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关于国民性的名句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篇一:《鲁迅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鲁迅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3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33、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3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8、从来如此,便对吗?

3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40、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4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4、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6、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4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50、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3、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5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56、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希望原来是无所谓有又无所谓无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鲁迅)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鲁迅)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

7、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鲁迅)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鲁迅)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鲁迅)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鲁迅)

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鲁迅)

14、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鲁迅)

15、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鲁迅)

1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鲁迅)

1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鲁迅)

18、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鲁迅)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鲁迅)

20、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

21、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鲁迅)

_____________

1、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2、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3、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4、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 鲁迅

5、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鲁迅

6、 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 鲁迅

7、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8、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9、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10、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鲁迅)

11、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

1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13、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14、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

15、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1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7、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

18、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

19、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鲁迅)

20、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21、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 目标。

22、 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2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干为孺子牛。

24、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5、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6、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鲁 迅

27、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28、 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29、 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30、 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 鲁迅

31、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31、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一 、论证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④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 名言提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二 、论证角度:①探索要有“吃螃蟹的勇气”②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追求③探索才能开创社会的未来④探索应该以科学的武器为指导⑤探索要不怕失败,敢于再辟蹊径

名言提示: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难免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鲁迅

三 、论证角度:①友谊长存的基础是志同道合②友谊意味着一种责任,而不

是一个机会③友谊的大敌是斤斤计较,嫉贤妒能④友谊范围的广泛是参予社会的一大优势⑤友谊的维护不能忽视适度的礼节

名言提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篇二:《鲁迅的国民性》

浅谈鲁迅的国民性

【摘 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劣根性由鲁迅深刻的

揭示并且给予批判,这样有利于唤醒民众,让民众学会自我拯救。

传统文化是国民劣根性的根源,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孔儒文化、鲁迅关于国民性的名句

传统的封建文化,吸收现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解下包袱,

在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前行。

【关键词】国民劣根性;传统文化;多元文化

鲁迅先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七十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从未被人

忘记。作为一个民族的智者与勇士,鲁迅不只是属于20世纪前三鲁迅关于国民性的名句

十多年的中华民族,他更属于未来的世界。他秉烛洞悉着民族的劣

根性,照亮着自奋者的前程。

一、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指的是什么

国民性一般指的是阶段、超地域的国人普遍心理状态和文化性格。

鲁迅先生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和改造“国民性”,

也是其奋斗一生的目标之一。鲁迅“国民性探讨”是从历史经验和

民族前途为基础出发的,特别重视挖掘国民“劣根性”,来引起国

人的注意,着重对国民性的改造。无论是文学还是思想上,鲁迅的

成就集中在他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示和犀利的批判。

鲁迅留学日本的时候,就经常和朋友们谈论“中国国民性最缺乏

的是什么”它的病根在哪里“等问题。他的创作前期普遍以小说为

主要题材,从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反映人吃人的制度,直

接揭示了国民生活在这种被人吃和吃人的社会中,自觉或不自觉地

成为社会的维护者。纵观鲁迅在《呐喊》和《彷徨》通过对知识分

子和农民的描写,揭示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将千疮百孔的社会暴露,将国民的灵魂展示剖析,以“引起疗救的

注意”。尽管鲁迅小说创作堪称现代小说的奠基,不管是其思想性

或者是艺术性都是无人能比,但是鲁迅的文章的重心和对文学的贡

献更主要体现在杂文的创作上,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

立刻马上进行反抗和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

他的宏伟巨作,为未来的文化设想这固然是好事。但为现在抗争,

却也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的作者。

鲁迅的后期作品主要是从事杂文的创作,有《三闲集》、《二心集》、

《伪自由书》等十多本。虽然作品大多数是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政

治斗争而服务,但是仍然无情剖析了很多“正人君子”的灵魂,果

断的撕下他们的面具,或接尊孔而复古,或借友邦而卖国,同时对

国民病态无情地嘲讽。

二、鲁迅国民性的历史意义

起源于19世界末的严复、梁启超等的新文化运动,之后的20世

纪初以鲁迅、陈独秀等为代表将其推向了高潮,特别是鲁迅以其文

学创作和思想引领着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五四”波澜荡涤,渐渐

的看清了民族的衰落。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国民整体的不觉悟和根

深蒂固的思想,并且深知已经是病入膏肓,“中国太难改变”即使

是改变一砖一瓦,改动一个火炉,几乎都是要流血;而且即使是流

出鲜红的血液,也未必能够搬动,能改装。倘若不是很大的鞭子抽

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根本不会动弹一下。这一鞭子总是会来的。

好坏是另一问题,然而总是要被打到的。

鲁迅知难而上,自觉地拿起这鞭子抽打拷问自己,更是在拷问民

族的灵魂。在黑暗的夜里探索民族的出路,鲁迅的意义不是纯文学

的,而是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鲁迅是当代的文学巨匠,当代

文学的奠基人。他更是一个思想者,但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思想上,

鲁迅的成就更集中在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犀利的批判鲁迅关于国民性的名句

上。他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更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

魂的重铸者。

鲁迅意识到“农民是中国国民的大部分,落后民族的国民性一定

带有浓厚的农民色彩”这样的基本国情,所以他把主要视线放在农

村的农民身上,其次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亲历了戊戌变法失败,辛

亥革命不了了之,鲁迅观察到国民特别是广大的农民,是显落出愚

昧、麻木的状态。感叹“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都只是一个看

客。

三、国民性和传统文化的思考

鲁迅先生早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的时代已然不是鲁迅所处

的“非人间”,从最根本上来看,鲁迅先生的时代被我们继承着,

或者我们是鲁迅时代之前的民族。圣人孔孟两家,是有《论语》等

专门记载的,但是仅仅劝诫是怎么样做人,怎样为官,已经为两千

多年数代人,上自国君,下至平民,顶礼膜拜,因此发扬光大。孔

老夫子的伟大而让你我也伟大起来,自觉不自觉地维持着这已有的

传统氛围——传统文花,那怕是东西已经腐烂的透彻。甚至可以说,

中国文化是一种因袭文化,中国思想史上一部注释先秦经典的历

史,中国艺术史是继承了前代遗产的历史。

如果选择传统文化那就意味着悬着停滞的现实,也就是相当于选

择虚幻的世界。中国长期是封闭、一元、专制的文化氛围,有着顽

强的生命力,它的别无选择的指向性作为性格素质已经透到在国人

的深层生命当中。倘若不打碎这种别无选择的文化氛围,不反省、

剖析、否定国民劣根性,不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人格,对于

文化的自由选择也就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从“鸦片战争”到“五四”

运动,直至当代,都没能造就一个真正多元的自由选择,只是单一

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反复。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精神是“民本思想”、“孔颜人格”乃至最高

境界“天人合一”。这也就是传统文化中堕性最强,欺骗性最大,

对国人危害最深的东西。它彻彻底底灭杀了国人的个性、独立、自

由、创造的意识,彻底泯灭人的感性生命和各种正常的情欲所求。

培养出来的是一种忠诚、顺从的奴性,以维护封建等级专制制度的

稳定。传统文化是一块完整的铁板,在先秦奠定了基本的模式之后,

根本没有发生过整体结构的实质性的改变,有的仅仅是细节上的不

断补充和完善。

“天人合一的”理论和实践与大一统的封建等级专制相吻合。因

为它理论上以群众、等级、专制、理性作为核心,从精神还有人格

上压制国人的主动、冒险、反抗的人生追求。压抑了国人的思维向

着精确化、形式化、个体化的方向前进,使它只是停留在一种普泛

化、模糊化的水平上,压抑住了国人巨大的创造力和标新立异的思

维在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探索,也就造成了国人性格上没有任何的自

主和独立的精神,这样导致了国人萎缩性思维方式,没有任何创新

意识的大众化思维;也就产生了中国人所独有的“中庸”。

四、结束语:

如果能够实现完全意义的个体的解放,那么就能把国民劣根性连

根拔起,也就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解放和兴盛。

【参考文献】

[1] 王学典. 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

伏[j]. 史学月刊. 2008(06)

[2] 陈宝云. 《史地学报》及其群体与《学衡》之关系的探讨[j].

东方论坛. 2007(06)

[3] 何方昱. 科学与人文的融通之路——以《思想与时代》月刊

同人的科学言说为中心[j]. 学术月刊. 2007(10)

[4] 李丽.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省思[d]. 复旦大学

2006

篇三:《鲁迅 资料》

鲁迅的挫折经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5年积极支持女师大的学生运动。1926年“三·一八”惨案,鲁迅愤而揭露中外杀人者镇压爱国学生的滔天罪行。在参加三月25日女师大的追悼会后,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

一、鲁迅旧体诗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二、鲁迅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关于国民性的名句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关于国民性的名句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他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鲁迅批判性文章的点评‏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著而又犀利。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的同时,鲁迅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具体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鲁迅以偏执的发展观孜孜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病的揭示和批判,“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致尤炳圻》),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他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北京通信》)鲁迅的乡土小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卑怯者的世界。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的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祝福》中到土地庙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在酒楼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无聊地生活着的吕纬甫,《孤独者》中亲手选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的魏连殳,《离婚》中慑于七大人威光的爱姑,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卑怯者,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鲁迅将国民的卑怯视为国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鲁迅极力反对卑怯者半死半生的苟活,他深切地期望人们能挣脱文化传统的禁锢,有真正的人的生活,他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忽然想到•五》)

鲁迅先生对于卑怯者的恃强凌弱更为痛恨,他曾愤愤地指出:“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杂感》)鲁迅在其乡土小说创作中一再针砭揭示卑怯者的凌弱。《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奚落哄笑,《药》中老栓茶馆里茶客们对夏瑜的斥责讥嘲,《明天》中鲁镇上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对单四嫂子的欺凌,《阿Q正传》中遭假洋鬼子棒喝的阿Q对小尼姑的侮辱,《祝福》中鲁镇人对祥林嫂悲剧故事的学舌、对祥林嫂额头伤疤的嘲弄,《孤独者》中寒石山村人们对魏连殳关于其母丧葬仪式的胁迫,都可看出鲁迅对乡村社会中卑怯者的恃强凌弱的深恶痛绝。鲁迅曾愤然地指出:“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对封建节烈观念和等第思想十分憎恶,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将封建节烈观念视作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他说“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鲁迅在其乡土小说中就描述了在封建节烈观念的影响摧残下,“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的乡村社会的人们。《明天》中的寡妇单四嫂子执意守节,将儿子宝儿视作她人生的惟一寄托和希望,宝儿的不幸病逝,使她失落了明天。《祝福》中的祥林嫂守寡后又被婆婆强行嫁到贺家墺,一心守节的祥林嫂全力反抗,竟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被称作善女人的柳妈竟认为当初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并劝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封建的节烈观念成为摧残乡村妇女的“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因而精神上受尽折磨和摧残的祥林嫂在容不住她的社会里只有走向死路。鲁迅认为应该追悼中国历史上为节烈观念迫害致死的人们,并说:“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我之节烈观》) 鲁迅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与传统概括为吃人的筵宴,这种吃人是建筑在封建的等级制度上的。鲁迅指出:这种吃人的筵宴,“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灯下漫记》)鲁迅对这种封建的等第思想是极为憎恶的。他说:“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论“他妈的!”》)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第严格的礼治秩序成为几千年来规范人们的生活准则和处世方式,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对这种森严的等第思想作了生动的揭示。《孔乙己》中去咸亨酒店喝酒的人们,长衫客和短衣帮泾渭分明,短衣帮们是靠柜外站着喝酒的,而长衫客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喝,而落魄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始终未能跻身于长衫客之列,最终脱下了长衫,穿件破夹袄,盘着两腿来喝酒。《故乡》中回乡寻觅过去的记忆与情感的主人公“我”,在被岁月和生活压迫得麻木了的闰土一声“老爷”的称呼中,感到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童年时相处得无拘无束的小英雄闰土消失了,只有辛苦麻木得像木偶般的闰土了。鲁迅十分深刻地将人之间的这种隔膜归为封建等第的缘由。他说:“……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鲁迅针砭了中庸思想和瞒骗行径。被称为儒家最高美德的中庸思想倡导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中和主义,这成为人们道德修养和处世行事的基本准则和方法。鲁迅将中庸视作国民性卑怯的根由和阻碍中国人进行改革前行的巨大阻力。鲁迅指出:“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无声的中国》)在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鲁迅就抨击了聪明人的中庸思想、推崇傻子的改革精神和批判了奴才的奴性性格。在散文《立论》中针砭了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鲁迅在乡土小说创作中,也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明天》中的王九妈,面对单四嫂子询问宝儿的病情,她只是“端详了一番,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这种不置可否不负责任的回答,与《立论》中既不谎人也不遭打的回答如出一辙,这显然是为鲁迅所鄙弃的。《祝福》中回归鲁镇的游子,在祥林嫂关于灵魂地狱有无的叩问中,只能以“也许有”,“也未必”和“说不清”搪塞,这种中庸之道的

处世态度,鲁迅在小说中阐释道:“„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这显然是为鲁迅所针砭的调和折衷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摆脱责任和道义的中和主义。《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在社会和环境的压迫下,从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敢作敢为的青年,变为一个教教“子曰诗云”敷衍模糊无聊随便的弱者,他以中庸之道调和规范自我的人生。这显然也是为鲁迅所不满的。

鲁迅憎恶中国人的奴性性格,更憎恶他们以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论睁了眼看》)鲁迅憎恶他们能以瞒和骗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鲁迅的《阿Q正传》立意写出国人的魂灵,阿Q是以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的典型人物,不管处于何等不利和不愉快的境地,阿Q都能从中摆脱出来,处于精神上胜利的不败之地。《故乡》中麻木辛苦生活着的闰土,在香炉和烛台里寻觅人生的希望,寻求精神的寄托和慰藉。《祝福》中受尽折磨的祥林嫂,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门槛赎罪,求得精神的平衡与解脱。《孤独者》中作茧自缚的魏连殳,躬行其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其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在失败中找到了精神上的胜利。鲁迅深深地憎恶国民的奴性性格,真诚地期盼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真正争取到做人的资格和权益。

篇四:《鲁迅警世名言》

选自<鲁迅警世名言>(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先觉者与群众

预言者,即先觉,每为故国所不容,也每受同时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时常这样。他要得人们的恭维赞叹时,必须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面前。

总而言之,第一要难于质证。鲁迅警世名言

如果孔丘、释迦、耶稣基督还活着,那些教徒难免要恐慌。对于他们的行为,真不知道教主先生要怎样慨叹。

所以,如果活着,只得迫害他。

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有一流人之所谓伟大与渺小,<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

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鲁迅警世名言

<集外集拾遗补编·寸铁>

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到这样,他们这才安心了。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虽有善于暴露社会黑暗面的文学家,恐怕也难有做到这么简明深切的了。[叫人叫不着,自己顶石坟"则竟包括了许多革命者的传记和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

<三闲集·太平歌诀>

我想,恋爱成功的时候,一个爱人死掉了,只能给生存的那一个以悲哀。然而革命成功的时候,革命家死掉了,却能每年给生存的大家以热闹,甚而至于欢欣鼓舞。惟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近来我悟到凡带一点改革性的主张,倘于社会无涉,才可以作为[废话"而存留,万一见效,提倡者即大概不免吃苦或杀身之祸。古今中外,其揆[揆(kuí)]准则,道理。一也。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这是明亡后的事情。

凡活着的,有些出于心服,多数是被压服的。但活得最舒服横恣的是汉奸;而活得最清高,被人尊敬的,是痛骂汉奸的逸民。后来自己寿终林下,儿子已不妨应试去了,而且各有一个好父亲。至于默默抗战的烈士,却很少能有一个遗孤。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

凡有牺牲在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散胙(zuò)]旧时祭祀以后,散发祭祀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所供的肉这一件事了。

<热风·即小见大>

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

<两地书·二二>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

<坟·娜拉走后怎样>

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这其实还是革命以前的种种事情刺激的结果)--

<两地书·八>

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见<世说新语·简傲>,是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对来访的钟会表示简慢的话,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伟人等等之名之被尊视或鄙弃,大抵总只是做唾沫的替代品而已。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

我们中国现在(现在!不是超时代的)的民众,其实还不很管什么党,只要看[头"和[女尸"。只要有,无论谁的都有人看--

<三闲集·铲共大观>

人类是欢喜看看戏的,文学家自己来做戏给人家看,或是绑出去砍头,或是在最近墙脚下枪毙,都可以热闹一下子。且如上海巡捕用棒打人,大家围着去看,他们自己虽然不愿意挨打,但看见人家挨打,倒觉得颇有趣的。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接着便将被人们忘却。久受压制的人们,被压制时只能忍苦,幸而解放了便只知道作乐,悲壮剧是不能久留在记忆里的。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对于中国一部分人们的相貌,我也逐渐感到一种不满,就是他们每看见不常见的事件或华丽的女人,听到有些醉心的说话的时候,下巴总要慢慢挂下,将嘴张了开来。这实在不大雅观;仿佛精神上缺少着一样什么机件。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呐喊·自序>

关于奴隶与奴才

--不但穷人,奴隶也是要爬的,有了爬得上的机会,连奴隶也会觉得自己是神仙,天下自然太平了。

虽然爬得上的很少,然而个个以为这正是他自己。这样自然都安分的去耕田,种地,拣大粪或是坐冷板凳,克勤克俭,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着,拼命的爬,爬,爬。可是爬的人那么多,而路只有一条,十分拥挤。老实的照着章程规规矩矩的爬,大都是爬不上去的。聪明人就会推,把别人推开,推倒,踏在脚底下,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爬上去了。大多数人却还只是爬,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在爬的人。他们大都忍耐着一切,两脚两手都着地,一步步的挨上去又挤下来,挤下来又挨上去,没有休止的。

然而爬的人太多,爬得上的太少,失望也会渐渐的侵蚀善良的人心,至少,也会发生跪着的革命。于是爬之外,又发明了撞。

这是明知道你太辛苦了,想从地上站起来,所以在你的背后猛然的叫一声:撞罢。一个个发麻腿还在抖着,就撞过去。这比爬要轻松得多,手也不必用力,膝盖也不必移动,只要横着身子,晃一晃,就撞过去。撞得好就是五十万元大洋,妻,财,子,禄都有了。撞不好,至多不过跌一交,倒在地下。那又算得什么呢,──他原来是伏在地上的,他仍旧可以爬。

--

爬得上的机会越少,愿意撞的人就越多,那些早已爬在上面的人们,就天天替你们制造撞的机会,叫你们化些小本钱,而豫约着你们名利双收的神仙生活。所以撞得好的机会,虽然比爬得上的还要少得多,而大家都愿意来试试的。这样,爬了来撞,撞不着再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准风月谈·爬和撞>

初看见血,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久住在杀人的名胜之区,则即使见了挂着的头颅,也不怎么诧异。这就是因为能够习惯的缘故。由此看来,人们--要从自由人变成奴隶,怕也未必怎么烦难罢。无论什么,都会惯起来的。

<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

在北京常看见各样好地名--字面虽然改了,涵义还依旧。这很使我失望;否则,我将鼓吹改奴隶二字为[弩理",或是[努礼",使大家可以永远放心打盹儿,不必再愁什么了。

<华盖集·咬文嚼字(二)>

奴隶只能奉行,不许言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思不出其位"。譬如说:主子,您这袍角有些儿破了,拖下去怕更要破烂,还是补一补好。进言者方自以为在尽忠,而其实却犯了罪,因为另有准其讲这样的话的人在,不是谁都可说的。一乱说,便是[越俎代谋",当然[罪有应得"。倘自以为是[忠而获咎",那不过是自己的胡涂。

<且介亭杂文·隔膜>

用笔和舌,将沦为异族的奴隶之苦告诉大家,自然是不错的,但要十分小心,不可使大家得着这样的结论:[那么,到底还不如我们似的做自己人的奴隶好。"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

自家相杀和为异族所杀当然有些不同。譬如一个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心平气和,被别人打了,就非常气忿。但一个人而至于乏到自己打嘴巴,也就很难免为别人所打,如果世界上[打"的事实还没有消除。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

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南腔北调集·漫与>

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孙皓(242-283)]三国时吴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骄横暴戾,降晋后却甘受戏弄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宋徽宗[宋徽宗(1082-1135)]即赵佶,北宋皇帝。在位时横暴凶残,骄奢淫逸;为金兵所俘后,虽备受侮辱,仍不断向[金主"称臣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

<南腔北调集·谚语>

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就是为了一点点犒赏,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这是堕民以外的自由人所万想不到的罢。

<准风月谈·我谈[堕民">

--倘使连这一点反抗心都没有,岂不就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

国民性批判

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而中国人不大喜欢麻烦和烦闷,现在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

<坟·论睁了眼看>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你自以为是`人`,我却以为非也。我是畜类,现在我就叫你爹爹。你既然是畜类的爹爹,当然也就是畜类了。"

<华盖集·论辩的魂灵>

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

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什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

--这兽性的不见于中国人的脸上,是本来没有的呢,还是现在已经消除。如果是后来消除的,那么,是渐渐净尽而只剩了人性的呢,还是不过渐渐成了驯顺。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人不过是人,不再夹杂着别的东西,当然再好没有了。倘不得已,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

人+家畜性=某一种人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

中国,自从杀掉蚩尤以后,兴高采烈的自以为制服异族的时候也不少了,不知道能否在平定什么方略等等之外,寻出一篇这样为弱民族主张正义的文章来。

<译文序跋集·〈现代小说译丛〉〈医生〉译者附记>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很慰安。

<热风·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爱国之士又说,中国人是爱和平的。但我殊不解既爱和平,何以国内连年打仗?或者这话应该修正:中国人对外国人是爱和平的。

我们仔细查察自己,不再说诳的时候应该到来了,一到不再自欺欺人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看见希望的萌芽的时候。

我不以为自承无力,是比自夸爱和平更其耻辱。

<华盖集·补白>

中国开一个运动会,却每每因为决赛而至于打架;日子早过去了,两面还仇恨着。在社会上,也大抵无端的互相仇视,什么南北,什么省道府县,弄得无可开交,个个满脸苦相。我因此对于中国人爱和平这句话,很有些怀疑,很觉得恐怖。

<译文序跋集·〈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

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士兵们相斗争--

--

然而人民一任他们玩把戏,只是看。

<伪自由书·观斗>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至于对别国文明宣战,却尚在其次。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的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无破坏即无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卢梭,斯谛纳尔,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淹死。

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作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

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

这是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会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张献忠)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了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

--自己是完了,但要这样的达到一同灭亡的末路。我们对于别人的或公共的东西,不是也不很爱惜的么?

所以张献忠的举动,一看虽然似乎古怪,其实是极平常的。

<准风月谈·晨凉漫记>

鲁迅是伟大的,他以深刻的洞察力,看透了一切假恶丑,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逃不过他那把锋利无比的笔刀;鲁迅思想又是超前的,无论是他的身前还是身后,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独和寂寞之中。看看这些警句吧,在当今时代,但愿它们不再是飘进深谷的落叶。

把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警句摘抄下来,并与同学讨论。

-------------------------

篇五:《鲁迅的名句座右铭》

鲁迅的名句座右铭: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鲁迅的名句座右铭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鲁迅的名句座右铭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279728.html

    上一篇:戒酒名言名句

    下一篇:团队力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