行善;做坏事害怕他人知道,便是大恶。见到美色而起淫欲的念头,要小心将来会报应在妻子女儿身上;隐藏仇恨而用暗箭伤人,灾祸一定会连累到子孙后代。 只要一家人和睦相处,友爱有加,即使穷困到三餐不继,也觉得幸福快乐;即使缴完该纳的税目后,口袋毫无剩余,依然心安理得欢喜自在。

读书的目的在于效法先圣前贤的伟大心胸志向,不单单是为了求取功名;作官应把心思寄放在君王和百姓身上,怎么可以计较自己的利益呢?谨守本分,安于天命,顺时势,听从天意。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些,差不多接近圣哲了。

朱子名言第六篇
《朱子语录》

朱子语录卷八·学二

◎总论为学之方

这道体,饶本作“理”。浩浩无穷。

道体用虽极精微,圣贤之言则甚明白。

圣人之道,如饥食渴饮。 圣人之道,有高远处,有平实处。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由耳。 道未尝息,而人自息之。非道亡也,幽厉不由也。

圣人教人,大概只是说孝弟忠信日用常行底话。人能就上面做将去,则心之放者自收,性之昏者自著。如心、性等字,到子思孟子方说得详。因说象山之学。

圣人教人有定本。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子对颜渊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皆是定本。 圣门日用工夫,甚觉浅近。然推之理,无有不包,无有不贯,及其充广,可与天地同其广大。故为圣,为贤,位天地,育万物,只此一理而已。

常人之学,多是偏於一理,主於一说,故不见四旁,以起争辨。圣人则中正和平,无所偏倚。

圣贤所说工夫,都只一般,只是一个“择善固执”。论语则说:“学而时习之”,孟子则说“明善诚身”,只是随他地头所说不同,下得字来,各自精细。其实工夫只是一般,须是尽知其所以不同,方知其所谓同也。

这个道理,各自有地头,不可只就一面说。在这里时是恁地说,在那里时又如彼说,其宾主彼此之势各自不同。

学者工夫,但患不得其要。若是寻究得这个道理,自然头头有个著落,贯通浃洽,各有条理。如或不然,则处处窒碍。学者常谈,多说持守未得其要,不知持守甚底。说扩充,说体验,说涵养,皆是拣好底言语做个说话,必有实得力处方可。所谓要於本领上理会者,盖缘如此。谟

为学须先立得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教绵密。今人多是未曾知得个大规模,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所以不济事。

识得道理原头,便是地盘。如人要起屋,须是先筑教基址坚牢,上面方可架屋。若自无好基址,空自今日买得多少木去起屋,少间只起在别人地上,自家身己自没顿放处。

须就源头看教大底道理透,阔开基,广开址。如要造百间屋,须著有百间屋基;要造十间屋,须著有十间屋基。缘这道理本同,甲有许多,乙也有许多,丙也有许多。

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了,将来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

学问须是大进一番,方始有益。若能於一处大处攻得破,见那许多零碎,只是这一个道理,方是快活。然零碎底非是不当理会,但大处攻不破,纵零碎理会得些少,终不快活。“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只缘他大处看得分晓。今且道他那大底是甚物事?天下只有一个道理,学只要理会得这一个道理。这里才通,则凡天理、人欲、义利、公私、善恶之辨,莫不皆通。

或问:“气质之偏,如何救得?”曰:“才说偏了,又著一个物事去救他偏,越见不平正了,越讨头不见。要紧只是看教大底道理分明,偏处自见得。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摸索不见。若见得大底道理分明,有病痛处,也自会变移不自知,不消得费力。”

成己方能成物,成物在成己之中。须是如此推出,方能合义理。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如洒扫大厅大廊,亦只是如洒扫小室模样;扫得小处净洁,大处亦然。若有大处开拓不去,即是於小处便不曾尽心。学者贪高慕远,不肯从近处做去,如何理会得大头项底!而今也有不曾从里做得底,外面也做得好。此只是才高,以智力胜将去。中庸说细处,只是谨独,谨言,谨行;大处是武王周公达孝,经纶天下,无不载。小者便是大者之验。须是要谨行,谨言,从细处做起,方能克得如此大。又曰:“如今为学甚难,缘小学无人习得。如今却是从头起。古人於小学小事中,便皆存个大学大事底道理在。大学,只是推将开阔去。向来小时做底道理存其中,正似一个坯素相似。”

学者做工夫,莫说道是要待一个顿段大项目工夫後方做得,即今逐些零碎积累将去。才等待大项目後方做,即今便蹉过了!学者只今便要做去,断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贼也!”

“如今学问未识个入路,就他自做,倒不觉。惟既识得个入头,却事事须著理会。且道世上多多少少事!”江文卿云:“只先生一言一语,皆欲为一世法,所以须著如此。”曰:“不是说要为世法。既识得路头,许多事都自是合著如此,不如此不得。自是天理合下当然。”

若不见得入头处,紧也不可,慢也不得。若识得些路头,须是莫断了。若断了,便不成。待得再新整顿起来,费多少力!如鸡抱卵,看来抱得有甚暖气,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汤去荡,便死了;若抱才住,便冷了。然而实是见得入头处,也自不解住了,自要做去,他自得些滋味了。如吃果子相似:未识滋味时,吃也得,不消吃也得;到识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

“待文王而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豪杰质美,生下来便见这道理,何用费力。今人至於沉迷而不反,圣人为之屡言,方始肯来,已是下愚了。况又不知求之,则终於为禽兽而已!扒人为万物之灵,自是与物异。若迷其灵而昏之,则与禽兽何别?大雅

学问是自家合做底。不知学问,则是欠阙了自家底;知学问,则方无所欠阙。今人把学问来做外面添底事看了。广

圣贤只是做得人当为底事尽。今做到圣贤,止是恰好,又不是过外。

“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世人多以圣贤为高,而自视为卑,故不肯进。抑不知,使圣贤本自高,而己别是一样人,则早夜孜孜,别是分外事,不为亦可,为之亦可。然圣贤禀性与常人一同。既与常人一同,又安得不以圣贤为己任?自开辟以来,生多少人,求其尽己者,千万人中无一二,只是羁同枉过一世!诗曰: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今世学者,往往有物而不能有其则。中庸曰:‘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此数句乃是彻首彻尾。人性本善,只为嗜欲所迷,利害所逐,一齐昏了。圣贤能尽其性,故耳极天下之聪,目极天下之明,为子极孝,为臣极其忠。”某问:“明性须以敬为先?”曰:“固是。但敬亦不可混沦说,须是每事上检点。论其大要,只是不放过耳。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圣贤千言万语,只是使人反其固有而复其性耳。”

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道将这些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是真实道理。“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这些道理,更无走作,只是一个性善可至尧舜,别没去处了。下文引成覸颜子公明仪所言,便见得人人皆可为也。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志不足以有为,此学者之大病。

世俗之学,所以与圣贤不同者,亦不难见。圣贤直是真个去做,说正心,直要心正;说诚意,直要意诚;修身齐家,皆非空言。今之学者说正心,但将正心吟咏一晌;说诚意,又将诚意吟咏一晌;说修身,又将圣贤许多说修身处讽诵而已。或掇拾言语,缀缉时文。如此为学,却於自家身上有何交涉?这里须要著意理会。今之朋友,固有乐闻圣贤之学,而终不能去世俗之陋者,无他,只是志不立尔。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谟

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问:“人气力怯弱,於学有妨否?”曰:“为学在立志,不干气禀强弱事。” 又曰:“为学何用忧恼,但须令平易宽快去。”寓举圣门弟子,唯称颜子好学,其次方说及曾子,以此知事大难。曰:“固是如此。某看来亦有甚难,有甚易!只是坚立著志,顺义理做去,他无跷欹也。”

英雄之主所以有天下,只是立得志定,见得大利害。如今学者只是立得志定,讲究得义理分明。 立志要如饥渴之於饮食。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

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

这个物事要得不难。如饥之欲食,渴之欲饮,如救火,如追亡,似此年岁间,看得透,活泼泼地在这里流转,方是。

学者做工夫,当忘寝食做一上,使得些入处,自後方滋味接续。浮啊沉沉,半上落下,不济得事。 “而今紧要且看圣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自家因甚便不似圣人,因甚便只是常人。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为学,须思所以超凡入圣。如何昨日为乡人,今日便为圣人!须是竦拔,方始有进!砥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

为学不进,只是不勇!

不可倚靠师友。

不要等待。

今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间有事,午间无事,则午间便可下手,午间有事。晚间便可下手,却须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数日,必直待後月,今年尚有数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岁月无几,直须来年。如此,何缘长进!因康叔临问致知,先生曰:“如此说得,不济事。”

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淳

学者须是奈烦,奈辛苦。

必须端的自省,特达自肯,然後可以用力,莫如“下学而上达”也。去伪

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底工夫,方得。盖道理缜密,去那里捉摸!若不下工夫,如何会了得!敬仲

今之学者,本是困知、勉行底资质,却要学他生知、安行底工夫。便是生知、安行底资质,亦用下困知、勉行工夫,况是困知、勉行底资质!文蔚

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工夫,如何得!伯羽 今人不肯做工夫。有先觉得难,後遂不肯做;有自知不可为,公然逊与他人。如退产相似,甘伏批退,自己不愿要。

“为学勿责无人为自家剖析出来,须是自家去里面讲究做工夫,要自见得。”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工夫要趱,期限要宽。从周

且理会去,未须计其得。德明

才计於得,则心便二,头便低了。至

严立功程,宽著意思,久之,自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

自早至暮,无非是做工夫时节。

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船嫌溪曲”者也。遇富贵,就富贵上做工夫;遇贫贱,就贫贱上做工夫。兵法一言甚佳:“因其势而利导之”也。人谓齐人弱,田忌乃因其弱以取胜,今日三万灶,明日二万灶,後日一万灶。又如韩信特地送许多人安於死地,乃始得胜。学者若有丝毫气在,必须进力!除非无了此气,只口不会说话,方可休也。因举浮屠语曰:“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力行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又如大片石,须是和根拔。今只於石面上薄削,济甚事!作意向学,不十日五日又懒,孟子曰:“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宗杲云:“如载一车兵器,逐件取出来弄,弄了一件又弄一件,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且如项羽救赵,既渡,沈船破釜,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顾後,便做不成。 如居烧屋之下!如坐漏船之中!

为学极要求把篙处著力。到工夫要断绝处,又更增工夫,著力不放令倒,方是向进处。为学正如上水船,方平稳处,侭行不妨。及到滩脊急流之中,舟人来这上一篙,不可放缓。直须著力撑上,不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洽。

学者为学,譬如炼丹,须是将百十斤炭火锻一饷,方好用微微火养教成就。今人未曾将百十斤炭火去锻,便要将微火养将去,如何得会成!恪。

今语学问,正如煮物相似,须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若一向只用微火,何由得熟?欲复自家元

来之性,乃恁地悠悠,几时会做得?大要须先立头绪。头绪既立,然後有所持守。书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今日学者皆是养病。

譬如煎药:先猛火煎,教百沸大羁,直至涌坌出来,然後却可以慢火养之。

须磨砺精神去理会。天下事,非燕安<垂夬>豫之可得。淳

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振 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骧 凡做事,须著精神。这个物事自是刚,有锋刃。如阳气发生,虽金石也透过! 人气须是刚,方做得事。如天地之气刚,故不论甚物事皆透过。人气之刚,其本相亦如此。若只遇著一重薄物事,便退转去,如何做得事!从周 (录云:“天地之气,虽至坚如金石,无所不透,故人之气亦至刚,盖其本相如此。”)

“学者识得个脉路正,便须刚决向前。若半青半黄,非惟无益。”因举酒云: “未尝见有衰底圣贤。”德明

学者不立,则一齐放倒了!升卿

不带性气底人,为僧不成,做道不了。方

因言,前辈也多是背处做几年,方成。振

进取得失之念放轻,却将圣贤格言处研穷考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今日是这个人,明日也是这个人。季札

学者只是不为己,故日间此心安顿在义理上时少,安顿在闲事上时多,於义理却生,於闲事却熟。 今学者要紧且要分别个路头,要紧是为己为人之际。为己者直拔要理会这个物事,欲自家理会得;不是漫恁地理会,且恁地理会做好看,教人说道自家也曾理会来。这假饶理会得十分是当,也都不阙自身己事。要须先理会这个路头。若分别得了,方可理会文字。

学者须是为己。譬如吃饭,宁可逐些吃,令饱为是乎?宁可铺摊放门外,报人道我家有许多饭为是乎?近来学者,多是以自家合做底事报与人知。又言,此间学者多好高,只是将义理略从肚里过,却翻出许多说话。旧见此间人做婚书,亦说天命人伦。男婚女嫁,自是常事。盖有厌卑近之意,故须将日用常行底事装荷起来。如此者,只是不为己,不求益;只是好名,图好看。亦聊以自诳,如南越王黄屋左纛,聊以自娱尔。

近世讲学不著实,常有夸底意思。譬如有饭不将来自吃,只管铺摊在门前,要人知得我家里有饭。打叠得此意尽,方有进。振

今人为学,多只是谩且恁地,不曾真实肯做。

今之学者,直与古异,今人只是强探向上去,古人则逐步步实做将去。广 只是实去做工夫。议论多,转闹了。德明 每论诸家学,及己学,大指要下学著实。方 为学须是切实为己,则安静笃实,承载得许多道理。若轻扬浅露,如何探讨得道理?纵使探讨得,说得去,也承载不住。铢

入道之门,是将自家身己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入道理在这里,自家身在外面,全不曾相干涉。

或问为学。曰:“今人将作个大底事说,不切己了,全无益。一向去前人说中乘虚接渺,妄取许多枝蔓,只见远了,只见无益於己。圣贤千言万语,侭自多了。前辈说得分晓了,如何不切己去理会!如今看文字,且要以前贤程先生等所解为主,看他所说如何,圣贤言语如何,将己来听命於他,切己思量体察,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吃饭,事亲从兄,尽是问学。若是不切己,只是说话。今人只凭一己私意,瞥见些子说话,便立个主张,硬要去说,便要圣贤从我言语路头去,如何会有益。此其病只是要说高说妙,将来做个好看底物事做弄。如人吃饭,方知滋味;如不曾吃,只要摊出在外面与人看,济人济己都不得。”谦 或问:“为学如何做工夫?”曰:“不过是切己,便的当。此事自有大纲,亦有节目。常存大纲在我,至於节目之间,无非此理。体认省察,一毫不可放过。理明学至,件件是自家物事,然亦须各有伦序。”问:“如何是伦序?”曰: “不是安排此一件为先,此一件为後,此一件为大,此一件为小。随人所为,先其易者,阙其难者,将来难者亦自可理会。且如读书:三礼春秋有制度之难明,本末之难见,且放下未

要理会,亦得。如书诗,直是不可不先理会。又如诗之名数,书之盘诰,恐难理会。且先读典谟之书,雅颂之诗,何尝一言一句不说道理,何尝深潜谛玩,无有滋味,只是人不曾子细看。若子细看,里面有多少伦序,须是子细参研方得。此便是格物穷理。如遇事亦然,事中自有一个平平当当道理,只是人讨不出,只随事羁将去,亦做得,却有掣肘不中节处。亦缘卤莽了,所以如此。圣贤言语,何曾误天下後世,人自学不至耳。”谦

佛家一向撤去许多事,只理会自身己;其教虽不是,其意思却是要自理会。所以他那下常有人,自家这下自无人。今世儒者,能守经者,理会讲解而已;看史传者,计较利害而已。那人直是要理会身己,从自家身己做去。不理会自身己,说甚别人长短!明道曰:“不立己後,虽向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己立後,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只是从程先生後,不再传而已衰。所以某尝说自家这下无人。佛家有三门:曰教,曰律,曰禅。禅家不立文字,只直截要识心见性。律本法甚严,毫发有罪。如云不许饮水,才饮水便有罪过。如今小院号为律院,乃不律之尤者也!教自有三项:曰天台教,曰慈恩教,曰延寿教。延寿教南方无传,有些文字,无能通者。其学近禅,故禅家以此为得。天台教专理会讲解。慈恩教亦只是讲解。吾儒家若见得道理透,就自家身心上理会得本领,便自兼得禅底;讲说辨讨,便自兼得教底;动由规矩,便自兼得律底。事事是自家合理会。颜渊问为邦。看他陋巷箪瓢如此,又却问为邦之事,只是合当理会,看得是合做底事。若理会得入头,意思一齐都转;若不理会得入头,少间百事皆差错。若差了路头底亦多端:有才出门便错了路底,有行过三两条路了方差底,有略差了便转底,有一向差了煞远,终於不转底。

不可只把做面前物事看了,须是向自身上体认教分明。如道家存想,有所谓龙虎,亦是就身上存想。士毅

为学须是专一。吾儒惟专一於道理,则自有得。砥

既知道自家患在不专一,何不便专一去!逍遥。

须是在己见得只是欠阙,他人见之却有长进,方可。

人白睚不得,要将圣贤道理扶持。振

为学之道,须先存得这个道理,方可讲究事情。

今人口略依稀说过,不曾心晓。淳 发得早时不费力。升卿 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有资质中下者,不能尽了,却须节节用工。振 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今之学者多好说得高,不喜平。殊不知这个只是合当做底事。节 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德明 於显处平易处见得,则幽微底自在里许。德明 且於切近处加功。升卿 无统也。

著一些急不得。

学者须是直前做去,莫起计获之心。如今说底,恰似画卦影一般。吉凶未应时,一场鹘突,知他是如何。到应後,方始知元来是如此。广

某適来,因澡浴得一说:大抵揩背,须从头徐徐用手,则力省,垢可去。若於此处揩,又於彼处揩,用力杂然,则终日劳而无功。学问亦如此,若一番理会不了,又作一番理会,终不济事。

学者须是熟。熟时,一唤便在目前;不熟时,须著旋思索。到思索得来,意思已不如初了。士毅 道理生,便缚不住。淳

见,须是见得确定。淳

须是心广大似这个,方包裹得过,运动得行。

学者立得根脚阔,便好。升卿

须是有头有尾,成个物事。

彻上彻下,无精粗本末,只是一理。赐

最怕粗看了,便易走入不好处去。士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261841.html

    上一篇:坚强的名言警句

    下一篇:夫妻相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