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7说课稿

| 励志口号 |

【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桂花雨7说课稿(一)
《桂花雨》说课稿

摇落思乡雨 遍洒桂子香

——《桂花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6个自然段,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本文文笔细腻,语言清新,朴素典雅,以情取胜,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

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

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教师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背景音乐选用《闲情听茶-寄情、乡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谈话导入新课

1、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或者是难忘的事情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简单交流即可)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童年是有趣的,也有很多难忘的生活片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说的就是作者童年最难忘的事。(板书课题:11、桂花雨)

2、师:桂花你们见过吗?(出示桂花图片)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3、教师简介作者琦君以及她的一些作品及特点。

过渡: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吧。

【创设了一个回忆童年的特定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新授课的导入,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对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的简介,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帮助。】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读的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2)读懂生字词的意思,提出理解词语的建议: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事?

然后,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笨笨拙拙,湿漉漉,吩咐,拣(右边是东多一横)、撮(表演动作)、桂花卤: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云脚长毛:台风节节逼近,天空中的云层会呈现一丝丝的卷曲丝状,气象局解释,这种云就叫做「卷云」。台风来袭前台湾的天空,仔细瞧,云的尾巴就像被撕成了须状的棉花糖,老一辈的人就说这种云就像「云脚长毛」一样。台风外围环流的强风,把属于台风的垂直云系结构吹离了原来的位置,才会形成云脚长毛的状态。除了台风来袭前,像是夏天热对流旺盛时,也会出现卷云。)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最基本的字词着手,脚踏实地,注重基础。学生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不仅给学生留足读书的时间,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和感受、思考的能力,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也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 :喜欢桂花

第二至四自然段:摇花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

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3:研读赏析第一自然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会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句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我出示问题1: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欢桂花?

问题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他喜欢桂花的原因的?(是用“比较”的方法来写的。作者在采用比较时,一是比较桂花与梅花的姿态,二是比较桂花开花与不开花时的样子,三是比较桂花与繁花的艳与味。这三次比较把桂花的香跃然纸上。 【问题1,问题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研读赏析第二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的句子。(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然后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可以让看过桂花盛开的同学回忆看到的美景,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浸”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

接下来理解两个数字的词语“十里和十几家”作者通过这简单的描述就把桂花的香写得栩栩如生。这一段还通过后两句来写明什么时候的桂花最香,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比较,学生就会明白。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者首先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们理解“香飘十里、浸、十几家”等词语,学生们在这样积极主动的状态

下去感受桂花香气的迷人,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桂花的美给读出来了。】 环节5:拓展延伸

除了本文的作者如此喜欢桂花外,历来的文人墨客也是非常喜欢桂花,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出示一组有关桂花的古诗词。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熹)

清香不与群芳并。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此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环节6: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校园里的桂花树,想想它的姿态有什么特点?桂花的形状怎样?用一段话写出你眼里的桂花树,表达出你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1.桂花雨

(1) 喜欢桂花 比较

(2——4)摇桂花 香飘十里 浸

(5——6)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桂花雨7说课稿(二)
人教版桂花雨说课稿(共7篇)

篇一:《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说教材。《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

表达的感情。并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13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主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设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通过疑问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思乡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学生答出:是因为桂花香。我再适时追问:“哪些语句具体描写桂花的香?”让学生画出来。这里要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这个“浸”字的妙处,从而体会浸在花香中的感觉。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作者摇桂花时的语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心情。使学生感受作

者的“乐”——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不仅在摇花时,更是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幸福和美好;桂花不只是给作者带来了“乐”,同时也让母亲和整个村庄

都沉浸在欢乐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动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怀念呢?由此,引出下文的思乡之愁。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问学生: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紧接着让学生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我通过母亲、琦君、游子对故乡的感受,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读出母亲话中的思乡之情。

第四环节: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

第五环节:巩固达标,拓展延伸。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课堂活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二:桂花雨说课稿定稿

桂花雨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三单元一篇课文《桂花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桂花雨》选自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体会泉城、九寨沟、荷兰美丽的风光,领悟其特点,体验“我”儿时摇桂花的快乐,品味泉城的活力之美,九寨沟的神奇之美,荷兰的闲静之美以及阵阵桂花雨所透露的乡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育爱美情趣。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本文的思乡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空白点,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要求,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插图,课件和音乐渲染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注重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诱导法、情境教学法展开我的教学:

1、直观教学法:由于人们对桂花的了解不一定熟悉,所以,带领学生寻找校园

的桂花树,让学生了解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学生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因此在叫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可以围绕“作者更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摇花乐”、“桂花香”,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的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五、说课时

按照教学设计,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ppt上老师展示的这些花漂亮吗,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桂花),桂花已经开了。那说到桂花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 愈

2、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语是形容桂花的香味:)

注:芳香扑鼻、浓郁、迷人、陶醉、沁人心脾

3、 是呀,同学们都很喜欢桂花。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书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桂花雨7说课稿】

二、初读,整体感知:

【桂花雨7说课稿】

(一)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让我们先来解决学好课文的拦路虎——生字词吧,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词(生字分别用绿、红色显示;生字词分三排写)

zhuō cuōtán lǔ

笨笨拙拙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谢落 尤其 拣去 都是 ......

新鲜 吩咐 帮助 糕饼 ....

、指名分别读第一排词语。

◆笨笨拙拙 拙就是笨 再来读,读出叠词的感觉,尾音轻一点。你觉得此时作者还是在说“笨”吗?

“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学生做动作。

“桂花卤”老师带来了,是用??又香又甜,课前已经给同学们闻过了,可以泡茶、也可以煮桂花粥、做桂花糕。

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一排生字词。

4、指名读“左右”一词。

(1)、促思:从词的结构上来说,“左”和“右”组成的这个词两者构成什么关系?(反义关系)

(2)、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有反义关系的词?(开关、昼夜、生死、没有??)

5、指名分别读“谢落、尤其、拣去(拣——全家人会怎样地拣桂花?(强调笔画“横折钩”,并让学生书空。)、都是”这几个生词,(强调前鼻音,多音字 形近字辨析等)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二排生字词。

6、分别指名读第三排生字词。

(1)、“吩咐”一词都是什么偏旁,说明和什么有关系?那“吩咐”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相机指导“嘱”的写法,分别齐读“吩咐”与“嘱咐”。

7、齐读第三排词语。

(1)、促思: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三排的词语,并听老师再读一读,看看与“左右”一词的构词关系有什么不一样?(近义关系)

(2)、能否说几个类似近义关系的词。(叫喊、缓慢、弯曲、沉浸??)

8、你看,小小的一个词,这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学问,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二、播放课文录音,并画出你所认为写的好的段落。

三、介绍文体知识,文本特色。

四、课堂练习

1、写习字册上的本课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组词

2、搜集一些关于桂花的诗句,下节课进行赛诗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交流咏桂诗,渲染氛围)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生:读题),

刚才我们也交流了有关描写桂花的古诗,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看一看美丽的桂花吧!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像梅花那么„„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谁能来读好这一段的?(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一起享受那花雨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精读品味,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直线把有关句子划出来。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简要写写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

a. 相机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

(2)谁也对这句话感受深刻的,来谈谈你的想法。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 ,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提示:“急”更衬托出“乐” )

(3)提示:同学们,这里“是件大事”,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生活中怎样的事情你认为是大事呢? ( 比如:过生日、过年、中秋节?? )

师:是啊,“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4)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5)师评价:你的体会真好,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

(6)师读母亲的话:“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作者这么急切地想摇桂花,可是还不到时候,多么失望啊!

过渡:师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哎呀,不好,天要下雨了,乌云密布,云脚长毛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听到这个消息,“我”怎么样?(生读句子)

b. 相机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读了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从连续的两个“帮着”读出了什么?(忙得不亦乐乎)从“使劲”你感受到了什么?(高兴劲、兴奋)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

摇啊摇,怎样摇?(提示学生:脸上?心里?想象作者摇桂花的动作和表情,体会摇花乐。)

师:看看书上的图,看看这桂花雨,来,闭上眼睛,我们也来使劲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c. 相机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桂花雨7说课稿(三)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为依

据,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前后拓展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特色,并学习运用课文

表达特点,仿写自己童年趣事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

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法学法

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

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

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

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

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

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

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

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

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

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

积累。

说学法: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

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

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

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学生可以

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

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这样不仅让【桂花雨7说课稿】

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

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

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

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

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

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

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因为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2——6自然段

第一步: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学生抓住“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写下有思考价值、牵一而动全身的问题。(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设计意图】“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设计直奔课文的重点,激发了

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第二步: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桂花雨7说课稿】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2、3、4自然段。要眼到、心到、手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

效地探究。教学生是为了不教,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3、集体交流。

交流的要点: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浸”,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桂花的芳香。

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A提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

B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读读母亲的对话,互换角色读。 C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评议,听出快乐吗?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

桂花雨7说课稿(四)
桂花雨说课稿定稿

桂花雨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三单元一篇课文《桂花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桂花雨》选自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体会泉城、九寨沟、荷兰美丽的风光,领悟其特点,体验“我”儿时摇桂花的快乐,品味泉城的活力之美,九寨沟的神奇之美,荷兰的闲静之美以及阵阵桂花雨所透露的乡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育爱美情趣。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本文的思乡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空白点,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要求,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插图,课件和音乐渲染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注重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体会思乡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桂花雨7说课稿】

《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诱导法、情境教学法展开我的教学:

1、直观教学法:由于人们对桂花的了解不一定熟悉,所以,带领学生寻找校园

的桂花树,让学生了解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学生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因此在叫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可以围绕“作者更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摇花乐”、“桂花香”,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的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五、说课时

按照教学设计,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PPT上老师展示的这些花漂亮吗,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桂花),桂花已经开了。那说到桂花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 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 愈

2、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语是形容桂花的香味:)

注:芳香扑鼻、浓郁、迷人、陶醉、沁人心脾

3、 是呀,同学们都很喜欢桂花。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书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一)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让我们先来解决学好课文的拦路虎——生字词吧,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词(生字分别用绿、红色显示;生字词分三排写)

zhuō cuō tán lǔ

笨笨拙拙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谢落 尤其 拣去 都是 ......

新鲜 吩咐 帮助 糕饼 ....

、指名分别读第一排词语。

◆笨笨拙拙 拙就是笨 再来读,读出叠词的感觉,尾音轻一点。你觉得此时作者还是在说“笨”吗?

“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学生做动作。

“桂花卤”老师带来了,是用„„又香又甜,课前已经给同学们闻过了,可以泡茶、也可以煮桂花粥、做桂花糕。

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一排生字词。

4、指名读“左右”一词。

(1)、促思:从词的结构上来说,“左”和“右”组成的这个词两者构成什么关系?(反义关系)

(2)、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有反义关系的词?(开关、昼夜、生死、没有„„)

5、指名分别读“谢落、尤其、拣去(拣——全家人会怎样地拣桂花?(强调笔画“横折钩”,并让学生书空。)、都是”这几个生词,(强调前鼻音,多音字 形近字辨析等)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二排生字词。

6、分别指名读第三排生字词。

(1)、“吩咐”一词都是什么偏旁,说明和什么有关系?那“吩咐”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相机指导“嘱”的写法,分别齐读“吩咐”与“嘱咐”。

7、齐读第三排词语。

(1)、促思: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三排的词语,并听老师再读一读,看看与“左右”一词的构词关系有什么不一样?(近义关系)

(2)、能否说几个类似近义关系的词。(叫喊、缓慢、弯曲、沉浸„„)

8、你看,小小的一个词,这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学问,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桂花雨7说课稿】

二、播放课文录音,并画出你所认为写的好的段落。

三、介绍文体知识,文本特色。

四、课堂练习

1、写习字册上的本课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组词

2、搜集一些关于桂花的诗句,下节课进行赛诗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交流咏桂诗,渲染氛围)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生:读题),

刚才我们也交流了有关描写桂花的古诗,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去看一看美丽的桂花吧!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像梅花那么……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谁能来读好这一段的?(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一起享受那花雨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精读品味,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直线把有关句子划出来。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简要写写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来谈体会。)

A. 相机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喜欢摇桂花的?

(2)谁也对这句话感受深刻的,来谈谈你的想法。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 ,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提示:“急”更衬托出“乐” )

(3)提示:同学们,这里“是件大事”,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生活中怎样的事情你认为是大事呢? ( 比如:过生日、过年、中秋节„„ )

师:是啊,“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4)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5)师评价:你的体会真好,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

(6)师读母亲的话:“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作者这么急切地想摇桂花,可是还不到时候,多么失望啊!

过渡:师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哎呀,不好,天要下雨了,乌云密布,云脚长毛了。孩子们,我们提前摇桂花啦!”

听到这个消息,“我”怎么样?(生读句子)

B. 相机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读了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从连续的两个“帮着”读出了什么?(忙得不亦乐乎)从“使劲”你感受到了什么?(高兴劲、兴奋)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

摇啊摇,怎样摇?(提示学生:脸上?心里?想象作者摇桂花的动作和表情,体会摇花乐。)

师:看看书上的图,看看这桂花雨,来,闭上眼睛,我们也来使劲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C. 相机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师: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为什么说桂花像下雨呢?它们像在哪里呢?

(2)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吗?你来喊一喊。(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一份快乐,一份惊喜„„)

(4)现在,老师建议我们拿出各自带来的桂花,一起闻一闻,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这桂花雨多香啊!

(5)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香香的桂花雨吧!(齐读句子)

过渡:摇桂花,摇出了香,摇出了乐,还摇出了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出:摇出父亲的诗句。)

相机出示诗句:“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生自由读一读,指名读一读,再齐读。

(2)师: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3)桂花在你心里满满的了。好美的梦,好甜的梦,入——梦——甜——我们再一起吟诵:(再读父亲的诗句)

(4)引导背诵: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在这桂花雨里让我们来尽情享受这快乐!(一起来背诵父亲的诗)

过渡:摇桂花,摇出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摇出了什么?(快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桂花雨7说课稿(五)
桂花雨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课《桂花雨》。

首先说说本课教材。

一、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母亲和我的浓浓“思乡情”。文章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3到6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同时着重写了桂花的“香”。第7自然段写母亲说“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后写“我”怀念故乡的“桂花雨”总结点明中心。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品读去感悟,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置如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摇化乐”。

2、过程方法目标:以插图,课件为载体,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感受“摇花乐”,注重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

对家乡的怀念。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

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

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必不可少。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五、教学过程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读悟为主,教师起的只是“引导朗读”的角色,为此,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简介作者、引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把握重点;深入解析,突破难点;领悟情感,升华主题五个部分。

其中前面两个部分,点到即止,通过课件简介作者琦君,随后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引入课题,同时板书课题:7、桂花雨。在认识了作者、导入了新课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自读结束后,检查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情况,然后汇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为了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把课文分成:摇花乐、桂花香、思乡情三部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桂花香”,以更好的理解母亲及我的“思乡情”,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1、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摇花乐

(1)用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摇桂花的情景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动作、语言来体会作者的乐。

(3)配图课件,欣赏桂花雨,指导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快乐。

2、 过渡到下一部分:直接用母亲的话“这里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的里桂花。”来引导学生体悟“桂花香”

(1)“这里的花”指哪里的花?香吗?找出具体句子。朗读体悟。

(2)母亲说“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那家乡的花到底有多香,找出相关句子,朗读体悟。

(3)出示具体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浸”字。

(培养学生抓重点字理解句子的能力)

(4)质疑:桂花开在秋天,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以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桂花香的人情味,理解母亲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3、通过对比,理解出示理解母亲的话母亲的话“这里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的里桂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分组讨论,及时鼓励表扬。

4、把握了课文的重点,为了更好突破难点,通过课外延伸,引导完成“月是故乡明”等相关类型句子的训练,更好理解母亲及我的“思乡情”

5、师配乐总结课文。

6、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件自己童年里最难忘的事。

7、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摇花乐

思乡情

桂花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522923.html