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名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2014名人名言大全-关于问题的名言
海森堡名言(一)

关于问题的名言 1、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 2、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

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毛泽东

3、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 4、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毛泽东 5、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6、怀疑为知识之钥匙。英国 7、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9、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10、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并同它辩论。诺瓦利斯 11、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12、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毛泽东 13、一个聪明人,永远会发问。印度 14、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英国 15、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

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 16、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物。英国

关于问题的名言
海森堡名言(二)

1、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

2、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

——毛泽东

3、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

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

4、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毛泽东

5、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6、怀疑为知识之钥匙。——英国

7、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8、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

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9、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10、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并同它辩论。——诺瓦【海森堡名言】

利斯【海森堡名言】

11、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

斯坦

12、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

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毛泽东

13、一个聪明人,永远会发问。——印度

14、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

肯定结束。——英国

15、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海森堡名言】

泽东

化学名人名言
海森堡名言(三)
【海森堡名言】

1601.某个人的蠢事是其他人的财富。 ——[英]培根 ——[英]洛克

——[英]迪斯雷里 ——[英]约翰生 ——[英]理·伯顿 ——[英]富勒 ——[英]卡莱尔 ——[英]莎士比亚 ——[英]莎士比亚 ——[英]科尔顿 ——[英]史迈尔斯 ——[法]拉罗什夫科 ——[法]巴斯卡 ——[法]卢梭 ——[德]贝多芬 ——[德]歌德 ——[德]海涅

——[古希腊]狄摩西尼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古罗马]西塞罗 ——[日本]池田大作 ——[日本]成濑仁藏 ——《晏子春秋·内篇第一》 ——[春秋]管仲

1602.我认为人类的行为是思想的最佳译员。 1603.行动并不总是带来幸福,但不行动就没有幸福。 1604.语言是大地的女儿,而行动是天堂的儿子。 1605.做事要有毅力,要自强不息,不要指望别人给你喝彩。 1606.行为是知识最恰当的果实。 1607.知识给人以分量,行为给人以光泽。 1608.健全的理性造成健全的行为。 1609.行为往往胜于雄辩。

【海森堡名言】

1610.一个人,正如一只时表,是以他的行动来定其价值的。 ——[英]潘恩 1611.生活中唯一可以被称为财富的是我们的行为。 1612.行动漂亮要比言论漂亮好得多。

1613.衷心地赞美良好的行动,就无异参与了那些行动了。 1614.不为人知的高尚行为,是最值得尊敬的。 1615.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1616.只要是行为正当,那么勇气会使你获得一切。 1617.欲望和爱是为伟大行为而生的双翼。 1618.行动者是思想的工具。 1619.没有行动的言论是渺小的和空洞的言论。 1620.神决不帮助无行动的人。 1621.谨慎的行动要比合理的言论更重要。

1622.为别人去做不避利害的事,才是最美的行为。 1623.多听、少说,专注于力行。 1624.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1625.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162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春秋]孔丘 1627.礼之用,和为贵。 ——[春秋]孔丘 1628.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 ——[春秋]孔丘 162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春秋]《礼记·典礼上》 1630.无礼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弗能久矣。 ——[春秋]左丘明 1631.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1632.忠信之,礼器也。 1633.恭者不侮人。 1634.礼以顺人心为本。

【海森堡名言】

——[春秋]左丘明 ——[春秋]左丘明 ——[战国]孟轲 ——[战国]荀况 ——[战国]荀况 ——[战国]荀况 ——[晋]葛洪 ——[唐]吴兢 ——[唐]柳宗元 ——[宋]朱熹 ——[明]施耐庵

163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 1636.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637.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矣。

1638.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 1639.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1640.礼即理也。 1641.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海森堡名言】

1642.礼貌过盛者,情必疏。 1643.礼貌是快乐地做事情的方法。 1644.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清]申居郧 ——[美]爱默生

——[美]诺曼·文森特·皮尔

1645.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美]蒙塔古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英]培根 ——[英]赫伯特 ——[英]温特

——[英]玛·沃·蒙塔古 ——[法]卢梭

1646.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 1647.开门迎客却又怠慢他,这样你什么也得不到。 1648.谁送我微薄的礼物,谁就等于给我增添了生活的勇气。 1649.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 1650.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1651.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海森堡名言】

1652.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法]茹贝尔 1653.礼仪周全能宁人息事。 ——[法]茹贝尔 165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法]梅里美 ——[法]米勒 ——[法]拉罗什夫科 ——[法]路易十四 ——[法]都德 ——[法]笛卡儿 ——[德]黑格尔 ——[德]席勒 ——[德]歌德

——[苏格兰]威瑟斯庞

1655.彬彬有礼是对别人的情感表示关心的一种方式。 1656.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

1657.守时是最大的礼貌。 1658.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1659.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1660.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661.风度是我们天性的微小冲动。 1662.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1663.对人有礼,这无非是善意地表示真正的善意。 1664.不食嗟来之食。 1665.不宜妄自菲薄。

——[春秋]《礼记·檀弓下》 ——[三国]诸葛亮

——[宋]陆九渊 ——[宋]朱熹 ——[清]陆陇其 ——[美]富兰克林 ——[美]桑塔亚那 ——[俄]别林斯基 ——[俄]屠格涅夫 ——[英]培根

——[英]赫歇尔·威廉 ——[英]莎士比亚 ——[法]巴尔扎克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荷兰]斯宾诺莎 ——[清]梁启超 ——孙中山 ——向警予 ——鲁迅 ——鲁迅 ——鲁迅 ——陶行知 ——徐特立 ——徐特立 ——徐特立

1666.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166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668.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1669.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绅士高得多。

1670.也许人类最真实的尊严就是能够轻视自我。 1671.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1672.人假使没有自尊心,那就会一无价值。 1673.自重是第二信仰,是约束万恶之本。 1674.自重——一切美德的基石。 1675.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1676.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海森堡名言】

1677.保持尊严地忍受贫穷,是贤智之士所固有的特征。 1678.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1679.科学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1680.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1682科学是进步轨道上唯一最重要的工具,应当特别注意。 1683.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1684.科学者,必常恬淡,常逊让,有理想,有圣觉。 1685.惟科学足以生实业。 1686.必须培养科学的幼苗,撒播科学的种子。【海森堡名言】

1687.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 1688.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1689.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1690.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

——毛泽东 ——毛泽东 ——童第周 ——茅以升 ——李四光

1691.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 1692.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 1693.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1694.观察、实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式。

1695.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说、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李四光 1696.科学、艺术创造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哲学的活动。 ——[美]爱因斯坦 1697.科学是部剧本,包罗各种思想的剧本。 ——[美]爱因斯坦 1698.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像力所带来的。 ——[美]杜威 1699.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我们科学的种子。

1700.科学是不分国家、民族、信仰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701.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 1702.每一门科学都曾经遭到排斥。 1703.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1704.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1705.科学的种子,是为了人民的收获而生长的。

1706.科学完全有权不再理睬过去的哲学。 1707.没有疑问,哲学与科学在许多方面是互相促进的。 1708.科学不会抛弃真正爱它的人。 1709.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 1710.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1711.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1712.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照。 1713.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 1714.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1715.科学的幻想归根结蒂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1716.为了精辟透彻地论述科学,就需要艺术。【海森堡名言】

1717.科学就是不断地认识,不仅是发现,而且是发明。 1718.大自然无法躲避科学家的慧眼。 1719.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1720.科学家应当沿着未经开拓的道路前进,不管障碍多大。 1721.人借助于科学,就能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1722.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1723.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1724.科学是宗教迷信最有效的解毒剂。 1725.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 1726.科学若要有价值,就必须预言未来。 1727.它(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1728.科学的功能便是普遍造福于人类。 1729.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1730.科学无非是现实的反映。

1731.实践——科学的皇后。 1732.天才只有和科学相结合,才能结出最大的果实。 1733.科学是组织化了的知识。【海森堡名言】

——[美]爱默生 ——[美]罗斯福 ——[美]乔治·萨顿 ——[美]英格索尔 ——[美]奥·霍姆斯 ——[苏联]巴甫洛夫 ——[俄]门捷列夫 ——[俄]赫尔岑

——[俄]罗蒙诺索夫 ——[俄]季米里亚夫 ——[苏联]高尔基 ——[苏联]高尔基【海森堡名言】

——[苏联]列宁 ——[苏联]列宁 ——[苏联]克鲁普斯卡娅——[苏联]卡皮查 ——[苏联]费定

——[苏联]沙吉尼扬 ——[苏联]鲁巴金 ——[苏联]达宁 ——[俄]契诃夫

——[苏联]洛巴切夫斯基——[苏联]梅契尼柯夫 ——[苏联]道库恰耶夫 ——[英]法拉第 ——[英]史密斯 ——[英]萧伯纳 ——[英]贝弗里奇 ——[英]贝尔纳 ——[英]贝尔纳 ——[英]牛顿 ——[英]培根 ——[英]培根

——[英]赫·斯宾塞 ——[英]赫·斯宾塞

1734.用丑恶的事实屠杀美丽的假说,是科学的最大悲剧。 1735.科学是对付狂热和狂言的有效的解毒剂。 1736.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是思考。 1737.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然会变成殖民地。 1738.科学向那些为它服务的人打开广阔的前景。 1739.科学应当是一种强心剂。 1740.科学是国家的最高的人格化。

——[英]赫胥黎 ——[英]史密斯 ——[法]法布尔

——[法]约里奥·居里 ——[法]约里奥·居里 ——[法]雨果 ——[法]巴斯德

1741.科学研究中的顽强精神,使我爱把它称作真理的源泉。 ——[法]巴斯德 1742.科学的成就是时间和智慧独创性的事业。 ——[法]伏尔泰 1743.发现新事物和作出新发现,是很大的满足。

——[法]伏尔泰 ——[法]狄德罗 ——[法]爱尔维修 ——[法]瓦列里

——[德]恩格斯 ——[德]海森堡 ——[德]胡赫

——[意大利]达·芬奇 ——[意大利]达·芬奇 ——[意大利]布鲁诺 ——[意大利]伽利略 ——[意大利]伽利略

1744.除了实验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1745.科学与艺术是人民的光荣,并给人民增添幸福。

1746.所谓科学就是各种成功实例的综合。 1747.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 1748.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1749.只有艺术和科学能提高人,真到神圣的高度。 1750.才智是实验的女儿。 1751.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 1752.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175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1754.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1755.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 ——[西班牙]乌纳穆诺 1756.只要是科学,都不会骗人,受骗者正是不懂科学的人。 ——[西班牙]塞万提斯 1757.科学不会舍弃热爱它的人们。 ——[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 1758.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得来的。 ——[瑞典]阿累尼乌斯 1759.科学哪怕透出一丝虚假之光,就会导致混乱与迷惘。 ——[喀麦隆]贝蒂·蒙 176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而求索。 ——[战国]屈原 1761.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战国]韩非 1762.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汉]王充 1763.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李大钊 1764.揭示真理需要付出代价,但真理终将战胜一切。 ——[美]华盛顿 1765.真理是不朽的,过失是致命的。 ——[美]爱迪夫人 1766.对真理的最大尊敬就是遵循真理。 1767.真理是存在的顶峰,正义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真理。 1768.谬误再坚持也不会成为真理。 1769.我们今日所唾弃的谬误,很久以前却是真理。 1770.尊重真理就是聪明睿智的开端

——[美]爱默生 ——[美]爱默生

——[美]英格索尔 ——[美]惠蒂尔

——[俄]赫尔岑

1771.掩饰真理是卑鄙,因害怕真理而撒谎是怯懦。 ——[俄]奥格辽夫 1772.谁也不能将阳光装进自己的口袋,谁也不能将真理霸占。——[俄]普列汉诺夫 1773.对真理的错误理解,不会毁灭真理本身。 1774.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俄]别林斯基

——[俄]列夫·托尔斯泰

1775.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1776.真理只能和永久的服役甚至与有力的牺牲相接近。 ——[俄]屠格涅夫 1777.精神上而不是文字上的真理才是真正的真理。 ——[英]斯蒂文森

1778.诡计总要穿衣服,真理却喜欢裸露着。 ——[英]托·富勒 1779.真理一旦变成妙语,那它就是万物中最妙的。 1780.真理是时代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 1781.真理是永远蒙蔽不了的。 1782.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中丧生。

——[英]黑尔 ——[英]培根

——[英]莎士比亚 ——[英]赫伯特

1783.吃透真理的含意,我们就不难闻到一种浓郁的芳香。 ——[英]艾略特 1784.真正的智慧之泉就是真理本身。 ——[英]梅瑞狄斯 1785.真理是财富,是经过检验的、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 ——[英]兰格伦 1786.同谬误作斗争就是在与一切相信真理的人联合。 ——[英]卡莱尔 1787.谬误在真理面前无能为力。 1788.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1789.世上决没有听来可以理解而不能信服的真理。 1790.真理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崇高的东西。 1791.真理是所有知识的基石,是巩固社会的水泥。 1792.真理是人生的向导与光辉。 1793.一切伟大的真理都是从亵渎神明开始的。 1794.权威并非真理,真理才有权威。 1795.真理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 1796.寻求真理的人不应当有祖国。 1797.真理好比水果,只有熟透时才能采摘。 1798.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1799.找寻真理的人应不分国籍。

——[英]利德盖特 ——[英]亚当·斯密 ——[英]布莱克 ——[英]乔叟 ——[英]德莱敦 ——[英]狄更斯 ——[英]萧伯纳 ——[英]奥弗伯里 ——[英]米德尔顿 ——[法国]伏尔泰 ——[法国]伏尔泰 ——[法国]拉美特利 ——[法国]福尔特尔

有关问题的名言
海森堡名言(四)

1、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物。——英国

2、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3、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有关问题的名言。——毛泽东

4、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5、一个聪明人,永远会发问。——印度

6、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7、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毛泽东

8、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并同它辩论。有关问题的名言。——诺瓦利斯

9、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10、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

11、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12、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毛泽东

13、怀疑为知识之钥匙。——英国

14、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陶行知

15、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

16、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海森堡名言(五)

我们学习时,表面看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实际上我们是在学习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

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靠感觉、知觉、表象是不行的,需要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才能完成。

人正是因为有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大脑,所以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间接地、概括地、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

1869年人们已经掌握了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当时的化学家们都在考虑,元素的性质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元素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杰出的。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他用厚纸片做了63个方形卡片。卡片上记录着元素的名称、性质和原子量,又通过反复的思考最后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根据这个规律,他把自己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排列在一张表里,这张表就叫元素周期表。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质,还指出已测定过的元素原子量的错误,/>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的递增,或者说是核外电子排列的周期性变化。但门捷列夫这个伟大的发现,还是为人类进一步揭示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门捷列夫的这种认识,是由于没有停留在对个别元素的认识上,而是以某一类事物的整体(63种元素)为研究对象,所以抓住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认识,只有通过大脑思维活动才能最终实现,不然是很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门捷列夫在回答彼得堡小报记者的提问时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俄国货币单位)一行,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突然就成了。事情并不是这样!"[考虑了20年",说明了长期而艰苦的思维活动在探索事物规律中的重大作用。

丹麦科学家第谷・布拉赫花了30年时间积累了行星运动的大量观察材料,但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规律。而他的学生,德国的刻卜勒在第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上升、飞跃靠什么呢?靠的是艰苦的思维活动。牛顿从刻卜勒的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过思维活动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人总认为牛顿是看到苹果落地,才偶然发现这个定律的,因此,把这棵树视为珍宝,树倒了以后还把树砍为若干段,妥为保管。事实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在多年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艰苦思考的成果。他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一些问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罢了。"[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这里,牛顿说出了他发明创造的两条秘诀:一要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二要在研究中勤于思考。

可见,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和发明也就成了空话。同样,在学习活动中也不能离开思维活动,否则就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和原理也就无法建立起来。例如,在化学课上,经过一系列实验与观察,掌握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很多理化性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掉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电解质。把这种电解质称为[碱",从而确立了[碱"的概念。

在生物课上,通过显微镜看到了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蕃茄果肉细胞、草履虫等,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就会进一步发现:细胞形状虽然各式各样,但它们基本上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后进一步学习又知道,细胞通过分裂可以增殖,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单位。抓住了这些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细胞的概念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可以说,数学中的正数、负数、虚数、实数、微分、积分--,物理学中的质量、重量、速度、加速度、沸点、熔点、矢量--,化学中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化合价、原子量、摩尔--,生物学中的同化、异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生长等等,这些概念的确立,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必须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总之,思维活动使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正因为思维可以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做出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把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怎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思维能力呢?

(一)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问题可以分为科研问题和学习问题两类。

科研问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怎样检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癌症?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没有解决或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习问题是为了解决个人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在地上滚动的小球,为什么越滚越慢?为什么水壶里会有水垢?为什么饭后不要从事激烈的活动?

可以这么说,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科研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发明创造的到来;学习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知识由社会向个人的转移,即知识的继承。可见,真理的发现和继承,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正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导致了科研的进展和学习的深入。

正因为问题在学习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它。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由于对人们经常谈论而从未推敲过的时间和空间提出了疑问,经过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对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华罗庚教授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经过独立思考,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提出了疑问,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可见,要想推动思维的发展,就要自觉地使自己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社会或个人所急需解决的,即认识到问题的意义以后,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呢?

(1)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很重要。从1978年发表的一份科研成果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论文的数量占了第一,占世界论文总数的 41。91%。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美国学校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据吴健雄教授讲,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5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参加了数学竞赛,获得了好成绩,信心大增。在美国的课堂气氛下,他讲话大胆,喜欢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问题,他一再指出老师的问题,老师不但不生气,反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感谢,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鼓掌,因为老师认为培养出一个能创新的学生是他的光荣。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要通过思维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课外活动时,甚至对考题的合理性,都要通过思考给自己提出问题,进行钻研,这样,学业才能大大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肯动脑,有些问题会自然产生。例如,因为旧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出现问题;因为突然出现一些新概念或现成的结论,使人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出现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现问题;当旧知识不够用时,会出现问题;当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时,会出现问题;当老师讲的或书上写的与自已掌握的知识发生矛盾时,也会出现问题等等。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止步。

(2)上课要积极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个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在课上总是引出颇有趣味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有时从实验现象中引出问题;有时从生活实践中引出问题等等。面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课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态度,消极地去听同学的解答或老师的说明,而要主动参与讨论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确。由于是上课,自己想得对或错都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或纠正,这对于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少学生学习水平低,突出表现在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原因之一是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旁观者。

当然,有的学生也想回答问题,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对让同学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中答错问题本是正常现象。答得不对,引起争论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正是培养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难得机会,不应轻易放过。

(3)敢提问,会提问

自己发现问题以后,经过独立思考,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时怎么办?只有请教别人,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明明有问题,却不敢问人,原因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比较多。在他们看来,似乎在学习中从来不提问的人,才是好学生;就是下了决心问同学和老师时,也是别人一讲就懂,其实并没真懂,只是怕别人说自己脑筋反应太慢。当然他们也就不会深入地追问,更不敢与人辩论了。

其实,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在请教别人时,别人不仅不会看不起自己,反而会另眼相待。从老师角度来讲,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就不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也很难给以针对性的帮助。

可以这么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什么叫会问呢?

首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敢问不等于依赖。有一位优秀生给自己规定了[五不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教科书或主要的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老师留的问题未经深入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问题的关键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

有时,有的学生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刚一问,就被老师[顶"了回来。原因很简单,老师从他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他一没有认真看书,二没有认真思考。因此老师先不回答,而是让他自己先看书,自己去思考。可以说,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没有资格提问的。

其次,在提问过程中,也要坚持独立思考,自己提问只是要求别人稍加启发,或点拨一下。卢嘉锡说:[学习中总难免有些问题自己搞不懂,就要请教别人,有什么疑难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也是一件乐事。不过还要提倡独立思考。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透,请人在关键的地方点一下,然后自己思考,这样费力些但收获会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当再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却让你回去看书的某一部分内容时,你就不会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诉现成答案的老师,不见得是高明的老师,而能给你指出门路,让你经过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师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认真分析自己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因,还要分析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高明之处。这样做,可以使自己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从而使得以后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有价值。

(二)要坚持独立思考

有人谈到学习的独立性时说,小学阶段是老师扶着走,中学阶段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阶段是老师领着走。

这个看法说明了一点,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独立性是逐步加强的。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习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了。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特别要注意克服依赖性,坚持独立思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经过自己付出的脑力劳动,获得真知;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学校学习期间,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应当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想得不对的话,也比较容易得到及时纠正,如果长期依赖别人,只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一天天退化。

坚持独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维能力发展到创造的水平。所谓创造或创造性的活动,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科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创造而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前人的创造。

创造或创造性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而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学习或模仿。思维达不到创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后头跑。

中学生将来要肩负起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的重担,因此必须从小坚持独立思考,将来才有可能从事创造或创造性的劳动。

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表现应当是: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还能独立地检查判断学习结果的正误。

如果能独立地解决人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虽然对社会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意义,但这本身却孕育着创造思维的才能,这种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可能促使真正的发明创造的实现。

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另一种表现应当是不盲从、不轻信、不依赖,凡事都问个为什么,都经过自己头脑思考明白以后再接受。在自己没有独立想通之前,决不轻易死记死套现成的结果。爱因斯坦的老师海因里希・韦贝尔对爱因斯坦说:[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任何人告诉。"在这里海因里希・韦贝尔老师说的[毛病",正是爱因斯坦可贵的优点――独立思考,正是这个优点,才使得爱因斯坦取得了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不少学生上课时懒于思考,只等着老师讲解,自己抄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善于发现问题,有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解决,而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做作业时,遇困难就问同学,甚至抄同学的作业成果。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入了学习落后的境地。

数学家赵访熊教授说,有些学生学习效率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思考。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我们看书时要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有时用来思考的时间往往比看的时间还要长些。譬如说,书上常常是先有定理,然后再从头推演出来。我们看的时候,就应当倒过来想一想:为了得出定理,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依此类推,步步追根,最后引出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定理的关键所在。

坚持独立思考,一旦学习上获得了成功,就会进一步增强独立思考的信心,使思维能力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三)要学点思维科学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总结,由于思维的复杂性,这种总结尽管还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类社会极其宝贵的财富。继承下这份财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早日纳入科学的轨道,这会使中学生的学习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应当学习哪些内容呢?

(1)思维的基本形式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应当了解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指的是什么,怎样区分相近的概念,怎样给概念下定义,概念和语言、符号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还应当了解什么叫判断,判断的分类是什么,如何应用等等;还应当了解什么叫推理,什么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不同类别的推理之间有什么异同,怎样使推理科学严密等等。

(2)思维的规律

所谓思维规律指的是思维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此外还有辩证逻辑及辩证逻辑的思维规律,如对立统一思维规律、量变质变思维规律、否定之否定思维规律等。思维规律实质上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应当自觉地掌握它。

(3)思维的方法

主要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

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只要在思维着,就离不开一定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只是自己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而已。因此,学点思维科学是很有必要的。

(四)要研究具体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它成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几条抽象的规律或定义。

研究思维过程的途径有三条:

(1)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汲取营养,掌握思维的科学

在我们的课本中,前人寻找真理的曲折的思维过程被略去了,看到的只是通向成功的简捷的思维过程,这对学习思维科学和发展思维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为这不符合科学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来了解形成科学成果的思维过程,有三点好处: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思维,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习科学家百折不挠地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例如,学习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可以充分看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学到孟德尔坚持 8年搞豌豆杂交实验的顽强精神。当然,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研究课本上涉及的每一项科学成果的历史,但要力求了解科学史上某些重大发现的探索过程,这对学习会有所帮助。

(2)通过上课研究思维的过程

上课时,要有意识地研究老师或同学的思维过程,具体分析他们的思维方法。

听完课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怎么分析问题的,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时,老师的比较表是怎样设计的,又是怎么把知识整理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的。总之,认真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成功的启发、引导和讲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至于上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有的论证得头头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简捷,有的解题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驳非常有力--面对这些科学思维的精彩之作,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要认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学在思维过程中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从中学习思维科学。

(3)回忆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中寻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思维着。例如上课思考问题、讨论发言、课后复习、解题、作文、考试答卷、考前复习、做实验等等。但一般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至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顾及。

有的学生答题简要、清楚、无懈可击,老师表扬一下,给个好成绩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满足这一点,再从思维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也许会意识到这次答题成功的原因在于采用了严密的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或是运用了比较的思维方法,经过这样认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够更加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

(五)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

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而深刻的知识,无疑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如果不掌握概念,不掌握原理,那么头脑中就会因为缺少思维所必须的[原材料"而使思维无法进行下去。例如学习物理时,如果不掌握原理、公式、解题的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试想一个不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知识的人,面对有关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怎么能开展思维活动呢?不少学生思维能力低的原因就是基础知识太差。澳大利亚有一位科学家说得好:[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程度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所打基础能够支持的高度。"这里说的基础,当然包括基础知识在内。

但是也有这种情况,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记忆力也不差,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却很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头脑中贮存的知识质量太差。所谓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统。因此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无法[取用",这必然会影响到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要提高语言能力

当认识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性而形成概念时,用什么来确定和表示呢?用词语来表示。而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则是[思维的细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并表示一定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句子再进一步组成句群、段落和文章。人们就是依靠语言文字将获取的各类知识保存下来。而学生又是依靠语言文字把这些保存下来的知识继承下来的,从而使社会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经验也要依靠语言和文字,并且经常借助它进行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使智力活动成为可能。

语言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贮存、流传和继承,关系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进行。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上海复旦大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上海举行的语文教学研究会上讲话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这位著名数学家讲的话很有道理。

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不少中学生轻视语文,忽视语言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水平很低,这阻碍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审题时看错题目,阅读和听讲效率低,解答问题时表达不清,实验报告表达不准,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语言能力不可忽视。

总之,要想积极发展思维能力,从思想上要认识到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行[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36443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