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 高考励志 |

【www.guakaob.com--高考励志】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一)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

【药材名】白及

【英文名】Common Bletilla Pseudobulb

【拉丁名】Pseudobulbus Bletillae

【别名】甘根,白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白及,又名:连及草,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

【名称考证】白及、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乌儿头(《江苏植药志》)、地螺丝、羊角七(《湖南药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江西《草药手册》),连及草(《本经》),箬兰、朱兰(《花镜》)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

【药用部位】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苦甘,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③《别录》:“辛,微寒,无毒。” ④李杲:“苦甘,微寒,性涩。”

入肺经。①《纲目》:“入肺。”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

【功效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用药忌宜】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用药配伍】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人。”②《蜀本草》:“反乌头。” 配三七,补肺生肌;配煅石膏,清热止血;配海螵蛸,收

敛止血;配白部,止血止咳。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晾至湿度适宜,切片,干燥。

【资源分布】分布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鉴定】干燥块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歧,长1.5~4.5米,厚约0.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气无,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以根茎肥厚,色白明亮,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陕西等地;此外,安徽、云南、江西、甘肃、江苏、广西等地亦产。

显微鉴定:粉末:黄白色。①含糊化淀粒粒薄壁细胞大多不规则碎块。②粘液细胞甚大,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38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纤细,长27-88μm。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稍厚,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平周壁具稀疏短缝状纹孔;断面观类方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角质层较厚。④下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木化。⑤纤维长梭形,壁木化,具斜纹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纤维束周围细小胞中含类圆形硅质块,直径7-10μm,连接成纵行。此外,有梯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古籍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蜀本草》:“《图经》云,白及叶似初生栟榈及藜芦;茎端生一薹,四月开生紫花;七月实熟,黄黑色,冬雕;根似菱,三角,白色,角头生芽。今出申州。二月、八月采根用。”②《本草衍义》:“白敛、白及,古今服饵方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须而行。”③《纲目》:“《别录》有名未用白给,即白及也,性味功用皆同。”

【化学成分】新鲜块茎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挥发油、粘液质。根含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是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假鳞茎含粘液质56.75%-60.15%,其中含白及葡萄糖甘露聚糖

(bletillgluco-mannan), 水解得甘露糖、葡萄糖(3:1),可作为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的代用品。又鲜假磷茎含淀粉30.48 %,葡萄糖1.5%。并分得3个新的联苯类(biben-zyls)和2个新的双氢菲类(dihydrophenanthrenes)。近又分得二氢菲并吡喃类(dihy-drophenantropyrans)化合物白及醇(bletilol)A,B,C。此外,还分得暂称Bs-1-4的4个化合物。

【化学鉴定】(1)本品热水提取液,加入20%醋酸铅试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2)本品热水提取液,加入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3)本品热水提取液,加入5%α-萘酚乙醇试液,再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在两液交界处形成紫红色环。

【相关选方】①治肺痿:白及、阿胶、款冬、紫苑等分。水煎服。(《医学启蒙》白及散)

②治肺痿肺烂:猪肺一具,白及片一两,将猪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净,同白及入瓦罐,加酒煮热,食肺饮汤,或稍用盐亦可。或将肺蘸白及末食更好。(《喉科心法》白及肺)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③治咯血:白及一两,枇杷叶(去毛,蜜炙)、藕节各五钱。上为细末,另以阿胶五钱,锉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黄自然汁调之,火上炖化,入前药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噙化。(《证治准绳》白及枇杷丸)

④治肺热吐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本草发明》)

⑤治疔疮肿毒:白及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贴之。(《袖珍方》) ⑥治一切疮疖痈疽:白及、芙蓉叶、大黄、黄柏,五倍子。上为末,用水调搽四周。(《保婴撮要》铁箍散)

⑦治发背搭手:白及五钱(炙,末),广胶一两(烊化)。和匀,敷患处,空一头出气,以白蛰皮贴之。(《卫生鸿宝》白及膏)

⑧治瘰疬脓汁不干:白及、贝母、净黄连各半两,轻粉三十贴。前三味,锉焙为末,仍以轻粉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至二钱,滴油调擦患处,用时先以槲皮散煮水侯温,

洗净拭干,方涂药。(《活幼心书》白及散)

⑨治跌打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永类铃方》)【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⑩治刀斧损伤肌肉,出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掺之。(《本草汇言》)

【原生形态】白及,又名:连及草(《本经》),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5条隆起的纵线,上部3裂,中央裂片矩圆形;雄蕊与雌蕊结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扁而长,蜡质;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蒴果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厘米,两端稍尖狭,具6纵肋,顶端常具花瓣枯萎后留下的痕迹;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长于山野川谷较潮湿处。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二)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2012-06-21 11:28 来源:爱爱医我要评论(热)

[导读] 中药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寒水石图片) 寒水石有清热泻火之功,临床常用治小儿丹毒游走不定,焮热,赤肿疼痛。余常用《普济方》寒水石散:寒水石、石膏、黄连、黄柏各50克。上为末。水调刷患处,获效颇佳,中药寒水石亦可用于治疗痤疮。 余读《千金要方

中药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寒水石图片)

寒水石有清热泻火之功,临床常用治小儿丹毒游走不定,焮热,赤肿疼痛。余常用《普济方》寒水石散:寒水石、石膏、黄连、黄柏各50克。上为末。水调刷患处,获效颇佳,中药寒水石亦可用于治疗痤疮。

余读《千金要方》,见有寒水石散一方: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黄、甘草、黄芩、防风、川芎、麻黄根各等分。主治小儿身体壮热,不能服药。研细,以筛筛之,以粉儿身,1日3次。此种用药方法,可免去小儿服药之苦、注射之痛,可以一试。(程宝书)

附:中药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寒水石是石膏的别名,中药寒水石是一种矿石中药材,中药名,清热泻火药, 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中药寒水石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寒水石出处】

《吴普本草》

【寒水石拼音名】

Hán Shuǐ Shí。

【寒水石别名】

凝水石、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鉴源》),水石、冰石(《石药尔雅》),鹊石(《本事方》),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纲目》)。

【寒水石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寒水石原形态】

矿物形态详芒硝条。

【寒水石性味】

辛咸,寒。

①《本经》:辛,寒。

②《纲目》:辛,咸。

【寒水石归经】

寒水石入心、胃、肾经。

①《纲目》:寒水石入肾走血。

②《本草新编》:寒水石入胃经。

③《本草撮要》:寒水石入手足少阴、太阴、阳明经。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降火,利窍,消肿。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 ①《本经》: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②《本草经集注》:寒水石解巴豆毒。

③《别录》:寒水石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小腹痹。

④《医学入门》:寒水石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

⑤《纲目》:寒水石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

⑥《医林纂要》:寒水石除妄热,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

⑦《本草求真》:敷汤火伤。

⑧《本草求原》:寒水石治心肾实热。

【寒水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寒水石的副作用及禁忌】【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寒水石畏地输。

②《本草经疏》: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③《本草求真》:虚人热浮,切忌。

【寒水石治病验方】

①中药寒水石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②中药寒水石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本事方》鹊石散)

③中药寒水石除热瘫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亦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金匮要略》风引汤)

④中药寒水石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糯米膏丸,弹子大,蜜水磨下。(《姚僧坦集验方》龙脑甘露丸)

⑤中药寒水石治男女转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为末。水一斗,煮五升,时服,一升即利。(《永类钤方》)

⑥中药寒水石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凝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本草汇言》)

⑦中药寒水石治牙齿内血出,并有窍眼,时时吐血:寒水石粉、朱砂、甘草、脑子。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有窍处。(《普济方》)

⑧中药寒水石治汤火伤灼:寒水石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各家论述】

①《纲目》:凝水石其气太寒,其味辛咸,入肾走血,除热之功,同于诸盐。古方所用寒水石是此石,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用者详之。

②《本经逢原》: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治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金匮》风引汤,《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如无真者,戎盐、玄精石皆可代用,总取咸寒降泄之用耳。

③《本草经疏》:凝水石,《本经》味辛气寒,《别录》加甘,大寒无毒。《经》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大寒微咸之性,故主身热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及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也,易饥作渴,亦胃中伏火也,甘寒除阳明之邪热,故能止渴不饥。水肿者湿热也,小便多不利,以致水气上溢于腹,而成腹痹,辛咸走散之性,故能除热利窍消肿也。疗腹中积聚者,亦取其辛散咸软之功耳。凝水石,按本文云盐之精,则与石膏、方解石大相悬绝矣。因石膏有寒水石之名,而王隐君复云寒水石又名方解石,以致混淆难辨,其功能各不同,用者自宜分别。生卤地,味辛咸,碎之如朴硝者,是凝水石。其气大寒,能除有余邪热。《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者宜之,请湿肿满属脾土者忌之,大宜详审,慎勿有误。

咽核消的功效与作用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三)

咽核消的功效与作用

咽核消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河北新世纪医院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慢性咽炎(梅核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该病时刻危机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利咽灵片、中方咽炎片、慢严舒柠、吴太咽炎片等药物治疗慢性咽炎,很多患者在这些药物的治疗下并不能得以痊愈,而促使病情的恶性发展。专家专家推荐大家治疗慢性咽炎(梅核气)应用咽核消可快速治愈慢性咽炎。下面就由我院专家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咽核消的功效与作用。

根据我院专家多年对慢性咽炎的深入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学,研制出治疗慢性咽炎的纯中药制剂“咽核消”,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我院专家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症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及中药成分,有效缓解并治愈慢性咽炎(梅核气)。

咽核消的主要组成:甘松、山慈菇、人中黄、人中白、代代花、紫石英、娑罗子、橹豆衣、橘皮、枳实、生地、黄精、射干、紫苑、补骨脂、知母等26味中药。

咽核消的主要功效:理气化痰、疏肝解郁、健脾行气;

咽核消的主要作用:咽部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烧灼感、蚁行感等。颈部紧迫感、贴叶或痰粘着感自觉呼吸不畅,咽部小球样“团块”在咽部上下移动,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于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进食无妨碍。

以上是由我院专家给大家介绍的咽核消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大家

都有所了解,专家表示:如果患有慢性咽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权威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以及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您需了解更多有关慢性咽炎的相关问题,请随时咨询我院在线专家!咨询电话:0311-85108803!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45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