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 高考励志 |

【www.guakaob.com--高考励志】

这就是为什么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一)

这就是为什么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有这么一个简单但深刻的实验:

我们看到这张图片的第一反应是:5个凸的按钮,1个凹的按钮。

现在仅仅将图片上下颠倒一下:

在我们眼中立即就变成了:1个凸的按钮,5个凹的按钮。

为什么同一副图片,仅仅是上下颠倒一下,我们就对其作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呢?

我们知道,视觉图像要到达大脑,首先要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密密麻麻地排布着感光细胞),刺激感光细胞形成的神经电冲动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通道到达视觉皮层。但后续的繁杂步骤其实都是对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处理。这里,对我们的讨论而言视网膜不妨可以看作一张感光胶片,重点在于视网膜上的像完全是一张二维图片。大脑从图像中提取出来的任何信息都以这张二维图片为原始素材。

那么,究竟大脑是怎么从二维图片中看出(推导出)三维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判定深度。前面的两张图片完全是二维图片,在我们的视网膜上也是二维的。然而大脑却能够从中理解出三维出来,大脑能够判断出一个按钮是“凹”的还是“凸”的。这是怎么办到的?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很简单,假设环境中有光源,并且光源来自上方,那么凸的物体会使其下部出现阴影,凹陷的物体则会在上部出现阴影。于是,图中按钮的下半部出现阴影就意味着按钮是凸的,按钮的上半部出现阴影则代表按钮是凹的。

然而,别忘了,大脑的这个推理成立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光线从上方照下来,如果光线从下方照下来的话,一切就反过来了,凸的物体将会使其上部呈现阴影,凹的物体将会使其下部呈现阴影。因此同样的一副图片如果假设光线从下方照耀的话,原来看成凸的物体就应该看成凹的,原来看成凹的就应该看成凸的。

那么,回到我们的第一副图片,你能够看着第一副图片并假想光线从下方照下来,进而把原来凸的按钮看成凹的吗?事实证明这很难,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等价的事情——将图片上下颠倒一下:考虑到我们总是假设光线从上方照耀以及按钮的上下对称性,颠倒原图就相当于对原来的图片而言假设光线从“下方”照上去了。

我们发现(上文第二张图),一旦颠倒图片之后,果然凹凸就换位了。【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这就是说,同一副图片其实有两种(乃至更多)可能的解释,取决于你的大脑到底假定光照来自下方还是上方。但为什么我们看上面两幅图片却不会出现“二义性”的错觉呢?因为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始终就有这么一个巨大的来自上方的光源——太阳,漫长的进化已经在我们的神经回路中刻下了“光源来自上方”这样一个强大的假设,所以虽然第一副图片本该完全有两种解释,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只看到其中的一种解释,即假设光线来自上方的解释,即使卯足了劲看也难以将凸的看成凹的,因为难以克服进化印刻在大脑中的“光线来自上方”的假设,因此为了让你看到“当光线来自下方时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我不得不将图片颠倒一下,结果你就看到原来凸的变成凹的了。

因为这个“光线来自上方”的假设是先验的。

世界在我们眼中其实只是一张二维图片,由于引入了“光照来自上方”这个先验假设,便有了凸凹。否则,文中一开始那张图片中的“按钮”可以是凸的,也可以是凹的,也可以是一张平面的、故意捉弄你的眼睛的画。

最后,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将原图转动90度:

是不是发现凸凹感基本消失了?现在图片看上去更像是透过面板上的一些孔洞看背后的一张黑白条纹纸。前面提到,我们的大脑通过阴影来判断凸凹,在对阴影的“含义”进行推断的时候必须假定光照来自上方,而在这张竖着的图中,假设光照来自上方的话,那些阴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管凸还是凹,都不会形成这样的阴影,因此我们的大脑便无法判断凸凹了。(注:其实只要稍微把头往某个方向转一下就会看到凸凹了,并且,由于90度的偏角远小于上下颠倒,所以可能不少人还是能够在上图中看出凸凹感来的,只要想象光线来自左方或右方即可,比想象光线来自下方容易多了)。【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也许这个实验对你来说过于简单,对于我们大脑中的“光线来自上方”的先验假设你还没有强烈的感觉。下面是一个更强的先验假设——人脸。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神经网络模块负责识别人脸,这也是一块硬编码的神经网络,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对任何(类似)人脸的图像敏感,所以随处都看到人脸,稍微类似人脸的图像就会被优先解释为人脸: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当这种对人脸的强大先验假设在与“光线来自上方”假设产生冲突的时候,真正诡异的事情就出现了!

这是卓别林的面具在旋转过程中的四个不同瞬间的截图,左上图是面具正面的正常图像,但右下角是从反面看的情形——这个时侯实际上面具是向内凹陷的面孔,但是我们的大脑欺骗了我们,让我们仍然看到凸的面孔,因为大脑的人脸识别模块对“脸是凸曲面”的先验假设轻易地打败了“光照来自上方”的假设。大脑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假设光照来自上方,那么根据阴影来推断这就应该是一张凹陷的脸。但我们又知道所有的脸都是凸的,因此必须推翻光线来自上方的假定才能符合“事实”——当大脑中的两个假设相冲突的时候,更强硬的那个获胜。如果这不是一张人脸面具,我们便可以轻易地意识到是凹陷的了。

Ames’ Room的构造有点复杂,但Ames’ Window是很好造的。

在Ames’ Window和Ames’ Room中,由于我们假设屋子的框架和窗户的框架是平行的,从而会将视觉上平行的窗户看作是与我们相对平行放置的,而将视觉上扭曲(一头宽一头窄)的窗户看作是与我们相对垂直放置的(因为其一端离我们远去从而变小)。事实上我们在现实中正是通过物体大小的变化来判断远近的,这也正是透视法能够在平面纸张上创造出三维视觉效果的原理:

在上文的实验中,我们的大脑由于有“内建”的假设,所以轻而易举地将一些按钮无歧义地解释为凸或者凹(后面我们会看到,虽然先验假设帮助我们消解二义性,但先验知识恰恰也正是偏见的本质来源),我们不免要想:如果缺乏先验知识来消解二义性,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要消解二义性其实很简单,引入新的evidence:

我们的大脑会综合图片中所有的evidence,以及大脑中原本就有的先验假设,给出最可能的解释。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按照统计学派的观点,应该让数据本身说话,不引入先验假设的话,二维图片就是二维图片,每种解释的可能性都是均等的,但如果考虑了先验假设,那么往往只有一种或几种可能性是靠谱的:

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二)

马钟成: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

作者:马钟成 发布时间:2015-04-22 来源:北斗深度智库

摘要:美国的“扒粪运动”的历史充分证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不会有真正独立的新闻媒体。媒体不过是另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大众媒体的所有者也往往是那些垄断资本家,大众媒体不会从根本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美国“扒粪运动”和新闻自由的真相

——老罗斯福如何在革命与崩溃的边缘挽救美国

马钟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研究部主任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财富急剧增多,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顶峰。美国进入了所谓的“摩登时代”和“镀金时代”。《镀金时代》,马克·吐温在1873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对这个时代的鲜明写照。此书通过对一位资本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西部投机家、东部企业家和政府官吏三位一体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

至1884年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工业国。到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之冠。美国公民财富总值从1850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880亿美元,增长了12倍多,但是社会财富却高度集中于垄断财团手中。比如在1899年,185个垄断组织资本总额达30亿美元,占全国制造业资本的1/3,全国铁路网在1901年已被六大垄断公司控制,而石油行业,甚至其上下游行业,则完全被洛克菲勒财团一家垄断。据查理斯·B·斯布尔在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占有近一半的国家财富,12%的美国人拥有近90%的国家财富。于此同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真像往往肮脏但是】

黑人等有色人种则始终处于贫困状态。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如1886年“五一”运动及秣市惨案、1892年荷姆斯特德钢铁工人大罢工、1894年普尔门城工人大罢工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试图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汹涌澎湃。 罗斯福总统的前任,是威廉·麦金利,此人也参加过南北战争,作战英勇,拥有不俗的战功。他就任总统后公开鼓吹帝国主义,发动了美西战争,并赤裸裸地捍卫垄断财团的利益。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世博会上被美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刺杀。

当时的垄断财团,控制了社会财富,并几乎控制了美国的一切。后来的威尔逊总统曾说,“政党核心会议的代表成了我国政府的理事”,而总统成了“国会的仆人”。国会是党魁们的掌中玩物,而党魁又受少数垄断巨头支配。垄断资本家通过党魁集团操纵政治选举,在政府机关安置亲信,控制政府的内政外交,为垄断公司谋利益,大肆行贿收买国会议员和官员。美国的财团只要投入足够多的金钱,便可阻止或者推动对本公司不利和有利的法律通过,这在美国是家常便饭(到今天仍然如此)。威尔逊总统曾不得不承认说,“我们所拥护的伟大政府多次被人利用来牟取私利”。总之,垄断财团及其管家政党党魁控制了政权,他们是无形政府。

垄断财团的统治遭遇了广泛的反抗:社会主义者诉诸于底层穷人的组织和团结,而那些无政府主义者则搞起了秘密暗杀及针对财阀及党魁的恐怖活动。威廉·麦金利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后,罗斯福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成为最年轻的美国总统。新上任的罗斯福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特务机构来对那些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监视和控制。1903年,罗斯福出台了新的法律禁止激进分子在美国定居,司法部和劳工部开始为他们眼中的“极端分子”建立秘密档案。1908年7月26日,在罗斯福任期内,司法部长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成立了由专门特务组成的中央特工组织,最初叫做调查局(简称BOI),到1935年正式固定名称为联邦调查局(FBI)。尽管相当多的议员反对用建立中央间谍系统的方式监控美国,罗斯福总统仍然强力推进了国家机器的完善。对此,马克•吐温只好评论道:“假如《美国宪法》挡了罗斯福的路,他会将其一脚踢开”。

然而,罗斯福所接手的美国,是在一系列严重问题威胁下的美国:如贫富两极分化、劳资冲突严重、官商勾结、政治腐败、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频发,等等,(和今日的中国极其相似!)。仅靠强力和暴力压制,是适得其反的。

在前任总统被暗杀的阴影下,罗斯福总统不得不担心,美国的垄断财团及富人们的天堂,很有可能在社会主义革命或底层无政府主义暴动中毁灭!

作为美国垄断财团的杰出大管家,罗斯福高瞻远瞩地看到,如果再不进行明显的调整,垄断财团将很快失去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及“自由”。罗斯福最终成功地将底层民众十分强大的革命情绪,转化成了一场改良性质的“进步运动”,使美国垄断财团得以继续世世代代统治下去。

在这场改良性质的进步主义运动中,新闻媒体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急先锋,史称“扒粪运动”。当时美国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普通大众有害,而且对那些富人也有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是食品行业的资本家盲目追逐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而当时的美国奉行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在这种制

度下,资本家在他的企业和工厂里便是国王;当某个资本家的企业垄断某个行业时,他便是这个行业的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铁路大王……当时的美国社会,便是充斥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大王的社会。美国的社会是如此的“自由”,以至于那些生产有毒食品的“小王”(小资本家),威胁到了其他“大王”的利益。

于是,那些为了短期利润,生产有毒食品的资本家,很快成了全国公敌。1905年《柯里尔》杂志发表了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屠场》一文,这是美国扒粪运动中很重要的一篇文章,此文揭露了芝加哥肉类工厂令人震惊的肮脏黑暗。据说老罗斯福总统从此不敢吃香肠(恐怕洛克菲勒等大富豪也不敢吃了)。整个社会也掀起了强大的舆论风暴谴责那些食品行业资本家的无耻。很快,美国国会于1906年6月通过了两部联邦法律《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和《肉食检查法》,政府权力开始大规模监督和约束食品业的资本权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揭露性报道都让罗斯福满意,因为有些报道可能会被引导到反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向上去。比如上述《屠场》一文的作者辛克莱,便是一名活跃的社会主义者,在1906年后的30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了许多揭露资本主义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如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的《煤炭大王》(1917)等。类似的著作让美国垄断财团十分反感。

这场新闻界的揭黑运动之所以被称作“扒粪运动”,正是来自于罗斯福总统的谴责。 “扒粪运动”的开端,起始于1903年1月《麦克卢尔》杂志刊登的三篇文章,其分别是林肯·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的耻辱》、艾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和雷·斯坦纳德·贝克的《工作权》。在这期的《麦克卢尔》社论中,重点介绍了这三篇文章: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提示了我们的资本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实施阴谋尔虞我诈的:只要法律妨碍了他们,他们就违反法律;并且他们滥用法律来压制那些挡道者”。贝克的《工作权》“表现了劳方——资方由来已久的敌人和托拉斯不法行为的主要原告——其自身所犯罪行及其开脱之词。”在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的耻辱》里,“我们看到一个城市的政府部门为了其当选官员的利益利用罪犯实施罪行——而市民们……袖手旁观毫不觉醒。”《麦克卢尔》社论进一步评论道:“资本家、工人、政客、市民——都在违反法律,或者听任法律被践踏。谁来捍卫律师的尊严呢?靠律师吗?这个国家里一些最好的律师已经被豢养了,他们不是出庭辩护,而是为公司和商行当顾问,教他们如何规避法律且无遭受严惩之虞。靠法官吗?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如此地尊敬法律以至于因为某一„错误‟或遁词他们便回到法庭释放那些足以被判定有罪的人。”

《麦克卢尔》杂志随后发行量大增,另外很多杂志也迅速跟进,形成了一股猛烈的揭黑风潮。

1906年4月14日,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众议院办公大楼奠基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用班扬小说《天路历程》里的扒粪者,来比喻那些揭黑的媒体和记者:“那人手拿着粪耙,目无旁视,只知朝下看;他被赠予天国王冠以替换他的粪耙,但他既不抬眼望天,也无视王冠,却仍继续耙那地上的秽物。”在罗斯福看来,扒粪者是“那种一生中总是拒绝正视美好的事物,只是心情严肃地将目光集中在那些卑鄙可耻的事物上的典型人物”,而这种人“会迅速成为对社会无益、于行善无助的潜伏最深的罪恶势力之一。”

毫无疑问,罗斯福十分担心媒体上的揭黑浪潮无法控制,最终会对资本主义秩序(即资本对劳动者的统治)造成根本性的颠覆。他一再地强调,美国社会有“很多美妙的事情”,而那些带粪耙的人必须“认识到何时该停止扒粪”,并“对王冠表示敬意”时,扒粪者才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起正面作用。罗斯福实际上是在强调,扒粪者必须承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承认美国垄断财团统治的合法性,其存在才是合法的。如果新闻“扒粪运动”走到颠覆垄断财团根本性统治的地步,罗斯福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当做社会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颠覆分子进行镇压。对于罗斯福总统的谴责,那些揭黑者理直气壮地将“扒粪者”这个称号接过来,自嘲式地戴在自己头上,从此“扒粪运动”闻名于世。 罗斯福的策略是十分高明的。首先,如果罗斯福完全禁止和打压新闻扒粪运动,这股力量将最终走向革命,变成无政府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运动,给美国资本主义体制带来颠覆性效果。其次,如果罗斯福完全放开新闻扒粪运动,美国的资本主义体制的阴暗面被彻底揭露,美国垄断财团的统治也将岌岌可危,这仍然会有利于那些革命者和颠覆者。因此,罗斯福的处理恰到好处,在不危及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和垄断财团的根本利益前提下,给新闻媒体有限度的“自由”,让扒粪者在罗斯福划定的圈子里“自由”地扒粪。把进步运动局限在中产阶级改良性质范围内,引导他们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维稳力量——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策略。相对而言,苏联对此问题的处理则一直陷在极左和极右的状态,先是斯大林时代的高压,后来是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完全放开。一个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社会,在极冷、极热两种极端温度的轮番作用下,必然土崩瓦解。

实际上,当时用不着罗斯福出动国家专政力量,垄断财团自身就将扒粪运动控制起来了。比如上述的著名的《麦克卢尔》杂志,随着发行量的猛增,广告收入也猛增,其老板塞缪尔·西德尼·麦克卢尔则成了一个相当有钱的商人。林肯·斯蒂芬斯从1901年时便是《麦克卢尔》杂志的编辑,不过随着他自己的声名鹊起,他在杂志上发稿的自由却越来越小了。广告部门向他提出警告,他所揭露的公司是他们杂志的重要广告客户。杂志主编先是强烈劝告,后来则干脆不顾其强烈反抗,多次直接枪毙其揭露某些财团的文章。林肯·斯蒂芬斯被震惊住了。后来,他与一些志同道合者集体辞职,创办了自己的杂志《美国杂志》,可是这个杂志重蹈了《麦克卢尔》杂志的覆辙:在初期因为揭黑而销量大增,但没过多久,这些新闻人决定利用难得的机会大赚一笔,因此,记者又沦为了“妓者”,为了赚钱和广告收入,《美国杂志》也成了某些财团手中的玩偶。就连林肯·斯蒂芬斯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我被我自己的金钱收买了,被挣钱的前景收买了。”

美国的“扒粪运动”的历史充分证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不会有真正独立的新闻媒体。媒体不过是另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大众媒体的所有者也往往是那些垄断资本家,大众媒体不会从根本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林肯·斯蒂芬斯等人终于明白,垄断财团才是美国社会的真正主人,反对垄断财团便是最终颠覆美国体制,这些梦想发财的媒体人绝对不想走向这条革命之路。尽管大部分扒粪运动的参与者在良心上明白,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最顽固的既得利益者——垄断财团才是美国一切腐败和丑恶的根源,尽管大部分扒粪运动的参与者都在良知上反感那些垄断财团,但林肯·斯蒂芬斯却不得不反复强调,问题不在商人,“„特权‟才是邪恶的根源”,因此林肯·斯蒂芬斯主张扒粪运动的重点在于揭露政府的腐败,让政府变得更加廉洁和公正,而不是瞄准并试图推翻那些垄断财团。林肯·斯蒂芬斯这类“扒粪运动”代表人物的用意颇深。

在美国,垄断财团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垄断财团依靠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对劳动阶级进行经济剥削,如马克思所言,劳动者是被雇佣的奴隶。政府的政客们、议员们、

军警们,不过是主人的管家、谋士、打手,其根本宗旨是用各种方式镇压奴隶们的反抗,巩固垄断财团生产资料所有权(即剥削奴隶的权力)不受侵犯。可是,在当时的美国,管家、谋士、打手们却为所欲为,他们不仅镇压工人阶级的革命和反抗(这是他们的本质职责),甚至变本加厉地对他们进行二重三重剥削。正如林肯·斯蒂芬斯曾反复揭露,美国警察们的腐败非常普遍,贪赃枉法是警界常事,警察定期向酒吧、歌舞厅要黑钱,种种犯罪分子往往是各有“门道”,通过贿赂警察和法官,就可以少判、减刑甚至不受任何惩处。除了大垄断财团和工人阶级外,美国社会还存在大量的中小资本家。党魁们直接为垄断财阀服务,而那些中小政客也学着跟那些中小资本家暗通款曲,从而使美国社会的腐败无所不在,这些都是垄断财团不高兴看到的。因此约束政府的过度腐败,尤其是约束政府基层的腐败,使政府官员只能与那些垄断财团进行大型的根本性的权钱交易活动,这不但能降低底层民众的痛苦指数,而且也是在加强垄断财团的统治能力。林肯·斯蒂芬斯无疑是个绝顶的聪明人!所谓的“扒粪运动”及美国新闻自由的真相是什么,是显而易见的。

老罗斯福,无疑是美国垄断财团有史以来最好的大管家。除了顺利地驯服并利用了扒粪运动之外,罗斯福还主张行政体制改革,罗斯福的目的是扩大政府的权力尤其是中央政府及总统的权力,增强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力度,保证社会公平。罗斯福认为,美国垄断财团出现对美国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即承认其统治地位),他既反对进步主义激进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鼓吹的摧毁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更反对社会主义者要求的实行大企业和自然资源公有化(这等于要大资本家的命)。罗斯福做的,便是利用反托拉斯法规范个别垄断财团无法无天的恶行,保护那些好的托拉斯,约束那些坏的托拉斯。他还主张对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及财产继承税,以便缓解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此政策在威尔逊时期得以实施)。

罗斯福总统终于在革命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美国。正如老罗斯福后来总结的:“我所奋斗的核心是希望从毁灭中拯救这个国家的富人及其追随者。……因为我反对社会主义学说……我希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同样的机会、自由、和平、正义和秩序。”他还劝说资本家们能够支持其主张:“我但愿资本家未来能明白,我正在倡导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有产者的根本利益。因为这将使他们免受(无产者)革命的威胁。”

你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别被表象迷惑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三)

你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别被表象迷惑

一个年轻人,到城里做工,投奔到一个做大学教授的亲戚门下。他不过初中毕业,找份工作并不容易,东奔西跑地忙了一个月,工资没发,家里突然来了电话:父亲的病,急需用钱。穷途末路之际,他在亲戚家里偷了500块钱寄回去。

忐忑不安地从邮局回来,扒着门缝看到亲戚正在打电话,隐隐约约说到钱还有自己的名字。他马上着了慌,揣测着偷钱的事情已经败露,心乱如麻,于是慌不择路地冲进去就把亲戚杀害了。

后来这个人被逮捕归案,事情的真相却令他大出意外。原来那个亲戚并不知道他偷钱的事情,他是打电话给另外一个亲戚,他听说了年轻人父亲的病,正和对方合计给他家里寄点钱去。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偶然得了把紫砂壶,非常喜欢。睡觉时,他把紫砂壶放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梦里一个翻身,紫砂壶的盖子不慎跌落。

被惊醒后,他既心疼又气急败坏,没有了盖子的紫砂壶,还有什么用处?于是一甩手将茶壶丢到了窗外去。

第二天早晨起床,却发现茶壶盖子完好无损地落在拖鞋上。

想起已经丢到窗外的茶壶,他又悔又恼,飞起一脚把盖子踩碎!吃完早饭,扛着锄头出工,一眼看见窗外的石榴树上,那把没盖子的茶壶,正完好无损地挂在树上。

那人欲哭无泪,让观者既是惋惜又是感叹—谁的人生里,没有过一把挂在树上的茶壶呢。 紫砂壶的主人以为盖子掉在地上必然碎了,所以,把完好的紫砂壶也丢掉了。偷钱的年轻人以为偷盗败露必然受罚,所以,先下手为强,杀了无辜的亲戚。而生活的丰富与歧义在于,许多表象上貌似的必然,其结果却往往是非然的。许多时候,只有坚持到了最后一步,生活的真相才会水落石出。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老一少两个朋友,误入深山老林,几乎弹尽粮绝。夜里,年轻人正昏昏欲睡,忽然看到老者悄悄在石头上磨匕首。他一下子惊在那里,想起了过去听说过,人饿到一定程度,会吃掉同类。一阵凉气从心底冒出来,恐惧之外,如今又增添了被杀的危险。

年轻人不想坐以待毙,于是,他也开始一有时间就磨自己的匕首。水和干粮越来越少了,两个人开始互不避讳磨匕首的急迫,偶尔年轻人看一眼老者,发现对方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他就更加使劲地磨起自己的匕首来,一边磨一边想:什么时候动手合适,我一定要抢在他前面下手。

当最后一块干粮吃净之后,年轻人看着睡在另外一侧的老者,悄悄举起了匕首。老者却突然一个翻身,跑出了山洞。

年轻人正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追出去,忽然听到惊喜地呼喊,“有人来救咱们了。”年轻人跑出去一看,一小队探险队员正从丛林深处走来。

得救的年轻人把匕首远远地抛掉,没想到老者亲自给他捡了回来,他拉着年轻人的手颇动感情地说:“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还这么年轻,怎么可以自杀来成全我,实在万不得已,我会先你动手杀掉自己,让你有充足的食物。”

这个故事中,如果没有及时出现的探险队员,年轻人的匕首将会犯下多大的罪恶!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死,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老者并非年轻人想的那样歹毒,他是准备自杀来成全年轻人。

和挂在树上的茶壶比起来,迷失在深山的年轻人是幸运的,因为他等来了真相,少了一

份为盲目的莽撞所付出的代价。(智者:琴台)

【智慧之光】: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情的表象,在这种时候,要多了解,勿要轻易做出一些极端的决定,要少一些盲目的莽撞。其实,真相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只要你肯眼见为实后再作出决断。生活的丰富与歧义在于,许多表象上貌似的必然,其结果却往往是非然的。许多时候,只有坚持到了最后一步,生活的真相才会水落石出。

风光的背后、往往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四)

人生就像爬山,有人直奔目标而去,很快就到达了终点,却忽略了途中美丽的风景。

人类至少可以从一株树上学到三种美德:抬头仰看天空和流云;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一声不吭。

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我只能目送幸福的末班车远去—不是我没赶上,而是压根儿都挤不上去。风光的背后、往往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公主的纯情写在脸上,巫婆的深情种在心里。

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沮丧,也能朝着阳光。

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去恨的人,。

在每件美好的小事发生后,你要细细地体味幸福的感觉,好好享受这些美好的感受,然后告诉自己:我很幸运,我很幸福。风光的背后、往往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你的人生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总有那么一朵属于你。

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无法走过,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曾经多渴望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后来,多么庆幸自己离开了。

我们都不是对方唯一的选择,既然遇见了,就对彼此好一点。

爱很奇怪,什么都介意,最后又什么都能原谅;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

当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她的时候,才明白爱上了她……

爱上一个人容易,等平淡了后,还坚守那份诺言,就不容易了。

爱,从来不是迎合。吵不散,骂不走,才算是真爱。

真爱一个人,你会陷入情不自禁的旋涡中。他让你流泪,让你失望,即便这样,他站在那里,你还是会走过去牵他的手,不由自主。

不要太想念过去,因它会给你带来悲伤;不要太思考未来,因它会带给你恐惧;用微笑活在当下,它会带来喜乐。

有时候我真想忘了你,只记得这个世界,然而,我常常只记得你而忘了整个世界。

人生就是这样,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着牵挂你的人和你牵挂着的人

当你曾经真正爱过一个人的时候,你绝对不会再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心情去对待另一个人。

幸福的一方在展览爱情时,必然有一方是在暗处舐伤口的。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爱情的现实消磨掉所有稚气,伪装起那份执着与纯真。在现实面前,想着想着就陷入毫无头绪的境地。

心里矛盾的句子
真像往往肮脏但是(五)

1、有人认为曾经拥有的幸福是美好快乐的,但人是贪婪的,谁不希望天长地久的幸福,这是什么,不是矛盾吗?就象爱情,金钱,名誉……谁都希望它可以永久长存,但人有旦夕祸福,谁可以保证它永久。

2、社会和人都带着冰冷的面具,逃避着伪装着。就像乌龟一样,“怕”做的壳努力地保护自己,也保护着心中少得可怜的“爱”。“人人担心自己上当受骗,担当有一天他们反过来担心自己欺骗别人时,社会就达到完美的程度了。心里矛盾的句子。”社会永远不会完美,那人们就永远达不到这种境界了吗?

3、他常常迈步向前,4、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5、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看,不一会,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

6、她收不住奔驰起来的思想,一会儿充满了幸福,幸福得心向外膨胀,一会儿充满了恐惧,感到这事是那么可怕。

7、把悲伤烂在心底,只让快乐面朝阳光。我们所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只是被扭曲了的假象而已。心里矛盾的句子。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悲伤在何处慢慢地溃烂。而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多的无奈。又怎么分得清,哪个是悲伤哪个是忧伤哪个是哀伤呢?这些,都是抽象的了。无法触摸到的了。

8、他一方面恨她不欢喜,一方面又惭愧自己懦弱,晗前顾后,永远迟迟不前。

9、矛盾,矛盾,真是矛盾,如果我去卖矛和盾一定会生意红火。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又快乐又难过,既懦弱又勇敢,又善良又邪恶,又孤僻又合群,既愚蠢又聪明……

10、明天就该上学了,但是我的游戏差一点就打死boss了,我是应该做作业,还是应该继续打呢做作业的话我打boss的奖励就没有了,但是,如果继续打的话作业就完成不了了,应该怎么办啊?

11、当时他一方面为裘德将要在她手里受痛苦而眼泪直落,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可怜而眼泪直涌,两种眼泪,互相混合。

12、在他的灵魂里,两种感情,恶与答的感情,受了侮辱的自尊心与对这个受苦的女人的怜悯心,正在交战。

13、有时在自习课上,写完一样东西再找另一样东西时,突然发现这么静,()静得让人感到压抑,无法呼吸,我很想歇斯底里的吼一声,打碎这罪恶的安静。可是,有时自习课上很吵很闹,每个人都手舞足蹈,唾沫飞横,不时的还有个人拉你让你讲道题,使本来已有的思路烟消云散,又不得不重新费脑细胞考虑,说实话,那时我真想让班主任破门而入,大吼一声:“我看你们谁还嚷?”

14、我失魂落魄,如痴似醉,一会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潇洒;一忽儿,我为自己能够占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15、或许,这样矛盾的社会,这样矛盾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完美,一种协调。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才不会人人都去骗别人,人人都受骗吧。

16、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我们时时在为生活中的琐事做决定。截然不同的思想相互冲撞着、斗争着,我们的心也在矛盾着。矛盾的心支配着我们做矛盾的事,做与心矛盾的事。

17、有些人希望拿第二,因为他认为第一的压力太大,也许自己承受不了,而且第一可以做自己的榜样,引领自己向前。但是谁不虚荣,谁不喜欢鲜花和掌声,谁不喜欢别人的赞赏,甘当区区一个第二。就拿奥运金牌来说,拿了银牌和金牌的待遇,相差如何,一目了明,第一和第二,又是如此。

18、怎么办?怎么办?我心里很是焦急,手变得愈来愈冷,我不停地搓着手,考虑着要不要翻翻桌子里的新华字典。翻吧翻吧,没关系。我假装不在意的瞟了瞟四周的考生,觉得没人注意自己,僵硬的手开始想桌子里伸。不行!虽然这只是一场小测验,但作弊一向不是光明磊落的做法。额头上的汗不自觉得留出,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儿。翻山倒海的,很受煎熬。

19、看见有个老人跌到了,我很想上前把老人扶起来,可一想起那些做了好事又被讹诈的传说,我又犹豫了。

20、现在的世界,肮脏的心灵,连爱一个人都需要时间的证明,再美的事物,再美的人,都要用世俗来衡量。告诉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和时间与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定要心存善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45616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