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关于君子的名言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一)

关于君子的名言

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3、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6、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9、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0、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3、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2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29、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30、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31、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3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33、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

3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3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3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37、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

3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39、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4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9、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50、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52、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5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54、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55、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5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关于迎难而上的名言

关于秘密的名言

关于企业文化的名言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言名句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二)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言名句

人可分为好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君子与小人。何以名为君子?何以名为小人?自古人言,君子有成人之美,小人有助人为恶;君子坦荡荡,无所不可告人,小人常戚戚,凡事不愿与人知。【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佛光菜根谭》说:“君子从不伤害别人,小人从不谴责自己。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合。”

所谓君子,大都光明正大,所谓小人,大都偷鸡摸狗;君子诚而有信,小人伪而不真,此皆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也!做君子或做小人,就在于每一个人的发心与愿力。世间上,有时候有一些人看似君子,其实是小人;有些人看似粗俗,实际上是正人君子。朋友中如果都是君子,他不但能和你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他还会雪中送炭;朋友中如果都是一些小人,他会吹捧逢迎,势利伪装,当你有了苦难的时候,他甚至会对你落井下石。人都希望和君子来往,与小人远离;当你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其实也不难从这些方面去认识君子或小人。

所谓与君子交,其淡如水,因淡而驻久;与小人交,其甜如蜜,但因蜜而不长久。《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为和君子之交,开始很难,但善于后;与小人交,最初容易,但难于终。

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处事,各种利害得失,如果对方是君子,则后果不会有危险,但对方如果是小人,则后果就难以预料了。跟小人做朋友,如一把秤,你有名位有权势,他则俯首低头地奉承你;你如果没有名位没有权势,他则昂昂乎,目中无人;与小人交,又如鲜花,你美丽鲜艳的时候,他把你插在头上,如果你萎谢凋零,他就把你弃之于地,视你如无物。

现在我们如何择君子而交往?这就要看他的人格、道德、慈悲、诚信;我们要如何防患与小人交往?小人往往无品、少德、悭吝、虚伪。所以,君子与小人,不难知也!有道、无道、有法、无法,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也!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讲道义, 小人讲势利; 君子喜做明事,小人常来暗事; 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 君子说完就了,小人恨一辈子;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 君子不害他人,小人四处害人; 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 君子心无邪念,小人常攻心计; 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忙于工作,小人忙于拉帮; 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 君子绝不拍须,小人喜献阿谀; 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 君子没有妒念,小人嫉妒君子; 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 君子不去毁谤,小人常寻是非; 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己私; 君子不窥人私,小人喜寻隐私; 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 君子不议他人,小人常传加毁; 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 君子不欺孤独,小人专欺幼弱; 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 君子心喜公正,小人常看势力; 君子一身正气,小人满身邪气; ---》转后页

君子勇于担当,小人常辩己错;

君子总是谦让,小人气焰嚣张;

君子看人优点,小人常看人错;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常播人短;

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小肚鸡肠;

君子财路取正,小人常暗弄假;

君子怜惜弱者,小人专喜嘲贬;

君子喜欢帮人,小人只会推井;

君子经常反思,小人以凶为大;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君子品德高尚,小人品行拙劣;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世上般般皆有,唯惟人心难度;

好运常遇君子,坏运净见小人;

君子之与小人,就看言语行动;

假象蒙骗一时,终究事情明了;

劝君宁做君子,千万莫做小人

关于孔子的名言52条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三)

关于孔子的名言52条

1、其使民也义。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贤哉,回也。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2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

2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6、其使民也义。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3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2、放于利而行,多怨。

4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6、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不学礼,无以立。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8条关于家的名言

94句丘吉尔名言

53条理想的名言

有关君子的名言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四)

1、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2、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

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4、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有关君子的名言。——<荀子·天论>

5、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6、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7、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8、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9、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10、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关君子的名言。——论语

12、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

13、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17、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18、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

19、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20、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21、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22、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23、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24、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5、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26、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7、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28、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29、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30、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31、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3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4、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3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36、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37、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3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王夫之名言名句
有关君子小人的名言(五)

1、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2、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3、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4、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王夫之名言名句

5、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6、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7、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8、学愈博则思愈远。

9、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10、所贵乎经义者,显其所藏,达其所推,辨其所异于异端,会其所同于百王,证其所得于常人之心,而验其所能于可为之事,斯焉尚矣。王夫之名言名句

11、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12、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13、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14、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15、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17、洒扫应对,形也。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18、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19、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20、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21、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22、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23、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24、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25、求夫所谓忾乎有闻,惝然有见,洋洋如在而绥我思成,皇皇如有求而不得,充充如有所穷,往如慕而反如疑者,我有以知其必不能也。

26、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27、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大而理一贯也。

28、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29、进以礼者,但无非礼之进,而非必进;得以义者,但无非义之得,而非必得。则抑但有所必不为,而无必为者矣。

30、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31、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32、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33、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34、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35、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尝无有以诲之也。

36、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37、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38、有微言焉,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不可浅而获也。

39、大张之余,必仍之以弛;大弛之余,必仍之以张。

40、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41、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42、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43、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44、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45、原其学于夫子之时,年已过矣,习气已深而不易革矣;唯天资之高,故亦能以圣人为法则,而不陷于邪。

46、天有成象,春其春,秋其秋,人其人,物其物,秩然名定而无所推移,此其所昭示而可言者也。

47、是故奇者,举非奇也。用兵者,正而已矣。

48、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49、存者,存其理也,存学、问、思、志所得之理也。

50、力行而后知之真。

51、身教重于言传。

52、教不严,师之惰。

53、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54、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55、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56、自致与尽己不同。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57、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58、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59、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

60、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61、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62、若以其形而下者言之,则彼此各有其事,各有其用,各有其时,各有其地,各有其功,各有其效,()分致而不相为成,安得谓大且精者为小者之本乎哉?

6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64、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末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亻刑不受损益也哉?

65、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66、博学而切问,则事之有其理者可得而见矣。

67、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罪存乎事。

68、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

69、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70、必不为者,断之自我,求诸己者也。

71、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72、君子之不自欺,诚惮之也。

73、思而得之,学而知其未可也;学而得之,试而行之未可也;行而得之,久而持之未可也。

74、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75、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76、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77、夫欲使天下之无小人,小人之必不列于在位,虽尧、舜不能。

78、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79、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80、古今之变迁不一,九州之风土不齐,人情之好恶不同,君民之疑信不定。

81、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

82、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83、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84、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85、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86、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87、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88、夫君子相天之化,而不能违者天之时;任民之忧,而不能拂者民之气。

89、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90、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91、士不益端,学不益醇,道不益明,则上之求之也亡实,而下之习之也不令也。

92、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93、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94、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95、道广而不精,存诚而不知闲邪,于以求知人之明,不为邪慝之所欺,必不可得之数矣。

96、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97、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98、夫既有所必为矣,则所迫以求者人,而所惛然忘者己矣。

99、以此为功而不舍,则于仁之即吾身而具、即事理而显者,无不见焉。

100、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381054.html

    上一篇:关于减肥的语句

    下一篇:简短的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