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在当前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在公安机关工作中如何规范执法整个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关注的课题。
一、公安机关执法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正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的时期,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而且社会矛盾的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是当前我国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化变革,社会结构深化变动,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空前的社会大变革,会带来那样的矛盾、纠纷和问题,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和问题会不同渠道、以不同反映,并直接涉及到社会稳定,矛盾、纠纷和问题会源源地汇集到公安机关。,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党以人为本、社会等战略思想的,社会各及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了的,党和对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执法能力和了更高的要求,种社会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公安机关经常社会矛盾的前沿、旋涡的中心、的对立面,执法能力不强、执法不高,在执法活动中不规范执法,那么势必会对公安机关不良的。
二、当前基层执法中的共性问题
(一)执法为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安机关的期望仅是侦查破案、治安,更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正、文明执法。然而,当前公安队伍中尚有民警不具备全心全意为服务的思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特权思想严重,观念淡漠,执法过程中不、乱,甚至办人情案等违纪;还有民警法律意识不强,人权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不法律规定的程序和的规章制度办案,执法办案受个人好恶、感情与利益左右。
(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民警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与适用、对案件的推理与判断的能力,对所办的案件不知如何下手,往往错案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公安文书制作能力不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清楚、反映执法起的作用,民警是在汇报工作,案情,或是警务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民警在出或是不清,或是断章取义,给工作。公安文书是的司法文书,它要求要客观、地反映民警执法的过程和执法的结果,法制的健全对公安文书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但民警其所制作的公安文书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要求,甚至不懂,损害了警察的形象。能力。民警执法工作的一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是基层派出所更是经常与各行各业、各样的人员,民警之间工作也需要,但民警,能力较差,语言粗俗,生硬、方法简单,警民关系紧张,意见。
(三)执法中的法律适用能力不强。执法过程中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民警的公务活动最、最、最经常的是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民警要熟悉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合法地工作。但有些民警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款理解把握,结果不免张冠李戴。在执法活动中区别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罪与非罪的界限。违反法定程序,执法带有的随意性。民警办案不注重按法定程序,重实体、轻程序,只要执法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于是不按规定向当事人公开办事程序,对法定程序随意理解,喜欢办到程度就办到程度,久拖不决。
(四)能力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大练兵活动,各地公安机关的练兵、法制练兵和科技练兵,大大了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我国公安民警整体的能力和还公安工作的需要。一,我国社会正飞速发展的阶段,新生事物涌现,只是更新速度,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产生,新的历史对公安民警的和执法能力了更高的要求。另一,在基层公安中,日常任务繁重,民警学习,思想解放,能力跟不上发展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一旦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群体性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事件、突发危机等)时,就会因应急判断和处置能力而贻误战机,直至执法质量。例如,当面对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时,民警必要的谈判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和掌控能力,僵硬的处置方法将会使得事态恶化,进而酿成事端。
三、从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执勤执法的规范化
(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的一切权力赋予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可以的保护,否则就会严重损害的利益,损害的感情。,要教育民警在工作中,牢固全心全意为服务的思想,坚决把依法好、好和发展好最的利益公安工作的点和落脚点,做“忠诚卫士、做的贴心人”。
(二)健全执法制度,执法责任制
操作规范。民警在执法办案中违反程序的种种问题,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程序性、实体性的操作规范,规范接处警、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刑事执法等操作程序和要求,努力把每执法、每执法活动纳入规范的约束之中,使一线办案
案民警真正有章可循,规范执法运作。健全执法制度。执法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基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除了上述在接处警、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刑事执法、监管刑罚制订的工作标准和规范要求外,还要和健全执法工作中的工作制度,如制定和出台《执法质量日常考评实施细则》、《兼职法制员例会制度》等执法制度,将执法制度延伸,规范执法。狠抓制度。要执法质量考评载体,将制度狠抓,制度、措施的到位率。要强化执法办案监督,推行案件逐级审核把关制、案件质量一案一评制、末位培训制,执法检查、执法通报、劣质案件点评剖析、执法问题跟踪督查等多样的监督活动,强化考核效能。要考核办法,加大奖惩。执法考核档案,将执法质量考核延伸到经办民警,使民警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将原先单一的数字考核转化为质量与、过程与结果相的综合考核。,对执法过程中的过错,要逐案逐人倒查,并依照规定追究、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对严重过错的和民警在年终考评、表彰、晋升中“一票否决制”。【警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法制教育,民警执法
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求干部法律意识的教育,以往用习惯、政策代替法律的做法,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队伍、工作的能力。抓好执法是法制民警包括兼职法制员的培训工作。民警能力的好坏直接着整个分执法工作。应着重对法律理论知识、本职要求的培训,使能、灵活运用法律公安实践。抓好直接执法职责的民警的培训。民警的法律素质和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和形象,对的培训是重中之重。仅仅填鸭式地教授民警按部就班的操作,更要注重培养民警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而民警整体素质,使其在执法中会。握“三个”:训用。以实战培训,将实战中遇到的问题培训,将培训中学到的技能用于实战。新老。用老民警的工作经验新民警迅速工作要求,用新民警的知识老民警提升技能。正反。运用典型案例的成败得失编写正反两教材,以案说法,教育民警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内外监督并举,加大监督的和广度
和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刑事、行政执法范围和的自由裁量权,强化公安机关执法的自律性必要。,要高效、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适时执法监督委员会,将法制的职能监督与督察的不督察、信访的投诉、纪检监察的查处违纪工作紧密的起来,监督合力,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措施,查处、纠正违纪。,要理清各监督之间的工作关系,监督范围,监督权限,法制执法监督、督察执纪监督、纪检监察对违纪的监督模式。其三,要加大内部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要将执法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公安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外界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来自于党委、人大、、政协、检察、法院、新闻媒体和社会。外部监督要推行警务公开,法律法规、执法职责、执法程序、过程、结果和投诉途径公开,、当事人的监督,更深层次地公安执法的问题和,防止暗箱操作;,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执法监督,走访和征询活动,征求企业和对公安机关的建议和意见,征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有专业法律知识人群对公安执法活动的意见,从而纠正执法不公等消极,公正执法,让满意。
(五)强化党对公安工作的,当地党委和的支持
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是“条块、以块为主”。地方党委、“块”的管理者,要对辖社会治安问题负总责,而且要对辖公安队伍建设问题负总责。但随意干预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指派公安机关参加非警务活动;更给公安机关下达罚没款等经济指标,要从政治上、经费保障上支持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彻底公安机关经费紧张、技术装备落后的现状,消除“吃杂粮”带来的执法不公的不良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部党委在总结中外警务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在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县城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2002年6月14日,公安部作出《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公安派出所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改革警务机制,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模式和理念被正式提出后,各级公安机关按照部署,积极推行社区警务。但从目前社区警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公安部的改革思路和要求没有得到全面、有力的贯彻落实,社区警务的组织建设、管理体制、警力配置、工作措施等仍然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快公安机构改革,完善警务机制,改善社区警务的主客观环境。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社区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开展以来,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警察装备现代化水平等办法,增强警察的战斗力,但在遏制犯罪方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总结这次警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警察机关发现,忽视民众及犯罪预防工作是警务工作缺乏民众支持和犯罪“打不胜打”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理念。经过多年实践,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社区警务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与社区警务的现实迫切需要相比,社区警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滞后状况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区警务的正确认识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1)对社区警务客观要求的认识不够清晰。社区警务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单位对社区警务的客观要求认识不清,简单地把社区警务理解为“社区+警务”,或把传统警务移植到社区内;在推进社区警务中,只注重社区警务形式方面的要求,热衷于建社区警务室、制作社区警务标识和台账,而在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等实质性内容方面未进行配套改革,结果是社区警务与原先的责任区警务“换汤不换药”。
(2)对社区警务发展方向不明确。有相当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对推进社区警务的战略背景了解不深,对社区警务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实施社区警务过程中没有结合公安改革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安管理体制及其工作运行机制的要求进行,“坐而论道”,工作不推不动,上面怎么部署下面怎么做;或者“原地起跳”,工作不讲求创新,实践中既反映不出问题,又总结不出经验,工作平平淡淡,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
2.社会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实施。
(1)单位人向社会人的管理模式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来依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落实管理的社会管理模式被打破,而以地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尚在健全完善中。与单位人的管理模式相比,社会人的管理尚存在管理网络不完善、有效管理办法不多等问题。这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反应便是民警可依靠的力量大大削弱,工作难度增大,警务工作效能降低。
(2)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意识淡化,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弱化。具体表现为“一高一低”,即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对警务工作的期望值增高而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互动性”降低。在工作中,群众要求社区民警帮助解决矛盾纠纷多、解决困难多,而对社区治安工作理解少、支持少、参与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使社区警务民警很难有效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治安工作,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刑事案件多发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压力巨大。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基层公安机关只得将工作重心放在打击犯罪方面。持续不断的严打,使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根本无暇抓基层基础工作。本对社区警务工作充满期望的基层组织和群众由于长期见不到社区民警到社区、到警务室工作的身影,转而对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充满怨气,这种状况客观上增大了基层警务工作的难度,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推进效果。
3.公安机关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
(1)上级干预过多。发达国家在社区警务管理方式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涉,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所,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作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作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我国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往往听命于上级,而上级机关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且大多不符合当地实际,因此,不仅缺少针对性,而且十分不利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的开展。再加上大量的公安职责范围外的联合执法等非警务活动,基层派出所民警常年忙于应付,进社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难做到与社区组织和群众一道主动研究治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2)民警素质较差。从当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民警法律与业务素质较差,不善于抓基础工作,不善于与居民群众沟通,不善于听取意见,不善于收集、捕捉信息,不善于综合分析治安状况,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解决社区警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而这一切恰恰是社区警务对基层民警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
(3)警力配置不合理。“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造成了一线警力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按照我国160万公安民警,13.5亿人口计算,每个民警要大约管理845人,这与西方发达国家500:1的警民比例相比虽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加上公安机关的各类辅助力量,这个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与西方国家60%以上的警力在基层一线相比,我们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使得一线的警力在繁重的工作
任务下显得十分紧张。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推进社区警务的各项具体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4)警务运转不协调。当前,公安机关内部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安管理和运行体制,警务运转不协调的问题在新的治安形势下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内部机构设置过多、业务交叉、分工过细;机关庞大,层级过多,工作效率不高;目标设置欠科学,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报表台账种类繁多;工作重形式、轻内容,重初始、轻过程和结果,等等。这些弊端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内耗,影响公安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民警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制约了公安改革进程,妨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
二、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几点思考
1.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改革是现代化后的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前三次警务革命(即警察职业化、警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并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正确的警务革命。它是当今世界警务改革的方向。公安部作出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部署,是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发展、体现时代性的举措;是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变化,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把握警务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警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新时期完善基层公安工作、改革和健全公安管理体制、推进公安工作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实现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深化社区警务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理论,以理论作指导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实践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客观总结传统公安工作理论,使之在社区警务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又要在推进社区警务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理性的认识和研究,促进理论创新和各项工作的创新。同时还要学习、吸取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警务理论和警务实践精华,使社区警务理论在完善、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公安实践。
2.建立完善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社区警务。社区警务绝不是简单的警力前移、在社区设立几个警务室、为每个民警划定一个责任区的问题,它是专群结合的公安工作方针在新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一种战略性、系统性的警务思想。社区警务不仅要求民警沉入社区、贴近群众、密切警民关系、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控工作,而且要求一切基层公安工作都要围绕社区、立足社区、在社区中显示生命力。它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和事故,本质在于真心实意为社区民众服务,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同时使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将现代社区警务理论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规范、情报信息工作规范、治安防管控工作规范和警务报批(包括许可与否决)、检查监督、绩效考核与评估、责任倒查、竞争上岗、奖惩及保障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社区警务。
(1)制定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要明确社区民警的身份,应当变社会治安单一的维护者为【警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者;明确和规范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主要是组织巡逻防控、联系与服务社区、搜集处理情报信息、人口与阵地管理、处警办案等)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明确社区民警应当把与社区共同承担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任务、为群众生产经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和接受居民求助作为自己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主要范围和内容(禁止参与影响警民关系的非公安行政行为);并明确地向社区民警提出熟悉公安基础业务、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熟悉民情社情(对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了如指掌)、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搜集处理信息、善于调处纠纷和依法规范自己的行政、刑事执法行为等基本素质要求。【警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制定情报信息工作规范。要按照信息与数据所应当具有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效能性的要求,明确规范情报信息的范围、采集方法、核查方法、分析方法及处理程序。要逐步实现公安信息网进社区、上警车、通警员,努力建设一个输入界面统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综合处理机能强大、运行安全可靠的公安综合信息系统。
(3)制定治安防管控工作规范。要按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立体型的社区防控体系和队伍专业化、工作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市场化的要求,明确规范对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要害部位、重点行业的管理,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防范,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劣迹的人员,特别是失足的青少年。在防范方式上要明确“三个结合”,即公开防范与秘密收集信息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邻里(单位)守望结合、日常人口管理与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教育控制结合。
(4)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要结合社区警务特点,把握整体工作导向,科学确定考评分值,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3.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警务绝不仅仅是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事,也不仅仅涉及治安、刑侦几个部门,它涵盖了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各个警种,一切公安工作最终都落脚在社区。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围绕社区警务对公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1)在管理体制上,要按照社区警务的要求,精简机关内设机构,撤并一些警种、部门,增设一些必要的机构,调整警力布局,充实基层社区,彻底改变机构头重脚轻,警种太多太细的状况,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要理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以及它们与社区警务的关系,明确它们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承担的职责。在领导体制上,要将职责、任务相近的部门纳入一个指挥官统一领导,避免工作上的不协调与磨擦,减少内耗。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电子警务,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2)警务管理上,要围绕社区警务,大力推行法制化、规范化、人本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要赋予基层派出所领导的工作主动权,改变现行的接受上级指示、命令式的警务导向,使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警务活动,由此促使他们逐步养成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步成为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善于预测未来(而不是容忍和应付未来)、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善于指挥各种警务活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指挥员。
(3)在警务运作上,要围绕推动警务工作社会化来进行。要在坚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基础上,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思想。要注意情报信息的采集、研析和共享,注意分析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对特定类型的犯罪预先建立干预机制,减少有犯罪动机的人员与犯罪目标接触的机会。要增加对要害部位、犯罪热点地区的巡逻,对暴力型犯罪和故意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建设的犯罪以及重复犯罪的,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积极侦破和打击。要认真研究探索在公安经费不足的状况下如何克服利益驱动的问题,提高执法的合法性,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警。要根据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
(4)在素质保障上,要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建立新录用民警下基层机制,完善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要使每一位基层民警一至两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要注重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学会采集、研析情报信息,熟练掌握执法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在教育培训上,还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办法,让业务熟悉、工作出色的基层社区民警到警校授课,让警校教师下基层社区锻炼,以激发基层民警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变民警素质上高下低的状况。
(5)在后勤保障上,要力争通过立法,将公安保障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切实改变经费上宽下紧的状况,确保物力、财力向基层、向一线倾斜,为公安基础建设、公安装备、科技投入打下坚实基础,解决基层办公、办案经费之忧。积极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警务工作硬件配置等费用,减轻派出所筹集经费的压力,为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21世纪前夜,中国公共行政领域掀动了一场巨大的改革浪潮。继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1999年的政务公开的全面实行将行政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推向了前进。实行政务公开的理论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人民拥护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人民群众参与、执行、决策和管理的政府。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推行警务公开是将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在公安机关实行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部和河北省公安厅在1999年相继作出了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提高公安工作透明度,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促进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推进公安队伍廉政建设和正规化建设为主旨的警务公开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全面实施。回顾几年来警务公开所经过的历程,有取得的成绩有力证明了警务公开这一步伐的迈出,为人们寻求有效推进公安机关民主化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制度的平台。
一、警务公开工作发展现状
自1999年警务公开实施以来,各个单位和部门在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统一,领导重视,是搞好警务公开工作的前提。推行警务公开是公安机关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难以避免的冲击到了旧的思想观念,触及一部分职能部门或公安民警的既得利益。因此,要搞好警务公开,首先要统一广大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对警务公开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为警务公开营造一个良好的认识氛围和工作氛围。二是科学确定警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这是搞好警务公开的关键。从几年来的警务公开的实践看,除公安机关机密不能公开外,公开的内容可以归纳为:⑴执法依据和制度程序的公开;⑵刑事执法内容的公开;⑶行政执法内容的公开;⑷警务工作纪律的公开;⑸其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的公开。一些单位和部门在警务公开中,还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度,增加了相应的内容。三是抓住要害部门、关键环节、突出问题,选准警务公开的切入口。要害部门一般是权力集中的部门,与社会、与群众接触频繁、有实权的单位和部门作为警务公开的要害部门着重抓好。所指的关键环节对整体公安工作和机关运转都联系紧密,把各个单位部门代表法律进行审核把关的权力实施过程作为关键环节,如交通事故认定,刑事、行政案件的立案标准等,实行办事制度和结果的公开,更好地接受社会的监督。突出问题往往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针对公安工作中社会反响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容易产生以权谋私问题的方面进行公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把以上三点作为警务公开的突破口,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在群众中引起的反响也是强烈的。抓好这三点基本上就可以打开局面,促进警务公开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四是建立警务公开的监督体系,这是把警务公开落到实处的保证。在公安机关实施警务公开伊始,都相应地建立了外部评价和监督机制,如设立了警务公开投诉中心,并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团体、群众为警务公开监督员,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民意调查,对警务公开工作进行评估。伴随着警务公开的实行,各级公安机关多次对警务公开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的基本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群众的要求,是否符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合法,是否符合公安部及省公安厅关于警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精神,公开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对公开的结果是否满意。通过检查有效地促进了警务公开的开展。
二、当前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存在问题
通过公安机关近几年的不懈努力,警务公开从形式到内容都日臻完善和成熟,但与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识不到位。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警务公开的重大意义,仍然存在着不想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的想法。有的认为,搞警务公开是走形式,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不想公开;有的认为搞警务公开,一切事情都按程序、规定办理太麻烦,自己给自己带“紧箍咒”,会加大工作量,所以不愿公开;有的认为搞警务公开,不仅会消弱手中的权力,还会加大群众监督力度,怕失权怕暴露问题,所以不敢公开,也仅仅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下了、不下大力抓好落实工作。可以说,警务公开的实施有赖于广大民警对警务公
文章标题: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
xxxx派出所民警:
社区警务是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公安基层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格局日趋完善,新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区,警务移到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依托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和谐、蓬勃发展。
我所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巩固社区警务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狠抓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以规范制度,整合防控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警务深入开展,有效发挥了社区警务室在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作用,为公安机关牢牢掌握驾驭治安主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警务情况及成效
我所现有民警8人,管理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共15个村委会,户,人,建立了2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落实了1名专职社区民警,警务室在建设上做到了四个统一:一是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规范统一;二是警务室警务公开内容规范统一;三是警务室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规范统一;四是警务室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标准统一。警务室投入运作以来,很快便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会的拥护,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底气足了,腰杆壮了;二是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扬,群众纷纷说警察常在身边转,我们办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强了;三是得到了社区单位、行业的肯定,警察巡逻、防范、检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区矛盾纠纷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区公安局和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我所认真制定了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方案、措施、专题向分局党委、乡党委、政府做了专题汇报。
二是按照“简明、规范、合理、实效”的原则狠抓社区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使其真正为派出所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警务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各项社区警务形成量化指标,实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终考相结合,严格与社区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促使其扎根社区,积极主动耕耘“责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综合、全面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定职明责,规范了社区民警的警务运作。
五是要求社区民警沉下社区组织开展巡、防、管、控,积极开展社区群防群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区民警组织带领村干部、村义务巡回队,采取“内巡与外巡”、“重点时段、路段与全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治安巡逻。紧盯社区暂口、重口等对象加强基本信息采集力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务室全会阵地作用,加大社区防范宣传力度,统一设立“警情通报栏”,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传,让群众知晓治安环境,提高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实行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寻计问策,广泛征求辖区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平安社区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防、管、控、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部分社区民警综合素质不高,群众能力较差,缺乏深入细致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务中。在方法上,简单、僵化,流于粗表,不会密切联系群众。在内容
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专业与群众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iee
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专业与群众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iee
全省**正规化建设现场会和全市公安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学习观摩暨动员会议结束后,**交警大队按照支队确定的“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先易后难、抓好示范,重点突破、力求实效”的总体原则和《全市公安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立即行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高点定位,落实措施,抓点带面,扎实推进,使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促进2015年大队正规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结合实际,就正规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2015年大队正规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大资金投入,规范设施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大队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正规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正规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大队实际,对正规化硬件建设作出了总体规划。二是扎实推进大队正规化建设。投资3600多万元,切实加强了大队新办公楼建设。目前,大队新办公楼已竣工,正在进行后续工程。同时,结合目前办公场所情况,大队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对办公场所摆放的物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并专门制作了《公安人员文明用语和服务禁语》桌牌45个发放到各单位,使外在形象更加规范严整。在此基础上,大队投资1500余元,重新粉刷了北楼走廊、车管所营业厅,拆除了车管所营业厅内铁栅栏、玻璃幕墙等生硬的隔离设施,实行敞开式“透明化”办公,并在车管所营业厅内设置了电子显示屏、空调、公用电话、复印设备、休息和办公桌椅以及办事程序、办事指南的看板,合理调整车管业务岗位,将能合并的窗口尽量合并,实行了内部传递业务手续一条龙服务。三是高标准推进中队正规化建设。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队投资39.6万元,对四中队、五中队办公楼重新布局,对原有的房间进行调整,对食堂和办公场所进行全面改建,重新修整了中队训练场,配齐标准的档案柜,在短期内迅速建立起图书阅览室、荣誉室、警用器材装备室等警营文化体育设施,并为中队新购置数码照相机2架、电脑3台、打印机3台、复印机2台。同时,大队还积极筹建了回里警务工作站(二中队),在204国道回里收费站东征用土地10亩,按照正规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筹建工作。目前,回里警务工作站已筹建完毕,正在进行后续工程。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预警机制。对照总队《正规化大队建设达标考评标准》,大队从内务管理、执勤执法、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入手,逐条理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建设。期间,专门制定了《车辆管理工作规范》、《事故处理工作规范》、《路面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共健全完善重大交通事故、肇事逃逸事故查缉、交通堵塞、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工作预案、各项日常制度以及会议记录等方面的材料30余份。同时,为四中队、五中队制作、悬挂各类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监督台、标语牌等84面,并健全完善中队各类内务管理帐簿、记录等档案160余盒。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大队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执法专项整改、大练兵等活动,收到良好成效。一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大队建立起了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政治思想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期间,大队共整理先进性教育专项材料10卷、39份;二是结合执法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在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大队以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事故处理、车辆管理等岗位为重点,紧密联系实际,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个阶段的工作,切实加强了队伍内部执法监督。期间,大队共整理执法专项整改材料14卷、55份;三是结合深化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大队专门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明确业务培训工作的内容、时间分配等具体要求,保证每名民警每年不少于1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时间。培训中,大队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科室为单位,以岗位练兵为主,认真组织民警学习了本职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警务技能。同时,大队坚持逢学必考的原则,将民警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全面记录,并纳入等级化管理考核。去年10月中旬,大队组织11名民警参加了分局举办的警务实战技能封闭培训班。11月17日晚,大队组织全体民警进行了一次业务培训考试。期间,大队共整理大练兵材料6卷、20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在新的形势下,一些民警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总以管人者自居,思想观念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民警素质不高。从我大队目前的情况看,由于从1996年来未进一名新民警,队伍严重老化,造成了民警队
基层公安交警大队科、室、站、中队负责人是名副其实的“兵头将尾”。加强这些“兵头将尾”的内、外监督是确保上级公安机关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关心、爱护队伍的有效形式,是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管理体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工作包括党内、党外监督两种形式;对“兵头将尾”班子监督,对“兵头将尾”个人监督两个内容;规范、约束他们的权力,促使其廉洁自身,消除腐败两个关键环节。
一、“兵头将尾”内、外监督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级公安部门都制定了“五条禁令”、“约法三章”等队伍方面的规定、制度,采取的措施力度也不断加大,但一些消极、腐败、违纪现象仍有滋生。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对“兵头将尾”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比较薄弱。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作为、腐败等现象很容易纠而复生,监督工作很难向深层次推进。完善对交警大队“兵头将尾”及其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刻不容缓。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督本身缺乏全面、整体性。在监督内容上有关个人方面的多,集体方面的少;经济生活方面的多,政治生活方面的少;缺少全面的、全方位的配套监督制度。在监督程序上缺乏严密性和时效性,注重事后惩戒性的监督,忽视事前和事中预防性的监督。
——缺乏对“兵头将尾”特别是“重权在握”民警的有效监督。一是缺乏同级和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组织上的监督很不到位,有关制度形同虚设,使一些本该受到严格监督的“兵头将尾”往往得不到有效监督。二是集体领导流于形式。一些“兵头将尾”独断专行,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任意越权包揽;有的“兵头将尾”原则性差,看上级领导眼色行事,使一些错误意见也能正常通过。三是维护党内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党员民警觉得一个党小组就几个人,有碍于“面子”,不能坚持原则。
——权力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程序制约和保障。公安交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相应的有效监督制度滞后,在管理上形成了漏洞,给少数“兵头将尾”滥用职权、滋生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对一般交通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车辆是否扣留、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不能坚持集体确定,造成了“兵头将尾”权力的相对集中。
二、强化监督措施的思考与对策
鉴于对交警大队“兵头将尾”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应立足于克服和解决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1、立足教育,强化自律。
把思想教育作为对“兵头将尾”实施监督管理的切入点,着力抓好“四项教育”。一是抓好党的宗旨意识和优良作风教育,帮助“兵头将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公仆意识;二是抓好党风党纪教育,使“兵头将尾”明白新时期公安交管工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抓好激励教育,适时组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用榜样强化自律意识;四是抓好警示教育,用重大典型案例以及发生在周围和身边的违规违纪事件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增强“兵头将尾”严格自律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使其在思想深处筑起了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起到自我约束、自我检点、事前防范的良好作用。
2、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一是警务公开制度。将“兵头将尾”的职权、义务,所达到的标准通过公开栏和电视公开承诺的方式公布于众,让社会公开监督,实施“阳光作业”。
二是公开聘请警风警纪监督员。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警风警纪监督员的明查暗访,对“兵头将尾”实施全方位监督。
三是定期向人大、政协汇报工作。每半年分别汇报一次工作,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兵头将尾”在权力运用、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
四是制定下发队伍管理规定,让“兵头将尾”公开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要求民警做到的,首先做到;要求民警不做的,坚决不做,让广大民警公开监督。
五是实行“兵头将尾”汇报制度。通过不定期地汇报工作,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为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六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大队领导和政工部门每月要定期综合分析“兵头将尾”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防患于未然。
七是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以此强化“兵头将尾”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3、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没有广泛的党内民主,便没有健全有效的权力约束。对这些小集体,也应向对待其它大的科局领导班子一样,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个别“兵头将尾”正是利用党内民主生活的不正常,一些党员不敢或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而无视党的纪律,放纵自己,以权谋私。在现实生活中,监督难,以往只重对一般民警监督,轻
下一篇:信心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