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 高考励志 |

【www.guakaob.com--高考励志】

《论语为政篇第二章1》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第一篇

论语为政篇第二

zǐyuē

wãizhângyǐdãpìrúběichãnjūqísuǒãrzhîng子 曰 : 为 政 以 德 , 譬 如 北 辰 , 居 其 所 , 而 众

星 拱 之 。

zǐyuē

shīsānbǎiyìyányǐbìzhīyuēsīwúxiãxīnggǒngzhī 子 曰 : 诗 三 百 , 一 言 以 蔽 之 , 曰 : 思 无 邪 。

zǐyuēzhīyǐzhângzhīyǐxíng

子 曰 :道 ( dǎo ) 之 以 政 , 齐 ( qí ) 之 以 刑 ,

miǎnãrwúchǐzhīyǐdãzhī

民 ( mín ) 免 而 无 耻 ;道 ( dǎo ) 之 以 德 ,齐 ( qí ) 之 yǐlǐchǐqiěgã

以 礼 ,有 ( yǒu ) 耻 且 格 。

zǐyuē

shíyîuwǔãrzhìyúxuã 子 曰 :吾 ( wú ) , 十 有 五 , 而 志 于 学 , 三 ( sān )

shíãrlì

十 而 立 ,

shíãrbúhuîshíãrzhītiānmìng

四 ( sì ) 十 而 不 惑 , 五 ( wǔ )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 li

shíãrěrshùn

ù ) 十 而 耳 顺 ,

shíãrcïngxīnsuǒyù【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bùyújǔ七 ( qī )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mângyìzǐwânxiào

zǐyuēwúwãi孟 懿 子 问 孝 , 子 曰 : 无 违 。

chíyù

zǐgàozhīyuēmângsūnwânxiàoyúwǒwǒ樊 ( fán ) 迟 御 , 子 告 之 曰 : 孟 孙 问 孝 于 我 , 我

对 曰 无 违 。 duìyuēwúwãi

chíyuē

hãwâiyězǐyuēshēngshìzhīyǐlǐ樊 ( fán ) 迟 曰 : 何 谓 也 ? 子 曰 : 生 , 事 之 以 礼 ;

死 , 葬 之 以 礼 , 祭 之 以 礼 。

mângwǔbïwânxiào

zǐyuēfùmǔwãiqíjízhīyōusǐzàngzhīyǐlǐjìzhīyǐlǐ孟 武 伯 问 孝 , 子 曰 : 父 母 唯 其 疾 之 忧 。

zǐyïuwânxiào

zǐyuējīnzhīxiàozhěshìwâinãngyǎng 子 游 问 孝 , 子 曰 : 今 之 孝 者 , 是 谓 能 养 。

至 于 犬 马 , 皆 能 有 养 ; 不 敬 , 何 以 别 乎 。 zǐxiàwânxiào

zǐyuēsânányǒushìdìzǐfúqízhìyúquǎnmǎjiēnãngyǒuyǎngbújìnghãyǐbiãhū子 夏 问 孝 , 子 曰 : 色 难 。 有 事 , 弟 子 服 其

劳 , 有 酒 食 , 先 生 馔 , 曾 是 以 为 孝 乎 ? zǐyuē

wúyǔhuíyánzhōngláoyǒujiǔshíxiānshēngzhuàncãngshìyǐwãixiàohū 子 曰 : 吾 与 回 言 终 日 , 不 违 , 如 愚 。 退 而

省 其 私 , 亦 足 以 发 , 回 也 不 愚 !

zǐyuē

shìqísuǒyǐguānqísuǒyïucháqísuǒānrãnxǐngrìbùwãirúyútuìãrqísīyìzúyǐfāhuíyěbùyú子 曰 : 视 其 所 以 , 观 其 所 由 , 察 其 所 安 ; 人

sōu

yānzāirãnyānsōuzāi焉 廋 哉 ! 人 焉 廋 哉 !

zǐyuē

wēngùãrzhīxīnkěyǐwãishīyǐ 子 曰 : 温 故 而 知 新 , 可 以 为 师 矣 。

zǐyuē

jūnzǐbúqì子 曰 : 君 子 不 器 。

zǐgîngwânjūnzǐ【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zǐyuēxiānxíng子 贡 问 君 子 , 子 曰 : 先 行 其 言 , 而 后 从 之 。

zǐyuē

jūnzǐzhōuãrbùbǐxiǎorãnbǐãrbùzhōuqíyánãrhîucïngzhī子 曰 : 君 子 周 而 不 比 , 小 人 比 而 不 周 。

zǐyuē

xuããrbùsīzãwǎngsīãrbùxuãzãdài子 曰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

zǐyuē

gōnghūyìduānsīhàiyěyǐ子 曰 : 攻 乎 异 端 , 斯 害 也 已 。

zǐyuē

yïuhuìrǔzhīzhīhūzhīzhīwãizhīzhībù 子 曰 : 由 , 诲 汝 知 之 乎 。 知 之 为 知 之 , 不

知 为 不 知 , 是 知 也 。

zǐzhāngxuãgānlùyuēwãnquēyízhīwãibùzhīshìzhīyě 子 张 学 干 禄 , 子 ( zǐ ) 曰 : 多 ( duō ) 闻 阙 疑 , 慎

yánqíyú

guǎyïujiànquâdài( shèn ) 言 其 余 ,则 ( zé ) 寡 尤 ;多 ( duō ) 见 阙 殆 , 慎

xíngqíyúguǎhuǐ

( shèn ) 行 其 余 ,则 ( zé ) 寡 悔 。

guǎyïu

xíngguǎhuǐlùzàiqízhōngyǐ言 ( yán ) 寡 尤 , 行 寡 悔 , 禄 在 其 中 矣 。

āigōngwânyuēwãizãmínfúzǐduì 哀 公 问 曰 :何 ( hé ) 为 则 民 服 ?孔 ( kǒng ) 子 对 yuēzhícuîzhūwǎngmínfú

曰 : 举 ( jǔ ) 直 错 诸 枉 , 则 ( zé ) 民 服 ; 举 ( jǔ ) wǎngcuîzhūzhí

mínbùfú枉 错 诸 直 , 则 ( zé ) 民 不 服 。

jìkāngzǐwânmínjìngzhōngyǐquàn

zhī 季 康 子 问 : 使 ( shǐ ) 民 敬 忠 以 劝 , 如 ( rú ) 之

何 ?

yuēzhīyǐzhuāngzãjìngcízãhã

子 ( zǐ ) 曰 : 临 ( lín ) 之 以 庄 则 敬 ,孝 ( xiào ) 慈 则 zhōng

忠 ,

shànãrjiáobùnãngquàn

举 ( jǔ ) 善 而 教 不 能 , 则 ( zé ) 劝 。

huîwâikǒngzǐyuēxībùwâizhâng

或 谓 孔 子 曰 :子 ( zǐ ) 奚 不 为 政 ?

yuēyúnhūwãixiào

子 ( zǐ ) 曰 : 书 ( shū ) 云 :孝 ( xiào ) 乎 惟 孝 ,

yúxiōngdìyúyǒuzhângyì

友 ( yǒu ) 于 兄 弟 。 施 ( shī ) 于 有 政 , 是 ( shì ) 亦 wãizhângqíwãiwãizhâng

为 政 ,奚 ( xī ) 其 为 为 政 ?

zǐyuē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rãnãrwúxìnbùzhīqíkěyědàchēwúní子 曰 : 人 而 无 信 , 不 知 其 可 也 。 大 车 无 輗 ,

yuâ

小xiǎ o 车ch ē 无w ú 軏 , 其qí 何hã 以yǐ 行xíng 之zh ī 哉zā i 。

zǐzhāngwân

子 张 问 : 十shí 世sh ì 可k ě 知zh ī 也y ě ?

yuē

子 ( zǐ ) 曰 : 殷yīn 因yī n 于y ú 夏xi à 礼l ǐ , 所suǒ 损sǔ n 益y ì , 可kě 知zh ī 也y ě ;

yīnyúyīnlǐ

周 ( zhōu ) 因 于 殷 礼 , 所suǒ 损sǔ n 益yì , 可kě 知zh ī 也yě 。

huîjìzhōuzhě

其 ( qí ) 或 继 周 者 , 虽suī 百bǎ i 世sh ì 可kě 知zh ī 也yě 。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zǐyuē

子 曰 : 非fēi 其qí 鬼gu ǐ 而ãr 祭jì 之zh ī , 谄chǎn 也yě ; 见jiàn 义yì 不bù 为wã i , 无wú勇yǒ ng 也y ě 。

《论语 为政篇》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第二篇

论语 为政篇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礼记·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 孔颖达疏:‚格,

来也。君若教民以德,整民以礼,则民有归上之心。‛‚格心‛与‚遯心‛相对成文,所以‚格心‛可理解为归正之心,归服之心。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

《论语-为政篇》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第三篇

为政篇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第四篇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论语为政篇第二。”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篇第二。”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这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为政读后感》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第五篇

<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孔子在其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新,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倒使我想起了<流星花园>里的一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为政读后感。”

前者过于夸大品德的力量,后者过于扩大武力的作用

其实,我想“以刑罚之,刑罚对犯罪的人来说是具有威慑力的,如果杀人不用尝命,如果抢劫无需坐牢,那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刑罚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法制。

道德舆论也确实可以约束人的不当行为。但是教育威力大到可以仅靠此来维持社会秩序是不可行的。夜不闭户现在社会肯定是行不通的罗。

当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桃李满天下,功业千秋,我以上只是和九泉下的孔子做个交流。哈哈!


为政读后感(二)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为政读后感。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为政读后感(三)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460559.html

    上一篇:高兴的描写

    下一篇:过马路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